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馬路鎮總人口有多少

馬路鎮總人口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2-13 14:34:56

『壹』 廣西防城港旅遊景點有哪些

廣西防城港旅遊景點有很多,其中的西灣旅遊景區和簕山古漁村給我的印象最深,值得一游。每當放小長假,我就會來這里遊玩吃海鮮。最大的感覺是:氣候宜人,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也對這里的文化和生活深有感慨,當然了,對這里的新鮮海鮮更是念念不忘。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兩個景點的攻略,希望可以幫到你~


1、西灣旅遊景區

【景點介紹】

西灣旅遊景區於2011年榮獲國家級AAA景區。景區包括西灣海域及西灣周邊的仙人山公園、西灣碼頭、龍馬—明珠景區、北部灣海洋文化公園、伏波文化園等景點。

西灣旅遊景區以「都市港灣、城市名片」為主題定位,重點建設西灣海上旅遊,是一個集休閑觀光、文化娛樂、高檔商務和康體運動為一體的高品位濱海休閑景區,被專家組稱為是北部灣經濟區輻射力最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優質景區。

【景點地址】廣西防城港市北部灣大道西150米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

公交:公車3路、101路、102路、105路、112路、115路可直達西灣旅遊景區

自駕游:自駕導航至「西灣旅遊景區」。

【最佳旅遊時間】5~10月


2、簕山古漁村

【景點介紹】

簕山古漁村位於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半島東南面, 是一個面積約480畝的半島村落。村莊始建於明朝時期,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廣西現存最完整的古漁村村落之一。

簕山古漁村旅遊資源豐富,壯闊的濱海原生態森林裡有古榕樹、銀葉榕、車轅樹等珍奇古樹,村莊有建於明朝的古堡、廣袤的碧海和金色的灘塗等特色美景。

村裡現存有建於明朝的李庄古堡、有號稱「南方雪原」的沙丘、有「陸地紅樹林」之稱的古老銀葉樹、有參天古樹、珍稀樹種40類之多的濱海原始森林、有數10平方公里盛產沙蟲的沙質台地海灘是北部灣不可多得的天然觀潮點之一。

【景點地址】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半島中段東部沿海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

自駕游:導航至「簕山古漁村」

公共交通:防城港市區內乘坐104路在光坡道班站換乘108路,到簕山古漁村站下即可~


防城港市沿邊靠海,這里的海鮮很有特點,受近鄰越南菜的影響,許多菜式都頗具東南亞風味,回味無窮~

【美食介紹】

1、吃海鮮

到海邊大排檔品嘗海鮮也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白綽花蟹、白綽蝦、三鮮粉絲、醬汁帶子螺、白擢香螺、糖醋海蜇、清蒸臘魚等。如果還想要再實惠一些,可以到尾村菜市場自己購買海鮮,然後到菜市場邊一排飯店加工,加工費4元/樣,當地人和朋友小聚多到此處。

2、葵花扣鮮魷

防城港的魷魚品質上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富含多種維生素,鮮食和干制均可,當地最有名的魷魚菜品就是葵花扣鮮魷,是宴會上不可缺少的海鮮珍品,來廣西防城港旅遊,如果你錯過這道菜就真的太可惜了,所以,每當我來這里玩都要吃這道菜,那叫一個鮮美,真的無法形容,所以推薦給你。

『貳』 廣西岑溪市有多少個鄉鎮

1.截至2013年,岑溪市轄14個鎮,分別是:岑城鎮,糯垌鎮,誠諫鎮,歸義鎮,筋竹鎮,大業鎮,梨木鎮,大隆鎮,南渡鎮,馬路鎮,三堡鎮,波塘鎮,安平鎮,水汶鎮。岑溪市人民政府駐岑城鎮。

2.岑溪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由梧州市代管。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兩廣交界處,是兩廣交流和珠三角經濟圈與大西南的結合點之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總面積2783平方千米。

(2)馬路鎮總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1.岑溪市東、南界廣東省鬱南、羅定、信宜三縣(市),西連廣西區內的容縣,北鄰藤縣,東北接梧州市龍圩區。市境處於北緯22°37′-23°13′,東經110°43′-111°22′之間,在北回歸線之南。是大西南與珠三角經濟圈的結合部,是大西南資源型經濟與沿海外向型經濟的連接點。

2.岑溪是全國最大的花崗岩石材生產基地之一,岑溪紅花崗岩資源豐富,儲量約20億立方米。著名地方產品有岑溪古典三黃雞和沙糖橘、玉桂、桂圓肉和軟枝油茶。岑溪市是中國花崗岩之都和全國花崗岩石材生產基地、中國玉桂之鄉、中國古典三黃雞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

