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晉江梧坑村有多少人口

晉江梧坑村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2-12 23:11:28

⑴ 晉江郵編號多少

福建省 泉州市 晉江市 362200
郵政編碼 相關鎮/鄉
362200 青陽松竹路, 青陽希信路, 青陽洪山路, 青陽陽光路郵編
362211 陳埭鎮湖中村, 西園街道賴厝村, 西園街道燒厝村, 陳埭鎮江頭村郵政編碼
362212 池店鎮茂厝村, 池店鎮仕春村, 池店鎮新店村, 池店鎮錢頭村郵編
362213 紫帽鎮後厝街, 紫帽鎮, 紫帽鎮紫星村, 紫帽鎮湖盤村郵政編碼
362214 磁灶鎮蘇安村, 磁灶鎮錦美村, 磁灶鎮前尾村, 磁灶鎮錢坡村郵編
362216 羅山街道缺塘村, 新塘街道上郭村, 羅山街道, 靈源街道林格村郵政編碼
362218 陳埭鎮橫坂村, 陳埭鎮洋埭村, 陳埭鎮仙石村, 陳埭鎮海尾村郵編
362221 西濱鎮, 西濱鎮海濱街, 西濱鎮思進村, 陳埭鎮南霞美村郵政編碼
362235 永和鎮梨星村, 永和鎮玉溪村, 永和鎮力爭村, 永和鎮錦嶺村郵編
362241 龍湖鎮梧坑村, 龍湖鎮內坑村, 龍湖鎮蘇坑村, 龍湖鎮龍玉村郵政編碼
362246 深滬鎮華峰村, 深滬鎮東安村, 深滬鎮坑邊村, 深滬鎮郵編
362251 金井鎮湖厝村, 金井鎮洋下村, 金井鎮溜江村, 金井鎮新市村郵政編碼
362256 英林鎮九三路, 英林鎮馬山村, 英林鎮西埔村, 英林鎮後頭村郵編
362261 安海鎮安平開發區, 安海鎮工業路, 安海鎮梧山村, 安海鎮花宅郵政編碼
362268 內坑鎮砌坑村, 內坑鎮東宅村, 內坑鎮內湖村, 內坑鎮後山村郵編
362269 內坑鎮白安村, 內坑鎮湖內村, 內坑鎮深圳村,
362271 東石鎮玉和巷, 東石鎮四孔井, 東石鎮龍興居, 東石鎮許西坑村郵編
362272 東石鎮金澤村, 東石鎮光渺村, 東石鎮梅塘村, 東石鎮塔頭孫村郵政編碼

⑵ 晉江郵政編碼多少

福建晉江的郵政編碼是362200

晉江市,雅稱刺桐、瑞桐、泉安。為中國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泉州地級市代管。是閩南金三角的核心,與台灣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國」、「海濱鄒魯「的美譽。晉江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泉州市東南部,晉江下游南岸,三面臨海。東北連泉州灣,東與泉州石獅市接壤,東南瀕臨台灣海峽,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西與南安市交界,北和鯉城區相鄰。

⑶ 晉江市哪裡有農業銀行

1.中國農業銀行(晉江支行營業部)
地址: 晉江市青陽街道辦事處曾井金融小區銀星大廈
2.中國農業銀行(青陽分理處)
地址: 晉江市青陽街道辦事處青華小區金明花園A幢一層
3.中國農業銀行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泉安南路
4.中國農業銀行(晉江電力分理處)
晉江其他池店鎮古福村路口
5.中國農業銀行(英林支行)
晉江其他龍湖鎮新大街65-71號
6.中國農業銀行(尚村支行)
地址: 晉江其他是陝路
7.中國農業銀行(晉江安海支行)
地址: 安海鎮安海鎮成功東路114號(鎮政府旁)
8.中國農業銀行(晉江羅山支行)
地址: 羅山街道羅山街道辦事處羅裳開發區3號

⑷ 晉江郵政編碼是多少

晉江郵政編碼是,以參考下圖

晉江郵政編碼是,以參考下圖:

