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張姓多少人口數量

張姓多少人口數量

發布時間: 2022-12-26 06:34:02

Ⅰ 張姓有多少人口_張姓取名及起源分布

張姓是中國三大姓氏之一,在人口排列上穩居第三位,尤其在北方地區和東北地區中最有影響。當代張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6.79%, 總人口大約在8500萬 ,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

張的名義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綳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張,在金文中是一幅弓上已經安置好了箭的形狀。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張星屬於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顆。其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稱為孤星,亦稱天之弓。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張姓的起源與演變
張姓得姓可追溯到黃帝時代,已有5000年的歷史。《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提到張姓起源時說: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揮是黃帝時代姬姓部落中一個氏族的重要首領,也是姬姓部落的一名星官。揮氏族以張星為氏族圖騰,張星屬於中國天文的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也稱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顆,在長蛇座內,揮在觀察天象中發現其排列形狀似弓,稱為孤星,也稱天之弓。由此,揮發明了弓箭和網羅,大大提高了氏族獵捕禽獸的能力,在黃帝部落中的地位十分顯赫。揮氏族祀奉張星為氏族的圖騰,以孤星的弓箭狀圖形作為氏族的徽識和氏族名,由氏族名而得姓張。

外族基因的融入
張姓作為中國第三大姓,絕不會是單一血統遺傳下來的群體。在漢初,張姓中開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這些民族包括漢唐時期的匈奴、羯、高麗、鮮卑、回紇、契丹、突厥沙陀和蜀地巴人,還有金時女真人、宋時西夏黨項人、元時蒙古人、清時滿洲人等。尤其在東北地區,近代的滿洲各族人大批改姓張,使北方地區的張姓人口更快速地增長,這些外族張姓多數很快被同化成為漢族。

歷史上張姓的分布和遷移
張姓氏族最早活動於尹城青陽,古地在今河南濮陽和河北清河一帶。之後張姓一直默默無聞,氏族的迂徙路線也不明,可能那時已悄悄遷入了山西。直至西周宣王時期,在陝西地區出現了張姓的蹤跡,西周青銅器皿上銘有張伯、張仲,他們是西周的貴族。張仲輔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興。
春秋時晉國是張姓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區,河東解邑張城是張姓重要的聚集地和發祥地,古張城在今山西臨猗西的黃河東岸。張氏世代事晉,晉滅後事韓。張老、張侯(即解張)均是晉國的大夫,張老的後代韓國貴族張良成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解張也被一部分張姓後裔奉為先祖。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張姓人群主要活動於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
秦漢是張姓向四周發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時期,張姓在秦初就進入了天府之國四川,張姓族人多為三晉貴族的後裔,在反秦戰爭和隨後的楚漢之爭中,政治傾向明顯,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在這場戰爭中紛紛建功立業,封侯賜爵。張姓迅速蔓延到齊魯燕代,由關中闖入四川,西進甘肅縱深,奉旨出使西域,貫通絲綢通道,安定寧夏、守邊衛疆。張姓人群活動地區迅速發展到整個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區,其發展之迅猛是其他姓氏所不可比擬的,事實上是當時北方地區的第一大姓。同時,西漢留侯張良的後裔從陝西出發,徙河北人江蘇,渡過天塹長江,首次進入江南。西漢末,張姓已經到達浙江、江西和福建了。a-324/
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由於北方的戰亂和少數民族的大批進入中原,張姓隨其他的原華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同時繼續向有雄厚張氏基礎的西北發展。西晉末,張姓族人通過渤海灣首次涉足東北,渤海灣地區成為張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今天。唐宋時張姓開始向湖廣和雲貴地區移民,明朝永樂年間由廣東始入台灣地區。
宋朝時期,張姓大約有4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3%,排在王、李之後,為宋朝第三大姓。張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省。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兩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7%,其次分布於四川、河北、陝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肅、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國形成了華北、西北和中原地區張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張姓大約有5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江西三省,大約佔全國張姓人口的36%,江蘇一躍成為張姓第一大省。南方張姓主要是在宋元明600年中發展的。從中可以看到,張姓的入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而四川地區張姓人口主要向湖廣地區遷移。全國形成了南方贛浙蘇、北部晉魯冀豫陝兩大塊張姓入口聚集地區。

