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康美村多少人口

康美村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2-09 00:37:00

⑴ 林鳳的事跡

2000年,鄭成功的部將、台灣「林鳳營」墾殖始祖——林鳳的祖籍地被查實,就是在東山縣康美村。
著名史學家連橫在《台灣通史》卷29列傳載:「林鳳,福建龍溪人,為延平郡王部將,從入台。永曆十五年(註:1661年),率所部赴曾文溪屯田,則今之林鳳營也……」連橫先生未能說明林鳳的祖籍地是哪個鄉哪個村,這一直是個謎。
2000年,康美村修編一本新村譜《康美林氏志譜》,由原縣科委副主任、康美人林錫源主編。康美村退休職工林坤城提供了「文革」中被燒掉前偷抄下來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編的《康山族譜》的部分史料,撰寫成《紀念收復台灣先鋒官林鳳誕辰370周年》一文。同時,康美村在台鄉親也提供有關林鳳確鑿的資料。經過反復研究查證,並核對本村的遺存林鳳故居、林鳳墓、匾等有關林鳳的文物古跡,終於找到了答案,解開了這個謎。
據新編《康美林氏志譜》的《林鳳傳略》載:「林鳳(又名鳳明、鳳鳴),字興義,號懷誠,謚才德,男,出生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農歷十二月初八辰時,系康美林氏大祖二世八房剛烈公(稱功萬侯)之十世裔孫,乃康美八世林日瑞之侄。」(註:林鳳之父林雪仔為九世,生鳳為十世)。《東山林氏志譜》也有記載林鳳的歷史傳略。
今康美村,原屬福建龍溪(後改漳州)詔安縣五都康美社,故有稱林鳳是龍溪人或漳州人。 林鳳是如何隨鄭成功去台灣呢?
康美村地處縣東北部,離銅陵鎮3.5公里,目前全村1100多戶、4200多人,建國後一直是公社、鄉、鎮所在地。康美村是台胞祖籍地之一,歷史上與台灣關系很密切,有許多人移居台灣繁衍。
據《康美林氏族譜》記載,從明代萬曆、崇禎年間以來至清代,就有40多位康美村林氏鄉親移居台灣的基隆、嘉義等地定居。如在明代曾任甘肅巡撫的林日瑞次子林邦基,其13世孫林正煊攜妻子許綽綿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移居台灣基隆,去世後葬於基隆大興橋頭雞籠山前田中。又如1988年1月,在台灣的康美籍宗親林麗鋒先生,受族親委託,千里迢迢從台灣繞道日本,專程回祖國大陸,途經北京、福州、漳州,最後找到東山康美村。他說:「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了台灣林氏鄉親的重託,尋找到了祖家康美村。現在台灣嘉義的康美林氏鄉親已發展到100多戶了。」
林鳳跟隨鄭成功去台灣的史實是:明末清初,鄭成功把銅山(今東山)作為主要軍事基地,在此招兵、駐軍、操練水師、督造戰船,發展抗清義軍。據《台灣外記》載,當年鄭成功派部將甘輝率兵到康美駐扎。《東山縣志》(民國版)載,鄭成功部將萬禮到康美建城堡。城堡約1萬平方米,長方形,城牆用三合土和石塊砌成,間隔5米為一炮眼,現留下北門,有石匾「北勒石碣」,南門有石匾「南標銅表」,匾寬168厘米,高44厘米。城堡有鄭成功練兵場,十分寬大。城堡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年鄭成功部將就在城堡內練兵、招兵,林鳳家就在城堡內的祠堂後面。
鄭成功在康美駐軍期間,許多康美村人主動參加鄭成功部隊,林鳳便是其中之一。林鳳參軍時間約在清順治十四年(明永曆十一年,1657年),林鳳時年28歲。鄭成功得知林鳳乃出身軍門世家,十分器重,便委以重任,將他選入充當左虎衛、鎮左協將,協助操練水師,成為自己的部將。

⑵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康美鎮康美村樓內郵編是什麼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康美鎮康美村樓內郵編是363401

⑶ 普寧第一大村多少人口

號稱全國人口第一村的大長隴,位於普寧市東部軍埠鎮,常住人口4.5萬人,全村皆一姓陳。

普寧,廣東省轄縣級市,由揭陽市代管,位於廣東省東部偏南,潮汕平原西部,地處榕江、練江和龍江上游。介於東經115°43′10″至116°21′02″,北緯23°05′40″至23°31′48″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市境北部,總面積1620.0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普寧市常住人口為1998619人。

