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縣關坪鄉有多少人口
『壹』 雲蘭高速什麼時候復工
已經復工。根據查詢地圖得知,截止到2022年11月1日,雲蘭高速已經復工,可以正常同行。雲蘭高速是雲南省「十三五」規劃高速公路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起點位於大理州雲龍縣關坪鄉,終點位於怒江州蘭坪縣金頂鎮,縱向連接G56杭瑞高速,線路全長71.6公里。
『貳』 關於彝族的詩句古詩詞
1. 關於彝族跳舞詩句
關於彝族跳舞詩句 1.關於彝族的古詩
《箭桿場觀羅武踏歌》詩,可能撰寫於清乾隆後期。箭桿場是今雲龍縣團結鄉和關坪鄉所轄區域。羅武屬彝族聶蘇支系,自稱聶蘇頗,他稱羅武、羅婺、羅倵、佬倵等。清代以前,羅武男子的服飾,上身多為白色對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為黑色筒褲,戴黑色包頭;女子上身多為淡紅色右衽上衣,再加綠色褂子,著綉花圍腰,褲為淡黑色。富裕家庭婦女服裝的領口、衽邊、袖口、褂邊、褲口,都有綉花圖案。
《箭桿場觀羅武踏歌》全詩如下:
踏歌燈火下,白衣雜綠衣。
連環腕相握,旋步作團圓。
阿奴吹短笛,雀躍狎寒威。
曲肩踵其武,往復屢依違。
鴛鴦何放浪,形影不自非。
雄鳴類鳩舌,雌聲艷卻微。
引吭迭唱和,躑躅忘所歸。
細聽無佳曲,摭拾應當機。
主人勞其酒,盤饗使充飢。
奄忽雞鼓翅,棚場已音稀。
撒手如鳥散,困倒卧朝暉。
是真羅武俗,笑觀不足譏。
由於傳抄等原因,詩中的個別字有差異,如「旋步作團圓」的「作」字,有的記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記成「律」字;「往復屢依違」的「往」字,有的記成「徑」字;「盤饗使充飢」的「饗」字,有的記成「餮」或「飧」字。
羅武打歌,是一種集體舞蹈,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以羅武人較為集中的團結鄉河東村的舞蹈為代表,婦女的舞蹈動作細膩大方,男性的動作粗獷熱烈,舞蹈動作所表現的多是一些模擬禽獸形態和反映生產勞動的內容,如「雞刨食」「猴子遮太陽」「洗麻紗」「織麻」「掏蜂蜜」「鷂子翻身」「夾紅東坡」「打退歌」等。
2.關於彝族的詩詞
描寫彝族的詩句 (一) 我家住在,彝族山寨,那是生我養我的,美麗的故鄉 那裡山山相連,那裡莽莽蒼蒼。
我的故鄉還不富裕,山上只生長,蕎麥和洋芋。一年四季有風,從坡腳滑過,山風寂寞蒼涼。
連名字都有,彝族血統,叫「阿里的」。「阿里的」是,當地彝族語言,意為美麗的角落。
我不知道祖輩為何,給故鄉起了這樣一個,直觀上實在是,名不符實的名字,這或許是祖輩對故鄉,一種情感的,寄託和祝福吧。山寨緊挨山腳,走出一鍋煙距離,回頭一望,山寨被樹群,遮隱了身影,鳥在其間飛來飛去。
房前屋後塊塊野石,凸凹突起,當仁不讓的神態,但已被寨人閑坐,而磨去了稜角,乖巧地做了,寨人們吸煙鍋、聊閑天的石凳。秋季的清晨,常常有霧,讓外來者驚喜不已,隨便往裡一躥,隱沒了人跡。
人在屋中,任你關緊木門,霧總會從各種,有機可乘的縫隙處,一股股扭曲著,身子擠進來,飄滿一屋。人在霧里,隱隱約約走動,常踩著貪睡的狗。
狗埋怨地哼叫兩聲,爬起來張嘴打著哈欠,後腿扯直伸個懶腰,屁顛屁顛跑著,滿寨子溜達去了。人隨後也出了家門,兩眼裝滿了山。
(二) 黃土地上的春種秋收,裊裊飄落的炊煙,夕陽暮歸的牧歌,那塊生長過我,希望和幻想的地方,那塊孕育過我,生命元素和成分的地母,總在我心中有著,不可釋然的情懷。寨人耕種的地里,野石立在其中,無數棵包穀從小到大,長於塊塊凹石里,靠薄薄的土,和雨水生長。
若老天連綿不斷地下雨,往往把山坡上的,包穀沖倒,裸露根腳,生命難保;凹處的又蓄水爛根,奄奄一息。寨人吸足了煙鍋,不服氣的站起來,將一棵棵被雨水,襲擊的包穀扶正加土,以保證秋天的收獲。
白天,寨里,聲響稀少,人影單調,豬們不約而同,躺倒在屋檐下養膘,為主人過年,作好犧牲准備。地里勞作的男人們,脫光衣褲,只穿一條,肥大的褲衩,亮出一身,如醬油浸泡過的肌肉,爬山似的彎腰,整治山地。
干到太陽落山,才牛前人後悠閑回家。小寨處在,山與山的夾縫間。
這種地方雖然,十分貧困,卻容易生長,幻想和童話。家門前有溝,常年不斷的溪水,終日里倒映著,狹窄的藍天、繚繞的白雲、蒼翠的綠樹…… 溪水清悠悠、綠絲絲的,看得清藍天、白雲、綠樹間悠悠遊動著的,小魚魚亮晶晶的小眼睛。
溝兩旁,齊嶄嶄鋪地長著,一層綠茸茸的小草,一年四季輪番開著,高高矮矮,各色各樣的野花。竹是寨里房前屋後,田邊地角四季常青的,高大植物,一篷又一篷,刮風時竹枝扭動,老竹葉紛紛飄落,鮮竹葉更顯強勁。
竹子多,用竹,做成的用具也多,簸箕、篩子、糞箕、背籃、背簍,還有一些,盛物的各種玩藝兒。寨子很小,一塊平緩的地坡上,南邊依地勢從低到高,房子一排一排的,排與排之間,有一兩家人連接,北邊的緊緊,擠在一起。
