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甘泉縣內人口多少
① 延安市的所有縣的人口排名和面積排名
轄寶塔區、吳旗縣、志丹縣、安塞縣、子長縣、延川縣、延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黃陵縣、黃龍縣、宜川縣共一區十二縣
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於隋。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同年設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縣,1972年,再設市至今,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次生林163萬畝,木材蓄積量308萬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為主的中葯材近200種;有豹、狼、石雞、杜鵑等獸類、鳥類100餘種;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生作物品種多,具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的良好條件。除小麥、玉米、穀子、蕎麥、黃豆、綠豆、紅豆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烤煙、蔬菜、花生、瓜類、薯類等經濟作物。
地處黃河中游的延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為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有建於唐代的寶塔等12處古建築,有革命舊址6處。目前可供游覽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年接待中外遊客70萬人次。近年來,大力開發旅遊業,恢復了摘星樓、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處景點,「天然公園」萬花山新增200畝牡丹,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萬花山「四山」森林覆蓋率達55.4%,被國家林業部批准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臨,西面與甘肅接壤,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歷史古跡方面有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軒轅黃帝陵、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全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等。
延安還是革命聖地,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如: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稼坪;中共中央舊址鳳凰山;以及寶塔山、棗園、楊家嶺等地。
地理狀況
延安市位於陝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北接榆林市,南連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市、呂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市為鄰。全市總面積37037平方公里,共轄1區12縣,市府駐寶塔區,196個鄉鎮,3426個行政村,總人口193.88萬,其中農業人口154.1萬,人口密度52/平方公里。屬內陸乾旱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7.7℃~10.6℃,年均日照數2300~2700小時,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延安市轄1個市轄區、12個縣。
延安市面積36712平方千米,人口210萬人
寶塔區面積3556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716000。
延長縣面積229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17100。縣人民政府駐七里村鎮。
延川縣面積1941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717200。縣人民政府駐延川鎮。
子長縣面積2405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717300。縣人民政府駐瓦窯堡鎮。
安塞縣面積2984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717400。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
志丹縣面積3781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500。縣人民政府駐保安鎮。
吳起縣面積3776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600。縣人民政府駐吳旗鎮。
甘泉縣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 8萬。郵政編碼716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富縣面積418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27500。縣人民政府駐富城鎮。
洛川縣面積1886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27400。縣人民政府駐鳳棲鎮。
宜川縣面積2945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716200。縣人民政府駐丹州鎮。
黃龍縣面積2383平方千米,人口 5萬。郵政編碼715700。縣人民政府駐石堡鎮。
黃陵縣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12萬。郵政編碼727300。縣人民政府駐橋山鎮。
② 甘泉歷史最低溫度冬季
年平均最低氣溫-10℃。歷年極端最低氣溫-26.1℃。
甘泉縣屬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地處陝西省延安市中部,為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2284.7平方公里,全縣耕地總面積60.9萬畝,林草覆蓋率達78.4%,其中森林覆蓋率為50.5%。
