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網球是每場休息多少時間
❶ 詹姆斯和戴維斯無限期休戰,對於籃網三巨頭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經常跟球迷強調,本賽季對於湖人來說真是異常艱難,尤其是球隊當家球星詹姆斯,他可是36歲的人了,休賽期僅僅休息七十多天,然後新賽季就開始了,你說他能受得了嗎?不但如此,詹姆斯幾乎沒有休息過,而且場均瘋狂出戰33分鍾以上,並且臟活累活一把抓,真是難為他了。
雖然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詹姆斯能健 健康 康地打完本賽季,但是命運有的時候就是喜歡捉弄人,就在湖人和老鷹的比賽里,不幸的一幕發生了。在與老鷹球員所羅門-希爾拼搶籃球的過程中,詹姆斯的小腿和腳踝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撞擊,雖然當時詹姆斯仍想堅持打完這場比賽,但是病魔不允許他這么做。
所以詹姆斯只能提前退場,賽後被診斷為右腳高位踝關節扭傷,將會無限期休戰,緊隨其後湖人官方確認了這一消息。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當球員遭遇這樣的傷病之後,通常需要6-8周才能康復。考慮到詹姆斯的年齡原因,他的恢復期可能需要更久一點。當然,詹姆斯總是能創造奇跡。
不管怎樣,詹姆斯肯定要離開一段時間了。真是世事無常啊,因為球迷們都知道,湖人二當家安東尼-戴維斯已經因傷休戰了很長時間,並且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個准確的復出時間表。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湖人將會進入無詹無眉的時代,這對於湖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說一說進攻端,本賽季截止到目前,湖人場均可以拿到112.8分,排在聯盟第15位。而在沒有詹姆斯在場時,湖人的進攻效率為只有103.7,甚至連克利夫蘭騎士都不如。球迷們可能對騎士的現狀不是很了解。根據 歷史 記載得出結論,騎士本賽季的進攻效率剛剛達到104.6,是聯盟進攻效率最差的球隊。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去關心這些數據,因為僅僅從個人觀感上就能得出一個非常理性的結果,戴維斯在受傷之前是DPOY候選人,並且得分和籃板均位列球隊前茅。詹姆斯更是臟活累活一把抓,得分、籃板、組織和防守一樣做不到都不行,關鍵時刻還要親自盯防對方的第一進攻手,真是當爹又當媽。
這些只是我們能用肉眼看到的事實,還有一些表面上無法看到的東西呢?比如說:當詹姆斯和戴維斯在場時,他們將會給隊友創造出多少次空位投籃機會?在攻防轉換過程中,如果沒有詹姆斯的穿針引線,施羅德和哈雷爾等人還能打出那麼高效的反擊嗎?還有就是,沒有詹眉的湖人誰能打關鍵球呢?
說了這么多,我想給大家傳遞的信號就是,當缺少了戴維斯和詹姆斯之後,湖人只不過是第二個克利夫蘭騎士和休斯頓火箭罷了。
接下來咱們去看一看湖人未來一個月的賽程表:太陽、鵜鶘、費城76人、騎士、魔術、雄鹿、國王、快船、猛龍、熱火、籃網、尼克斯、黃蜂、凱爾特人、連著兩場打爵士。
說句不好聽的話,以湖人目前的狀況,很容易迎來一波連敗。再加上近期西部前八球隊都打得那麼好,所以說!一個月後湖人很有可能跌至西部第八,甚至存在跌出季後賽的可能性。
面對這樣的局面,有不少球迷給我發私信,讓我評估一下詹姆斯的受傷將會給聯盟帶來哪些影響?給籃網又會帶來哪些影響?為了能給球迷們一個滿意的答復,青魚開始了長達三個小時的總結和思考,最後終於得出一個讓自己非常滿意的結果:詹姆斯的受傷將會給聯盟和籃網帶來三大影響。
其一,黑八奇跡再度上演。
詹姆斯和戴維斯經歷這次傷病之後,肯定會等到完全康復後才能回歸賽場。這樣一來,他們都能得到足夠的時間休息,以便彌補休賽期修養不足帶來的困擾。也就是說,等詹眉回歸之後NBA2020-21賽季也基本上接近尾聲了,湖人再想沖擊西部前四根本不可能,最理想的排位就是第八。
說到這里時,肯定會有很多球迷為湖人擔憂,因為自從NBA聯盟改革之後,最終排在第八位的球隊並不安全,他們要與第九和第十的球隊打附加賽,仍然存在無緣季後賽的可能性。然而我卻對湖人充滿信心,球迷們大可不必擔憂。因為只要有詹姆斯和戴維斯在,就算打一百場附加賽我都不會感到緊張。
湖人以西部第八的身份出戰季後賽嗎?爵士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多輸幾場球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什麼這樣說?接下來我就把答案告訴球迷們。
本賽季截止到目前,湖人在經歷各種困難的同時,依舊可以交出相當完美的防守效率值,場均僅僅讓對手拿到106.1分,穩居聯盟第一位,這足以說明一切。很顯然,防守贏得總冠軍,這句話適用於任何時代。2019-20賽季湖人的進攻效率也不高,處在聯盟中游水平,但是他們依舊憑借防守拿到了總冠軍。
長期穩定的防守根基+進攻端有詹姆斯和戴維斯托底+若干個冠軍拼圖,這就是湖人的成功之道,這就是沃格爾主教練的建隊理念,這就是湖人能長期排在西部前三位的根本原因所在。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湖人依舊具備橫掃全聯盟的實力,如果最終湖人排在第八位,那麼不管哪支排在西部第一位,爵士和太陽也好,快船和掘金也罷,沒有一支球隊能在一輪系列賽里贏下湖人四場。所以要我說啊!黑八奇跡將會再次上演,這是必然會發生的結果。
其二,哈登當選常規賽MVP。
按理說本賽季的MVP大概率會在詹姆斯和恩比德之間產生,尤其是勒布朗-詹姆斯,數據和戰績都漂亮,所以他曾經一度連續四次在NBA官方MVP榜單上穩居第一位,再加上耐克、年齡和對球隊影響力等方面的加成,讓他成為MVP的最大熱門人選。
但很不幸的是,賽季中期安東尼-戴維斯受傷了,迫不得已只能宣布無限期休戰。過程不會說謊,失去戴維斯之後湖人的狀態總是起起伏伏,甚至遭遇過一波連敗,從而讓湖人的戰績一落再落。
在那段時間里,詹姆斯的表現也不盡人意,可能是身體乏累帶來的影響,所以導致他在MVP爭奪戰里的地位直線下降,在第五期和第六期NBA官方MVP榜單上已經被恩比德超越,下滑到第二位,這就是鐵證。
好不容易要看到春天了,上帝又跟恩比德開了一個玩笑,在奇才和76人的比賽里,遭遇了傷病侵襲,賽後診斷為骨頭瘀傷,至少要缺席接下來2-3周的比賽。
雖然在詹姆斯和恩比德倒下之後約基奇暫時成為了MVP的最大熱門人選,但是籃網當家球星詹姆斯-哈登正在以閃電般的速度追趕,目前已經通過表現上升到了MVP榜第六位。我相信哈登終有一日會超過約基奇,因為他具備這個實力。
目前帶領籃網以28勝14負的戰績排在東部第二位,距離排在第一位的費城76人只有1個勝場差,超越76人是遲早的事,甚至哈登有機會帶隊沖擊全聯盟第一戰績。
不但如此,在為籃網效力的28場比賽里,哈登場均狂轟25.4分8.9籃板11.4助攻。無論是數據還是戰績,哈登都不比約基奇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說,哈登才是除了恩比德和詹姆斯之外最有資格拿MVP的球員。
其三,籃網三巨頭的冠軍夢恐怕要泡湯了。
此前我已經跟球迷強調過十多次,即便籃網組成了豪華三巨頭,但是如果在所有人都能保持 健康 的情況下,籃網很難在一輪系列賽里贏下湖人四場。為什麼這樣說?您且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籃網並不是一支完美的球隊,薄弱的內線和歐文慘不忍睹的單防能力,這依舊是籃網至今還未解決的兩大致命缺陷。
過程不會說謊,武切維奇、懷特塞德、阿倫和德拉蒙德等球員都曾在籃網的內線為所欲為,這是不爭的事實。說句不好聽的話,這種檔次的球員都能打爆籃網,更何況是戴維斯這種級別的超級巨星呢?想想都覺得可怕。
其次湖人和籃網都是主打死亡五小的球隊,然而戴維斯才是死亡五小五號位上的終極答案,只要有他和詹姆斯在,湖人就可以永遠執行無限換防策略。關於湖人這幫球員的防守能力到底有多橫,我就不在這里侃侃而談了,球迷們心裡都清楚。
然後呢?在關鍵時刻極其依賴單打的三巨頭,到底能不能在湖人這里討到好果子吃呢?我覺得不能。在如此高強度的防守下,用不了多久哈登、歐文和杜蘭特就會身心疲憊,隨之而來的就是命中率下滑,試問到時候籃網應當如何面對湖人的瘋狂反擊?他們會絕望的。
說到這里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人站出來質疑我,並且指著我的鼻子大喊:當今聯盟誰能防住籃網三巨頭?我不知道為啥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這肯定是錯誤的言論,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詹姆斯和戴維斯在關鍵時刻的防守能力大家不是不知道,上個賽季利拉德和穆雷那麼厲害,仍然被詹姆斯防的找不到北。大家還可以去看一看西部半決賽詹姆斯是如何防守哈登的,你就問哈登他難不難受?戴維斯我就不說了,都快把阿德巴約和約基奇等人防哭了。
第二點,科比的進攻能力強不強,算是 歷史 前五吧。你去看一看他在2010年總決賽搶七大戰里被凱爾特人限制的,效率相當之低,瘋狂出手24次,命中低至25.0%。科比之所以能帶隊擊敗凱爾特人,是因為他用防守帶動了球隊。所以說!防守能力如此之強的湖人難道限制不了籃網三巨頭嗎?
