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多少個
㈠ 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哪幾個
截止到2018年總共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有: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錢永健、高錕、莫言和屠呦呦。
1、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政道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
㈡ 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有哪幾位
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
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7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葯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用中文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㈢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有哪些
1.高 錕:1933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金山,獲獎時國籍英國、美國雙重,2009年物理學獎
2.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祖籍浙江杭州,獲獎時國籍美國,2008年化學獎
3.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祖籍江蘇泰州,獲獎時國籍法國,2000年文學獎
4.崔 琦:1939年生於河南寶豐,祖籍河南寶豐,獲獎時國籍美國,1998年物理學獎
5.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祖籍江蘇太倉,獲獎時國籍美國,1997年物理學獎
6.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祖籍台灣新竹,獲獎時國籍美國;1986年化學獎
7.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祖籍山東日照,獲獎時國籍美國,1976年物理學獎
8.李政道:1926年生於中國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獲獎時公民權中華民國,1957年物理學獎
9、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祖籍安徽合肥,獲獎時公民權中華民國,1957年物理學獎。
10、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1、屠呦呦;196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受抗瘧葯研究任務,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葯入手,在收集2000餘方葯基礎上,編寫了640種葯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葯開展實驗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利用現代醫學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於在1971年獲得青蒿抗瘧發掘成功。
㈣ 諾貝爾獎中國獲得者有哪些人
截止2017年4月,諾貝爾獎中國獲得者有兩位: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一、莫言
屠呦呦,女,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葯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4)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多少個擴展閱讀
莫言的作品植根於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無限豐富而又科學嚴密的想像空間,其寫作思維新穎獨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語言,展現了中國這一廣闊的文化熔爐在近現代史上經歷的悲劇、戰爭,反映了一個時代充滿愛、痛和團結的生活。——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評委會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中國女葯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與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理由為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用中文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㈤ 諾貝爾獎中國有幾個
中國一共有三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獲獎人。他們是屠呦呦、楊振寧、莫言。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
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5)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多少個擴展閱讀:
設立宗旨
諾貝爾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頒獎典禮
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在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每次頒獎典禮都是下午舉行。
這是因為諾貝爾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人們便選擇在諾貝爾逝世的時刻舉行儀式,這一有特殊意義的做法一直沿襲下來。典禮上,得主會獲頒發一份證書、一枚獎牌以及一份記有獎金金額的文件。
㈥ 諾貝爾獎中國有幾個
截至2021年8月,我國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一共有三人,他們是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
這三個人代表著中國學術研究的最高水平,是值得我們整個民族驕傲的。但是,我國的獲獎人數,相對於整個人口體量來說,還是明顯偏低。
三位「獲獎大牛」
楊振寧是三人當中第一個榮膺此項殊榮的。他祖籍安徽合肥,擁有了無比多的職位和頭銜,他在物理學上最大的成就,是他的楊-米爾斯方程,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非常的遙遠,但是在物理學界卻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是可以「提升整個物理學的高度」的理論。
莫言則是另一個賽道上的成功者。他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憑借著《紅高粱》、《檀香刑》 、《豐乳肥臀》、《蛙》等作品,將「懷鄉」與「怨鄉」的復雜情感發揮到極致,是「尋根文學」的集大成者。
近年來被人們提起最多的,無疑是屠呦呦了。1930年出身的她,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她多年從事中西葯結合的研究,在2011年帶領課題組人員,發明和研製了新型抗瘧病青蒿素和還原青蒿素,是對抗瘧疾的科研中,一項重大的進展。
㈦ 諾貝爾獎中國獲得者有哪些人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1.5位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學獎,他們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錢永健、李遠哲、崔琦、朱棣文、高行健、高錕、賽珍珠、莫言和屠呦呦。
其中賽珍珠是美國人,但是在中國長大,曾是中國國籍,後來又改為美國國籍,所以只能算0.5個。
2003年,楊振寧先生回北京定居,10月份妻子杜致禮去世。2004年底,82歲高齡的楊振寧先生與28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學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2017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㈧ 中國目前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中國目前有2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分別是莫言和屠呦呦。莫言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是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為青蒿素治療人類瘧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得到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廣,挽救了全球范圍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為人類治療和控制這一重大寄生蟲類傳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也成為用科學方法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並走向世界最輝煌的範例。
㈨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哪些 簡述12位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1、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2、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3、高錕:1933年11月4日出生於中國上海,擁有英國、美國國籍並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獲頒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4、錢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祖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出生於中國江西贛州。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
6、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於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7、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98年6月5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8、李遠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新竹市。1986年,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9、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
10、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
11、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2、賽珍珠:賽珍珠其實不算是正統的中國人,而是美國人,但她在中國生活多年,所以也提一提她。賽珍珠出生於1892年6月26日在弗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來到中國。先後在鎮江、宿州、南京、廬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鎮江生活了18年,她在鎮江經歷了她人生的早期歲月,因此她稱鎮江是她的「中國故鄉」。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