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處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稱「美水之鄉」。西周即有史載,秦置雕陰縣,北魏初置臨真縣,唐武德元年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改甘泉縣。名勝古跡有秦直道遺址、隋煬帝賜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築白鹿寺、千年銀杏樹、宋代古墓群等。
位於延安地區中部。地處東經108°45'34″~109°33'46″,北緯36°6'57″~36°37'33″。東鄰延安市,西接志丹縣,北連安塞縣,南毗富縣。縣城向南經銅川市至省會西安市333公里,北距延安市40公里。縣域東南至西北長約80公里,東北至西南寬約50公里。
地貌
甘泉屬陝北黃土高原低山丘陵溝壑區,地貌特徵東南~西北長,東北~西南窄,洛河由西北向東南縱貫甘泉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950~1625米。西部墩梁是甘泉縣最高點,海拔1625米,南部蘭家川河床為最低點,海拔950米。洛河谷地比較平坦,川面寬500~1000米,約占甘泉縣總面積的10%。其餘廣大區域,黃土梁峁丘陵溝壑交錯分布,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
氣候
甘泉縣屬高原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冷暖干濕分明。春暖多風,夏熱多雨,秋涼濕潤,冬寒少雨,夏短冬長。年平均氣溫8.6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78.7 小時, 平均日照6.8 小時,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無霜期148天,年降雨量126.3 毫米。
資源
水資源
甘泉縣過境河容水總量3.142億立米,自產水6.122萬立米。地表水徑流總量0.6129億立方米,占總降水量4.7%;淺層地下水總量0.391億立米,占總降水量的2.3%。通過土壤、植物、水面等途徑蒸發,平均蒸發深度523毫米,蒸騰水量11.99億立方米,占總降水量的92.9%。甘泉水資源總量6083萬立米,其中溝道常流徑流0.6129億立米,人均佔有水量1.174立米,畝均佔有水量198立米。水蘊藏量大,洛河按50%保證率25立方米/秒,以流量計算,可開發量1377瓦。
植物資源
甘泉縣植物資源豐富,面積廣闊,種類繁多,有森林資源1742800畝,覆蓋率達50.61%;草資源1007298畝,共71科365種;農作物種植465524.73畝。甘泉是地帶性植被,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的北部落葉櫟葉林區地帶,甘泉縣喬木、灌木林覆蓋率50.69%。森林以幼年雜木林為主。林齡結構中,次生林約佔五分之四。活木蓄積總量為425.31立方米,年粗長率5.3%,粗長量225000立方米。凈生長率2.15%,凈生長量91000立方米。
動物資源
魚類有鯉魚、草魚、紅魚、青魚、鱅魚。兩棲動物種類較多,多屬無尾目的蟾蜍科和蛙科。主要有蟾蜍、青蛙。爬行動物有鱉、壁虎、眼鏡蛇、蝮蛇、竹葉青、偶有銀環蛇、赤練蛇。
鳥類有鴨、鵝、老鷹、雞、野雞、山雞、鴿、斑鳩、杜鵑、雀鷹、貓頭鷹、鴟鵂、戴勝、啄木鳥、燕、喜鵲、灰喜鵲、烏鴉、大咀烏鴉、寒鴉、百靈、黃鸝、柳鶯、山雀、麻雀、朱雀、鶿怪子、黃告、鴿虎、憨半痴、畫眉、鸚鵡、八哥。
獸類有鼴鼠、蝙蝠、鼠兔、紫貂、鼷鼠、松鼠、金花鼠、田鼠、大倉鼠、狼、狐、豺、狼狗、獅子狗、黃鼬、青鼬、狗獾、水獺、豹貓、貓、金錢豹、馬、騾、驢、牛、豬、山羊、綿羊、野豬。
人口
境內人口高峰期為明代天順、嘉靖、隆慶年間,甘泉縣約2530戶,27071人。清同治二年(1863),先因兵荒,繼以疾疫和野狼傷人,逃亡者過半。至宣統元年(1909),甘泉有1280戶,3740人。
民國年間,外省籍難民流入甘泉,榆林地區災民也相繼移人甘泉縣。歷代甘泉因戰事、災害、兵燹頻繁,人口發展起落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總量逐年增加。1949年,甘泉縣人口17867人,1979年,達到54104人,1989年,為64684人,比1949年增長3.6倍,平均每年凈增117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泉縣總人口76705人。2011年,甘泉縣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內。
甘泉縣境內的民族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滿族、土家族。
經濟
農業
甘泉縣糧食種植歷來以晚秋作物(谷、糜、玉米、豆類、高粱、蕎麥等)為主。1949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8.86萬畝,畝產20.5公斤,總產193.3萬公斤。1950~1960年,糜子播種面積最大,達到3.7萬畝(畝產67.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22.1%。其次是穀子3.52萬畝(畝產60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21%。玉米2.74萬畝(畝產42.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13%。小麥1.464萬畝(畝產26.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8.7%。豆類0.88萬畝(畝產34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5.3%。水稻0.13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0.8%,畝產106公斤。
③ 延安的甘泉是什麼樣子的
甘泉縣地處陝西省延安市中部,總人口73507人,其中農業人口53600人,總面積2284.7平方公里。210國道、西延鐵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黃陵---延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甘泉歷史悠久,西周即有史載,秦置雕陰縣,北魏初置臨真縣,唐武德元年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改甘泉縣。名勝古跡有秦直道遺址、隋煬帝賜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築白鹿寺、千年銀杏樹、宋代古墓群等。革命舊址有毛澤東發表「雪地講話」和指揮直羅戰役所在地、勞山戰役戰場、周恩來遇險處等。甘泉屬陝北黃土高原低山丘陵溝壑區,為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全縣耕地總面積60.9萬畝,農村人均11.4畝。林草覆蓋率達78.4%,其中森林覆蓋率為50.5%;甘泉主產豆類、玉米、穀子、蕎麥、薯類、煙葉、西瓜等。縣內有較為豐富的礦藏,已探明石油蓄油麵積272.1平方公里,儲量7478萬噸;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天然氣、紫砂土、石灰石等開發潛力較大,金、鉛、鐵、煤等也有發現。
