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陳家河村有多少人口

陳家河村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2-22 18:28:49

A. 下白石鎮陳家浦村人口多少

下白石鎮陳家浦村,常住人口900餘人,外來人口約6000人。

B. 想知道: 重慶市 陳家河水庫 在哪

一、地理位置
英山縣位於湖北省的東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的南麓,東與安徽省岳西、太湖交界;南與蘄春、浠水接壤;西與羅田相鄰,北與安徽省金寨、霍山毗連。地跨東經115°31′53〃~116°04′02〃,北緯30°00′31〃~31°08′58〃。全縣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約70公里,總面積1449平方公里。版圖形狀象一個斗柄朝南、斗勺朝東的北斗七星。
二、地質地貌特徵
在太古代末期至中生代前期,英山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里,發生了多次地殼構造運動。其中,大別—呂梁和印支兩次巨大的運動,使褶皺區地殼不斷上升,形成各種形狀不同的山脊和山谷。境內主要受北東向的褶皺和斷層所控制,由於擠壓應力不均衡,使北東向褶皺和斷層發生軸向改變,形成弧形構造帶。英山的三條山脊就是北東向弧形褶皺上升的結果。東、西兩條大河就是北東向斷層所形成的。後來的燕山運動,使原來的北東向弧形構造產生北東向褶皺、沖斷層和擠壓破碎帶,形成一些南北走向的山體和河流。此後,經過第三、第四紀漫長時期的內外營力綜合作用,逐步形成英山現代的「三山夾兩河」的地貌輪廓。
英山全境以中低山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向東北延伸,構成了雲峰頂、石鼓寨、五峰山、黃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為三大山脊,夾著東西兩條河流,貫穿全境,構成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的地勢。最高點天堂寨海拔1729米,最低點船形垸海拔90米,高差1639米,平均坡度17°。
三、氣象與水文
英山屬長江中下游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災害。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存在明顯的垂直差異。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氣溫降低0.53℃,無霜期縮短3.5天。年平均氣溫16.4℃,1月平均氣溫3.6℃,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低氣溫—13.5℃,極端最高溫度42.0℃。年平均無霜期241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
降水隨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全縣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403毫米,而位於東北部的桃花沖年平均降水量卻達到1533毫米。另外,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與4—8月。春季29.8%,夏季45.1%,秋季16.2%,冬季8.9%。年平均降雨日133.1個,暴雨日5.1個。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66.1小時,80%的年份大於等於1892.7小時。四季輻射量分別為:春季26.2%,夏季35.2%,秋季22.8%,冬季15.8%。
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洪澇、大風、山體滑坡、雷暴、乾旱和連陰雨、低溫冷害等。其中以洪澇危害最大。水系較為發育,東、西兩大河流縱貫南北,在南沖畈相交匯,共有大小河流192條(流程在10公里以上的有15條),注入白蓮河水庫。只有陳家河向西注入羅田鳳凰關水庫。
四、土壤
境內地殼以大別山古老變質岩和侵入岩組成,土壤母質以花崗片麻岩為主的掩體,經過長期風化作用形成。共有五大土類,十一個亞類,二十三個土屬,八十九個土種。其中黃棕壤占總面積的86.97%,水稻土占總面積的12.29%,其他土類共佔0.74%。
五、動植物資源
英山全境位於大別山腹地,屬亞熱帶氣候。境內群山綿亘,溝壑縱橫,草木繁榮,蘊藏著較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其中國家二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11種,分別是天鵝、小靈貓、林麝、豹、鷹類、勺雞、白冠長尾雉、虎紋蛙、鷂、娃娃魚等;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四十種。全境現村喬木樹種172種,灌木樹種236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以上保護樹種25種,省重點保護植物15種。

