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建築多少冶

中國建築多少冶

發布時間: 2022-12-26 09:37:34

⑴ 中國一共有多少冶拜託各位了 3Q

不知道你所說的冶是否是中國冶金部的那些下屬單位, 如果是,最多的時期好像是有22個冶吧! 不過後來第22冶因為安全問題被吊銷執照了。

⑵ 建築行業央企有多少家

建築行業央企有如下所示:

1、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交建」)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中央企業,由原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和原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合並重組而成。2016年8月,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3。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⑶ 十一冶有幾個分公司

十一冶有25個分公司。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曾用名:十一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3年,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是一家以從事房屋建築業為主的企業。企業注冊資本132800萬人民幣,實繳資本132800萬人民幣,並已於2018年完成了股權融資。通過天眼查大數據分析,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對外投資了25家企業,參與招投標項目2178次。知識產權方面有專利信息46條。此外企業還擁有行政許可800個。風險方面共發現企業有法律訴訟1329條,涉案總金額9.7147418065億元。開庭公告966條,立案信息557條。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前身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一冶金建設公司,擁有冶金工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並集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裝備製造、商貿服務業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集團,為中國建築業最具成長性百強企業,是抓特色、做品牌、促長遠的全國冶煉工程龍頭企業。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全國都有很多個分公司:比如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築安裝工程分公司、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一、二、三、四、五建築安裝工程分公司、十一冶集團安裝工程分公司管道公司等等。

⑷ 建築行業央企有哪幾個

建築行業央企有:

1、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2、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3、中國鐵道建設總公司

4、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5、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6、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7、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公司

8、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

9、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4)中國建築多少冶擴展閱讀:

建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肩負著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新建、擴建工程和技術改造工程的施工任務,為不斷完善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做貢獻。

2、為社會創造比較永久性的文明和財富,提供相當的國民收入。

3、為國家提供稅利,是為國家賺錢的一支重要力量。

4、建築企業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容納大量勞動力,是重要的勞動就業場所。

5、能消耗大量的物資。對建築材料生產、機器製造、交通運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6、能進入國際建築市場。進行工程承包或提供勞務而賺取外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央企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築企業

