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區龍家寨有多少人口
Ⅰ 曾經的黃岡縣轄哪些鎮
黃州建制幾經變更,新中國建國後原名黃岡縣,1990年改建黃州市,1996年撤銷黃州市,分設黃州區和團風縣。
所以曾經的黃岡縣包括現在的黃州區和團風縣
黃州區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共有33個居委會、89個村委會。
赤壁街道辦事處駐赤壁,人口151391人,面積17.2平方千米。轄13個居委會:赤壁、龍王山、桐梓崗、寶塔、青磚湖、潘家灣、一字門、漢川門、東門、體育路、清源門、毛紡、有線。 東湖街道辦事處駐東湖,人口34216人,面積33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余家灣、汪家墩、晏家山、長江、長圻廖、刑家灣、六福灣。 禹王街道辦事處駐禹王,人口26183人,面積49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望月堤、汪家沖、王家林、禹王城、張灣、劉家大屋、占崗、太平寺、東湖、楓香橋、樊家灣、韋家涼亭、新河、蔡吳廖、唐家渡、萬福。 南湖街道辦事處駐南湖,人口15469人,面積17.7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12隊、桃園街、榨舟。 堵城鎮鎮政府駐堵城,人口30903人,面積67.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堵城、綜合農場、松楊、馬弄、龍王、蘆沖、白衣、劉灣、江咀、軍嶺、葉路、朱嶺、王嶺、余嶺、外嶺、西河、扁擔洲、大庄、老街。 路口鎮鎮政府駐路口,人口26154人,面積6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路口、花園、王家灣、邱弄、龍家叢林、夾洲、百丈咀、戚家嶺、丁甲、新華、歐凌山、呂家大灣、祠崗、土庫灣、南湖、李家寨、謝家小灣。 陳策樓鎮鎮政府駐陳策樓,人口28024人,面積36.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陳策樓、孟缽橋、王福灣、王家店、張家鋪、破港、周頂灣、六廟、古樓園、杜家林、龍塘、張新灣、雨山寺、滸子口、程德崗、白虎榜、豹子堖、擂鼓山、汪家學、范家崗、阮家灣、祠堂灣、王家崗、李家灣、石頭灣、陳家寨。 陶店鄉鄉政府駐陶店,人口24758人,面積43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陶店、砂子崗、塘角、何樓、長嶺、幸福、邱店、袁家鋪、黃泥潭、茶園、小汊湖、蘇家鋪、望城、鍾崗、孫鎮、楊灣、霸城山。 其他(火車站開發區)駐火車站,人口5025人,面積25.1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舵塘、楊鷹嶺、石頭坳、單家塹。
團風縣轄:團風鎮、淋山河鎮、總路嘴鎮、但店鎮、上巴河鎮、馬曹廟鎮、回龍山鎮、方高坪鎮、磙子河鄉、杜皮鄉、賈廟鄉、溢流河鄉、王家坊鄉。
Ⅱ 貴陽有幾個火車站
截止2021年6月:三個
1、貴陽站(Guiyang Railway Station)位於中國貴州省貴陽市,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座客貨站,是黔桂鐵路、滬昆鐵路、川黔鐵路以及貴開城際鐵路交匯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第三大鐵路車站。
貴陽站的發展:
2009年8月,貴陽站進行分期擴建工程。
2014年1月16日,貴陽站擴建工程完成並投入運營。
2016年7月3日,貴陽站飛機壩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開工。
2020年6月20日,貴陽站推廣實施電子客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貴陽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貴陽北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貴陽東站
Ⅲ 雙坪龍家寨在哪
在青杠坡鎮西北方向。
雙坪村位於雙坪鄉政府所在地,距赫章縣城60公里,離高速公路出口僅有10公里,地域遼闊,全村總面積3000畝,耕地面積1900畝,有漢、彝等民族,少數民族佔全村人口的40%。全村轄11個村民組共2100人。
全村主產玉米、洋芋,盛產烤煙、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雙坪村交通便利,全村11個村民組均已通公路,「媽---可」公路和「雙---羊」公路橫縱形成交通網路於村中心位置,通訊方便,移動通訊和聯通、電信均已開通,電力設施保障。