當代張姓的分布和圖騰
當代張姓的人口已達到近8500萬,為全國第三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6.79%。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張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5%,其次分布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1%,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
張姓分布很廣,但很不均衡。張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魯豫、冀晉蒙京津、陝寧、甘肅大部、青海東部、黑吉遼、川渝鄂皖蘇北部狹長地帶,張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可達10%,佔了國土面積的36%,居住了大約60%的張姓人口。在川渝鄂皖蘇大部、雲貴、贛浙閩台、湘北、粵東、桂西和新疆北部,比例一般達4.2%7%,約占國土面積的32%,居住了大約35%的張姓人口。

張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張姓的郡望多達26個,清河、范陽、太原、京兆、南陽、敦煌、安定、襄陽、洛陽、河東、始興、馮翊、吳郡、平原、河間、中山、魏郡、蜀郡、武威、犍為、沛郡、梁郡、汲郡、河內、高平、上谷。張姓的堂號也很多,主要有清河、百忍、金鑒、孝友、親睦、冠英、燕貽、敦睦、宗樂、敬誼、源流等,普遍使用的堂號為清河和百忍堂。
百忍堂號典出唐朝的張公藝,山東壽張(今屬東平)人,善於治家,九世同堂,在當時的世風中影響很大。唐高宗封祭泰山時到山東,特意上張公藝家,問其治家之本末。張公藝在紙上寫下一百個忍字呈獻在高宗面前,高宗很是驚喜和佩服,嘉獎張公藝一百匹綢緞。
楹聯 重要的張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輪奐善頌;孝友傳芳。
紫光燭劍;黃石受書。
簪纓七葉;金鑒千秋。
西銘為理學之宗;南軒負公輔之望。
鯤島累遷昭祀典;清河長出尚高風。
家訓格言 張姓家訓的先祖首推東漢名將張奐。張奐還是一位著名文學家,他少年時就胸懷大志,要立功邊疆,及為將帥,功勛卓著。他教子極嚴,即使在臨終前仍留下遺訓:奢非晉文,儉非王孫,推情從意,庶無咎吝。,’張奐諸子皆恪守父訓,很有出息。其中尤以張芝最出名,史稱他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學,文為儒宗,武為表將,好稱張有道。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張姓歷代名人1741名,占總名人數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位。張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4.95%,排在第三位。張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5.34%,排在第二位;張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5.58%,排存第二位。
張姓是一個值得榮耀的大姓,從戰國時游說六國連橫事秦的張儀開始,歷代張姓人才層出不窮,事功成就,出人頭地。漢初輔佐劉邦得天下的大臣張良,出使西域的張騫,科學家張衡,醫學家張仲景,書法家張芝,異姓諸侯趙王張耳,經學家張禹;東漢五斗米道始祖張道陵,黃巾軍首領張角;三國蜀國大將張飛,魏國名將張遼;十六國前涼國主張茂;西晉大臣張華,文學家張翰;南朝梁時名畫家張僧繇;唐朝名相張說、張九齡,名將張巡,詩人張繼、張籍,畫家張萱,書法家張旭;北宋哲學家張載,詩人張耒;南宋大臣張浚;金國醫學家張子和;元朝詩人張翥;明朝政治家張居正,文學家張溥,醫學家張景岳,書畫家張瑞圖,橫掃中原、西北、四川的大西國主張獻忠;清朝的天下第一清官張伯行,洋務派名臣張之洞,北洋軍閥張勛、張作霖,著名姓氏學者張澍;近代國民黨元老張群,民主革命家張瀾,實業家張謇,教育家張伯苓,畫家張大千,抗日名將張自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張雲逸,法學家張友漁,著名內科醫學家張孝驁,動物學家張致一,植物學家張肇騫。
張姓血型
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33.1%,A型佔28.7%,B型佔29.2%,AB型佔9%。