寨子中間有塊地勢,更矮的低窪坡地,以前種稻子,現在一年四季,菜青花黃,不 時有哪位嬸嬸娘娘,躬腰勞作其間,細細的擺弄著,從一邊看去,讓人想到恬然,恬淡的田園風光。山寨中最親切的聲音,是那永遠,飄不走的嗩吶調,最憂傷的也是那些,山裡漢子鼓起兩腮,吹著嗩吶把山妮兒,送到山那邊,而山那邊除了山,還是山那種使人,笑著流淚的嗩吶調。
這種聲音,既能讓人熱血沸騰,力量倍增,勇往直前,也會讓人變得,走投無路,萬念俱灰…… 多年來故鄉的,風風雨雨澆鑄了我,從小營養不良的,瘦弱身軀;故鄉人苦蕎粑粑一樣,質朴純善的情懷,養育了我鵝卵石一樣,厚實而普通的靈魂。
3.關於彝族的古詩
《箭桿場觀羅武踏歌》詩,可能撰寫於清乾隆後期。
箭桿場是今雲龍縣團結鄉和關坪鄉所轄區域。羅武屬彝族聶蘇支系,自稱聶蘇頗,他稱羅武、羅婺、羅倵、佬倵等。
清代以前,羅武男子的服飾,上身多為白色對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為黑色筒褲,戴黑色包頭;女子上身多為淡紅色右衽上衣,再加綠色褂子,著綉花圍腰,褲為淡黑色。富裕家庭婦女服裝的領口、衽邊、袖口、褂邊、褲口,都有綉花圖案。
《箭桿場觀羅武踏歌》全詩如下:踏歌燈火下,白衣雜綠衣。連環腕相握,旋步作團圓。
阿奴吹短笛,雀躍狎寒威。曲肩踵其武,往復屢依違。
鴛鴦何放浪,形影不自非。雄鳴類鳩舌,雌聲艷卻微。
引吭迭唱和,躑躅忘所歸。細聽無佳曲,摭拾應當機。
主人勞其酒,盤饗使充飢。奄忽雞鼓翅,棚場已音稀。
撒手如鳥散,困倒卧朝暉。是真羅武俗,笑觀不足譏。
由於傳抄等原因,詩中的個別字有差異,如「旋步作團圓」的「作」字,有的記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記成「律」字;「往復屢依違」的「往」字,有的記成「徑」字;「盤饗使充飢」的「饗」字,有的記成「餮」或「飧」字。羅武打歌,是一種集體舞蹈,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
以羅武人較為集中的團結鄉河東村的舞蹈為代表,婦女的舞蹈動作細膩大方,男性的動作粗獷熱烈,舞蹈動作所表現的多是一些模擬禽獸形態和反映生產勞動的內容,如「雞刨食」「猴子遮太陽」「洗麻紗」「織麻」「掏蜂蜜」「鷂子翻身」「夾紅東坡」「打退歌」等。
4.關於彝族的詩詞有哪些
1、《日史博克》——吉克布 2、《獵狗的故鄉》——加潘布哈 3、《靈魂之門》——魯子元布 4、《我們無恥地活著》——阿索拉毅 5、《大渡河,我的母親河》——貝史根爾 6、《大悲咒》——比曲積布 7、《落日像一匹棗紅馬》——吉克伍來 8、《大涼山組歌》——普馳達嶺 9、《雪》(組詩)——阿赫長江 10、《情寄壩美》(節選)——王娟 11、《四月的太陽》——馬海阿晶嫫 12、《是誰打動了我,我又打動著誰》——吉布日洛 13、《期待雨》(外二首)——阿洛秀英 14、《在昭覺的山頂放牧》——(外一首)蘇鈺璇 15、《等待》——俄木妮空。
5.關於跳舞的詩句
《玉女舞霓裳》——唐·李太玄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曹十九舞綠鈿》——唐·元稹急管清弄頻,舞衣才攬結。含情獨搖手,雙袖參差列。騕褭柳牽絲,炫轉風回雪。凝眄嬌不移,往往度繁節。
《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唐·李群玉其一: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紵。其二: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凌亂雪縈風。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陳·後庭舞》——唐·孫元晏嬿婉回風態若飛,麗華翹袖玉為姿。後庭一曲從教舞,舞破江山君未知。
《歌舞》——唐·李商隱遏雲歌響清,回雪舞腰輕。只要君流眄,君傾國自傾。
《和詠舞詩》——南北朝·庾信洞房花燭明。燕余雙舞輕。頓履隨疎節。低鬟逐上聲。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鸞回鏡欲滿。鶴顧市應傾。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
《胡旋女—戒近習也》——唐·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爭能爾不如。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圜轉。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園中冊作妃,金雞障下養為兒。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貴妃胡旋惑君心,死棄馬嵬念更深。從茲地軸天維轉,五十年來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數唱此歌悟明主。
