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堡區多少人口
⑴ 印度旅遊哪裡好玩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是金磚國家之一。下面就隨我一起去閱讀印度旅遊哪裡好玩,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1、泰姬陵
大部分人都比較熟悉的一個名字。泰姬陵(TajMahal),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後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它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
2、德里(新德里)
德里和新德里其實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即印度的首都。之所以有不同的叫法,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有關。德里這座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居中的城市,最初形成於公元前5000年,位於今天新德里的南郊。在以後漫長的歷史時期,德里經歷了多個不同的王朝,每代王朝都在這里留下了宏偉的建築物。17世紀,莫卧兒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將王國的首都由阿格拉搬遷至德里。
3、加爾各答
作為印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加爾各答稱為可以從你的臉色就可以描述出來的城市,因為他沖擊著每一個遊客體驗。
加爾各答以長期以來作為這個國家文化之都及孟加拉文化中心的歷史而聞名,加爾各答長時間作為印度東部的商業中心以及是通往被世人忽視的印度東北部的大門。
今天,隨著眾多的私營企業在這里設置辦公地點,加爾各答已經成為了一個信息技術城市。加爾各答也是印度唯一的仍在使用有軌電車的城市,可以給你帶來這個國家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異域體驗。
4、貧民窟
孟買(Mum)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印度「西部門戶」之稱。「孟買」一詞來源於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為 「美麗的海灣」。最初只是作為葡萄牙女王的結婚禮物的孟買,現今具備有最先進的港灣設施,發展成為一個商業中心,著名的孟買風格建築,可以從孟買高等法院、舊官廳、大學校舍及維多利亞車站等體現出來。郊外有蔡伯蒂海岸、焦鞭海岸;波利比里有極宏偉的國立野生公園山齊甘地。孟買可說是印度的文化中心地。在蔡亨基爾美術館可以欣賞到定期開放的展覽會,而於國立舞台藝術中心,又可以觀賞國內外的音樂、舞蹈等公演。在旅客的中心地帶,即TajMahal酒店旁,Colaba一帶,是各式食肆雲集的地區,不論印度食物或世界各地美食,你可以找到不少選擇。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基督教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5、粉紅之城
齋浦爾(Jaipur)是拉賈斯坦邦(Rajasthan)首府,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處,人口62萬,為印度北方重鎮,也是珠寶貿易中心。齋浦爾和德里及阿格拉被稱為印度旅遊的「金三角」。 4-5月為酷暑季節,5月下旬-9月為雨季,只有10月-翌年3月,風和日麗,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夏季最炎熱時可達到45oC,日夜溫差大;冬季在 5oC左右,夜晚十分寒冷,風霧環繞整夜。如在冬夏季出遊,注意要帶好雨具、輕薄毛衣和棉外套。 1727年,由當時的統治者賈伊?辛格大君策劃建設,全城以長方形為主,分為六區。1782年,他下令建設一座天象觀測所,成為印度保存最大的古天文台。公元1876年時,齋浦爾為了迎接英國威爾斯王子(Prince of Wales)到訪,將舊城內建築物全部漆成粉紅色,外加白色邊框,所以又被稱為「粉紅城市」
6、「古城」阿格拉
阿格拉城市雖然不大,但自公元16世紀起,它一直是印度的首都,現在遺留著許多歷史性的建築物,其優美為世間罕見,蜚聲世界的泰姬陵就在這里。莫卧兒人喜愛花木和水池,帝王宮殿的每一個角落都種著玫瑰花,院內花卉繁茂,五彩繽紛,芬芳襲人。
7、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位於亞穆納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約15分鍾車程,全部採用紅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稱紅堡,與首都德里的紅堡齊名。這座方圓1.5平方公里的宮堡外形非常雄偉壯觀,城內的宮殿雖經歷漫長的歲月多已失修,但畫梁和牆壁上精巧的雕刻與設計仍隱約保存著昔日富麗堂皇的風貌。
8、城市皇宮
城市皇宮(City Palace)位於舊城中心,是印度保存得最為完好得古跡之一。王宮是拉賈斯坦城邦臣服於莫卧兒帝國後於1728年興建的宮殿,現在的齋浦爾國王還生活在皇宮內。皇宮有多個宮殿組成,單是城門就有8個之多,建築奢華,幾乎佔了舊市街的'四分之一面積。
9、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MausoleumofHumayun)為莫卧兒王朝第二代帝王胡馬雍及其王妃的陵墓,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東南郊,位於德里東部來穆納河畔。於1572年建成,陵墓全部用紅砂岩建造,外觀宏麗壯觀。陵墓設計融合了印度和波斯的建築風格,是印度著名的伊斯蘭教古建築。胡馬雍陵同時也是印度次大陸的第一座花園陵墓,有著特殊的文化意義,它引起了重要的建築領域創新並在泰姬陵的建築中達到頂峰,是印度最早的莫卧爾式建築。