Ⅱ 張姓全國有多少人口

張姓全國有9580萬人口。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07%,張姓為中華大姓之一,就其姓氏起源而言,長達五千年之久:其族大支繁,人口眾多,中華百家姓最新排名中,位於李姓之後、劉姓之前,名列第三大姓,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尊張揮為該姓始祖。

張姓劃分

當今,張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5%。其次分布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1%,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福建張姓族人亦有近200萬人。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

Ⅲ 張姓人口是多少呀

張姓人口是8750.2萬人。張姓為中華大姓之一,就其姓氏起源而言,長達五千年之久:其族大支繁,人口眾多,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據近幾次人口普查統計,張姓人數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排名為第三位,僅次於王李二姓之後。

張姓的相關內容

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尊張揮為該姓始祖。當今,張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5%,其次分布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

Ⅳ 世界上姓張的有多少人

張姓人口約為7800萬,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

Ⅳ 世界上姓張的有多少人

張姓人口約為7800萬,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傳說。

據古書記載,黃帝的孫子發明了弓箭,這在當時是對社會的巨大貢獻,所以他的姓張。還有一種形成於春秋時期的張姓,是以祖先名字中的文字為基礎的。朝鮮開國元勛謝章字張厚,後人都姓張。這張姓主要在今天的河南省。

另外,居住在雲南的南蠻首領在三國時期被諸葛亮封姓張,此後他的子孫改姓張。

歷史記載:

據《三國史記》記載,張遼原名聶,後來改姓張。他在許昌住了幾代人,成了大家族的一員。晉朝時,中原地區的一些張族遷往福建。

唐朝時,張氏繼陳政、王超後移居福建。後來,張家從河南廣州遷往廣東。張姓多為北方人,以漢族為主。張家富富起來,成為全國各地的名門望族。自古以來,張就是人才的姓。例如,戰國時期魏國有個政治家叫張儀。

Ⅵ 張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嗎

張姓是我國第三大姓氏,大家周圍姓張的人也有很多,那麼世界上姓張的有多少人了?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張姓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了0.954億,也就是說將近一億了。而張姓之所以現在有這么多的人口其實還是和張姓的歷史起源有關,從古至今張姓一直都是大姓。

世界上姓張的人口總數——0.954億

大家都覺得自己身邊姓張的人比較多,因此很多人也就想知道世界上姓張的有多少人?2019年調查顯示張姓人口總數達到了0.954億,而現在又過去了三年,張姓人口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億。目前在我國姓氏人口數量排名第三的就是張姓。下面再一起了解一下張姓的歷史起源吧。

張姓的歷史起源

張姓的始祖叫張揮,張揮本來是姬姓,名般,也就是說張揮最開始的名字是姬般,姬般是黃帝的孫子,當時黃帝和蚩尤在打仗,據說姬般發明了遠程武器弓箭,這幫助黃帝戰勝了蚩尤,因此黃帝給姬般賜姓張,因此姬般也就改名成張揮了。這之後他的後人也都是姓張的了。從這也可以看出張姓的歷史是十分悠久的了。

不過也並不是說所有的張姓都是源於張揮這一族,其中還有很多其實是外族改名而來的,古代的戰爭十分頻發,很多當時的外族例如烏桓、女真、鮮卑、匈奴等戰亂百姓都會跑到中原來,慢慢的和中原各族融合了,而這個時候也就需要改姓了,其中很多人就改姓成了張姓,因此張姓的人口也就變得更多了。張姓在宋朝的時候就是第三大姓氏,而到了元朝和明朝的時候甚至成為了第二大姓氏,由此可以看出張姓在中華姓氏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Ⅶ 姓張的人數在全國排第幾

