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有多少人口
1.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口大概有多少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是特別混亂的一個時期,經常就會打仗這樣就經常會有人死亡並且那個年代的醫學並不是很發達,人們生了病的話就很容易死去了,人口數據就有經常大很大的波動性,但是也有總體的,一個大概人口是在2000萬到3000萬之間浮動,
2. 戰國時代七國人口大概有多少
估計:
燕面積大約20萬平方千米,人口150萬
都城薊(天津薊縣),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南部,內蒙部分地區,後來拓展到朝鮮半島(面積會超過蘇秦時期,大約25萬平方千米)
趙面積大約2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350萬
都城邯鄲,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東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等的部分地區。
齊面積大約15萬平方千米,人口300萬
都城臨淄,疆域包括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一小塊),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區。
魏面積大約10萬平方千米,人口500萬
都城安邑,後遷至開封,疆域包括山西南部(一小塊)、河南中部、東部、安徽西北部(一小塊)
韓面積大約9萬平方千米,人口300萬
都城平陽,後遷至新鄭,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
陝西東南部(一小塊),長平之戰前山西領土全部劃給趙國,韓國面積這時大概只剩下不到3萬平方千米。)
楚面積大約50萬平方千米,人口300萬(蘇秦時期)
都城郢,後遷至壽春,最大時疆域包括湖北、湖南、江西、貴州部分、重慶、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山東西南、江蘇南部、浙江北部,面積大概有150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500萬。
秦面積大約30萬平千米,人口300萬(蘇秦時期)
都成雍,後遷至咸陽,疆域包括陝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塊)、河南西部(一小塊)、甘肅東南部、四川部分。長平之戰前四川應該大部分劃入秦地,面積大概可以達到80萬平方千米,人口400餘萬。
吳從晉巫臣開始算起到滅國不過百餘年,疆域約5萬平方千米,人口不超過100萬。
越,允常時期面積不超過5萬平方千米,人口數十萬,後滅吳,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人口100餘萬。不久就被楚國滅掉。
魯,山東西南,面積大約2萬多,人口數十萬,後來被楚國吞並。
鄭,河南中部,面積大約2萬,人口數十萬,被韓國滅掉。
衛,齊桓公城邢救衛時人口不過5000。之後大約包括濮陽附近地區,面積約1萬,人口十餘萬。
宋,安徽大部、江蘇部分、河南東部(一小塊),面積大約5萬平方千米,人口不超過100萬。
3.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有多少人口
春秋戰國時,人口約2000至3000萬
4. 戰國時期我國有多少人口,還有各諸侯國人口分布情況
秦統一六國之後,全國人口不到三千萬,估計春秋戰國時期大概在兩千萬人左右。 人口最多的就是三晉(韓國、趙國和魏國的統稱)和齊國了,這兩個國家(地區)的人口總量應佔到了天下人口數的一半左右,三晉和齊國共約一千萬人。 蘇秦說過,關東各國的土地是秦國的五倍,人口是秦國的十倍。據此推算,秦國人口應該是兩百萬左右,但是蘇秦是說客,可能低估了秦國的實力,但是,秦國環境惡劣,氣候乾燥,又有黃河水患,人口數量雖然可能多於兩百萬,但絕對不可能超過三百萬。 楚國土地雖多,但人口少,墨子在《公輸》中說過,當時,南方也確實沒得到什麼開發,而且,有一次楚國傾全國之力和齊國打仗,齊國也傾全國之力,最後,軍隊數量差不多,打了個平手。據此推斷,楚國人口數量和齊國相仿,也就五百萬人左右。 燕國地處北部邊疆,外有蠻夷常年侵略騷擾,內有各諸侯國威脅,還經常和齊趙發生戰爭,人口肯定不如那六個諸侯國,甚至連越國、宋國這類二流國家也不如。 其他各諸侯國人口少,地盤小,略去不說了。 這個答案還滿意嗎?