話又說回來了,籃網並不是沒有機會戰勝湖人,因為詹姆斯已有36歲高齡,同時戴維斯的身體也算不上硬朗,所以籃網可以和湖人死磕到底,打持久戰,等待時機一到,三巨頭一鼓作氣拿下比賽。
但是現在一切都完了,詹姆斯和戴維斯將會得到大量的時間休息,未來的某一天他們將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回到賽場,在季後賽來臨之前詹眉組合將會儲備充足的能量,等到了那的時候,湖人將會接近於完美,籃網還有機會奪冠嗎?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❷ 籃網球anz錦標賽有加時賽嗎
籃網球anz錦標賽有加時賽。
淘汰賽中,如果90分鍾戰成平局,則進入30分鍾的加時賽,分為上下兩個半場,各分鍾,中間不休息。加時賽的長度通常是30分鍾,但是如果比賽引入了金球制(又叫突然死亡法),銀球制會有所不同。金球制是加時賽中任何一隊攻入一球立刻判勝利,不再繼續比賽。
(2)籃網球是每場休息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賽制
男籃世錦賽整個賽事共有24支球隊參加,分為4組,每組6支球隊,賽80場,最終決出前8名。小組賽:每個小組6支球隊進行單循環比賽,每小組前四名晉級淘汰賽。
世錦賽決賽階段的24支隊伍通過抽簽被分成了四組,在組內進行小組單循環,每組6支球隊中戰績排名前四的球隊出線,採取積分制進行排位,按照國際籃聯規定,勝出一場比賽得2分,輸掉一場比賽積1分,而棄權或被取消資格則記0分。
❸ 籃球是哪國的
籃球是一個由兩隊參與的球類運動,每隊出場5名隊員(haobc)。目的是將球進入對方球籃框中得分,並阻止對方獲得球權和得分。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但要受規則的限制。籃球比賽的形式多種多樣,也有最流行的街頭三人籃球賽,是三對三的比賽,更講究個人技術。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的國家籃球協會(NBA)。籃球在1904年列入奧運會的表演項目,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為正式項目。女子籃球到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才成為正式項目。
籃球運動是以投籃、上籃和扣籃為中心的對抗性室內體育運動之一。創建時間為1892年1月(另一種說法是1891年12月)。創建人為美國馬薩諸塞州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他並不是改革一項運動而是在發明一項運動。他當時只是為了給國際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院的學生們發明一種適合室內進行的運動,他的發明引起了積極的響應。最初,他將兩個裝桃子的籃,釘在學校健身房樓上看台的兩端,以橄欖球作為比賽用具,向籃內投擲,後來改為鐵制的圓圈,掛上線網。再後來剪開網子下口,成為今天籃筐的樣子。為了完善籃球這一新生運動項目,他在1892年制定了18條規則,後逐步修改和增加條款,出場人數也逐漸減少,直至規定每隊5人,這才成為現代的籃球運動。現代籃球大小籃球體積7800mL、直徑24.62cm。
起源
(註:以下「西」為西班牙語詞彙)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為了解決冬季室外寒冷,橄欖球、棒球無法正常開展而發明了籃球,他借鑒了籃網球(netball)的規則,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逝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已經發展為美國國內的第三運動以及世界第十大球類運動,參與人數甚至略微超過了冰球。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1891年,奈史密斯在 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他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家各戶都備有桃筐)的游戲中得到了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籃筐別釘在健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籃筐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約10碼),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他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奈史密斯30歲時便發明了籃球,但籃球誕生後近半個世紀始終被人們所忽視,直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才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教練只負責他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其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很尊重和敬佩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介紹了這位籃球發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月桂冠時,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得把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於1939年逝世。為了永遠懷念這位籃球運動先驅,國際籃聯在1950年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決定把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金杯命名為「奈史密斯杯」。
現狀
外國稱籃球裁判為「球證」,每場比賽有正、副兩個「球證」。建國前,中國稱籃球裁判為「司令」,每場籃球賽只有一個「司令」。解放後改稱裁判員,每場球賽設正、副兩個裁判員。
中國現行籃球裁判分為五級:國際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由於籃球比賽的速度強度都愈來愈大,為了更全面、准確地執行規則,有些國家已開始試行每場比賽設前、中、後三個裁判員。
比賽方法
一隊五人,其中一人為隊長,候補球員最多七人,但可依主辦單位而增加人數。比賽分四節,每節各10分鍾,NBA為12分鍾(NBA全明星新秀賽和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為每節20分鍾,共2節),每節之間休息5分鍾,NBA為130秒,中場休息10 分鍾,NBA為15分鍾,另在NBA中在第4節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比賽結束兩隊積分相同時,則舉行延長賽 5 分鍾,若 5 分鍾後比分仍相同,則再次進行 5
分鍾延長賽,直至比出勝負為止。
得分種類
球投進籃筐經裁判認可後,便算得分。3分線內側投入可得2分;3分線外側投入可得3分,不管是腳跟還是腳尖踩到3分線進的球視為2分球。罰球投進得1分。
進行方式
比賽開始由兩隊各推出一名跳球員至中央跳球區,由主審裁判拋球雙方跳球,開始比賽。
選手替換
每次替換選手要在20秒內完成,替換次數則不限定。交換選手的時間選在有人犯規、爭球、叫暫停等。裁判可暫時中止球賽的計時。
罰球
每名球員各有 4
