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關姓多少人口
⑴ 關姓全國有多少人口
關姓
在全國姓氏中名列131位,關姓人口佔全國人口的0.094%,總人口大約117萬餘人。
⑵ 誰知道滿族人姓"關"的是從什麼滿姓轉過來的有什麼歷史呢
[關姓源流]
關姓在現今中國姓氏人口排列位於第153位。
關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源自顓頊帝的後裔關龍氏。顓頊帝是黃帝的孫子,有聖德,為五帝之一。帝舜時,顓頊的後裔董父為舜養龍,被賜為豢龍氏。上古時豢與關二字互相通用,所以豢龍氏又寫作關龍氏。到夏朝末年夏桀在位時期,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大夫關龍逢苦苦勸諫,反被殺害。後來關龍逢的後人把姓簡化為關氏,並尊關龍逢為關姓的始祖。夏人的活動范圍主要在河南、山西等黃河中下游地區。夏朝的國都曾設於安邑,亦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方。據說,關氏的始祖關龍逢,便是當時的安邑人。換言之,關氏家族的發源地也就在這里。二是春秋時期關尹喜的後人,以官名為氏。關尹即守關的關令。春秋時期老子見周王室衰敗,欲離開周地西遊,走至函谷關時,負責守函谷關的關尹喜非常景仰老子的學問,再三請求老子為其著書。老子就寫了《道德經》,闡述了其哲學思想。傳說喜將此書傳播於世後,也隨老子成仙而去。喜的後人就以其官名為氏,稱關氏。據說,這一支關氏主要是繁衍於山東、江蘇的交界之處。三是一些少數民族改姓為關。如清朝滿族姓氏瓜爾佳氏和烏扎拉氏的後人有改姓為關的。如嘉慶年間延綏鎮總兵關騰,為鑲黃旗瓜爾佳氏。道光咸豐年間黑龍江副都統關保,為正黃旗烏扎拉氏。
春秋時期有鄭國大夫關其思。關氏子孫到三國時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關羽。根據目前見到的一些關氏族譜記載,三國蜀漢大將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為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人,是夏代忠臣關龍逢第二十七世(一作三十七世)後裔。關羽的祖父關審,字問之,號石磐,深諳《易經》、《春秋》。關羽的父親關毅,字道遠。關羽作為忠、義、勇、武的代表,受到中國人普遍崇敬,關羽本人也被神話,與孔子共尊為「文武二聖」。後世的關姓人也都驕傲地稱自己是關羽的後裔。關羽的後裔在史書中記載不詳。《三國志》中提到魏滅蜀漢後,將關公的子孫全部殺死。然而依照現存的關氏族譜記載,關羽、關平父子於麥城兵敗被殺後,關平之妻趙氏帶著八歲的兒子關樾,在安鄉避難,改姓為門。直到西晉滅吳後趙氏才帶兒子出來恢復關姓。清雍正十年(1732年),朝廷確定由關樾一支後裔世襲五經博士。關羽另一子關興,在蜀漢時任侍中,為諸葛亮所器重,惜早卒,遺有兩子關統和關彝,因為嫡子關統無子,所以由庶子關彝承襲爵位,成為關公後裔的一大宗派。至北魏時期,關羽的後代關朗,精通經史,為魏孝文帝所器重。此後還有一支關羽後人向南遷移至今湖北江陵一帶定居下來。西晉末年關姓又有一支從山西遷至江蘇定居。南朝宋有名儒關康之,精通經史,著作甚豐,其祖籍為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人,後徙居京口(今江蘇鎮江)。
唐朝五代時,關姓已經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據《舊唐書》記載關羽後裔關播,字務先,在唐朝德宗時擔任檢校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的官職,其祖上即從山西遷入河南。五代時有著名畫家關仝,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擅畫山水。
至宋代末期,關姓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關漢卿,號已齋叟。約生於金末,卒於宋亡(1279年)之後。他是元代戲曲奠基人,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安國(今屬河北)人,一說大都人。一生所作雜劇60餘種,現存《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種。塑造了竇娥、趙盼兒、王瑞蘭、譚記兒等多種婦女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流傳至今而不朽。
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就有關姓將士入台駐守,後定居於當地。清政府統一台灣後又有不少關姓人從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遷居台灣。現在關姓子孫已廣泛分布全國各地,並流播海外。
[祖地今日]
[新鄭]位於河南省中部,北靠省會鄭州,距鄭州市38公里,是中原商貿城鄭州市的衛星城市,居河南省經濟發展核心區。全市總面積873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人,城鎮人口15萬人。農業主要種植玉米、紅薯、小麥。養殖業有生豬、禽、蛋等。新鄭紅棗非常有名。工業有機械、電力、建材、化工、煙草、食品加工等行業。新鄭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建都之地,也是眾多姓氏的祖地。春秋戰國時的鄭、韓兩國先後在此建都500多年。因此新鄭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第一古都」。 主要旅遊景點有軒轅故里、鄭韓故城、始祖山文化游覽區、新鄭博物館、歐陽修陵園等。鄭韓故城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另有風台寺塔,唐戶遺址,華陽故城、裴李崗文化遺址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http://www.hawh.cn/Template/article/display37.jsp?mid=20050104646091