10、「紀念之門」印度門
位於拉傑巴特街東端,外形極像法國的凱旋門,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印度將士而建的,又名"印度戰士紀念碑"。印度門高48.7米 ,寬 21.3米,拱門高42米,頂端有一個直徑3、5米的圓石盆,是一盞大油燈。每逢重大節日,盆內裝滿燈油,夜間燃起一米多高的火焰。印度門的壁上刻著9萬多個印度和英國官兵的名字,他們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烈士們。有衛兵在此站崗。
⑵ 去印度旅遊有哪些旅遊景點值得玩
古老的印度,其風景特色也不亞於中國,去印度旅遊的話,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地方哦。下面是我分享的印度十大旅遊景點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介紹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一、泰姬陵
大部分人都比較熟悉的一個名字。泰姬陵(TajMahal),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
是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後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它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二、德里、新德里
德里和新德里其實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即印度的首都。之所以有不同的叫法,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有關。德里這座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居中的城市,最初形成於公元前5000年,位於今天新德里的南郊。
在以後漫長的歷史時期,德里經歷了多個不同的王朝,每代王朝都在這里留下了宏偉的建築物。17世紀,莫卧兒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將王國的首都由阿格拉搬遷至德里。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三、「小印度」孟買
孟買(Mum)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樞紐,素有印度「西部門戶」之稱。「孟買」一詞來源於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為「美麗的海灣」。最初只是作為葡萄牙女王的結婚禮物的孟買,現今具備有最先進的港灣設施,發展成為一個商業中心,著名的孟買風格建築,可以從孟買高等法院、舊官廳、大學校舍及維多利亞車站等體現出來。
郊外有蔡伯蒂海岸、焦鞭海岸;波利比里有極宏偉的國立野生公園山齊甘地。孟買可說是印度的 文化 中心地。在蔡亨基爾美術館可以欣賞到定期開放的展覽會,而於國立舞台藝術中心,又可以觀賞國內外的音樂、舞蹈等公演。
在旅客的中心地帶,即TajMahal酒店旁,Colaba一帶,是各式食肆雲集的地區,不論印度食物或世界各地美食,你可以找到不少選擇。在市內可以看到印度教廟、____大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還有佛教寺廟等。因而孟買素有「小印度「之稱。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四、「粉紅城市」齋浦爾
齋浦爾(Jaipur)是拉賈斯坦邦(Rajasthan)首府,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處,人口62萬,為印度北方重鎮,也是珠寶貿易中心。齋浦爾和德里及阿格拉被稱為印度旅遊的「金三角」。
4-5月為酷暑季節,5月下旬-9月為雨季,只有10月-翌年3月,風和日麗,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
夏季最炎熱時可達到45oC,日夜溫差大;冬季在5oC左右,夜晚十分寒冷,風霧環繞整夜。
如在冬夏季出遊,注意要帶好雨具、輕薄毛衣和棉外套。1727年,由當時的統治者賈伊•辛格大君策劃建設,全城以長方形為主,分為六區。1782年,他下令建設一座天象觀測所,成為印度保存最大的古天文台。
公元1876年時,齋浦爾為了迎接英國威爾斯王子(PrinceofWales)到訪,將舊城內建築物全部漆成粉紅色,外加白色邊框,所以又被稱為「粉紅城市」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五、「古城」阿格拉
阿格拉城市雖然不大,但自公元16世紀起,它一直是印度的首都,現在遺留著許多歷史性的建築物,其優美為世間罕見,蜚聲世界的泰姬陵就在這里。
莫卧兒人喜愛花木和水池,帝王宮殿的每一個角落都種著玫瑰花,院內花卉繁茂,五彩繽紛,芬芳襲人。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六、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位於亞穆納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約15分鍾車程,全部採用紅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稱紅堡,與首都德里的紅堡齊名。
這座方圓1.5平方公里的宮堡外形非常雄偉壯觀,城內的宮殿雖經歷漫長的歲月多已失修,但畫梁和牆壁上精巧的 雕刻 與設計仍隱約保存著昔日富麗堂皇的風貌。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七、城市宮殿