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NBA中為6次)。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罰球是在誰都不能阻擋、防守的情況下投籃,是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給予另一隊的機會。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後5秒內要投籃。在投籃後,球觸到籃筐前均不能踩越罰球線。
違例
大致可分為(1)普通違例:如帶球走步、兩次運球(雙帶)、腳踢球(腳球)、球出界、回場或以拳擊球。(2)跳球違例:除了跳球球員以外的人不可在跳球者觸到球之前進入中央跳球區。(3)超時違例:發球超時、禁區內超時、過後場超時、罰球超時、24秒超時等。(4)三秒違例,即在防守對方球員時,除非你有防守任務直接面對對方運球者,否則你不能在三秒區內站立超過三秒鍾(搶籃板也不行)(註:該條規則僅在NBA規則中存在,國際比賽及中國比賽中均沒有)。
基本技巧
1.持球
使用五根手指持球,並將手指向內緊縮。在球落下的一刻使用手掌接住。
2.軀干盤球
將球放在腰際盤旋,這個動作的關鍵在於臉面朝前,同時眼睛不要看著球,然後做順時鍾、逆時鍾的盤球練習。
3.頸部盤球
將球沿著頸部環繞練習,這個練習同樣臉面朝前,頸部切忌不可移動,並且做正、反時針方向的交替練習。
4.單腳盤球
兩腳分開並且重心放低,持球在單腳一側做盤球練習。眼睛不要看球,並利用左、右腳做正、反時針方向的交替練習。
5.跨下前後拋球
兩腳分開同時重心放低。將球從前方輕拋到後方,兩手迅速由後方接住球,並將球輕拋回前方,如此反覆記時練習,試試看叄十秒內能完成幾次。
6.膝部盤球
兩腳稍微靠攏同時身體重心放低,將球沿著兩膝做盤球練習。眼睛不要看球,並按正、反時針方向交替練習。
7.跨下盤球
這是單腳盤球的應用,將球沿著雙腳在跨下做8字形的盤球,同時眼睛不要看著球,並按正、反時針方向交替練習。
傳球方法
胸前傳球從胸前傳球快速、有效,是最常用的傳球方式。雙手持球的預備站位:面向要傳球的隊友,抬頭、屈膝,手指張開,將球持在胸前,兩肘微向外,伸臂向外推球時,向前跨出一步,球出手時手指向上、向前推。
擊地傳球(雙手)擊地傳球通常用來將球從防守隊友張開的手臂下傳出。雙手擊地傳球的技術要領與上面講到的從胸前傳球一樣,只是球傳出時手指向下有力,使球碰地板反彈後,到達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低手傳球低手傳球是一種近距離的傳球,通常用於將球傳遞給離自己較近的隊友:用手指托住球的下半部,伸臂出球時,向傳球方向邁一步,做隨球動作時固定手腕,也將球傳向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頭上傳球(雙手)我們經常看到在籃球比賽中搶到籃板球的隊員用這種方式將球傳給位於遠處前場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雙手頭上傳球可以越過防守隊員,並且可以傳得很遠。雙手從球的兩側面持球(手指尖朝上),置於頭頂,肘部微屈,向傳球方向跨一步的同時手腕向後轉,球移至腦後,將球向前拋出,手腕向下轉發力。(同樣要做好隨球動作)
籃球術語
(1)扣籃:運動員用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筐。
(2)補籃:投籃不中時,運動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人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在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多用於沖搶籃板)。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他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人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占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人。
(8)空切:進攻人空手向籃跑動。
(9)一傳:獲球者由守轉攻的第1次傳球。
(10)蓋帽:進攻人投籃出手時,防守人設法在空中將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1個防守人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1個防守人及時補占其正確的防守位置。
(12)協防:協助同伴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球。
(14)斜插: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在投籃時,為躲避對方防守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來改變投籃出手時間。
(16)接應:無球進攻隊員,主動搶位接球。
(17)落位:在攻防轉換時,攻地雙方的布陣。
(18)策應:進攻隊在前場或全場通過中間隊員組織的接應和轉移球的戰術配合,造成空切、繞切以及掩護等進攻機會。
(19)溜底:進攻時在邊線附近站位,沿底線向另一邊的邊線附近跑動
(20)人盯人:一名球員對一名球員
(21)And
One:加罰一球,既當持球進攻球員在做出投籃動作時被防守隊員犯規並且球進,則記該進球有效並且加罰一球。
(22)化學反應:
用於形容一隻球隊的整體狀態,包含,球員狀態,團隊配合狀態,以及教練的戰術安排等等
(23)壓哨球:通常指在有時間限制的比賽中的最後時刻得分。只要是在吹哨前出手,並將球投進,就算得分.不管球在空中待多久。
吹哨後球再出手的就不算得分。
(24)Answer ball:籃球比賽中,一方隊員投中一球後,另一方立刻以相同的方式回敬對方一球[1]
傳球方法
採用何種方式傳球取決於實際情況。方式雖然不同,但有幾點是一致的:
所有的傳球都是用手指完成,而不是用手掌。為控制球的速度、方向,手指應該盡可能地張開(但不能太僵硬),手腕要有彈性。
籃球中有以下幾種主要的傳球方式:
胸前傳球:
從胸前傳球快速、有效,是最常用的傳球方式。雙手持球的預備站位:面向要傳球的隊友,抬頭、屈膝,手指張開,將球持在胸前,兩肘微向外,伸臂向外推球時,向前跨出一步,球出手時手指向上、向前推。
(雙手)擊地傳球:
擊地傳球通常用來將球從防守隊友張開的手臂下傳出。雙手擊地傳球的技術要領與上面講到的從胸前傳球一樣,只是球傳出時手指向下有力,使球碰地板反彈後,到達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低手傳球:低手傳球是一種近距離的傳球,通常用於將球傳遞給離自己較近的隊友:用手指托住球的下半部,伸臂出球時,向傳球方向邁一步,做隨球動作時固定手腕,也將球傳向接球隊友的腰部位置。
(雙手)頭上傳球:
我們經常看到在籃球比賽中搶到籃板球的隊員用這種方式將球傳給位於遠處前場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雙手頭上傳球可以越過防守隊員,並且可以傳得很遠。雙手從球的兩側面持球(手指尖朝上),置於頭頂,肘部微屈,向傳球方向跨一步的同時手腕向後轉,球移至腦後,將球向前拋出,手腕向下轉發力。(同樣要做好隨球動作)
主要位置
控球後衛
(PG)(西base)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一個合格的控球後衛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本隊的進攻,讓隊友的進攻更為流暢。
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隊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
著名人物:史蒂夫納什,克里斯保羅,吉諾比利,「金童」盧比奧「魔術師」約翰遜,約翰斯托克頓,伊賽亞托馬斯,傑森基德,,鮑勃庫西,蘭尼威爾肯斯,加里佩頓,昌西比盧普斯,,德隆威廉姆斯,托尼帕克,德里克羅斯,拉簡朗多,拉塞爾-威斯布魯克,.