2018年,普寧市轄7個街道、17個鎮、1個鄉,轄5個農場、2個工業園、1個普僑區等8個鄉級單位。市政府駐流沙北街道。榕江平原與練江平原中間的鐵山丘陵峰巒疊翠,古來崖嶂多生蘭花蕙草,故有「鐵山蘭花」為普寧市城雕。

普寧是潮汕有名的文化之鄉,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商貿名城,尤以服裝、中葯材、茶葉、水果等十大專業市場蜚聲海內外。有康美(普寧)中葯材專業市場、普寧國際服裝城、普寧國際商品城等一批大型商貿市場。

服裝和醫葯是普寧兩大支柱產業,中國最大的襯衣生產基地,華南最大的中葯材基地,粵東最大的服裝、煙草、茶葉、水果、紡織品等集散地,粵東的客運貨運交通中轉站。

2020年,普寧市地區生產總值613.58億元,年均增長4%。



⑷ 勤人「鴻煌公」(中)

前章說到鴻煌公遇上了「山貓」差點嚇死了,這話有點誇張,像鴻煌公這種半生閱人無數、遇險N多的人怎麼可能被一個小小的「山貓」所嚇倒呢?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這正是他的無畏之處。

從康美村到月亮灣,途中必經「宋六山」和「貫變山」,貫變山實際上也就是「貫變村」落荒而成的。

八十多年前,」宋六山」因為山林茂密而成為「山貓」活動頻繁的地方。所以女人慾想去外家路過此地時通常都會有男人相送。

那個無人居住的「貫變村」也因人去村空而常常「鬧鬼」。所以,欲經過兩地到達月亮灣,唯有膽大心細的人才敢於夜間獨行。鴻煌公就是那個膽大心細的人。用我爺爺的話來說,鴻煌公就是那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

就拿那次遇上「山貓」的事來說吧。那天他從東海坡歸來已經很晚了,大概是晚上的八九點左右,天上月朗星稀,路上樹影綽綽。當他行經宋六山距離康美村僅三里的地方,被兩個蒙面的「山貓」攔了下來,並對他進行了惡意搜身。向他索要過路費」,可是,他身上除了一身鹹水和汗臭之外卻是身無分文。

山貓看到他身上沒有油水可撈時,便狠狠的踢了他挑在肩上的「麥雪籠」便放行了。人是逃過了一劫,但是那個「麥雪籠」卻被山貓踢歪了,這讓鴻煌公心痛了好一陣子。於是,當他離開山貓十幾步之後,又回頭的看了那兩個山賊一眼,想借著月光看看他們是誰。可惜的是,山賊均蒙著臉,其面目似是而非,基本認不出來。於是他在想,這幫土匪竟然敢在率土之濱公開行劫,也太猖狂了吧。他們豈不是在找死么?

他敢這么想,當然是有底氣的。

他的底氣是,當時的康美村是一個大村,林姓在當地又是一個大姓,人口眾多,且又團結。村裡還有一名省參議員做為靠山。正如民間所說的:「大村人,小村狗」。兩者都不可惹,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當時的康美村約有二百多戶人家,人口在千人以上,有一位叫做學俄公的為人比較正直,做事比較公正,是村裡的父兄(紳士)。在他的主持下,村中的三姓人都比較團結。這在宗族自治的封建社會中是很重要的。

那個時候,為了推翻腐敗的清政府,村裡還成立了農民自治會,簡稱「農會」。農會里有一個「武術隊」和一支「短槍隊」。隊員們都是村裡的熱血青年。其中有一位叫做「林樹軒公」的武術教頭,舞起長棍來可以以一當十,聽說他曾是文教昌灑兩地「打擂」的冠軍,舞刀弄棒十分了得。

農會里還有一位頭頭叫做「蘇嘉應」,此人藝高膽大,作戰十分勇敢,是早期瓊崖縱隊的一名中隊長。走起山路和夜路來非常嫻熟。聽說有一次由他組織攻打東閣的清兵時,他所帶領的一個中隊,下午才從母瑞山出發、半夜裡趕到東閣隨即投入戰斗,並於天亮前就帶著隊伍撤出戰斗,下午又回到了母瑞山,往返一百多公里的山路在他腳下好像是在「走泥丸」,或如李白所寫的「千里江陵一日還」。聽說林李明同志最初也是由他帶進農會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其實那些「山貓」也是鄰村的窮人出身。只是道不同而已 。

