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冕寧縣有多少人口

冕寧縣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2-27 12:40:05

『壹』 冕寧縣惠安鎮有多少人口

冕寧縣轄鄉。原為惠安鄉,1956年並入大橋鄉,1983年析復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8公里。面積174.6平方公里,人口0.8萬。有縣道過境。轄沙壩、坪壩、迫夫、勒安、麥芽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盛產花椒。有成片雲杉、冷杉林分布。境內建有大橋水庫電站,裝機容量9萬千瓦。

『貳』 涼山州冕寧縣海拔多少

最高點為北端則爾山頂,海拔5299米,是冕寧、石棉、九龍3縣的分界點,一年中積雪十個多月,陰山則積雪終年,人跡罕至,最低點在西南部雅礱江與大水溝交匯處,海拔1330米。

涼山州冕寧縣有16%是海拔3500—4000米以上的高山,76%是海拔1500—3500米的中低山,5%是海拔1550—2600米的河谷和盆地。3%是海拔1330—1640米的峽谷。整個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北高南低。

境內有3列主要山脈,有超越4000米海拔的高峰242座。小相嶺居東,錦屏山居西,氂牛山居中,均屬大雪山系,都是北南走向。

城廂鎮概述:

城廂鎮,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地處安寧河上游、冕寧縣中部,東至小相嶺山脊與越西縣接壤,南接林里鄉、復興鎮,西連回坪、哈哈兩鄉,北靠惠安、曹古兩鄉,區域面積184.2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44374人。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屬寧番衛。清雍正六年(1728年),屬城廂鎮。1963年,析置城關鎮。1981年,城關鎮更名城廂鎮。

截至2019年10月,城廂鎮下轄4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2019年12月,撤銷城廂鎮。2019年,城廂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2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冕寧縣,網路-城廂鎮

『叄』 涼山州總共有多少縣城

一共17個縣城,包含兩個縣級市:會理市,西昌市。15個縣:雷波,美姑,布拖,金陽昭覺,普格,寧南,會東,德昌,鹽源,木里,喜德,越西,冕寧,甘洛,等15個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15個縣、1個自治縣,州府所在地西昌市, 政府駐地西昌市西昌市大水井12號鹽源縣鹽井鎮德昌縣德州鎮會理縣城關鎮會東縣會東鎮寧南縣披砂鎮普格縣普基鎮布拖縣特木里鎮金陽縣天地壩鎮昭覺縣新城鎮喜德縣光明鎮冕寧縣城廂鎮越西縣越城鎮甘洛縣新市壩鎮美姑縣巴普鎮雷波縣錦城鎮木里藏族自治縣

謝謝題主對涼山的關心和熱愛,涼山彝族自治州地處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30萬左右,其中彝族人口佔比約53%。

全州共有15縣2市,按區域分為安寧河4縣2市(西昌市、會理市、會東縣、寧南縣、德昌縣、冕寧縣)、彝區10縣(甘洛縣、越西縣、喜德縣、雷波縣、美姑縣、金陽縣、昭覺縣、布拖縣、普格縣、鹽源縣)和木里藏族自治縣。

西昌市:州府所在地,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被稱為月亮城、航天城、小春城。

會理市:位於自治州南部,與攀枝花接壤,中國石榴之鄉。

會東縣:位於自治州南部,與雲南省祿勸隔江而望,中國烤煙生產規模第一縣。

德昌縣:位於自治州南部,與西昌市接壤,中國果桑之鄉。

寧南縣:位於自治州南端,隔金沙江與雲南巧家縣相望,中國蠶桑之鄉。

冕寧縣:位於自治州北部,安寧河發源地,彝海結盟聖地,嫦娥從這里奔月。

甘洛縣:位於自治州東北部,是涼山「北大門」,中國黑苦蕎之鄉。

越西縣:位於自治州北部,文昌故里。

喜德縣:位於自治州北部,彝語標准音之鄉。

雷波縣:位於自治州東部,是涼山「東大門」,隔金沙江與雲南永善相望,中國臍橙之鄉。

美姑縣:位於自治州東部,彝族美女之鄉。

昭覺縣:位於自治州東部,與西昌市接壤,原涼山州府所在地,大涼山腹地。

金陽縣:位於自治州東部,隔金沙江與雲南永善、魯甸、巧家相望,中國青花椒之鄉。

布拖縣:位於自治州東部,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

普格縣:位於自治州南部,與西昌市接壤,彝族火把節發源地。

鹽源縣:位於自治州西部,境內有瀘沽湖,中國南方蘋果之鄉。

木里縣:位於自治州西部,自治州內唯一藏族自治縣,香格里拉核心地帶。

歡迎您到涼山來做客!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里,轄17個縣市,其中木里縣為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境內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21萬,其中彝族人口275.7萬、佔52.89%,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四川省民族類別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也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木里藏族自治縣