⑸ 南安市郵政編碼是多少

362216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羅山街道山仔村東區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仙河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濱江工業區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霞美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霞美西街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澳柄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杏鋪過塘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四黃工業區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杏鋪新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大霞美工業區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長福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霞美東街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光伏工業區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金山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張坑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四甲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梧坑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邱鍾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鎮鎮府路

⑹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下轄村委會包括新豐村委會、後溪回族村委會、內坑村委會、梧坑村委會、秀山村委會、新街村委會、桿柄村委會、衙口村委會、南潯村委會、錫坑村委會、楓林村委會、後宅村委會、吳厝村委會、湖北村委會、前港村委會、龍園村委會、古湖村委會、溪後村委會、燒灰村委會、石廈村委會、南庄村委會、洪溪村委會、鈔厝村委會、福林村委會、西吳村委會、陳店村委會、埔頭村委會、魯東村委會、曾厝村委會、溪前村委會、龍玉村委會、後坑村委會、瑤厝村委會、埔錦村委會、侖上村委會、石龜村委會、蘇坑村委會、埭頭村委會、古盈村委會、坑尾村委會、杭邊村委會、龍埔村委會。

⑺ 龍湖是福建哪裡的

3.福建龍湖鎮
【自然地理】
龍湖鎮以湖得名,位於晉江市東南沿海,毗鄰石獅和深滬、金井、英林、永和四個鎮,距深滬6公里、圍頭萬噸級碼頭10公里,距泉州晉江機場20公里。省道308線、大深線貫穿境內,是晉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全鎮面積63.9平方公里,屬沿海丘陵地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海岸線長5公里,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ºC,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90毫米。轄42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總人口8.7萬人,總戶數1.68萬戶,福林粘厝埔、衙口粘厝粘氏為滿族、後溪郭氏為回族,其餘均為漢族。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達12.5萬人, 全鎮共有僑屬6.5萬人,占總人口數的五分之四,素有「僑鄉中的僑鄉」之美譽。
【歷史沿革】
宋時屬安仁鄉弦歌里,元至清代屬十七八都,1942年屬衙口鎮,1944年改屬霞坡鄉;1956年歸入西梧區, 1958年合並設龍湖公社,1978年由公社改為鄉建制,1991年經省民政廳批准,由龍湖鄉改為龍湖鎮建制。
【行政區劃】
轄區有42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
行政村名稱:新豐村:大埔、新埔;後溪村:後溪;內坑村:內坑、新內坑;桿柄村:桿柄;埔頭村:埔頭、洋林、林埔內;魯東村:魯東;埔錦村:火夫埔、倒石埔、東厝;梧坑村:梧坑;秀山村:秀山、山頭、山腳、歷山、祖鈔茂;新街村:新街、下爐灶、頂爐灶;衙口村:衙口;南潯村:南潯、田頭、小埭、橋頭、灰窯、山前;石龜村:許厝;蘇坑村:蘇坑;埭頭村:埭頭;後宅村:後宅;楓林村:楓林;吳厝村:吳厝、洋安;湖北村:西潯、英厝、十三施、庄厝、翁厝、槍城;前港村:前港、新鄉;福林村:檀林、粘厝埔;西吳村:舊西吳、新西吳、蘇厝;古盈村:古盈、中山街;錫坑村:錫坑;古湖村:古湖;坑尾村:坑尾;南庄村:古婆庄;石廈村:東頭、中份、厝後、杏坑、竹山裡、劉厝;洪溪村:洪溪;鈔厝村:鈔厝、山尾;侖上村:侖上;杭邊村:杭邊、銀埕下、湖仔內;龍園村:龍園、西湖;陳店村:陳店;曾厝村:曾厝;溪前村:溪前、山邊;溪後村:新溪後、溪後、中堡;後坑村:後坑;龍玉村:龍湖亭、玉斗;龍埔村:龍埔;燒灰村:燒灰、新燒灰;瑤厝村:瑤厝。
【基礎設施】
交通網路:境內主幹道路包括省道308線、龍英公路、大深線、龍永路段、東環路和西環路,總里程33.6公里;泉州市沿海大通道龍湖段北至桿柄村,南至前港村,全長6.4公里;現有村級水泥道路188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供水工程:鎮級自來水廠日一期日供水1.5萬噸,二期日供水3萬噸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供電工程:境內有裝機容量為11萬千伏的晉南供電站、石龜變電站、百宏變電站等3座。
郵電通信:有1個郵電通信中心母局和2個模塊局。
亮化工程:在省道308線和大深公路龍湖段共架設路燈156枝,全長6.3公里,現已全部通電照明。