城市宮殿(CityPalace)位於舊城中心,是印度保存得最為完好得古跡之一。王宮是拉賈斯坦城邦臣服於莫卧兒帝國後於1728年興建的宮殿,現在的齋浦爾國王還生活在皇宮內。皇宮有多個宮殿組成,單是城門就有8個之多,建築奢華,幾乎佔了舊市街的四分之一面積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八、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MausoleumofHumayun)為莫卧兒王朝第二代帝王胡馬雍及其王妃的陵墓,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東南郊,位於德里東部來穆納河畔。
於1572年建成,陵墓全部用紅砂岩建造,外觀宏麗壯觀。
陵墓設計融合了印度和波斯的建築風格,是印度著名的伊斯蘭教古建築。
胡馬雍陵同時也是印度次大陸的第一座花園陵墓,有著特殊的文化意義,它引起了重要的建築領域創新並在泰姬陵的建築中達到頂峰,是印度最早的莫卧爾式建築。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九、「紀念之門」印度門
位於拉傑巴特街東端,外形極像法國的凱旋門,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印度將士而建的,又名"印度戰士紀念碑"。印度門高48.7米,寬21.3米,拱門高42米,頂端有一個直徑3、5米的圓石盆,是一盞大油燈。
每逢重大節日,盆內裝滿燈油,夜間燃起一米多高的火焰。印度門的壁上刻著9萬多個印度和英國官兵的名字,他們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烈士們。有衛兵在此站崗。
印度十大旅遊景點十、甘地陵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東郊朱木拿河畔,有一座肅穆、幽雅的陵園。園中的陵墓沒有任何裝飾,極其普通,簡朴。
然而,這里卻像一方聖地,一塊心靈的磁石,每逢節假日,便吸引無數身著白色民族裝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
他們脫掉鞋子,赤腳走進陵園,深切地悼念陵園的主人、印度的國父——甘地。
印度特色美食推薦1、印度飛餅
印度飛餅來源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灣大山脈,當地居民常年以筋面,椰槳,黃油,煉乳等製作食物,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 其風味獨特,製作神奇,薄如蟬翼,外酥里嫩,松軟可口,色澤金黃,品種繁多,內有精心調制的各種餡料,由於它獨特的工藝,和面對著顧客現做現品,而使人有著很強的感觀,和好奇心 加巴地印度飛餅配製秘方奇特、工藝復雜、變化繁多,其特點為:「精、美、優、特」。外形美觀、欣賞價值高、營養豐富,按不同的口味,配製秘方不同,分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營養脂肪、鈣、鐵、鋅等各種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份,色澤鮮艷,金黃而透明,口感脆嫩、醇香、味美、可口,有健胃養脾 ,益神養血等功效。現場製作品味繁多,變幻莫測。
2、奶茶
在街邊經常能看到有的鋪面門口放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鍋,裡面文火溫著白乎乎的牛奶,上面一半還覆蓋著奶皮,非常香濃。旁邊有很多印度人排隊等候著,一旦牛奶開鍋就可以捧回香噴噴的奶茶。通常飯後當地人會喝一杯加了香料的印度奶茶,也叫馬沙拉奶茶。
3、印度手抓飯
手抓飯是印度人十分喜愛的食物,吃時用右手將飯菜反復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手抓飯只限於家裡或非正式場合。
4、拉西 Lassi
拉西即印度酸奶。舊德里賈瑪清真寺門口的小攤上,裝滿酸奶的土陶罐整齊地排列著,食客用完酸奶就砸碎陶罐,免除了攤主洗碗的麻煩,同時還很衛生。由於印度菜的主菜多為羊肉、雞肉和海鮮類,而且每道菜里洋蔥和咖喱必不可少,在中國人眼裡有點油膩、不好消化,用牛奶製作的醇濃酸奶可以化解掉飯菜。
5、咖喱羊肉
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二十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咖喱羊肉烹調好後,放在餐廳門口一個個亮晶晶的金屬大罐中,下面施以文火慢燉並保溫,濃香也隨之緩緩溢出。
6、塔里(Thali)
塔里是印度最傳統的一種套餐,將米飯、面餅、酸奶、咖喱、蔬菜、甜點等裝進圓形鋁盤里。 Thali裡麵包括:Kheer(有米香有牛奶的甜點)、Chapati ( 全麥餅) 、Salad (色拉)、Kadhi ( 豆腐) 、Paneer vegetable(乳酪蔬菜)等。
7、印式套餐 India Thali Platter
塔利(Thali)是一種印度特色的套餐,大概是印度最便宜的大餐了。印度每個省都有屬於自己風格的塔利,塔利的通常樣式就是在一個圓盤里放上咖喱的蔬菜或是肉、豆子湯、綠色小菜、酸奶、脆餅、調料醬和米飯。
8、波亞尼燉飯 Biryani
波亞尼燉飯是以長米搭配羊肉、雞肉、牛肉火彩燉成的飯,也有純素的。菠菜芝士 Palak Paneer這是將菠菜搗碎後加上印度自製的鄉村芝士,是北印度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9、炸三角 Samonsa
這是一種咖喱餡兒的炸食,形狀呈三角形,餡料是用土豆泥、豌豆、茴香、辣椒等混成的,有點辣,街邊就可以買到。
10、恰巴提(Chapati)
恰巴提Chapati是印度最普遍的全麥面餅之一。其採用沒有發酵的面團製作。吃起來口感較干,比較筋道。大街小巷最常見到的一種面餅。
猜你感興趣:
1. 12月份國外旅遊好去處
2. 台灣旅遊最值得去的十個景點
3. 台北必去十大好去處
4. 2017去印度旅遊安全嗎
5. 去印度旅遊需要注意哪些社交禮儀
⑶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有多少個鎮