《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此曲本出北同城)》——唐·岑參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此曲胡人傳入漢,諸客見之驚且嘆。慢臉嬌娥纖復穠,輕羅金縷花蔥蘢。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琵琶橫笛和未匝,花門山頭黃雲合。忽作出塞入塞聲,白草胡沙寒颯颯。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見後見回回新。始知諸曲不可比,采蓮落梅徒聒耳。世人學舞只是舞,恣態豈能得如此。
《舞》——唐·李嶠妙伎游金谷,佳人滿石城。霞衣席上轉,花岫雪前朝。儀鳳諧清曲,回鸞應雅聲。非君一願重,誰賞素腰輕。
《舞》——唐·張祜荊台呈妙舞,雲雨半羅衣。裊裊腰疑折,褰褰袖欲飛。霧輕紅躑躅,風艷紫薔薇。強許傳新態,人間弟子稀。
《詠舞》——唐·蕭德言低身鏘玉佩,舉袖拂羅衣。對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飛。
《詠舞》——唐·楊希道(一作楊師道)二八如同雪,三春類早花。分行向燭轉,一種逐風斜。
《詠舞》——唐·虞世南繁弦奏淥水,長袖轉回鸞。一雙俱應節,還似鏡中看。
《詠舞詩》——南北朝·蕭衍腕弱復低舉。身輕由回縱。可謂寫自歡。方與心期共。
6.關於舞蹈的詩句
1、舞轉回紅袖,歌愁斂翠鈿。滿堂開照曜,分座儼嬋娟。
2、水龍吟
呂同老
素肌不污天真,曉來玉立瑤池裡。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凈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罷,斷魂流水。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喚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簾半掩,明璫亂墜。月影凄迷,露華零落,小闌誰倚。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
3、采蓮舞
蕊宮閬苑。聽鈞天帝樂,知他幾遍。爭似人間,一曲采蓮新傳。柳腰輕,鶯舌囀。逍遙煙浪誰羈絆。無奈天階,早已催班轉。卻駕彩鸞,芙蓉斜盼。願年年,陪此宴。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作者: 杜甫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岐;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開元五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銼,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匪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
往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鴻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7.描寫跳舞的詩句10句
1、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晏幾道《鷓鴣天》。
2、舞余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歐陽修《玉樓春》
3、紅綃學舞腰肢軟,旋織舞衣宮樣染。 ——晏幾道《玉樓春·紅綃學舞腰肢軟》
4、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題臨安邸》
5、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長恨歌》
6、舞轉回紅袖,歌愁斂翠鈿。滿堂開照曜,分座儼嬋娟。——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
7.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李白《高句驪》
8.情多舞態遲,意傾歌弄緩,舉腕嫌裳重,回腰覺態妍,羅衣姿風引,輕帶任情搖。管清羅薦合,弦驚雪袖遲。逐唱會纖手,聽曲動蛾眉。凝情眄墮珥,微睇托含辭。日暮留嘉客,相看愛此時。——何遜《詠舞妓詩》