⑸ 中國一共有多少冶

不知道你所說的冶是否是中國冶金部的那些下屬單位,如果是,最多的時期好像是有22個冶吧!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主義政權國家,它有著「大清帝國」的封號,有著將近三百年的歷史。在這近三百年的統治中,共有十二位皇帝。
第一位 清太祖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了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業。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典冊中,他的英明和業績將與世長存。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並受傷,於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於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第二位 清太宗 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其母葉赫那拉氏。皇太極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寧遠戰敗身亡後即後金汗位,在位17年,卒於清崇德八年(1643)。廟號「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統一整個東北,並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屢挫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帝號,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將族名改稱「滿洲」。他雄心勃勃地揮師西進,兵鋒所指,京畿震驚。經過松錦兩次決戰,盡殲明軍精銳,山海關外,僅存寧遠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極博覽群史,氣度恢弘,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嚮往漢族文化,興利除弊,優禮漢官,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他促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第三位 清世祖 福臨 順治
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是清太宗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時(晚七點至九點)生,其母為永福宮庄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後。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第二年甲申,正值明朝崇禎十七年正月,改元順治。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於武英殿。
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死,世祖始得親政。在其母孝庄文皇後的幫助下,他勵精圖治,宵旰靡倦。他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後因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福臨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孝陵內。順治有8子、6女。
第四位 清聖祖 玄燁 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二代皇帝。順治十一年(1654年)生於景仁宮,為表世祖順治帝第三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時年八歲,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共輔政,年號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親政。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暗結內大臣索額圖等人智捕鰲拜,奪回大權。親政後,宣布永停圈地,准許壯丁「出旗為民」,又獎勵墾荒,益錢免糧,任用靳輔,陳潢治理黃河,規定「額外添丁,永不加賦」;設立南書房掌票擬諭旨,加強皇權;又平定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長達八的三 藩之亂,派兵攻入台灣;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鞏固了國家統一;又巡行東北,兩次發起雅克薩反擊戰,沉重打擊沙俄勢力侵略,派索額圖、佟國綱赴尼布楚與沙俄談判邊境問題,行前確定黑龍江流域的廣大領土「皆我所屬之地,不可棄之於俄羅斯」的原則,簽定《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使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得到鞏固發展。他一生苦研儒學,表倡程朱理學、開博學鴻儒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同時,屢興文字獄,殘酷鎮壓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於暢春園,葬於清東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廟號清聖祖。
康熙皇帝在清朝十二帝(包括入關前的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清太宗皇太極)中子女最多,子35人、女20人,共計55人。
第五位 清世宗 胤禛 雍正
清世宗,名愛新覺羅· 胤禎(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後繼位,為清代入關第3帝。在位13年,傳說為俠女呂四娘報家仇所暗殺,終年58歲;一說為正常死亡,葬於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說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謎,民間最流行的說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詔書,將傳位十四子改成了傳位於四子,得即大統。但這種說法顯然是謠傳。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傳位詔書是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的,一邊是滿文,另一邊是漢文,即使漢文可以修改,但滿文是由字母拼成,無從修改。二,清代對皇子的稱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傳位詔書上如果是傳位給十四子那麼就應寫成,傳位皇十四子,如果這樣寫,那麼就不存在將十字改成於字的可能了。
雍正在位期間,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等措施,平定了青海和碩特部貴族的叛亂,反擊了准葛爾部貴族的騷擾,與沙俄訂立了《中俄布連斯奇界約》《中俄恰克圖界約》,劃定了中俄中段邊界。同時雍正大興文字獄,嚴厲鎮壓知識分子中的反清思想,竭力強化君主專制。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台的。復雜的社會矛盾,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乾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盡管他為人冷峻,猜忌多疑,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第六位 清高宗 弘歷 乾隆
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生於雍和宮邸。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命養於宮中,時年十二歲。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雍正十三年九月即位,年號乾隆,時年二十五歲。乾隆在位六十年,在祖父康熙,父皇雍正兩朝的基礎上,奮發有為,勤於政事,政治上,繼續平定國內叛亂,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加強民族團結並大力整頓吏治。在經濟上,減免賦稅,興修水利,屯田墾荒。在文化上提倡漢學,編纂大量圖書。在他統治期間,我國是一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把「康乾盛世」時期推向了頂峰。乾隆在位六十年後,自動讓位給兒子嘉慶,自稱太上皇,但仍舊主持朝政,一直到嘉慶四年他死去為止,實際掌權統治中國達六十三年四個月,不僅是歷代封建帝王執政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是歲數最大的一位,卒年八十九歲。
第七位 清仁宗 顒琰 嘉慶
嘉慶帝顒埮,清高宗弘歷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葯方,對一大批「屍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第八位 清宣宗 旻寧 道光
道光帝旻寧是清朝入關後的帝六代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儉德著稱。他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使他寢食不安。他想嚴厲禁煙,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知殖民主義為何物。平素無知人之明,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嘆息,結果忍辱接受英國的城下之盟,簽定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江寧條約》。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煙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為,正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
第九位 清文宗 奕詝 咸豐
愛新覺羅·奕詝,生於1831年,死於1861年,清朝第七世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號咸豐,廟號文宗。為清宣宗道光的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皇帝位,時年二十歲,第二年改元。
咸豐帝在位11年,內憂外患,戰亂頻繁,幾年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最後還死在出奔逃避之中。
咸豐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咸豐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內,卒年31歲,葬入清東陵的定陵。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是清朝有子女皇帝中最少者。
第十位 清穆宗 載淳 同治
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5年)清朝第八代皇帝。1861-1875年在位,年號同治。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駕崩,群臣忙著治理喪事,同時也為新登極的六歲皇帝操辦政務,改元的年號為「祺祥」。遵照文宗遺命由八大臣輔政,兩太後是不幹予朝政的。權欲熏心的慈禧發動了一場宮延內部的奪權斗爭。咸豐十一年九月肅順等人扶文宗梓宮回京,兩太後挾小皇帝另程返京。慈禧一行先抵率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八大臣拿獲,以「圖謀不軌」之罪,斬首的斬首,賜死的賜死,革職的革職,廢除了「祺祥」年號,十月九日載淳即帝位,改元「同治」,寓兩太後同時治理天下之意,兩太後破祖制,實行垂簾聽政,真正執掌國政的是慈禧。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親政兩年,終年十九歲,是清朝皇帝中壽命最短的一個。葬於清東陵惠陵。
同治帝無子女,而後光緒、宣統二帝均無後代,數十年間宮中不聞兒啼,世名稱為「宮荒」、「國統三絕」。講求迷信的遺老遺少無不感嘆大清氣運將盡、天數兆定。
第十一位 清德宗 載湉 光緒
光緒帝載湉,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後被指定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緒十三年病死,終年38歲,廟號德宗,葬於河北易縣崇陵。
光緒帝19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光緒帝沒有勇氣沖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慈禧只好挾光緒帝倉皇逃到西安。義和團運動後,各地反清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清王朝瀕於覆滅的邊緣。
第十二位 溥儀 宣統
愛新覺羅·溥儀(1906一1967),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氏。1908年登位,年號宣統。辛亥革命爆發後,子1912年2月退位。1924年,廢除皇帝稱號,出宮。1934年在侵華日軍策劃下當上「滿洲帝國皇帝」。後被蘇軍俘獲,1959年特赦。1964年任全國政協委員、文史研究館館員,1967年在北京病逝。著有《我的前半生》。 不過後來第22冶因為安全問題被吊銷執照了。

