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縣赤嶺鄉有多少人口
① 請問福建漳州漳浦是縣級市嗎還是就漳浦這一地方有多少人口
漳浦不是縣級市.漳州縣級市只有龍海
漳浦縣轄17個鎮、2個鄉、2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79534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綏安鎮
102053
舊鎮鎮
68300
佛曇鎮
52672
赤湖鎮
52695
杜潯鎮
60210
霞美鎮
55534
官潯鎮
23528
石榴鎮
46002
盤陀鎮
25943
長橋鎮
17618
前亭鎮
31184
馬坪鎮
18791
深土鎮
46976
六鰲鎮
24213
沙西鎮
43618
古雷鎮
33242
大南坂鎮
9136
南浦鄉
13490
赤嶺畲族鄉
14498
湖西畲族鄉
24120
赤土鄉
17772
漳浦鹽場虛擬鎮
7909
萬安虛擬鄉
5843
② 福建省的少數民族鄉鎮共有幾個,
福建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少數民族分布很廣,歷史悠久。福建現有人口3488萬,民族成份共有54個,漢族人口居多;有53個少數民族(缺基諾族、赫哲族),人口58.38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71%,是祖國大陸畲族人口最多和高山族人口較多的省份,也是回族發祥地之一。
全省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寧德市,其次為福州市,再次為泉州市。全省少數民族人口萬人以上的縣(市、區)17個(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羅源、晉江、惠安、連江等),千人以上的鄉(鎮、街道)150個;有18個民族鄉(其中:畲族鄉17個,回族鄉1個)和一個省級民族經濟開發區(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527個少數民族聚居村。
世居福建的少數民族有畲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和高山族。
畲族是福建省的主體少數民族,共有37.51萬人,佔全國畲族人口的52.87%,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64.27%,其中約49%分布在寧德市。寧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口18.3萬,其中全國三大畲族聚居縣(市):福安6萬多人,霞浦、福鼎各4萬人。福安市是全國畲族聚居最為集中的地區。
福建省的回族人口大多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而來的古阿拉伯、波斯人的後裔,共有10.98萬人,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18.82%,主要分布在泉州、莆田等市;
滿族人口7094人,約70%分布在泉州和福州兩市;
蒙古族人口6114人,約45%居住在泉州市;
高山族人口416人,約佔大陸高山族人口的9%,近40%分布在漳州市。
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90%以上居住在農村,絕大多數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民,70%分布在邊遠山區或半山區。
福建省少數民族有三大亮點:
其一,畲族人口佔全國畲族人口的60%多,是全國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高山族人口是祖國大陸人口最多的省份;
其二,少數民族地區是一塊迷人的樂土,有秀麗的自然景觀,恬靜的田園風光,優美的生態環境;