④ 延安市各縣的人口狀況是什麼
延安市 面積36712平方千米,人口210萬人(2004年)。(2004年統計)
寶塔區 面積3556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716000。
延長縣 面積229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17100。縣人民政府駐七里村鎮。
延川縣 面積1941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717200。縣人民政府駐延川鎮。
子長縣 面積2405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717300。縣人民政府駐瓦窯堡鎮。
安塞縣 面積2984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717400。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
志丹縣 面積3781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500。縣人民政府駐保安鎮。
吳起縣 面積3776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600。縣人民政府駐吳旗鎮。
甘泉縣 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 8萬。郵政編碼716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富 縣 面積418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27500。縣人民政府駐富城鎮。
洛川縣 面積1886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27400。縣人民政府駐鳳棲鎮。
宜川縣 面積2945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716200。縣人民政府駐丹州鎮。
黃龍縣 面積2383平方千米,人口 5萬。郵政編碼715700。縣人民政府駐石堡鎮。
黃陵縣 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12萬。郵政編碼727300。縣人民政府駐橋山鎮。
⑤ 延安市各縣的人口是
截止2019年1月,延安下轄11個縣,各縣人口數量如下:
1、黃陵縣,黃陵縣常住人口13.17萬人,城鎮化率59.3%,城鎮人口7.81萬人。
2、黃龍縣,黃龍縣總人口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97%,黃龍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蒙古族等11個。
3、宜川縣,2015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2.09萬人,出生率10.94‰,人口自然增長率4.59‰。
4、洛川縣,2016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23369人,比2015年增長2597人,全縣出生人口3504人。
5、富縣,2016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56900人,出生率10.56‰,人口自然增長率5.76‰。
6、延長縣,延長縣戶籍人口15.60萬人,常住人口12.81萬人。延長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回族、侗族等。
7、甘泉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泉縣總人口76705人。甘泉縣境內的民族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滿族、土家族。
8、延川縣,截至2016年末,延川縣戶籍人口19.08萬人,其中男100610人,佔52.7%;女90180人,佔47.3%。
9、吳起縣,2012年,吳起縣總人口13.4萬,其中農業人口10.5萬人。人口密度為33人/平方公里。
10、子長縣,截至2015年末,子長縣戶籍總戶數9.34萬戶,戶籍總人口26.8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06萬人。
11、志丹縣,截至2017年末,志丹縣公安戶籍總戶數59786戶,比2016年末減少7戶;全縣戶籍總人口為161875人,比2016年增加了981人。
(5)陝西甘泉縣內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秦漢時,延安屬上郡(郡治膚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時期,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在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猶存。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延安郡為延州總管府,領膚施、豐林、延川三縣,管南平、北武、東夏三州;改上郡為富州,領洛交、洛川、三川、伏陸、中部、富城六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5月,撤銷陝北行政公署,成立陝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延安、延長、安塞、志丹、吳旗、甘泉、富縣、洛川、宜川、黃陵、宜君、黃龍12縣。同年10月,改稱陝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
⑥ 陝西省甘泉縣
陝西省甘泉縣地處陝西省延安市中部,屬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下轄3個鎮、2個鄉、1個街道辦事處,62個村委會;總人口8.9萬人。
⑦ 延安市一共多少個縣
一、截至2010年12月31日,延安市轄1個市轄區、12個縣,面積36712平方千米,人口227萬人。
二、延安,古稱膚施、延州,原陝甘寧邊區政府首府。簡稱「延」,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三、延安是中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四、延安位於陝北金三角經濟協作區腹地。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⑧ 延安、榆林有多少個縣每個縣的名字急問!謝謝
延安的:
延安市 面積36712平方千米,人口210萬人(2004年)。
寶塔區 面積3556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716000。
延長縣 面積229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17100。縣人民政府駐七里村鎮。