鹽源縣

德昌縣

會東縣

寧南縣

普格縣

布拖縣

金陽縣

昭覺縣

喜德縣

冕寧縣

越西縣

甘洛縣

美姑縣

雷波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共17個市縣,其中兩個市既州府所地西昌市和石榴之鄉會理市,15個縣中木里縣為藏族自治縣。

涼山州全稱為涼山彝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大涼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幅員面積6萬余平方公里,總人口473.04萬人,境內有漢、彝、藏、蒙古、納西等10多個世居民族。全州轄2市15縣。分別為西昌市、會理市、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昭覺縣、木里藏族自治縣、德昌縣、喜德縣、金陽縣、雷波縣、會東縣、鹽源縣,布拖縣、普格縣、寧南縣、冕寧縣。

目前通火車的縣有成昆鐵路經過:甘洛、越西、西昌、德昌。

高速有雅西高速,西攀高速。

正在建設的宜西攀高速

機場有西昌青山機場,已獲批的會東機場。

我就是涼山的。我來回答,有17個縣城,包含兩個縣級市:會理市,西昌市。15個縣:雷波,美姑,布拖,金陽昭覺,普格,寧南,會東,德昌,鹽源,木里,喜德,越西,冕寧,甘洛,等15個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7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縣級市1,縣16),436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街道16,鎮145,鄉275)。面積60423平方千米,人口499萬人。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駐西昌市三岔口南路55號。

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7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分別為:西昌市、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昭覺縣、金陽縣、雷波縣、美姑縣、甘洛縣、越西縣、喜德縣、冕寧縣、鹽源縣、木里縣等。

『肆』 冕寧縣郵政編碼是多少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郵政編碼是:615600。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郵政編碼是:615600。其中61代表四川省,615代表涼山彝族自治州郵區,6156代表冕寧縣郵電局,00代表冕寧縣郵政編碼,冕寧縣下轄地區變化,僅有最後兩位數字會隨之變化。

冕寧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東鄰越西、喜德,南接西昌、鹽源,西連九龍、木里,北毗石棉。北距省會成都470公里,南距州府西昌80公里。幅員面積4422平方公里。人口308026人。 冕寧縣地處橫斷山脈東部邊緣,諸峰聳立,層巒疊嶂。安寧河、雅礱江縱貫全境,南埡河源於北境。

風景名勝

冕寧旅遊景區分布自成環線,境內有清秀蒼翠、象徵民族團結光輝典範的高原明珠彝海;林壑幽深、古木蔥蘢的靈山寺及高原五彩池連三海;危峭林立、千姿百態的林里玉林和石龍土林,西南形勝、山水奇觀的滬沽峽。

還有壯美似三峽的雅礱江河谷,省級自然保護區冶勒等自然景觀。還有代表我國舉世聞名的衛星發射基地;紅軍長征紀念館;宗教聖地靈山寺;高原出平湖的大型水利工程大橋水庫等人文景觀。

『伍』 冕寧縣有多少人口

冕寧縣人口大約有39.7萬人。

『陸』 涼山的人口有多少

截止2020年末全州戶籍人口53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306.85萬人,占總人口的57.55%;彝族人口為288.74萬人,占總人口的54.16%。

涼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漢、藏、回、蒙、苗、傈僳、傣、納西、布依、壯、白、滿、土家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21萬,其中彝族人口275.7萬佔52.92%。中國有近900萬彝族人口(2010年,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871萬),涼山佔到了30%左右。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底,涼山彝族自治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7398公里,增長1.75%。其中:等級公路通車里程23651公里、增長10.5%,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8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219139萬噸公里、增長0.07%,旅客周轉量322569萬人公里、增長0.05%。