第二節 社會經濟概況

一、人文背景
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分羅田以東的直河鄉,始建英山,時屬六安州。民國初年1912年,屬安徽省,不久改歸淮泗道。1914年改屬安慶道。1930年,中共英山縣委領導農民起義,即「三•二」暴動,改英山為紅山縣,屬鄂豫皖特區西北道。1932年紅軍主力轉移,國民黨政府復稱英山縣。1949年3月19日解放,英山屬湖北省黃岡專員公署管轄。1996年,黃岡市成立,英山隸屬黃岡市。
目前轄11個鄉鎮,3個林場,309個行政村,總人口為40.5萬人。其中鄉村人口大約佔87%,城鎮人口佔13%。男女比例大約為1.1:1。全縣除漢族以外,還有回族、土家族、滿族、壯族、僳僳族、朝鮮族、侗族7個少數民族。
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全年生產總值206529萬元(2005年可比價,下同),增長11.2%,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069萬元,增長6.0%,提高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44398萬元,增長15.7%,提高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69062萬元,增長16.0%,提高2.6個百分點;人均現價英山生產總值達到5992元,增加820元。2007年全縣全口徑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40.25%,增幅居黃岡市首位;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居黃岡市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價發展速度達到51.5%,居黃岡市第一。
各項經濟指標全面、高幅度增長,新產業、新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全縣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明顯改善,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實現了比較合理的「二一三」的產業格局。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縣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完善,特別是能源、交通、郵電、水利和城鎮建設等項目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為英山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全縣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各項消費需求也在不斷上升。特別表現在人均住房、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的人們產生旅遊的動機也逐步提高,特別是縣域范圍內和省內的旅遊需求得到迅速增長。隨著英山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旅遊業的發展還會進一步帶動經濟的全面發展,屆時,不僅僅只是縣域和省域范圍內的旅遊需求,還會產生大量的國內旅遊乃至國際旅遊的需求。

第三節 旅遊業發展現狀

英山縣是貧困山區縣,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二三」落後的產業經濟結構,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隨著世界經濟和世界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發展旅遊業,發展第三產業,已成為英山政府和人民的共識。因此,英山縣委、縣政府提出「旅遊活縣」的戰略和建設「大別山生態旅遊名縣」的目標,大力開發生態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連續幾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旅遊工作先進縣」。 2006年全縣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達19.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2000萬元。
經過不斷的努力,英山的旅遊業得到迅速發展。首先,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在交通方面,先後完成對318國道的改建、城區至張咀水庫大壩沿途的硬化、改建擴建吳家山、桃花沖旅遊公路等;新建旅遊景區廁所、垃圾場等設施項目;在吳家山、桃花沖等重點景區新建星級賓館、農家飯店等設施;還完成了重點景區的移動通信建設、電網改造工程、有線電視網路等基礎設施,大大提高了景區的接待能力,改善了旅遊接待環境。其次,大量的招商引資,積極開發旅遊項目。先後開發、建設了大別山洞穴漂流、溫泉休閑度假、農副產品深加工、武聖宮道教景觀、萬人太極廣場、民俗文化村、大別山主峰天堂索道、龍潭峽漂流、大別山風情廣場、桃花沖影視拍攝基地等項目。再次,為了創建旅遊品牌,先後舉辦「登大別山主峰,敲千禧年神鍾」、「觀大別山紅日,迎新世紀曙光」、「雍華杯」汽車、摩托車旅遊集結賽、大別山風情篝火晚會、英山「地稅杯」大別山旅遊形象大使選拔賽、中國英山南武當山首屆國際旅遊文化節、茶文化旅遊節、萬人景區長跑賽活動等等一系列的旅遊文化活動。同時還上國際互聯網、參加行業聯動和多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大大提高了英山旅遊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英山還積極開發茶葉、蠶絲以及各種綠色食品等旅遊商品,積極促進了旅遊產業的綜合發展。