18個鄉鎮。分別是永清鎮、白沙鄉、山門鎮、秦亭鎮、松樹鄉、王河鄉、草川鄉、隴東鄉、郭川鄉、遠門鄉、賈川鄉、土門鄉、紅堡鎮、白駝鎮、豐望鄉,黃門鄉、新城鄉、金集鎮。
韓家莊有,在清水縣軒轅湖北面,緊挨著。
清水縣,甘肅省天水市轄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部,隴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頭河流域;東界陝西省隴縣、寶雞,南連麥積區,西接秦安縣,北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毗鄰;地處隴山山地向隴西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轄15個鎮、3個鄉,總面積2012平方公里;2018年總人口332364人。
清水古稱上邽,以「清泉四注」而得縣名;是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誕生地,秦統一中國的發祥地,西漢名將趙充國的家鄉;史前文化、先秦文化、漢唐文化、宋(金)元文化積淀;境內有已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魏晉古城」和「非子封邑」的李崖遺址;是甘肅東部旅遊區的組成部分。 [1]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
2018年,清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1億元,同比增長2.4%,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9.76億元,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07億元,同比增長5.8%,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8.68億元,同比增長0.8%。 [3]
2020年2月,經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清水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准退出。
⑷ 印度首都,人口,面積,民族風情
印度首都馬德里,人後12.102億(2011年),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印度人有4大傳統儀式,分別是出生、葬禮、婚姻和普迦儀式。除此之外,在印度旅行,你一定要知道印度的10項特殊習慣和6大禁忌,保你玩得開心、一路平安。
六大禁忌
1. 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牛是濕婆神的坐騎,所以禁止食用牛肉或牛皮製品。但是印度的回教徒不吃豬肉,因此遊客最好食用雞肉或羊肉。
2. 在印度,應避免以左手遞物給當地人,因為左手被視為視不潔的。
3. 在印度,不要撫摸小孩頭部,因為印度人認為頭部視神聖的。
4. 在印度,進入宗教寺廟和古跡都必須拖鞋,最好入境隨俗。
5. 參觀印度寺廟時,最好不要穿著短褲和短裙。
6. 在印度,看到特殊宗教儀式舉行時,千萬不克鄙視或加以批評,免得招惹是非。
十大特殊習慣:
1. 印度人習慣以「納瑪斯特Namaste」代替早安、午安、晚安或歡迎、你好......等一切問候語。
2 . 印度人回答問題時,通常頭部都會向左右兩邊點一下,這是代表「OK」「沒問題」或「Yes」的意思。
3. 印度大部份地區,都沒有門牌地址,當地人習慣以地標、橋梁、寺廟、市集作為辨識。
4.如果向10個印度人問路,會得到10個答案。
5.印度人對遊客最常說的話是:「Where are you from?」「What's your name?」「You're my friend.」不過當他們說這些話時,都是另有意圖。
6.印度人思考邏輯很簡單,動作也很緩慢,所以遊客要有耐心。
7.到印度人家裡吃飯時,通常是由男主人作陪,最好不要勉強女主人同桌吃飯。
8.印度人習慣用右手抓飯吃,並且將左手放在背後。
9.印度男性很喜歡找外國女子搭訕,尤其當你被誤以為日本女性的時候。
10.很多印度人為了賺觀光客的錢,都會學習各國的語言。所以在印度,能說各 種語言的人,不是導游、生意人,就是騙子。
⑸ 天水市秦州到花牛鎮派出所坐什麼車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
概況
清水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總面積2003平方千米。總人口31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永清鎮,郵編:741400。代碼:620521。區號:0938。
行政區劃
清水縣轄6個鎮、12個鄉:永清鎮、紅堡鎮、白駝鎮、金集鎮、秦亭鎮、山門鎮、白沙鄉、松樹鄉、王河鄉、遠門鄉、土門鄉、郭川鄉、賈川鄉、豐望鄉、草川鋪鄉、隴東鄉、黃門鄉、新城鄉。
歷史沿革
2000年,清水縣轄1個鎮、23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920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永清鎮 24357 上圭鄉 20386 白沙鄉 16949 紅堡鄉 13152 小泉鄉 5984 太坪鄉 5712 白駝鄉 10202 玉屏鄉 5868 松樹鄉 12755 王河鄉 11731 遠門鄉 11290 土門鄉 14916 郭川鄉 17893 金集鄉 15545 賈川鄉 12054 豐旺鄉 9438 草川鄉 10843 隴東鄉 10945 黃門鄉 13561 新城鄉 10709 秦亭鄉 7664 百家鄉 7175 山門鄉 6624 旺興鄉 3454 。
縣情簡介
清水縣位於甘肅省東南,天水市東北,東界陝西省隴縣、寶雞市,南連天水市麥積區,西接秦安縣,北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距隴海鐵路天水站40公里。全縣總面積2012平方公里。介於北緯34°32′至34°58′、東經105°45′至106°30′之間,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47公里。現轄6鎮12鄉、260個行政村、112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26萬人。