⑹ 中國建築500強之中國中冶

中國建築500強之中國中冶

關鍵字:中國建築500強 中國建築 500強 中國中冶

企業是創新的責任主體。在推行創新型國家戰略中,企業擔當重任,越來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注重以市場為導向、以突破關鍵技術為核心,堅持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走出了一條產研結合、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道路。2009年被評為國家創新型企業。中國中冶科技創新的實踐證明,只有重視創新、推進創新、持續創新,企業才能實現科學發展的目標。

在「創新提升,做強做大,持續發展,長富久安」總戰略指引下,中國中冶以強大的冶金建設實力為依託,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逐步形成了關聯互補的EPC工程總承包、資源開發、裝備自造和房地產開發四大主業,並在全球87個國家擁有了193個建設項目。近3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為代表的主要經濟指標均已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2010年中國中冶光榮入選中國建築500強。

這是中國建築施工企業聯合會連續第六次對中國建築業進行全面,科學、獨立的企業實力發展調查研究宣傳發布工作。今年我們對超過12,000家利潤總額在3000萬元至90億元之間的中國大陸建築施工、勘察設計、工程監理等中國建築企業進行了數據採集研究,根據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利潤總額、資信等級、社會貢獻、業主滿意度等指標對候選企業進行排名,並對部分候選企業進行實地拜訪,從中遴選出500家中國建築500強企業。

技術創新優化企業轉型

中國建築500強中國中冶始終堅持以 「創新提升」為企業發展總戰略的核心內容,奉「創新提升」為企業發展的發動機。多年來,注重以市場為導向、以突破關鍵技術為核心,堅持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完善了創新體系機制建設,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自主創新呈現出眾多成果,被評為國家創新型企業。

他們瞄準世界先進水平,積極制定和實施創建創新型企業戰略,制定了《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2006—2010年科技發展規劃》,頒布了《中冶集團創建創新型企業標准》。《科技發展規劃》和《創新型企業標准》的制定,為中冶集團創建創新型企業提供了制度依據和方向指南。《創新型企業標准》提出了「用三年時間把中冶集團建設成為創新型企業」的戰略部署。

一是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構。集團設有技術中心和35個技術分中心,設立了中冶集團工程技術院,擁有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擁有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國家建築鋼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6個國家級檢測中心,擁有上海寶冶建設有限公司檢測和校準實驗室等3個國家級實驗室,擁有中冶集團建築研究總院等4個國家級研發機構,擁有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等10個國家級設計研究院。

二是加快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圍繞核心主業發展,加大研發投入,加快自有核心技術的研發。2007—2009年的研發經費投入分別為 23.86億元、36.73億元和41.36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分別為1.79%、2.22%和2.34%。

三是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切實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應用、管理與保護,有重點、有步驟地構築知識產權優勢,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2007年11月頒布了 《中冶集團知識產權管理規定》,12月召開中冶集團知識產權工作會議,截至2009年底,中冶累計有效授權專利2306件,其中發明專利242件。被授予國家級工法15項、省部級工法6項,主編和參編的國家技術標准43項、行業技術標准28項。

四是注重培養創新人才。截至2009年底,中國中冶擁有6萬名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其中,科研人員達1萬人,包括115名享有國家特殊津貼專家、22名國家科技獎項負責人、12名國家勘察設計大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五是加快構建開放型創新機制。以突破關鍵技術為核心,加強產學研結合,藉助外智加快科技創新的發展,最終實現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中國建築500強中國中冶堅持科技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作為第一生產力,科技不僅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同時獲得了國家及有關部委的高度認可和嘉勉。2007—2009年,公司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省部級獎勵488項。2009年7月,公司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國家第二批創新型企業。

人才創新推動企業全面振興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具備深厚的技術科研基礎和豐厚研究成果的領軍人才,是實現創新的根本,更是企業發展的希望所在。企業要創建一個鼓勵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中冶集團通過把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有利於創新的人才機制。他們給予為集團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重獎,以利於創新文化和激勵氛圍的形成,鼓勵更多的員工成為創新型人才。

中國建築500強中國中冶實行首席專家制、首席技工制,大量引進人才,以人才推動企業全面振興。同時,在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上也齊頭並進,形成了轉動企業向前的兩只巨大的輪子,而為其導向的則是企業的發展戰略。對於企業戰略目標的落實,中國中冶認為,戰略的制定首先是要發動群眾。這一做法確保了戰略制定出來以後,企業上下一個聲音,戰略的貫徹落實就有了很好的基礎保證。中冶集團高度重視技術研發、成果應用、集聚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建設,建立和逐步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構。中冶集團設有集團技術中心和35個技術分中心,設立了中冶集團工程技術院。

