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有多少位姓盧的將軍

中國有多少位姓盧的將軍

發布時間: 2022-12-08 16:17:08

『壹』 歷史上有哪些盧姓名人

盧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春秋時期的高傒為盧姓始祖。
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來排行,盧姓在中國大陸為第42位,在台灣地區為第39位。中國盧姓總人口約650萬,約占漢族人口的0.47%,以廣東、河北、廣西三地居多,三省區盧姓約佔中國漢族盧姓人員的48%。

朝代,姓名,籍貫地域,職業,成就/評價
西漢,盧綰,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太尉,燕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助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
東漢,盧芳,安定郡三水縣(今寧夏同心),地方割據首領,曾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東漢,盧植,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董卓專權用事,議謀廢立,眾皆唯唯,植獨抗論。
東晉,盧循,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農民起義領袖,為士族出身。
北周,盧辯,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大將,北周世宗死時,官至大將軍。
唐朝,盧群,范陽(今北京市)人,詩人,以勁正聞,官至鄭滑節度使。盧群為范陽名門望族之一。
唐代,盧綸,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詩人,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
明朝,盧鏜,汝寧衛(汝南)人,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唐代,盧仝,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詩人,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
唐朝,盧鴻,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畫家,嵩山隱士,拒絕出仕,工籀書,擅山水樹石。
元代,盧摯,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清朝,盧坤,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歷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
隋代,盧思道,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員,隋文帝駕崩,寫輓歌八首,時稱「八米盧郎」。
唐朝,盧照鄰,幽州范陽人,詩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宋代,盧祖皋,浙江省永嘉人,詩人,工樂府,詞風樸素,意境清遠,有《蒲江集》。
明代,盧象升,江蘇省宜興人,將領,抗清戰爭中,戰死沙場。
清朝,盧文紹,浙江餘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書拾補》。
清末,盧賢拔,廣西淥州(今桂平)人,官員,北洋軍師長。

『貳』 中國古代歷史上姓盧的武將都有誰500至1000年前的盧姓武將是誰

樓主說的500年前到1000年前是從北宋時期到明朝這段時間,這段時間的姓盧的名人只找到三個,只有兩個是武將如下:
元朝:
盧世榮,名懋,字世榮,以字行。阿合馬專政期間,世榮以賄賂進用,為江西榷茶運使,後以罪廢。阿合馬死後,元廷之臣諱言財利事,均不能符合世祖的財政需求。於是,總制院使桑哥「薦盧世榮有才術,謂能救鈔法,增課額,上可裕國,下不損民」。這個人算是元朝有名的漢臣,嚴格來說屬文臣並不是樓主要的武將;

明朝:
盧鏜(1505年~1577年),字聲遠,明代汝寧衛(汝南)人。嘉靖時由世廕歷福建都指揮僉事,為都御史朱紈所任。紈自殺,鏜亦論死。尋赦免,以故官備倭福建。遷都指揮。擊賊嘉興,敗,責戴罪。尋擢參將,分守浙東濱海諸郡,與副將大猷大破賊王江涇。

盧象升(1600~1638)字建斗,號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漢族,明常州宜興人,天啟進士。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授戶部主事,擢員外郎,死後追贈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清朝追謚「忠肅」。著作有《盧忠肅集》、《盧象升疏牘》。

『叄』 姓盧的名人20個!急急急!謝謝!!!!!!!!!

姓盧的名人 盧 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照鄰: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盧 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 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盧嘉錫,當代科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唐代有盧氏宰相8人:盧冏、盧承慶、盧翰、盧邁、盧慎、盧杞.
盧氏在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史籍中明確記載有468人,其中宰相8人,尚書13人,刺史89人,太守15人,侍郎12人,將軍7人,御史17人,常侍17人。44人封爵,其中封公20人,封侯8人,封伯9人。

