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馬塘多少人口
❶ 最大的瑤族自治縣
江華,號稱:神州第一瑤城,或者神州瑤都。
江華瑤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正南邊陲、湘桂粵三省(區)結合部,東北接藍山縣;東南鄰廣東省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南界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鍾山縣;西抵江永縣,北枕道縣、寧遠縣。
境內山、丘、崗、平地貌類型齊全,以山地為主,佔69.1%,平地佔7.2%,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境內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南連廣西的萌渚嶺山系的姑婆山馬塘頂,海拔1787.3米,東接廣東的大龍山,海拔1577米,橫卧東北面的九嶷山系的黃龍山,海拔1823.9米,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勢。眾多支脈縱橫交錯貫穿全縣,由南向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掛嶺、天子嶺一線群山脈脊,天然地將境內分為東西兩部分(俗稱嶺東、嶺西),嶺東屬大山區,嶺西地勢低平,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
2006年末總人口數47.21萬人。農業人口42.02萬人,非農業人口5.19萬人。男性25.04萬人,女性22.17萬人。瑤族人口27.3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0%,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分布最集中、建縣較早的瑤族自治縣。全縣土地總面積為3248平方公里,全縣轄11個鎮、11個鄉和1個林業采育場,520個行政村。
江華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1.8%,森林蓄積量1154萬立方米,是全國南方重點產林縣和湖南省重點林區縣,素有"杉木之鄉"、"綠色寶庫"之稱。境內樹種繁多,其中有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珍貴樹種50多種,如水杉、銀杏、紅豆樹、東方古柯等等;還有省內唯獨江華縣所有的特有樹種,如天料科的天料木、山欖科的鐵欖、五亞科的大花五椏果等等。
縣內有重點風景名勝區陽華勝覽、寒亭秋色、暖谷春容、浪石清流、迥溪壽域、奇獸虛明、秦岩深處、梧嶺南屏、豸山凌雲、川岩通幽、溪江曉霧、平頭岩、文廟、秦代兵營址等14處,其中省級的有豸山凌雲塔、陽華石刻2處。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資源和瑤族民俗文化。我縣瑤族文化積淀豐厚,民俗民風特色濃郁,其中瑤族盤王殿,該殿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金碧輝煌,堪稱中國瑤族第一殿。
❷ 如東有哪些鄉鎮
截止2019年8月21日,如東下面的鄉鎮如下:
1、洋口鎮
洋口鎮位於如東縣西北部的小洋口地區,區域總面積137.1平方千米(2017年),灘塗100平方公里、外沙68平方公里,擁有海岸線24公里。「兩區一鎮」實行一體化管理,轄19個村委會,總人口76590人(2017年)。
洋口鎮在如東地區又稱「小洋口」,而位於長沙鎮的洋口港地區稱「大洋口」。
2、袁庄
袁庄鎮東至河口鎮,南靠雙甸鎮,西臨如皋市,北與海安縣(李堡鎮)隔河相望。境內地勢平坦,具有海洋性季風氣候的特色,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8℃,年平均日照2048小時,年降雨量1046.1毫米,無霜期222天左右。
袁庄鎮通江達海,交通運輸便捷發達,江海河運暢通,東臨正在建設中的洋口港,北有沿海高速公路,南接鹽通高速公路、蘇通大橋、南通機場,貫通大江南北,西有新長鐵路,直通蘇中腹地。
3、馬塘鎮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位於縣治以西,東鄰掘港、西接岔河、北連豐利、南毗曹埠。
該鎮位於江蘇南通以北40公里,地處如東縣中腹地帶,毗鄰縣城14公里,全鎮總面積140.83平方公里。
4、新店鎮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新店鎮,溝港縱橫,景色宜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樸,社會穩定,商貿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優勢產品眾多。