雙坪村山清水秀,有天然林面積1100畝,以尖山組楊家岩洞為代表的溶洞撲朔迷離,以板橋的杜鵑花林及老鷹岩風光令人心曠神怡,為旅遊業的發展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鄉黨委、政府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爭取和協助有關部門到雙坪村進行資源詳查,建立項目庫,竭誠為投資者創造基礎環境和治安環境,提供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現雙坪村已將公路修至楊家岩洞,交通方便。
雙坪村委及熱情好客的雙坪村人民歡迎你來雙坪村投資作客。
Ⅳ 誰知道土家族有什麼歷史故事.英雄.文物啊
英雄:
馬憶湘(土家族):女。土家族。湖南省永順縣人。1923年5月出生在永順縣龍家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家貧從小給人家當童養媳,受盡生活磨難。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第二方面軍總醫院看護。隨紅二、六軍團參加了長征。1937年春加入中國*。到陝北後,任關中分區婦聯副主任。在關中大生產運動中獲勞動英雄稱號。1945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同年隨八路軍三五九旅赴東北,任旅衛生部政治指導員。建國後,任廣州軍區通信總站政委、軍區司令部管理局副政委。著有長篇小說《朝陽花》。還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理事、廣東省政協委員。1988年3月離職休養。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現定居廣州
土家族 tujia zu
Tujia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為8028133人。
民族概況
土家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湘鄂川黔毗連的武陵山地區。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順、龍山、保靖、桑植、古丈等縣;湖北省西部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利川、恩施、巴東、建始、五峰、長陽等市縣;四川省的酉陽、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土家族人口數為8028133。使用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中的一種獨立語言。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現在絕大多數人通用漢語;沿酉水(源自湖北鶴峰,注入湖南沅水)流域約20萬人仍使用土家語,有的也兼通漢語。
土家族,史籍中稱謂較多。秦漢時,以其崇拜白虎被稱為「廩君種」,或以使用武器特徵稱為「板楣蠻」,或以其人呼「賦」為「賽」而稱為「責人」;屬巴郡南郡蠻」和「武陵蠻」的一種。次後,多以地域命族,被稱為「溪蠻」,「樓中蠻」,「巴建蠻」,「信州蠻」,「陽蠻」等。宋代,出現了區別於武陵地區其他族別而專指土家的「土民」、「土蠻」、「土兵」等名稱。以後,隨著漢人大量遷入,「土家」作為族稱開始出現。
土家族的來源,目前說法不一。一說來源於秦滅巴後,定居於湘鄂川黔邊的巴人;二說根據湘西龍山、瀘溪、大庸等縣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和土家語地名,認為土家族主要來源於湘西土著,與進入的巴人、漢人融合而成;三說根據《復溪州銅柱記》有關記載和土家族與彝語相近以及土家與雲南部分彝族風俗相同等現象,認為來源於唐中葉的烏蠻。
泰滅巴以後,生活在武陵境內的巴人,以火耕水耨、漁獵山伐為業,繁衍生息。其首領依靠其同種或同姓的種姓血緣關系進行統治,維持內部關系。西漢末年,「武陵夷」田疆起兵反抗王莽篡權。以後「零陽蠻」、「灠中蠻」、「巫蠻」和「澧中蠻」都起兵反抗壓榨。三國時,蜀漢與孫吳長期爭奪夔、峽和武陵地區,土家族成為他們相互爭奪的重要對象。蜀吳的長期爭奪,使武陵地區各族人民難以安生。這以後的南北朝和隋朝,武陵地區各部勢力迅速發展,經常處於各自雄踞一方,中央控制鬆弛,戰爭頻任,社會動盪。唐朝開始,中央採取羈縻州縣制度,任命歸順的地方首領以州縣官職,治理其地,並准其世代承襲,使土家族日趨穩定,與漢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日漸加強。土家族人民在抗擊外敵入侵、支援紅軍長征。打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