姓張的人數在全國排第三。全國張姓人口有9540萬人,在所有的姓氏中排名第三,每14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姓張,張姓為中華大姓之一,就其姓氏起源而言,長達五千年之久:其族大支繁,人口眾多,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據近幾次人口普查統計,張姓人數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6.83,排名為第三位,僅次於王李二姓之後。

全國姓氏排名

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7.25。李姓是我國第二大姓,有9207.4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7.19。2021年全國姓氏排名第四名的是劉姓,64600000人,佔中國人口的百分之5.38,2021年全國姓氏排名第五名的是陳姓,54400000人,佔中國人口的百分之4.53。

Ⅷ 截止到2022年張姓有多少

9540萬。
1、截止到2022年3月5日,全國張姓人口有9540萬人。張姓發展的第一個時期是先秦時期。
2、張姓發展的第二個時期,是秦漢時期。
3、張姓發展的第三個時期,是秦漢以後。
4、張姓在不斷發展中,因此,所有的姓氏中張姓排名第三。

Ⅸ 張姓的現狀人口2020

作者:謝建國
一、張姓:中國第三大姓
2020年初,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2019年百家姓」,其中張姓位列第3名,排在王、李之後,劉陳之前。目前,大陸張姓人口約0.84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7.07%左右,不過在海外仍有2000萬張姓人口。
目前,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分布的張姓人口最多,佔全國的36%左右。江蘇、湖北、遼寧、廣東、安徽、黑龍江的張姓人口也較多,佔全國的28%左右。
具體到省市,全國張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東,約佔全國張姓總人口的10.4%。但全國各省市中,只有上海是當地第一大姓。此外,全國張姓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是渤海灣和東北地區。
二、張姓起源於哪裡?
1.出自姬姓,始祖為張揮
據東漢《風俗通義》記載:「張氏,黃帝第五子揮始造弓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說文解字》:「張,施弓弦也。」
由此可知,張姓源自黃帝(姬姓)的第五個兒子揮,揮是弓箭的發明者。在黃帝那個年代,弓箭在狩獵和軍事場合發揮重要作用,他的後人世代掌握弓箭製造的官職,所以他的後人便以「張」為姓。
張姓始祖張揮
也有張姓家譜認為,始祖張揮是黃帝之孫,由於發明弓箭有功,被賜予封地——張。他的後人便以封地為姓姓張。
這一支張姓的發源地位於河北清河,是張姓最早、最重要的發源地,所以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清河堂也是張姓郡望堂號中的總堂號。
2.出自解姓,始祖是解張
據南宋《通志》記載:「晉有解張,字張侯,自此晉國世有張氏,則因張侯之字以命氏無可疑也。」
這是清河張氏的另一個來源。春秋的時候,晉國大夫解張,他的後人便以張為氏。秦漢之後,姓氏合一,便成為張姓。
不過有學者考證,解張並非最早的張姓始祖,因為他的祖先張仲已經姓張,生活在周宣王時期。《詩經》記載:「侯准在矣?張仲孝友。」這是中國信史記載中,第一位姓張的人。
3.出自其他姓改姓張
在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其他姓氏改姓張、皇帝賜姓、少數民族改漢姓的現象。張姓也不例外,據《中華姓氏大辭典》統計,至少有25種其他姓氏改姓張。
如漢武帝時期的聶壹,他的後人為了躲避家族仇恨,由聶改姓張,三國時的張遼就是其後人。三國時期雲南的龍佑那酋長,被諸葛亮賜姓張,他的後人便都姓張。
此外,少數民族改漢姓也很普遍,一部分烏桓、鮮卑、匈奴、契丹歸隊中原王朝後,有的改為漢姓張。從唐宋到明清,有很多被漢人同化的瑤族、壯族、黎族、納西族人改漢姓張。
三、張姓先人是怎麼遷徙的?
張姓在河北清河誕生後,到西周時已擴充至山西、陝西,陝西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上有張伯、張仲字樣。到春秋戰國時河南、山東等中原地區,也普遍出現張姓。尤其是春秋時的晉國,張姓在歷史上第一次產生影響,張姓後人在晉國世代為官。
進入漢朝後,張姓開始以中原、關中兩地為中心,向四周不斷遷徙。尤其是距河南、陝西較近的省份,較早有張姓遷入。如西漢張良的後代,從關中遷入江蘇,進入江南地區。