農業穩定發展,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布局優化,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教育之鄉、工業重鎮,是南通市文明鎮、南通市平安鄉鎮,也是首屆南通市信用鄉鎮。新店鎮現轄2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
5、岔河鎮
岔河鎮是如東第二大鎮、工業強鎮、全國重點鎮、江蘇省重點鎮、南通市中心鎮、全國千強鎮。
全鎮鎮域面積141.63平方千米(2017年),城鎮規劃面積10.2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2平方公里,總人口69340人(2017年),下轄23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3個工業集中區。
岔河鎮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更是一個享受國家多項優惠政策,融農林牧副漁、工商建運服、科教文衛體於一體的重點開放鎮。
❸ 馬塘的馬塘鎮
馬塘鎮位於南通以北40公里,地處如東縣中腹地帶,毗鄰縣城14公里,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萬人,轄26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
馬塘鎮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鎮。三國兩晉時期即已成陸,距今已有千年歷史。二十世紀中葉,不知是天遂人願,還是巧奪天工,如泰河、九圩港、馬豐河三條人工運河把古老的馬塘鎮區神奇地劃為三角形。極目遠眺,四面環水的小鎮宛如茫茫大海中的一片綠洲,從此,馬塘便以島鎮的雅號遠近聞名。
馬塘鎮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吳亞魯在這塊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革命先烈白桐本、吳亞蘇等數百名英雄兒女在這塊土地上灑盡了青春的熱血;革命先輩王盈朝、葉胥朝在這塊土地上締造了民主抗日縣政府。
馬塘鎮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距南通港車運僅40分鍾,距興東機場30分鍾,蘇334線橫穿東西、通豐公路南北貫通於鎮區中心,如泰運河與南引江水的九圩港在鎮區穿唇而過。隨著蘇通大橋和連鹽通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新長鐵路相繼建成,馬塘將融入上海經濟圈,並與大江南北聯為一體。
馬塘鎮是工業重鎮。江蘇南黃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新象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東昌化工有限公司、南通亞邦化工有限公司、南通大力化工設備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在馬塘紮根,南通建民絲綢集團、南通春華絲綢有限公司等新興企業蓬勃發展,逐步形成紡織、服裝、化工、機械四大支柱行業。
馬塘鎮是農業大鎮。精豐牌瘦肉型商品豬被國家命名為優質肉品,玉奇牌無公害大米數萬畝的規模在江蘇獨樹一幟,並擁有萬畝桑園、萬畝特經作物示範園區。
馬塘鎮工業園區佔地面積2286畝,位於蘇334線和如泰河畔,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工業園區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效能服務,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齊全,各種政策優惠,商機無限、魅力無窮。
馬塘人傑地靈,省政府重點學校馬塘中學、馬塘小學哺育了大量的莘莘學子,遠近聞名,兩個變電所,三個自來水公司、五個市場,七個金融銀行為生產、生活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馬塘,人傑地靈,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
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南通市第一位中共黨員吳亞魯早在1922年就在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革命先烈吳亞蘇、白桐本等數百名英雄兒女在這塊土地上灑盡了青春的熱血。