『叄』 安化縣馬路口鎮有多少村委會

馬路鎮:被一些人稱為馬路口鎮,在梅山腹地,位於湖南安化縣,原為馬轡市,1960年因柘溪庫區移民,鎮治遷馬路口,建馬路鎮。1986年, 馬路鄉並入。1995年,岳溪、湖南坡鄉並入。總面積284.09平方公里(安化縣面積4950平方公里),轄51個 村、5個居委、一個園藝場。總人口3441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50人。境內山勢綿亘,群峰聳翠,有800米以上山峰11座,最高峰鐵山嶺,海拔1008米。

『肆』 廣西梧州市共有多少個鄉鎮

廣西梧州市全市共設鎮53個,鄉4個。梧州市包括長洲區、龍圩區、萬秀區、藤縣、蒼梧縣、蒙山縣、岑溪市。市人民政府駐長洲區新興三路一號。

萬秀區包括3個鎮,分別是城東鎮、龍湖鎮、夏郢鎮。

長洲區包括2個鎮,分別是長洲鎮、倒水鎮。

龍圩區包括4個鎮,分別為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

蒼梧縣包括9個鎮,分別是石橋鎮、沙頭鎮、旺甫鎮、六堡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梨埠鎮、木雙鎮。

藤縣包括15個鎮、1個鄉,分別是藤州鎮、塘步鎮、埌南鎮、同心鎮、金雞鎮、新慶鎮、象棋鎮、嶺景鎮、天平鎮、濛江鎮、和平鎮、太平鎮、古龍鎮、東榮鎮、大黎鎮、平福鄉。

蒙山縣包括6個鎮、3個鄉,分別是蒙山鎮、西河鎮、新圩鎮、文圩鎮、黃村鎮、陳塘鎮、漢豪鄉、夏宜瑤族鄉、長坪瑤族鄉。

岑溪市包括14個鎮,分別是岑城鎮、馬路鎮、南渡鎮、水汶鎮、大隆鎮、梨木鎮、大業鎮、歸義鎮、筋竹鎮、誠諫鎮、糯垌鎮、安平鎮、三堡鎮、波塘鎮。

(4)馬路鎮總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梧州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從贏[阝婁]移治廣信縣。

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

三國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

蜀失荊州後屬吳。

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

晉朝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

南北朝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

南朝蕭梁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改為封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

唐朝屬嶺南西道梧州,為州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銑,置梧州。

貞觀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賀州之綏越來屬。

貞觀十三年廢豪靜縣,稱梧州郡。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稱梧州。此後,梧州市一直為州、路、府、縣治所。

五代先後屬楚、南漢。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馬殷略定梧州,屬楚。

乾和八年(950年),南漢劉晟攻楚取梧州,屬南漢。

宋朝屬廣南路、廣南西路梧州蒼梧郡,為州、郡治。

開寶年間(968-976年),置廣南路,梧州隸屬廣南路。

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西路。

咸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屬廣南西路。

元朝屬廣西行中書省梧州路,為路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撫司。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稱總管府,領蒼梧縣。

明朝屬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為府、縣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為梧州府。

成化元年(1465年)初,設兩廣總督駐梧州。

成化六年(1470年)始立三總府(兩廣總督府)。

清朝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廣西省梧州府,為府、縣治。

中華民國先後屬廣西省蒼梧道,梧州區。

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

民國二年(1913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鬱江道,為道治。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設市政委員會。

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為省轄市。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蒼梧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蒼梧縣,梧州市屬梧州專區。

1950年2月,梧州市為地級市直隸廣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劃歸梧州專署統一領導,市人民委員會的機構不變,仍屬專署一級政權。

