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洛陽市轄幾個縣多少人口

洛陽市轄幾個縣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2-12-28 04:49:51

❶ 洛陽市各個縣都有多少人口它們的面積是多少

洛陽市各個縣人口,面積如下圖:

截至2016年底,洛陽市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8個縣,1個正廳級規格的洛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209平方公里。

(1)洛陽市轄幾個縣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陽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餘萬件。

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及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蜚聲中外。

❷ 洛陽市各個縣都有多少人口它們的面積是多少

洛陽市 面積15492平方千米,人口639萬
西工區 面積 56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
老城區 面積 57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
瀍河回族區 面積 29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
澗西區 面積 89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
吉利區 面積 80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
洛龍區 面積 243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
偃師市 面積 948平方千米,人口83萬人。
孟津縣 面積 759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
新安縣 面積1160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
欒川縣 面積2478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
嵩縣 面積3009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
汝陽縣 面積1325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
宜陽縣 面積1666平方千米,人口67萬人。
洛寧縣 面積2350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
伊川縣 面積1243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

❸ 洛陽市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洛陽市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705萬人。

根據((中國)河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第2頁-紅黑統計公報庫 數據顯示洛陽市常住人口為7056699人,男性佔比50.3%,女性佔比49.7%,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20.85%,15-59歲佔比60.84%,60歲以上佔比18.31%,65歲以上佔比12.97%。

洛陽市人口分析

2010年開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洛陽市常住人口總數為6549941,其中男性有3306567人,女性有3243374人,男女比例達到101.95,可以統計到的戶籍人口數量為6803931人,少數民族在人口中佔比為1.02%,非農業戶口比重為25.46%。

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為2888355,鄉村人口為3661586,整個地區家庭總戶數為1806277。普查數據是比較精準的數據,但是因為年限已久,只能起參考作用,各地區統計公報中透露的數據更加准確一點。2018年末總人口713.67萬人。

比上年末增加3.5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02.97萬人。年末常住人口688.8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24.93萬人。

年末城鎮常住人口396.57萬人,城鎮化率為57.57%,比上年末提高1.5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7.97萬人,出生率11.19‰;死亡人口4.44萬人,死亡率6.23‰;自然變動凈增人口3.53萬人,自然增長率4.96‰。

❹ 洛陽面積及人口啊

洛陽市(Luo Yang Shi)

概況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地圖

西工區 老城區 瀍河 *** 區 澗西區 吉利區 洛龍區 偃師市

孟津縣 新安縣 欒川縣 嵩 縣 汝陽縣 宜陽縣 洛寧縣 伊川縣

概況

洛陽市位於河南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兩岸。

總面積15208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544平方千米。

總人口632萬人(2002年)。

郵編:471000 代碼:410300 區號:0379 拼音:Luoyang Shi

洛陽是國務院首批頌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

行政區劃

洛陽市轄6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市人民 *** 駐西工區。

洛陽市 面積15492平方千米,人口639萬(2003年)。

西工區 面積 56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

郵政編碼471000。

老城區 面積 57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

郵政編碼471002。

瀍河 *** 區 面積 29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

郵政編碼471002。

澗西區 面積 89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

郵政編碼471003。

吉利區 面積 80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

郵政編碼471012。

洛龍區 面積 243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

郵政編碼471000。

區人民 *** 駐關林鎮。

偃師市 面積 948平方千米,人口83萬人。

郵政編碼471900。

孟津縣 面積 759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

郵政編碼471100。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新安縣 面積1160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

郵政編碼471800。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欒川縣 面積2478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

郵政編碼471500。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嵩 縣 面積3009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

郵政編碼471400。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汝陽縣 面積1325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

郵政編碼471200。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宜陽縣 面積1666平方千米,人口67萬人。

郵政編碼471600。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洛寧縣 面積2350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

郵政編碼471700。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伊川縣 面積1243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

郵政編碼471300。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歷史沿革

2000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函[2000]45號)同意河南省調整洛陽市市轄區行政區劃:一、洛陽市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區人民 *** 駐地由西工區凱旋東路遷至關林鎮。

二、對洛陽市市轄區行政區域作如下調整:將原郊區的工農鄉、孫旗屯鄉劃歸澗西區管轄;將原郊區的紅山鄉和洛北鄉的東下池村、西下池村、瞿家屯村、東澗溝村、五冢女村、金谷園村、西小屯村、西工村劃歸西工區管轄;將原郊區的邙山鎮和洛北鄉的新生村、工農村、燒溝村、岳村劃歸老城區管轄; 將原郊區的瀍河 *** 鄉劃歸瀍河 *** 區管轄;將西工區的安樂街道劃歸洛龍區管轄。