革命先輩王盈朝、葉胥朝在這里建立了全縣第一個黨組織,並締造了民主抗日縣政府。
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姬鵬飛、粟裕、陶勇曾戰斗在這塊土地上,譜寫了火燒竹籬笆的撼人史詩。
馬塘,人才輩出,各個領域盛有造就者不乏其人。
清末舉人吳橫,是一位有才氣有骨氣的開明人士。他善於詩書畫,尤以水墨梅花擅長。1927年出任馬塘行政局長,他對反動勢力疾惡如仇,不但把兩個兒子(吳亞魯、吳亞蘇)送上了革命道路,自己也挺身而出頂歪風、戰腐惡、主公道。常借酒罵世罵人,積怨而亡。辭世之前還吟道:眼前局勢已如此,浩劫茫茫何處家。不把頭顱輕一擲,惟將血淚染梅花。
晚清名士鄧飛霞、朱亞陸、劉念劬及道士朱靜波等精於書法,尤以鄧飛霞造詣更深,當時被譽為全國七大筆之一。
辛亥革命以後,一些名家相繼出現。國畫家鄧懷農擅長花卉,其作品早年即收入《香港書畫作品選集文稿》。稍後的青年畫家鄧梅生,以其純熟淡墨的技巧作的花鳥畫,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早年旅居金陵、祟川的名中醫周筱齋、周宗鑒等中醫論著甚多,在醫界名聲顯赫。
錢靜人,1938年參加革命後就從事宣傳工作,解放後擔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他填寫的民歌《拔根蘆柴花》唱響大江南北。
全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當代著名中年書法家王冬齡先生童年時代,就在馬塘這塊大地上吮吸著知識的營養。
奧運冠軍,泳壇健將林莉的舊居就座落在馬塘古老的石板街上。 孤舟漸漸脫長淮,星斗當空月正懷;今晚分明棲海角,末應便道是天涯。這是南宋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渡海南歸途經馬塘時留下的千古絕句。
馬塘,三國兩晉時期即已成陸,漸有移民定居,唐代已成為沿海村落,取名郭補村。勤勞、勇敢、智慧的馬塘先民,一代又一代地在此築堰御潮,曬鹵煎鹽,建寺營宇,廣辟荒原,使之逐漸形成集市,南宋正式建場,此後商賈日益活躍,市面日趨繁榮。滄海桑田,生生不息,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舊時的馬塘建築頗具特色。除唐初尉遲寶林監造的大聖教寺外,尚有城隍廟、關帝廟等十三座半廟的記載。鎮內有碧霞山、晚香園、眠鷗樓等佳境,形成了金鹵映雪、碧霞夕照、眠鷗幽景、驥渚漁火、群田牧馬等十處景觀,民間流有上有蘇杭,下有馬塘的美談。
座落在串場河上的仁和橋,明萬曆年間建,是頗具特色的拱形石橋。寬丈許,橋身高過平房屋脊,橋面鋪石階20級,中間有一尺寬的獨輪車道,橋欄鑲有石獅8隻,栩栩如生,恰似一座精雕細刻的大型工藝品,被譽為淮南第一橋。
❹ 蕪湖哪個區的人最多呢
市人民政府駐鏡湖區,郵政編碼241000。區號0553。
鏡湖區 面積 16平方公里,人口17萬。郵政編碼241000。
馬塘區 面積 46平方公里,人口10萬。郵政編碼241002。
新蕪區 面積 17平方公里,人口22萬。郵政編碼241000。
鳩江區 面積 159平方公里,人口15萬。郵政編碼241000。
蕪湖縣 面積 943平方公里,人口54萬。縣人民政府駐灣沚鎮,郵政編碼241100。
繁昌縣 面積 880平方公里,人口46萬。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政編碼241200。
南陵縣 面積1264平方公里,人口54萬。
❺ 湖南省衡南縣有多大面積,多少人口,管轄內有多少個鄉鎮
衡南縣
概況
衡南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湘江中游。總面積2621平方千米。總人口100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雲集鎮,郵編:421001。代碼:430422。區號:0734。拼音:Hengnan Xian。
行政區劃
衡南縣轄22個鎮、3個鄉:雲集鎮、向陽鎮、廖田鎮、茶市鎮、冠市鎮、江口鎮、寶蓋鎮、花橋鎮、鐵絲塘鎮、泉溪鎮、洪山鎮、三塘鎮、譚子山鎮、雞籠鎮、泉湖鎮、柞市鎮、茅市鎮、硫市鎮、栗江鎮、近尾洲鎮、車江鎮、咸塘鎮、相市鄉、洲市鄉、松江鄉;以及川口辦事處。
歷史沿革
1952年析衡陽縣置衡南縣,因在衡山之南,故名。2004年1月19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4]11號)同意衡南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衡陽市石鼓區中山北路遷至衡南縣雲集鎮。
?年,衡南縣轄19個鎮、4個鄉:三塘鎮、車江鎮、江口鎮、向陽鎮、花橋鎮、近尾洲鎮、茅市鎮、雞籠鎮、洪山鎮、茶市鎮、冠市鎮、柞市鎮、泉湖鎮、泉溪鎮、鐵絲塘鎮、栗江鎮、硫市鎮、譚子山鎮、廖田鎮、松江鄉、寶蓋鄉、相市鄉、洲市鄉。