社會經濟
土家族是較早從事農耕的民族。土家族由於自己的生產技術低,生產工具落後、產量低,於是他們向漢族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引進先進的生產工具,從而提高土家族的生產力水平,加速社會經濟的進步。唐、宋間,由於實行羈縻州縣制度,社會比較穩定,土漢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但仍處於不習牛耕的刀耕火種階段,而兼事漁獵。居於統治地位的封建領主,除奴役土民外,還不時驅使「土兵」至鄰近漢區擄掠人口、財物。元至清康熙年間,建立土司制度。土司的統治客觀上曾使土家族的活動地域更加穩定,民族特點得以保持。但這時地主經濟開始出現。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封建領主經濟解體,地主經濟迅速發展。土司時「蠻不出境,漢不入洞」的禁令被打破,大批漢族農民和商人遷入,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使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迅速發展。但是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商品和鴉片於咸豐末年大量銷往土家族地區,土布、土靛、蠟染等傳統工藝產品逐漸失去銷路,受到沉重打擊。帝國主義者廉價大量收購桐油、茶葉、木材、葯材等土特產品,刺激了桐、茶種植業和榨油、木竹加工業的發展,城鎮商業和集市貿易日漸興旺。各業行會組織開始出現。辛亥革命後,土家族地區兵災頻繁,農村經濟陷於破產,商業停滯,民不聊生,直到解放前夕,土家族地區的經濟仍然十分落後。
解放後,黨和國家制定和落實民族政策。把土家人定為單一民族。並於1957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1983、1984年成立了酉陽、秀山、石柱、黔江、彭水五個自治縣。土家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權利。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武陵山地區的土家族人民已經基本解決溫飽,正在向脫貧致富之路邁進。
文化藝術
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了土家族絢麗多彩的文化和獨有的風俗習慣。《張古老制天地》、《梅山打虎》、《洪水登天》等民間故事,流傳至今。詩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長篇敘事詩《綿雞》最為著名。民族民間音樂品種繁多。聲樂有勞動號子、山歌、神歌等。器樂有打擊樂、吹奏樂等。音樂界把打擊樂「打溜子」譽為「土家族的交響樂」,通常用四件樂器演奏,強烈的節奏、快速的旋律、變幻的音響,令人傾倒。「打溜子」也是「標題音樂」,曲牌有《八哥洗澡》、《喜鵲鬧梅》、《火車進山》、《馬過橋》、《牛擦癢》等固定名目,傳統曲牌多達200多套。土家族的戲劇有茅古斯、陰花歌、儺戲、南戲、酉戲等多種。土家族的儺戲,可以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貴州銅仁土家族地區,是我國保存儺戲最完整、演出儺戲最多的一個儺文化圈,國內外專家都十分關注。傳統的擺手舞、八寶銅鈴舞、跳喪舞古樸剛健,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西朗卡鋪」(土家鋪蓋)是土家姑娘精織的特有手工藝品,織工精巧,色彩絢麗,有100多種圖案,這和擺手舞一起被稱作土家族人民的藝術之花。
風俗習慣與重要節日
土家族人民勤懇耕山,善於漁獵,並在冬春季節「趕杖」(圍獵)。主食包穀、稻米,土家族地區最普及的風味食品是糯米粑粑、米炕臘肉和唐饊。在服飾方面,女裝為短衣大袖,右衽開襟,滾鑲2~3層花邊,原著8幅羅裙,後改為鑲邊筒褲;男裝為對襟短衫,頭纏2~3米長的青絲帕。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飾與漢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集會和節日,或偏僻山村,能見到土家族傳統服飾。在住宅建築方面,土家山鄉的吊腳樓最為有特色。這是一種干欄式結構,樓下喂養牲畜或堆放雜物,樓上作姑娘們的閨房,是織布、綉花、績麻、做鞋之所。這種設計,既克服了山區地勢不平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間;既通風,又防潮;既安全,又衛生。
