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中國有多少個姓氏
『壹』 中國有多少姓氏
中國舊時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時候寫的,裡面一共收集了單姓408個,復姓30個,共438個。發展到後來,據說有4000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近年出版的《中國姓氏紀編》共搜集姓氏5730個。台灣省出版的《中華姓符》裡面共收姓氏6363個。
《中華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13個,雙字姓4311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71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由於姓氏本身還在不斷發展變化,據專家估計,我國姓氏大約有18000個。
(1)到目前為止中國有多少個姓氏擴展閱讀:
《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於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淑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參考資料:網路-百家姓
『貳』 中國有多少個姓
中國一共有5662個姓。
中國人見於文獻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復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這還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古族、滿族人譯改的漢字姓。邊疆少數民族譯成漢字的姓也沒有計算在內。
樂、於、時、傅、皮、卞、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項、祝、董、梁、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等。
『叄』 中國有多少姓氏
中國人的姓氏為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復姓6642個(絕大多數為少數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漢姓約3050個。復姓大全
a安陵安平安期安陽
b白馬百里柏侯鮑俎北宮北郭北門北山北唐奔水逼陽賓牟薄奚薄野
c曹牟曹丘常濤長魚車非成功成陽乘馬叱盧丑門樗里穿封淳於
d答祿達勃達步達奚淡台鄧陵第五地連地倫東方東里東南東宮東門東鄉東丹東郭東陵東關東閭東陽東野東萊豆盧斗於都尉獨孤端木段干多子
e爾朱
f方雷豐將封人封父夫蒙夫餘浮丘傅余
g干已高車高陵高堂高陽高辛皋落哥舒蓋樓庚桑梗陽宮孫公羊公良公孫公罔公西公冶公斂公梁公輸公上公山公戶公玉公儀公仲公堅公伯公祖公乘公晰公族姑布古口古龍古孫穀梁谷渾瓜田關龍鮭陽歸海
h函治韓餘罕井浩生浩星紇骨紇奚紇於賀撥賀蘭賀樓赫連黑齒黑肱侯岡呼延壺丘呼衍斛律胡非胡母胡毋皇甫皇父
j兀官吉白即墨季瓜季連季孫茄眾蔣丘金齒晉楚京城涇陽九百九方睢鳩沮渠巨母
k勘阻渴侯渴單可汗空桐空相昆吾
l老陽樂羊荔菲櫟陽梁丘梁由梁餘梁垣陵陽伶舟冷淪令狐劉王柳下龍丘盧妃盧蒲魯步陸費角里閭丘
m馬矢麥丘茅夷彌牟密革密茅墨夷墨台萬俟昌頓慕容木門木易
n南宮南郭南門南榮
o歐侯歐陽
p逄門盆成彭祖平陵平寧破丑仆固濮陽
q漆雕奇介綦母綦毋綦連祁連乞伏綺里千代千乘勤宿青陽丘麗丘陵屈侯屈突屈男屈盧屈同屈門屈引
r壤四擾龍容成汝嫣
s薩孤三飯三閭三州桑丘商瞿上官尚方少師少施少室少叔少正社南社北申屠申徒沈猶勝屠石作石牛侍其士季士弱士孫士貞叔孫叔先叔促水丘司城司空司寇司鴻司馬司徒司士似和素和夙沙孫陽索陽索盧
t沓盧太史太叔太陽澹臺唐山堂溪陶丘同蹄統奚禿發塗欽吐火吐賀吐萬吐羅吐門吐難吐缶吐渾吐奚吐和屯渾脫脫拓撥
w完顏王孫王官王人微生尾勺溫孤溫稽聞人屋戶巫馬吾丘無庸無鉤五鹿
x息夫西陵西乞西鑰西鄉西門西周西郭西方西野西宮戲陽瑕呂霞露夏侯鮮虞鮮於鮮陽咸丘相里解枇謝丘新垣辛垣信都信平修魚徐吾宣於軒轅軒丘閼氏
y延陵罔法鉛陵羊角耶律葉陽伊祁伊耆猗盧義渠邑由因孫銀齒尹文雍門游水由吾右師宥連於陵虞丘盂丘宇文尉遲樂羊樂正運奄運期
z宰父輾遲湛盧章仇仉督長孫長兒真鄂正令執頭中央中長中行中野中英中梁中壘鍾離鍾吾終黎終葵仲孫仲長周陽周氏周生朱陽諸葛主父顓孫顓頊訾辱淄丘子言子人子服子家子桑子叔子車子陽宗伯宗正宗政尊盧昨和左人左丘左師左行劉文額爾達力蔡斯浩賞斛斯夾谷揭陽
我國少數民族姓氏的特點 豐富性 直接採用漢姓,有朝鮮、壯、土家、白等19個民族;既使用本民族原有姓氏,也使用漢姓,有滿、蒙古、彝、藏、景頗等27個民族;無姓氏,維吾爾、哈薩克、布朗、傣等8個民族習慣上沒有姓氏。 神秘性 少數民族姓氏起源與圖騰崇拜、原始宗教信仰等有著密切關聯。如四川省德陽縣金沙鄉的僳僳族,崇拜李樹的姓李,崇拜黃樹的姓黃,崇拜獐子的姓張等。