2000年,衡南縣轄21個鎮、3個鄉。總人口982217人,各鄉鎮人口: 雲集鎮 36940 向陽鎮 40816 廖田鎮 25068 茶市鎮 29934 冠市鎮 40944 江口鎮 50965 寶蓋鎮 43229 花橋鎮 48131 鐵絲塘鎮 19245 泉溪鎮 47816 洪山鎮 38952 三塘鎮 75736 譚子山鎮 44664 雞籠鎮 42624 泉湖鎮 34262 柞市鎮 29216 茅市鎮 53800 硫市鎮 41370 栗江鎮 57525 近尾洲鎮 27860 車江鎮 42946 相市鄉 27089 洲市鄉 37901 松江鄉 42576 川口鎢礦虛擬鎮 260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1]34號):將衡南縣的雨母山鄉劃歸衡陽市蒸湘區管轄。
2004年底,衡南縣轄22個鎮、3個鄉。 (www.xzqh.org根據《湖南省縣及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2004年》整理)
100 雲集鎮 轄:保合圩、黃金、新橋、新城、堆子嶺、中北王6個居委會;雲集、黃金、保合、濱河、高堡、石塘、栗坪、白沖、小白竹、江新、古塘、杉峰、普賢、班竹、東屋、新塘埠、雲市、泉梓、新塘站、回龍、楊柳、陽家坪、河市、毛塘、渡口25個村委會。
101 向陽鎮 轄:水口、街道、向陽、疆塘、黃獅塘5個居委會;向陽、水口、和平、祝山、蘇湖、車荷菜場、蓮花、彭祠、祝沖、安福、良石、洞清、金台、日升、天竹、連塘、界牌、雅田、團結、靈覺、黃獅、湘江、漁市、朝陽、資富、堰頭、高嶺27個村委會。
102 廖田鎮 轄:廖田街、瓦園街2個居委會;長力、黎明、上寶、新茶、郭市、瓦園、大眾、江桂、楊合、陽光、利民、西里坪、曙光、復興、紅星、城塘、茅岡、勤豐、青沖、同心、陸堡、正光、湘雅、平山、黃石、河口26個村委會。
103 茶市鎮 轄:華光、昌閣、謝家塘3個居委會;茶市、石子、關頭、界洲、功勝、廠塘、金古、賀新、吉慶、高屋、楊枝、江家、海會、怡古、黃泥、子肖、糧塘、大興、何祠、杉壁、林目、石橋、冠山、僚塘、杜橋、大陂、白田、董家28個村委會。
104 冠市鎮 轄:河街、北門口、黃市、街口4個居委會;古豐、五一、大牧、石六、吐泉、公塘、大橋、黃竹、旦陂、光復、柳樹、陳祠、西頭、舊田、引田、芳沖、足田、畔壁、冠市、南嶽、楓山、洲上、坪田、梅鹽、竹林、虎形、新塘、楊武、柏潭、青山30個村委會。
105 江口鎮 轄:上街、新街、正街、丁字街4個居委會;中甲、大安、周田、袁家、江洲、江口、丹成、三沖、玉碧、金堂、大嶺、福文、杉林、池塘、犁頭、公坪、太石、關美、花開、楠木、延壽、農發、鹽沙、沙子塘、合心、斯陂、德勝、三坪、泉邊、白馬、浦塘31個村委會。
106 寶蓋鎮 轄:寶蓋樓、樟樹腳2個居委會;寶蓋、皂田、茶園、散市、鹽合、雙田、新城、車陂、泰益、連魚、黃田、橋頭灣、光華、幸福、福全、雙河口、泉塘、梅塘、雙園、羅陂、三口、樟樹、橫江、良田、小泉、龍豐、高山、泉山、南澗、網山、良叢31個村委會。
107 花橋鎮 轄:花橋、橫街、竹鎮3個居委會;篩托、四一、屯佳、竹橋、鐵鋪、杉玉、管沖、歐東、金龍、清瑞、接觀、漸佳、六順、畔塘、龍溪、龍皮、東沖、主西、塘灣、竹鎮、杜塘、麥元、石丘、山峰、竹山、高新、坦塘、上古、九眼塘29個村委會。
108 鐵絲塘鎮 轄:鐵絲、香巷、下街3個居委會;上楓林、楓林、荊家、鐵絲、力山、丹水、毛塘、甲山、桃溪、歐沖、石河、白壁、江水、花泉、仁光、南北沖、望江17個村委會。
109 泉溪鎮 轄:石獅、何家坪、劍山、黃鴨嘴4個居委會;喇叭、提升、劉家坪、老龍頭、楊浦、泉長、高沖、木蔸、白沙、馬安、大基、乾子塘、石嶺、知明、殷老龍15個村委會。
110 洪山鎮 轄:、雙王廟、獅塘、石塘鋪、前門4個居委會;楊名、六德、工農、新沖、高原、淳陂、光輝、太和、關田、降塘、道塘、珍珠、新境、小山、麥坪、古城、同心、五里牌、石塘、白荊、敖塘、興隆、花田、譚陂、墨江、城裡、洪市、五塘、鐵沖、雙合、青山、豆塘32個村委會。
111 三塘鎮 轄、老街、泉塘、龍頭嶺、振興4個居委會;三塘、三元、中湖、衛星、三福、象古、四門、群雄、洪山、四塘、前進、大廣、松山、熬興、龍喚、高峰、神山、赤衛、雙豐19個村委會。
112 譚子山鎮 轄:、水蓮、背銀、車站3個居委會;司馬、蓮塘、興隆、水井、味子、翔龍、炮公、清福、五塘、滿塘、上塘、工聯、民主、楓樹、木譚、宋橋、探山、樂加、林陵、白龍、楊湖、增市、同福、團嶺、香花、銀花、石村、大田、長丘、楊梅、高沖、馬塘、常江、農科站34個村委會。
113 雞籠鎮 轄:馬橋、笑一塘2個居委會;雞籠、春光、赤堰、中山、泉井、棟塘、五星、賜山、井邊、大塘、花山、永興、日光、葉江、雙溪、燈塔、長康、太平、新文、石堰、中心、泉口、團集、朝陽、大江25個村委會。
114 泉湖鎮 轄:泉龍、九蓮塘、龍秀3個居委會;紅湖、七塘、金光、大星、高興、小江、聯盟、雙口、新河、紅花、先鋒、太宏、核心、建偉、鳳山、神沖、金盤、清水、八塘、新化、龍秀、上游、花岳、康龍、中伍、龍頭、上白、青葉、雙獅、觀山、源泉31個村委會。