⑻ 莆田秀嶼姓蔣的是在哪個村

(一)閩台蔣姓源流親情
福建蔣姓不是本土固有的姓氏,而是由中原、江蘇、浙江、江西等省蔣氏先祖因仕宦奉旨入閩後,子孫因留念江南風光秀色和良好生活環境而留下定居或因各朝代戰火天災所至,蔣氏人避亂或避災大規模南遷而遂漸移居到福建,千百年來在入閩大地繁衍生息,傳宗接代至今,而寶島台港與福建隔海相望,台灣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很早就有福建人渡海到台港開墾生活,而台灣的蔣氏絕大部分則是由福建遷徙而繁衍的。
據史料記載,唐代陳政、陳元光父子奉旨入閩平亂,先後有光州64姓和44姓子弟兵隨從,其後在漳州,龍岩等地屯田開發而定居,這些子弟兵中就有蔣氏伯齡的後裔。而據福建各地族譜載,大規模進入福建的蔣姓族人基本上查明,入閩蔣氏中發展,繁衍成族、成宗支的歸納為11支。其中唐朝入閩2支:是33世祖子慎公衍派,是48世祖雲陽侯默公之血脈,其子孫主要生活在閩東十幾個村落。第二支是高公衍派,是48世祖九江侯稔公之宗支,其子孫主要人仙繁衍後代遍布德化、永春、大田、尤溪等地幾十個村落並均有分支,後在閩西、閩北等地也有其後代繁衍。宋朝入閩6支;其中宋樞密直學士兼禮部侍郎堂公之五子淵公,任宋清源郡(今泉州)刺史,自江蘇宜興入閩,其六弟陸公待兄定居仙游東,至今莆仙境內蔣氏均為48世祖#亭侯澄公的宗支;第二支海澄衍派,始祖進公宋朝入閩,今漳州、龍海、南靖、華安、廈門翔安、漳平、幾十村落居住地多是其後裔;第三支連城衍派,94世祖十八郎公即山亭侯的宗支,公於宋朝從江蘇丹陽經江西入閩,今連城,長汀龍岩都都有其分支,第四支嶼頭衍派吉公,公於宋末從南京鳳陽府八角井遷入長樂三溪蓮池,後又遷徙嶼頭而人口大發,是全省蔣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鄉村,約有蔣姓族人8000
多人 ,還不包括遷往福州、連江、閩東、閩北、上海、台灣等地的蔣姓族人:第五支是浦城宗支,92世祖紿公於宋朝從江西廣光豐遷入浦城,其後裔廣播浦城各村落,紿公是48世祖山亭侯宗支;第六支德義支,公於宋元年間入閩後在福建、浙江輾轉後在霞浦、福鼎等地村落繁衍;第七支為鳳陽支,始祖范公、旺公由安徽鳳陽奉旨入閩仕宦官至福全正千戶,范公隨侄到泉州擇奇樹定居,今晉江福全、泉州、廈門、惠安各村落均有蔣氏後裔,人口多達萬餘人,第八支鍾英衍派,翠崗公於元明由漳州遷龍岩許多村落,漳州蔣氏有的則是由福州螺州遷徙而來,至今龍岩蔣姓分布許多村落繁衍成三個宗支。第九支為紹公衍派,公於明太祖時今吾將軍,封萬戶侯於永樂二年奉旨自江蘇金陵入閩,其分支只在永泰、閩侯幾個村落,繁衍緩慢。
台灣的蔣氏族人更不是本島上固有的。雖然台灣也有從江蘇、浙江、廣東以及其他省市蔣氏人在不同年代遷徙台灣,但是遷往台灣最早,人數最多的公認為福建蔣氏族人。特別是閩南各地的蔣氏族人。