窮人也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窮則思變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人,這些人有著崇高的信仰和懷著遠大的理想,像村裡的嘉應公和尤應公等革命志士。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還有一種是因窮而落草為冦坐山為王的人。那種人常常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比如那些攔路搶劫的「山貓」。

同樣是窮人卻「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世間上的一切事物都要辯證地看。一葉障目就會而失去基本的判斷。一句話就是,你眼見的壞人不一定就是壞人,你所見的好人也未必都是好人。這就好比薛定諤的那隻「貓」,是死是活皆由觀察者的主觀所決定。

因為那些「山貓」是鄰村人,是哪村人就不說了,反正都是一些窮人。有道是:「僧是愚氓猶可訓,妖是鬼蜮必成災」,他們中最壞的那些人解放後被政府鎮壓了,受蒙蔽的那些人後來也改邪歸正了。所以人們常常會說,正義有時候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盡管曾經遇見過「山貓」,但鴻煌公從未退縮過。其實他也無處可退,必竟挖「麥雪」是他的一門副業,是他全家人賴以生存的一門依靠。除此之外他別無選擇。種地他沒有地,做生意他沒本錢,讀書做官談何容易。所以他只能繼續操他的老本行,只好見賊躲賊,見鬼趕鬼,日復一日,不管「明日何其多」。

那一夜,當鴻煌公夫婦穿過「貫變村」時,貫變村像死一樣的寂靜。既沒有聽到狗叫也沒有聽到鬼泣的聲音。只有風吹椰子葉的沙沙聲和秋蟲交尾時的唧唧聲。看來這個村莊沒人居住已經有數年之久了。想想以前的它也曾經熱鬧過,也曾炊煙繚繞、牧笛聲脆。也曾聽到過母親喊兒子回家吃飯的吆喝聲。可是滄海桑田,這樣的熱鬧已經在歷史中湮沒了。

有人說這個村子裡的人全部搬到「全美村」去了,也有人說這個村子裡的人全部到南洋去摸生了。也有人說這個村子裡因沒有男丁續香火而絕後了。

總之,路過它時,不禁會讓人想起唐代詩人崔顥的那首詩「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人去了,樓空了,當年的小嬌不見了,只落下個「大地茫茫真干凈」。

「貫變村」的興衰說明了一個事實。變是永恆的,不變是暫時的,以不變應萬變是需要智慧的。世事滄桑,一切皆有可能。

於是我又想,像我爺爺那代人路過此村子時會做何感想呢?是不是也有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呢?

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唯一能猜得到的是,鴻煌公每次路過這個村莊時一定會想到此行能不能多挖到一點「麥雪」,能否多賺一點錢,好讓他的孩子們過上美好的生活。民總得以食為天哦。

過了「貫變村」不遠便是白嶺了。白嶺腳下有一片海棠林,傍晚時分「火灰猿」在樹上交配。一種叫做「妚二娘」的甲蟲也會在樹間飛來飛去。萬物皆有歸宿,一切順其自然。

總之白嶺那個地方生態還是不錯的。嶺上的沙子像雪一樣的白。它是由石英砂堆積而成的。據說白嶺的石英砂硅的含量很高,是生產玻璃的好材料。曹先生若是認識它一定會愛上它。可惜的是認識它的卻是種西瓜的瓜農們,因為在那塊地上種出來的西瓜又大又甜。

過了白嶺就到赤嶺了,赤嶺光禿禿的一片。靠近海水的地方有一大塊灰色的玄武岩。玄武岩的石縫里常常會蹦出一些「蜴蜥」(路西)來。

挖「麥雪」的人們來到赤嶺後,常常會坐在那塊石頭上吃早飯,在那塊石頭上吃飯,迎面吹來的是徐徐的海風,氧氣十足,所以吃啥啥都覺得香。

最美的還是坐在那裡看日出,天氣睛朗時能看到七洲列島的那對山峰(圖中那個山)。可以看到裝滿「燈光魚」的小船揚帆歸航。還可以看到海鷗在海面上自由飛翔。那一刻,你就會想起贊美家鄉的那句話:「美不美,家鄉水」。

飯飽之後,鴻煌公即要下海挖「麥雪」了。挖「麥雪」是一門艱苦的粗活。只要有力氣勤勞就行。

站在海水裡上曬下燙,有時會曬掉你的一層皮。好在海風徐徐站在海水中還是涼爽的。只是彎腰作業有點不自在。年輕時腰在腳尖上倒也無所謂,中年以後就得忍受腰酸背痛了。除非你已經習慣成了自然。

