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高臾多少人口
① 磁縣屬於哪個市呢
磁縣屬邯鄲市。
磁縣位於河北省最南端,歷史上曾因臨滏水取名「臨水縣」,因地產磁石而得名「磁州」。磁縣轄11個鄉鎮,262個行政村,地域面積688平方公里。
磁縣地處邯鄲市主城區南部,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屬太行山東麓,東部為山前沖積平原,山區、丘陵占據全縣約85%的面積。
歷史文化積淀厚重
磁縣是趙都、殷都、鄴都「三都」文化交匯地,磁州窯文化、仰韶文化、殷商文化、趙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朝文化都留有豐厚遺存,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是河北省第二文物大縣。
磁縣民間藝術源遠流長,主要有民間花會和民間工藝兩大類,民間花會有抬閣、背閣、彩帷、高低蹺、訝鼓、旱船、竹馬等40餘種,民間工藝有剪紙、盆景、刺綉、麵塑、印花布、絨畫等20餘種。
② 邯鄲人口2022年總人數口是多少
沒有2022年的數據,2020年末邯鄲全市常住人口為941.40萬。
據邯鄲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邯鄲市常住人口為9413990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174679人相比,共增加239311人,增長2.61%。
全市共有家庭戶2830697戶,集體戶79094戶,家庭戶人口為8922082人,集體戶人口為49190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62人。
邯鄲各區縣人口排行
據《邯鄲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邯鄲20個區縣(含功能區),人口超過80萬的區縣有兩個,分別是永年區和武安市,常住人口分別是85.12萬人、81.16萬人,永年區是邯鄲人口最多的區縣。
人口在50-70萬之間的有5個,分別是魏縣、大名縣、邯山區、臨漳縣、叢台區;人口在30-40萬之間的有8個,分別是曲周縣、磁縣、峰峰礦區、成安縣、涉縣、肥鄉區、復興區、館陶縣。
人口少於30萬的有5個,分別是雞澤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冀南新區、廣平縣、邱縣,邱縣常住人口為21.1萬人,是邯鄲人口最少的區縣。其中,邯鄲市轄區(叢台區、峰峰礦區、肥鄉區、復興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常住人口為372.47萬人。
③ 介紹一下河北省邯鄲磁縣。
磁縣位於河北省最南部。東與成安縣、臨漳縣接壤,北部、 西部分別和邯鄲縣、武安市、涉縣、峰峰礦區相連接, 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河南省安陽縣、林州市毗鄰。 東西最長55千米,南北最長38千米。總面積1035平方千米。 總人口64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磁州鎮,郵編:056600。行政區劃代碼: 130427。區號:0310。拼音:Ci Xian磁縣位於河北省最南部。東與成安縣、臨漳縣接壤,北部、 西部分別和邯鄲縣、武安市、涉縣、峰峰礦區相連接, 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河南省安陽縣、林州市毗鄰。 東西最長55千米,南北最長38千米。總面積1035平方千米。 總人口64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磁州鎮,郵編:056600。行政區劃代碼: 130427。區號:0310。拼音:Ci Xian磁縣在春秋時屬晉地,戰國時歸趙,漢時置梁期縣。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設臨水縣(今磁縣城)。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滏陽縣和成安郡。隋開皇十年( 590年)置慈州(治所在今磁州), 以縣西九十里有磁山產磁石而得名,領滏陽、臨水二縣。 之後兩廢一置。唐永泰元年(765年)復置礠州,加石字旁, 以與河東慈州相區別。唐天佑三年(906年), 因與河東慈州音同,改為惠州。後梁復為礠州。宋政和三年( 1113年),礠州改為磁州。元末州縣俱廢。明洪武元年( 1368年)復置磁州,屬廣平府。翌年改屬河南彰德府,領武安、 涉縣二縣。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永邯爭水」, 復屬直隸廣平府,不再領縣。 民國二年(1913年)磁州降為磁縣,屬直隸省冀南道。 民國3年屬大名道,民國17年廢道,直屬於河北省。民國30年( 1941年)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五專署。 民國31年與武安縣、邯鄲縣部分地區組成磁武縣。民國34年( 1945年)全縣解放,恢復原建制,屬第六專署, 縣政府駐地在今峰峰礦區彭城。民國35年(1946年) 後歷屬太行區三專區、五專區、六專區,民國37年(1948年) 9月屬華北行政區六專區。民國38年(1949年) 屬河北省邯鄲專區,縣政府駐今磁州。1958年11月臨漳、 成安二縣並入磁縣。1960年5月邯鄲專區撤銷,磁縣屬邯鄲市。 1961年復屬邯鄲專區,5月成安、臨漳二縣分出,恢復原建制。 1970年專區改為地區,磁縣屬邯鄲地區。 1984年全縣改置6鎮29鄉。1993年7月地市合並, 屬邯鄲市。(以上資料出處) 1996年1月改置為6鎮13鄉,即磁州鎮、白土鎮、觀台鎮、 林坦鎮、岳城鎮、高臾鎮、黃沙鄉、路村營鄉、賈壁鄉、都黨鄉、 陶泉鄉、南城鄉、辛庄營鄉、花官營鄉、時村營張 講武城鄉、西固義鄉、西光錄鄉、台城鄉。 1998年12月改置為9鎮10鄉
希望採納