據《台灣人的祖籍與姓氏分布》認定台灣姓氏至少有1027個,而相對集中於87個大姓,其中閩南人、客家人最多。佔台灣居民人口中的85%是來自福建,而且台灣盛行閩南語。在基隆、台中、台北、南投、雲林、桃園幾個縣市的「大姓」幾乎都在87個大姓中,而蔣姓也都有,人數也不少。據有在資料統計台灣蔣姓人口有3300多人,在全島87個大姓中排行第66位,其他位顯赫。蔣姓台灣的源頭據台灣史書載為:「系承伯齡,望出蔣鄉」。蔣姓族人遷台最早的是明永曆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當時,有位跟隨鄭成功父子在台灣高舉反清復明大旗的在鄭氏軍隊中任副總的蔣毅庵(蔣毅庵死後葬於彰化市的八卦山麓)和一位鄭成功軍隊中的蔣姓部屬,定居台灣墾港東西勢庄。追隨鄭成功的蔣姓族人已被認為蔣姓遷徒台灣的始祖。《福建史》記載,台灣的蔣氏主要來自福建泉州,而泉州的蔣氏始祖是南宋的大學士蔣邕(雍),他是莆田仙遊人,在南宋紹興年間由中原來泉州教書,後來定居下來,成為閩南蔣氏的開山祖。另據《福全蔣氏宗譜》載,泉州地區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有九世祖蔣學文遷居台灣(系君齊公、良材之次子),還有15世蔣彩應家庭遷徒台灣漳化縣芝遴保管事厝庄(系五房天應之子),還有四房素齋廳蔣城移居台灣,泉州福全蔣明俊隨先祖遷徒台灣桃園。據廈門翔安澳頭《蔣氏族譜》載,廈門翔安(原同安)澳頭村蔣孟育,福全派下蔣旺後裔,孟育公是明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補國子監祭酒,南京史部左侍郎,由澳頭遷徒金門西山前社。後裔在1958年「8.23」 炮戰後,有1千多蔣氏族人遷入台灣居嘉義、高雄等地。金門至今仍有後裔300多人,另據《同安縣志》載,澳頭遷台始祖有二人,即蔣士魏遷台北淡水,蔣本大居高雄,他們也成為台灣蔣氏的又一宗支。據莆田蔣姓史料載,在清末民國年間莆田很多人赴台灣經營或開發,其中有不少蔣姓族人,如莆田秀嶼區厝村蔣文瑛因仕宦居台北,有蔣亞欣兄弟、蔣九樵、蔣亞紹、蔣金龍等遷台灣,有莆田忠門半島南部,面積不足50平方公里,自南宋至清末曾有蔣氏村落和居點三十處之多,他們都是莆仙始祖淵公、陸公後裔,後來不少人遷徒台灣,所以與台灣蔣氏乃連理之枝。宗門半島又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故鄉。據漳州華安縣《蔣氏宗譜》載,有蔣宗清《紫林》華安首任長官代縣長,1931年調省城任職後帶其子女等郡定居台灣。據尤溪族人。另據《閩連族譜》載,也有長汀蔣坊、蔣道訓在台灣任官,長汀蔣承龍蔣承為家人均居台北,蔣美蘭、蔣美礅等居淡水。據長樂嶼頭《蔣氏族譜》載民國初期海軍總司令蔣拯上蔣後裔蔣銘、蔣秀瑩、蔣秀光等居台北,蔣亨灝帶部分子女和蔣氏宗親由上海遷台北蔣開慧、蔣心德也居台北,連江蔣書告蔣啟弼等一家也住台北,他們都是嶼頭吉公子孫,48世祖稔公子後裔。在台灣的蔣姓還有從浙江遷去的蔣中正家族和其他蔣氏族人和江蘇沐陽跟隨蔣介石赴台的蔣志勇家族。在不同時期,赴台士宦、經商、開發立基創業,千百年來傳宗接代,塑成了今日寶島之繁榮。以上足以證明閩台蔣氏不僅同根共祖,而且一脈親情。