『肆』 歷史上盧姓氏的名人都有誰

盧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照鄰,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幽憂子盧照鄰盧承慶,字子餘,是幽州琢人號幽憂子。父赤松,為隋河東令,與高祖雅故。聞兵興,迎見霍邑,拜行台兵部郎中。承慶美儀矩,博學而才,少襲爵。貞觀初為秦州參軍,入奏軍事,太宗偉其辯,擢考功員外郎,累遷民部侍郎。帝問歷代戶版,承慶敘夏商至周隋增損曲折,引據該詳,帝嗟賞。俄兼檢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選,辭曰:「選事在尚書,臣掌之,為出位。」帝不許曰:「朕信卿,卿何不自信?」歷雍州別駕、尚書左丞,高宗永徽時,坐事貶簡州司馬,閱歲改洪州長史。帝將幸汝湯泉,故拜汝州刺史。顯慶四年,以度支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坐調非法,免。俄拜潤州刺史,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臨終誡其子曰:「死生至理,猶朝有暮。吾死斂以常服,晦朔無薦牲,葬勿卜日,器用陶漆,棺而木槨,墳高可識,碑誌著官號年月,無用虛文。」贈幽州都督,謚曰定。初,承慶典選校百官,有一官督漕運,遭風失米,承慶考之曰:「監運損糧,考中下。」 其人容色自若,無言而退。承慶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無喜容,亦無愧詞。承慶嘉之,又改曰:「寵辱不驚,考中上。」其能著人善,類此。� (——《新唐書·盧承慶傳》)
盧懷慎(?—716),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武則天時任監察御史,後歷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開元元年(713)為宰相。盧懷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讓,在任期間的政績只在於薦賢舉能,任宰相三年後病故。盧懷慎為官廉潔,家無儲蓄,門無遮簾,飲食無肉,妻兒飢寒,生活得很貧窮。他是唐代比較清廉的一位宰相。盧懷慎的兒子盧奐在廣州作太守時,不為當地的奇珍異寶所動,能保持清廉節操,也受到當時人的稱贊。
盧儔,字世美,原范陽人,為五代南唐李氏時正議大夫制誥兵部尚侍郎封尚書贈太子太保。他戍守武寧縣境修河南岸,練兵之暇,興修水利,廣栽樹林,福蔭後人。遺有太保堰、磨源壠、將鼓嶺、千年古樟,供人憑吊。因石境原屬武寧地域,吳楚交界,軍事要地,故也在盧儔戍守的范圍之內。南唐亡,遂家於武寧,今武寧盧氏悉儔後裔。歿後,遂葬於石境哨前。他在墓在哨前村以東約300米處,墓地為長方形,是一塊前氏後高的坡地,墳塋如磨,故當地人也叫「磨子墳」。墓表在「文革」中被毀,墓室保存完好。該墓被列縣級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儔公二十三世孫宏萬由西盧新居遷升仁鄉十都盧塘坳。
盧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象升,字建斗,明朝宜興人,天啟年間的進士,曾當過大名、廣平、順德等地的兵備。後來升為按察使。他善於騎射,精通兵法,能治軍。明朝末年,盜寇四起,他督軍戰賊,所到之處,賊寇聞風喪膽,升為兵部侍郎,調往京師,在高水橋於清兵激戰七日,糧盡矢窮,奮戰而死,福王時追謚忠烈,請謚忠肅,著有《忠肅文集》。
盧蔭溥(1760 ---1839),字南石,山東德州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進士,六十年(1795)被任為提督河南學政。嘉慶六年(1801),被任為軍機處章京。十八年(1813),為兵部左侍郎、右侍郎,戶部左侍郎,十九年(1814)任國史館副總裁。二十年(1815)轉任刑事部左侍郎。二十二年(1817)任禮部尚書兼國史館總裁。不久,調為兵部尚書兼署刑部尚書。此時盧蔭溥五十八歲,可謂年富力強。嘉慶皇帝認為他「實心任事」,特加太子少保之銜。後又調為戶部尚書兼吏部尚書。二十五年(1820)秋,嘉慶皇帝駕崩,盧蔭溥因撰寫遺詔不慎將皇帝的誕生地寫錯了,而降品五級,但仍留任原職。旋即調為工部尚書。
道光元年(1821)盧蔭溥任吏部尚書兼順天府府尹。接著,道光皇帝以「職任較繁」為由罷了他的軍機大臣之職,不久又借口他在工部尚書任內「失察」,將其降四級留任。十年(1730),盧蔭溥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之銜。十一年(1831)十一月,充文淵閣領閣事。十三年(1833)三月,盧蔭溥請求退休,道光皇帝以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食全俸,准其奏請。
道光十九年(1839),盧蔭溥被晉加太子太傅之銜。不久,盧蔭溥病卒。
盧蔭溥一生,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從政五十多年,歷任軍機大臣、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尚書,並多次奉詔出使,按事決獄,「勤勞懋著」,「專心職守」、「殫心竭力」、「老成練達」,實為清朝中期的「股肱」、「耳目」之臣。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盧氏在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史籍中明確記載有468人,其中宰相8人,尚書13人,刺史89人,太守15人,侍郎12人,將軍7人,御史17人,常侍17人。44人封爵,其中封公20人,封侯8人,封伯9人。秦代有盧生,被秦始皇派往東海求神仙葯,不獲被坑殺。博士盧敖,曾避難隱於廬山。盧植,東漢時任尚書,其子盧毓,三國時任魏司空。盧毓子盧欽任晉尚書僕射。盧毓子盧廷任晉侍中尚書。盧廷子盧志任晉中書監。盧志子盧湛為東晉文學家。盧湛孫盧邈任范陽太守。盧邈子盧玄任北魏中書侍郎,封固安宣侯。盧玄子盧度世任青州刺史。
盧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成為四大姓,和崔、王、謝姓並稱。郡望為范陽,聚眾較多,社會聲望極高。後周時雷姓因和盧聲相近,改為盧姓。還有西漢盧綰封為燕王。東漢盧芳被匈奴單於立為帝。東晉時盧盾任廣州刺史。北周時盧辯任大將軍。隋代詩人盧思道。
隋末有農民起義首領盧明月,部下40萬人,自稱無上王。唐代有8人任宰相(盧承慶、盧懷慎、盧翰*、盧邁、盧杞、盧商、盧攜、盧光啟)。唐初詩人盧照鄰為四傑之一。還有詩人盧綸、盧仝(茶仙)。畫家盧鴻、盧耕伽。宋代梁山好漢盧俊義。元代盧世榮任右承相。文學家盧摯。明代大破倭冠的將領盧鏜。文學家盧木冉 。抗清英雄盧象升。清代校勘學家盧文弓召。禮部尚書盧蔭溥。封韁大吏盧坤曾將英國侵略者軍艦驅逐出虎門。近現代拼音文字提倡者盧戇章。北洋軍閥盧永祥。民族資本家盧作孚。國民黨起義將領盧漢等。

