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常住人口有多少
A. 重慶酉陽縣有多少人口多少鄉鎮,各個鄉鎮叫什麼名字
重慶酉陽縣截至2019年末,全縣戶籍人口85.64萬人。截至2021年6月,酉陽縣下轄2個街道、14個鎮、23個鄉,分別為:
桃花源街道、鍾多街道、龍潭鎮、麻旺鎮、酉酬鎮、大溪鎮、興隆鎮、黑水鎮、丁市鎮、龔灘鎮、李溪鎮、泔溪鎮、後溪鎮、蒼嶺鎮、小河鎮、板溪鎮、塗市鄉、銅鼓鄉、可大鄉、偏柏鄉、五福鄉、木葉鄉、毛壩鄉、花田鄉、後坪壩鄉、天館鄉、宜居鄉、萬木鄉、兩罾鄉、板橋鄉、官清鄉、南腰界鄉、車田鄉、腴地鄉、清泉鄉、廟溪鄉、浪坪鄉、雙泉鄉、楠木鄉。
酉陽縣:
酉陽縣一般指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重慶市下轄自治縣,位於重慶東南部,地處東經108°18'25"—109°19'02"、北緯28°19'28"—29°24'18"之間。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山縣、貴州省松桃縣、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區、湖北省咸豐縣、來鳳縣相連。
建制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1月,設酉陽專區,轄酉、秀、黔三縣。
1952年9月,撤銷酉陽專區,三縣劃歸涪陵專區。
1983年11月,成立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1988年5月,劃歸黔江地區。
2000年7月,黔江撤地區建區,酉陽自治縣劃歸重慶市直轄。
2020年2月,酉陽縣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酉陽縣
B. 重慶酉陽縣有多少人口多少鄉鎮,各個鄉鎮叫什麼名字
酉陽自治縣戶籍總人口達80.8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2.24萬人,非農業人口8.56萬人。全縣由18個民族組成,其中土家族47.66萬人,占總人口的60%,苗族19.06萬人,占總人口的24%。
有鍾多、龍潭、麻旺、酉酬、大溪、興隆、黑水、丁市、龔灘、李溪、泔溪、後溪、蒼嶺、小河等
14
個建制鎮和塗市、板溪、銅鼓、江豐、可大、五福、偏柏、木葉、毛壩、花田、後坪、天館、宜居、萬木、兩罾、板橋、官清、南腰界、車田、腴地、清泉、廟溪、浪坪、雙泉、楠木等
25
個鄉,278
個行政村(含8個社區)。
C. 酉陽10平方公里小壩新城規劃人口
城鎮化率百分之65。
酉陽10平方公里小壩新城規劃人口,按2035年常住人口65萬、城鎮人口42萬、城鎮化率65%進行安排。
小壩新城的建設還推動了渝湘高鐵的貫通,酉陽至重慶主城的車程,將從4小時3分降至1小時30分。
D. 重慶酉陽國土面積人口多少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渝東南邊陲的武陵山區,全縣面積 5173
平方公里,下轄 38個鄉鎮, 278 個行政村(含8個社區)。有桃花源、龍潭、麻旺、酉酬、大溪、興隆、黑水、丁市、龔灘、李溪、泔溪、酉水河、蒼嶺、小河、板溪等
15個建制鎮,其中,酉陽縣政府所在地的桃花源鎮,是全縣的政治、文化、商貿中心;另有塗市、銅鼓、可大、五福、偏柏、木葉、毛壩、花田、後坪、天館、宜居、萬木、兩罾、板橋、官清、南腰界、車田、腴地、清泉、廟溪、浪坪、雙泉、楠木等
23個鄉。全縣以桃花源鎮、龍潭——麻旺鎮和龔灘鎮為中心,形成酉中、酉東、酉西三大片區,是重慶市目前面積最大、管理行政單元最多的縣。
E. 酉陽是什麼地方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為酉陽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出渝達鄂、湘、黔的重要門戶,素有「渝東南門戶、湘黔咽喉」之稱。
酉陽縣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山縣、貴州省松桃、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江(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縣、湖北省咸豐、來鳳縣相連。[1]
至2014年底,酉陽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轄39個鄉鎮;常住人口為56.24萬人(戶籍人口86.04萬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另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共18個民族。
酉陽縣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獲得過」全國文明縣城「、「中國綠色名縣」、」市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
酉陽網路資料
F. 酉陽靠貴卅的什麼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為酉陽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出渝達鄂、湘、黔的重要門戶,素有"渝東南門戶、湘黔咽喉"之稱。
酉陽縣東鄰湖南省龍山縣,南與秀山縣、貴州省松桃、印江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隔江(烏江)相望,西北與彭水縣,正北與黔江縣、湖北省咸豐、來鳳縣相連。
至2014年底,酉陽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轄39個鄉鎮;常住人口為56.24萬人(戶籍人口86.04萬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另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共18個民族。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地址:重慶市
G. 重慶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共3205.42萬人。
1:重慶人口增長趨勢: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84.62萬人相比,增加320.80萬人,增長11.12%,年平均增長率為1.06%。數據表明,我市人口10年來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2:重慶位置: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
重慶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景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所以選擇去重慶旅遊的人非常之多,同時也是旅遊勝地。
3:重慶氣候:
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18℃,最熱月份平均氣溫在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在4~8℃。重慶位於北半球副熱帶內陸地區,其氣候特徵恰如幾句俗諺:春早氣溫不穩定,夏長酷熱多伏旱,秋涼綿綿陰雨天,冬暖少雪雲霧多。7月至8月份氣溫最高,多在27℃—38℃之間,最高極限氣溫可達43.8℃。因此,重慶與武漢、南京並稱長江流域三大「火爐」。
重慶人口增長圖二
H.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人口民族
酉陽縣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至2014年末,酉陽縣公安戶籍人口86.04萬人。2014年新出生登記人口19093人,新生嬰兒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9.2,常住人口56.24萬人,城鎮人口16.68萬人,城鎮化率29.66%。 工業
2014年,酉陽縣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113.40億元,比2013年增長3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家,其中大型企業2家、中型企業5家、小型企業27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5.37億元,增長32.8%。輕工業實現產值52.37億元,增長34.1%;重工業實現產值23.01億元,增長29.8%。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75.04億元,增長33.1%;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6%,提高0.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75.19億元,增長32.5%;實現利稅總額14.49億元,增長17.0%;利潤總額7.64億元,增長5.3%;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327.8%。
建築業
2014年,酉陽縣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4.38億元,比2013年增長190.0%。按生產地統計,,2014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7.43億元,增長40.0%。房地產施工企業26家,其中本地企業19家,外地企業7家,商品房施工面積202.1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3.4%,其中住宅面積148.9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1.4%;商品房竣工面積28.3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1.2%,其中住宅面積18.1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7.2%;商品房銷售面積31.4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3.1%,其中住宅面積29.4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1%;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4104元/平方米,增長9.7%,其中住宅3927元/平方米,增長9.5%。 社會消費品零售
2014年末,酉陽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41億元,比2013年增長12.8%。從銷售區域看:城鎮市場零售額16.97億元,增長20.7%;鄉村市場零售額23.44億元,增長7.7%。從銷售行業看:批發業1.37億元,增長5.9%;零售業34.97億元,增長13.1%;住宿業1.43億元,增長11.1%;餐飲業2.63億元,增長13.6%。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76.09億元,增長16.0%。
金融業
2014年末,酉陽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137.45億元,增長15.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102.32億元,增長17.1%。貸款余額達63.90億元,增長9.0%。銀行存貸比46.5%。
交通運輸業
2014年末,酉陽縣公路通車里程2983公里,增長7.1%,其中等級公路2591公里;新建和改造鄉村公路542公里;公路鄉村通暢率67.4%,提高11.8個百分點。2014年實現公路貨運量500萬噸,增長14.2%;公路客運量1400萬人次,增長0.6%。實現鐵路貨物運輸量12.30萬噸,下降2.4%;鐵路旅客發送量實現46.00萬人次,增長5.5%。
郵電通訊業
2014年,酉陽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26億元,增長6.7%;年末全縣擁有行動電話用戶39.51萬戶,增長2.4%;寬頻上網用戶3.55萬戶,增長5.5%。
旅遊業
2014年,酉陽縣共接待遊客700.02萬人次,增長16.7%,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01億元,增長25.0%。
I. 酉陽火車站的酉陽簡介
酉陽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渝東南,處烏江中游,在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渝、鄂、湘、黔的重要門戶,素有「渝東南門戶、湘黔咽喉」之稱。境內有 「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桃花源」。
酉陽縣東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界銅仁市,北連黔江區,南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截止到2013年,酉陽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轄38個鄉鎮。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酉陽縣常住人口為57.8萬人(戶籍人口84萬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另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共18個民族。酉陽縣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獲得過」全國文明縣城「、「中國綠色名縣」、」市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