得分後衛
(SG)(西escolta)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准投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准頭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
著名人物:邁克爾喬丹,科比布萊恩特,奧斯卡羅伯特森,傑里韋斯特,比爾沙曼,克雷德德雷克斯勒,喬治格文,厄爾門羅,喬杜馬斯,雷吉米勒,雷阿倫,阿倫艾弗森,德維恩韋德。
小前鋒
(SF)(西alero)
小前鋒(Small
Forward)乃是球隊中最重要的得分者。對小前鋒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筐里塞。他可能會抓籃板,但並不必要;他可能很會傳球,但也不必要;他可能彈跳很好,但仍不必要;他可能防守極佳,但還是不必要。小前鋒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小前鋒乃是對命中率要求最低的一個位置,一般而言只要四成五就算得上合格,而四成以上都可以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要能得分。如果一個小前鋒每場球得個七、八分,命中率還只有四成的話,那還不如叫他去坐板凳算了。話說回來,為什麼小前鋒的命中率可以比較低呢?因為他是隊上主要得分者,他經常要積極找機會投籃,要在某些時刻穩定軍心,甚或以較困難的方式單打對手來提升士氣,乃至於給對手下馬威,給予敵方迎頭痛擊等。因此小前鋒會有較多的機會出手,而且可能是不太好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容許他的命中率稍低,只要他能得分的話。
著名人物:拉里伯德,埃爾金貝勒,朱利葉斯歐文,約翰哈夫里切克,斯科蒂皮蓬,多米尼克威爾金斯,里克巴里,詹姆斯沃西,勒布朗詹姆斯,保羅阿里金,阿歷克斯英格利什,保羅皮爾斯,卡梅羅安東尼,凱文杜蘭特。
大前鋒
(PF)(西ala-pivot)
大前鋒(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是非常重要的,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大前鋒可以說是在一場比賽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大前鋒不是最弱的,也同樣不是最強的。不是說任何人都可以當大前鋒的,大前鋒的身體素質要夠硬,速度、彈跳力和力量都是不可缺少的。搶籃板需要速度、彈跳力和力量如果沒有速度的話你還沒准備好可能就被人搶了籃板球,彈跳力不好的話很容易被那些彈跳力好的搶去籃板球。沒有力量的話,搶籃板根本沒你的份。大前鋒的首要工作便是抓籃板球。大前鋒通常都是隊上籃板搶得最多的人,也是創造得分機會最多的人。如果沒有了大前鋒,光靠中鋒是搶不到幾個籃板球的。他在禁區卡位,與中鋒配合,往往要挑起全隊的籃板重任。而在進攻時,他又常常幫隊友擋人,然後在隊友出手後設法擠進去抓籃板,做第二波的進攻。大前鋒出手的機會不會很多,但也不會很少,而其投籃的位置又經常很靠近籃筐,對其投籃的命中率要求也較高。以場上五個位置來說,大前鋒應該是命中率最高的一位,不錯的大前鋒應該達到五成五以上。不過由於得分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的得分可以不多,但是籃板就一定要抓得多。此外,防守時的火鍋能力自然也是大前鋒所必備的,因為他要鞏固禁區,防守當然重要。
著名人物:蒂姆鄧肯,卡爾馬龍,鮑勃佩蒂特,凱文加內特,查爾斯巴克利,德克諾維茨基,凱文麥克海爾,戴夫德布斯切爾,丹尼斯羅德曼,傑里盧卡斯,克里斯韋伯,保羅加索爾,布雷克格里芬,凱文樂福,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
中鋒
(C)(西pivot)中鋒(Center)
配合大前鋒搶籃板和傳球運球。
首先,他既然是在禁區裡面混飯吃,那麼籃板球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但是不如大前鋒搶籃板球的幾率高。再來,禁區又是各隊的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不能讓對手輕易攻到這裡面來,所以阻攻、蓋火鍋的能力也少不得。而在進攻時,中鋒經常有機會站在靠近罰球線的禁區內(此乃整個進攻場的中心位置)接球,此時他也應具備不錯的導球能力,將球往較適當的角落送出。以上三項,是中鋒應具備的基礎技能。而在球隊中,中鋒也經常身負得分之責,他是主要的內線得分者,與小前鋒里外對應。因為他要能單打,所以在命中率上的要求可以低些,但他出手的位置又往往較接近籃筐,所以命中率又應該高些,大致來說,五成二可以作為一個標准。對中鋒命中率的要求,是僅次於大前鋒的。在進攻方面,中鋒在接近籃筐的位置要有單打的能力,他要能背對著籃筐做單打動作,轉身投籃是最常見的一項,而跳勾、勾射則是更難防守的得分方式。防守上,要稱為一個好的中鋒,那除了守好自己該看的球員之外,適時幫忙隊友的防守是必須的。簡單地說,若敵方的球員晃過了隊友的防守而往籃下進來,中鋒便要有一夫當關之勇,守住己方的禁區。當然,不是說每回都能滴水不漏,但總是要有"能幫忙"的能力,若一個中鋒只能守住自己的人,那是不夠的(除非對方是超強的進攻中鋒)
❹ 面對籃網組成的三巨頭,湖人還可以更好!有哪3大補強妙計
作為衛冕冠軍,湖人在休賽期不僅解決了多名奪冠功臣合同到期的困境,還進一步了完成了陣容的打造,從多個方面實現陣容的提升。賽季至今,坐擁全新陣容的湖人隊也在經歷短暫磨合之後,交出11勝3負的傲人戰績,高居聯盟第一。
❺ 豪華陣容止步半決賽,籃網之人何去何從
本賽季籃網強組最豪華陣容,卻止步東部半決賽,這樣的結果讓多少人失望,多少人因此一蹶不振,也許到了該算賬的時候了。
蔡老闆是這種結果的最大受害者,花了這么多錢,居然連總決賽甚至分區決賽都沒有進去,如何不會失望。當然,面對如此多的巨星,蔡老闆會繼續安撫為主,拚命修補為輔,畢竟這三巨頭不會一個賽季就解體。
納什就會是這輪系列賽最大的責任人,這種死操球星的打法再一次被證明是無法獲得最大效果的,如果你想說18年的詹姆斯,那我就只能回你,請看看那時候老詹的助攻數。這一次,納什還是自己走吧,給你的球迷留下一份念想。
哈登是這個賽季最失意的球員,為了來到大哥身邊,哈登放棄了史上最大合同的機會,放棄了繼續作為球隊老大的權利,失去了耐操的體質,沒有了本就不多的堅決。他現在還有兩年合同,最後一年是球員選項,他也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留下再給自己給球隊一次機會,實在不行,明年必須要走。
杜蘭特是這個系列賽最應該慶幸的人,常規賽榮譽一點也沒有他的份,當然,他並不在乎。在這個系列賽他證明了自己可以是這個星球上現役最偉大的得分手,是最偉大的球員,他再次證明了自己肩膀的承受力。他應該慶幸籃網止步於此,照納什的使用方式,下一輪再次大傷的概率會很高很高。
最可惜的球員應該歸歐文所有,原本可以證明自己離開詹姆斯也可以奪冠的最好機會,就因為那一下無恥的墊腳毀了,這樣的結果是他無法接受的,因為縱觀歐文的職業生涯來看,歐文這個賽季算是最 健康 的,無奈造化弄人。
最不可理解的應該是喬哈里斯,一位本可以成為 歷史 級別的投手,竟然遲遲無法給球隊提供火力支持,這也許會成為他離隊的導火索。
最值得尊重的球員應該是格里芬,為了總冠軍戒指,格里芬放下了自己的自豪,甘願來到三巨頭身邊做綠葉,而且他在籃網以後的強勢復甦證明了自己還是那個可以飛天遁地的男人。特別是在這輪系列賽,他是杜蘭特身邊最值得信賴的那一個。他還有一年合同,而且這個錢還是活塞出,相信他會再留下一年,如果下賽季可以成功,他會拿出自己的誠意留隊,如果失敗,那他也會走人,尋找最後一份多年合同。
最讓人敬佩的是傑夫格林,沒有格林,籃網也許就是2:4結束了,一個一年只有245萬美元的老將,打出了三四千萬的身價。他已經恢復了自由身,相信只要哈登還在籃網,再簽一份老將底薪格林會考慮的。
最應該留下的輪轉球員應該是邁克詹姆斯和布魯斯布朗,而且必須讓他們每場比賽打20分鍾左右,保證他們可以有充足的機會表現自己,同時給哈登和杜蘭特更多的休息時間。
最應該培養的是克拉克斯頓,這一點還要怪納什,趙四是這個陣容中唯一自己選中的球員,天賦極好,而且已經證明了他和哈登的擋拆是很有把握的,但是機會太少,常規賽還要與小喬丹搶時間,機會太少,關鍵時刻怎麼能頂大用。
最應該走的是小喬丹,沙梅特,納什不用小喬丹是對他的太了解,沙梅特在場上的夢游實在讓人無法忍受。
最後建議操作如下:
放走納什和德安東尼,盡可能把卡萊爾請來,然後試圖打動布茲德里克老帥來幫助籃網建立防守體系。
用小喬丹 喬哈 沙梅特,換來一個能擋拆又能拉開空間的首發中鋒,丁威迪復出如果可以打第六人最好,如果不能留下,就趁著最後一年球隊選項,換個首輪簽,在選秀市場找一個優秀的三號位防守者,解放杜蘭特的防守壓力。
結論:失敗不是終點,重拾行囊繼續前行才是最好的,哈杜歐還沒有到解散的時候,好好的休養一下,充實球隊的任務交給肖恩馬克思,相信能把籃網從毫無希望變得如此豪華的總經理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❻ 杜蘭特哈登歐文全倒下了,籃網這是怎麼了
首先杜蘭特可以休息個十天左右,我很開心。
其次哈登也能休息一段時間,我也開心。
再者歐文確診陽性,如果康復後能否就可以上場,就不再受是否打疫苗的政策約束?我覺得有戲,也就是說歐文康復後可能主客場都可參與,豈不美哉?