變異性 有的依據本民族原先圖騰名稱的漢字音譯或漢義轉化為漢姓(如上例僳僳族的姓);有的則直接假借漢姓;有的是由當地漢族教師為學生另取漢姓,如雲南有的傣寨小學校,漢族老師姓什麼,全班傣族小朋友也一起姓什麼。所以,如果光從字面上看,今天已很難看出部分少數民族姓氏的本來面貌。
『肆』 中國有多少個姓
百家姓前100個姓為趙 、錢 、孫 、李 、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呂、 施 、張、孔、 曹 、嚴 、華、金、 魏 、陶、 姜、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范 、彭、 郎、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卜 、顧 、孟、 平 、黃、和 、穆、 蕭、 尹
下列讀音都為普通話讀音、姓氏部分由來:
趙Zhào:伯益的後裔造父為周穆王駕車,穆王把趙城賜了給他,其後代以國為姓。趙匡胤是宋代的開國皇帝,據說趙姓放在第一位與此有關。
錢Qián:彭祖的孫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錢府上士,其後人以其官為姓。
孫Sūn:周文王的一後代叫惠孫,他的後代以他的名字"孫"作為姓。
李Lǐ:皋陶的後人理征因得罪紂王被處死,其妻兒在一棵李子樹下摘果充飢得以活命,其後人為紀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為"李"姓。
周Zhōu: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還有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的部分後人也以周為姓,以及唐朝時為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改為周姓。
吳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吳國,其子孫稱為吳氏。
鄭Zhèng:鄭桓公遺族以國名為姓。
王Wáng: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
馮Féng:畢公高的後人就以封地為姓。
陳Chén:最早出自媯姓,胡公滿的子孫們以國為姓。
褚Chǔ:恭段受封於褚邑,子孫就都以"褚"為姓。
衛Wèi:周文王的第九個兒子叫康叔,建立了衛國,他的後代以國名為姓。
蔣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齡,被封到"蔣",公族子孫以國名為姓。
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叫季載,成立沈國。沈國君主的後代都以沈為姓。
韓Hán:周時貴族武子,受封於韓原,子姓以地名為姓;戰國時的韓國,被秦國並,原韓國王族世代姓韓。
楊Yáng:上古時候,周宣王的兒子尚父,封到楊邑,稱做楊侯,建楊國,子孫用楊姓。
朱Zhū:西周時,周武王封曹俠到邾,後代以地名為姓,寫作朱。
秦Qín:伯益的後裔非子善於馴養馬匹,被周孝王封為秦地的首領,建立了秦國。其後人以國為姓。
尤Yóu:尤姓是由沈姓而來。
許Xǔ:遠古炎帝的後代。文叔建立了許國,後代就以許為姓。
何Hé:春秋戰國時,韓國的公族中有一支遷移至江淮,以國為姓。
呂Lǚ:炎帝後代伯夷被封為呂侯,他的後代就用呂作為姓。
施Shī:夏朝時,有諸侯國,稱施國,今湖北恩施縣,其後代姓施。
張Zhāng:春秋時晉國貴族叫解張,他的後代用他的名作為姓。
孔Kǒng:開國君主叫天乙,後將乙字和子字並攏,形成孔字,定為姓。
曹Cáo:遠古有一貴族叫"安",幫助大禹治水,被恩賜給一個曹姓。
嚴Yán:嚴姓是由庄姓變來。
華Huà:西周時候,宋國公子,受封於"華",他的子孫後來就以地名為姓。
金Jīn:遠古黃帝的兒子少昊的後代以金為姓。
魏Wèi:畢萬的後代畢斯建起魏國,稱魏文侯,其後人以國為姓。
陶Táo:堯的子孫中,有人以制陶為榮耀,就姓陶,世代延續。
姜Jiāng:以地名為姓。
戚Qī:以地名為姓。
謝Xiè:用地名做姓。
鄒Zōu:最早出自姚姓,以地名為姓。姓名名典《姓觽》:鄒國,舜後,姚姓。舜帝後裔姚姓族人開創建有鄒國,是最早的鄒國。 參見舜文化,虞舜文化。
喻Yù:遠古黃帝時,有個醫官叫俞柎,為喻姓祖先。
柏Bǎi:柏姓起源非常古老,黃帝有個孫子叫顓頊,他的老師就姓柏。
水Shuǐ:水姓是大禹的後代,大禹治水,他的族人都當水工,後來就以水為姓。
竇Dòu:大禹的後代,紀念先人。
章Zhāng: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
雲Yún:黃帝的後代。
蘇Sū:遠古貴族昆吾,因為封在蘇城為首領,就以地名為姓。
