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少歲慢阻肺呈現上升
『壹』 我國的慢阻肺病患者近1億人,哪些原因會導致其患這種病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有近1億人。簡單來講可以說當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患者出現氣流受限時可以確診為慢阻肺。
總之,慢阻肺發病率的升高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人口老齡化、空氣污染、抽煙等是造成發病的重要因素。
『貳』 「健康飲食」給慢阻肺患者的一份飲食指南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患病率繼續呈現上升趨勢,全國已有接近一億的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在我國具有高患病率、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經濟負擔率以及低知曉率的「五高一低」的現狀,已成為現階段最為突出的公共衛生與醫療問題之一。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歲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竟然佔比8.6%,而40歲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從2007年的8.2%上升至13.7 %。也就是說,40歲以上的人群,每8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慢阻肺患者。
基層醫療機構是疾病防治體系的基礎,然而,目前我國基層呼吸系統疾病防治體系與能力建設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慢病相比明顯落後,已不能滿足防治的需要,亟須政府、衛生界及公眾提高對慢阻肺防控的重視。
同時老百姓需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積極主動預防,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盡早採取綜合性防控策略,以降低慢阻肺對人群 健康 的影響。
慢阻肺患者除長期治療,也要注重飲食方面。今天就由成都中醫哮喘病醫院呼吸科李勇主任給出一份慢阻肺患者的飲食指南,以下飲食步驟有利於慢阻肺患者,請收藏!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慢阻肺患者能量消耗都很大,中老年人體質又相對較弱。因此,宜選食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豬瘦肉、牛羊肉、雞肉、牛奶以及豆製品等補充機體所消耗的蛋白質,以利機體修復病變組織。
同時,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選食一些具有扶正固本,補脾益肺和納氣作用的中葯。如:黃精、大棗、北芪、黨參、茯苓、淮山、蓮子、桑葚、核桃仁、白果仁甜杏仁以及黑芝麻等。
攝取足夠的食物纖維素
中老年人胃腸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容易導致便秘,從而導致慢性阻塞性疾病症狀加重。所以,中老年人應適當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粗莖大葉類蔬菜如白菜、菠菜、菜心、芹菜以及水果等。
每日飲食攝入的熱能應在2500千卡以上,可一日多餐,避免每餐吃得過飽,提高總熱量。且飯後再吃一些新鮮水果,如蘋果、香蕉、梨、橘子等。
飲食清淡為主
鈉攝入過多會增加血壓,並使得慢阻肺患者呼吸更短促,過多的鈉也可引起身體瀦留更多的液體,這個問題常見於慢阻肺患者。因此,每日鹽量小於6克,限制醬油、味精等化學調味品。
忌食過多的碳水化合物
這類食物包括含糖零食,白麵包,麵食和許多幾乎沒有纖維和營養的加工食物。此類食物可在體內迅速分解,從而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慢阻肺本身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去除多餘的二氧化碳,如果再攝入多餘的二氧化碳,只會加重慢阻肺患者的病情。
食用全穀物和復合碳水化合物
慢阻肺患者應嘗試攝入全穀物麵食和麵包,豆類,水果和蔬菜,這些食物產生的二氧化碳量較低。少食產氣多的食物:油炸食品、豆類、汽水、啤酒、牛奶、洋蔥、圓白菜、玉米、馬鈴薯和胡蘿卜等。
攝入足夠的水分
維持水分攝入有助於稀釋和疏鬆肺和氣道內的粘液。水、無咖啡因的茶、牛奶和水果汁通常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食慾低,應在飯前30分鍾內盡可能避免液體,以保證胃空感。
少食多餐
慢阻肺患者吸收能力比較差,加上吃一頓大餐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和氧氣,也意味著身體其他能夠用氧減少,也可能會導致腹脹和消化不良,使得患者呼吸急促感更差。所以,採用少食多餐的進餐法,以避免過多食用食物,導致患者疲乏或消化不好。
食物軟糯可口
很多慢阻肺患者胃口不是很好,如果沒有什麼食慾,可以把食物做得精美一些,增加患者食慾。其次,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有進食困難的情況出現。所以,患者的食物盡量軟糯一些,這樣更方便入口,也能維持身體的營養需求。