至於戰績無所謂,況且也不至於都輸,其他球隊也會受疫情影響到戰績。
總上,籃網總冠軍,阿杜在籃網捧杯,成功喝上洗澡水,躋身 歷史 前十[大笑]
杜蘭特和哈登倆人倒下,可以說有源頭的,主要是兩人之前被操練的太狠了,阿杜之前在勇士的時候,常規賽還好說,經常三節打卡下班,有充足休息時間,可是一到季後賽,尤其跟詹姆斯和小卡對決的兩次季後賽,科爾完全把杜蘭特當詹姆斯使用啊!
西決跟火箭打的時候,就拼個人單打,總決賽又依靠他,要知道杜蘭特之前七八年也只進過一次總決賽的,冷不丁長時間打,有點兒不適,湯普森傷退後,他更是頂著壓力,冒風險打球,最後也跟腱傷退場。
來到籃網,復出後依舊是那個死神,無所不能,這下讓納什覺得撿到寶了,可勁用,經常上場時間35+,要知道杜蘭特是跟腱大傷啊!歐文不上,哈登彷彿在懷念卡戴珊的味道,萎靡不振。籃網也只能指著杜蘭特一人猛沖了。加上杜蘭特講義氣,跟歐文小嗨一下,不幸二次感染新冠,這下終於能好好休息了。
哈登純屬火箭時期,消耗過度,那時候他的數據真的太恐怖了。來籃網後,後果慢慢體現出來,受傷後再難回到巔峰,同時體重增加,經常性缺席比賽。
至於歐文,地球是方的。沒有人能理解他的腦迴路,也不打疫苗,感覺像是要退役似的。真的是拖累了籃網眾將啊!
本來籃網依靠的也是三巨頭的,奈何歐文不配合,剩下兩人也是傷病不斷,教練不會合理安排上場時間,導致三人巧合的都倒下了,未來籃網戰績堪憂啊!
杜蘭特因為工地被砸,從此再無心情打球;
歐文因為聽從內心尊貴的信仰,從此與世無爭;
登哥小弟因為倆大哥的離去,獨木難支,直接回歸夜店。
從此籃網網全破,從此輝煌不再!
疫情啊,紐約一天增加幾萬人,你說呢
❼ 誰能告訴我關於籃球的一切信息,尤其是和人比賽時需要注意什麼
籃球是一個由兩隊參與的球類運動,每隊出場5名隊員。目的是將球進入對方球籃得分,並阻止對方獲得球或得分。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但要受規則的限制。籃球比賽的形式多種多樣,也有最流行的街頭三人籃球賽,是三對三的比賽,更講究個人技術。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的國家籃球協會(NBA)。籃球在1904年列入奧運會的表演項目,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為正式項目。女子籃球到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才成為項目。
目錄
起源
發展:現已發展為世界第十大球類運動
基本規則
規則演變
現存規則基本規則
比賽方法
得分種類
進行方式
選手替換
罰球
違例
基本技巧假動作
突破技巧與防突破技巧
籃球場地
籃球術語
主要位置
賽事介紹
奧運會籃球
奧運會籃球項目籃球的奧運會歷史
歷屆奧運會男籃前三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籃球比賽
相關知識質量
選購
使用
結構
優勢
辨別
保養
籃球強國
籃球品牌
經典游戲
街頭籃球
術語縮寫
意義與作用提高生命活力
滿足多種需求
促進心理健康
促進個性的發展和完善
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
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業化、商業化和產業化
培養團隊意識
發展趨勢綜述
「高」的新意
「快」的延伸
「准」的發展
「全」的演進
貼吧相冊 起源
發展:現已發展為世界第十大球類運動
基本規則
規則演變
現存規則 基本規則
比賽方法
得分種類
進行方式
選手替換
罰球
違例
基本技巧 假動作
突破技巧與防突破技巧
籃球場地
籃球術語
主要位置賽事介紹奧運會籃球奧運會籃球項目
籃球的奧運會歷史 歷屆奧運會男籃前三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籃球比賽相關知識
質量 選購 使用 結構 優勢 辨別 保養籃球強國籃球品牌經典游戲街頭籃球術語縮寫意義與作用
提高生命活力 滿足多種需求 促進心理健康 促進個性的發展和完善 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 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業化、商業化和產業化 培養團隊意識發展趨勢
綜述 「高」的新意 「快」的延伸 「准」的發展 「全」的演進貼吧相冊 展開 簡介 籃球運動是以投籃為中心的對抗性體育運動之一,1892年1月(另一種說法是1891年12月),為美國馬薩諸塞州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教師詹姆斯·奈斯密斯博士所創。他並不是在改革一項運動,而是在發明一項運動。他當時只是為了給國際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院的學生們發明一種適合室內進行的運動,他的發明引起了積極的響應。最初,他將兩個裝桃子的籃,釘在學校健身房樓上看台的兩端,以橄欖球作為比賽用具,向籃內投擲,後來改為鐵制的圓圈,掛上線網。再後來剪開網子下口,成為今天籃框的樣子。為了完善籃球游戲,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條規則,後逐步修改和增加條款,出場人數也逐漸減少,直至規定每隊5人,這才成為現代的籃球運動。 籃球體積7800ml,直徑24.62cm 乒乓球體積 34.27ml,直徑4.03cm 鉛球體積 960ml,直徑12.24cm 足球體積5798ml,直徑22.29cm
編輯本段起源
(註:以下「西」為西班牙語詞彙) 詹姆斯·奈史密斯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為了解決冬季室外寒冷,橄欖球、棒球無法正常開展而發明了籃球,他借鑒了netball(籃網球)的規則,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已經發展為美國國內的第三運動以及世界第十大球類運動,參與人數甚至略微超過了冰球。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1891年,奈史密斯在 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他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家各戶都備有桃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籃筐別釘在健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籃筐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約10碼),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他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奈史密斯30歲時便發明了籃球,但籃球誕生後近半個世紀始終被人們所忽視,直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才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教練只負責他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其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很尊重和敬佩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介紹了這位籃球發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以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月桂冠時,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得把帽子拋向天空。 籃球
奈史密斯於1939年逝世。為了永遠懷念這位籃球運動先驅,國際籃聯在1950年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會議上,決定把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金杯命名為「奈史密斯杯」。 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球、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1892年,籃球運動的發明人史密斯訂出18條簡易規則,籃球運動進入對抗比賽的階段,繼而產生了比賽的組織領導者、執法公斷者——裁判員。 外國稱籃球裁判為「球證」,每場比賽有正、副兩個「球證」。建國前,我國稱籃球裁判為「司令」,每場籃球賽只有一個「司令」。解放後改稱裁判員,每場球賽設正、副兩個裁判員。 我國現行籃球裁判分為五級:國際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由於籃球比賽的速度強度都愈來愈大,為了更全面、准確地執行規則,有些國家已開始試行每場比賽設前、中、後三個裁判員。