C. 左雲縣鹽疙瘩村屬於哪個鄉鎮

【概況】左雲縣轄鎮。縣政府駐地。位於縣境中部。2010年常住人口73410人(六普)。109國道、210省道公路過境。

【沿革】1958年建城關公社,1986年改鎮。1996年,面積137.5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南關、西門、南門、北門、西石山、南石山、喬家窯、榆干、戶嶺、朱村、杜村、潘家村、何家村、大屯、南八里、南六里、張祥村、南京庄、高家村、劉家窯、梁家窯、劉家墳、馮家堡、馬家河、錢家堡、趙火色、黃家梁、陳家河、古城、北六里、南家堡、朱家窯、住官堡、李家堡、前八里、葛家園37個行政村及北門街、大平樓街、西門街、洞兒街、鼓樓街、朱市街、南門街、南關街、府街、范街、新建街、雲新街12個居委會。2001年,城關鎮更名為雲興鎮,面積137.5平方千米,人口38700人,轄北門、西門、南門、南關、陳家河、趙火色、馮家堡、馬家河、前家堡、古城、前八里、北六里、南家堡、任官堡、黃家梁、李家堡、喬家窯、葛家園、西石山、朱家窯、南六里、南八里、於前戶嶺、大屯、潘村、河村、南石山、朱村、杜村、南京庄、張祥、劉家墳、劉家窯、高村3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縣城南街。

【2014年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140226100雲興鎮(6居31村):~013 121雲興街社區 ~014 121林河路社區 ~015 121東街社區 ~016 121西街社區 ~017 121東延路社區 ~018 121南街社區 ~201 122北門村 ~202 122西門村 ~203 122南門村 ~204 122南關村 ~205 122陳家河村 ~206 220趙火色村 ~207 220馮家堡村 ~208 220馬家河村 ~210 220古城村 ~211 220前八里村 ~212 220北六里村 ~213 220南家堡村 ~214 220任官堡村 ~215 220黃家梁村 ~217 220喬家窯村 ~218 220葛家園村 ~219 220西石山村 ~220 220朱家窯村 ~221 220南六里村 ~222 220南八里村 ~223 220於前戶嶺村 ~224 220大屯村 ~225 220潘村 ~226 220河村 ~227 220南石山村 ~228 220朱村 ~229 220杜村 ~230 220南京庄村 ~231 220張祥村 ~232 220劉家墳村 ~233 220劉家窯村

鵲兒山鎮

【概況】左雲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北部。2010年常住人口11948人(六普)。鎮政府駐鵑兒山,距縣城25千米。

【沿革】1958年建小破堡公社,1984年改鵲兒山鎮。1996年,人口1萬人,轄石牆框、鵲兒山、丁家村、小破堡、青圪塔、草垛溝、郭奉窯、胡泉溝、北代家溝、曹家溝、葛家灣11個行政村。2001年,面積55.5平方千米,人口11144人,轄鵲兒山、小破堡、石牆框、草垛溝、胡泉溝、代家溝、郭奉窯、曹家溝、青圪塔、葛家灣、丁家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鵲兒山。

【2014年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140226101鵲兒山鎮(1居10村):~001 121鵲兒山礦居委會 ~201 121鵲兒山村 ~202 220小破堡村 ~203 122石牆框村 ~204 220草垛溝村 ~205 220胡泉溝村 ~206 220代家溝村 ~207 220郭奉窯村 ~208 220曹家溝村 ~209 220青圪塔村 ~211 220丁家村

店灣鎮

【概況】左雲縣轄鎮。位於縣境東部,東鄰大同市南郊區。2010年常住人口12779人(六普)。鎮政府駐店灣,距縣城16千米。

【沿革】1958年建井兒溝公社,1984年改店灣鎮。1996年,面積106.7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東條澗、井兒窪、代家溝、東周窯、賈家溝、曹家溝、木代、店灣、平寺、檯子山、南深井、上張家墳、下張家墳、北深井、劉家窯、秦家山、邵家溝、刁落寺、石虎溝、柳樹灣、西溝、范家寺、瓦隴、武家溝、井兒溝25個行政村。2001年,面積106.3平方千米,人口10591人,轄平寺、東條澗、井兒窪、代家溝、東周窯、井兒溝、南深井、上張家墳、下張家墳、北深井、劉家窯、秦家山、邵家溝、石虎溝、柳樹灣、范家寺、西溝、武家溝、瓦隴、賈家溝、木代、曹家溝、店灣、檯子山、刁落寺2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店灣。