115 柞市鎮 轄:柞市坳、連豐2個居委會;羅祠、代泉、赤橋、河陽、灣市、永和、凡榮、三角、紅岩、桃元、陽興、大元、柞市、師塘、沙溪村、洪堰、蒼塘、藕池、羅元、虎嶺、打龍、陽雅、廣寺、城沖、羅家25個村委會。
116 茅市鎮 轄:一拱橋、三拱橋、玉泉3個居委會;曹家、油麻、槐花、斗山、井沖、興隆、早山、占禾、齊天、白才、培遠、燈芯、同古、八石、城門、龍波、李家、萬福、茅市、榮貴、寶樹、友愛、安寧、梅花、汛市、陂林、柿花、大儒、青益、鳳凰、坪山、泉江、同春、黃江、九龍、寶山、小豐、長沙塘、三星、上宗、同德、五嶺42個村委會。
117 硫市鎮 轄:文昌、新建2個居委會;大步、西洲、龍鶴、慶瑞、洋江、福民、江河、樂玉、集福、桂田、大利、新橋、新華、水尾、四合、硫市、玉升、玉蘭、貞元、栗木、平陽、侍郎、聯合、集沙、大橋、盤古、里岳、水江、東山、綠水、新春、榮華、萬龍、古山、石峰、天勝、白蓮、排樓、太陽、蒼翠、大石、大祝、禮仁43個村委會。
118 栗江鎮 轄:爐鋪、人和、紙糟、城基、石灘、江東6個居委會;打石、洞井、頃田、石灘、石龍、大泉、赤土、中和、上家、隆市、大漁、界牌、上伎、長沖、六合、檀市、紅星、柘田、四升、和鳳、白石、長坪、意志、東方紅、接龍、梅峰、青峰、五龍、林泉、青田、青林、田洲、栗江、余嶺、白洲、白面、新月、憩山、隴洲、西山、新橋、合力、里魚43個村委會。
119 近尾洲鎮 轄:蒸湘、近尾洲2個居委會";蒸市、羊角、中於、福員、勝利、雙合、沿途、八寶、滿平、龍門、蘭秀、扶竹、荷花、中直、沙塘、義仁、紅葉、朱雅、義山、同社、三合、卿雲、東沖、新育、合家、清江、臨江、管山、泮水、湘水、泥灘、南木、大子33個村委會。
120 車江鎮 轄:大山坪、福泉、大橋、牌樓邊、友誼、鐵關鋪6個居委會;恆星、白水、古城、友誼、車江、豐富、日升、霞山、雙龍、花橋、宣陂、高田、新發、神龍、振興、長合、鐵市、上龍、唯一、金星、金馬、樟樹、勝栗、沙龍24個村委會。
121 咸塘鎮 轄:水口山、蜈蚣橋、犁頭嘴3個居委會;花江、毛坪、王江、歐陽、咸塘、長塘、桐岡、谷皂、高橋、鄭家灣、柴沖、大堰、南山、白雲、南沖15個村委會。
200 相市鄉 轄:金子、大友、同子、曹家、翻身、虎塘、白衣、煙竹、王家、托塘、新塘、艷山、下吾、柿子、荷塘、沿江、直壁、楊木老、仰山、廖家、江泉、上壁、梅元、合西、良田、黃西、黃金、折壁、許田、八仙30個村委會。
201 洲市鄉 轄:豪富、長春、南甫、橋頭、大沖、曲龍、群英、上迎、學塘、大山、江華、岳龍、竹元、馬井、靈官、竹塘、樂洪、芷江、溪田、洲市、車山、和平、寶慶、雲盤、響塘25個村委會。
202 松江鄉 轄:高江、金盆、松竹、瀟湘、黃塘、湖林、滿意、北田、周家、觀梓、滿足、西橋、群力、中高、泉水、大洲、滿金、珍玉、腰塘、月堡、龍泉、荷豐、因果、東塘、鍾嶺、勤學、靄市、基趾、尚豐、楊樓、白竹、長嶺、陽波、宗睦、興復、涼亭、太平、鹽井38個村委會。
400 川口辦事處 轄:川口居委會;高沖、赤水、豹泉、川口、白水、天光、樓屋、畔沖、金石、龍橋、大沖、黃坪、三塘、敏東、三田、源頭、馬署、高堰、淺潭、將軍20個村委會。
402 衡南縣原種場 轄:蓮花村委會。
406 衡南縣岐山森林管理局 轄:中華、芳沖、岐山村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衡南縣轄22個鎮、3個鄉。
2006年11月27日,湖南省民政廳批復同意將衡南縣咸塘鎮王江、茅坪2個村劃歸衡陽市珠暉區酃湖鄉管轄。12月8日舉行交接儀式,王江村、茅坪村正式劃歸酃湖鄉管轄。
❻ 2022年如東縣馬塘鎮市河社區人口總數是多少
馬塘鎮總面積140.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萬人,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地處如東縣中部,位於南通市以北40公里,東鄰縣城14公里。蘇334線橫穿東西,洋騎線貫通南北,隨著蘇通大橋和沿海高速、新長鐵路相繼建成,以及正在建設中的通洋高速、揚啟高速海安至啟東段的通車,馬塘將融入上海經濟圈,具備比較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如今我鎮交通更加便捷、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教育之鄉。先後躋身「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鄉鎮」「國家級生態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平安法治鄉鎮」、「江蘇省衛生鎮」的行列。
❼ 請問南通各縣市包括的城鎮及相關的信息(人口)。
南通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
南通市 面積8544平方千米,人口774萬人(2004年)。
崇川區 面積 215平方千米,人口 67萬人。郵政編碼226001。
