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石愛好者人口多少
① 請幫忙!急,急!
石玩是中國傳統賞石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何謂「賞石文化"?一切觀賞天然奇石的行為、活動及其理論、原則、心得、感受之謂也。賞石文化不同於廣義的「石文化",因為它不包括以各種石頭為原材料的石製品、寶玉石及其開發、利用、加工製作技藝與理論。賞石行為的觀賞對象僅限於天然奇石,其主要功能是為了滿足人們審美、觀賞的精神需要,一般很少具備實際使用價值。天然奇石按其可移動性又可大別為:大自然中的奇峰怪石;建築物所處環境中人工點綴的造園景石;建築物廳堂中、幾案上、人們衣袋內供觀賞、把玩的石玩二大類群。奇峰怪石屬自然山水的精華,是不可移動的;景石雖體量較大,但仍可移動,不過也只能置諸室外,用於造景;只有「石玩」一類乃天然奇石之體量較小而精巧者,才可登堂入室,或供人賞玩於股掌之間。故從空間角度論,石玩也可稱之為室內賞石藝術,屬賞石文化的精華部分。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至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謝世長辭,子厚在柳州雖時間短暫,卻惠民善舉,功德千秋。談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譽滿天下,這與柳宗元為柳州奇石開創先河以及真知灼見的品評,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文中記載龍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硯"。這篇是柳宗元游龍璧山採石做硯的記述(大約在元和十三年前後)。從《劉禹錫集》篇中首題為《謝柳子厚寄疊石硯》詩里,得知柳宗元采龍璧石制硯,贈與廣東連州的劉禹錫。詩雲"當年同硯席,寄此感離群。清越敲寒玉,參差又疊翠雲。煙嵐余斐煒,水墨兩氛氳。好與陶貞白,松窗與寫紫文。"從詩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到劉禹錫對"龍璧柳硯"的高度贊賞。
柳宗元所採的龍璧疊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龍璧山下板灘處。龍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龍璧回瀾"。疊石,俗稱疊層石、千層石,屬墨石類的砂積頁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純黑生光,層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見於山形景、平原景及層次錯落猶如壯觀的蓬萊仙境。不論其形多變,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淺各異的圓形硯池。這便是子厚所雲"其下多秀石,可硯"的疊層石。
柳州採集龍璧疊石作觀賞石面市,最早於1993年左右。《柳集》篇中有《與衛准南石琴薦啟》文中談及柳宗元采龍璧石制琴薦(座)贈准南節度使衛次公。並對龍璧琴薦作了高度的品評。子厚對疊石之色,稱之"自然古色"。疊石之形"特表殊形",論其質,做琴薦更有"增響亮於五弦,應鏗鏘於六律"的特殊效應。古往今來,以筆者之淺 見,對柳州奇石的形、質、色作出真知灼見的品評,子厚可謂創開先河。直至相距1180多年的今天,柳州的賞石家們,才提出形、質、色、紋、聲的品評理念。
宋代的米芾,任無為縣監軍時,由於愛石成癖,故得米顛雅號,元章對靈璧石、湖石的賞評,提出了瘦、透、漏、皺的理論。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時,亦採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後因病卧榻不起,卻常握奇石於掌中,直至與世長辭。徐霞客對柳州奇石可謂忠貞不渝,確是催人淚下。
柳州地區所轄兩市九縣,凡流經柳州地區的河流都盛產石。 由忻城經合山市繞來賓與柳江匯於石龍的紅水河,自沙宜流三江匯融江於大浪的潯江。由貴州從江進富祿合潯江於良口的都柳江,始於柳城鳳山過柳州終於石龍的柳江。由石龍經武宣至勒馬的黔江。上述幾條主流所產的奇石早已譽滿全天下。例如合山馬鞍村的綠釉石及彩陶石、來賓縣蓬萊洲的成岩水沖石,以及大灣的釉卵石,潯江的碧玉卵石及黃臘石,柳江盛產草花石等十多個富有觀賞價值的石種。
柳州所轄的廣闊山區各地層中,蘊藏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顎頭貝,弓石燕,鏈房螺,層孔蟲,以及多種珊瑚化石籌二十多個品種,出自於武宣的山區。柳州江縣產旋螺化石,來賓及合山一帶有海草化石,印模菊石等十多個化石品種。柳城及柳江兩縣的山區產彩霞石,瑩石,松香石,類太湖及墨湖石等觀賞石品種。
早在八十年代,柳州奇石巳走出國門,當時由市園林局組團,先後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地舉辦了柳州奇石展,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八五年北京「中國盆景」展,柳州園林局展出鍾乳石一件「薄萬里是靈山」獲獎。九一年柳州奇石展上海,深受海內外同仁刮目相待。九二年春節筆者與幾位同好,辦展北京龍潭湖,歷時半年,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九四年柳州辦「第二屆中國賞石展」,柳州展區獲獎總數佔全國37.71%,九六年十月「第三屆全國觀賞石展」舉辦徐州,「柳州市奇石研究會」組團送展128件,其中獲獎作品66件,占送展總數的51.56%。九七年十月「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展」舉辦上海,廣西佔金獎兩件,唯柳州所括。