鴻煌公就是這么日復一日的泡在海水中過來的老先生,好在他早就習慣成自然了。

那天,像往常一樣,正當鴻煌公准備班師回朝的時候,突然天上飄起了小雨,氣溫驟然的降到了20度以下。無奈之下,他倆只好撤到一間舊的魚寮里躲躲雨,順便從野菠蘿的樹上采來一些枯葉和路邊撿來的一些柴火到寮里燒火取暖。

那間魚寮,當地人也稱為「菇寮」。是由茅草和稻草共同蓋頂而成,是長型的,正面的兩側開著兩個門。靠近魚寮的左右兩邊掛著魚網,魚網上結了一些蜘蛛網。中間是一排簡易的通鋪。看得出這家人已經很久沒有捕撈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陣風將火苗吹上了魚網上,一下子將它點燃了。緊接著火勢順風點燃了整座魚寮。一時間火光沖天,照紅了那遍海灘。這個時候他一下子懵了,才意識到他竄禍了,這禍超出了他的想像。眼看一片火海,人生中他第一次哭了,他哭的是他這次欠下的債應該怎麼還?那個被燒了的人家往後的日子又將怎麼過?他可是一個不小心害了兩家人呀!

面對突如其來的禍端,他六神無主了。他能做什麼呢?他知道,一切於事無補,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趕快撤,然後從長計議。否則,若寮主趕來恐怕連命都沒保了。往後也只好聽天由命了。欲知後來他的命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未完待續)

Lin Daojin

2021.09.05日初稿於海口

⑸ 安徽天達英傑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的康美村產品怎麼樣

繁星點點,夜色寧靜,在你回家的路上,送上我真摯的祝福。繁星如我,伴你同行,道一聲朋友,祝你虎年好運!

⑹ 東山島旅遊文化與風情

眾所周知,我們東山島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但旅遊產業卻一直不盡人意,旅遊淡旺季過於懸殊,旅遊產品少而單一,導游服務參差不齊,留不住遊客,更留不住遊客兜里的錢。雖說解決了不少就業,但由於難於統計,對GDP的貢獻未能完全體現。再者,稅收極少,對財政貢獻極小。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的旅遊產業還未轉型升級,仍然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初級階段。

就像一個姑娘,長得再漂亮,如果沒有文化內涵,徒有其表,終究就是個村姑,成不了林徽因。一個地方的旅遊也同樣,如果沒有文化底蘊支撐,沒有品牌名片打造,沒有故事,沒有情懷,怎能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再美的風景,也就一望而過,何來韻味猶存,讓人來了就不想走,待著就想舒舒服服地花錢?

所以說,沒有文化的旅遊是盲游!沒有文化底蘊的旅遊產業必定難以繁榮!

難不成我們東山島就是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村姑?不是!正好相反,歷史文化底蘊我們一點也不欠缺,我欠缺的是挖掘和經營。如何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充分挖掘我們東山島旅遊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打響特有的旅遊文化品牌,做好謀篇布局、資源整合與整體規劃,把東山島打造成具有國際視野的濱海文化風情海島,是目前我們東山島旅遊的最大課題:

一、戰地文化

東山島嵌於大陸與台灣島之間,是二者之間的跳板,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明朝四大衛中保存得最好的古城牆。自明太祖朱元璋建銅山所,東山島便是主要抗倭陣地,戚繼光曾在島上練兵抗倭;嘉靖二十八年(1549),東山擊退葡萄牙入侵;崇禎六年(1633)、崇禎七年(1634),東山兩度擊退荷蘭入侵;明末,東山島成了抗清前沿陣地,鄭成功率軍收復台灣,東山是出征點之一,之後鄭氏政權與清政府多次交替佔領東山;清初,釋道宗(萬五)在九仙山長林寺建立天地會反清復明;順治十八年、康熙三年,東山島上兩度實行遷界;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從東山出征統一台灣;道光二十一年(1841),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了,東山海戰卻勝了,擊退了英艦入侵;民國時東山島上發生過三場抗日戰爭;1950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在東山抓走了4000多名壯丁,很多年輕人被迫背井離鄉,妻離子散,有的村莊甚至因為沒了男人成了寡婦村;1953年7月,國民黨反攻大陸,目標就是東山島,東山保衛戰是國共正面戰場上最後一次戰斗,具有非同尋常的紀念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東山歷史上發生過的戰爭、戰斗大大小小不低於四十次,現多有遺址,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如能重新修復銅山古城,好好開發,再整理出一兩條以戰爭為主題的旅遊線路,讓遊客在欣賞東山美景的同時反思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危害,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豈不妙哉?或者以戰爭文化為寄託,創建一些模擬戰爭的實地游戲,如真人CS搶灘登陸,必定能豐富旅客體驗,讓年輕人玩得更嗨!

