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宣城尚村有多少人口

宣城尚村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3-01-05 12:43:21

A. 周至縣哪個鎮的人最多人口

周至縣終南鎮最多人口。
終南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位於縣城正東12千米,鎮域面積65、86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08°22′,北緯34°09′。轄30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59361人(2017)。終南鎮歷史悠久,約形成於西周初期,為矢侯封地為矢國。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於終南初次置縣,稱宜壽縣。後曾歷置終南郡、周南郡、恆洲,僅置縣歷史就達700餘年。終南鎮位於周至縣東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5千米,中心位置在東經108°22′,北緯34°09′。東與尚村鎮為鄰,南和九峰鄉、集賢鎮、樓觀鎮相連,西與司竹鄉相接,北與黑河與界,同富仁鄉相望。終南鎮東西長約9千米,南北寬約7、5千米,全鎮總面積65、86平方千米。

B. 西安市周至縣分為哪些鎮

截至2019年,周至縣轄19個鎮,啞柏鎮、終南鎮、馬召鎮、集賢鎮、樓觀鎮、尚村鎮、廣濟鎮、厚畛子鎮、青化鎮、竹峪鎮、翠峰鎮、四屯鎮、司竹鎮、九峰鎮、富仁鎮、駱峪鎮、陳河鎮、板房子鎮、王家河鎮。

1、啞柏鎮

啞柏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位於周至縣城以西11.5公里處,北與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相接,南靠秦嶺,全鎮總面積44.16平方千米,轄15個行政村,158個村民小組。

2、終南鎮

終南鎮歷史悠久,約形成於西周初期,為矢侯封地為矢國。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於終南初次置縣,稱宜壽縣。後曾歷置終南郡、周南郡、恆洲,僅置縣歷史就達700餘年。

3、馬召鎮

馬召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位於周至縣城南10公里處。南依秦嶺,是周至縣獼猴桃四大產業基地之一。2018年9月,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4、翠峰鎮

翠峰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位於西安市周至縣西南塬區,地勢溝壑,距周至縣城15公里。

南為秦嶺沿山丘陵地帶,北部是渭河階地。南環公路橫貫東西,並支出啞(柏)翠公路。文物古跡有蓋頂廟、寄馬栓、梳妝樓、唐王井、雙柏樹等。這里是聞名全國的商品糧基地,新興的畜牧,養殖基地。

5、四屯鎮

四屯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位於周至縣西北部,距縣城6.7千米。轄新聯、蘇村、望城、上三屯、東陽化、南辛庄、北辛庄、曙興、下三屯、新亞、聯二、聯三、二龍13個行政村。西寶公路過境。

C. 尚村鎮的歷史沿革

民國為甘河鄉,1949年設甘河區甘河鄉,1956年成立尚村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復為鄉,1996年改鎮。1996年,面積62.9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轄尚村居委會和王屯、宋灘、臨川寺、新河、西岩村、張屯、新民、澗里、南寨、神靈寺、西坡、臨橋、西岩坊、留村、圪塔頭、張寨、西鳳頭、梁家、新范、圍牆、龔家莊、鍾徐、大水屯、小水屯、西晉、尚村、馬村27個行政村。
尚村鎮 建於漢代的眉塢嶺遺址上,西距周至縣城25公里,鎮東500米與戶縣毗鄰,是鄉政府駐地。1987年12月尚村鄉漢代墓葬群出土有秦代的蟠螭鏡、半兩錢,西漢中期的連弧星雲紋鏡和前期的弩機、鴨蛋壺、彈丸、彩繪陶倉、綠鉛釉頂壺等珍貴文物,對研究我國漢代科技和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
據考,明代在臨川寺置青陽鎮,因交通不便,遂遷於尚村,鎮內建有城隍廟、火神廟、戲樓等雄偉建築。清同治年間和民國5年(1916)連遭兩次兵燹,街房及古建築盡毀,街市頹廢,蕭條不振。50年代初鎮上僅有600餘人,房屋200餘間。尚村地勢優越,西寶路穿街而過,交通方便,縣商業系統在尚村鎮設有百貨、五金、葯材、煤炭等8個批發貨站,分管縣東農副產品收購、供應及工業品批發。文教、衛生、工交、財貿、郵電等事業有發展。建立了農械廠、棉絨廠、糧站、貨站、供銷社、稅務所、工商所、郵電所、醫院、中學等20餘個單位。由於眉塢嶺一帶土質粘細,發展建材工業得天獨厚,鎮上興建建材廠3個,輪窯5座,年產磚、瓦4千萬塊(頁),遠銷周、戶各地。1988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596萬元,稅收總額28萬元,人均純收入293元。

D. 關於績溪

自然景觀推薦你去障山大峽谷,風景不錯,門票是38,人文方面的推薦你去龍川胡氏宗祠,門票氏58,這兩地方一天的時間就可以玩好了,如果你時間還有的多的話,可以去績溪中學門口的胡雪岩紀念館看看,還有三雕博物館,這些景點都在縣城裡,比較好。如果你想體驗下盤山公路的話,建議你去荊州的小九華,那裡風景不錯,而且做車從盤山公路繞進去,只是離縣城有2個半小時的路程! 績溪的小吃也不錯,你來績溪,可千萬別忘了吃我們這的燒餅、冬瓜包還有山核桃啊,呵呵,希望我這個績溪人能幫到你!