『伍』 三國時期姓盧的名人,最好是有功績的。

盧植 ,字子干。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1] 東漢末年經學家、將領。
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大儒馬融,為大儒鄭玄的同門師兄。曾先後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後與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將,率軍與張角交戰,後被誣陷下獄,皇甫嵩平定黃巾後力救盧植,於是復任為尚書。後因上諫激怒董卓被免官,隱居在上谷軍都山,被袁紹請為軍師。初平三年(192年)去世。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今皆失佚。
白馬將軍公孫瓚以及後來的蜀漢昭烈帝劉備皆為盧植門下弟子。范陽盧氏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家族。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盧泰愚皆為盧植的遷居後代。

『陸』 歷史上姓「盧」的名人

盧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植:今河北省涿州人,東漢官吏、學者,通古今學,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董卓專權用事,議謀廢立,眾皆唯唯,植獨抗論。
盧循: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晉大將,為士族出身。
盧辯: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南北朝時北周大將,北周世宗死時,官至大將軍。
盧群:范陽(今北京市)人,唐代兵部郎中,以勁正聞,官至鄭滑節度使,盧群為范陽名門望族之一。
盧綸: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唐代詩人,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
盧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仝:范陽人,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
盧鴻:河北省涿州人,唐朝畫家,博學,嵩山隱士,拒絕出仕,工籀書,擅山水樹石。
盧摯:河北省涿州人,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盧坤:河北省涿縣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在道光初年歷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1834年,英軍兵艦侵入虎門,被其驅逐。
盧思道:隋代散騎侍郎,隋文帝駕崩,寫輓歌八首,時稱「八米盧郎」。
盧照鄰:幽州范陽人,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盧祖皋:浙江省永嘉人,宋代詩人,慶元進士,工樂府,詞風樸素,意境清遠,有《蒲江集》。
盧象升:江蘇省宜興人,明代抗清名將,清兵三路南下,他孤軍奮戰,戰死沙場。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盧戇章:原名擔,字雪樵,感化里古嶼保古庄村人。縣考名列前茅,府試卻落第,從此不人科場。當時,「歐化東漸」,盧戇章參與基督教活動,受西方文化影響尤深。這使他與科舉制度進一步決裂。他說「求學期於濟世,尋章摘句胡為哉?」同治十三年(1874年),盧戇章往新加坡半工半讀,專攻英文。光緒四年(1878年)回到廈門,住在鼓浪嶼日光岩下,應英國傳教士馬約翰的聘請,助譯《英華字典》。由於他兼通英語華語,所以中外人士都奉他為師。
盧永祥:原名盧振河,字子嘉。濟陽人。皖系軍閥。幼時家貧,1890年投軍。1895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淮軍隊官,後任武衛右軍管帶、山東武衛右軍先鋒隊右營幫帶、北洋二十鎮協統。因鎮壓灤州起義軍有功,先後加記名總兵、提督、副都統軍銜。歷任陸軍第六鎮第十一協統領、第三鎮第五協統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陸軍第十師師長,淞滬護軍副使和護軍使,會辦江蘇軍務,浙江督軍等職。袁世凱稱帝後,封一等男爵,袁死後歸入皖系。1924年與江蘇督軍齊燮元因爭奪上海,發生「江浙戰爭」,任浙滬聯軍總司令。兵敗後逃往日本。段祺瑞當政後被任命為江蘇宣撫使。曾出資為家鄉建小學、印縣志等。1933年病死於天津。
盧嘉錫:福建省廈門市人,著名的科學家。他在結晶、新材料的研究中,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盧嘉錫不到40歲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學部委員。1981年榮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5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8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