編輯本段發展:現已發展為世界第十大球類運動
1) Football: 3.3-3.5 billion fans (Europe, Africa, Asia, Americas, etc.) 2) Cricket: 2-3 billion fans (India, UK, Pakistan, Asia, Australia, etc.) 3) Field hockey: 2-2.2 billion fans (Asia, Europe, Africa, Australia) 4) Tennis: Around 1 billion fans (Europe, Americas, Asia) 5) Volleyball: Around 900 million fans (Asia, Europe, Americas, Australia) 6) Table tennis: Around 900 million fans (Asia, Europe, Africa, Americas) 7) Baseball: Around 500 million fans (US, Japan, Cuba, Dominican Republic) 8) Golf: Around 400 million fans (US, Canada, Europe) 9) Gridiron (American football): 390-410 million fans (US mainly) 10) Basketball: Not more than 400 million fans (US, Canada mainly) 1)足球:33億-35億球迷(歐洲、非洲、亞洲、美洲等) 2)板球:20億-30億球迷(印度、英國、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等) 3)曲棍球:20億-30億球迷(亞洲、歐洲、非洲、澳大利亞) 4)網球:大約10億球迷(歐洲、美洲、亞洲) 5)排球:大約9億球迷(亞洲、歐洲、美洲、澳大利亞) 6)乒乓球:大約9億球迷(亞洲、歐洲、非洲、美洲) 7)棒球:大約5億球迷(美國、日本、古巴、多明尼加) 8)高爾夫:大約4億球迷(美國、加拿大、歐洲) 9)美式橄欖球:3.9億-4.1億球迷(主要是美國) 10)籃球:不足4億球迷(主要是美國、加拿大)
編輯本段基本規則
奈史密斯制定的籃球規則 ①籃球運動是用手進行的運動,球是圓的; ②手拿著球走或者跑都是不允許的; ③運動員可以到場上任何地方,只要不影響和妨礙對方運動員; ④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不允許發生身體接觸; ⑤籃圈應該是水平的。 根據這5條基本原則,奈史密斯先生制定出最原始的籃球競賽規則。最原始的籃球競賽規則一共有13條。這13條的基本內容是: 1.球員可以用單手或雙手向任何方向扔球。 2.球員可以用單手或雙手向任何方向搶、打球,但絕對不能用拳頭擊球。 3.球員不能帶球走。 4.必須用手持球,而不允許用頭頂、腳踢球。 5.不允許球員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腳絆等方法來對付另一方的隊員。任何隊員違反此規則,第一次被認為是犯規,第二次再犯規,就要被強行停止比賽,直到命中一個球後才能重新上場參加比賽。如果有意傷害對方球員,就要取消他參加整個比賽的資格,且不允許替補。 6.用拳擊球就是違反第3條和第4條規則。 7.如果任何一方連續犯規3次,就要算對方命中一球。連續犯規的意思是指:在一段時間里,對方隊員未發生犯規,而本方隊員接連發生犯規。 8.如果防守者沒有觸到球或干擾球,當球投入籃內並停留在籃里就算中籃。如果球停在籃筐上,而對方隊員觸動了籃筐,也算命中一球。 9.當球出界,球將由第一個接觸球者扔進場內。若有爭論,裁判員將球扔進場內。擲界外球允許5秒鍾,如果超過5秒鍾,球判給對方。 10.主裁判員是球員的裁判,他有權吹犯規,不過,裁判如果包庇哪隊,就會撤銷執照。當某隊連續3次犯規,他將通知副裁判員。他有權宣布取消某隊員的比賽資格。 11.副裁判員是球員的裁判,他可決定什麼時候球在比賽中,並要計時、決定球的命中、記錄命中的球數以及承擔通常裁判員應該承擔的責任。 12.比賽在兩個 20分鍾內進行,中間休息5分鍾。 13.球命中最多的一方獲勝,如果平局,經雙方隊長的同意,比賽可延至再命中一球為止。 這原始的13條籃球競賽規則,雖然不系統,不完整,有些條文還不夠明確,但對初期籃球運動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籃球運動發展到今天成為現代籃球運動,技、戰術水平越來越高,規則就顯得更加重要,它要求嚴格、科學、系統地管理籃球競賽規則。
編輯本段規則演變
規則的修改,促進了籃球運動的發展,而籃球技、戰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又促進了對規則不完善地方的適當修改或補充,從而使籃球運動向健康與高級的方向發展。 規則與籃球技、戰術就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一樣,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規則通過肯定、否定、允許或不允許,來保證籃球比賽的正常進行,促進籃球運動的健康發展。球場上符合規則的動作,就是正確的動作,反之是錯誤動作。 規則從最初的13條發展到現在的58條,籃球技、戰術從原來的簡單、低級發展到現在的高級水平,都是它們許多年來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結果。如:運球技術從最初的以肘關節為軸發展到現在的以肩關節為軸,正是因為規則對發展中的技術不斷肯定的結果。現在,規則明確指出:運球結束的標志是雙手觸球的一瞬間或運球的手掌心向上,大拇指超過垂直面時即運球結束。如掌心始終向下,大拇指未超過垂直面,球是不可能在手上有停留的。所以,以肩關節為軸的大臂運球與單手後拉、後轉身運球的現代技術就以法定的形式肯定下來了。再譬如:投籃技術的發展,從最初的原地雙手胸前投籃,發展到現在的高手自上而下的扣籃與單手或雙手的補籃等高超的技術,規則明確規定都算隊員在做投籃動作。因此,扣籃、補籃等現代技術就得到了迅速發展。而近年來,比賽中出現後仰跳投、後撤步跳投、勾手跳投等多種形式的技術,也是因為規則對攻守技術強調了垂直面的原則、騰空隊員原則等幾個處理身體接觸與犯規的基本原則所決定的。在犯規處理上,特別強調了攻守平衡的指導思想,迫使和促進了投籃隊員為擺脫防守、避免撞人犯規而採取的各種形式的跳投技術,以達到得分的目的,推動了防守戰術的不斷發展等。 國際籃聯在一般情況下,每隔4年對規則要進行一次修改與補充,其目的是為了促進籃球技、戰術進一步的發展,並限制粗暴動作,使比賽向文明、於凈及緊張激烈和富有勉力的方向發展。 規則的變化是不可知的,也不是哪一個人心血來潮隨意更改的,它是按一定的修改目的來進行的。具體的修改規則的指導原則是: 1.公 平。這是修改規則的基礎。規則應該對比賽雙方都是公平的。因為籃球比賽是雙方在等同的時間、空間、地面、人數的條件下進行籃球意識、技戰術及身體素質的較量。 2.均 衡。均衡(或者是平衡)是指進攻和防守這兩個方面必須保持平衡。如一場比賽很容易得分或很難得分,都會使比賽變得呆板而不精彩,那麼籃球比賽使人興奮的魅力將會丟失。 3.定 義。規則定義要言簡意明,文字確切。 4.編 纂。規則要編纂,避免重復,做到前後一致,不得自相矛盾。 5.簡 短。規則要簡短扼要,避免羅唆,使人很難領會。 6.例 外。規則正面作了許多規定,如沒有例外的規定(即註解),規則也很難實行,例外正是為了保證正面規則的實施。 7.安 全。規則要保證人身安全,保證比賽在良好的環境與氣氛中順利進行。 8.權 力。必須給裁判員權力,讓其在比賽中有權威地勝任工作,執行規則。 9.連 續。規則要使比賽盡可能地減少中斷次數,從而保證比賽的連續進行,使比賽更緊湊,更精彩。 10.無 利。規則要使比賽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從違反規則中得好處,從而使比賽公平合理地進行。 籃球對於現在的社會,現在的年輕小夥子是一向很搶眼的運動,很多人都選擇這項運動。雖然這個屬於激烈運動,長時間下來對於自己的肌肉有很大的變化,身體組織也會逐漸強大起來。身體也會長的很快。
編輯本段現存規則
基本規則
比賽方法
一隊五人,其中一人為隊長,候補球員最多七人,但可依主辦單位而增加人數。比賽分四節,每節各10分鍾,NBA為12分鍾(NBA全明星新秀賽和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為每節20分鍾,共2節),每節之間休息5分鍾,NBA為130秒,中場休息 10 分鍾,NBA為15分鍾,另在NBA中在第4節和任何加時賽之間休息100秒。比賽結束兩隊積分相同時,則舉行延長賽 5 分鍾,若 5 分鍾後比分仍相同,則再次進行 5 分鍾延長賽,直至比出勝負為止。