(二)尋根問祖一脈血緣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祖國大陸和平盛世,國富民強,到處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台灣人民紛紛回大陸尋根認祖,我們蔣氏家人也隨之潮流,千方百計繞道香港回鄉尋根認祖。福建台灣一水相隔,親人最多,從台灣回鄉尋根探親最熱。這里略舉幾例。如十八年代起就有在台北的蔣亨灝之妹蔣秀珠帶侄兒、侄女回老家長樂嶼頭尋根認祖時,他們與宗親們談及先祖義姑為撫侄兒、侄女回老家長樂嶼並沒有尋根認祖時,他們與宗親們談及先祖義姑為撫侄終老不嫁的美德神話般故事談及在台北的福州蔣氏族人每年按家鄉風俗舉辦春酒,宴請福州在台北的蔣氏家人足有十桌之多,以此來寄託血脈親情;有遷徙台灣的蔣拯之孫女蔣秀瑩與其夫代表在台灣的弟妹蔣銘、蔣秀榕家人回榕尋根認祖並拜竭祖父蔣拯之墓,並於2006年冬在長樂嶼頭村領導和宗親們的支持蔣拯之墓遷回嶼頭,實現了先祖落葉歸根之夢想,並且蔣銘因此將於明年率蔣氏族人組團回鄉祭拜;有連江縣蔣啟弼蔣書誥宗親在回連江尋根認祖之際,蔣啟弼宗親還捐巨資建宗祠、修族譜、辦企業;如泉州奇樹在台灣蔣氏族人組團尋根放祖,成立明星集團董事會捐巨資修宗祠、辦學校(明星華僑中學、明星小學),辦明星華僑醫院、辦工廠為公益事業造福子孫後代,為家鄉建設作出貢獻;有晉江市福全蔣明俊等回鄉尋根認祖時談及在台灣桃園縣有幾千蔣氏宗親,所以那裡有條聞各台灣的「福全街」,後來他不回大陸投資辦企業,此後他都要帶宗親們回鄉探親;再如惠安、華安兩地每年蔣氏宗親回家鄉燒香拜佛之際都來尋根探親,他們還談及台灣的竹製蒸籠就是先祖從惠安帶過去的手工藝為經營生活之道,至今台灣家家戶戶用的蒸籠都是莆田傳去的,再以浙江為例,2000年蔣以國之子蔣孝嚴第一次回浙江奉化溪口尋問祖,辦十桌酒會了同宗支的蔣姓族人,據宗親們回憶他個頭不高,人很隨和,很有禮貌,臨走時還到每桌敬酒與每個族人握手道別。終於尋根問祖的蔣孝嚴隨著南來北往的探親客流,再一次勾起中國人的尋根熱,回台後他為閩台兩岸三通作出了巨大貢獻。台灣蔣氏族人的尋根問祖有力地證明了閩台兩岸一脈血緣。

(三)共同信仰驗證親情
據華安《蔣氏宗譜》載,1998年2月台灣嘉義市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管理委員會羅、賴兩先生帶領幾十名蔣氏鄉親到華安仙都大地尋根認祖,到大地上帝殿進香並與上帝殿碑文校對,說明台灣的玄天上帝信仰和三姓公信仰是由大地傳承的。1900年2月28日,台灣蔣氏族親再次隨團又來大地玄天上帝殿進香,並迎接玄天上三尊金身到台灣。據莆田史料記載,莆田忠門半島南部,在廟面積不足50平方公里,自南宋至清末曾有蔣氏村落和居住地三十多處,他們都是莆仙始祖蔣淵公、蔣陸公後裔與台灣有蔣氏乃連理宗支。忠門半島又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之故鄉,神話中媽祖林默淵源就在蔣氏居住地瓊山,今台灣居民普遍信奉媽祖,並建有宮廟3000座,信徒達1700萬之眾。改革開放以來,來自台灣進香的旅遊團駱繹不絕,批次和人數逐年增加,2006年旅遊聖地眉洲島接待海外內外遊客超150萬人次。福州閩劇、泉州高甲戲、莆仙戲劇的閩音韻律還不時在阿里山上空唱響。事實證明海峽兩岸蔣氏共同文化、共同信仰不難看出閩蔣氏的血緣親情。