土家族在古代曾流行過姑家女兒必嫁舅家(稱為還「骨種」)的交錯從表優先婚姻。還有兄亡弟收嫂,弟亡兄納弟媳的收繼婚。男女原多對歌相愛結婚。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婚姻逐步受到財產的限制和父母的約束,直至建國前,盛行封建買賣婚姻。建國後,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多了起來,但在農村父母包辦婚姻依然存在。過去多行火葬,送葬時請土老師(巫師)念經,道士開路。後來受漢族的影響,實行土葬。
在節慶方面,以過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為主要節日。最隆重的是過土家年,俗稱過「趕年」,即趕在漢族過年的前一天進行,大年為臘月二十九,小年為臘月二十八。
宗教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Ⅳ 貴陽的人口及介紹
貴陽(英語: Guiyang Municipality, 漢語拼音: Guìyáng shì, 舊稱: Kweiyang) 是中國貴州省的省會。位於中國西南雲貴高原東部,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被譽為「高原明珠」。 2007年,貴陽市總戶數1199451戶,總人口3598245人。其中城市人口288萬,是我國31個特大城市之一.其中,南明區552493人,佔全市總人口(下同)15.35%;雲岩區616950人,佔17.14%;花溪區329659人,佔9.16%;白雲區193663人,佔5.38%;烏當區306585人,佔8.52%;小河區141521人,佔3.93%;開陽縣422821人,佔11.75%;息烽縣249485人,佔6.93%;修文縣288912人,佔8.02%;清鎮市496156人,佔13.82%。
從性別上分,男性 1835104人,占總人口(下同)的51.71%;女性1763141人,佔48.29%。
全市非農業人口288萬人,佔80.01%;2003年,全市出生嬰兒30266人,出生率8.83‰;死亡18262人,死亡率5.33‰;自然增長率3.5‰。貴陽因位於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製作樂器「築」而聞名,故簡稱"築",也稱"金築", 別名"林城"、"築城",素有"避暑之都"之美稱。古稱: 倮(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成帝漢平年間(前28年))、晉樂縣(東晉313年)、矩州(唐)、貴州(宋)、貴州行省(明)、貴陽府(隆慶三年(1569年))、黑羊箐、金築司等。
貴陽也是一座千百年來具有獨特人文氣息的城市。有人說,一個時代是一片樹林,城市則是這樹林中的大樹。當這片樹林在時代風雲中嘩嘩作響時,貴陽,這棵雲貴高原上的大樹,也正努力地吮吸著時代的養分,在歲月中枝展葉發。因貴陽森林覆蓋率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和「避暑之都」。。獨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貴陽這座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旖旎無限的魅力之地,作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貴陽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繼往開來,在這優秀的文化基礎上,林城貴陽將以一種全新、獨美的面貌傾說這千百年來雲貴大地上的事事點滴。地方述志記有:「郡為貴山之南(山南水北為陽)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貴陽。
地理方位
貴陽市位於貴州省中部偏北,東經106° 07′ ~ 107°17 ′,北緯26°11′~ 27°22′,地處雲貴高原的東斜坡上,屬全國東部向西部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地貌走勢大致呈東西向延展,地勢起伏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最高為1762米,最低506米,市區中心海拔1071米。東與龍里、甕安縣接壤,南靠惠水、長順縣,西接平壩、織金縣,北鄰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市。
貴陽市轄七區一市三縣,市域總面積803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2403平方公里。城區東起龍洞堡,西至百花山脈、阿哈水庫,南起桐木嶺,東北至洛灣,西北至麥架,包括中心區和外圍龍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雲、三橋、金陽八個片區,面積約495平方公里。