其三,少數民族體育有其獨特的風格,有高山族的「桿球」;已列入中華武術文庫的「畲族拳」,五次榮獲全國民運會金獎的畲族「打槍擔」。
福建全省九個設區市少數民族人口具體分布情況:寧德市18.9萬,泉州市10萬,福州市6.2萬,漳州市5.3萬,龍岩市4.3萬,南平市3.9萬,三明市2.4萬,莆田市2.3萬,廈門市0.9萬。
全省有18個民族鄉(17個畲族鄉,1個回族鄉)。民族鄉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32%,具體是:
寧德市:福安市:穆雲、康厝、坂中畲族鄉;
霞浦縣:鹽田、崇儒、水門畲族鄉;
福鼎市:硤門畲族鄉;
蕉城區:金涵畲族鄉;
泉州市:惠安縣:百崎回族鄉;
漳州市:漳浦縣:湖西、赤嶺畲族鄉;
龍海市:隆教畲族鄉;
龍岩市:上杭縣:廬豐、官莊畲族鄉;
福州市:羅源縣:霍口畲族鄉;
連江縣:小滄畲族鄉;
三明市:永安市:青水畲族鄉;
寧化縣:治平畲族鄉。
全省有527個民族聚居村,其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68%。
③ 誰知道漳浦縣各鄉鎮的面積和人口
漳浦縣位於中國福建省東南沿海。屬漳州市。1990年人口73.44萬。漢族為主,有畲族等其他少數民族1.86萬。面積1981平方千米。唐垂拱二年(686)置漳浦縣,「漳」取自漳江、「浦」意為水濱。開元二十九年(741)懷恩縣並入。明嘉靖九年(1530)析置詔安縣 。礦產主要有玻璃砂、花崗岩、玄武岩、硅藻土、輝綠岩、高嶺土、鋁土、稀土。土特產主要有對蝦、剪紙、金鍾荔枝酒。名勝古跡主要有威惠廟、黃道周紀念館、趙家堡、海月岩。
漳浦縣轄17個鎮、2個鄉、2個民族鄉:綏安鎮、佛曇鎮、赤湖鎮、舊鎮、杜潯鎮、霞美鎮、官潯鎮、長橋鎮、前亭鎮、深土鎮、六鰲鎮、古雷鎮、盤陀鎮、馬坪鎮、石榴鎮、沙西鎮、大南坂鎮、南浦鄉、赤土鄉、湖西畲族鄉、赤嶺畲族鄉。
④ 赤嶺畲族鄉的歷史沿革
赤嶺於宋時屬嘉賓鄉欽賢里,明為屬於二十八都的長卿里,清為屬二十八都的張坑保。民國時期曾設立赤嶺鄉,後並入湖西鄉。
新中國成立後,赤嶺屬第六區,區公所在赤湖。1952年,劃歸第十區,區公所在湖西。1956年,劃歸官潯區,區公所在官潯。1958年3月,全縣合並為53個鄉鎮,設赤嶺鄉。1958年9月,成立赤嶺人民公社。1984年7月26日,經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赤嶺畲族鄉,1984年9月14日召開成立大會。鄉政府設在赤嶺村境。
⑤ 赤嶺畲族鄉的介紹
赤嶺畲族鄉位於福建省漳浦縣東北部,總面積101.04平方公里。全鄉耕地1.1948萬畝,山地面積10.8萬畝。轄赤嶺、石椅、山平、石坑、大行、土塔、前園、油坑、楊美9個行政村和6個場。總人口1.35萬人,其中畲族人口1.24萬人,佔92%,是全省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鄉,也是漳州市少數民族人口最聚居的山區少數民族鄉,也是老區鄉。
⑥ 漳浦縣多少人口
漳浦縣常住人口為646838人。
漳浦縣,閩南金三角南部縣份,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部沿海縣,唐垂拱二年(686年)置縣,明以後素有「金漳浦」美譽。漳浦縣是著名僑鄉和台胞祖籍地 ,全縣去台人員1.2萬人,台屬2.6萬人,在2300萬多台灣人中漳浦籍佔200多萬。轄17個鄉鎮、9個農林鹽茶場,土地面積1708平方千米。
漳浦縣有南溪、鹿溪、佛潭溪、赤湖溪、杜潯溪、浯江溪等河流,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均氣溫21.8℃。海岸線216千米,大小島礁178個,海灣6個,港灣5個。漳詔高速公路、324國道、廈深鐵路、漳州沿海大通道過境,水運有下寨和舊鎮碼頭。瀋海高速公路在漳浦設有3個互通口。
歷史沿革:
戰國後期前的夏商西周,屬閩地,後屬於閩越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另說秦始皇三十三年),列入秦版圖,屬閩中郡。漢初,以梁山為界,北屬閩越國,南屬南海國。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屬會稽郡冶縣。晉至南北朝,北屬南安郡龍溪縣。南朝陳朝年間,在今福建設置閩州,後改名作為豐州,州駐地今福州。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名為泉州,大業三年(607年)泉州廢,改為建安郡,領閩、建安、南安、龍溪4縣,駐閩縣,郡治在今天的福州。此時閩境僅有1郡4縣,今漳州境屬建安郡(治在今福州)龍溪縣。不久龍溪縣撤銷並入南安縣,不久南安縣也撤銷。
唐垂拱二年(686)設漳州,並置漳浦、懷恩二縣;開元四年(716)州署由盤陀嶺南麓遷李澳川(今漳浦縣城綏安鎮),開元二十九年後,劃龍溪縣、龍岩縣來屬,懷恩縣並入漳浦縣;786年(貞元二年)州治再徙龍溪縣桂林村(今漳州城區)。天寶元年(742)至乾元二年(759)漳州曾改為漳浦郡。
唐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王潮三兄弟隨王緒農民軍進入福建,攻下泉州,福建觀察使陳岩委王潮為泉州刺史,至947年,南唐並吞閩國,漳州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漳浦縣
⑦ 誰知道一個叫赤領鄉楊美村古美山的地方
赤嶺畲族鄉
赤嶺村 石椅村 山平村 石坑村 大�村
土塔村 前園村 油坑村 楊美村�
赤嶺畲族鄉 ���
赤嶺畲族鄉位於漳浦縣東北部,東鄰馬坪鎮,西鄰長橋鎮,東南接南山華僑茶果場,南與湖西畲族鄉接壤,東北與龍海市白水鎮交界,北鄰官潯鎮和玳瑁山茶場,總面積99�6平方公里。境內為丘陵山地,西南、西北有較多高山坡,如來麻山、鐵尖石山、虎空尾山、三腳墊、大文斜等,是一個山區少數民族鄉。境內溪流有源於前園和石椅的赤嶺溪,經赤嶺而流入湖西鄉豐卿;有從山平、土塔、大�流來的溪流至雙溪口匯聚,也流入湖西鄉豐卿;從玳瑁山等處發源的溪水經油坑溪入楊美水庫;此外尚有石坑一帶的溪水流入長橋鎮潭陽。水資源十分豐富,非常適宜農作物栽培,尤其對果樹的發展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楊美村原名洋尾,位於赤嶺畲族鄉東部,東、東南與馬坪鎮交界,西與本鄉赤嶺村為鄰,南毗鄰南山茶果場,北隔楊美水庫與龍海市接壤。境內溪流大部分流入楊美水庫。�
政區沿革 �
民國時期,楊美與和坑合為和坑保。新中國成立後,曾與油坑合為楊美鄉,公社化後,建楊美大隊,轄紅獅坑、下尾路、田頭里、曾洋、咬壠、古橋、後厝、官路、田厝尾、墟後、埔頂、舊厝、�仔尾、杜松腳、田厝、蔡山、蔡仔、古美山、寮仔等19個自然村。1971年建楊美水庫,規劃在庫區內的村社全部移民,如下尾路移到湖西鄉嶺腳村和馬坪鎮京野村;田頭、曾洋移至玳瑁山茶場東徑口和本村的如英、中層社;咬壠原為大隊場,因移民而撤散;古橋、後厝移本鄉石坑新美、竹樹和前園新陽;官路移萬安農場三隊、六隊;埔頂、田厝美移萬安農場和馬坪鎮京野村;墟後移湖西鄉豐卿崎腳和城內圳上等。移民後的楊美村轄田厝、蔡山、蔡仔、中層、如英、新中、寮仔、古美山等自然村。1984年,楊美大隊改為楊美村。�
姓氏源流及人口 �
全村人口有308戶,1297人,居民大都姓藍。都屬石椅種玉堂分衍,大部分屬三房。其次為倪姓,此外還有林、戴、陳、楊、郭等姓,人數較少。�田 厝,22戶, 85人,藍姓為主,有戴姓1戶,由佛曇東坂遷入。�
蔡 山,23戶, 90人,藍姓為主,有林姓2戶12人,從佛曇港頭遷入。�
蔡 仔,19戶, 85人,藍姓為屬種玉堂「三房四」。有陳姓3戶,分別從馬坪後康和龍海市白水遷入。�
中 層,21戶, 95人,藍姓為主,系水庫移民新建村。又有楊姓1戶,從前亭江口遷入。�
如 英,25戶,120人,藍姓為主,有郭姓2戶,從龍海浮宮遷入。�新中,26戶,120人,藍姓為主,屬四房,系水庫移民新建村,又有林姓4戶,從佛曇港頭遷入。�
寮 仔,47戶,232人,藍姓為主,屬二房。�
古美山,125戶,470人,大部分姓倪,也有藍姓。倪姓與龍海市白水鎮金鰲倪姓為同宗。古美山倪姓於清代分衍台灣桃園縣,1987年,桃園倪姓宗親回古美山尋根認祖。經濟概況全村有耕地705畝,其中水田610畝,農地95畝,種植水稻、花生、果蔗等農作物。山地已造林,果樹有荔枝、龍眼及其他雜果,共2500畝。有汽車3輛,機板車4輛、手扶拖拉機10輛,三輛運輸車5輛,從事運輸。外出外工者160人,大部分為女青年。
教育、交通、電訊等設施 �
有民族小學1所,校園面積388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781平方米。有6個班級,學生170名,教師8人。從楊美小學升學至大中專者有53人。�
1958年建成小(二)型頂坑徑水庫,總庫容1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00畝。1984年,修建赤嶺鄉通往馬坪鎮的公路,經過本村,交通方便。1987年,拉高壓電線,解決用電問題。1994年,全村普遍使用程式控制電話,入戶率達95%,有行動電話100門。1995年,戶戶有閉路電視。戶戶有摩托車。�
風俗與文物古跡 �
古美山社崇祀開漳聖王,每年農歷正月十八日做節紀念。�
中層社北石空岩有石佛寺,有石雕彌勒佛1尊,約雕於宋代,佛雕寬1�66米,高1�06米,作側身坐狀,敞胸袒腹,笑口常開。座下有四尊人物雕,戴宋式襆頭,著官服,拱手而立。原寺旁有廟頂社,今已廢。�
楊美社旁有一株十二月果實才成熟的龍眼樹,全縣僅此一株,名聞遐邇。楊美水庫旁的雞啼嶺有一通摩崖石刻,是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修橋造路碑記。紅西坑是解放戰爭時的游擊區,藍西方帶領游擊隊在此進行過游擊活動。�
古代人物 �
倪大器,古美山社人,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官歙縣知縣。�
倪俊明,大器孫,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隆武時,授兵部員外郎。�
倪中明,俊明弟,崇禎十五年舉人。�
新中國人物 �
藍宗武,長橋鎮副鎮長。�
藍主保,大南坂農場黨委委員、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
藍榮欽,鄭州解放軍信息大學測繪學院工程師,碩士。�
藍建輝,武警總部管理局。�
藍良木,龍海市隆教鄉副鄉長。�
藍海安,中學高級教師。
⑧ 漳浦縣有幾個鄉鎮
2018年,漳浦縣下轄21個鄉鎮,
綏安鎮、舊鎮鎮、佛曇鎮、赤湖鎮、官潯鎮、石榴鎮、盤陀鎮、長橋鎮、前亭鎮、馬坪鎮、深土鎮、六鰲鎮、大南坂鎮、南浦鄉、赤土鄉、赤嶺畲族鄉、湖西畲族鄉、杜潯鎮、霞美鎮、沙西鎮、古雷鎮,另外,管轄漳浦鹽場、萬安農場、中西林場、玳瑁山茶場、南山華僑茶果場、大南坂農場、白竹湖農場、石古農場、長橋農場及升級經濟開發區綏安工業開發區。
其中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由漳州直轄,杜潯鎮、霞美鎮、沙西鎮、古雷鎮、下蔡林場、杜潯鹽場歸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管轄。
(8)圓通縣赤嶺鄉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漳浦縣(古屬漳州府漳浦縣)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部沿海縣,建縣於唐垂拱二年(686),明以後素有「金漳浦」美譽。介於北緯23°43′—24°21′,東經117°24′—118°02′之間,東接廈門,南臨汕頭,與台灣相隔一衣帶水。
與台灣關系源遠流長,是著名僑鄉和台胞祖籍地,全縣去台人員1.2萬人,台屬2.6萬人,在2300萬多台灣人中漳浦籍佔200多萬。
漳詔高速公路、324國道、廈深鐵路、漳州沿海大通道過境,水運有下寨和舊鎮碼頭。瀋海高速公路在漳浦設有3個互通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