兩岸心聲期盼統一
自蔣介石1949年12月10日,一行抵達台北,在大陸統治了22年的蔣介石,自此退縮到台灣偏了26年。他到台灣以後,盡量在台灣以後,盡量在台灣保持中國傳統文化,不斷灌輸「台灣民眾根在大陸」的理念。要求台灣學生對大陸省份地形倒背如流;在中國課本上,提供蔣母教誨自己的文章供學生背誦;成功地進行了兩岸群眾都能溝通的「國語」。另外,他在居所宮邸及住館,要求有類似浙江奉化的景緻。他的思想之情異常濃厚。他還堅決反對「台獨」,臨死前曾想兩岸談判,1975年春節,香港的報紙發表陳立夫的文章中歡迎毛澤東、周恩來訪台,與蔣介石重開談判,造福人民;呼請毛澤東「以大事小」,「不計前嫌」,開創「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局面。據說,陳立夫的這個「意思」是受命於蔣。只惜兩個月後,89歲的蔣介石病逝,此事未有「後話」蔣介石病逝後,靈柩一直停放在「慈湖別野」。「慈湖」在台北南60公里處,蔣介石生前曾常來此小住,並曾指示自己百年後暫厝於此。所謂「暫厝」,意即日後還要送回大陸安葬。不久蔣經國亦病故。1996年7月8日,蔣緯國在國民黨中央直屬第六次會議上,提出蔣介石、蔣經國靈柩移大陸臨時動議案,提議成立「移靈奉安委員會」,以「安民心,促進和平統一」,造成兩岸間的震撼。現在,兩蔣的靈柩由軍隊保護著。台灣本土人士稱,平心而論,蔣介石對台灣並非沒有貢獻,和當今的「台獨」不能相提並論,更何況他完完全全認同中國文化,認同自己的故鄉,認同自己的根源。他要求返鄉安葬,完全可以理解。據台灣-媒體1996年7月25日一篇文章吐露,1993年蔣緯國赴美為宋美齡祝壽時曾談及蔣介石「入土為安」的徹底解決方案。宋美齡提出她的看法:「若蔣介石能歸葬南京紫金山或是南京附近的方山、四明山等昔日蔣鍾愛的名山大澤,則她在百年之後亦頗願意歸葬大陸,和她的母親※桂珍葬在一起。假使蔣介石不能歸葬南京紫金山、四明山、方山等地,而能歸葬浙江奉化老家,那麼她百年之後,願意和蔣遺骨一起歸葬奉化溪口祖祖墳。」這篇文章還說,宋美齡表示,在兩任「總統」歸葬大陸前提下,她亦願意「落葉歸根」。
「落葉歸根」是炎黃子孫額傳統。就算經過時間、空間的阻隔,政治因素的分歧,還是能夠打破任何對立的意識的藩籬。加上大陸繁榮昌盛,呈現出巨大商機,已潛移默化地消彌著兩岸的分歧和對立,二蔣,不,三蔣(包括蔣緯國),不還有宋美齡百年後,歸葬大陸,回歸故里,自在情理之中,有何不可呢!正因如此,「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是十六達台灣團代表、浙江省政副主席、浙江省台胞聯誼會長陳昭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一番感慨。
在大陸莆田有個小學生名叫蔣偉凡於2007年2月18日寫信給胡錦濤主席,抒發了兩岸親情,講述了台灣子女們與大陸孩子們的骨肉至親,大家頭頂一片天,共命運,共同珍重「追本溯源」的優良美德。倡議炎黃子孫大聯合、大團結成立「海峽青少年聯誼會」目前不少台灣青少年來閩過夏令營生活,兩岸中學生還在閩舉行演講比賽。連閩台青少年都發出內心的呼聲:為振興中華、富民強國而共同奮斗,攜手共創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然而台灣陳水扁確不認祖宗,否認根祖在福建,還欣起一股「去蔣化」、「去中華化」的惡浪,宣揚什麼「入聯公投」等歪門邪論,這一切都遭到台灣人民的痛罵。罵阿扁搞「台獨」殘害百姓,那是痴心妄想,決不可能得逞的,陳水扁一再想搞台獨是與和平統一背道而馳,自取滅亡,並將成為歷史的罪人載入史冊。
同根共祖,同一血脈,同一文化,同一信仰,同一心願,把海峽兩岸同胞兄弟的心緊緊連在一起,這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早日實現。