潘Pān:季孫的後代就以潘為姓。
葛Gě:最早的葛姓源於葛天氏。
奚Xī:奚姓是黃帝的子孫。
范Fàn:貴族士會,被晉國國君封為范邑的首領,他的子孫就以地名為姓。
彭Péng:大彭國的創建者篯鏗,就是彭祖。
郎Láng:地名為姓。
魯Lǔ: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受封於魯地,後來魯國的王公貴族都以魯為姓。
韋Wéi:韋姓的一支是韓信的後代。
昌Chāng:始祖昌意,是黃帝的兒子。
馬Mǎ:伯益的後裔趙奢受封馬服君,他的子孫姓馬。
苗Miáo:春秋時期的賁皇享用苗邑的物產,就以地名為姓。
鳳Fèng:黃帝的後代帝嚳有個大臣叫鳳鳥氏,主管歷法天文,其後代以鳳為姓。
花Huā: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為唐代有倉部員外郎花季睦。
方Fāng:神農氏的後代中有一位叫榆罔,其兒子受封方山後叫方雷,方雷的子孫就以地名為姓。
俞Yú:黃帝時,有個名醫叫俞跗,是俞姓的始祖。
任Rén:黃帝的小兒子叫禺陽,受封於任邑。其子孫以任為姓。
袁Yuán:周朝伯轅的後代將轅省去左半邊,作為姓。
柳Liǔ:春秋時期展禽,改姓了柳下,史書上稱他柳下季,柳姓由此開頭。
酆Fēng:周武王將弟弟封於酆邑,他的後代以地名為姓。
鮑Bào:春秋時期敬叔在齊國做官,受封於鮑邑,後代就以鮑為姓。
史Shǐ:黃帝有一名史官叫倉頡,後代以其官職為姓,就形成了史姓。倉頡被中國人尊為造字的聖人。
唐Táng:遠古時,堯曾經在"唐"那個地方做首領。堯的族人就有以地名為姓。
費Fèi:春秋時期,魯國有個人物叫父,因有功勞受封為費邑的首領,現今山東魚台縣費亭一帶,他的子孫就以地名為姓,世代延續。
廉Lián:遠古黃帝的七世孫叫大廉,大廉(伯益之長子)的後代形成了廉姓。
岑Cén:周朝岑子建岑國,岑國的公族子孫,以國名為姓。
薛Xuē:薛登的後代以薛為姓。
雷Léi:黃帝的一個妻子姓方雷,雷姓由此而來。
賀Hè:賀姓由慶姓轉變來。
倪Ní:倪氏本為郳氏,因避仇改為倪。
湯Tāng:湯王的後代有人就以祖先的名為姓。
滕Téng:周武王封弟弟叔綉封於滕國,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
殷Yīn:源出於子姓。
羅Luó:源於熊姓,是以國為名的姓。
畢Bì:畢公高的後代以國名為姓,稱為畢氏。
郝Hǎo:源於子姓,是伏羲氏的後裔。
鄔Wū:古帝顓頊後裔陸終氏第四子求言(妘姓)別封於鄔,後代子孫以鄔為姓。
安Ān:源自始祖。
常Cháng:出自姬姓。
樂Yuè:樂源出於子姓,西周末,公子衎字樂父,他的孫子以祖父字中"樂"命氏,稱為樂氏。
於Yú:源出於姬姓。周武王的第三個兒子叔分封在邘國,與馮姓相同,後代去邑為姓,稱為於氏。
時Shí:春秋時齊國賢士時子的後代以其名字中的"時"為姓。
傅Fù:黃帝裔孫大由封於傅邑,其後代以地名為姓。
皮Pí:樊仲皮的後人以他字中的"皮"為姓。
卞Biàn:西周時,曹叔振鐸的子孫分封在卞,他的後代稱為卞氏。
齊Qí:齊康公後人,稱為齊氏。
康Kāng:源於謚號。
伍Wǔ:春秋時,楚莊王有個寵臣名叫伍參,是楚公族的後人。庄王封伍參為大夫,稱為伍氏。
余Yú:春秋時,晉人由余穆公重用,他為穆公出謀劃策,攻滅西戎十二國,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名字中的"余"為姓,稱為余氏。
元Yuán:春秋時,因衛國大夫元 的封地在元,其後世子孫即以元為姓。
卜Bǔ:卜姓是古代從事占卜者的後代。
顧Gù:夏朝附庸國顧國,顧國為商湯所滅後,原王公族人以國名為姓。
孟Mèng:春秋時,衛國國君叫衛襄公,衛襄公的兒子叫公孟。公孟的子孫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
平Píng:戰國末期,韓哀侯之子婼封於平邑。秦滅韓後,婼率族人遷居於下邑,他的孫子以原封地命姓。
黃Huáng:出自嬴姓,為伯益的後裔。
和Hé:祝融氏重黎的後人羲和的後代。
穆Mù:意為賢良、和氣。
蕭Xiāo:蕭國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
尹Yǐn:上古少昊氏的後裔。
『伍』 中國有多少姓氏
如下:
1、姬姓
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以及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2、姜姓
姜姓源出神農氏,為上古八大姓之一。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春秋戰國時代的姜姓諸侯國主要有齊國(姜齊)和鄣國。到戰國中期,姜齊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
