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有多少人口
❶ 義大利有多少人口2020
截止時間2020年4月,義大利人口約為6039萬人。
義大利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知里,人口6039萬 。國內的主要是義大利人,講義大利語,個別邊境地區講法語和德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1)西羅馬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義大利主要城市
義大利首都羅馬道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天主教中心,羅馬教廷所在地,前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帝國時期中國正處於東漢,而東漢班超延伸到歐洲的絲綢之路首次將中國和羅馬連結起來,東內漢時羅馬第一次來到了中國。
順著絲綢之路來到了東漢京師,也是絲綢之路起點的洛陽,所以一直有著東洛陽西羅馬的說法。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容,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
❷ 古羅馬帝國人口有多少啊
關於羅馬人口總量這一問題,正如其他大部分問題一樣,不同的學者們在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十八世紀著名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愛德華·吉本認為羅馬帝國極盛時代人口為1.2億,孟德斯鳩更是誇張地認為18世紀世界人口總數不及羅馬時代的十分之一——這樣算來羅馬的人口數字與如今的全球人口總數相當.
十九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別洛赫則經過對羅馬經典的大量考據,及對十九世紀地中海經濟狀況的研究,將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人口估算為5400萬,二世紀晚期的羅馬人口則為8000萬到1.2億,其上限與吉本一致。
活躍於二十世紀初的法國歷史學家斐迪南·羅特,則認為前人的估算過分誇張,並認為即使在羅馬最鼎盛時期,羅馬城人口也不會超過50萬(現在一般估算為100萬或更多一些),其主要依據是1901年羅馬人口為53.8萬,及對君士坦丁堡時代羅馬城市財產清單的有爭議解讀(如認定羅馬的46602棟高層公寓樓每棟僅住4-5人),他和馬克思·韋伯一樣也抱持著古代經濟原始化的觀點,與其對應的是古史現代派的羅斯托夫采夫、費爾南·布羅代爾。但別洛赫的數據由於其詳實的考證仍舊具有極大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其數據至今為維基網路所引用。Frier和Russell又在其基礎上結合考古學成果對羅馬人口進行進一步的縮減,於是就有了常見的羅馬帝國初期總人口四千餘萬的數據。
不過20世紀末及21世紀初(也就是現在),隨著考古和研究的進展,對羅馬及古典時代人口數量的估算又再度又提高之勢,義大利人口史學家Lo Cascio估算公元14年義大利人口達到1500萬到1640萬之間,到公元47年義大利人口達到2000萬2150萬之間,而埃及人口也被修正到800萬,Kron則宣稱龐培在東方征服的小亞細亞、敘利亞和亞美尼亞擁有12183000人口。
❸ 公元前200年古羅馬有多少人口
古羅馬不像中國,從來沒有人口統計,人口數都是現代人估計的,從2000萬到1億、千差萬別。
公元前200年左右,羅馬的疆域大大增加,通過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比利半島、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佔領了西亞的小亞細亞半島和黎巴嫩地區,(原來的領土只包括義大利和迦太基的一點)
所以,通過征服當地人,其控制的人口數量也大大增加。——真正的羅馬「公民」(羅馬人)只有2-300萬,而被征服者則是10倍此數,估計整個羅馬共和國有3000-4000多萬人。
❹ 羅馬鼎盛時期人口大約多少
古羅馬不可能有1億多人。
君士坦丁堡也就16平方公里,西漢長安36平方公里,而西漢巔峰人口六千萬。
東羅馬馬其頓王朝時期有一千五百萬人口,古羅馬在這基礎上翻2倍頂天了。至於說北非環境好人口多什麼的純屬瞎扯,真的好養活人口多的話,迦太基也不至於被羅馬以力取勝
❺ 漢朝和羅馬帝國極盛時期人口各為多少
漢朝:極盛時期人口6500萬。
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統計,全國有戶10677960,口56476856,為官方統計的人口峰值。(《晉書·地理志》:至桓帝永壽三年,戶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斯亦戶口之滋殖者也。)不過古今學者考慮到當時被豪強地主霸佔或蔭庇的大批徒附、宗族、賓客、部曲、奴僕等人群以及遷居漢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百越等大多未納入戶口統計,故認為東漢人口峰值達6500萬。