⑼ 晉江梧坑村和新街村一樣嗎

一樣。根據兩村簡介可知,兩村的文化程度以及經濟發展都是一樣的。位於福建省晉江市龍湖鎮的梧坑村,是一個歷史悠久,閩南文化氣息濃厚的美麗鄉村。梧坑村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一千餘年的唐代。

⑽ 晉江龍湖鎮經濟怎麼樣啊

晉江市龍湖鎮基本情況 【自然地理】
龍湖鎮位於晉江市東南部,毗鄰石獅市區和深滬、金井、英林、永和四個鎮,距深滬、圍頭萬噸級碼頭各6公里,距泉州晉江機場20公里。省道308線、大深線貫穿境內,是晉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全鎮面積63.9平方公里,下轄42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人口8.7萬人,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達12.5萬人,素有「僑鄉中的僑鄉」之美譽。境內龍湖水域面積達2800畝,其狀若巨龍,為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龍湖鎮便是因此湖得名。湖內生長的「龍湖鱉」、「龍湖鱸魚」、「龍湖鰻魚」等湖中「三寶」及衙口村生產的農特產品「衙口花生」是龍湖鎮久負盛名的特產。
【行政區劃】
轄區有42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
行政村名稱:新豐村:大埔、新埔;後溪村:後溪;內坑村:內坑、新內坑;梧坑村:梧坑;秀山村:秀山、山頭、山腳、歷山、祖秀茂;新街村:新街、下爐灶、頂爐灶;桿柄村:桿柄;衙口村:衙口;石龜村:石龜許;蘇坑村:蘇坑;埭頭村:埭頭;錫坑村:錫坑;楓林村:楓林;後宅村:後宅;吳厝村:吳厝、洋安;湖北村:西潯、英厝、十三施、庄厝、翁厝、槍城;前港村:前港、前港新村;龍園村:龍園、西湖;古湖村:古湖;坑尾村:坑尾;侖上村:侖上;溪前村:溪前、山邊;南庄村:古婆庄;洪溪村:洪溪;鈔厝村:鈔厝、山尾;福林村:檀林、粘厝埔;西吳村:舊西吳、新西吳、蘇厝;陳店村:陳店;埔錦村:火夫埔、倒石埔、東厝;古盈村:古盈、中山街;石廈村:石廈、新劉厝、三房新鄉、杏坑、竹山裡、劉厝;後坑村:後坑;龍玉村:龍湖亭、玉斗;燒灰村:燒灰、新燒灰;瑤厝村:瑤厝;龍埔村:龍埔;魯東村:魯東;曾厝村:曾厝;杭邊村:杭邊、銀埕下、湖仔內;溪後村:溪後、中堡、新曾厝;南潯村:田頭、小埭、南潯、橋頭、灰瑤、山前;埔頭村:埔頭、洋林、林鋪內。
【經濟指標】
龍湖鎮立足僑鄉人文地源優勢,打好「僑牌」,用足「僑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治安環境穩定。2002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5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6.89億元(不變價),工業產值40.37億元,農業產值1.2583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4.95億元,其中三資企業總產值37.75億元,合同利用外資6199萬美元,全社會出口總值17.00億元,財稅收入825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58元。
【基礎設施】
交通網路:境內主幹道路包括省道308線、龍英公路、大深線、龍永路段、東環路和西環路,總里程33.6公里;村級水泥道路148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供水工程:鎮級自來水廠日供水3萬噸。
供電工程:境內有裝機容量為11萬千伏的晉南供電站。
郵電通信:有1個郵電通信中心母局和2個模塊局。
【城鎮建設】