9.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 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 翩如蘭苕翠,宛如游龍舉。 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苕。 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 低回蓮破浪,凌亂雪榮風。 墮珥時流盼,修裾欲朔空。 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李群玉《綠腰》
10.素肌不污天真,曉來玉立瑤池裡。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凈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罷,斷魂流水。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喚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簾半掩,明璫亂墜。月影凄迷,露華零落,小闌誰倚。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呂同老《水龍吟》
『叄』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關坪鄉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關坪鄉下轄村委會包括關坪村委會、勝利村委會、高明村委會、新榮村委會、自新村委會。
『肆』 商洛市鎮安縣大坪鎮有哪些村
鎮安縣
鎮安縣轄14個鎮、11個鄉:永樂鎮、回龍鎮、鐵廠鎮、大坪鎮、米糧鎮、茅坪回族鎮、西口回族鎮、高峰鎮、青銅關鎮、柴坪鎮、達仁鎮、木王鎮、東川鎮、雲蓋寺鎮、靈龍鄉、西溝鄉、關坪河鄉、張家鄉、龍勝鄉、氽師鄉、楊泗鄉、月河鄉、黃家灣鄉、廟溝鄉、結子鄉。永樂鎮轄北城,青河、安山、山海、王家坪、金盆、新衣、中合、胡嶺、花甲、孫家砭、八畝坪、楊家河、鴛鴦池、東河口,杏樹坡村17個村和縣河、鎮城,青槐3個社區,人口49805人,其中農業人口21947人,非農戶口27854人,是全縣第一大鎮。 回龍鎮轄水源、和平、棗園、百合、寵平、回龍、雙龍、萬壽、青娥9個村,人口10300人。 鐵廠鎮轄紅銅、鐵銅、姬家河、鐵廠、庄河、安泰、新聯、新聲、西溝口、新民10個村。人口14085人。 米糧鎮轄樹坪、月明、清泉、八一、紅衛、光明、聯盟、豐河、門里、水峽、歡迎11個村,人口20894人,是全縣第二大鎮。 茅坪鎮轄五星、峰景、茅坪、元坪、紅光5個村、人口8979人。 西口鎮轄上河、石景、黑溝、長發、聶家溝、農平、嶺溝、安嶺、青樹、孫家坪10個村,人口13661人。 高峰鎮轄雙寨、青山、魚坪、升坪、新坪、銀坪、農科、永豐、兩河、豐富10個村,人口11369人。 青銅關鎮轄青梅、鄉中、前灣、柏勝、銅關、張家坪、冷水河、營豐、東坪、茨溝、豐收、柏樹、月星、陽山、悅愛15個村,人口16869人。 柴坪鎮轄柴坪、金廠、向陽、梅子、和睦、建國、松柏、金虎、安坪9個村,人口11490人。 達仁鎮轄水利、獅子口、象園、麗光、雙河、金磚、山莊、歡坪、西鳳、玉泉、春光、黃龍、農光13個村,人口11739人。 鎮安縣
木王鎮轄朝陽、坪勝、長坪、栗扎坪、近安、月坪6個村,人口8973人。 東川鎮轄八盤、西川、川河、蔡土嶺、高河、鄭家莊6個村,人口5824人。 雲蓋寺鎮轄雲鎮、三條溝、岩海、黑窯溝、西華、東洞、西洞、金鍾、金坪9個村,人口13440人。 靈龍鄉轄青泥、東鋪、蓮池、三義、蜂王、安樂、界河7個村,人口11965人。 張家鄉轄營勝、東嶺、正河、三台、西坡、東坡、連家溝、東平溝8個村,人口9697人。 西溝鄉轄岩子、西河、江西3個村,人口3824人。 關坪鄉轄腰在、東庄、石門、五福、室石5個村,人口6115人。 龍勝鄉轄興隆、早陽、旬河、龍勝4個村,人口3026人。 廟溝鄉轄蒿坪、雙廟、東溝、五四、三聯、中坪、雙喜、五一8個村,人口10252人。 結子鄉轄典史、栗園、樊里、票海、大坪、木園、太平、螞蝗8個村,人口9252人。 黃家灣鄉轄益興、羅家營、先鋒、新華、太白廟5個村,人口6310人。 月河轄先進、菩薩殿、東陽3個村,人口2092人。 楊泗鄉轄平安、勝利、桂林3個村,人口2241人。 余師鄉轄楓坪、枇杷、余師、文家廟、楓元、祝坪、石灣、米糧寺8個村,人口8055人。
『伍』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關坪鄉郵編是什麼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關坪鄉郵編是672704