延川縣 面積1941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717200。縣人民政府駐延川鎮。
子長縣 面積2405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717300。縣人民政府駐瓦窯堡鎮。
安塞縣 面積2984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717400。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
志丹縣 面積3781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500。縣人民政府駐保安鎮。
吳起縣 面積3776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600。縣人民政府駐吳旗鎮。
甘泉縣 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 8萬。郵政編碼716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富 縣 面積418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27500。縣人民政府駐富城鎮。
洛川縣 面積1886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27400。縣人民政府駐鳳棲鎮。
宜川縣 面積2945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716200。縣人民政府駐丹州鎮。
黃龍縣 面積2383平方千米,人口 5萬。郵政編碼715700。縣人民政府駐石堡鎮。
黃陵縣 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12萬。郵政編碼727300。縣人民政府駐橋山鎮。
榆林:
榆林市 面積43578平方千米,人口338萬人(2004年)。
榆陽區 面積7053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719000。區人民政府駐榆林火車站北側。
神木縣 面積7635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719300。縣人民政府駐神木鎮。
府谷縣 面積3212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19400。縣人民政府駐府谷鎮。
橫山縣 面積4084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719200。縣人民政府駐橫山鎮。
靖邊縣 面積5088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718500。縣人民政府駐張家畔鎮。
定邊縣 面積6920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718600。縣人民政府駐定邊鎮。
綏德縣 面積1878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718000。縣人民政府駐名州鎮。
米脂縣 面積1212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18100。縣人民政府駐銀州鎮。
佳 縣 面積2144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719200。縣人民政府駐佳蘆鎮。
吳堡縣 面積 428平方千米,人口 8萬。郵政編碼718200。縣人民政府駐宋家川鎮。
清澗縣 面積1881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18300。縣人民政府駐寬洲鎮。
子洲縣 面積2043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718400。縣人民政府駐雙湖峪鎮。
⑨ 延安有幾個縣城
陝西省延安市
地理狀況
延安市位於陝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北接榆林市,南連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市、呂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市為鄰。全市總面積37037平方公里,共轄1區12縣,市府駐寶塔區,196個鄉鎮,3426個行政村,總人口193.88萬,其中農業人口154.1 萬,人口密度52/平方公里。屬內陸乾旱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7.7℃—10.6℃,年均日照數 2300—2700小時,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延安市轄1個市轄區、12個縣。
延安市面積36712平方千米,人口210萬人(2004年)。
寶塔區面積3556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716000。
延長縣面積229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17100。縣人民政府駐七里村鎮。
延川縣面積1941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717200。縣人民政府駐延川鎮。
子長縣面積2405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717300。縣人民政府駐瓦窯堡鎮。
安塞縣面積2984平方千米,人口16萬。郵政編碼717400。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
志丹縣面積3781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500。縣人民政府駐保安鎮。
吳起縣面積3776平方千米,人口13萬。郵政編碼717600。縣人民政府駐吳旗鎮。
甘泉縣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 8萬。郵政編碼716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富縣面積418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727500。縣人民政府駐富城鎮。
洛川縣面積1886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27400。縣人民政府駐鳳棲鎮。
宜川縣面積2945平方千米,人口11萬。郵政編碼716200。縣人民政府駐丹州鎮。
黃龍縣面積2383平方千米,人口 5萬。郵政編碼715700。縣人民政府駐石堡鎮。
黃陵縣面積2288平方千米,人口12萬。郵政編碼727300。縣人民政府駐橋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