已完成全鎮63.9平方公里總體規劃,鎮區7.8平方公里及龍玉、埭頭村等15個行政村的規劃會審工作。鎮區舊影劇院、舊僑聯及其周圍改造方案已委託沈陽工程設計院進行規劃,龍獅公路已完成方案設計。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完成龍英公路擴建工程及鎮區中幹道水泥路面的鋪設。完成鎮區龍英公路和308公路楓林路段兩個排水溝疏通工程。
【農業農村工作】
農業生產:全鎮有8個「四五」高優基地和126個農業綜合開發場(戶),侖上蔬菜基地百畝節水灌溉示範項目是省計委掛鉤單位,6000畝國家立項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和節水灌溉蔬菜基地已初具規模。有農業產業化企業8家,其中泉州市、晉江市農業龍頭企業各1家。
水利設施:境內有主要水域2條,陽溪9公里和新溪溪6.3公里。主要水利設施包括1個小一型水庫、5個小二型水庫、5個大型水閘、3 個大型抽水站和2條渠道。
農村工作:全鎮累計有37個村通過寬裕型小康村驗收,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鎮創建目標。杭邊村是泉州市「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典型村。
【企業生產】
全鎮有晉南、燒灰和梧坑三個鎮級工業區,初步形成服裝紡織、五金拉鏈、塑料玩具三大支柱產業。全鎮共有鄉鎮企業760家,其中三資企業187家,有4家企業集團和1家股份制公司,有10家企業獲得ISO9000質量認證證書,並有1家企業獲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有15家企業被晉江市定為重點扶持企業,百宏公司被列入福建省百強企業。幾年來,龍湖鎮招商引資、稅收增長幅度等工作成效名列全市前茅,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府評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全鎮現有中等專業技術學校1所,中學4所,其中南僑中學為省二級達標中學,小學32所,其中公辦小學28所,民辦小學4所,獨立幼兒園4所。
衛生醫療:境內的晉南醫院為一級甲達標醫院,有64個村級衛生所。
廣播電視:有線電視進村入戶扎實推進,實現有線電視光纜與市台聯網並實現了有線電視和有線廣播電纜同纜傳輸。
計劃生育:2002計生年度全鎮總人口86771人,全年出生682人,出生率7.86‰,計生率97.07%。
其他社會事業:境內有施琅將軍紀念館、真如殿等8處文物保護單位,鎮級福壽堂已於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
【旅遊景點】
境內的深滬灣 (施琅將軍紀念館)是「泉州十八景」的40個候選景點之一。深滬灣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龍湖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里,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灘前碧波萬頃,灘面金黃開闊,景色蔚為壯觀。沙灘清一色的細純沙粒,如銀屑布地,質細坡緩,沙軟潮平。灘床寬闊,舒展廣拓,潮漫灘上,濤聲柔和。海水潔凈,水溫適中,是沙灘休閑、踏浪嬉水和開展各種海上、沙灘活動的理想場所。沿岸而來,施琅將軍紀念館等人文、自然名勝掩映其中。明代倭亂,這里曾經是抗倭前沿,清初為了統一祖國,施琅曾經在這里牧馬練兵,現為全國著名僑鄉,風俗淳,人情美,是遊客觀光的勝地,是海外僑親和台港澳胞尋根謁祖的故地。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5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8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