『陸』 雲龍縣關坪鄉關坪村有多少畝林地
450畝。雲龍縣地處滇西瀾滄江縱谷區,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時該地區最大的林地擁有地方為關坪鄉關坪村,並且有450畝林地,耕地16.10畝。同時該村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每年吸引很多遊客到此處遊玩。
『柒』 關於描寫彝族的詩句
1.關於彝族的古詩
《箭桿場觀羅武踏歌》詩,可能撰寫於清乾隆後期。
箭桿場是今雲龍縣團結鄉和關坪鄉所轄區域。羅武屬彝族聶蘇支系,自稱聶蘇頗,他稱羅武、羅婺、羅倵、佬倵等。
清代以前,羅武男子的服飾,上身多為白色對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為黑色筒褲,戴黑色包頭;女子上身多為淡紅色右衽上衣,再加綠色褂子,著綉花圍腰,褲為淡黑色。富裕家庭婦女服裝的領口、衽邊、袖口、褂邊、褲口,都有綉花圖案。
《箭桿場觀羅武踏歌》全詩如下:踏歌燈火下,白衣雜綠衣。連環腕相握,旋步作團圓。
阿奴吹短笛,雀躍狎寒威。曲肩踵其武,往復屢依違。
鴛鴦何放浪,形影不自非。雄鳴類鳩舌,雌聲艷卻微。
引吭迭唱和,躑躅忘所歸。細聽無佳曲,摭拾應當機。
主人勞其酒,盤饗使充飢。奄忽雞鼓翅,棚場已音稀。
撒手如鳥散,困倒卧朝暉。是真羅武俗,笑觀不足譏。
由於傳抄等原因,詩中的個別字有差異,如「旋步作團圓」的「作」字,有的記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記成「律」字;「往復屢依違」的「往」字,有的記成「徑」字;「盤饗使充飢」的「饗」字,有的記成「餮」或「飧」字。羅武打歌,是一種集體舞蹈,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
以羅武人較為集中的團結鄉河東村的舞蹈為代表,婦女的舞蹈動作細膩大方,男性的動作粗獷熱烈,舞蹈動作所表現的多是一些模擬禽獸形態和反映生產勞動的內容,如「雞刨食」「猴子遮太陽」「洗麻紗」「織麻」「掏蜂蜜」「鷂子翻身」「夾紅東坡」「打退歌」等。
2.關於彝族的詩詞
描寫彝族的詩句 (一) 我家住在,彝族山寨,那是生我養我的,美麗的故鄉 那裡山山相連,那裡莽莽蒼蒼。
我的故鄉還不富裕,山上只生長,蕎麥和洋芋。一年四季有風,從坡腳滑過,山風寂寞蒼涼。
連名字都有,彝族血統,叫「阿里的」。「阿里的」是,當地彝族語言,意為美麗的角落。
我不知道祖輩為何,給故鄉起了這樣一個,直觀上實在是,名不符實的名字,這或許是祖輩對故鄉,一種情感的,寄託和祝福吧。山寨緊挨山腳,走出一鍋煙距離,回頭一望,山寨被樹群,遮隱了身影,鳥在其間飛來飛去。
房前屋後塊塊野石,凸凹突起,當仁不讓的神態,但已被寨人閑坐,而磨去了稜角,乖巧地做了,寨人們吸煙鍋、聊閑天的石凳。秋季的清晨,常常有霧,讓外來者驚喜不已,隨便往裡一躥,隱沒了人跡。
人在屋中,任你關緊木門,霧總會從各種,有機可乘的縫隙處,一股股扭曲著,身子擠進來,飄滿一屋。人在霧里,隱隱約約走動,常踩著貪睡的狗。
狗埋怨地哼叫兩聲,爬起來張嘴打著哈欠,後腿扯直伸個懶腰,屁顛屁顛跑著,滿寨子溜達去了。人隨後也出了家門,兩眼裝滿了山。
(二) 黃土地上的春種秋收,裊裊飄落的炊煙,夕陽暮歸的牧歌,那塊生長過我,希望和幻想的地方,那塊孕育過我,生命元素和成分的地母,總在我心中有著,不可釋然的情懷。寨人耕種的地里,野石立在其中,無數棵包穀從小到大,長於塊塊凹石里,靠薄薄的土,和雨水生長。
若老天連綿不斷地下雨,往往把山坡上的,包穀沖倒,裸露根腳,生命難保;凹處的又蓄水爛根,奄奄一息。寨人吸足了煙鍋,不服氣的站起來,將一棵棵被雨水,襲擊的包穀扶正加土,以保證秋天的收獲。
白天,寨里,聲響稀少,人影單調,豬們不約而同,躺倒在屋檐下養膘,為主人過年,作好犧牲准備。地里勞作的男人們,脫光衣褲,只穿一條,肥大的褲衩,亮出一身,如醬油浸泡過的肌肉,爬山似的彎腰,整治山地。
干到太陽落山,才牛前人後悠閑回家。小寨處在,山與山的夾縫間。
這種地方雖然,十分貧困,卻容易生長,幻想和童話。家門前有溝,常年不斷的溪水,終日里倒映著,狹窄的藍天、繚繞的白雲、蒼翠的綠樹…… 溪水清悠悠、綠絲絲的,看得清藍天、白雲、綠樹間悠悠遊動著的,小魚魚亮晶晶的小眼睛。
溝兩旁,齊嶄嶄鋪地長著,一層綠茸茸的小草,一年四季輪番開著,高高矮矮,各色各樣的野花。竹是寨里房前屋後,田邊地角四季常青的,高大植物,一篷又一篷,刮風時竹枝扭動,老竹葉紛紛飄落,鮮竹葉更顯強勁。
竹子多,用竹,做成的用具也多,簸箕、篩子、糞箕、背籃、背簍,還有一些,盛物的各種玩藝兒。寨子很小,一塊平緩的地坡上,南邊依地勢從低到高,房子一排一排的,排與排之間,有一兩家人連接,北邊的緊緊,擠在一起。