2018年末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7585.7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通車里程24681.54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12.74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周轉量1301141萬噸公里,增長7%,旅客周轉量348937萬人公里,增長8.8%。

以上內容參考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涼山概況

『柒』 四川涼山州包括哪些縣

截至2019年8月,四川涼山州包括西昌市、鹽源縣、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和木里藏族自治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全州幅員6.04萬平方公里,轄16縣1市,木里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境內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29.94萬,其中彝族佔53.62%。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過涼山,彝海結盟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光輝一頁,成為黨的民族政策實踐的開篇典範。1950年涼山解放,1952年成立涼山彝族自治州,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78年與原西昌專區合並成立新的涼山彝族自治州。

(7)冕寧縣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涼山州的歷史沿革: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派大軍征西南夷,殺邛君、笮侯,正式設立越嶲郡,下轄邛都、遂久、靈關道、台登、定笮、會無、笮秦、大管、姑復、三絳、蘇示、闌、卑水、潛街、青嶺15縣,郡治邛都縣。

王莽篡漢後,始建國元年(9年)改越嶲郡為領戎,後又改名為集郡。天鳳二年(15年)越嶲部族首領任貴率兵殺太守,自立為谷王。

東漢建武元年(25年),任貴降附蜀王公孫述。建武十一年(35年)任貴降漢。東漢越嶲郡轄邛都、遂久、靈關道、台登、青嶺、三絳、會無、定笮、闌、蘇示、大笮、笮秦、姑復、卑水14縣。

蜀漢初仍沿東漢舊制,章武元年(221年)境內部族首領高定元率軍反蜀,殺太守焦璜,佔領全境。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兵南征,收復越嶲郡,將越嶲郡所轄遂久、青嶺、姑復三縣割屬雲南郡,笮秦並入台登、大笮並入定笮,復設潛街縣,新設安上、馬湖二縣。越嶲郡下轄邛都、台登、闌、靈關道、會無、定笮、三絳、卑水、潛街、安上、馬湖12縣。

延熙元年(238年)後,越嶲部族反,殺太守,後任太守遷駐安上縣。延熙五年(242年)太守張嶷收復越嶲郡,復置縣。

西晉仍蜀漢舊制,泰始九年(273年)改靈道縣為護龍縣,越嶲郡轄邛都、會無、定管、台登、護龍、蘇示7縣。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寧州平樂郡太守董霸降成漢,其後晉僑置平樂郡、縣於越嶲郡境內,安置平樂郡流民。平樂郡轄樂於、新定、新興、三沮4縣。

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成漢李驤、任回攻佔越嶲郡。咸康四年(338年),成漢在越嶲郡增設晉興縣,越嶲郡下轄8縣。

南北朝時期,中原戰亂不休,大批流民進入越嶲郡境內。劉宋時期(420-479年),置平樂郡,改護龍縣為新興縣,越嶲郡仍領8縣,郡治邛都。南齊之時,遙置越嶲僚郡,無力管轄。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蕭紀鎮蜀,置嶲州。

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改嶲州置西寧州,後因戰亂廢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大將軍鄭恪率軍征越嶲,改西寧州置嚴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樂6郡,改定管縣為定管鎮。越嶲郡領越、邛都2縣,宣化郡領可泉縣,邛部郡領邛部縣,亮善郡領蘇祁縣,白沙郡領台登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為加強中央集權,廢郡,推行州、縣二級制。開皇六年(586年)改嚴州為西寧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嶲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越嶲郡轄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蘇祁、邛部6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嶲郡為嶲州,轄越嶲、可泉、蘇祁、邛部4縣,州治越嶲縣。析台登縣置登州,轄台登、漢源、陽山3縣,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州增設昆明縣。武德九年(626年)廢登州,台登縣還屬嶲州。貞觀二年(628年),割雅州陽山、漢源2縣屬嶲州。

貞觀八年(634年)增置和集縣。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右武侯大將軍梁建方率兵征討松外夷人,在其地設昌明縣。共轄越嶲、邛部、蘇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陽山、漢源、昌明10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置會川縣。