清水人傑地靈,歷史文化悠久。漢武帝元鼎二年析上邽置清水縣至今,以「清泉四注」而得名。素有隴上要沖、關中屏障之稱。據《水經注》記載,軒轅黃帝出生在清水,現存「軒口窯」、「三皇溝」遺址兩處。清水是西漢名將營平侯趙充國、唐始祖李虎的故里,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西時病故的地方,齊家文化、先秦文化、漢唐文化、宋金文化積淀豐厚。現存有永清堡遺址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
清水山青水秀,旅遊資源豐富。清水地處隴山西南麓渭河流域北岸,屬黃土梁峁溝壑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201米,最低海拔1025米。年均氣溫8.8℃,降水量580毫米,日照時數2076小時,無霜期171天。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全縣耕地面積96萬畝,林地64萬畝,草山草坡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1.5%。境內山青水秀,重巒疊翠,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色俱佳,旅遊資源豐富。距縣城8公里處的湯浴溫泉,為全國十三大名泉之一,自宋、明以來已屬隴上勝跡。溫泉水質優良,水溫54℃,富含人體必須的多種微量元素,尤其被譽為「生命之花」的鋅含量居全國名泉之冠,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和礦泉水開發價值。此地群山環抱,清流映帶,鳥鳴林幽,一派田園風光,甘肅省工人療養院和體育訓練基地座落其間,為理想的洗浴、療養、休閑、度假旅遊勝地。位於縣城東南28公里處的花石崖,相傳為唐玄奘取經途中大戰黃木狼的萬紫山,現存有黃木狼洞遺址。此地林木蒼郁,懸崖峭壁,岩石嶙峋,寺廟兀立,集自然、人文景觀於一身。綠樹成蔭、草色青青、溪流涓涓、鳥語花香的秦非子牧馬場、三皇谷森林公園等,令人心曠神怡。軒轅谷隘、充國陵園、宋金墓群、龐公仙境皆是隴上名勝。紅崖晚照、古洞懸石、月台雲影、高嶺飛泉俱為旅遊佳處。
清水農作物種類繁多,農業資源富饒。全縣經濟以農業為主,畜牧、林果、經作等農業支柱產業初具規模,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洋芋、蠶豆等,正常年景產量達1億公斤。經濟作物主要有中葯材、胡麻、葵花、大麻、蔬菜、花卉等。其中中葯材人工種植及野生600多種,年產量6000多噸,素有「千年葯鄉」之稱。林果產品主要有蘋果、葡萄、核桃、花椒、梨、桃、杏等,是馳名中外的天水花牛蘋果重點產區之一;沙棘、山梨、草莓、山葡萄、五味子等野生果類資源十分豐富,沙棘面積30萬畝,年產沙棘鮮果5萬噸。畜禽主要有牛、羊、豬、雞等50多個品種,年飼養量136萬頭(匹、只);以黃牛為主的草食畜養殖業逐成規模;野生動物100多種,珍貴的有毛冠鹿、石豹、紅腹錦雞等。
清水「天河」品牌優勢明顯,工業生產初具規模。全縣工業以酒飲食品業為主體,以建材和機械製造業為兩翼。產品主要有「天河」、「羲皇故里」、「充國」、「麥積煙雨」系列白酒、果酒、飲料、果汁、沙棘總黃酮和花崗岩板材、岩棉製品、麻紡織品、制粉機、粉皮機、粉絲機、壓面機、鍘草機等30多個門類360多個品種。天河酒業集團公司已躋身天水市三大企業集團之一,酒飲產品暢銷國內外,先後獲國際博覽會金獎、國優及省部級優質產品獎20多項。
清水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境內已勘察探明的各類礦藏近20種。其中金屬礦主要有金、鎂、銅、鋅、鉬、鎳、鐵、錳等,種類多,品位高;非金屬礦主要有大理石、花崗岩、輝綠岩、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石、磷灰石等,儲量大,易開采。現已開發利用的有金、鉛、鋅、鐵、大理石、花崗岩、輝綠岩、白雲石、石灰石等。尤其是輝綠岩精品——龐公玉工藝品堪稱「中國一絕」,為觀賞、珍藏、饋贈之佳品,開發前景廣闊。
清水交通便捷,通迅、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完善。全縣電力、電話、廣播電視、農機路實現了「村村通」。縣內等級以上公路總里程381公里,縣城距隴海鐵路(天水站)僅40公里,有清北、清張、大溫、桐溫等省際、縣際公路連通東西南北。行動電話基站覆蓋縣境80%;縣城自來水日供應能力達7500噸,可采量蘊藏豐富。
清水投資環境良好,發展商機無限。清水人民搶抓機遇,全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縣上先後制定、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招商引資、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從市場准入、融資渠道、稅收征管、土地使用、證照辦理、規費收繳、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對投資者予以優惠,竭誠提供優質、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務。隨著縣域畜牧、林果、經作、飼草、酒飲、旅遊等六大支柱產業的快速發展,清水涌現出無限商機,眾多的招商項目亟待外地客商前來投資開發。清水堅持科教興縣戰略,科教文衛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實現了「兩基」達標,基礎教育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職業教育有較快的發展,中小學設施基本達到國家規定標准。標准化博物館建設工程正在實施,天水軒轅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6%、89%,實現每百人擁有電話8.5部。