寨子中間有塊地勢,更矮的低窪坡地,以前種稻子,現在一年四季,菜青花黃,不 時有哪位嬸嬸娘娘,躬腰勞作其間,細細的擺弄著,從一邊看去,讓人想到恬然,恬淡的田園風光。山寨中最親切的聲音,是那永遠,飄不走的嗩吶調,最憂傷的也是那些,山裡漢子鼓起兩腮,吹著嗩吶把山妮兒,送到山那邊,而山那邊除了山,還是山那種使人,笑著流淚的嗩吶調。
這種聲音,既能讓人熱血沸騰,力量倍增,勇往直前,也會讓人變得,走投無路,萬念俱灰…… 多年來故鄉的,風風雨雨澆鑄了我,從小營養不良的,瘦弱身軀;故鄉人苦蕎粑粑一樣,質朴純善的情懷,養育了我鵝卵石一樣,厚實而普通的靈魂。
3.關於彝族的古詩
《箭桿場觀羅武踏歌》詩,可能撰寫於清乾隆後期。箭桿場是今雲龍縣團結鄉和關坪鄉所轄區域。羅武屬彝族聶蘇支系,自稱聶蘇頗,他稱羅武、羅婺、羅倵、佬倵等。清代以前,羅武男子的服飾,上身多為白色對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為黑色筒褲,戴黑色包頭;女子上身多為淡紅色右衽上衣,再加綠色褂子,著綉花圍腰,褲為淡黑色。富裕家庭婦女服裝的領口、衽邊、袖口、褂邊、褲口,都有綉花圖案。
《箭桿場觀羅武踏歌》全詩如下:
踏歌燈火下,白衣雜綠衣。
連環腕相握,旋步作團圓。
阿奴吹短笛,雀躍狎寒威。
曲肩踵其武,往復屢依違。
鴛鴦何放浪,形影不自非。
雄鳴類鳩舌,雌聲艷卻微。
引吭迭唱和,躑躅忘所歸。
細聽無佳曲,摭拾應當機。
主人勞其酒,盤饗使充飢。
奄忽雞鼓翅,棚場已音稀。
撒手如鳥散,困倒卧朝暉。
是真羅武俗,笑觀不足譏。
由於傳抄等原因,詩中的個別字有差異,如「旋步作團圓」的「作」字,有的記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記成「律」字;「往復屢依違」的「往」字,有的記成「徑」字;「盤饗使充飢」的「饗」字,有的記成「餮」或「飧」字。
羅武打歌,是一種集體舞蹈,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以羅武人較為集中的團結鄉河東村的舞蹈為代表,婦女的舞蹈動作細膩大方,男性的動作粗獷熱烈,舞蹈動作所表現的多是一些模擬禽獸形態和反映生產勞動的內容,如「雞刨食」「猴子遮太陽」「洗麻紗」「織麻」「掏蜂蜜」「鷂子翻身」「夾紅東坡」「打退歌」等。
4.贊美彝族的句子
1、彝族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彝族人世代在雲貴高原和康藏高原的東南部邊緣地帶的高山河谷間生產勞作,繁衍生息。
2、彝族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雲貴高原和金沙江、瀾滄江一代。
3、彝族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我國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大多居住在大西南雲貴高原西部及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大涼山、烏蒙山、哀牢山等山脈一帶和金沙江、元江、南盤江、雅礱江等江河沿岸。
4、勤勞朴實、善良堅強的彝族人民世代在這里繁衍生息,發明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語言文字,譜寫了族群記憶的輝煌篇章。
5、以阿黑、阿詩瑪兄妹反抗封建貴族勢力的不合理婚姻為主線,歌頌了彝族勞動人民不畏強權、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斗爭精神和英雄氣概。
6、詩歌是彝族人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載體和表現方式,在彝族文學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與彝族民間詩歌高度發達密切相關。
7、彝族現代詩歌的繁榮昌盛是彝族文學發展的縮影,也是我國多民族文學共同發展的例證。彝族現代詩打破了傳統的藝術形式,產生了不同風格的詩歌文本。
8、彝族的文獻典籍浩如煙海,內容涉及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等諸多方面。其中《西南彝志》是記述彝族歷史、風俗的彝文書籍,被譽為彝族的網路全書。
9、彝州楚雄,自然風光秀麗、民族風情多彩,文化底蘊深厚、歷史綿亘悠久。文化賦予古鎮以靈魂,旅遊賦予古鎮以持久的活力與生命力,彝人古鎮形成了一道雲南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的風景線。
10、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彝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濃郁醇厚的民族風情。彝族人民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創造了富於特色的各式民居。