一件系來賓產的「律動」另一件是彩陶石種之「綠玉石」的「春宵鳴琴」,俱獲金獎殊榮。綜上所述,柳州奇石己譽滿全球。自八十年代中期,柳州組建了「柳州市工人盆協」,九三年市園林局組建「柳州市奇石研究會」九八年四月更名為「柳州市賞石協會自九三年協會成立以來,組織名種類型的外參內展13次,出版「柳州石玩精粹」四集,並與海內外同仁組織多次的學術交流活動。九五年十月柳州創刊全國第一份「奇石根藝」報,鋪開了國內外賞石文化的交流,為樹立柳州「奇石城」的堅實基礎,柳州市政府,柳州園林局制訂了明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的「柳州國際奇石藝術節」,以便與國際賞石文化接軌,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促進國際間的奇石商貿,從而推動柳州旅遊事業的發展,使柳州成為名付其實的「奇石城」。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台灣石商就開始進入柳州,當時主要是委託本地精通賞石之士代理向收藏者選購。有了馬勒山奇石市場後,就物色專業店,鑒賞家全權代購、代運,出手豪闊,動不動就投入幾十萬元,促成了我市奇石交易的熱潮。尤其是1997年、1998年兩年間,他們加大資金投入,大批量運往日本、南韓、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柳州石界人士都記得那種一個個集裝箱裝運的盛況。據不完全統計,這期間,柳州奇石月均銷往上述地方均在數百噸以上,大大激發了經營者向產業化發展。
隨著馬鞍山奇石市場的日益紅火,「中華石都」、「柳州奇石城」等相繼開張。現在,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以柳侯公園盆景園奇石館、箭盤山奇石園八桂奇石館、魚峰公園石玩精品館,和馬鞍山奇石市場、中華石都、柳州奇石城、龍城石都等「三館四場」為主要奇石館的新格局。大小奇石市場遍布全市,奇石專業讓上千家,客流量、日交易額在全國首屈一指,形成一支龐大的產業大軍,造就了一批有實力的觀賞石經營企業家。群眾性玩石、賞石、藏石、論石、售石蔚然成風,在全市許多街道、賓館、飯店、商店、企事業單位及市民家庭,隨處可見奇石裝點其間。據統計,全市家庭藏石館近百家,企業館數十家,奇石愛好者已達五六萬人,早已不是當年駕鶴路上小打小鬧的小石攤可同日而語的。
柳州石玩之所以能在國內外產生廣泛的影響,則在於柳州人能夠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奇石資源,對自己選定的每一塊精美奇石的觀賞要素,有一種獨到的見解和判斷,並根據這種理解分別配以適當的底座,再用簡要的題名點出其精華之所在,從而使每一件石玩精品都達到了「形、色、紋、質、座、名`,在整體上的協調統一,具有特定的主題、意境、或捉摸不定的美感,體現了很高的文化品位。因此柳州每一位有相當造詣的賞石家都明白:從根本上說,「玩石頭"實際上就是「玩文化」,既「玩」自己的「文化」,也爭取別人的「文化"認同。群眾性的乃至國際性的賞石活動其實就是人們互相間文化、心靈交流與認同的過程。這當然有利於促進人與人乃至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和友誼。
當代柳州賞石文化之所以能在國內外產生一定影響,還在於柳州人在近三、四十年的賞石實踐中,在學習和繼承我國優秀傳統賞石理論的同時,又根據地方資源情況和自身的體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賞石審美原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賞石觀或理論框架。
在柳州箭盤山奇石園八掛奇石館大門外掛有一幅對聯,聯雲: 奇石貴天然,虛實肥瘦皆無價;精品在人為,形色紋質自有情。橫批是:石我交融。
這就是柳州人賞石觀的基本總結和概括。其中上聯不僅指出了對賞石對象的基本要求,更委婉地批評了自宋代蘇軾、米?以來歷代賞石大家一味片面強調「皺、瘦、透、漏"的局限性;下聯則進一步指出精品的發現還靠「事在人為」(注:不是「人工」!),一切天然奇石都具備的形、色、紋、質四大觀賞要素,通過造化的奇妙組合,都會向人們表達特定的信息和情感。至於橫批則更是言簡意賤,一語道出了賞石活動的真諦:只有以人為本才能達到「石我交融"的最高境界。
值得慶幸的是,柳州人這一初步的賞石觀已開始在國內外賞石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與接受。
柳州石玩在表現樣式方面基本上繼承了我國歷代室內賞石藝術的全部精華,有的還有所發展。 盆景式(類山水盆景)、供奉式(傳統供石)、雕塑式(象形石類)、懸掛式(掛壁石類)、自然式、屏風式、 鑲嵌式和攜帶型等八大基本表現樣式,在柳州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的做法還對國內外一些地方產生了一定的示範、推廣作用。當然,柳州人自身也從參與國內外的廣泛交流中吸取了十分寶貴的營養,從而促進了當地這一室內賞石藝術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柳州正在逐步成為超越地域限制乃至國界的多種賞石文化與理念大交流、大聚匯的場所。
2002年10月,柳州舉行了「甲天下」第二屆柳州國際奇石節獲得了圓滿成功拓寬了我市與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渠道,加快了我市對外開放的步伐,大大提高了我市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奠定了我市「中華石都」的地位。本屆奇石節不再是單純的賞石活動,而成為一個以奇石為紐帶,通過文化搭台、經貿唱戲,不斷擴大我市改革發展新局面的系統性形象工程。本屆奇石節在充分展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市人民熱情好客、開拓進取、意氣風發、明禮誠信的精神面貌。這對加快我市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競爭力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後,我市將精心打造奇石品牌,加快城市發展步伐,樹立柳州良好的城市形象。