④ 河北邯鄲有多少人口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部,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57.1萬人。1985年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城市,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現轄四區、一市、十四縣。四區為邯山區、叢台區、復興區、峰峰礦區;一市為武安市;十四縣為邯鄲縣、臨漳縣、成安縣、大名縣、涉縣、磁縣、肥鄉縣、永年縣、邱縣、雞澤縣、廣平縣、曲周縣、魏縣、館陶縣。全市共有214個鄉鎮、5366個行政村。
邯鄲的資源、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雄厚,是中原經濟技術協作區的中心城市。西部山川秀美,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東部平原盛產各種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素有「冀南糧倉、棉海」之稱。
邯鄲市總人口857.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7.2萬人,非農業人口169.9萬人;男性人口434.68萬人,女性人口422.42萬人。市區人口138.2萬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邯鄲市總人口中,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主要包括回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等3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0.6%。
⑤ 邯鄲各個區縣的人口是多少
到2018年,邯鄲已轄6個區、1個縣級市、11個縣、1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省級開發區。
分別是:
1.叢台區:截至2015年人口普查總人口445700人。
2.邯山區:2014年人口普查時,總人口為85萬。
3.復興區:截至2017年人口普查,人口37萬。
4.峰峰礦區:截止2010年普查,總人口為51萬人。
5.武安市:據2010年人口普查,總人口為82萬。
6.臨漳縣:據2014年人口普查,總人口為72萬。
7.成安縣:2010年人口普查人口40萬。
8.道明縣:2018年人口普查,總人口94.5萬人。
9.她縣;截至2018年人口普查,總人口為43萬。
10.磁縣:2013年人口普查時人口為65萬。
11.邱縣:人口26萬,截至2017年普查。
12.濟澤縣:2016年人口普查,人口33萬。
13.廣平縣:2012年人口普查時,總人口為28萬。
14.館陶縣:據2015年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為36萬。
15..魏縣:2012年人口普查為102萬人。
16.曲周縣:2011年人口普查45.9萬人
(5)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高臾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邯鄲是河北省的一個城市。它位於河北省的南端,在太行山東麓,太行山山脈的西部,華北平原的東部。它與晉、魯、豫三省接壤。
常住人口952.8萬人。下轄6個區、1個縣級市、11個縣、1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省級開發區。
邯鄲有3100年的歷史,早在8000年前,慈山就誕生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戰國時期的邯鄲是趙國的都城,魏國的都城是衛縣。
漢朝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共享「五都會」之美譽;漢末,曹魏在臨漳建都,先後是曹魏、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北宋時,大名成為北宋的輔都。在清朝,大名是直隸的第一個都城。
⑥ 河北邯鄲有多少人邯鄲分幾個縣,各縣人數各是多少
截止2018年邯鄲市總人口1057.5萬人。常住人口952.8萬人。
下轄有6區、1縣級市、11縣、1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省級開發區。分別為:
11縣分別為:臨漳縣(總人口72萬)、成安縣(總人口40萬)、大名縣(總人口86萬人)、涉縣(總人口40萬)、磁縣(人口65萬人)、邱縣(26萬人)、雞澤縣(33萬)、廣平縣(28萬)、館陶縣(36萬人)、魏縣(102萬)、曲周縣(45.9萬)。
(6)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高臾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2018年邯鄲人口:
截至2018年末,邯鄲市常住總人口95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萬人。
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26.1萬人,增加1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87%,比上年末提高1.56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2.20‰,人口死亡率為6.3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2‰。
⑦ 磁縣屬於那的