羅馬帝國:極盛時期4000-6500萬人。
羅馬帝國人口沒有詳細的統計,其人口主要是後來各個時期歷史學家估算出來的,各個時期的歷史學家估算的人口數量出入很大。十八世紀著名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愛德華·吉本認為羅馬帝國極盛時代人口為1.2億,孟德斯鳩更是誇張地認為18世紀世界人口總數不及羅馬時代的十分之一——這樣算來羅馬的人口數字與如今的全球人口總數相當;十九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別洛赫則經過對羅馬經典的大量考據,及對十九世紀地中海經濟狀況的研究,將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人口估算為5400萬,二世紀晚期的羅馬人口則為8000萬到1.2億。二十世紀歷史學家認為前人估算的人口虛高,一般認為羅馬帝國只有4000萬人左右。隨著考古和研究的進展,現在對羅馬及古典時代人口數量的估算又再度又提高之勢。總而言之,羅馬帝國人口各種估算中,相對可信的是4000萬-6500萬人。
❻ 羅馬帝國最強勝時,我國在什麼朝代
羅馬帝國(Roman Empire)(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與之相關的中國朝代是至漢朝之後到南北朝時的這段時間。
漢
西漢 前206-公元25
東漢 25-220
三國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吳 222-280
晉
西晉 265-317
東晉 317-420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朝 北魏 386-534
東魏 534-550
北齊 550-577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當時中國人口有多少? ,這就很難計算了,
這是羅馬帝國的:【面積】鼎盛時期約5,900,000平方公里 【人口】估計5,500萬到1.2億不等
羅馬疆域的全盛時期是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圖拉真(圖拉真(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古代羅馬帝國皇帝,五賢帝中的第二位。)是安敦尼王朝(五賢帝時期)的人。
按圖拉真(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在位期間來對照,此時正是我國的東漢時期(東漢 25-220),按東漢時期君主與年號(25年~220年)來看:
廟號/謚號/姓名/統治時間/年號/年期
世祖 /光武皇帝/劉秀/25年——57年/建武/建武中元/25年~56年/56年~57年
顯宗 /孝明皇帝 /劉庄/57年——75年/永平 58年~75年
肅宗 /孝章皇帝 /劉炟/75年——88年/建初元和76年~84年/章和84年~87年/87年~88年
穆宗/孝和皇帝 /劉肇/88年——105年/永元89年~105年/元興105年~105年
- /孝殤皇帝 /劉隆 /105年——106年 /延平/106年~106年
恭宗/孝安皇帝/劉祜 /106年——125年/永初107年~113年/元初114年~119年/永寧120年~121年/建光121年~122年/延光 122年~125年
就是東漢的這幾位皇帝在位時期。若要算人口就要從經濟入手
東漢經濟
東漢時代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戶籍資料如下:(據《後漢書》)
年份 戶數 口數 墾田數(單位頃)
57 4279634 21007820 /
75 5860573 34125021 /
88 7456784 43356367 /
105 9237112 53256229 7320170
125 9647838 48690789 6942892
144 9946915 49730550 6896271
145 9937680 49324183 6957676
146 9348227 47566772 6930123
156 26070960 50066856
顯然,上表中156年的戶籍數據有誤。根據《晉書·地理志》記載,當年戶數為10677960,口數56476856,當較為可信。
東漢時期中國南方經濟加快了發展。西漢時,會稽郡戶22萬,口103萬,東漢時,原會稽郡分為吳郡、會稽郡,會稽郡有戶12萬,口48萬,吳郡有戶16萬,口70萬。西漢時,豫章郡有戶6萬,口35萬,東漢時戶數達到40萬,口數166萬。西漢時蜀郡戶26萬,口124萬,東漢時戶數30萬,口135萬。西漢時益州郡戶8萬,口58萬,東漢時分原來益州郡為益州郡、永昌郡,其中益州郡戶2萬,口11萬,永昌郡戶23萬,口189萬。
按的科技和文化,哪個更強些?對世界的貢獻更大?