以上就是慢阻肺患者需要記住的飲食指南哦,希望各位患者朋友在葯物治療的同時,也注意飲食療法。
『叄』 如何確准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高發、嚴重且經濟負擔重的疾病,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而我省由於冬季漫長、氣候寒冷,成為全國慢阻肺的高發區。哈醫大四院呼吸內科朱俐俐主任建議,具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和慢阻肺患者要遵循三字訣:肯戒煙、早診治、能堅持,從而遠離慢阻肺帶來的死亡威脅。
據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展的慢性肺部疾病,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多屬於此病范疇。在中國,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8.2%,目前約有超過4000萬慢阻肺患者。
朱俐俐主任介紹,在導致慢阻肺的諸多誘因中,吸煙是最大的危險因素。吸煙的年齡越早,吸煙量越大,患病率越高,幾乎所有的調查都顯示吸煙者慢阻肺的患病率明顯高於不吸煙者。因此,戒煙是防止患上慢阻肺和減輕病情進一步惡化的關鍵措施之一。
此外,慢阻肺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在較早期常無呼吸困難,或只在運動後才有輕度呼吸困難的症狀,這常常沒有引起患者和醫生的足夠重視,因此延誤了確診和治療的最佳時機。慢阻肺的早期診斷非常關鍵,朱俐俐主任指出,目前最有效的診斷手段就是肺功能檢測,建議慢阻肺高危人群——長期吸煙人士、常處於空氣污染環境者、有家族病史者,應定期到專業醫院進行肺功能測試。尤其是40歲以上的長期吸煙者,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尤為必要。
據悉,哈醫大四院已將肺功能監測納入常規體檢。朱俐俐主任表示,對於處於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絕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堅持長期維持治療,避免急性加重的發生,因為每一次急性加重都會使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加速下降,加快疾病進程,增加死亡的風險。
慢阻肺」患者多數為40歲以上,有危險因素接觸史。有長期咳嗽、咳痰、呼吸費力、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的症狀常在活動時加重。寒冷季節或感冒後,咳嗽、咳痰核呼吸困難等症狀常會明顯加重,痰的性狀由白色黏液狀變為黃綠色膿性痰。這種情形叫做「慢阻肺」急性加重。隨著時間的延長,這些症狀常逐漸惡化。急性加重的次數越多,病情惡化越快。病人一般先有咳嗽、咳痰,以後漸漸出現呼吸困難。但也可僅表現為呼吸困難,沒有明顯咳嗽、咳痰。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胸片和肺功能測試可做出診斷。肺功能測試結果不僅是診斷的依據,還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制定預防方案和評定治療效果的重要參考。
『肆』 中國40歲以上成人慢阻肺發病率高達13.6%,我們該如何預防此種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由結構變化引起,如氣道狹窄或吸煙引起的肺氣腫等。,導致呼吸氣流受阻,感覺呼吸費力或喘不過氣,常伴有咳嗽、咳痰等不適。人們常說“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就屬於這一類。
慢阻肺的預防和治療,(1)醫生不能完全治癒慢性阻塞肺,沒有特效葯,要重視預防。避免吸煙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總理(2)但醫生可以緩解呼吸,減少咳嗽緩解肺功能的退化,減少急性加重和住院,使你的活動和生活比以前輕松愉快。總理診斷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必須採取綜合治療措施:戒煙、加強營養、康復訓練、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堅持穩定期葯物治療。
『伍』 我國慢阻肺患病現狀如何
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的流行狀況,首次明確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為9990萬人,約1億人,已經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構成重大疾病負擔。
研究發現,吸煙者慢阻肺患病風險顯著高於不吸煙者,60歲以上吸煙人群患病率超40%,且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慢阻肺患病風險越高。此外,低教育程度、高PM2.5濃度、幼年期慢性咳嗽、低體重、呼吸疾病家族史與慢阻肺患病率相關。在不吸煙者中,高PM2.5濃度與慢阻肺發病相關性更為顯著。吸煙與高PM2.5濃度兩因素疊加更會增高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