相關景點:銅山古城、九仙山、獻機紀念碑、抗日戰爭烈士陵園、東山戰斗烈士陵園、湖尾村戰地文化園、寡婦村紀念館、中馳山莊、402高地、八尺門海堤、宮前天後宮、大澎嶼、馬鞍嶼、岐下走馬溪、南門灣等。

下圖為陳炳文、陳福、吳順江製作

二、關帝文化(朝聖文化)

關帝文化可以說是東山文化的龍頭,銅山建千戶所的同時就建了關帝廟。數百年來,在東山人眼裡,關帝爺無時不庇佑著這方水土和人民。島上幾乎家家戶戶供奉關帝,稱關帝為「帝祖」,把關帝當成自己的先祖,大事小事都要跟「帝祖」請示,由帝祖定奪。明末清初,東山島民由於抗清,清政府為了割裂台灣鄭氏政權與大陸的聯系,實行「遷界」,統一台灣後再「復界」。這么來回一折騰,東山的經濟文化被破壞殆盡。更可悲的是,清政府不給東山人民「戶籍」。沒了「戶籍」,意味著東山人民沒有公民待遇,不能參加科舉,不能置業,生活中水深火熱中。據說,就在這時,關帝托夢給當時的漳浦知縣陳汝咸,斥責他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陳汝咸才以關帝的名義向清廷請命,終於讓東山人民入了籍,有了戶口,總戶主就是「關永茂」 「關世賢」。於是,東山人都成了關氏後裔,世代感恩關帝。外出謀生的鄉民,隨身必帶的,是關帝的香火,定居到哪,就把關帝文化傳播到哪,閩粵台和東南亞隨處可見東山關帝廟的分靈廟,如今,分靈廟已近千家。

忠勇仁義禮智信等關帝精神已經深深紮根於這片熱土,融入這方民眾的血液,指引他們明辨是非、揚善抑惡,正好與「愛國、文明、誠信、和諧」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關帝文化信仰。

如今一年一度的「東山關帝文化節」是東山島上最重大的節日,同時也是招商引資項目簽約的好契機,為東山旅遊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目前的節日慶典模式仍有不足,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一、關帝文化衍生產品太少,香客來朝聖了,走時常常兩手空空,因為沒有多少有價值的旅遊產品;二、關帝文化節的模式重復單一,舉辦了二十多屆了,少有創新,匱乏新鮮感;三、香客、遊客參與的儀式感不足,更像是看熱鬧而非朝聖;四、關帝文化產業未成規模,盡管常有不少項目簽約,但多少與關帝文化相關?

因此,建議舉辦關帝文化旅遊節應有創新思維,在關帝文化的大主題下,每年都應該有一個小主題,有一個小目標,促進帶動某一項文化產業的發展,多創新一些有價值、有紀念意義的「伴手禮」,在舉辦的樣式上要注重遊客的體驗感,多一些創新,以免「審美疲勞」!

弘揚關帝文化不應局限於舉辦關帝文化節,而應做成常態,給民間更多的自主權,舉辦多種形式的朝聖文化,打造閩台關帝文化交流平台,讓更多的各地信眾前來朝聖。真正把關帝文化應該發揚光大,做大做強。

相關景點:東山關帝廟、朝聖樓、大有街、銅山古城、東門嶼、古城民居。

三、紅色文化(谷文昌文化)

有谷文昌這樣的領導是東山人民的福氣,他帶領東山人民種植木麻黃、治理風沙的事跡已經傳遍了神州大地,連國家領導都多次為他點贊。他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遠不止治理風沙的拼搏精神,還有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的精神與事跡,他敢於擔當,實行惠民德政,把被國民黨抓去當兵的「敵偽」家屬變成「兵災」家屬;修建八尺門海堤、南門防潮堤;開設鹽場,搞活經濟;大躍進時不跟風破壞生產;三年自然災害中確保全縣沒有餓死一個人;不為子女謀私利等等。他艱苦樸素、一心為民,是東山人民心目中的一座綠色豐碑,他還有許多精神和事跡有待於我們去學習和挖掘。