11、看彝家的《雲衣霓裳》堪比天邊五光十色的雲彩,炫亮了彝家人的眼。人間四月,花柳生長,彝家妹子穿上節日的盛裝,這人面花面相映紅,人比花美,花襯人靚,花與人交相輝映,姑娘的臉上心裡樂開了花。聽曲比阿烏放聲高歌,彝家調子情心合一,演繹著彝家姑娘的美麗心曲。
12、更加賞心悅目的是彝族青瓦房的彩繪裝飾,從屋檐到門窗,從橫梁到牆板,都繪滿了艷麗繽紛的裝飾花紋和造型拙樸的圖畫,將彝人村落特有的土掌房、垛木房、茅草房、閃片房裝扮得古樸美麗。
13、穿梭在古鎮的大道小巷,鼻息里浸染著古典民居的氣韻,在各個景觀和園林中,走過的遊人均在演繹中國彝族及各民族的千年文化、萬種風情。
14、彝族崇拜火,是火的民族,不僅僅是他們的日常起居,離不開火,更因為他們的性格如火,耿直,豪爽,做事風風火火,待人熱情如火。
15、彝族村地處民族團結廣場以西,與白族村相對,村內的三虎浮雕牆,展現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左腳舞」、「大三弦」、「女子龍燈舞」熱情奔放,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簡介: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歷史: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域。在這些地區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或游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鹵」,後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
大約在公元3世紀以後,彝族的先民已經從安寧河流域、金沙江兩岸、雲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漸擴展到滇東北、滇南、黔西北及廣西西北部。由於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後,曾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後裔就有許多成為了今天的彝族。
5.關於少數民族的詩
《五十六個民族詩 》
漢滿僳僳景頗壯
高山普米錫伯藏
毛南布依維吾爾
仡佬仫佬蒙古羌
烏孜別克俄羅斯
保安獨龍京東鄉
哈尼彝苗鄂倫春
裕固朝鮮傣阿昌
鄂溫克水德昂怒
基諾赫哲土布朗
塔塔爾白回土家
達斡爾畲黎珞巴
拉祜納西塔吉克
哈薩克佤瑤撒拉
我國民族五十六
柯爾克孜侗門巴
藏族的《格薩爾》;
蒙古族的《江格爾》;
哈薩克族的《闊爾庫特父之書》;
吾爾族的《烏古斯可汗傳》;
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
滿族的《烏布西奔媽媽》《恩切布庫》;
彝族的《勒俄特衣》《阿詩瑪》;
傣族的《召樹屯》;
拉祜族的《牡帕密帕》;
佤族的《司崗里》;
苗族的《鑄日造月》;
達斡爾族的《阿拉坦噶樂布爾特》
6.關於彝族的文章怎麼寫
彝族的火把節x09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都有各個民族的特色、習慣.比如:蒙古族的「白節」、藏族的「女兒節」、苗族的「開年節」等等.那我就個大家介紹一下彝族的火把節吧!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個魔玉殘酷迫害百姓,群眾忍無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斗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歷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
在一次火把節之前的采訪上,一個42歲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戶都要喝桿桿酒,窮的村殺兩三隻雞,富的村殺頭牛.」他說,「最開心的還是跳達體舞,看賽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喲!」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煙花差多少,可以將整個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晝.這就是火把節的特色,幾千甚至幾萬人在一起點燃火把這才是壯觀的一幕.