蓬勃發展的柳州奇石文化極大地促進了柳州市經濟的發展,據統計,全市直接與奇石相關的奇石經濟產業從業人員就達近萬人之多,全市奇石愛好者已達五、六萬人之眾,家庭藏石館近百家,企業藏石館數十家,大小奇石交易市場遍布全市。由於奇石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石商來柳投資創業,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柳州經濟的發展,據統計,「九五」期末的2000年,柳州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98.37億元,財政收入29.88億元,比「八五」末年分別增長了37.98%和83.92%。去年,柳州市工業經濟繼續持強勁發展之勢,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4.5%,財政收入同比增長40.63%,達到42億多元,在廣西地市位居第一。今年1至8月,柳州經濟再創新高,工業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1.4%,財政收入同比增長7.96%。兩年間,柳州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80%,柳州財政凈增了18億元。
在柳州市石奇文化的影響和帶動下,旅遊產業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據調查,來柳觀光的旅遊客,在柳州所有旅遊景點中,選擇柳州奇石的排在第一位。除此以外,來柳購石、賣石、賞石的眾多人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全市飯店、飲食業以及商業的發展。柳州奇石產業成為了目前經濟最直接有效、最有條件和影響力,又便於操作的熱點項目之一。隨著奇石經濟的更大發展,它的影響力將日益擴大,並將會發展成為柳州市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它對於拓展市場,搞活流通,解決就業,提高城市知名度,帶動旅遊消費和三產必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但願柳州奇石資源能夠得到進一步和更加合理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更希望柳州奇石在柳州城市綠化、美化事業中發揮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的巨大作用;願柳州石玩在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能夠真正成為「廣交朋友、連接中外」的橋梁!
② 靈璧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靈璧石形成於9億年前,是一種質地較佳的石灰岩,由於被歷代開采,尤其是北宋年間,宋徽宗在首都開封建「萬歲山」(後更名為「壽山艮岳」),大肆搜運四方奇石,靈璧石隨被廣泛開采。《宋史》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詔徐、宿等七州軍隊採集靈璧石為貢品,長達20年遭到嚴重的破壞,所以有靈璧石「興於宋而毀與宋」的說法。時至今日,趵在地下的石品經過上千年雨水的沖刷,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然而這種地球不可再生的資源挖掘一件地下就少一件,而且,能夠觀賞的精品、珍品、神晶更是千萬中挑一,國內外石商、收藏家們看到了這種有限資源未來的升值潛力,便不惜千金換一石,尤其是上等石品。目前,產地周圍30華里,凡易開采外,無不是「戰壕」,地面上丟棄的廢品被遠道而來的石痴一遍又一遍的選擇著,希望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珍寶。
近兩年來,產地的石農們一車車裝運著觀賞價 值不大的靈璧石,用鹽酸清洗後,送往全國各地,滿足一時急需靈璧石的石友們的渴求。他們廉價出 售,而購者往往後悔,後悔之餘又感嘆:「靈璧石不行了,太多了,太亂了,太普通了。」其實這些在 產地只能當作石料的丟棄品,怎能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呢?真正的靈璧石,哪裡會成車成車地出現?何況有的還是以次充好,以外地石作假!物以稀為貴是靈璧石珍貴的另一特點,收藏靈璧石的石友,應多學多看,在提高自己審美鑒別真假能力的基礎上,適當選購。目前,存世的古靈璧石分別在:蘇州的網師園、開封的大相國寺、廣州的中山堂、徐州的博物館、北京的故宮等地,石友們可以去觀摩、研究、欣賞。在我們這樣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中,奇石愛好者僅40餘萬人,遠沒有形成群眾性的規模,而韓國4000多萬人口中,壽石協會成員已達130萬人,約占 人口的1/30。目前國內的許多富裕家庭只在追求生活上的享樂,一旦他們提高了文化修養,意識到這種天然奇品所潛在的價值時,就會壟斷它們。那樣,靈璧石在若干年後已不會再有新的品種出現,磬石黑靈璧更將是可望而不可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