基本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先後啟動實施。《清水縣志》、《清水史話》相繼出版發行,其它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了新的成績。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清水為邽戎、綿諸戎居住地。西周孝王時,嬴姓部落首領非子因養馬有功,封為王室附庸(周制.其封地方圓不足50里),封邑在今清水縣秦亭鎮境內,是清水境內最早的城邑。之後,非子等以此為根據地,不斷開拓疆土,發展壯大。周莊王九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戎取其地,始置邽縣,為中國歷史上最早設置的縣。秦惠公五年(公元前395年),秦滅綿諸戎,置綿諸道(治今縣西南賈川鄉林河村),並築城以加強管理。
秦統一全國後,實行郡縣制,清水縣地屬隴西郡上邦縣(原邽縣)、綿諸道。西漢初,隨著經濟人口的發展,為鞏固邊防、擴充疆土,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析上邽,在關隴要沖置清水縣、戎邑道(治今黃門鄉)與隴縣,至此,始有清水縣名,縣治在古城(今永清鎮李崖村)。《太平御覽》引述「《三秦記》雲:『其坂九回,七日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下有縣,因此而名。」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隴西郡置天水郡,轄16縣(道),其中清水縣、綿諸道均屬涼州刺史部天水郡。西漢末年,王莽改清水為識睦。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公孫述於縣治以西15里依山築清水西城(址今紅堡鎮西城村)。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清水縣為坻聚,與綿諸道、戎邑道一起並入隴縣。
三國初,魏復置清水縣,廢隴縣入清水縣。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從天水郡分置廣魏郡,轄4縣,清水縣屬之。西晉時,清水屬秦州略陽郡管轄。東晉十六國時,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大夏、仇池等少數民族政權,先後把勢力伸入清水境內。這些割據勢力你爭我奪,相互兼並,征戰不已,給清水的社會生產造成很大破壞。晉安帝義熙六年(4lO年),夏王赫連勃勃攻陷清水城,將清水及略陽16000餘戶居民遷於大城(即夏都統萬城,在今陝西省靖邊縣北)。北魏統一北方後,清水縣仍屬秦州略陽郡所轄。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在原戎邑道故地置安戎縣,屬略陽郡。北魏文成帝和平五年(464年),分略陽郡清水、伯陽(治今北道區伯陽鄉)2縣置清水郡駐清水,屬秦州。西魏、北周繼之。北周,廢安戎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清水郡,改伯陽縣為秦嶺縣,與 清水縣均屬天水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在清水置邽州,轄 清水、秦嶺兩縣,歷3年廢入秦州。「安史 之亂」後,吐蕃乘虛而入。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吐蕃突破唐臨 洮防線,取秦、成、渭等州,清水亦被占據,古城廢棄。唐德宗建中 四年(783年)正月,隴右節度使張鎰與吐蕃大相尚結贊盟於清水, 暫息兵戈。不久,吐蕃背盟,復據清水。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 鳳翔節度使崔珙破吐蕃收復清水,隸風翔府。因老城久廢,移縣治於牛頭河南人口稠密處(即今城址)大中三年(849年),復屬秦州 天水郡中都督府。五代時清水雖自前蜀經後唐至周,名為隴右道秦州府所轄,實自後唐明宗長興三年(932年)復為吐蕃占據,縣治遷 至上邽城(今天水市秦城區)。
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秦州入宋,清水縣屬陝西路[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改稱秦鳳路]秦州。此時,清水境內吐蕃已為漢族同化,但秦州羌(即吐蕃「生戶」)仍頻繁寇掠清水。為此,北宋王朝在清水相繼置直屬秦州的穰、冶坊、靜戎等寨堡以及太平監,屯兵防守。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縣治從上邽城遷回。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秦州都部署曹瑋出奇兵破吐蕃李遵立部於三都谷,基本結束了吐蕃對秦州及清水一帶的擾掠。此後,曹瑋督軍民在境內大修堡寨,並築清水城(即今城址),以拱衛秦州。這些城堡在後來抵禦西夏的人侵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清水縣隸秦風路鳳翔府秦州,領弓門、冶坊、穰、寧遠等29堡。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年一1110年),清水縣、太平監和弓門、靜戎兩寨以及穰、冶坊2堡均屬秦州。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兀術越隴山西進,破清水城,繼而攻陷秦州。此後,宋將吳玠曾一度收復秦州,但金仍據清水。建炎四年(1130年1。金升冶坊堡為縣(治今黃門鄉王店村),與清水縣均屬鳳翔路西寧州。金宣宗貞三年(1215年),清水、冶坊兩縣以及穰、靜戎2鎮均隸屬鳳翔府秦州。金哀宗正大四年(1127年),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率部越六盤山到達清水縣西江畔(今牛頭河),病逝於薩里川(今紅堡川)行宮內。