早在火把節的第一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類似於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戶戶舉著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並且殺牛宰羊.
第二天是傳火,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選擇配偶,展示才藝.所以有人稱為「中國第二個七夕節」.
最後一天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彝語稱之為「都沙」,意為「送火神」.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
火把節是中國彝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傳統火把節里,彝族人民點燃火把,繞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巡遊,以消災避難,祈求幸福.
7.贊美少數民族的詩句
1、《送別》【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2、《烏衣巷》【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3、《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4、《敕勒歌》【南北】無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5、《初春小雨》【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立春偶成》【宋】張軾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7、《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8、《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池,直塹回塘灧灧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9、《出塞作》【唐】王維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躲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雪嫖姚。
10、《豐樂亭游春》【宋】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11、《寄劉駕》【唐】曹鄴
一川草色青裊裊,繞屋水聲如在家。
悵望美人不攜手,牆東又發數枝花。
12、《塞上行》【唐】鮑溶
西風應時筋角堅,承露牧馬水草冷。
可憐黃河九曲盡,氈館牢落胡無影。
13、《邊方春興》【唐】高駢
草色青青柳色濃,玉壺傾酒滿金鍾。
笙歌嘹亮隨風去,知盡關山第幾重。
14、《晴》【清】杜於皇
海角收殘雨,樓前散夕陽。行吟原草澤,醉卧即沙常
騎馬人如戲,呼鷹俗故狂。白頭蘇屬國,只合看牛羊。
『捌』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下轄街道辦事處有哪些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下轄街道辦事處包括諾鄧鎮、功果橋鎮、漕澗鎮、白石鎮、寶豐鄉、關坪鄉、團結彝族鄉、長新鄉、檢槽鄉、苗尾傈僳族鄉、民建鄉。
『玖』 雲龍縣的有幾個鎮或鄉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
雲龍縣轄4個鎮、8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石門鎮、舊州鎮、漕澗鎮、白石鎮、果郎鄉、寶豐鄉、關坪鄉、團結彝族鄉、長新鄉、檢槽鄉、表村傈僳族鄉、民建鄉。
『拾』 雲南大理雲龍有多少個村
大理州雲龍縣:
1、諾鄧鎮,面積232.04平方千米,22670人,10村:石社(社區)、諾鄧、象麓、和平、青松、果郎、天池、杏林、永安、龍飛。
2、漕澗鎮,面積393.65平方千米,34336人,7村:漕澗、仁德、仁山、鐵廠、大坪、鹿山、新勝。
3、功果橋鎮,面積465.3平方千米,28727人,11村:舊州、海滄、下塢、山西、湯鄧、湯澗、新山、核桃坪、金和、民主、功果。
4、白石鎮,面積321.5平方千米,14106人,7村:中和、松水、雙龍、順盪、雲頭、雲頂、白石。
5、長新鄉,面積463.68平方千米,22719人,12村:長春、豆寺、佳局、松煉、豐勝、包羅、永香、新塘、新和、豐雲、新松、豐華。
6、檢槽鄉,面積414.77平方千米,16003人,9村:檢槽、清朗、文興、師井、煉登、大功廠、哨上、清文、三合。
7、寶豐鄉,面積474.74平方千米。18145人,7村:寶豐、東山、福利、金麥、南新、庄坪、大栗樹。
8、關坪鄉,面積268平方千米11666人,5村:關坪、自新、高明、勝利、新榮。
9、團結彝族鄉,面積302平方千米,10857人,5村:團結、新宅、河東、河南、豐收。
10、苗尾傈僳族鄉,面積663平方千米,18299人,8村:表村、松坪、早陽、科立、茂盛、水井、丹梯、天登。
11、民建鄉,面積214.7平房區,9370人,5村:坡腳、布麻、只嘎、岔花、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