1960年10月,梧州市與梧州專區合並。

1961年5月,梧州市復為自治區直轄市。

『伍』 安化縣的行政區劃

1984年,政社分開,改公社為鄉,安化下轄10個區、1個區級鎮,51個鄉、8個鄉級鎮。
1995年,安化縣撤銷雲台、煙溪、中砥、江南、小淹、冷市、仙溪、大福、清塘、梅城10個區公所。保留平口鎮和高明鄉、栗林鄉、龍塘鄉、木子鄉、蒼場鄉、連里鄉,行政區劃不變。其餘51個鄉鎮撤並調整為22個鄉鎮。具體為:撤銷東坪鎮、黃沙坪鎮、城埠坪鄉,合並設立東坪鎮,同時將中砥鄉的蓮台等14個村和楊林鄉的上煙等15個村劃歸東坪鎮管轄;撤銷清塘鋪鎮和魚水鄉、太平鄉、廖家坪鄉,合並設立清塘鋪鎮,同時將芙蓉林場及其所屬的蔡家村劃歸其管轄;撤銷梅城鎮和田心鄉、東華鄉,合並設立梅城鎮;撤銷仙溪鎮和九龍鄉、山口鄉,合並設立仙溪鎮,同時將芙蓉林場所屬的芙蓉村劃歸其管轄;撤銷大福鎮和木孔鄉,合並設立大福鎮,同時將大榮鄉的焦許等15個村劃歸其管轄;撤銷小淹鎮和敷溪鄉,合並設立小淹鎮;撤銷柘溪鎮和唐溪鄉,合並設立柘溪鎮,同時將青山園鄉的回龍等6個村和中砥鄉的梨坪、柏木溪2個村劃歸其管轄;撤銷江南鎮和陳王鄉,合並設立江南鎮;撤銷馬路鎮、岳溪鄉、湖南坡鄉,合並設立馬路鎮;撤銷煙溪鎮和雙龍鄉,合並設立煙溪鎮;撤銷長塘鄉和通溪鄉,合並設立長塘鄉,同時將大榮鄉的花橋等9個村劃歸其管轄;撤銷羊角塘鄉和金雞鄉,合並設立羊角塘鄉;撤銷三洲鄉和大橋鄉,合並設立冷市鄉;撤銷奎溪鄉和木榴鄉,合並設立奎溪鄉;撤銷樂安、浮青和思游鄉,合並設立樂安鄉;撤銷長樂鄉和上馬鄉,合並設立滔溪鄉;撤銷東山鄉和新橋鄉,合並設立東山鄉;撤銷南金鄉和將軍鄉,合並設立南金鄉;撤銷田莊鄉和文溪鄉,合並設立田莊鄉;將國營洞市林場並入洞市鄉;將國營柘溪林場並入古樓鄉;撤銷大榮、青山園、中砥3個鄉建制。
1996年1月22日,安化縣政府根據湖南省民政廳和益陽市政府《關於安化縣奎溪等5鄉撤鄉建鎮的批復》,正式行文:撤銷奎溪鄉,設立奎溪鎮,轄2個居委、32個村。撤銷羊角塘鄉,設立羊角塘鎮,轄1個居委、49個村。撤銷冷市鄉,設立冷市鎮,轄2個居委、43個村。撤銷長塘鄉,設立長塘鎮,轄1個居委、44個村。撤銷連里鄉,設立渠江鎮,轄1個居委,16個村,鎮人民政府駐渠江。上述5鎮的行政區域不變。
1997年,安化縣面積4948平方公里,人口93.5萬。轄16個鎮、13個鄉:東坪鎮、清塘鋪鎮、梅城鎮、仙溪鎮、長塘鎮、大福鎮、羊角塘鎮、冷市鎮、小淹鎮、江南鎮、柘溪鎮、馬路鎮、奎溪鎮、煙溪鎮、渠江鎮、平口鎮、高明鄉、樂安鄉、栗林鄉、東山鄉、滔溪鄉、洞市鄉、田莊鄉、龍塘鄉、楊林鄉、木子鄉、蒼場鄉、南金鄉、古樓鄉。縣政府駐東坪鎮。
2005年,安化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將栗林鄉和梅城鎮成建制合並,設立新的梅城鎮,鎮人民政府駐梅城(原梅城鎮人民政府駐地);將東山鄉和大福鎮成建制合並,設立新的大福鎮,鎮人民政府駐大福坪(原大福鎮人民政府駐地);將蒼場鄉和馬路鎮成建制合並,設立新的馬路鎮,鎮人民政府駐馬路口(原馬路鎮人民政府駐地);將木子鄉、楊林鄉和東坪鎮成建制合並,設立新的東坪鎮,鎮人民政府駐解放街(原東坪鎮人民政府駐地);將洞市鄉和江南鎮成建制合並,設立新的江南鎮,鎮人民政府駐江南(原江南鎮人民政府駐地)。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安化縣轄17個鎮、6個鄉。
2006年2月,安化縣正式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撤並栗林鄉和梅城鎮,設立新的梅城鎮;撤並東山鄉、新橋建鎮試驗區和大福鎮,設立新的大福鎮;撤並蒼場鄉和馬路鎮,設立新的馬路鎮;撤並木子鄉、楊林鄉和東坪鎮,設立新的東坪鎮;撤並洞市鄉和江南鎮,設立新的江南鎮;高明鄉、清塘鋪鎮、樂安鎮、仙溪鎮、長塘鎮、羊角塘鎮、小淹鎮、柘溪鎮、奎溪鎮、煙溪鎮、渠江鎮、平口鎮、冷市鎮、滔溪鎮、田莊鄉、龍塘鄉、古樓鄉、南金鄉維持行政區劃現狀不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安化縣總人口900759人,其中:東坪鎮95591人,清塘鋪鎮55633人,梅城鎮63769人,仙溪鎮46931人,大福鎮43442人,長塘鎮41040人,小淹鎮33732人,江南鎮33857人,羊角塘鎮59088人,冷市鎮33317人,馬路鎮33065人,奎溪鎮21284人,煙溪鎮23831人,槊江鎮10792人,坪口鎮18069人,柘溪鎮15082人,高明鄉16617人,樂安鄉46274人,栗林鄉11762人,東山鄉13728人,滔溪鄉22456人,洞市鄉19635人,龍塘鄉24131人,楊林鄉19691人,木子鄉19171人,田莊鄉30253人,蒼場鄉7038人,南金鄉10533人,古樓鄉人,13197人,新建橋虛擬鎮17750人。
2011年,安化縣常住人口為1004809人。其中農業戶口880817人,非農業戶口123992人。已婚育齡婦女213271人。2011年全縣共出生人口12772人,死亡5644人。出生率為12.4‰,死亡率為6.42‰,人口自然增長率5.98‰。
2012年,安化縣常住人口為1017198人。其中農業戶口902520人,非農業戶口114678人。已婚育齡婦女213362人。2012年全縣共出生人口13667人,死亡6648人。出生率為13.44‰,死亡率為6.58‰,人口自然增長率6.86‰。
2013年末,安化縣總戶數30.9萬戶,總人口102.9萬人,常住人口91.2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5.05萬人,城鎮化率27.46%。出生率為12.62‰,死亡率為6.71‰,人口自然增長率5.91‰。 2009年,安化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1.4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8%。完成財政總收入3.7億元,增長6.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69億元,增長37%。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8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90元,分別增長8%、2.5%。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2013年,安化縣完成生產總值146.5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1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61.2億元,增長11.9%;第三產業增加值52.2億元,增長13.7%。三次產業比為22.6:41.8:35.6,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二、三產業的比重穩步上升,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5.3%、46.6%和48.1%,其中工業貢獻率為43.6%,拉動安化縣GDP增長4.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安化縣人均GDP達16071元。 安化盛產松、杉、竹、果、茶葉、油茶、油桐、棕、葯材等。