武後大足元年(701年)陽山、漢源還屬黎州,唐中宗神龍三年(707)陽山、漢源2縣還屬嶲州,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陽山、漢源歸屬黎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越嶲郡,改可泉縣為西瀘縣。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南紹聯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年)唐於邛州臨溪鎮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遺民。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十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遣兵與州部族聯兵,在台登縣北谷大敗吐蕃軍,收復台登縣。

貞元十三年(797年),韋皋發兵復嶲州。貞元十六年(800年)收復昆明。至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嶲州轄越嶲、西瀘、蘇祁、台登、邛部、昆明、會川7縣。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至大和六年(832年),南詔連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五月,南詔攻陷嶲州。南紹在嶲州境內設一府、三郡、七州,即會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寧郡、香城郡,建昌郡領建安、永寧二州,清寧郡領沙城、邊府、黎溪、永昌、會理五州。大理國時期仍沿南詔舊制,改建昌郡為府,增置蘇州,隸屬建昌府。

會川府仍置。香城郡廢治,為如庫部據地,隸善巨郡。大理國統治時期,境內諸部落日漸強盛,各部相繼占城據地,各相雄長。

大的民族部落有落蘭、沙麻、阿都、屈、赤頁縫、巴翠、絳、如庫、勿鄧、兩林、豐琶、門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帶為馬湖部。重要城鎮有籠麽、大隆、葛魯、亦且龍、龍泥、歸依、麻龍、龍納、烏弄、籠瓮、夷籠11城。

元憲宗五年(1255年),建昌落蘭部建蒂歸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這宗鎮守建昌;邛部川一帶任命都王明亞為邛部六番招討使鎮守。

元憲宗九年(1259年),會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會川。元世祖中統五年(1264年),設邛部川安撫招討司。同年,落蘭部建蒂率諸部反元,殺邛部川六番安撫招討使都王明亞。

至元十年(1273年)元軍平定建昌叛亂。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子建昌沒羅羅斯宣慰司,下轄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會川路4總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割建昌建鄉城設寶安州,改夷籠城為瀘州。

至元十七年(1284年)在會川歸依城設永昌州,改泥龍千戶為武安州、改麻龍千戶為麻龍州。同年改鹽井千戶為閏鹽州,以亻鹿鹿部置普樂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邛部川安撫招討司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中州為縣。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為軍民總管府,八月,罷德平、定昌2路,設置德昌路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撤寶安州,並入建安州。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合並普樂州、閏鹽州為閏鹽縣。設柏興府,領閏鹽縣、金縣。

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撤柏興府,並入德昌路,其後又復置柏興府。到元末境內建置再無大的變化。羅羅斯宣慰司轄建昌、德昌、會川三路。

建昌路領建安、永寧、瀘州、里州、闊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蘇州、禮州10州,中縣、北社、瀘沽3縣;德昌路領德州、昌州、威龍、普濟4州;柏興府領閏鹽、金縣2縣;會川路領武安、永昌、麻龍、黎溪、會理5州。

至元十三年(1276年)馬湖部歸降元,設馬湖路總管,下轄雷波長官司治雷波境內。

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紅巾軍明玉珍率軍攻佔建昌。

明洪武四年(1371年),羅羅斯宣慰使安配率部歸順明朝,授土指揮使,仍守建昌衛,管轄昌州、普濟、威龍3州。同年置馬湖府,設雷波長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境內設建昌、德昌、會川、柏興4府,並兼置衛。

建昌府轄建安、永寧、里州、闊州、瀘州、隆州、蘇州、禮州、邛部州9州;並設建昌土衛。永寧州領碧舍、中縣2縣。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縣改屬蘇州,蘇州領瀘沽、中縣2縣,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蘇州兼置衛。德昌府轄德州、昌州、威隆、普濟4州。會川府轄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興府轄閏鹽、金縣2縣。洪武十七年(1384年)撤金縣,

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興府為州,將閏鹽縣並入柏興州。洪武十五年境內原屬會川路所轄姜州、會理州、麻龍州改屬雲南東川府。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衛指揮使月魯貼木兒聯合諸部叛亂,占據境內。十一月,涼國公蘭率師平定叛亂,廢府,設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越嶲衛軍民指揮使司,蘇州衛軍民指揮使司、會川衛軍民指揮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設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改蘇州衛為寧番衛。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增設建昌前衛。並設四川行都指揮使司於建昌,管理六衛政事。同年撤並州、縣。