然而,目前谷文昌文化多用來學習,沒有好好整理、挖掘、融合,使之為東山旅遊服務,尤為可惜。不過,僅憑谷文昌文化做旅遊,可能會比較單薄,因此,建議把谷文昌文化向上拓展,拓展成紅色文化或者愛國文化,再整合其他的旅遊名勝和自然景觀,便可打造出一兩條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旅遊線路。

紅色文化以谷文昌文化為主軸,還可以穿插愛國文化、廉政文化、名宦文化等其他元素:

(一)愛國文化:東山出了多位殉國的名人,黃道周抗清,林日瑞(康美人,官至甘肅巡撫)、陳瑸(銅陵人,官至七省軍務)、陳士奇(銅陵人,官至四川巡撫)等,都是被兵敗殉國而死。

(二)廉政文化:東山出過多個清官,如黃道周、蔡方平(湖塘人,曾任淳安縣令)、唐朝彝(銅陵人,官至宗人府府丞)、谷文昌等,他們為官都清正廉潔,剛正不阿。

(三)名宦文化:用以緬懷紀念歷史上對東山有貢獻的官員,如蔡潮( 臨海人,曾任福建右參政,東山文化教育的興起者)、陳汝咸(鄞縣人,曾任漳浦知縣)、許世英(安徽人,曾任民國總理,推動東山建縣)、谷文昌。

相關景點:谷文昌紀念館、谷文昌幹部學院、東山戰斗烈士陵園、「寡婦村」展覽館、蘇峰山、生態林、東赤港治澇工程、南門防潮堤、紅旗水庫、九棵樹、湖尾村戰地文化園、赤山林場、八尺門海堤、西港鹽場、黃道周故居、黃道周紀念館、林日瑞墓、陳瑸故居、陳士奇故居、唐朝彝故居、名宦祠、百里木麻黃。

紅色文化還可以與周邊的紅色文化旅資源相接合,比如烏山紅軍基地,開辟一條全新的由山及海,由革命時期到建設時期的紅色旅遊新路線。

四、道周文化(聖賢文化)

黃道周是福建士人的代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集民族英雄、理學大師、書法大家、教育家為一身的傑出人物,明末清初風雲一時,家喻戶曉,如今卻鮮為人知。「古有黃道周,今有谷文昌」,國家領導人把黃道周與谷文昌相提並論,可見,黃道周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

黃道周具有無我的愛國精神、無私的廉政精神、忘我的拼搏精神,他傲於公卿,卻禮於下人,他的一生就是個傳奇故事,他的學術專著可以讓我們終生研討,他的詩詞文章可以讓我們反復研讀,他留下的墨寶可以讓我們不斷賞鑒。

同樣,把黃道周文化打造成旅遊線路不能局限於黃道周本身,而應以他為主軸,以明清文化為依託,以他的出生地為主景,告訴遊客到底是什麼樣「靈地」,才能出黃道周這樣的「人傑」?

黃道周出生在銅山古城內的頂街,明清時這里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就這一條街,長不過數百米,從明嘉靖到明末,不到百年,就出了12位進士。頂街通往古嶁山上的巷子都很美,都有很有意思的名字,比如獅高乳、七曲巷等等,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可惜,這些旅遊資源都還沒有被挖掘。

因此,我們可以黃道周文化為主軸,結合東山本地的民俗,打造道周文化一條街,建議如下:

(一)出道周文化一系列叢書,特別是普及本,讓人們了解道周這個人。

(二)拍道周系列影視作品,借提高道周的影響力,來提高東山的知名度。

(三)舉辦與道周有關的書畫巡展,邀請全國的油畫家來東山來畫道周的歷史事跡,赴台巡展交流。

(四)把現有的黃道周紀念館、故居重新整合。道周是民族英雄,可以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道周是大書法家,可以建立一個文化創意園;道周是大教育家,可以建一個古代書院,模擬古代講學和禮儀。讓遊客不僅僅只是看看聽聽而已,還可以感受文化體驗,學習歷史知識。