城市行政區劃轄七區(雲岩區、南明區、小河區、金陽新區、白雲區、烏當區、花溪區)、一市(清鎮市,但也即將成為區)、三縣(修文縣、開陽縣、息烽縣)。全市土地總面積8034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56% 。其中,雲岩、南明、小河區、金陽新區為貴陽市城區,面積為383.04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4.78%;花溪、烏當、白雲區為貴陽市郊區,面積為2194.5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27.31%;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總面積5625.5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68.13% 。
貴陽是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各地民族節日內容豐富,各具特色。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民族節日,為少數民族青年男女尋找意中人提供了極佳的機會。
在民族節日、集會期間及農閑時節,農村要開展演地戲、跳蘆笙舞、賽歌、賽馬、鬥牛等饒有情趣、極富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體育活動。而那鄉間寨上民族情趣極濃的婚俗、酒規、葬禮,也會使遊人大開眼界。如果你有幸參加這些民族節日的話,一定會感受到少數民族的濃郁風情。
六月六
六月六」是貴陽布依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貴陽市及鄰縣成千上萬的布依族群眾便要集於風景秀麗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繞花間,乘遊船,吹木葉,唱山歌,盡情歡度佳節。男女借機向意中人表達愛慕之情。
六月六」的緣起,有這么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麗的布依族姑娘綉了一幅花開錦綉、香飄長天的青山秀水圖。魔王見此寶圖,頓起賊心,前來搶奪。姑娘和眾鄉親苦戰七天七夜,終因力量懸殊,六月初六這天,眼看寶圖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將圖拋向空中,寶圖即化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氣死化為一堆亂石,沉入花溪河底。此後,為了紀念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們匯集於花溪河畔,載歌載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揚省內外的「六月六」歌節。
四月八
「四月八」是貴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瑤、壯、彝、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其中,規模最為宏大、場面最為隆重、影響最為深遠者,當首推貴陽市苗族的「四月八」慶祝活動。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這天,貴陽市及鄰縣的苗族群眾都要身著民族盛裝,雲集貴陽市中心噴水池一帶。他們吹響蘆笙、簫笛,唱著山歌,跳著苗家舞蹈,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四月八」的由來傳說甚多,主要是為憑吊「四月八」葬於今噴水池一帶的古代苗族英雄,輩輩相傳,而成習俗。
如今,貴陽的「四月八」已成為貴陽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壯、水、仡佬、漢等民族共同狂歡的節日,成為展示民族傳統文化的盛典。少數民族男女青年還藉此機會,通過自己飽含深情的舞姿與歌聲尋找意中人。
蘆笙舞
蘆笙,是一種古老的竹木製簧管樂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一尺,管的數目多的有10管,少則單 蘆笙舞管、雙管,最常用的是6管,其音調可雄渾低沉,亦可清脆高亢。在苗族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苗族人民不僅把蘆笙作為本民族的代表物,還把它融於舞蹈、音樂中、水、布依、瑤、彝等民族舞中,蘆笙舞也甚為流行。