永樂元年(1403)邛部州改設長官司。永樂二年(1404年),昌州、普濟、威龍3州改設長官司。

萬曆三年(1575年)撤建昌前衛並入建昌衛,並撤建昌土衛。至明末建置再無大的變化。四川行都指揮使司轄5衛、8所,4長官司。

建昌衛領禮州後、禮州中、打沖河中前、德昌4千戶所及昌州、威龍、普濟3長官司。寧番衛領冕山橋千戶所。越嶲衛領鎮西後千戶所、邛部長官司。鹽井衛領打沖河中左千戶所,馬剌長官司。會川衛領米易千戶所。

清順治五年(1648年),農民軍張獻忠部將劉文秀率兵攻佔建昌。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進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為總鎮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設建昌監理廳,主管五衛政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昌為吳三桂軍所佔。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收復建昌諸衛。

雍正六年(1728年),平涼山諸部落叛亂,裁撤建昌監理廳,設置寧遠府,管轄3縣、1州、1廳、土司11。建昌衛改置西昌縣,寧番衛改置冕寧縣,鹽井衛改置鹽源縣,會川改置會理州,越嶲衛改置越嶲廳。

土司為威龍長官司、昌州長官司、普濟州長官司、河東長官司、阿都正長官司、阿都副長官司、沙罵宣撫司、馬喇副長官司、瓜別安撫司、木里安撫司、邛部長官司。

清宣統二年(1910年),增置昭覺縣、鹽邊廳。至清末,寧遠府共轄4縣、2廳、1州。

1955年,涼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劃歸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昭覺縣。原屬樂山專區的雷波、馬邊(駐民建鎮)、峨邊3縣及原屬西昌專區的越嶲縣劃入涼山彝族自治州。轄昭覺、布拖、金陽、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馬邊、峨邊、越嶲等11縣。

1956年,由呷洛地區設置呷洛縣(駐蒲倡麻);由益各腳地區設置洪溪縣(駐益各腳);由咪姑、瓦崗地區和雷波、美姑、昭覺等3縣各一部分地區合並設置瓦崗縣(駐咪姑)。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4縣。

1958年,呷洛縣由蒲倡麻遷駐西西腳壩;瓦崗縣遷駐雷池鄉。

1959年,越嶲縣改名為越西縣;呷洛縣改名為甘洛縣。撤銷瓦崗、洪溪、布拖、普雄4縣,將瓦崗縣並入昭覺、雷波2縣;洪溪縣並入美姑縣;布拖縣並入普格縣;普雄縣並入越西縣。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0縣。

1962年,恢復布拖縣(駐布拖)。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1縣。

1978年,涼山彝族自治州遷駐西昌縣,原西昌地區所屬西昌、德昌、冕寧、會理、寧南(駐東風公社)、會東(駐前進公社)6縣及鹽源彝族自治縣(駐鹽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縣(駐博瓦公社)劃入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彝族自治縣改為鹽源縣。轄18縣、1自治縣。

1979年,由西昌縣析置西昌市,屬涼山彝族自治州領導。轄1市、16縣(含一個自治縣)。

1986年,撤銷西昌縣,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西昌市。

『捌』 冕寧縣的人口民族

2012年,冕寧縣年末戶籍人口386390人,比2011年增長2.2%。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159568人,增長4.5%,占總人口的41.29%;彝族人口為151289人,增長4.6%,占總人口的39%。全年出生人口7589人,出生率為19.6‰;死亡人口1804人,死亡率為4.6‰。
冕寧縣有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滿族、布依族、白族、土家族、納西族、壯族、羌族、普米族、傣族、傈僳族、黎族、侗族、哈尼族、瑤族等19個少數民族。

『玖』 冕寧縣河東小學的學生綁定碼是多少

冕寧縣河東小學的學生綁定碼身份證號。
在相關網站上輸入本人身份證號,學生證號及有關信息等即可查詢。
冕寧縣,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地處四川省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東依小相嶺與越西、喜德兩縣毗鄰,南與西昌、鹽源兩縣(市)接壤,西隔雅礱江、氂牛山北段山脊與木里、九龍兩縣交界,北至菩薩崗與石棉縣相連。總面積4423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冕寧縣常住人口為369166人。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1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