⑶ 關姓滿族什麼旗
關姓對應的是滿族瓜爾佳氏,這個姓氏幾乎各旗都有。
據史料記載,瓜爾佳氏散居在蘇完(吉林省雙陽縣境)、葉赫(吉林省梨樹縣境)、訥殷、蜚優城(吉林省琿春北)、安褚拉庫、尼馬察、瓦爾喀、費德里、哈達、烏拉、呼爾哈、嘉通阿、嘉木湖(遼寧省新賓縣境)、輝發、長白山等地。
其中,蘇完部長索爾果一支最盛。該氏分隸滿洲八旗和漢軍正白旗下。
關氏是多民族、多姓源姓氏,人口約一百四十五萬余,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3%左右。
(3)滿族關姓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關姓是出自少數民族的漢姓。
清朝時,滿洲八旗姓關佳氏、卦爾察氏、瑚錫哈哩氏、瓜爾佳氏等姓均有改為關者;近代,錫伯族中原有瓜爾佳氏,後改漢字單姓關;鄂倫春族古拉依爾氏,後改漢字單姓關;雲南潞西德昂族一支紅崩龍之氏族姓,後改漢字單姓關。此外,滿族、蒙古族、土家族、壯族、回族等民族中也有關姓。
瓜爾佳原本是地名,後來居住在這里的女真人以地名為姓氏,所以叫瓜爾佳氏。這個氏族的人祖上居住在薩爾滸,也就是今天的遼寧撫順地區。在歷史上,瓜爾佳氏一直是滿族第一姓氏。在清朝編撰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瓜爾佳氏位列第一。
⑷ 滿族關姓
關氏發源安邑
家世光彩榮耀
這個備受敬仰的姓氏,家世源流也光彩榮耀無比。他們的始祖,就是夏朝末年那位可敬的大臣關龍逢。這一點在《姓源》一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是這樣的:「夏臣關龍逢之後,望出隴西,東海。」
關氏的始祖關龍逢,熟悉歷史的人必然都知道,是夏朝末年的著名賢臣。據說,當時的夏桀荒淫無道,像「作酒池槽丘,為長夜飲」等荒唐的行為,真是罄竹難書。這個時候在朝廷上毫無疑問的是奸?169當道,忠良掩蓋,而關逢龍卻一片赤膽忠心,時常引黃圖以諫,而且立而不去。可想而知,「忠言逆耳」是必然的後果。夏桀不但不聽他的金玉良言,而且把黃圖焚毀,還慘無人道地把關龍逢囚而殺之,留下了關龍逢的一片忠貞節烈照耀萬古千秋。
夏桀的囚殺關龍逢,根據史載,是發生於公元前1767年的事。換言之,關氏家族不但是源自這樣一位千古完美的人物,而且據有長達3740多年的悠久源流,實在最有資格在人前人後自豪自傲。
夏朝的版圖,包括黃河、長江兩流域及現在的遼寧省之地,國都設於安邑,亦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方。據說,關氏的始祖關龍逢,便是當時的安邑人。換言之,關氏家族的發源地也就在這里。
豢龍氏與關姓
不過,到了秦、漢天下一統之後,這個古老而光輝的家族,一方面在山西的老家繼續繁榮滋長,像漢末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關羽,便是當時的山西解縣人;另一方面,他們又在甘肅一帶開創了一個新天地。所以,目前遍布於世界各地的關姓人家,有很多都相承相襲著「隴西」的堂名。
關氏系出夏末賢臣關龍逢,長久以來已經被公認不移。然而過去的姓氏學者中,也有人認為關氏的始祖應該是「豢龍逢」而不是關龍逢;這種情形真可說是一字之異,相差千里。因為,所謂「豢龍」氏應該是距今4200多年前的古人,如果關氏真的是豢龍氏的後裔,則他們的歷史是更加的悠久了。
關尹與關姓
所謂「豢龍氏」,《左傳》一書有詳盡的介紹:「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好龍,以服事帝舜,舜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
另外,據說古代守關的「關尹」之中,也曾有人「以官為氏」而姓了關。譬如,《風俗通》一書就記載說「關令尹喜之後。」所謂關尹,亦稱關令,依照《國語》的記載,是先秦時期一種「敵國賓至,關尹以告」的官職。因此,這一支關氏的得姓,大致已有了2400年以上的歷史,也十分的悠久,據說,這一支關氏主要是繁衍於山東、江蘇的交界之處。所以關氏家族,另外還有「東海」一望。
繼承始祖關龍逢的光榮傳統,關氏家族在歷史上的表現真是出色極了,大家所熟知的關帝爺關羽,便是其中最為出類拔萃的一位。
⑸ 姓關的都是滿族嗎
姓關的不一定都是滿族。但滿族裡一定有姓關的,滿族的八大姓里的關姓屬瓜爾佳氏。而關姓是多民族、多姓源姓氏。現在關姓主要分布於河南、甘肅、山東、江蘇等省,當代關姓的人口約有117萬余。
關姓的分布和遷移
關姓,中國姓氏之一。主要分布於河南、甘肅、山東、江蘇等省,以河南省為多,約佔全國關姓的百分之41。當代關姓的人口已有117萬余,為全國第一百三十一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0點09。目前關姓的第一大省為河南,大約佔全國關姓人口的百分之27。
然而在先秦時期,關姓活動主要在河南一帶。進入秦、漢以後,關姓已經出現在甘肅、陝西、山西一帶。魏、晉時期,關姓已發展到四川、湖北、河北。進入唐朝,關姓已成為隴西、渤海、趙郡、東海地區望族,是北方地區重要的姓氏。
宋朝時,關姓已經越過長江向南和向東南繁衍,很快進入湘、贛、浙地區,到明清時南方各地都有關姓的足跡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