元代清水縣歸陝西行中書省鞏昌總帥府秦州。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廢冶坊縣入清水縣。明太祖洪武二年(1939年),徐達率兵度隴,元清水縣令鐵木罕巴在馬跑泉被明軍捕殺。洪武四年(1371年),知縣劉德以宋城址重築清水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清水縣屬陝西布政司鞏昌府秦州。明朝末年,階級矛盾激化,陝北、隴東飢民相繼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的統治,先後有數路農民軍蜂擁而入清水,給地方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明思宗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水縣歸闖王義軍。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征秦隴,大順知縣丁圖昌附清。清聖祖康熙三年(1664年),清水縣屬陝西省右布政使司鞏昌府秦州。康熙七年(1668年),改屬甘肅布政使司。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升秦州為直隸州,清水屬之。
民國初年,廢秦州設置渭川道,清水為其所轄。民國16年(1927年),改渭川道為渭川行政公署,清水屬之。民國38年(1949年)7月31日,清水解放。8月7日,清水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陝甘寧邊區政府天水分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水縣屬甘肅省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此後,與天水縣(今天水市麥積區)、秦安縣多次調整邊界。於1961年12月第二次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分置後,縣境北界、南界均向南推移,西界西移,轄域由民國時的菊葉形變為東西長方形,縣治居縣境中心。1985年7月,天水撤地設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清水縣歸天水市管轄至今。全縣設6鎮12鄉、260個行政村、4個居民委員會,112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26萬人,有漢族、回族、藏族、白族、朝鮮族、土家族等8個民族。全縣2005年末總戶數為66846戶,總人口312552人,其中農業人口291628人,占總人口的93.3%,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土、苗等。
地理位置
清水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隴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頭河流域。東界陝西省隴縣、寶雞,南連麥積區,西接秦安縣,北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毗鄰。在北緯34°32′至34°56′,東徑105°45′106°30′之間。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47公里,面積2012平方公里。縣委、縣政府駐永清鎮。
清水縣屬天水市轄縣。歷史上,這里地處絲綢之路南路的要沖,從陝西隴縣翻越隴山,出大震關(今盤龍鋪)至天水(古秦州)、河西,清水為必經之地,素有「隴右要沖,關中屏障」之稱。西南經清麥公路至天水火車站44公里,西經雲山鎮至秦安縣城77公里,北經清張公路至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城47公里,西南沿清麥公路經北道埠至天水市人民政府駐地秦城區63公里,西距省會蘭州市395公里,東經陝西省隴縣至西安市380公里。
清水縣地處隴山山地向梁峁過渡地帶,地勢總趨向東北高、西南漸低;最高海拔2201米,最低海拔1112米,相對高差1089米;海拔高度引起熱量、降水條件、土壤、植被的垂直變化,使自然條件復雜多樣。由於內外營力作用,我縣地貌分為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的中低山黃土梁溝壑區——分布於縣境中、西部,以高峰科梁和牛頭河南北側梁峁為骨架,面積217.93萬畝,處森林草原黑爐土地帶,植被以灌叢和草原為主。土石山地中度深切割中山區——分布於縣東南,屬隴山西延部分,以盤龍山為主,面積45.86萬畝,以發育在黃土母質上的褐土為多,有大面積次生林。河谷階地區以牛頭河中、下游及骨幹支流下流河谷階地為主,面積27.70萬畝,分為寬窄河谷與峽谷,寬度1——3公里,兩岸為河漫灘與多級階地。一級階地土層深厚,為我縣最好農田。
縣境東部為隴山余脈南北向盤龍山,南部有盤龍山南段東西向筆架峰,西部是弓型高峰科山樑,北部為南北向化嶺山與封山;在山樑內外,形成以牛頭河為中心的湯浴河、樊河、後川河四大水系。在群山環抱中,形成牛頭河中部的山間盆地、清水城處盆地中南部,海拔1360米。
⑹ 利比亞的首都是哪裡
的黎波里是利比亞國的首都和最大港口,位於利比亞的西北部、地中海南岸,北緯32°54'8" 東經13°11'9",人口175萬人(1998年統計),面積2,616平方公里。古代重要貿易中心和戰略要地。現為全國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它是利比亞的首都,也是該國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海港。
⑺ 清代地名問題
清水縣位於甘肅省東南,天水市東北,東界陝西省隴縣、寶雞市,南連天水市麥積區,西接秦安縣,北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⑻ 天水市行政轄區(村級)