蘆笙舞現有曲百首,舞步百餘種,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種。這些舞步節奏明快、粗獷熱烈。蘆笙舞男吹女跳,或男女自吹自舞,有的舞步吸收了苗族武術動作及高難度雜技動作,為人所喜聞樂見。蘆笙舞成了貴州喜慶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
鬥牛賽
貴陽市郊農村的鬥牛,不像西班牙是人與牛斗,而是牛與牛斗的一項農閑娛樂活動。
鬥牛的時間是在插秧之後,收獲之前的農歷六月至八月之間,地點主要是高坡、孟關兩個鄉。當地稱即將上場參賽的大公牛為「巴郎」,為預祝巴郎勝利,本寨及外寨的親朋好友均要請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壯行。
開場那天的「踩場」是群牛激戰的精彩序幕。鐵炮聲響過,巴郎牛頭系紅布,背披親友贈送給主人的一床床被單,在眾人的簇擁下繞場一周。由於同去踩場的有許多寨子的人和牛,嗩吶昂揚,爆竹震天,使得氣氛極為熱烈,場面極為壯觀。隨後一位寨老致詞,再取下牛背上的禮品,踩場結束。
鬥牛正式開始前,要先經兩位牛主人同意,然後才蹄飛角撞,各使絕招,若二牛實力相差大,不久即可見弱者轟然倒地,或落荒而逃;若二牛旗鼓相當,則勝負難分,直至氣喘吁吁,口吐白沫。這時自有管牛老手上場,以繩索竹竿等物拉開二牛,防止傷亡。
鬥牛場一般選在四周為緩坡中間是平地的地方,便於人海觀望。
花燈展
花燈是貴州民間舉辦的一種載歌載舞的文娛活動。正月十五晚上,懸掛彩燈,並進行這種活動。 民間稱為「玩花燈」、「唱花燈」、「跳花燈」或「花燈」。民間過年風習的民諺稱為「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燈」。
花燈大約是在明朝初年,由來自江南及中原、留在貴州駐守和屯耕的軍士們傳入貴州。到清朝時期,花燈在貴州已經十分流行。民國年間,花燈普及到貴州絕大部分的鄉村集鎮。
貴州花燈包含花燈歌舞和花燈劇(戲)兩種藝術形式。花燈歌舞(俗稱「地燈」、「鑼鼓燈」或「鑼鼓轉」等)較簡單、短小,無整戲劇情節,主要是抒發某種感情或說明某件事理。表演時,演員一肌要手執扇和手帕,載歌載舞、歌舞結合。有時,還要插進韻白(俗稱「拉白」)、對唱、輪唱、齊唱、合唱等。
貴陽名菜
辣子雞
辣子雞 以本地土雞作為主料,選用貴陽花溪辣椒舂制的糍粑辣椒作為輔料烹制而成,香辣味濃、色澤紅亮、粑糯爽口,是貴陽人逢年過節必備團圓菜之一。
糟辣脆皮魚
糟辣脆皮魚 貴州糟辣椒是黔味菜餚的重要調味品之一,此菜選用貴州獨有的槽辣椒作為主要調料製成,清香脆嫩,其味鮮咸,經久不易變味,能促進食慾開胃,頗具獨特地方風味。是我市傳統名菜之一。
青岩豆腐
青岩豆腐 此菜為貴陽名菜,是以地方特產青岩豆腐為主料,配以青椒等輔料製成。具有綿滑清香等特點。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 選用凈仔公雞肉為主料,糍粑辣椒等輔料烹制而成。此菜為黔味傳統名菜,紅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濃、肉質滑脆。據傳,此菜創始人丁寶楨,貴州織金人,咸豐進士,授宮保銜,歷任山東巡撫,四川總督,美食家,自幼聰穎,偏愛辣雞,常以家鄉此菜宴請賓客,流傳至今。1918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原貴陽市政協秘書長趙惠民曾將宮保雞傳到日本,深得日本人士贊揚。
折耳根炒臘肉
折耳根炒臘肉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有特異氣味,營養價值較高,含有蛋白質、脂肪和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時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入葯,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開胃理氣等功用。折耳根和臘肉加作料烹制。折耳根綿中帶脆,臘肉香醇,臘肉的美味和折耳根的異香渾然一體,別有風味,是貴陽人情有獨鍾的一道美味佳餚。
小米鮓
小米鮓 選用貴州當地特有的糯小米為主料,帶皮五花肉為輔料製成。色澤金黃,粑糯甜香,是貴陽人逢年過節必備的特有佳餚。
狀元蹄
狀元蹄 又稱「青岩鹵豬腳」。據記載,1886年4月2日,在光緒丙戍年科殿試大考中榮獲狀元的青岩貢士趙以炯年青時常去青岩北門街夜市吃鹵豬蹄。故鄉人們為懷念為這位歷史名人,稱鹵豬蹄為狀元蹄。如今「游青岩古鎮,品青岩美蹄」已成為當地的一種旅遊文化現象。該道菜色澤紅褐、皮充盈澤潤、肥而不膩、味道醇厚。
泡椒板筋
泡椒板筋 選用大豬通脊肉內筋(當地又稱背柳肉)為主料,配以泡椒製成。色澤紅亮,酸辣爽口,滑脆鮮嫩。此為貴陽獨有選料方法烹制的特色菜餚。
八寶甲魚