文化創新形成企業強大競爭力

文化創新比有形的創新更重要,其中包括戰略創新以及組織能力上的創新。戰略是企業發展之本,但來源於文化;戰略發展要靠文化,文化也要不斷前進,而它們的有機結合將形成企業強大的競爭力。中冶文化是伴隨著中冶的發展不斷形成和完善的。依靠建設「三心」文化(即,抓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的責任心,抓隊伍和廣大員工的信心,抓萬眾一心),之後中冶集團又建設了責任文化、激情文化,克服萬難,走出困境,全面振興,走向今天。

中國建築500強中冶集團於2007年6月頒布了 《中冶集團創建創新型企業標准》,11月頒布了《中冶集團知識產權管理規定》。同年12月召開了中冶集團知識產權工作會議,此次會議提出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切實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應用、管理與保護,有重點、有步驟地構築知識產權優勢,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按照《中冶集團創建創新型企業標准》這個量化的標准,中冶每年申請專利及獲得專利權數量共1000件,其中發明專利每年申請100件;對於授權專利集團給予相應的獎勵,其中:發明專利10000元/件、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1000元/件,獎金發放對象為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

近幾年,中冶集團的專利數量和專利質量都大幅度提高,發明專利所佔比例也明顯呈上升趨勢。截至2009年底,中冶集團擁有有效期內的授權專利2306件,其中發明專利242件,位居中國建築類中央企業之首。這充分說明集團在開展創建創新型企業工作以來,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積累方面,意識逐漸增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取得了初步成果,成效顯著。

科技創新助推中冶提前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中國建築500強中國中冶按照中央關於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有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扎實推進節能減排的各項工作。

他們注重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完善組織體系,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具體負責節能減排的監督、管理和考核。建立健全監測體系,逐步夯實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定額、計量、統計等基礎工作,抓緊完善監測網路,建立自上而下的數據統計制度,比較全面地掌握節能減排工作情況。進一步落實責任制,完善獎懲機制,將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納入企業內部經營業績考核,嚴格考核,嚴格獎懲。2009年萬元收入(產值)綜合能耗0.2193噸標煤,比2005年的0.3617噸標准煤下降39.37%,提前一年實現了萬元營業收入(產值)綜合能耗(可比價)比2005年下降20%的「十一五」管理目標。

⑺ 中國17冶建築公司在全國的排名

服務於馬鋼集團的一個冶金建設公司。房屋特技資質,另擁有冶金設備安裝、壓力容器製造等多項特色資質。在全國20幾個冶金建設公司中屬於一般。至於全國排名,沒見到有人統計過,就算統計,也是統計中冶科工集團的。好多國有企業現在都是虛有其表了。17冶我是沒打過交道。一冶、三冶、二十二冶、二十冶、十三冶,這些熟悉一點點。冶建單位這些年基本上都靠房地產撐著。新上馬的鋼廠自2000年後以民營鋼企為主,經過十幾年粗獷式的發展,也促就了冶建公司的繁榮,主營業務慢慢開始走下坡路了

⑻ 中國的冶金建設公司有哪幾個

從前冶金部八大設計院有:
北京院(京誠) 有色院(恩菲) 鞍山院(北方) 包頭院(東方) 重慶院(賽迪)武漢院(南方) 長沙院(長天) 馬鞍山院(華天)

建設類單位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三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十三冶)
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十八冶)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皆為中冶集團子公司,從前冶金部的冶建單位應該從一冶到二十三冶,除中冶子公司外,部分成為中鋁集團和五礦集團的子公司。 另,北京院並非北京鋼鐵研究院,而是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其他各大院也是如此,著重於冶金建築和設備的設計和研發以及冶金工程的總包等業務。

⑼ 中國的冶金建設公司共有幾個

從前冶金部八大設計院有:
北京院(京誠)
有色院(恩菲)
鞍山院(北方)
包頭院(東方)
重慶院(賽迪)武漢院(南方)
長沙院(長天)
馬鞍山院(華天)
建設類單位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三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十三冶)
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十八冶)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皆為中冶集團子公司,從前冶金部的冶建單位應該從一冶到二十三冶,除中冶子公司外,部分成為中鋁集團和五礦集團的子公司。
另,北京院並非北京鋼鐵研究院,而是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其他各大院也是如此,著重於冶金建築和設備的設計和研發以及冶金工程的總包等業務。

⑽ 全國有多少家建築企業

截至2018年9月,建築前沿劃定的建築業上市公司達到139家。本文按照企業的主營業務來將139家企業劃分到八大行業:

房屋建築業:11家
基礎設施建設:29家
建築裝飾行業:24家
園林綠化行業:30家
鋼結構行業:10家
石化冶金礦山工程行業:10家
國際工程:8家
其他行業:17家(包括智能建築、建築安裝、環保水處理、岩土工程、地基工程、金屬屋面工程、特種施工、潔凈室工程等等)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2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