港閘區 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18萬人。郵政編碼226001。
海門市 面積1148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郵政編碼226100。市人民政府駐海門鎮。
啟東市 面積1191平方千米,人口113萬人。郵政編碼226200。市人民政府駐匯龍鎮。
通州市 面積1343平方千米,人口127萬人。郵政編碼226300。市人民政府駐金沙鎮。
如皋市 面積1531平方千米,人口143萬人。郵政編碼226500。市人民政府駐如城鎮。
如東縣 面積1872平方千米,人口108萬人。郵政編碼226400。縣人民政府駐掘港鎮。
海安縣 面積1110平方千米,人口 96萬人。郵政編碼226600。縣人民政府駐海安鎮。
其中:崇川區
觀音山鎮 面積31.17平方千米,人口55110人。
狼山鎮 面積19.42平方千米,人口30492人。
新開鎮 面積14.53平方千米,人口28841人。
竹行鎮 面積31.98平方千米,人口33583人。
小海鎮 面積27.04平方千米,人口35898人。
2,港閘區
秦灶鎮 面積19.63平方千米,人口32122人。
閘東鄉 面積14.89平方千米,人口19069人。
閘西鄉 面積23.99平方千米,人口28060人。
陳橋鄉 面積29.09平方千米,人口27851人。
幸福鄉 面積20.48平方千米,人口23469人。
3,海門市
海門鎮 面積61.00平方千米,人口147784人。
三星鎮 面積30.69平方千米,人口 35459人。
天補鎮 面積31.73平方千米,人口 29101人。
三和鎮 面積36.38平方千米,人口 35663人。
德勝鎮 面積54.62平方千米,人口 47744人。
三廠鎮 面積63.29平方千米,人口 82964人。
常樂鎮 面積60.01平方千米,人口 51430人。
麒麟鎮 面積38.09平方千米,人口 31509人。
悅來鎮 面積54.26平方千米,人口 55743人。
萬年鎮 面積28.00平方千米,人口 30729人。
三陽鎮 面積45.00平方千米,人口 32545人。
四甲鎮 面積59.90平方千米,人口 61285人。
貨隆鎮 面積37.05平方千米,人口 33184人。
余東鎮 面積30.00平方千米,人口 31921人。
正余鎮 面積35.80平方千米,人口 36961人。
包場鎮 面積43.58平方千米,人口 55481人。
劉浩鎮 面積54.30平方千米,人口 62098人。
東灶港鎮 面積38.80平方千米,人口 35284人。
臨江鎮 面積41.66平方千米,人口 32643人。
王浩鎮 面積20.28平方千米,人口 29406人。
海永鄉 面積 3.68平方千米,人口 4926人。
樹勛鎮 面積37.91平方千米,人口 36368人。4,啟東市
匯龍鎮 面積95.23平方千米,人口160673人。
大興鎮 面積53.69平方千米,人口 51552人。
南陽鎮 面積74.54平方千米,人口 66785人。
惠豐鎮 面積33.28平方千米,人口 28200人。
民主鎮 面積43.91平方千米,人口 36483人。
北新鎮 面積55.03平方千米,人口 40962人。
久隆鎮 面積61.60平方千米,人口 56411人。
王鮑鎮 面積55.00平方千米,人口 43423人。
合作鎮 面積55.46平方千米,人口 44192人。
志良鎮 面積44.20平方千米,人口 36822人。
呂四港鎮 面積66.08平方千米,人口100141人。
天汾鎮 面積23.08平方千米,人口 35808人。
兆民鎮 面積39.80平方千米,人口 33045人。
海復鎮 面積33.10平方千米,人口 29816人。
少直鎮 面積57.18平方千米,人口 48467人。
向陽鎮 面積35.58平方千米,人口 32511人。
東元鎮 面積36.64平方千米,人口 30327人。
近海鎮 面積40.92平方千米,人口 33679人。
寅陽鎮 面積52.68平方千米,人口 37765人。
和合鎮 面積49.20平方千米,人口 43544人。
惠萍鎮 面積49.00平方千米,人口 43183人。
新安鎮 面積43.40平方千米,人口 38836人。
東海鎮 面積47.30平方千米,人口 34936人。
啟隆鄉 面積19.86平方千米,人口 3250人。
5,通州市
金沙鎮 面積120.29平方千米,人口207661人。
西亭鎮 面積 56.92平方千米,人口 46848人。
二甲鎮 面積 75.93平方千米,人口 85716人。
東社鎮 面積 50.05平方千米,人口 42248人。
三餘鎮 面積 78.82平方千米,人口 69648人。
北興橋鎮 面積 58.48平方千米,人口 38461人。
海晏鎮 面積 69.67平方千米,人口 40526人。
十總鎮 面積 47.80平方千米,人口 38632人。
騎岸鎮 面積 80.80平方千米,人口 51601人。
五甲鎮 面積 41.84平方千米,人口 34081人。