調整後,洛龍區轄李樓鄉、古城鄉、石人鄉、辛店鎮、安樂鎮、龍門鎮、關林鎮、白馬寺鎮和安樂街道。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洛陽市總人口6227665人; 老城區 141571 西工區 333461 瀍河 *** 區 167069 澗西區 455611 吉利區 70593 洛龍區 323375 孟津縣 418065 新安縣 481740 欒川縣 312838 嵩縣 527768 汝陽縣 397833 宜陽縣 650356 洛寧縣 422972 伊川縣 708387 偃師市 816026

2005年鄉鎮區劃調整,洛陽市撤銷合並16個鄉鎮。

偃師市:撤銷佛光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府店鎮管轄,府店鎮 *** 駐地不變。

孟津縣:撤銷黃鹿山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小浪底鎮管轄,小浪底鎮 *** 駐地不變;撤銷王良鄉,其行政區域劃歸白鶴鎮管轄,白鶴鎮 *** 駐地不變。

新安縣:撤銷峪里鄉,其行政區域劃歸石井鄉管轄,石井鄉 *** 駐地不變;撤銷西沃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北冶鄉管轄,北冶鄉 *** 駐地不變;撤銷廟頭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鐵門鎮管轄,鐵門鎮 *** 駐地不變。

伊川縣:撤銷常川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鴉嶺鄉管轄,鴉嶺鄉 *** 駐地不變。

宜陽縣:撤銷西石村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高村鄉管轄,高村鄉 *** 駐地不變;撤銷石陵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鹽鎮鄉管轄,鹽鎮鄉 *** 駐地不變。

汝陽縣:撤銷大安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內埠鄉管轄,內埠鄉 *** 駐地不變;撤銷竹園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十八盤鄉管轄,十八盤鄉 *** 駐地不變。

洛寧縣:撤銷中河鄉,其行政區域劃歸東宋鄉管轄,東宋鄉 *** 駐地不變;撤銷王村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小界鄉管轄,小界鄉 *** 駐地不變;撤銷楊坡鄉,其行政區域劃歸河底鄉管轄,河底鄉 *** 駐地不變。

欒川縣:撤銷大清溝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廟子鄉管轄,廟子鄉 *** 駐地不變。

洛龍區:撤銷石人鄉,其行政區域劃歸李樓鄉管轄,李樓鄉 *** 駐地不變。

雖然文件中涉及的鄉鎮有16個,但據了解,省民政廳雖曾批准新安縣設立廟頭鄉、洛龍區設立石人鄉,然而這兩個鄉並未正式成立。

所以,這次實際撤並的鄉鎮應為14個。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洛陽市轄6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34個街道、61個鎮、82個鄉。

❺ 洛陽市有幾個區幾個縣

截止2020年8月,洛陽市下轄6個區、8個縣、1個縣級市,分別為:

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回族區、洛龍區、吉利區,孟津縣、新安縣、宜陽縣、伊川縣、洛寧縣、嵩縣、欒川縣、汝陽縣,偃師市。

洛陽市:

河南省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東西長約179千米,南北寬約168千米。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截至2019年3月,洛陽市共有龍門石窟、漢函谷關、含嘉倉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 。

(5)洛陽市轄幾個縣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

民國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適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宜陽等縣。

1956年,相繼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

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

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❻ 洛陽市有多少個縣區

截至2019年8月,洛陽市有8個縣6個區。

洛陽現轄1市8縣6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5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 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2%,洛陽市少數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特徵,全市有1個城市民族區、2各民族鄉(鎮)、24個民族聚居村。

1、澗西區是洛陽市轄區,於1955年7月成立。因位於澗河以西,故名澗西區。東以澗河為界,與西工區隔河相望,西與洛龍區接壤,北臨澗河,南傍秦嶺。

澗西具有明顯的新興城市區的特點,轄區無明顯邊界,城鄉接合部犬牙交錯,轄區邊界不斷擴大。澗西區是以機械工業為主體的城市工業區。

2、「西工區"簡稱「西工」,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心,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洛陽市的經濟、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西工區轄洛陽工業園區、洛陽車站地區管理處、10個街道,總面積55.95平方公里。

3、老城區位於洛陽市城市區中東部和北部,是洛陽最早的建成區,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全市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域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氣候多樣。人力資源、旅遊資源豐富,第三產業比較發達,工業經濟相對不足,屬典型的生活消費區和現代商貿區。

4、瀍河回族區是河南省洛陽市下轄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8′-112°30′,北緯34°40′-34°42′,東與洛龍區接壤,西與老城毗鄰,北依邙山,南瀕洛河,東西長6.55千米,南北寬7.75千米,總面積41.7平方千米。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城市區之一。

