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名人口有多少
① 歷史上姓李的名人有誰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葯師,雍州三原(今陝西省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名將,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他的舅舅韓擒虎是隋朝滅陳的名將,對李靖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李靖儀表魁偉,文才武略,熟知兵法。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後,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李靖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冊封衛國公,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獲贈司徒公、並州都督,謚號「景武」,陪葬於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武廟十哲」。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古代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著有《六軍鏡》《衛公兵法》等多部兵書,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為古代兵學的代表作。
② 李姓名人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201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李姓為中國第一大姓。李姓名人也是非常的多,通過以下舉例:
李姓歷史名人:
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西北)人,居濟南。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15、李小鵬:中國國家體操隊運動員,奧運金牌得主。
李姓歷史發展:
1、源出嬴姓。即認為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說:姬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為理氏,後為李氏。至商紂王時,世襲為理官的理徵因直諫觸怒紂王被殺,其子利貞隨母親契和氏逃難,後到豫東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實)得以生存,為了報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紂王的追捕,並且理、李同音,自利貞開始改理為李,從此中國有了李姓。得姓始祖為李利貞,李耳為十一世。
2、李樹圖騰說。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 以李樹為圖騰。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 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 並以李樹為神樹, 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 常於宅旁種李以為象徵, 至今還保存這個習慣。入李白家有桃李園, 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3、源出姬姓說。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有一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於封賞賜姓與恢復李氏。蜀漢時期,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漢晉時期,北方游牧的少數民族內附,部分匈奴人和鮮卑人隨之被賜為劉、李等姓;北魏時期,孝文遷都洛陽後,實行文化上全面漢化政策,鮮卑族有復姓叱李氏被封為李氏。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時被賜為李氏,名義上是賜姓,實際是恢復李姓,因為西夏皇族拓跋氏為漢將李陵後裔。唐朝時期,皇室賜予大臣或武將為國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於、張、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羅等氏,因建國有功從李唐皇族姓李,稍後大食國人李訶末將軍、李彥升和波斯人李鉉、李珣均被王侯賜姓,再後來沙陀、氐、回紇、契丹、高車、吐蕃以及猶太、安息、高句麗、黨項等外來少數族裔因功或者內附,多被封賞為李姓。
③ 歷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你知道有哪些嗎
歷史上姓李的名人非常多,例如詩人李白、唐太宗李世民、秦朝丞相李斯、老子李耳、葯學家李時珍、清朝大臣李鴻章等。
詩人李白
大家最熟悉的姓李的名人,應該就是詩人李白了,李白在很多人心中都是古代詩人的top1,他所寫的《靜夜思》看起來非常簡單,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但是這樣精煉又有意境的句子,很少有人能寫得出來。
清朝大臣李鴻章
最後,距離我們最近的古代李姓名人,必然是清朝末期的大臣李鴻章了,李鴻章這個人本身是很有才能的,只可惜當時的清朝已經岌岌可危了,若是李鴻章能夠出生在清朝比較鼎盛的時候,相信他是能夠有一番大作為的,而不是像歷史上那樣,幫助清朝政府到處談判,最終背了黑鍋無數。
④ 李姓的名人有哪些
李姓的名人有:
1、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⑤ 李姓名人有哪些
1、李耳: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即老子,字聃,亦稱老聃 。楚國苦縣(河南鹿邑)人。傳說是東周王室管理典籍之史官。孔子曾向其問禮。著《道德經》五千言。認為「道」是天地萬物之本原。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儒家「仁義」觀和墨家「尚賢」說,在中國思想史上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