(五)打造道周文化系列產品,開發一些道周文化的伴手禮。比如,Q版卡通人物塑像,書法繪畫書籍,他愛吃的食物,他發明的「天方盤」的模型,他的書法摺扇等等。

(六)以頂街為載體,結合閩南民俗文化,讓外地遊客體驗感受東山人怎麼過民俗節日,還能教遊客做一些閩南特色的食品,比如「紅龜、發粿」等,讓遊客感受民俗文化和體驗。

(七)巷子沿街的第一間統一為賣民俗食品、產品的店面,巷子通往山上的房子開發改造為民宿。讓遊客住在山上,可以看海,看星空。

(八)把黃道周在崇禎六年帶徐霞客走過的地方作為名勝古跡,把黃道周書法做成摩崖石刻。

相關景點:黃道周紀念館、黃道周故居、黃氏家廟、東門嶼、九仙山、頂街、羊角山、湖塘村、康美村。

道周文化還可以與漳浦(黃道周紀念館、黃道周公園)、龍海(蔡板村)、漳州(榕壇書院、鄴山書院),甚至杭州(大滌書院)、南京(殉國地)相接合,沿著黃道周的生活軌跡,打造一條黃道周文化旅遊線路。

五、對台文化

東山作為大陸與台灣最重要的跳板,跟台灣有最多淵源。鄭成功從東山出徵收復台灣,清政府為阻斷大院對台灣的支援對東山等沿海地區實行遷界,施琅率軍從東山出征統一台灣。統一後,清政府從東山等地方徵兵衛戍台灣。1950年國民黨敗退,抓了許多東山青壯男子去台灣當兵。1953年國民黨反攻大陸,目標就是東山。台灣有許多親人在東山,東山也有許多親人在台灣。上世紀八十年代,台灣放行老兵回大陸探親,來東山的最多。改革開放初期,幫助東山經濟發展的,主要也是台資企業。東山與台灣之間血緣、親緣、地緣的融合,不可分割。東山歷史很大成份就是對台史,在對台關系和對台文化上,東山的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官方往來可能會隨著兩岸形勢而變,但民間往來一定會越來越密切,這也是台灣當局阻止不了的,因此,做好東山的對台文化,不僅可以促進旅遊業發展,還有利於統戰工作。

相關景點:東山關帝廟、銅山古城、大有街、水寨大山、鄭成功出征地、施琅出征地、戍台官兵墓、朝聖樓。

六、討海文化

在東山人口中,出海捕魚不叫打漁,叫討海!意思是向大海乞討口飯吃。這種叫法非常形象,既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也深含無奈。在大海里捕魚作業,先得看大自然的心情,時有頃刻間,風浪一來,船一翻,整條船一家人都沒了。出海營生實際就是拿著命向大海討生活,所以叫「討海」。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海上作業的風險仍舊不小,而在沒有氣象預報的木帆船時代,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東山人非常敬畏大海,也非常敬畏生命,還形成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只要出海,一旦發現屍骸,無論是海漂還是捕撈物,都要放下手中活,把屍骸運回來好好安葬。東山有幾座「萬福公」廟,就是專門收留這些不明屍骸,供人朝拜,香火還很旺。有一次漁民撿到一具洋人的屍骸,還專門建了一座「番公廟」安置,至今猶存,香火不斷。

這是東山特有千百年來一直傳承的人道文化。如果能好好打造,建一條特別的海洋旅遊線路,旨在教育人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保護環境、傳承傳統文化的旅遊線路,也算是種創新。

另外,對大自然的敬畏還體現在媽祖文化信仰上,東山大大小小也有數十座媽祖廟。

相關景點:銅山天後宮、宮前天後宮、大沃萬福公廟、南門萬福公廟、北門萬福公廟、戍台官兵墓。
                                       
七、濱海風情

我們把本島的文化打造成旅遊線路的同時,還要有機融入島上特有的濱海漁家風情。北回歸線穿過東山,東海和南海交匯於此,有一百多公里的美麗沙灘,周邊有六十多個小島嶼。台灣海峽在一萬年前是陸地,後來海平面上升才形成了台灣海峽,海峽下是東山大陸架。由於大陸架的存在,兩側洋流沿坡而上,帶起浮游生物,引來魚蝦蟹前來生殖繁衍,所以長得特肥。因此,東山海產豐富、肉質鮮美,遠非其他地方可比,水產行業目前仍然東山的支柱產業。而漢子出海捕魚,回船漁姑曬網,海上落日,餘霞滿天,在遊客看來,那就是最美的風景,最好的旅遊體驗。