石港鎮 面積109.00平方千米,人口 72070人。
四安鎮 面積 46.21平方千米,人口 41207人。
劉橋鎮 面積 62.79平方千米,人口 50349人。
新聯鎮 面積 42.29平方千米,人口 28118人。
平潮鎮 面積 61.79平方千米,人口 78605人。
平東鎮 面積 46.77平方千米,人口 44065人。
五接鎮 面積 37.80平方千米,人口 37777人。
興仁鎮 面積 39.29平方千米,人口 43715人。
興東鎮 面積 30.08平方千米,人口 31813人。
張芝山鎮 面積 30.74平方千米,人口 35209人。
川港鎮 面積 52.00平方千米,人口 53802人。
先鋒鎮 面積 26.66平方千米,人口 34382人。
姜灶鎮 面積 52.81平方千米,人口 60839人。
6,如皋市
如城鎮 面積 98.41平方千米,人口183756人。
柴灣鎮 面積 66.04平方千米,人口 52316人。
雪岸鎮 面積 50.84平方千米,人口 36765人。
東陳鎮 面積 64.18平方千米,人口 48222人。
丁堰鎮 面積 70.48平方千米,人口 55445人。
白蒲鎮 面積 85.40平方千米,人口 82407人。
林梓鎮 面積 59.49平方千米,人口 45623人。
下原鎮 面積 70.76平方千米,人口 61259人。
九華鎮 面積 73.99平方千米,人口 76243人。
郭園鎮 面積 53.48平方千米,人口 56768人。
石庄鎮 面積 61.06平方千米,人口 66361人。
長江鎮 面積 64.23平方千米,人口 69238人。
吳窯鎮 面積 64.36平方千米,人口 64415人。
江安鎮 面積 54.48平方千米,人口 57696人。
高明鎮 面積 66.57平方千米,人口 54368人。
常青鎮 面積 59.00平方千米,人口 48161人。
搬經鎮 面積 69.60平方千米,人口 57647人。
磨頭鎮 面積103.15平方千米,人口 82648人。
桃園鎮 面積 58.40平方千米,人口 46281人。
袁橋鎮 面積 65.81平方千米,人口 49472人。
皋南鎮 面積 61.28平方千米,人口 48585人。
黃市鎮 面積 32.08平方千米,人口 34392人。
夏堡鎮 面積 40.99平方千米,人口 29273人。
7,如東縣
拼茶鎮 面積 95.70平方千米,人口 59903人。
洋口鎮 面積125.83平方千米,人口 77140人。
苴 鎮 面積 85.50平方千米,人口 39574人。
長沙鎮 面積 95.00平方千米,人口 39307人。
大豫鎮 面積 96.03平方千米,人口 42977人。
掘港鎮 面積263.14平方千米,人口208585人。
兵房鎮 面積 99.44平方千米,人口 66881人。
馬塘鎮 面積140.83平方千米,人口 85909人。
豐利鎮 面積140.37平方千米,人口 86620人。
曹埠鎮 面積 92.36平方千米,人口 49984人。
岔河鎮 面積141.63平方千米,人口 86076人。
雙甸鎮 面積112.33平方千米,人口 76437人。
新店鎮 面積 80.69平方千米,人口 39695人。
河口鎮 面積116.10平方千米,人口 66176人。
袁庄鎮 面積 99.19平方千米,人口 61073人。
8,海安縣
海安鎮 面積113.15平方千米,人口188309人。
城東鎮 面積108.48平方千米,人口 97298人。
曲塘鎮 面積115.52平方千米,人口103936人。
李堡鎮 面積 94.53平方千米,人口 85822人。
老壩港鎮 面積 36.80平方千米,人口 21685人。
角斜鎮 面積 65.99平方千米,人口 48080人。
西場鎮 面積 55.40平方千米,人口 48869人。
大公鎮 面積 89.28平方千米,人口 61214人。
孫庄鎮 面積 50.19平方千米,人口 36320人。
雅周鎮 面積 83.30平方千米,人口 62976人。
胡集鎮 面積 51.00平方千米,人口 39654人。
白甸鎮 面積 53.05平方千米,人口 33570人。
南莫鎮 面積 74.20平方千米,人口 57698人。
墩頭鎮 面積115.56平方千米,人口 72428人。
❽ 蕪湖市人口
蕪湖市 面積3325平方千米,人口224萬(2003年)。轄4個市轄區、3個縣。 鏡湖區 面積 16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241000。 馬塘區 面積 46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241002。 新蕪區 面積 17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241000。區人民政府駐長江路街道長江南路35號。 鳩江區 面積 159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241000。 蕪湖縣 面積 943平方千米,人口54萬。