先從羅馬:經濟
●農業
羅馬帝國的經濟中,最重要的是農業。羅馬帝國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小麥在帝國各地都有種植,尤以東方各省為勝。羅馬的經濟作物主要有橄欖和葡萄,地中海地區是葡萄和橄欖的主要種植地,葡萄的種植范圍向北有所擴張,橄欖的種植在西班牙為最多。羅馬每年都要從東方的行省輸入大量糧食、酒和油,東方行省也是羅馬稅收的重要來源。在生產技術上,農業生產的效率並不高,常見的還是二區輪作,使用擺桿步犁耕地的也多於使用鏵犁耕地的。農業產業主要是大規模的庄園,使用奴隸和隸農勞動,小農幾乎消失。在帝國後期,這些庄園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稅收。
●手工業
羅馬帝國最主要的手工業是陶器製作,因為糧食、酒、油等商品的運輸都要使用陶器。義大利的制陶中心主要在波佐利,另外高盧的制陶業也很有競爭力,高盧人還發明了雙耳尖底瓮。西班牙的采礦業非常發達,為國家所壟斷專營。紡織業方面,帕多瓦的呢絨、西班牙的毛料大氅和高盧的一種帶有風帽的大衣都比較有名。西班牙還有一種制魚汁的手工業,這是一種用魚製成的調味料。其他的可看文化和外交這里略,因為不夠寫。可看參考資料那裡,我寫在那了。
再東漢:東漢自光武帝劉秀開國,中經明帝劉庄、章帝劉垣、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祜、順帝劉保、沖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志,到靈帝劉宏時出現亡國徵兆,最後到獻帝劉協建安二十五年(220)滅亡,總計12帝,歷時195年。
改革與文化東漢王朝在統治上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調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於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製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也作為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流傳至今。東漢對後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它使中國徹底脫離了青銅時代的材料束縛,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應該說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因為有存在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樣,所在地域也不同等等一些因素,使得各自的發展也不可能會是相同的,但都是對世界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❼ 關於羅馬城人口的問題
對於古代羅馬歷史上人口發展的堅實資料,一直闕乏。不過近代以來的西方學者通過大量細致的研究,已使這種發展的輪廓漸趨清晰。大致說來,羅馬共和時代到帝國前期人口發展呈增勢。霍普金斯估計,前225年義大利總人口約為500萬(自由人450萬,奴隸50萬),到前28年總人口增至600萬(自由人400萬,奴隸200萬)。到公元2世紀初,羅馬人口可能達到了最高數量。此後,羅馬帝國人口開始下降。據拉塞爾估計,公元一世紀初,義大利人口總數在740萬人,到公元500年減少為400萬人,總人數減少近一半。羅馬人口的增減基本上是與羅馬帝國的興衰相應的,而這兩者的背後,是奴隸制經濟形態發展的規律。
羅馬在城邦時期是典型的小國寡民,轄地不過百里,人口不過數萬,社會生產者是土生土長的義大利部落居民,過著一種樸素、勤勉、自給自足的田園般生活。小農經濟和專門從事穀物生產是拉丁姆地區經濟生活的主要面貌。只有「在例外的情形下」,才「使用一些奴隸和一些自遠古以來由於宗教束縛而依附於貴族之家的靠客來幫助他們自己」可見,此時奴隸制經濟並未發展起來,生產力水平發展緩慢,人口數量與土地資源之間保持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
人口增長不僅影響經濟生活,也深刻影響著城邦的政治體制。人多地少必然會影響到土地資源的佔有和分配,而因此導致的公民因減少甚至喪失土地,這在政治對羅馬的城邦體制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土地是公民身份的保障,只有擁有土地,公民才能維護自由公民身份而不致淪為債奴。但如果公民人口增長過快,並因而使部分人失去土地和自由,出現同族人奴役同族人的現象,便會從根本上破壞城邦的公民體制,瓦解城邦制度的基石。在這種情況下,城邦內部爆發了平民與貴族長期而尖銳的斗爭,斗爭的焦點即為土地、債務與平民的政治權利問題。最終,羅馬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關系,走上了對外擴張、奴役外族、發展奴隸制的道路,使古代奴隸制經濟與政治走向發展和繁榮。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在人口壓力下,羅馬通過對外征服把義大利、西西里和北非等地變成了自己的「谷倉」。外部的物質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羅馬,有相當一部分被用來養活城邦內部的相對過剩人口,包括一大批公民出身的流氓無產者。據統計公元前56年,羅馬城無費領取政府糧食救濟的無產者人數達到了32萬。