2009年,安化縣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2.47萬畝,實現總產量24.9萬噸,比上一年分別增加8.9萬畝、2萬噸。
茶葉、水稻、水果、旱雜糧是安化縣農業種植業四大主導產業。茶葉產業:2010年,茶園面積達到15.1萬畝,全縣茶葉總產達2.3萬噸,生產、加工、營銷綜合產值15.8億元。在第六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安化縣評為2010年全國十大重點產茶縣、第一大黑茶產茶縣。水稻產業:水稻是安化縣重要的糧食作物,2010年實收面積44.78萬畝,其中超級稻面積17萬畝。全年水稻總產20.027萬噸。水果產業:安化水果種類繁多,有柑桔、桃、梨、李、木瓜、楊梅、枇杷、板栗等10多個品種,有果園面積17.88萬畝,2010年水果總產量3.5萬噸。安化縣的「阿香」牌柑桔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十大名桔」;布朗李遠銷東南亞等地,每年出口創匯達1000萬美元以上。旱雜糧產業:安化旱雜糧作物主要有玉米、紅薯、大豆、馬鈴薯、蕎麥、蠶豌豆等,常年種植面積在5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12萬噸左右,總產值2.8億元。
2011年,安化全縣共有耕地面積63萬畝,其中稻田面積34萬畝,旱土面積29萬畝,傳統特色農業有一定規模,盛產茶葉、柑桔、名優魚等優質農產品。
2013年,安化縣年末實有耕地面積42.57千公頃,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億元,比2012年增長2.5%。安化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44萬畝,比2012年增加7.3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71.8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7.8萬畝,分別比去年增加7500畝、1500畝。 2009年,安化縣完成工業總產值63.6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3.9%。規模企業達到110家,進退兩抵較上年增加11家。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5.3億元,同比增長25.3%,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增長19.5個百分點。
2013年,安化縣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91.6億元,增長13.5%。實現工業增加值58.4億元,增長11.6%。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6家,總數達到108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19.4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38.3億元,分別增長18.2%、12.4%。產值過億的企業達到28家。節能降耗成效明顯,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37噸標准煤,下降12.3%。安化縣具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達20家,完成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83389萬元,比上年增長37.1%,其中建築工程產值67939萬元,其它產值15451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2萬平方米。從業人數4665人,全員勞動生產率17.9萬元/人。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7633萬元,增長17.3%。 2006年,安化縣接待遊客57.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3億元;2009年,安化縣共接待遊客67.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15億元,分別增長21.2%、25.6%。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66億元,增長19.5%,其中縣以下32.33億元,增長18.3%。
2010年,安化縣接待遊客首次突破百萬,達15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3億元,佔全縣GDP的6%。「十一五」期間,安化縣接待旅遊人次和實現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7.7%、26.1%。旅遊業已經逐步成為安化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
2013年,安化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38億元,增長13.5%。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55.47億元,鄉村實現零售額9.91億元,分別增長13.3%、14.7%。2013年,安化縣接待旅遊人數12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13億元。賓館酒店客房出租率70.6%,旅遊業創稅2700萬元,同比增長22%。

