❶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
也就是兩刻鍾左右即大約三十分鍾。
其他說法:「一炷香」等於一小時。「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鍾。仔細想想,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准,一炷香燃盡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一柱香」還是「一炷香」
除夕燒頭香,即上第一炷香,據說能給人帶來好運。
「柱」,本義是支撐房屋的柱子。段玉裁說:「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引申泛指一般的柱狀物,如「頂樑柱」「擎天柱」「偷梁換柱」等。也指彈撥樂器上的系弦木,如「膠柱鼓瑟」,李商隱《錦瑟》詩中有:「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炷」的本字是「主」,意思為燈心。《玉篇》:「炷,燈主也。」借指燈、燭。引申指可以燃燒的柱狀物。再借用作量詞,用於點燃的線香,如唐代許渾《秋夕宴李侍御宅》:「燭換三條燼,香銷十炷灰。」表示時間長短的說法,有一句俗語,叫「一炷香工夫」,諺語有「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可見,「柱」和「炷」兩今字的功用不一樣,互不通用。關鍵的一點是,「炷」字從火,用於指燃燒的東西;用作量詞時,專門用來計量線香的數量。「一炷香」是不可以寫成「一柱香」的。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一炷香、中國新聞網——「一柱香」還是「一炷香」
❷ 在古代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 古代一炷香是多久
1、古代一炷香的時間一般約為半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古時候沒有鍾表,大多時候都是用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除了用一炷香來計時之外,還可以用一盤香、一爐香來計時,且根據香的平均長度也有劃分,有一小時一炷香、三十分鍾一炷香、一刻鍾一炷香等等。
2、「一炷香」這個概念起源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作為計時方法,而當時的香都是手工製作的,有一定的標准,一炷香就是半個時辰,晚上的更夫也會用香來確定打更的時間,又被稱為「更香」。
❸ 古代的一柱香是多長時間 古代的一柱香有多久
1、古代一炷香的時間一般約為半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個小時。
2、不過實際上一炷香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和香的長短、環境以及風力等因素都有關聯,所以難免會有一定的誤差,不過古代的香都是手工製作的,有一定的標准,所以大致時間還是准確的。
❹ 古代一炷香是多少時間
古代一炷香是一個時辰、約是現代兩小時的時間。
1、時辰是地球的古代時間內容。
時辰,是古代的通用計時單位,也是相對於現代「小時」的「大時」計時單位。
時辰,是古代原於子午經線的時間概念。
2、時間概念原於古代的天文學。
早在「三皇五帝」的君子時代(史前),黃土高原人便對太陽系以及其它星系有了深刻的認識。
通過發明天文測算工具「年」及其技術,在地球上測繪了以南北極為軸心、以太陽投射光為地球自轉及偏轉的赤道和南北回歸線、分割南北半球的陽光照射緯度線、地球自轉與繞日運行的子午時間經度線,構成了地球自轉和繞日運行關系的天體時間方位與圓周概念系統。
3、以香計時原於養生。
早在神農嘗百草發現香料以後,首先應用於養生、熏灸。
通過對香的用量與時間的把握,香料被製成能夠燃燒一定時長的燃炷香,以便於在養生熏灸、祭祀敬獻等活動中計時,便把炷香設定為一個時辰的用量。
因此,古代一炷香的燃燒時間就是一個時辰,有時用一炷香來形容時間的長或短。
❺ 古代一柱香多長時間
在古代一炷香的時間是十五分鍾到一個小時不等,由於古代香的長度和粗細程度不一樣,所以每根香燒完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短一點的香,大約在十分鍾左右就能燒完,但是有的香則需要一個小時才能燒完。
❻ 一柱香是多少時間
古時指"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鍾左右即大約三十分鍾。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鍾。
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准,一炷香燃盡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
一盞茶(10分鍾)有兩炷香,一炷香(5分鍾)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鍾。
《僧祇律》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換算結果:須臾=48分鍾,彈指=7.2秒,瞬間=0.36秒,剎那=1念=0.018秒。須臾彈指瞬間剎那=1念。
❼ 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
「一炷香」是中國古代的時間計算方式,約為半個小時。每柱香的燃燒時間大致相同,這主要取決於制香時的用量,才能確保每柱香的燃燒時間都能大致相同。然而,香燃燒的程度還受風力、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時間計算上會有所影響。
❽ 一柱香燃燒的時間是多少
一柱香的時間大約是三十分鍾。
通常古時指"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鍾左右即現在大約三十分鍾。也有不同說法是說一炷香相當於一小時。
由於環境、風力、香的長短、香料干濕等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約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
古代經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稱之為「香篆」。
如唐宋時,就有人將香料搗成末,調勻後撒在銅制印盤里,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狀,燃其一端,整個香篆就會循序燃盡,用以計時。
❾ 古代一炷香的功夫大概指多久
古代"一炷香"的時間也就是兩刻鍾左右,即現在大約三十分鍾。
不過,香的燃燒畢竟還是會受到天氣乾燥程度、風的大小、香的乾燥程度等影響,所以時間計算上也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一時辰=兩個小時=四炷香≈八刻。
現如今道教十方叢林依舊有類似的計時方式。早(晚)課之時,有信眾手持一炷香在經師的帶領下做經懺,早(晚)課結束時,一炷香差不多剛好燃盡。
道門清規戒律中,也有與「一炷香」相關的內容。
(9)中國古代一炷香是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為計時方法,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天要打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鍾。仔細想想,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製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
那時的香皆為手工製作,且有標准,一炷香燃盡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晚間打更的更夫也用香來確定時間,所以也叫「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