八寶甲魚 此菜由原有的貴州名菜八寶娃娃魚演變而來,以甲魚為主料,配以金鉤、瑤柱等輔料而製成。湯鮮味濃、營養豐富。
酸湯魚
酸湯魚 傳說,很久以前在黔東南苗嶺有一山寨,寨老(公推的首領)年邁體胖,爬坡下坎十分吃力。一次,兒媳煮飯時,不慎多放了些水,於是就把多餘的熱米湯舀在一個土缸里。四五天後,米湯經發酵後變得清徹透明,並略帶酸味,用來煮魚,其味鮮美異常,寨老一家吃得津津有味,從此兒媳便常用這種酸米湯煮魚,長此以往,寨老漸覺身輕體健,上山下坡不再費力。這事很快傳遍苗嶺山寨,家家競相效仿,「酸湯魚」由此傳開。此菜由黔東南傳入貴陽,在貴陽迅速發展並發揚光大,名揚海內外。其製作方法為:選用鮮魚為主料,配以黔東南苗嶺特色酸湯煨制而成。民間通常採用邊煮邊食的火鍋形式,配以其他新鮮蔬菜,使其營養更為豐富。其特點:魚鮮肉嫩,色澤靚麗,酸辣爽口,湯清味美,有開胃消暑,提神養顏等特殊功效。
民族工藝
刺綉與挑花是貴陽民族傳統工藝百花園中盛開的兩朵奇葩。蠟染製品 民族工藝——貴州蠟染則蘊含著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它們與粗獷、古樸的儺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樣,備受國內外友人的青睞。
貴陽小吃
貴陽的風味小吃,著實令人垂涎。僅地方傳統的風味小吃就達100多種。無論白天黑夜,貴陽街頭巷尾的小吃攤點星羅棋布,一些飯店酒店將有特色的部分小吃列入筵席中,還有專門的小吃筵可供品嘗。貴陽最有名的風味小吃有:戀愛豆腐果、雷家豆腐圓子、糕粑稀飯、「絲娃娃」、荷葉糍粑、吳家湯圓 、胡味烤肉 、花溪王記牛肉粉、 程腸旺腸旺面 、清鎮劉姨媽黃粑 、清鎮熱湯絲娃娃 清鎮涼水井臘肉、小吃廣場臭名遠揚臭豆腐 、小吃湯系列 、人劇鹵味第一家、小吃廣場白吃串串碳燒生耗 、河濱公園素春卷 、洋芋粑 、中曹野菜館野菜系列 、青岩豆腐 、青岩黃家玫瑰糖等。
Ⅵ 貴陽有幾個火車站
貴陽火車站
貴陽火車站一般指貴陽站,於1959年建成啟用,2014年升級改造完成。貴陽站位於貴陽市南明區遵義路,離重慶站463公里(川黔線),離株洲站905公里(湘黔線),隸屬成都鐵路局管轄,現為特等站
,是西南地區的鐵路交通樞紐。
貴陽北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觀山湖區甲秀北路
貴陽東站(南嶽山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奶牛場
貴陽南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二戈寨
貴陽西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花溪區西站路
南嶽山站(原貴陽東站)
地址:貴陽市南明區龍家寨
另:
黔靈山站(原貴陽北站
貨運站)
地址:貴陽觀山湖區甲秀北路東側
湖潮站(貨運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湖潮苗族布衣族鄉
大寨站(客貨站
不辦理客運行李托運)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鹽沙大道
Ⅶ 湖南湘西鳳凰縣有幾個鎮
截至2008年12月31日,鳳凰縣轄9個鎮、15個鄉。沱江鎮
轄:沙灣、三王閣、古城、南華、新田壠、紅旗6個社區委員會;金坪、棉寨、高峰、十里牌、杜田、土橋壠、大坳、木林橋、白岩、杉木坪、蔬菜、虹橋、大眾13個村委會。
廖家橋鎮
轄:廖家橋居委會;廖家橋、瓦場、八斗丘、永興、馬壠、林寨、申坨、馬王塘、長坳、菖蒲塘、櫻桃坳、鐵橋、土橋坳、漾水坨、大坪、岩坎營、鴨堡洞、腰子坨、南泥、木根井20個村委會。
木江坪鎮
轄:木江坪居委會;木江坪、柏林、萬隆、岩壠、長車、均勻坪、雷公洞、廟背、高山田、流興、萬興、新塘12個村委會。
阿拉營鎮
轄:阿拉居委會;阿拉、安坪、鐵馬、葡萄、龍合、新寨、宜斗、教場、新岩、金沙、西牛、報木關、老岩、團結、黃絲橋15個村委會。
茶田鎮
轄:茶田、茶樹喇2個居委會;茶田、瓦坪、砂羅、芭蕉、鋼寨、禾穗、塘坳、和平、都首、都洞10個村委會。
吉信鎮
轄:吉信居委會;黎明、油菜、大橋、吉信、聯歡、都吾、新田、龍滾、錫坪、滿家10個村委會。
山江鎮
轄:山江鎮居委會;黃毛坪、新光、早崗、大馬、涼燈、老家寨、毛都塘、雄龍、千潭、大門山、馬鞍山、好友、古塘、東就、板建業15個村委會。
臘爾山鎮
轄:臘爾山居委會;奪西、駱駝山、岩坎、的賀、叭苟、科絨、山都、拉忍、務能、蘇馬河、大塘、板拉、大教、流滾、忍禾、追高來、所德、追高魯、夯卡19個村委會。
禾庫鎮
轄:禾庫居委會;禾庫、補丁、新灣、禾苗、俄犁、板吉、雀兒、龍角、幫增、崇寨、早齊、排雲、茶寨、吉雲、龍家15個村委會。
齊良橋鄉
轄:齊良橋、必勝、王家寨、長宜哨、小黃土、東方紅、青瓦、大黃土、三里灣、關岩屋、杜葉11個村委會。
官莊鄉
轄:官莊、龍潭、莊上、溪口、大灣、毛邊沖、黃栗、坪里、新民、萬召10個村委會。