秦漢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布於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
3、姚姓
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近5000年,是中國四大古姓之一。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華)生於姚墟,他的後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
4、嬴姓
奉玄鳥為圖騰。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嬴姓,奉玄鳥為圖騰。
5、姒姓
後來演變成了:仍氏、竇氏、沒鹿氏、紇豆陵氏、毒氏、夏侯氏、侯氏、杞氏、題氏、樓氏、僂氏、婁氏、劉氏、丐氏、雝丘氏、郁厘氏、孫氏、杷氏等。其中有的姓,今天已經不見了。
『陸』 中國到目前為止有多少姓氏
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
《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 《百家姓》、《三字經》與《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柒』 中國有多少個姓
百家姓是在中國戰國時期出現的那個時候是被稱為4本,上面記載了許多被用到的姓氏。發展到現在已經被稱為百家姓,幾乎每一個姓氏,都在百家姓當中。有人就會問,有沒有什麼姓氏沒有列入百家姓的姓呢?
百家姓當中幾乎記錄了中國所有的姓氏,到目前為止,記載了568個姓氏,幾乎包括了中國的99%的人口的姓氏了。最早700家姓是誕生在戰國時期,那個時候被稱為4本,上面記載了許多經常被用到的姓氏,然後從這一本書開始,後面逐漸增加姓氏,從而形成的百家姓。百家姓在中國文化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依舊有一些姓氏,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被列入百家姓當中。
沒有列入百家姓的姓分別是,拓、歲、弋、聊、羋、黑、苟、菅、良、爨、敬、英、朴、刀、昂、遇、遲、保、賓、達、代、承、崇、招、展、付、過、端、來、鄺、歷、力、蘆、蘭、南、樓、門、曲、仕、茆、冒、節、尋、勝、撒、睢、眭、粟、隨、團、忻、用、宛、刑、衣、宜、惲、招、杲、苑、展、區。
『捌』 中國有多少姓
《中華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13個,雙字姓4311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71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但常用的是「百家姓」,百家姓最開始收集的姓氏只有411個,後來增補到504個,單姓444個,復姓60個。《百家姓》對中國姓氏的傳承以及文字的認識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據文獻記載,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制度,且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出處。
姓氏: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標志和符號。在姓氏出現之前,人們用什麼來標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國東方學家馬克斯·繆勒在《獻給神話學》中說:一個圖騰,開始是一個氏族圖騰的標記,而後是部族的名字,而後是部族祖先的名字。這里的「名字」,其實就是「姓」。
中華古姓的最初來源,是基於「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所謂「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規則。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獻佐證了這一觀點。
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中國的姓氏繁多,「百家姓」的說法, 就是姓氏很多的一種表達而已,而不是說就只有100個姓。經過數千年歷史滄桑的變化與累積,
中國人的姓氏簡直五花八門,無不為姓。比如,天體氣象(姓天、日、月、星、風、雲、雷、虹等);地形地貌(姓山、河、江、海、石、沙 等);動物、植物(姓馬、牛、羊、龍、虎、熊等);朝代名稱(姓商、周、秦、漢、魏、吳等) 等;軍制官銜(姓軍、師、帥、尉、司馬、司徒等);食物用具(柴、米、火、鍾、席、盤等) ,千奇百怪的姓,總都是緣於一定的地域、歷史和文化。有了姓氏,便有了人們對姓氏文化的研究。自從宋朝有了第一本《百家姓》,類似姓氏讀物就逐漸多起來,後來又有了《新編百家姓》、《郡望百家姓》、《千家姓》等等。
