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牧民還有多少
❶ 呼和浩特市的農牧民有多少
呼和浩特市的農牧民據我所知還有十幾萬。他們都分散居住在牧區或者城區。
❷ 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哪些(寫6個出來!)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
例如:
1、滿族
滿族主要分布在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回族居第三位。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黑水靺鞨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後發展為女真。
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洲族改稱滿族。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蒙古族將「9」視為吉數。
3、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西遼遷入黃河流域,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4、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較為重要,最為隆重的當屬牯藏節(13年一度)。
5、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
6、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
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❸ 四川省內的藏族人口約有,多少萬人四川省是中國第幾大,藏族居住區
四川省內的藏族人口約有110萬人左右,是中國第二大藏族住區,藏族人口除xi藏外,最多的省份,但是分布廣度上講是青海,第一廣度藏族人口分布。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面積15.26萬平方公里。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全州轄康定、瀘定、丹巴、九龍、雅江、道孚、爐霍、甘孜、新龍、德格、白玉、石渠、色達、理塘、巴塘、鄉城、稻城、得榮18個縣,325個鄉(鎮),2458個行政村。州府康定縣。
截至2006年底,全州總人口93.05萬人,其中藏族73.20萬人,佔78.7%;漢族16.57萬人,佔17.8%;彝族2.62萬人,佔2.8%;其它民族0.67萬人,佔0.7%。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幅員8.42萬平方公里。位於四川省西北部,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等13縣,224個鄉鎮,1351個行政村。州府馬爾康縣。
2007年末戶籍總人口87.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9萬人、非農業人口18.5萬人。總人口中,藏族佔55%,羌族佔18.7%,回族佔3.3%,漢族佔22.5%,其他民族佔0.5%。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總面積26.7萬平方公里,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現轄玉樹、稱多、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6縣,共10鎮,35鄉,257個村(牧)委會。首府玉樹縣。
總人口為28.31萬,其中藏族人口26.98萬,占總人口的95.3%。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面積是4.6萬平方公里,在青海省東北部,位於著名青海湖之南。轄共和、貴德、貴南、同德、興海5縣和龍羊峽行委,共有41個鄉鎮。首府在共和縣。
總人口是38.2萬人,這里有藏族、漢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2%。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總面積7.8萬多平方公里,位於青海省的東南部。現轄瑪沁、瑪多、甘德、達日、班瑪和久治6縣,51個鄉(鎮),183個牧委會。首府是瑪沁縣。
總人口15.36萬人(其中牧民人口11.94萬人),藏族人口佔90.95%。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總面積32.58萬平方公里,青海省西部。全州現轄都蘭、烏蘭、天峻三縣,格爾木、德令哈兩市和茫崖、冷湖、大柴旦三個行政委員會,首府為德令哈市。
全州總人口32.26萬人,其中, 非農業人口20.63萬人。全州有漢、蒙古、藏、回、土、撒拉等2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7.91萬人,占總人口的24.85%。其中蒙古族2.42萬人,佔7.5%,藏族3.67萬人,佔11.4%。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面積3.47萬平方千米。海北州位於省境東北部,北與甘肅省毗鄰。海北州轄海晏縣、祁連縣、剛察縣3個縣、門源回族自治縣。州人民政府駐海晏縣西海鎮。
全州總人口為27萬人。有藏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23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7.83%。其中:藏族5.38萬人,占總人口的21.31%;回族 7.11萬人,佔28.2%;蒙古族1.2萬人,佔4.7%;其他少數民族0.9萬人,佔3.56%。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全州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位於省東南部。轄同仁縣、尖扎縣、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有28個鄉和7個鎮。州府所在地同仁縣隆務鎮。
總人口21.25萬人,這里有藏族、蒙古族、漢族、保安族、撒拉族、回族等15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2.19%,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65.94%,蒙古族占總人口的13.51%,漢族占總人口的7.93%,回族占總人口的7.86 %,土族占總人口的4.6%,撒拉族占總人口的0.28%。
❹ 中國有多少蒙古人
蒙古族,現有人口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布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特別是明代以來,在歷史、文學、語言、醫學、天文、地理等方面,對祖國的科學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民間文藝方面,「好力寶」是蒙古族中流傳很廣的一種演唱形式,馬頭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樂器。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蒙古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為內蒙古、衛拉特、馬爾虎--布里亞特三種方言。
❺ 內蒙古還有多少牧民
3000。經查詢內蒙古簡介得知,在內蒙古自治區內現有牧民數量為3000。每年6月1日起,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北部巴彥溫都爾地區,3000多個蒙古族牧民,趕著幾十萬頭牛馬羊,沿哈布其拉、古日班達巴、敦達烏蘇分三路進行大遷徙,綿延幾十里。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處中國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