橋溪口鄉
轄:三坪、毛坪、麻良、茶羅、紅光、大管沖、得家、金碧洞、中寨9個村委會。
水打田鄉
轄:水田、天堂、東子山、袍上、坪 溪山、吊岩、紅星、池坪、五林9個村委會。
林峰鄉
轄:黃羅寨、都羅、土洞、明星、前進、江家坪、毛都、清水哨8個村委會。
都里鄉
轄:老田沖、拉毫、滿江、古雙雲、椿木坪、塘頭、都里、上報8個村委會。
落潮井鄉
轄:落潮井、勾良、高堰、高雲洞、大田壠、塘家橋、牛堰、龍塘、報國、銅岩、武崗、板帕、報木樹13個村委會。
新場鄉
轄:楓木林、先鋒、新場、白泥、合水、古沖、三口、牯牛、火馬、報木林10個村委會。
茨岩鄉
轄:茨岩、岩寨、天寨、官寨、木根塘、大坡、大岔、長田、寸金、小壠10個村委會。
黃合鄉
轄:舒家塘、木桶井、化眉、大坪新場、黃合村、灣田、安井、龍井、天星、川岩、白果11個村委會。
大田鄉
轄:陽光、高寨、大田、洞腳、高斗、三角坪、首雲7個村委會。
三拱橋鄉
轄:三拱橋、廖家、拉務、泡水、麻沖、歐陽、叢良坡、曬金塘、板參、高壁、管刀11個村委會。
竿子坪鄉
轄:桐油坪、魚洞、紅獅、榔木樹、忙略、新民、竿子坪、木林坪、牯牛坪、灣溪、棒棒坳、民主12個村委會。
兩頭羊鄉
轄:拉斗羊、茶山、大塘、高山4個村委會。
火爐坪鄉
轄:火爐坪、塘寨、追仁、岩口4個村委會。
麻沖鄉
轄:上麻、下麻、栗坳、塘壠、高通、扭仁、茶坪、竹山、翻身、老洞、榔木坪、登高、吉搶、杉木、扭光、杜田16個村委會。
板畔鄉
轄:板畔、魚井、樟坡、上茶、下茶、稼賢6個村委會。
千工坪鄉
轄:岩板井、板當禾、香爐山、高坳、新坪、田沖、牛岩、亥沖口、勝花、通板、塘公坨、豹子洞、桐木坪、岩爐屯、箭塘15個村委會。
木里鄉
轄:柳甄、木里、萬溶江、都良田、關田山、黃沙坪、官上坪、柳甲、七蔸樹、新桃10個村委會。
兩林鄉
轄:兩林、禾當、苟拐、岔河、涼井、吾斗、代高、板井、叭歌、板如、板當、板交、高果、高岩14個村委會。
柳薄鄉
轄:科甲、追增、盤干、柳薄、拖排、禾排、禾若、追屯、米坨、德榜、高見11個村委會。
米良鄉
轄:排門、夯來、吉樂、芭科、叭仁、米良6個村委會。
Ⅷ 貴陽北到貴陽站有多遠
貴陽北站在貴陽火車站的北邊,直線距離約7.6公里,坐公交車最短路程約11.8公里(乘219路),開車行駛距離約15.3公里,打車費用約38元。
貴陽火車站到貴陽北站坐車:
1、公交攻略
時間短:
從貴陽火車站出發、步行約240米至火車站、乘坐29路/29路大站快車/60路/65路至二橋站下車(途經5站)、下車後,步行約2060米、抵達貴陽北站。
少換乘:
從貴陽火車站出發、步行約360米到火車站、乘坐2路環線至黔靈山公園站下車(共9站)、下車後,步行約1890米、抵達貴陽北站。
其他:
從貴陽火車站出發、步行約310米到火車站、乘坐1路環線至黔靈山公園站下車(共10站)、下車後,步行約1850米、抵達貴陽北站。
2、自駕攻略
直接導航至貴陽北站停車場即可,最短時間15分鍾左右,距離5公里左右。
貴陽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遵義路。
貴陽北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觀山湖區甲秀北路。
貴陽東站(南嶽山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奶牛場。
貴陽南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二戈寨。
貴陽西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花溪區西站路。
南嶽山站(原貴陽東站)
地址:貴陽市南明區龍家寨。
另:
黔靈山站(原貴陽北站貨運站)
地址:貴陽觀山湖區甲秀北路東側。
湖潮站(貨運站)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湖潮苗族布衣族鄉。
大寨站(客貨站辦理客運行李托運)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鹽沙大道。
Ⅸ 青杠坡鎮的人口分布
青杠坡鎮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主要有漢、土家、苗、蒙古、仡佬、侗、布依、彝族。2011年末總人口27311人,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7%,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狀況,幾乎每個村寨甚至每個家庭都既有漢族又有少數民族。石叢椏、袁家壩、園之溪、喻家嘴、關田、老根茶、水田壩、岩頭河等小村系土家族聚居的地區;茶溪、高庄寺、周家溝、龍家寨等村為苗族聚居地,仡佬族主要分布在合同壩、大井壩等小村;其他少數民族散居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