中國人到底有多少姓?據《中國姓氏的文化解析》一書作者王泉根教授的統計,宋代初年的《百家姓》一書,共收集了442個單姓,61個復姓,共計為503姓。明代陳士元編的《姓鐫》共收錄單姓、復姓3625個。1978年,有關部門通過戶籍部門和郵電部門對七大城市漢字姓氏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後,所得姓氏總數為2587個。1984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閻福卿等編寫的《中國姓氏匯編》一書收集單姓、復姓共計5730個。而台灣學者王素存寫的《中華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漢字姓氏又多達7720個。1996年,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由袁義達 、杜若甫編著的《中華姓氏大辭典》,共集錄我國古今有文字記載的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則又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27個,雙字姓4329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69個,五 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此外還有異譯、異體字姓氏3136個。據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姓氏數量的最新統計,也是最多的統計。
但即使這個數字,恐怕也難說是很准確的,中國的姓氏數量可能比我們要統計到的多得多。 就是《中華姓氏大辭典》的作者在他們的調查中也發現,在民間還有一些未見諸姓氏專著的 姓氏,有的姓,是各種字典里都找不到的字,如SX(B-*5HT6」SS山丘SX) (音「亞」),在遼寧省昌圖縣民間就發現 不止一個家庭是這個姓。還有的姓在字典中有此字,但不作姓氏解釋,而且讀音也不同,如姓束(音「辣」),陝西省安祿縣就有分布。其他罕見的姓氏還有漏、誤、簫、廟、蜜、汗、 味、以、露等。此外還有一些在姓氏專著和漢語字典中都未曾見過的復姓,如「辜高」、「 張簡」、「相里」、「相望」等。
毫無疑問,中國是一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國家,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經過了一次又一次民族大融合,以漢民族人口為最多的中華民族,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的融合體。姓氏作為文化的產物,由於不同地域、歷史時期和不同的風俗文化的阻隔,一方面有的姓氏還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很多姓氏很難在一些姓氏專著中搜集到和統計到。我們中華民族至今有多少姓,或者說目前有多少姓,只有留待在以後的人口普查中去進一步落實 了。先秦社會是從氏族社會發展而來的,還保留有大量的氏族社會特性,直到西周時所謂「平民」的政治地位都很高,他們是「國人」,所謂「大師維垣」(《詩經·大雅·板》),指的就是這些國人是國家的軍事基石,有人也認為這是在當時「大都不城」的情況下,國人就是周天子的軍事屏障。而且當時還是宗族社會,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有完整的宗族體系,平民都生活在宗族之中,特別是井田制下生產生活都是在一起的,沒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姓氏。
其次,姓、氏在當時都是有特定用途的。比如姓就在婚姻中起關鍵作用,先秦強調「同姓不婚」,同一個姓的人是不能結婚的,這明顯是為了優生優育考慮。所以才會有「秦晉之好」「齊國女兒不愁嫁」等說法,因為它們一個是嬴姓,一個是姜姓,在一票姬姓諸侯里自然非常吃得開。平民百姓也都必須遵守這一規定
而氏也是一樣,氏主要的來源是封地,但氏並不僅僅只包括那個貴族及其後代,還有一並被封給他的遠房親戚們,或者他自己的親戚們
『玖』 百家姓一共有多少個姓氏
百家姓一共有568個姓氏,其中單姓有444個復姓有124個。百家姓中的百並不是指一百個姓氏,而是一個虛數,指的是很多。《百家姓》是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原來搜集的姓氏是411個後面增加到56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