得分種類
球投進籃框經裁判認可後,便算得分。3分線內側投入可得2分;3分線外側投入可得3分,不管是腳跟還是腳尖踩到3分線進的球視為2分球。罰球投進得1分。
進行方式
比賽開始由兩隊各推出一名跳球員至中央跳球區,由主審裁判拋球雙方跳球,開始比賽。
選手替換
每次替換選手要在20秒內完成,替換次數則不限定。交換選手的時間選在有人犯規、爭球、叫暫停等。裁判可暫時中止球賽的計時。
罰球
每名球員各有 4 次被允許犯規的機會,第五次即犯滿退場(NBA中為6次)。且不能在同一場比賽中再度上場。罰球是在誰都不能阻擋、防守的情況下投籃,是做為對犯規隊伍的處罰,給予另一隊的機會。罰球要站在罰球線後,從裁判手中接過球後5秒內要投籃。在投籃後,球觸到籃框前均不能踩越罰球線。
違例
大致可分為(1)普通違例:如帶球走步、兩次運球(雙帶)、腳踢球(腳球)或以拳擊球。(2)跳球違例:除了跳球球員以外的人不可在跳球者觸到球之前進入中央跳球區。
編輯本段基本技巧
1.持球 2.帶球 3.軀干盤球 4.頸部盤球 5.單腳盤球 6.跨下前後拋球 7.膝部盤球 8.跨下8字行盤球
假動作
1.搖擺腰部 2.舉手開足 3.球和足部方向相反 4.假投籃 5.搖擺頸部 6.駐足 運動趨勢
突破技巧與防突破技巧
1.身體前壓,跨步放球,倚住突破。 2.前跨,連續背後運球。 3.近距離變線,右手左側運球。 4.背身倚人,肩部左右晃動,晃開防守者轉身突入。 (由於內容太多,不能提交,若你願看可以訪問下面的網址: 見引用 比賽中的技巧及基本功: (由於內容太多,不能提交,若你願看可以訪問下面的網址: 見引用 1.投籃注意事項 2.怎麼樣才能提高投籃命中率 3.單手原地投籃 4.如何跳投 5.傳球的幾種方法 6.如何運球 7.如何控球 8.如何才能搶斷成功 9.滑步防守
編輯本段籃球場地
籃球比賽場地應是一個長方形的堅實平面,無障礙物。 奧運會籃球比賽和世界籃球錦標賽的比賽場地長度為28米,寬15米,其他比賽長度可減少4米,寬度減少2米,要求其變動互相成比例。球場的丈量從界線的內沿量起。 所有新建球場均應符合國際籃聯要求:長28米,寬15米。 天花板或最低障礙物的高度至少應為7米。 長邊的界線稱邊線,短邊的界線稱端線。球場上各線都必須十分清晰,線寬均為0.05米(5厘米)。 從邊線的中點畫一平行端線的橫線稱中線。中線應向兩側邊線外各延長0.15米(15厘米)。 以中線的中點為圓心,以1.80米為半徑(半徑從圓周的外沿量起),畫一個圓圈稱中圈。 三分投籃區是由場上兩條拱形限制出的地面區域。在此區域外投籃得三分。 罰球區是限制區加上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1.80米為半徑向限制區外所畫的半圓區域,它是執行罰球的區域。 從罰球線兩端畫兩條線至距離端線中點各3米的地方(均從外沿量起)所構成的地面區域叫限制區。它的作用是:球在本隊控制時,限制本隊隊員在對方限制區內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3秒鍾。
編輯本段籃球術語
(1)扣籃:運動員用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框。 (2)補籃:投籃不中時,運動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人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在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多用於沖搶籃板)。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他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人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占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人。 (8)空切:進攻人空手向籃跑動。 (9)一傳:獲球者由守轉攻的第1次傳球。 (10)蓋帽:進攻人投籃出手時,防守人設法在空中將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1個防守人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1個防守人及時補占其正確的防守位置。 (12)協防:協助同伴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球。 (14)斜插: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在投籃時,為躲避對方防守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來改變投籃出手時間。 (16)接應:無球進攻隊員,主動搶位接球。 (17)落位:在攻防轉換時,攻地雙方的布陣。 (18)策應:進攻隊在前場或全場通過中間隊員組織的接應和轉移球的戰術配合,造成空切、繞切以及掩護等進攻機會。 (19)溜底:進攻時在邊線附近站位,沿底線向另一邊的的邊線附近跑動 (20)人盯人:一名球員對一位名球員
編輯本段主要位置
控球後衛(PG)(西base)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一個合格的控球後衛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本隊的進攻,讓隊友的進攻更為流暢。 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一些其它要求。在得分方面,控球隊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時,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
❽ 退役不到半年,又渴望重返舞台!馬刺雙星籃網重聚哈登太幸福了
一手無解後仰跳投+內線防線防守大閘,一個一接球就會讓火箭球迷害怕的男人,曾經開拓者五虎之一,他那朴實無華的球風被譽為鄧肯接班人,他是當今聯盟中最受歡迎的空間型四號位,他也因心梗而被迫退役,然而新賽季他有可能將再度歸來,他就是拉瑪庫斯-阿爾德里奇。
我們都知道在上賽季阿爾德里奇被馬刺買斷後,以一年老將底薪投向布魯克林籃網隊。籃網隊也給了阿德足夠的尊重,讓阿德首發,給阿德制定了特定的戰術,上場時間也為內線球員最多,阿德在籃網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就在一切事情都看起來順風順水的情況下,意外卻發生了。在4月15日,阿德突然宣布因為心臟原因而退役,籃網也尊重阿德的決定。最後籃網也折戟於東部半決賽,為阿德帶來一個總冠軍的夢想也破滅。而今,阿德復出,籃網成為領跑者,我想阿德會繼續努力圓滿了上個賽季的遺憾,加盟布魯克林籃網隊。
上賽季的籃網在擁有杜蘭特、哈登與歐文的三巨頭後又再迎底薪加盟的格里芬,成為聯盟公敵。就在大家認為冠軍沒懸念時,阿德退役,哈登、歐文受傷,最後3比4惜敗於雄鹿。在輸掉比賽後「死神只在金州降臨」,「哈登季後賽一如既往的軟腳蝦」等質疑的聲音層出不窮。籃網的隊員們都憋了一股氣,因為傷病的原因而被淘汰顯然是無比遺憾的。
所以在休賽期時早早地就聽到哈登杜蘭特特訓的消息,而阿德對於籃網來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三巨頭都是外線球員,中鋒位置上只有一個尚且青澀的克拉克斯頓和早已過巔峰期的小喬丹。要是阿德加盟了無疑是補強了籃網隊的最弱一環。並且阿德的一手三分加上護框是當今聯盟最稀缺的,所以是否能融入體系的問題根本不必考慮。
籃網的板凳厚度可謂是聯盟之最,而這個優勢可以讓阿德在長賽季中獲得足夠的休息。籃網可以讓阿德每場比賽的出場時間控制在10到20分鍾左右,而獲得充足時間休息的阿德也可以一上場就用自己充足的經驗為球隊提供幫助。還有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籃網新招了馬刺球員米爾斯,阿德重回籃網可以重現馬刺雙子星,這對於他的磨合來說也是無比有利的。
1985年7月19日,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出生於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出生時曾被診斷為臨床死亡,並患上了心臟病。他活著本來就是奇跡。而今他在為重回賽場做出努力。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希望阿德能夠保持好狀態,在生涯末期圓夢。
❾ 說一說籃網休賽期簽約球員(原創)
呆萌路飛one
籃網這個休賽期,動作不大,主要原因在於三巨頭(KD,歐文,哈登)合同比較大,還有喬哈里斯和小喬丹的合同,除去這五個人,籃網的空間也所剩無幾了。即使擁有三巨頭,再招募明星球員也是上上策,比如洛杉磯湖人。