天水市 面積14392平方千米,人口350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秦州區民主西路34號,郵政編碼:741000,電話區號:0938。 秦州區面積2442平方千米,人口65萬。郵政編碼741000。(2005年以前叫秦城區)
麥積區面積3452平方千米,人口58萬。郵政編碼70。(2005年以前叫北道區)
秦安縣面積1601平方千米,人口68萬。郵政編碼741600。縣人民政府駐興國鎮。
清水縣面積2003平方千米,人口31萬。郵政編碼741400。縣人民政府駐永清鎮。
甘谷縣面積1572平方千米,人口60萬。郵政編碼741200。縣人民政府駐大像山鎮
武山縣面積2011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741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面積1311平方千米 人口32萬。郵政編碼741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張家川鎮秦城區轄7個街道、10個鎮、6個鄉:大城街道、七里墩街道、東關街道、中城街道、西關街道、石馬坪街道、天水郡街道、玉泉鎮、太京鎮、藉口鎮、皂郊鎮、汪川鎮、牡丹鎮、關子鎮、平南鎮、天水鎮、娘娘壩鎮、中梁鄉、秦嶺鄉、楊家寺鄉、華岐鄉、齊壽鄉、大門鄉。興國鎮鎮政府駐山川台,人口130227人,面積200.7平方千米。轄1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山川台、儒學堖、三眼井、蓮花池、熊家堖、、桃花泉、五一、陵園路、張家堖、五馬坊、東岳、石震、滑石、官橋、用錄、銀山、上街、白楊、太堖、勝利、寶塔、七里崗、南市、彭山。麥積區轄3個街道、11個鎮、6個鄉:道北街道、道南街道、橋南街道、社棠鎮、馬跑泉鎮、甘泉鎮、渭南鎮、東岔鎮、花牛鎮、中灘鎮、新陽鎮、元龍鎮、伯陽鎮、麥積鎮、石佛鄉、五龍鄉、琥珀鄉、黨川鄉、利橋鄉、三岔鄉。 清水縣轄6個鎮、12個鄉:永清鎮、紅堡鎮、白駝鎮、金集鎮、秦亭鎮、山門鎮、白沙鄉、松樹鄉、王河鄉、遠門鄉、土門鄉、郭川鄉、賈川鄉、豐望鄉、草川鋪鄉、隴東鄉、黃門鄉、新城鄉。
⑼ 巴基斯坦前四大城市是哪裡
1.卡拉奇: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位於巴基斯坦南部海岸、印度河三角洲西北部,南瀕臨阿拉伯海,居萊里河與瑪利爾河之間的平原上。人口約2000萬,面積352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821平方公里。
一年大部分時間高溫少雨,炎熱難耐,冬季平均最低氣溫13℃,夏季平均最高氣溫34℃。雨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僅200毫米。
(9)紅堡區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巴基斯坦的一些其他城市:
俾路支省(奎達)
開伯爾-普什圖省(白沙瓦)
旁遮普省(拉合爾)
信德省(卡拉奇)
伊斯蘭堡首都區(伊斯蘭堡)
聯邦直轄部落地區(白沙瓦)
巴控克什米爾分為北部地區(吉爾吉特)和自由克什米爾(穆扎法拉巴德)
參考資料網路-巴基斯坦
⑽ 送你30分來拿啊
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佔82.7%)、伊斯蘭教(佔11.2%)、基督教(佔2.6%)、錫克教(佔2%)。此外還有佛教、耆那教、襖教和猶太教,信徒各佔1%左右。山區一些部落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是傳統宗教,源於本國,其餘為外界傳入的。〔民風民俗〕 婚姻與嫁妝 按著印度教習俗,提但早婚,實行種姓內婚,主張寡婦殉夫("薩提"制度)和禁止寡婦再嫁。大多數婚姻是父母作主,媒約之言。通常,婚姻不僅是男女雙方的結合,而是家族、集團和財富的結合。在農村,理發師是傳統的媒人。
昂貴的嫁妝是印度人婚姻中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負擔累累,以至導致社會悲劇。1961年頒布了《禁止嫁妝法》,但傳統和習慣勢力使法律無法執行。
禮儀與習俗 印度人與友人見面很講禮節,通常是雙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時,對長輩宜高,對平輩宜平,對幼輩則低,以分別示以尊敬、對等和關懷。迎候佳賓則敬獻花環,
表示由衷的歡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贊同或同意對方意見時,往往是搖頭而不是點頭。 印度殯葬火葬:通常選擇聖河河畔舉行;水葬,把屍體推入水中,任其隨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屍體丟在野外或林中,讓禿鷹啄食或野獸飽餐,穆斯林則實行土葬。
社會重男輕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拋頭露面,更不與陌生人隨便交往,也不可同異性握手。婦女多在前額中央點上吉祥痣,喜歡佩帶項鏈、胸飾、耳環、鼻圈、戒指、腳鐲等飾物。
印度教節日 (1)杜爾迦節,孟加拉人最大的節日,每年約9~10月間舉行。(2)酒紅節,音譯"霍利節",每年2月底,3月初舉行。(3)燈節,音譯"迪瓦利節",印度教最隆重的節日,每年10~11月間舉行,通常全國慶祝5天至半個月。(5)娑婆室伐底節,一譯"薩拉斯瓦蒂節",意為"知識女神節"、每年1~2月間舉行。(6)扎格納乘車節,每年6~7月間,在沐浴後的第15天舉行。(以上均為公歷)
伊斯蘭教節日 (1)開齋節,是伊斯蘭教兩大重要節日之一。希吉拉歷9月(公歷2月左右)。(2)古爾邦節,伊斯蘭教兩大節日之一,意譯"宰牲節"。希吉拉歷12月10日(公歷4月左右)。
錫克教節日 那納克誕辰節,公歷11月的第一個滿月。
耆那教節日 摩訶毗羅節,紀念耆那教創始人筏馱摩那(即大雄)的節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與世界基督教徒一樣,每當復活節、聖誕節以及少數佛教徒、襖教徒和猶太教的各自節日,也都要紀念或慶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