【2014年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140226102店灣鎮(1居25村):~001 121店灣礦居委會 ~201 121平寺村 ~202 220東條澗村 ~203 220井兒窪村 ~204 220代家溝村 ~205 220東周窯村 ~206 220賈家溝村 ~207 122木代村 ~208 220曹家溝村 ~209 122店灣村 ~210 220檯子山村 ~211 220刁落寺村 ~212 220井兒溝村 ~213 220南深井村 ~214 220上張家墳村 ~215 220下張家墳村 ~216 220北深井村 ~217 220劉家窯村 ~218 220秦家山村 ~219 220邵家溝村 ~220 220石虎溝村 ~221 220柳樹灣村 ~222 220范家寺村 ~223 220西溝村 ~224 220武家溝村 ~225 220瓦隴村

管家堡鄉

【概況】左雲縣轄鄉。位於縣境東北端。2010年常住人口8774人(六普)。鄉政府駐管家堡村,距縣城35千米;威魯村距縣城25千米。

【沿革】1958年為管家堡公社、威魯公社,1984年改管家堡鄉、威魯鄉。1996年,管家堡鄉面積233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管家堡、平川、二道溝、張漢

D. 田馬鎮的人口及村莊

總人口 20823 男 10606 女 10217 家庭戶戶數 5972 家庭戶總人口(總) 20574 家庭戶男 10447 家庭戶女 10127 0-14歲(總) 4258 0-14歲男 2207 0-14歲女 2051 15-64歲(總) 14551 15-64歲男 7520 15-64歲女 7031 65歲及以上(總) 2014 65歲及以上男 879 65歲及以上女 113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9426 田二村 田一村 南韓村 增勝村 灶戶村 畢家村 南里任村 青田胡村 西里村 東里村 河東里村 殷家村 北屯村 宋家村 西風亭村 東風亭村 孟家村 太平寺村 閣上村 閣張村 孟家橋村 閣後王村 圈子村 官莊村 馬家莊子村 婁家村 北夏村 拉埠村 步家樓村 高家埠村 東趙廟村 東桂村 西桂村 葛家村 西龐村 陳家村 南夏村 西趙廟村 東菜村 西菜村 韓家埠村 獅子王村 東龐陳村 於家村 陶官前村 陶官中村 陶官後村 尹家村 魏家口村 國家埠村 桂河一村 桂河二村 桂河三村 楊家村莊村 卜家莊村 芳林院村

E. 莒南壯崗鎮都有哪些村在線等(急)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臧莊子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硯柱河西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韓湖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西村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南竹園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瞿山前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前朱陳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崔頂子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東蓮花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店子街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高喬旺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大蓮花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陳家河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小嶺後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李河子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後朱陳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魯喬旺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下峪村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大河西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劉上硯柱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前村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飲馬庄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張溝子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焦庄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高山前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北李庄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西演馬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後坡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東演馬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泥塘溝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西北坡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東村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潘家嶺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劉下硯柱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於淹子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前坡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柳家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南李庄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西坡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嚴喬旺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硯柱河東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安九坊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大嶺後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前蓮花
276615 莒南縣 壯崗鎮陳老窩