今年夏天總經理馬克思用一紙470萬一年合同續約布魯斯布朗,由於上賽季布朗表現出色,本賽季獲取薪資水平應該高於470萬,470萬留在籃網應該也屬於籃網用情誼換薪水吧。布朗最突出的是內線空切能力,對空切時機把握非常好,雖然個頭稍矮,但是在三巨頭身邊,防守積極,空間巨大,空切意識上乘,和三巨頭一起在場還是比較搭的。
格里芬以老將底薪重回籃網,格里芬雖不可與當年洛杉磯白魔獸同日而語,但上賽季在籃網的優秀表現還歷歷在目,尤其是季後賽,雖說幾次遭遇大傷,摧毀了曾經飛天遁地的運動能力,但現在的格里芬更多的是靠智商打球,一手三分既可以拉開空間,內線也可以積極的拼搶切入,更重要的是格里芬的態度能彌補一下籃網較弱的內線防守,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為了一個球一個籃板,在地上搶了又搶,爬了又爬的給力芬真的在展現從明星到藍領的蛻變,自己對角色定位的滿足,為了冠軍,付出自己該付出的一切,哪怕是傷病危險。這筆簽約妥妥的A級。
帕蒂米爾斯兩年1200萬加盟籃網,這屬於本賽季同上賽季比加入成員的最大不同,米爾斯在馬刺在澳大利亞國家隊一直都有不錯的表現,可以組織,一手穩定的三分,具有一顆大心臟,關鍵時刻擁有不錯的強投能力,最關鍵的是,勞模屬性的他過去六個賽季僅僅缺席12場比賽,他的到來,能很好的為歐文和哈登分擔後衛線壓力,不錯的得分能力帶第二陣容也很合適,這次簽約A+。
至於底薪簽約惡漢詹姆斯約翰遜,籃網球員中確實缺少這么一個能為兄弟出頭,充當惡漢角色的人,比如庫里身邊的格林,湖人的杜德利。約翰遜在場上能幫忙分擔的壓力比較小,偶爾可能會在KD休息時頂替一會兒,他不以得分見長,更多在於防守,在於更衣室的穩定,球場上的硬漢角色,試想一下,上賽季如果約翰遜在陣中,當歐文下落踩上字母歌那一腳後,他會是什麼反應,全隊的鬥志又該如何?KD在塔克一次次惡意侵犯中,如果約翰遜在場,又會如何,簡言之,球場上不提倡打球惡劣,但是硬漢角色每個強隊都要有。
沙美特交易得到的文傑卡特和選中的卡梅倫托馬斯都是後衛線球員,對於擁有歐文哈登米爾斯的籃網後衛線幫助不大,畢竟上場時間不會多。
丁威迪的簽換交易很復雜,但是由此產生的1150萬交易特例又很重要,希望籃網管理層能合理使用,畢竟最重要的內線補強和KD的替補問題並沒有怎麼解決,這兩方面補強才是管理層接下來運作的重中之重。擁有三巨頭核心的籃網下賽季依然是總冠軍強有力的競爭者,上賽季實在運氣太差,接連傷病最後倒在二輪,估計新賽季運氣不會更差了,球員注重傷病管理,管理層繼續補強陣容,籃網一定能再次向奧布萊恩杯發起有力沖擊。
❿ 籃球的歷史
籃球是一個由兩隊參與的球類運動,每隊出場5名隊員(haobc)。目的是將球進入對方球籃框中得分,並阻止對方獲得球權和得分。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投、拍、滾或運,但要受規則的限制。籃球比賽的形式多種多樣,也有最流行的街頭三人籃球賽,是三對三的比賽,更講究個人技術。當今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賽是美國的國家籃球協會(NBA)。籃球在1904年列入奧運會的表演項目,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為正式項目。女子籃球到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才成為正式項目。
籃球運動是以投籃、上籃和扣籃為中心的對抗性室內體育運動之一。創建時間為1892年1月(另一種說法是1891年12月)。創建人為美國馬薩諸塞州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他並不是改革一項運動而是在發明一項運動。他當時只是為了給國際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院的學生們發明一種適合室內進行的運動,他的發明引起了積極的響應。最初,他將兩個裝桃子的籃,釘在學校健身房樓上看台的兩端,以橄欖球作為比賽用具,向籃內投擲,後來改為鐵制的圓圈,掛上線網。再後來剪開網子下口,成為今天籃筐的樣子。為了完善籃球這一新生運動項目,他在1892年制定了18條規則,後逐步修改和增加條款,出場人數也逐漸減少,直至規定每隊5人,這才成為現代的籃球運動。現代籃球大小籃球體積7800mL、直徑24.62cm。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為了解決冬季室外寒冷,橄欖球、棒球無法正常開展而發明了籃球,他借鑒了籃網球(netball)的規則,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逝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已經發展為美國國內的第三運動以及世界第十大球類運動,參與人數甚至略微超過了冰球。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1891年,奈史密斯在 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他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家各戶都備有桃筐)的游戲中得到了啟發,創編了籃球游戲。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籃筐別釘在健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籃筐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約10碼),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經過他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奈史密斯30歲時便發明了籃球,但籃球誕生後近半個世紀始終被人們所忽視,直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才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教練只負責他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其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很尊重和敬佩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並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介紹了這位籃球發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後,瓊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發獎儀式,並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表彰他發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月桂冠時,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得把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於1939年逝世。為了永遠懷念這位籃球運動先驅,國際籃聯在1950年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決定把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金杯命名為「奈史密斯杯」。
發展歷史
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球、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籃球1(2張)
相對於原始的五大宗旨以及十三籃球競賽規則來說,1893年的規則又進一步得到了完善。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舊中國舉行的第一屆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1892年,籃球運動的發明人奈史密斯訂出18條簡易規則,籃球運動進入對抗比賽的階段,繼而產生了比賽的組織領導者、執法公斷者——裁判員。
現狀
外國稱籃球裁判為「球證」,每場比賽有正、副兩個「球證」。建國前,中國稱籃球裁判為「司令」,每場籃球賽只有一個「司令」。解放後改稱裁判員,每場球賽設正、副兩個裁判員。
中國現行籃球裁判分為五級:國際級、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由於籃球比賽的速度強度都愈來愈大,為了更全面、准確地執行規則,有些國家已開始試行每場比賽設前、中、後三個裁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