磁縣古稱磁州,位於河北省南端。全縣總面積1041平方公里,總人口61萬人,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之一。磁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晉、冀、魯、豫四省通衢,京廣電氣化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邯鄲飛機場坐落在縣城北10公里處。磁縣資源豐富,特產充裕,已探明礦產資源20多種,煙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紅砂石、膨潤土、上水石等10餘種礦產資源,總儲量23億噸。其中煙煤可采量達6.5億噸。屬主焦煤和優質動力煤,馳名中外的六河溝煤礦就在磁縣。磁縣有耕地70萬畝,宜林山場24萬畝,淡水養殖面積5萬畝,是河北省糧食集地和農業開發縣。磁州大米、白蓮藕、滏陽河鯉魚久負盛名磁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是理想的旅遊觀光勝地。縣內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
磁縣在春秋時屬晉地,戰國時歸趙,漢時置梁期縣。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設臨水縣(今磁縣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滏陽縣和成安郡。隋開皇十年(590年)置慈州(治所在今磁州),以縣西九十里有磁山產磁石而得名,領滏陽、臨水二縣。之後兩廢一置。唐永泰元年(765年)復置礠州,加石字旁,以與河東慈州相區別。唐天佑三年(906年),因與河東慈州音同,改為惠州。後梁復為礠州。宋政和三年(1113年),礠州改為磁州。元末州縣俱廢。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置磁州,屬廣平府。翌年改屬河南彰德府,領武安、涉縣二縣。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永邯爭水」,復屬直隸廣平府,不再領縣。民國二年(1913年)磁州降為磁縣,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3年屬大名道,民國17年廢道,直屬於河北省。民國30年(1941年)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五專署。民國31年與武安縣、邯鄲縣部分地區組成磁武縣。民國34年(1945年)全縣解放,恢復原建制,屬第六專署,縣政府駐地在今峰峰礦區彭城。民國35年(1946年)後歷屬太行區三專區、五專區、六專區,民國37年(1948年)9月屬華北行政區六專區。民國38年(1949年)屬河北省邯鄲專區,縣政府駐今磁州。1958年11月臨漳、成安二縣並入磁縣。1960年5月邯鄲專區撤銷,磁縣屬邯鄲市。1961年復屬邯鄲專區,5月成安、臨漳二縣分出,恢復原建制。1970年專區改為地區,磁縣屬邯鄲地區。1984年全縣改置6鎮29鄉。1993年7月地市合並,屬邯鄲市。1996年1月改置為6鎮13鄉,1998年12月改置為9鎮10鄉.
2003年底,磁縣轄9個鎮(講武城、黃沙、磁州、高臾、觀台、光祿、岳城、林壇、白土)、10個鄉(路村營、西固義、陶泉、辛庄營、花官營、時村營、南城、台城、都黨、北賈璧),7個居民委員會、383個村民委員會。
境內已探明煙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紅砂土、膨潤土、上水石等礦產20多種,總儲量23億噸,其中煙煤是第一優勢資源,可采儲量1.2億噸,是河北省優質主焦煤生產地。獨具特色的上水石出自磁縣。漳河(河北、河南界河)、滏陽河、芒牛河三大河流穿境而過,躍峰渠、民有渠支流密布;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全縣水資源16億立方米,漳河平均流量19.22億立方米,滏陽河為4.12億立方米,牤牛河水量由降水形成;岳城水庫是國家大型水庫,總庫容12.2億立方米,為邯鄲市水源地,常年水質保持在二級以上,近年先後承擔了引岳濟淀(白洋淀)和引岳濟衡(衡水湖)等重點跨區調水任務;東武仕水庫為中型水庫,距縣城僅4公里,總庫容1.52億立方米,靠近庫區正在建設溢泉湖旅遊度假區;地下水總補給量約7263萬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城西2公里處穿過,在縣境內設有兩個分水口。優質、充裕的水源為聚財引商提供了堅實保障。
磁州鎮 辛家莊 辛童童 提供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該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縣雄踞河北之南陲,地處晉、冀、魯、豫四省通衢,西依太行,北靠古趙,東臨鄴城,南接殷墟,「控燕遮魏、跨晉攝魯」,自古為要沖之地,為兵家所必爭。京廣鐵路和邯濟鐵路交匯於此,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越南北,青紅高速橫貫東西,邯鄲機場座落境內,即將開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境而過,是四省臨界區唯一具有水、陸、空綜合交通優勢的縣。與石家莊、太原、濟南、鄭州四個省會城市的距離均在200公里左右,與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離均在500公里以內,地處中原經濟區腹心的良好區位優勢成為商家輻射中原爭勝商場的重要支點。
天然氣站、天然礦泉水自來水廠、雙迴路供電站、學校、銀行、電信、醫院、體育場、公園、超市、廣播電視、高檔住宅小區、劇院、星級賓館等公共設施場所一應俱全。全縣共有各類學校260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34所,小學218所,職業學校1所,體育運動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縣直幼兒園1所。縣城總人口12.06萬人,城區面積11.4平方公里,公共綠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3平方公里,綠化率40%。2005年,投資5億元開通了北三環、改造了磁州路(二環),北延了友誼、朝陽、滏陽三街,縣城新增道路5.3公里,以三縱六橫的八大主幹道構起了城區總體框架。
⑧ 邯鄲磁縣高一鎮有多少人口
磁縣隸屬河北省邯鄲市,西依太行,北靠古趙,東臨鄴城,位於中原經濟協作區中心地帶,為晉、冀、魯、豫四省通衢。磁縣轄9個鄉鎮,地域面積1015平方公里,2013年,磁縣總人口6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