郵政編碼241100。縣人民政府駐灣沚鎮。 繁昌縣 面積 880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241200。縣人民政府駐繁陽鎮。 南陵縣 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55萬。郵政編碼241300。縣人民政府駐籍山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4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市轄區 面積 720平方千米,人口100.50萬。 鏡湖區 面積 58平方千米,人口 43.91萬。郵政編碼241000。 馬塘區 面積 232平方千米,人口 23.42萬。郵政編碼241002。 弋江區 面積 154平方千米,人口 18.75萬。郵政編碼241000。區人民政府駐長江路街道長江南路35號。 三山區 面積 276平方千米,人口 14.42萬。 蕪湖縣 面積 730平方千米,人口 38.13萬。郵政編碼241100。縣人民政府駐灣沚鎮。 繁昌縣 面積 604平方千米,人口 31.61萬。郵政編碼241200。縣人民政府駐繁陽鎮。 南陵縣 (參照簡冊數據)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蕪湖市行政區劃調整所公布的資料,其中人口數據截止2004年底。 * 行政區劃 2005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5]77號)調整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1)撤銷蕪湖市新蕪區、鏡湖區,設立新的蕪湖市鏡湖區。將原新蕪區、鏡湖區的行政區域和鳩江區的荊山街道以及灣里鎮的廣福、蓮塘2個居委會劃歸鏡湖區管轄。鏡湖區人民政府駐北京東路。(2)設立蕪湖市三山區,將馬塘區的三山、保定2個街道和繁昌縣的峨橋鎮劃歸三山區管轄。三山區人民政府駐三華路。(3)馬塘區更名為弋江區。將蕪湖縣火龍崗鎮劃歸弋江區管轄。弋江區人民政府駐利民路。 2006年2月9日,蕪湖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05]77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皖政秘[2005]118號)、《關於同意將蕪湖縣清水鎮劃入市區的批復》(民地字[2004]49號)、《關於同意蕪湖市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民地字[2004]156號)和《關於同意蕪湖市馬塘區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民地字[2005]86號)的精神,對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1)撤銷新蕪區、鏡湖區,設立新的鏡湖區。將原新蕪區、鏡湖區的行政區域、蕪湖縣原荊山鎮區域、鳩江區廣福、蓮塘2個居委會劃歸鏡湖區管轄,區政府駐北京東路。(2)設立三山區,將繁昌縣的原三山鎮、峨橋鎮劃歸三山區管轄,區政府駐三山鎮三華路。(3)馬塘區更名為弋江區,將蕪湖縣火龍崗鎮劃歸弋江區管轄,區政府仍駐利民路。(4)將蕪湖縣清水鎮(不含原荊山鎮區域)劃歸鳩江區管轄。2月10日,蕪湖市正式對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實施調整。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蕪湖市區面積由原來的231平方千米擴展到720平方千米。人口由原來的70.7萬增加到100.5萬。(1)原來的蕪湖市新蕪區、鏡湖區面積均為16平方千米,人口分別為25.3萬和17.54萬,合並成新的鏡湖區後,由於增加了原蕪湖縣荊山鎮、鳩江區廣福、蓮塘兩個居委會,面積增加到58平方千米,人口也增加到43.91萬。街道辦事處也變為14個。(2)原來的鳩江區面積為153平方千米,人口為16.43萬,調整後的鳩江區由於將蕪湖縣清水鎮(不含原荊山鎮區域)劃入,面積增加到232平方千米,人口增加到23.42萬,街道辦事處由原來的5個變為8個。(3)原馬塘區面積為46平方千米,人口11.79萬,調整後改稱弋江區,由於將蕪湖縣火龍崗鎮劃入,面積增加到154平方千米,人口也增加到18.75萬。(4)新設立的三山區,由原繁昌縣的三山鎮和峨橋鎮組成,面積為276平方千米,人口14.42萬。(5)蕪湖縣面積由原來的943平方千米變為730平方千米,人口由53.43萬減少到38.13萬。(6)繁昌縣面積由原來的880平方千米變為604平方千米,人口由46.03萬縮小到31.6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