5. 戰國各國人口大概數量
戰國七雄的人口數量:
1、秦國,秦國的面積已經達到了100萬平方公里,軍隊數量也有100萬,人口也有600萬。
2、趙國,趙國因為地處北方,所以只有300萬人口,軍隊也有至少50萬,畢竟長平之戰就出動45萬大軍。
3、楚國,楚國在全盛時期的面積曾經達到了150萬平方公里,幾乎佔到當時七雄面積的一半。這就是其強大的體現。而且據說其強盛時期帶甲百萬。但是實際上應該不足百萬,估計封頂就八十萬吧!而人口楚國據說最多時達到了800萬。
4、齊國,據後世統計,齊國土地面積15平方公里左右,但是人口在400萬之上,在齊國強盛時期。
5、魏國,戰國中後期已經徹底淪為小國,後世也認為魏國人口一直維持在300萬以上,土地面積也有差不多二十萬平方公里。
6、燕國,燕國的面積最大的時期也有20萬平方公里,不過這是不算樂毅伐齊所佔領的土地的。人口保持在150萬左右。
7、韓國,韓國在最強盛時期也是有250萬人口的。畢竟韓國所佔土地可是天下中心,人口稠密。
相關記載資料
根據《漢書·地理志》元始二年(公元2年)戰國故地人口推計,當時全國共5959萬人口,戰國故地人口共4983萬,而戰國人口有2000-4000萬不等的說法。 根據各郡國人口乘0.4到0.8即可得出一個大致區間。 再根據戰國各諸侯故地對應的疆域,就能估算出人口數,個人傾向採用公元前350年-前300年之間的版圖,再加上「金角國家」後期兼並的遼東,河套,北地,楚國南部等地區。
雖然古代戶籍管理制度出現相對較早,但由於先秦史料的丟失,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准確得知戰國時期的人口總量和列國人口具體數量。而根據範文瀾《中國通史》的推測,戰國時期的人口總量約為3000萬。
6. 戰國時期我國有多少人口,還有各諸侯國人
人口數量:三千萬以上。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二周滅亡前和二周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二周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紀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滅亡了。
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04年)的曠日之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韓、趙、魏躋身強國之列,戰國七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國分別是:燕、趙、魏、韓、楚、秦、齊。除實力較強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內還存在著宋國、衛國等國,但其實力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它們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為七雄所滅。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戰國」之名,源自西漢劉向編注的《戰國策》。公元前453年,晉國大夫韓、趙、魏三大家族打敗智氏,繼而瓜分晉國,奠定了戰國七雄的基礎。
戰國上承春秋亂世,中續百家爭鳴,後啟大秦帝國。是中國的思想、學術、科技、軍事以及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與此同時,圖強求存的各諸侯國展開了許多舉世聞名的變法和改革,如吳起商鞅的變法圖強;而在兼並戰爭過程中,如張儀、蘇秦的縱橫捭闔,廉頗、李牧的戰場爭鋒,春申君、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涌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成語和典故。而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戰國時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社會的雛形。
7. 戰國時期秦國人口
歷史上戰國時期總人口大概2000萬左右,而根據當時秦國戰爭動員能力看,長平一戰60萬,算上駐守各地的軍隊當在70萬以上,根據那時戰爭動員規定下限14歲,上限60歲以上,長平之役時人囗當在300萬以上,後期統一六國前,人員修養生息和佔領六國領土的人囗在內,當有700萬以上。
8. 春秋戰國一個強國大約有多少人口
春秋戰國一個強國大約有1000萬左右。
秦國所屬時期春秋戰國強國,人口數量1000萬左右,主要民族有華夏族、戎族等,國土面積340萬平方公里。
以秦國為例,秦國(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並遂為諸侯。
(8)戰國時期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疆域
秦人始居隴山以西今甘肅省東部,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周王室東遷之後,秦人才逐步東進,歷經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時,終於征服了關中。
此後,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長達近三百年間,秦國的國土一直大致穩定在今陝西關中地區。這一區域位於當時華夏文明區的最西端。司馬遷說秦國是「僻在雍州」,唐代杜佑則說「關中寓內西偏」 。
秦國向西、向北這兩個方向發展,有廣闊的國土拓展空間。農業經濟時代,生產力水平相對低落,一個政權佔有土地面積愈大,統治區域內人口愈多。
秦國的南部是富饒的巴蜀之地。秦國對比東方六國,突出的地勢地形優勢有二:一是位居高原,控扼黃河上游,對整個東方有以高凌下之勢。二是周圍山圍水繞,外敵難以入侵,未戰而先立於不敗之地。
9. 戰國時中國有多少人口
春秋時期中國的人口差不多1000萬左右。
戰國中期,大約是馬陵之戰前後,戰國七雄加上淮夷、中山、魯、宋,人口大約2000萬,到秦統一時,加上嶺南人口,大約3000萬,除最大的秦國有400來萬和最小的韓國,其餘五雄各有150萬人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