我們的旅遊模式不能僅停留在濱海觀光、休閑度假。還可以開辟海上樂園,可以游泳、沖浪、捕魚、海灘拉山網;可以建環島郵輪,帶客人看海上日出、日落,看海上動物園,登魚骨沙洲,可以在郵輪上品茶、喝咖啡、K歌、開派對;可以建海水溫泉中心,建活海鮮吃貨一條街;可以登高望海,臨風暮吟,出海垂釣等等……總之,讓旅客來了,有的玩,放開玩,玩得舒心,玩得有意思,吃得又爽,這樣才能留住人和錢。

由於擁有獨特的濱海風光,東山還是一個「天然影棚」,《海霞》《西遊記》《谷文昌》《左耳》等40多部影視劇曾在這里拍攝外景。因為一部《左耳》,這十來年就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來旅遊觀光。因此,對此被拍過的外景,應該加以保護、整理、標明和引導,讓影迷到了那裡有種似曾相識,回到電影之中的感覺。擇地建一座海景影視城,那東山的旅遊格局必然完全不同。

相關景點:南門灣、馬鑾灣景區、金鑾灣景區、蘇峰山景區、烏礁灣、岩雅村、沃角村、宮前村、東門嶼、馬鞍嶼、魚骨沙洲、下西坑。
                                       
以上的旅遊文化風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立體多面交叉的,可以根據不同遊客的需求,設計出不同的旅遊線路,在觀賞自然風光的同時,又感覺像是在休閑度假,而且處處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有情懷,具有那樣的旅遊模式,我們東山島才算真正邁向國際旅遊海島!

⑺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康美鎮康美村郵編是什麼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康美鎮康美村郵編是362332

⑻ 馬駒橋到三台三村康美超市怎麼走

乘坐公交-通12路或者542路再轉地鐵亦庄線此路線最佳,或打車。
還有以下出行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第一種和第三種出行方式是24小時都是可乘坐的以外,其它三種晚間有停運狀態。
1、通12路/542路?→?地鐵亦庄線1小時10分鍾17.9公里步行2.1公里。
2、976路/927路?→?地鐵亦庄線?1小時16分鍾17.7公里步行2.5公里。
?3、專96路?→?地鐵亦庄線1小時20分鍾18.9公里步行2.1公里。
4、821路?1小時33分鍾17.5公里步行3.0公里。
5、專96路?→?821路?1小時35分鍾18.6公里步行2.1公里。

⑼ 「康美村部」英語怎麼說「康美市場」英語怎麼說

康美村部 Kangmei Village Halls

康美市場 Kangmei Market

注釋:
Village halls 村部

參考:
http://www..com/s?tn=monline_dg&ie=gb2312&bs=%B4%E5%B2%BF+village&sr=&z=&cl=3&f=8&wd=Village+halls+%B4%E5%B2%BF+&ct=0

⑽ 廣東省陸豐市甲西鎮有多少個村

截至2020年,甲西鎮轄濠頭村、新寨村、上堆村、博社村、西山村、海甲村、鹿欄村、新青村、雙塘村、張厝村、范袁村、創新村、北池村、天湖村、大陂村、衡山村、橫美村、客樓村、歐華村、康美村、政坑村、漁池村 、下冷村、新饒村等64個自然村。

甲西鎮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東南部,鰲江下游南岸,東鄰甲子鎮,西接南塘鎮,北與惠來縣隔江相望,西河與鰲江從鎮南北兩側通過。處於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腹地。南臨南海,毗鄰港澳,海岸線長約11公里。

(10)康美村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1、陸豐市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陸豐市有20個鎮(東海鎮、城東鎮、河西鎮、甲子鎮、大安鎮、八萬鎮、陂洋鎮、博美鎮、南塘鎮、甲東鎮、湖東鎮、碣石鎮、金廂鎮、潭西鎮、橋沖鎮、甲西鎮、上英鎮、西南鎮、內湖鎮、河東鎮)以及華僑管理區、銅鑼湖農場、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大安農場、羅經嶂林場、湖東林場、東海岸林場、紅嶺林場、畜牧果林場。市委、市政府駐東海鎮。

2、陸豐市地理位置

陸豐市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碣石灣畔,位於東經115.25°-116.13°、北緯22.45°-23.09°之間。北面和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汕尾市華僑管理區及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介於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距離廣州300公里、深圳150公里、汕頭140公里,水路距香港105海里、廣州205海里、汕頭98海里。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5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8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