其次,對外戰爭使得大量知識少、文化低和技術落後的羅馬公民戰士以殖民者身份羅馬的殖民地和行省。而大量具有較高文化、掌握了熟練技術、擅長工商業的生產者以戰俘、奴隸、贈品和商品的身份被強迫遷入義大利和羅馬。如公元前209年,南義大利的他林敦有3萬人淪為奴隸;公元前146年,迦太基有6萬人成為俘虜。他們被廣泛使用在各行各業,成為羅馬的主要生產者,從而促進了義大利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為帝國的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8c1
概而言之,羅馬共和至帝國時期的人口增長是與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發展緊密相關的。奴隸的集體勞動,提高了生產能力,擴大了生產,創造了更多的物質財富。奴隸勞動逐漸取代或者排斥了自由公民的勞動,使這些公民更多地置身戎伍,以掠奪戰爭、軍事擴張為業,形成了「對外擴張——加劇奴隸制發展——更進一步的對外擴張」的互補性循環。這種循環,一方面使得羅馬多於威臨四方,一方面帶來了隱患。
這種隱患在人口運動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人口數量減少 ②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下降 ③人口構成復雜化。`
制約羅馬人口發展的因素殊多。除當時生活水平低下導致的死亡率較高外,主要是人為的節制生育。首先,,羅馬之興盛,一個是征戰四方之結果,其軍隊規模甚至與17世紀法國軍隊不相上下。如此眾多的羅馬公民常年在外服役打仗,使用其生育能力處於閑置狀態,而對於男性士兵的重視又使得丟棄女嬰的行為增多,致使人口比例嚴重失調。拉塞爾認為,公元1—6世紀,地中海地區男女性別比率為181:100。而當時羅馬又堅守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態,這就使得許多人不得不獨身而居,限制了人口的增長。其次,奴隸制的發展使大量自由小農經濟破產,許多人在缺乏養家糊口的經濟條件下,選擇了獨身。而上層統治階層則因富有而過上奢華糜爛的生活,因為有大量女奴存在,他們盡量要以不要限制地尋歡作樂,又要省卻家庭責任和束縛,故而也多選擇獨身。再次,不少不獨身的人,雖然處於婚姻關系中,但對生育卻實行著不同方式的控制。古羅馬一般的家庭規模顯示了這一點。在古羅馬歷史上,單子式小家庭是佔主導的家庭形式,超過了3個孩子的家庭十分少見。
❽ 什麼河不能行船,什麼瓜不能吃,什麼馬不能騎,什麼牛不會耕地,什麼虎不吃人,什麼書不能讀
什麼河不能行船——銀河
什麼瓜不能吃——傻瓜
什麼馬不能騎——羅馬
什麼牛不會耕地——蝸牛
什麼虎不吃人——壁虎
什麼書不能讀——秘書
一、銀河 [ yín hé ]
釋義: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叫做銀河。銀河由許許多多的恆星構成。也叫天河。
引證: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三章:「夏夜,天上綴滿了閃閃發光的星星,像細碎的流沙鋪成的銀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
近義詞:星河、天河。
二、傻瓜 [ shǎ guā ]
釋義:傻子(用於罵人或開玩笑)。
引證:浩然 《艷陽天》第一一五章:「誰也不會用自己的性命換一個不懂事兒的小孩子,沒有那號傻瓜!」
近義詞:蠢人、白痴、獃子、 笨蛋。
反義詞:聰明。
三、羅馬 [ luó mǎ ]
釋義:
1、古羅馬。原是古義大利一城邦,始形成於公元前6世紀,後發展為地中海地區的奴隸制大國。公元前30年由貴族共和國改為軍事獨裁的羅馬帝國。公元395年以後分裂為西、東兩帝國。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7世紀進入封建社會,至1453年滅亡。
2、義大利首都。位於該國中部偏西。人口272萬(1992年)。是古羅馬帝國的發源地,現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跡多,以古羅馬時期的斗獸場、萬神殿等建築最為著名。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廷所在地。
(8)西羅馬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銀河筆順
1、蝸牛 [ wō niú ]
釋義:軟體動物,頭部有兩對觸角,眼長在後一對的頂端上,腹面有扁平的腳,殼略呈圓形或橢圓形,黃褐色,有螺旋紋。生活在潮濕地區,吃草本植物。有的地區叫水牛兒。
引證: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 道靜 本想說,你這樣像蝸牛一樣睡在殼里怎麼開展工作呢?」
2、壁虎 [ bì hǔ ]
釋義:爬行動物,身體扁平,四肢短,趾端擴展,有黏附能力,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蠅、蛾等小昆蟲,對人類有益。也叫蠍虎。舊稱守宮。
引證:郭小川 《一個和八個·生與死》詩:「那用細土刷過的平滑的牆上,伏著一隻躍躍欲動的壁虎。」
3、秘書 [ mì shū ]
釋義:掌管文書並協助機關或部門負責人處理日常工作的人員。秘書職務。
詳細解釋
官名;職務名。掌秘要文書之官,如 三國 魏 之秘書令、秘書丞。
近義詞:文牘、書記。
❾ 羅馬帝國的巔峰人口大約是多少
古羅馬不可能有1億多人。
君士坦丁堡也就16平方公里,西漢長安36平方公里,而西漢巔峰人口六千萬。
東羅馬馬其頓王朝時期有一千五百萬人口,古羅馬在這基礎上翻2倍頂天了。至於說北非環境好人口多什麼的純屬瞎扯,真的好養活人口多的話,迦太基也不至於被羅馬以力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