5、洛龍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和南部,背靠邙山,面對伊闕,東望嵩岳,西倚周山,東與偃師市相連,西與宜陽縣毗鄰,南接伊川縣,北與孟津縣及瀍河、老城、西工、澗西諸區接壤。2012年,總面積211平方千米,,其中農用地面積90.19平方公里。

6、吉利區位於洛陽東北部黃河北岸,距洛陽主城區19公里。西和西北與濟源市接壤,北和東與孟州市相鄰,南瀕黃河,與孟津隔河相望,東西長13.9公里,南北寬11.16公里,總面積7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02公頃。

吉利,古稱河陽,1982年因建設洛陽煉油廠(今洛陽石化總廠)而設立,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吉利區現轄4個辦事處,29個行政村,195個村民小組。

7、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洛陽市下轄縣,東距鄭州110公里,西距三門峽90公里,南與洛陽市區毗鄰,北臨黃河。

8、新安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4°36′至北緯35°05′,東經111°53′至112°19′之間。北臨黃河,與濟源市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9、宜陽戰國時置縣,距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宜陽東依千年帝都洛陽市區,南臨嵩縣,西望洛寧,北接新安,東南與伊川為鄰,西北與義馬市、澠池縣接壤,是洛陽「一中心五組團」的重要鏈條城市,距離洛陽中心城區17公里。

10、伊川縣北依洛陽城區,北依十五朝古都洛陽,南與嵩縣一衣帶水,西與宜陽縣接壤。伊川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23個首批對外開放重點縣、35個擴權縣之一。

11、洛寧縣地處豫西山區,洛河中上游,隸屬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全縣總面積2306平方公里,轄12鎮6鄉。地貌總體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林業縣,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洛寧古稱崤地,是中國古代溝通東(洛陽)西(西安)兩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設崤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稱永寧,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更名洛寧至今。

12、嵩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地處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脈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間,因處於嵩山起脈而得名。

嵩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常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內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環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條河流分別注入黃河、淮河、長江,一縣跨三域。

13、欒川因傳說遠古時期鸞鳥群棲於此而得名。位於河南省西部,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接壤,南與西峽抵足,北與洛寧摩肩,素有「洛陽後花園」和「洛陽南大門」的美譽。欒川縣總面積2477平方千米,素有「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14、汝陽縣地處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距洛陽市區74公里,是中國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祥地,史稱「酒祖之鄉」。汝陽縣4A級旅遊景區有西泰山、恐龍谷漂流,3A級旅遊景區有龍隱、恐龍國家地址公園。

(6)洛陽市轄幾個縣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洛陽的建制沿革:

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著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後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為都。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陽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漢置,治王城)、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

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為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

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

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為河南尹。

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

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廢行台,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於金墉城別置總監。

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里處,新建洛陽城。

同年,改洛州(東魏改司州置)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復置洛州,轄河南、洛陽、偃師、緱氏、閿鄉、桃林、陝、熊耳、澠池、新安、鞏、宜陽、壽安、陸渾、伊闕、興泰、嵩陽、陽城等18縣。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

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總管府,轄洛州、鄭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魯州等九州,洛州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陽城、嵩陽、陸渾、伊闕等9縣。

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洛陽屬河南道。

顯慶二年(657年),置東都。

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於洛陽置都畿道。天寶年間,改東都為東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陽。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對都城進行擴建,修建了明堂、萬國天樞等。

唐天祐四年(907年),後梁、後唐、後晉均曾都洛陽,後漢、後周以洛陽為陪都。

宋,以洛陽為西京,置河南府。

金代,定洛陽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並河南縣入洛陽縣。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為京,降為河南府治。

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清代,洛陽仍為河南府治。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

民國九年(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盤踞洛陽,在洛陽設置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

民國十二年(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適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適洛辦公。「七七事變」後,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

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

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宜陽等縣。

1956年,相繼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

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亦改屬洛陽市。

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

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❼ 洛陽市有多少個縣多少鄉鎮分別名字是

截至2020年,洛陽市下轄1個縣級市(偃師市)、8個縣(孟津縣、新安縣、宜陽縣、伊川縣、洛寧縣、嵩縣、欒川縣、汝陽縣)、6個區(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回族區、洛龍區、吉利區),洛陽市人民政府駐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開元大道228號。

1、澗西區

截至2020年,澗西區轄12個街道、1個產業集聚區:長春路街道、珠江路街道、南昌路街道、湖北路街道、重慶路街道、長安路街道、天津路街道、周山路街道、鄭州路街道、武漢路街道、徐家營街道、工農街道、先進製造業產業集聚區。