壯崗鎮位於縣境東南部。南與江蘇省贛榆縣接壤,東鄰團林鎮,西與洙邊鎮相連,北依坪上、坊前鎮,西北靠相邸鎮,轄46個行政村,4.66萬人,面積94.8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丘陵佔75%,平原佔25%。耕地5.3萬畝,經濟林4.7萬畝。以棕壤土、潮土地、水稻土為主。主要河流龍王河,境內流程公里,系常流河。小型水庫8座,塘壩97座。坪青、板團公路在鎮駐地交匯。糧食作物以小麥、地瓜、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果品、茶葉、黃煙、蔬菜為主。
1998年以來,按照「結構調整富鎮,民營口經濟強鎮,城鎮建設美鎮,社會穩定安鎮」的總體工作思路,積極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突出民營經濟發展,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7.6億元,財政收入11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9元。被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安全文明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鎮」、「民營經濟工作先進鄉鎮」、「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一等獎」。農業穩步增長。以發展特色農業為突破口,積極實施「富民工程」。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重點,大搞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主的農業綜合開發。把畜牧業結構調整作為新的增長點,採取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發展養殖專業村和專業戶,大力發展養殖小區。到2002年底,全鎮共有養殖小區18個,養殖大戶1200戶,其中養豬50頭以上的大戶350戶,養雞1000隻以上的大戶500戶,養牛50隻以上的大戶40戶,過1000隻有的1戶,養牛、鵪鶉等特禽大戶近200戶。民營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對精神文明建設實行量化考核,納入幹部年終考評。抓了群眾性的創建活動,在46個行政村深入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和「美在農家」活動。對黨員幹部進行政治理論、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培訓等活動。到2002年底,有15個鎮直單位和7個村被授予「縣級文明單位」。
特色產業:(1)茶業:全1.5萬畝,是有名的「有機茶生產試驗示範基地」,年產優質綠茶 50萬公斤,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茶葉之鄉」。「九坊回春」、「演馬碧雪」、「宏坊春茶」等名優綠茶多次匹敵獎。中央電視台一套、二套節目對「九坊回春」花樣做過專題報告。(2)紅嘎啦蘋果:面積4000畝,年產優質蘋果800萬公斤。屬早中熟品種,色澤鮮艷,果肉細嫩,口感香脆,廣銷日照、連雲港、南京、上海、廣州等地。(3)水晶梨、豐水梨、黃金梨,2002年已栽植3500畝,年產50萬公斤,廣銷香港、東南亞各務,被譽為「優質梨之鄉」。

F. 陳家河鎮的概述

全鎮總積2226畝。下轄20個村,2個居委會,143個村民小組,6個居民小組,總戶數4123戶,總人口16575人,有土家族、苗族、白族、蒙古族、漢族5個民族。陳家河鎮屬典型的小盆地溫濕氣候,群山環抱,是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示範區,也是桑植縣水果生產基地。2000年,全鎮糧食總產量6466噸,花生總產量500噸。山地資源豐富,果園達8800畝,年產水果1100噸以上。以糧食、花生、油菜、干水果為主的種植業是陳家河鎮的經濟主體,2000年農業總產值39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5元。
利用本地資源,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是該鎮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擁有煤礦、建材廠等一批鎮辦企業,並以這些企業為龍頭,帶動了農副產品加工、建材、商業、運輸業的發展。
陳家河鎮交通通訊十分便利,投資環境日趨完善。全鎮已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電話和有線電視。水利條件優越,境內小II型水庫、山塘使工農業用水都有保障,有效灌溉面積達4500畝。科教文衛事業發展迅速,有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和醫療衛生單位5個,中小學校14所,在校學生2840人。作為桑植縣的中心集鎮,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形成了「八街兩橋一市場」的格局,集鎮設施不斷完善,功能不斷完善,功能不斷齊全。
陳家河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著名的「陳家河戰役」發生在境內的陳家河、蔡家坪、毛塔一帶,「陳家河大捷陵園」先保存良好。境內有土家、白、蒙古等少數民族,民風十分淳樸。境內群眾文化氛圍比較濃厚,有攤戲、陽戲、花燈戲等民間文化較為活躍。
陳家河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桑龍、桑鶴公路穿境而過,是桑植內半縣的一個區域性中心集鎮。境內村村通公路,農村客運網路體系建立健全,建有一座佔地面積6畝、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的新農村客運站,開通了5條農村公交線路。
陳家河鎮是張家界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現已初具規模。鎮區規劃面積1.29平方公里,由四橋八街為基本框架,分為機關區、居民區、商貿區、文教衛區等區域,功能區分明確,布局合理。鎮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建有大型綜合農貿市場一個,有攤位280個,門店150多個。是湘、厄、渝三省邊界的物資集散地,鎮區現有集鎮人口近7000多人。
陳家河鎮資源豐富,美麗富饒。澧書中源流經11個行政村(居),境內岳虎灘水電站裝機容量1000KW,年發電量400萬Kw/時.耳洞坪、三灠子、剖腹溪、倉關峪、龍潭溝、甘溪、廠灣等村蘊含豐富的煤炭資源,具有極大的開采價值,有企業13家。勞動和人力資源充足,常年外出務工人員有近4000人。陳家河鎮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馬鈴薯、花生、油菜等,主導產業有以椪柑為主的干水果、畜牧養殖、勞務輸出和商貿服務業,這些主導產業已經成為群眾穩定增收的渠道,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逐年提高。
近年來,陳家河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打造魅力陳家河,建設和諧新農村」這一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傾情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使陳家河的面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G. 湖北安陸市有哪幾個鄉鎮,各鄉鎮各有多少人口