『陸』 安化縣馬路鎮郵編是多少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馬路鎮
郵編 413506
安化縣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
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

『柒』 會澤縣各鄉鎮人口多少

截止2020年,會澤縣各鄉鎮人口分別是:

金鍾鎮人口:32000人、大井鎮人口:42100人、娜姑鎮人口:69200人、迤車鎮人口:80600人、樂業鎮人口:69100人、者海鎮人口:104800人、礦山鎮人口:23000人、待補鎮人口:45700人。

紙廠鎮人口:17100人、馬路鎮人口:25000人、火紅鎮人口:30200人、新街鎮人口:38200人、雨碌鎮人口:39900人、大海鎮人口:28000人、魯納鎮人口:23700人。

老廠鎮人口:18800人、上村鎮人口:32300人、五星鎮人口:28600人、駕車鎮人口:25500人、大橋鎮人口:27400人、田壩鎮人口:34300人。

(7)馬路鎮總人口有多少擴展閱讀:

2019年,會澤縣全縣生產總值達146.7億元,增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8.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3.1億元。投資消費持續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增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億元,增18%。

農村經濟加快發展。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59.8億元,增8%。糧食總產達48萬噸,實現「十一連增」。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穩定在27萬人次,務工收入達25億元。

工業經濟逆勢前行。完成工業總產值136.6億元,增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4.6億元,增13.5%。財稅金融平穩運行。

實現財政總收入39.66億元,增12.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4億元,增17.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8.1億元,增7.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8.3億元,增21.1%。

『捌』 東興市馬路鎮民族人口

廣西防城港東興市馬路鎮
全鎮總面積165.3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84個自然屯,135個村民小組,2004年總人口13550人,耕地面積1.4萬畝。 馬路鎮背靠十萬大山,資源豐富,享有東興市"綠色後院"之稱。全鎮有林面積16.2萬畝,其中肉桂林9.5萬畝,年產干桂100萬斤以上;八角林1.2萬畝,年產40萬斤。橡膠林2.4萬畝,茶葉900畝,年產綠茶100噸;森林覆蓋率65%。盛產的"東興桂"、"大紅八角"馳名中外,"皇帝果"遠近聞名。儲量大,質量上乘的花崗岩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 近年來,馬路鎮黨委、人大、政府三家班子以"改革開放為依託,更新觀念為保證,科技發展為動力,農業結構調整為重點,資源開發為著力點"的工作思路,全面實施"農業穩鎮、企業強鎮、綠色富鎮、科技興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帶領全鎮人民奔小康。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財政收入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同步發展。而今馬路鎮,乘著改革的東風,積極改善和營造一個更具魅力的投資環境,憑借邊貿城市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以嶄新的姿態,歡迎八方客人的到來。.

『玖』 馬路鎮的介紹

馬路鎮隸屬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岑溪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岑溪市西南面,距市區10公里。2011年,全鎮總面積255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18個村委會,總人口約7.6萬。有中學2所、小學43所、衛生院2所。水田面積20147畝,旱地面積4116.4畝,林地面積23萬畝。是以石材加工、農林副產品加工為主導,大力發展旅遊服務綜合型的生態化城鎮。2001年被定為自治區重點鎮。2005年撤銷曇容鎮,整建鎮並入馬路鎮。

『拾』 岑溪馬路鎮有多少村

現在曇容屬馬路鎮,這里只說原馬路鎮,不含曇容。轄9個村(社區),人口34809人,其中鎮區人口8132人。馬路社區 水平村 中林村 和平村 義垌村 鄯村 大和村 福塘村 車洞村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5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8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