2、西工區

截至2020年,西工區下轄10個街道:王城路街道、金谷園街道、西工街道、邙嶺路街道、唐宮路街道、漢屯路街道、凱旋東路街道、洛北街道、紅山街道。西工區人民政府駐王城路街道行署路3號。

3、老城區

截至2020年,老城區下轄9個街道:西關街道辦事處、東南隅街道辦事處、西南隅街道辦事處、南關街道辦事處、東北隅街道辦事處、西北隅街道辦事處、洛浦街道辦事處、邙山街道辦事處、道北路街道辦事處。

4、瀍河回族區

截至2020年,瀍河回族區轄1個回族鄉(瀍河回族鄉)、7個街道(東關街道、北窯街道、瀍西街道、五股路街道、塔灣街道、楊文街道、華林街道),共30個社區(含12個村改居社區)。

5、洛龍區

截至2020年,洛龍區轄11個街道、7個鎮:安樂路街道辦事處、龍門石窟街道辦事處、龍門街道辦事處、關林街道辦事處、太康東路街道辦事處、辛店街道辦事處、古城街道辦事處、科技園街道辦事處、鎮北路街道辦事處、翠雲路街道辦事處、學府街道辦事處、豐李鎮、諸葛鎮、李村鎮、白馬寺鎮、安樂鎮、李樓鎮、寇店鎮。

6、吉利區

截至2020年,設4個街道,按區域劃分為西霞院、康樂、吉利、河陽街道辦事處。

7、偃師市

截至2020年,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商城街道、槐新街道、伊洛街道、首陽山街道、山化鎮、邙嶺鎮、岳灘鎮、翟鎮鎮、顧縣鎮、緱氏鎮、府店鎮、大口鎮、高龍鎮。

8、孟津縣

截至2020年,孟津縣設城關、會盟、平樂、白鶴、送庄、朝陽、麻屯、常袋、橫水、小浪底10鎮,共228個村民委員會,2212個村民小組。

9、新安縣

截至2020年,新安縣轄11個鎮、2個產業集聚區:城關鎮、石寺鎮、鐵門鎮、磁澗鎮、五頭鎮、北冶鎮、南李村鎮、石井鎮、倉頭鎮、正村鎮、青要山鎮和新安縣產業集聚區、洛新產業集聚區。

10、宜陽縣

截至2020年,宜陽下轄城關鎮、錦屏鎮、白楊 鎮、香鹿山鎮、柳泉鎮、韓城鎮、三鄉鎮、張塢鎮、蓮庄鎮、樊村鎮、趙保鎮等11鎮和董王莊鄉、上觀鄉、花果山鄉、鹽鎮鄉、高村鄉5鄉和1個工礦區辦事 處,353個行政村。

11、伊川縣

截至2020年,伊川縣轄2個街道辦事處:城關街道辦事處、河濱街道辦事處;12個鎮:水寨鎮、鳴皋鎮、彭婆鎮、白沙鎮、江左鎮、高山鎮、呂店鎮、半坡鎮、酒後鎮、鴉嶺鎮、葛寨鎮、白元鎮;唯一的一個鄉為平等鄉。

12、洛寧縣

截至2020年,全縣轄12鎮6鄉,城關鎮、王范回族鎮、上戈鎮、下峪鎮、河底鎮、興華鎮、東宋鎮、馬店鎮、故縣鎮、趙村鎮、長水鎮、景陽鎮、城郊鄉、小界鄉、羅嶺鄉、底張鄉、陳吳鄉、澗口鄉。

13、嵩縣

截至2020年,嵩縣轄10個鎮,分別為城關鎮、田湖鎮、車村鎮、舊縣鎮、閆庄鎮、德亭鎮、大章鎮、白河鎮、紙房鎮、九皋鎮;6個鄉分別為大坪鄉、庫區鄉、何村鄉、飯坡鄉、黃庄鄉、木植街鄉。

14、欒川縣

截至2020年,轄1個管委會、12個鎮、2個鄉:城關鎮、欒川鄉、赤土店鎮、廟子鎮、合峪鎮、潭頭鎮、秋扒鄉、獅子廟鎮、白土鎮、三川鎮、冷水鎮、陶灣鎮、叫河鎮、石廟鎮、重渡溝管理委員會。

15、汝陽縣

截至2020年,汝陽縣轄7個鎮、6個鄉、1區:城關鎮、上店鎮、付店鎮、小店鎮、劉店鎮、柏樹鄉、十八盤鄉、靳村鄉、王坪鄉、三屯鎮、陶營鄉、內埠鎮、蔡店鄉;大安工業園區。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1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