但更大規模的張姓人口南遷,則發生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唐代的安史之亂、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這三次大移民,使張姓不僅是華北大姓,在整個南方地區也是大姓。
除了南遷外,也有向其他方向遷徙的。「五胡亂華」時期,為了避免在戰亂中傷亡,中原、關中的張姓先人除了南遷,也向西北遷入前涼統治的西北地區,並形成涼州大族晉昌張氏。
到隋唐時期,遇到戰亂時,關中、隴西的張姓也有向西南方向遷徙的,他們先進入四川成都,然後再向雲、貴、藏遷徙。從五代至遼金時期,環渤海地區的張姓先人有的遷徙進入東北,並形成大姓。而如今東北的張姓,大多是清末山東人、河北人「闖關東」的結果。
四、張姓有哪些著名人物?
1.古代張姓名人
張儀:戰國時期縱橫家,主張游說六國來共同事奉秦國。
張良:西漢開國元勛,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
張騫:西漢探險家,打通漢朝與西域的通道,即「絲綢之路」。
張道陵
張道陵:本名張陵,中國道教創始人,第一代張天師。
張衡: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地動儀的發明者,「漢賦四大家」之一。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著有經典的《傷寒雜病論》,被後世尊為「醫聖」。
張遼: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戰功卓著,破烏桓,敗東吳。
張飛: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五虎上將」之一。
張昭: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先後輔佐過孫策、孫權。
張公謹:唐朝開國元勛,「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若虛:唐代詩人,一首《春江花月夜》名芳千古。
張九齡:唐朝宰相、詩人,有功於「開元盛世」,開通進入嶺南的梅關古道。
張旭:唐朝書法家,擅長草書,被後世尊為「草聖」。
張載: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有名言「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北宋畫家,作品《清明上河圖》。
張士誠:元末義軍領袖,建立大周政權,統治江浙地區。
張居正:明朝萬曆首輔,力行改革,推行「一條鞭法」,提升明朝國力。
張獻忠:明末義軍領袖,建立大西政權,統治四川一帶。
張廷玉:清朝名臣、史學家,官至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主修《明史》。
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推行洋務運動。
張之洞
2.現代張姓名人
張作霖:奉系首領,統治東三省。曾任陸海軍大元帥,北洋政府最高領導人。
張學良:著名愛國將領,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張大千:現代國畫大師,與齊白石並稱「南張北齊」。
張愛玲:現代作家,小說代表作《傾城之戀》《金鎖記》《半生緣》。
張恨水:現代作家,小說代表作《啼笑因緣》《金粉世家》。
張樂平:現當代漫畫家,代表作《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
張聞天:革命家、理論家,宣傳領域的領導人之一。
張愛玲
張瀾: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建者和領導者。
張愛萍:開國上將。
張賢亮:當代作家,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創始人,代表作小說《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靈與肉》。
張潔:當代女作家,長篇小說《無字》《沉重的翅膀》,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
張藝謀:第五代電影導演,電影代表作《紅高粱》《活著》《英雄》。
張瑞敏:海爾創始人。
張也: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演唱代表作《走進新時代》。
除以上名人外,還在娛樂圈的演員、歌手:張國榮、張曼玉、張學友、張惠妹、張雨生、張信哲、張國立、張豐毅、張鐵林、張柏芝、張衛健、張靚穎、張含韻等。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2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