截至2016年,安陸市轄2個街道、9個鎮、4個鄉、1個開發區;其中木梓鄉有18291人(2017年)。

9個鎮和人口:

趙棚鎮27725人(2017年)

李店鎮32411人(2017年)

巡店鎮44680人(2017年)

棠棣鎮總人口26717人(2017年)

王義貞鎮總人口27236人(2017年)

雷公鎮人口27659人(2017年)

孛畈鎮人口33476人(2017年)

煙店鎮人口37000人

洑水鎮人口43911人

4個鄉和人口:

陳店鄉32441人(2017年)

辛榨鄉人口39502人

木梓鄉18291人(2017年)

接官鄉16158人(2017年)

(7)陳家河村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

安陸位於湖北省東北部,東經113°10′─113°57′,北緯31°04′─31°29′之間。地處桐柏山、大洪山余脈的丘陵與江漢平原北部交匯地帶。

境內有316國道、漢十高速公路、漢丹鐵路縱貫南北,與107國道相通,與京廣線相連接,距武漢80公里,正處武漢、襄樊兩大城市經濟圈的交匯地帶。古人稱之為鄂北咽喉,中原門戶,北控三關,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H. 陳家村的介紹

該行政村隸屬昆明市官渡區六甲鄉,距鄉政府所在地2.00 公里,到鄉道路為泊油路,交通方便,現有農戶508戶,有鄉村人口1324 人,勞動力873人。全村海拔1882米,年平均氣溫15.2℃,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46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99元。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508戶通自來水,有508戶通電,有4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0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47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52戶。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 柏油、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70 輛,摩托車 30 輛。到2007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50戶;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9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3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6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7467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746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99元,農民收入以租房、上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4人,在省內務工148人,到省外務工6人。

I. 陳家村的簡介

該村現有農戶508戶,共鄉村人口1324人,其中男性687人,女性637 人,勞動力 873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324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15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4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
該村距離昆明市第九中學4.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2 人,其中小學生95 人,中學生27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 個、圖書室1 個、業余文娛宣傳隊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J. 陳家村的介紹

陳家村 隸屬於 西寧街道 老堡居委會 行政村,屬於 壩區。位於西寧街道北邊,距離老堡居委會1.5 公里,距離西寧街道2公里,國土面積1.84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氣溫13.5 ℃,年降水量957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371.52畝,其中人均耕地3.06畝;有林地904.13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6戶,有鄉村人口460人,其中農業人口457人,勞動力31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2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1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蔬菜、打工為主。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2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