E. 查查南白尚村李新華那一年生

查詢不到。
出生年月日屬於個人隱私,一般除了公眾人物可以查詢到,普通人是在網路上查詢不到的。目前暫未查詢到南白尚村李新華的個人信息。
南白尚村位於趙縣縣城東南5公里處,東臨王家郭村,西臨南何家莊村,南鄰南姚家莊,北鄰北白尚村。該村共有耕地2700畝,人口1584人,總戶428戶,共分9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31人。

F. 大尚集是哪一天

大尚集是每逢4和9,歷史悠久的大尚集在大尚二層小區內,極大的方便了居民,大尚二層小區規劃整齊美觀,配套齊全,功能完善,大尚居委會位於黃河十二路以北,渤海二十一路以東。

全居委會共有人口607戶1586人,居委會班子成員7人,兩委班子健全,共有黨員64人,代表18人,居民人均純收入8500元,經濟收入主導產業是服務業,居委會的經濟發展思路是建設商貿城和農貿市場,發展商貿。

大尚村簡介:

大尚村與張八寨村、盤頭店村、李肖海村、米家村、大河於村、北任村、後宋村、張念佛村、來家村、東尚村、北街村、牛廟村、王木匠村、東付村相鄰。

大尚村附近有杜受田故居、濱州蒲湖公園、十里荷塘景區、濱州綠洲黃河溫泉旅遊度假村、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等旅遊景點,有濱州芝麻酥糖、黃河五道口大米、小營大米、濱州冬棗、邢家鍋子餅等特產。

大尚家園居住小區工程已開始建設,在杜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實干,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通過多方協調關系,爭取資金,建起了健身活動廣場,這是開發區舊村改造的又一個成功典範,建成後將是一個高保准,綠色、和諧、清新自然的美麗家園。

G. 尚村鎮劉家務村屬於哪個社區居委會

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尚村鎮劉家務村
地名:劉家務村 隸屬:尚村鎮
行政代碼:130926103217 代碼前6位:130926
長途區號:0317 郵政編碼:061000
城鄉分類:村莊 分類代碼:220
車牌代碼:冀J 行政級別:村
劉家務村地名由來:明朝永樂年間,劉姓家族為了避難遷居此地,占產立村,故得名劉家務。

劉家務村位於肅高路東五百米。共有人口3100人,耕地面積5500畝,黨員73人,村民代表53人,區長16人,村兩委成員7人,村監會3人,全村895戶,村委會辦公室115平米,村委會坐落在村裡中心位置,娛樂健身廣場420平米,村民以養殖種植及經商為主,全村養殖狐狸,貉子15000隻雞58000隻,種植韭菜280畝,總之劉務村民風朴實,鄰里和睦,家庭和諧,環境安定。

劉家務村與南景口村、許河村、桑園村、北景口村、齊家莊村、駱家屯村、劉河村、北大史堤村、王河村、北辛庄村、趙河村、北趙家莊村、西青口村、西是堤村相鄰。

劉家務村附近有武垣城址、敕賜禮拜寺、肅寧縣人民公園、進士坊、古村落遺址等旅遊景點,有肅寧裘皮、肅寧西紅柿、肅寧鴨梨、肅寧野豬、西紅柿、肅寧窩北香腸等特產,有肅寧撈紙技藝、肅寧武術戲、吳橋雜技、西河大鼓、滄州木板大鼓等民俗文化。

H. 懷遠徐圩鄉殷尚村邵井庄有多少戶村民

懷遠徐圩鄉殷尚村邵井庄有1286戶村民。根據相關查詢公開信息顯示截止到2022年12月最新統計當地居民的戶數為1286戶,具體人數達到了4000人,村內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環境優美。

I. 武陟和修武哪裡的經濟好

概況武陟縣位於河南省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屬焦作市。面積860平方千米,人口63.98萬。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無霜期211天。

武陟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832平方千米。總人口64萬人(2002年)。 [編輯本段]產業區內已形成食品、造紙、化工、釀造、機械、皮革、制葯、電線電纜及工藝美術等行業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主要土特產有「武陟油茶」、「武陟懷山葯」等。土特產山葯、地黃切片獲國優精品獎。武陟縣詹店鎮(原何營鄉)綠色無公害蔬菜形成一定市場,周邊鄭州、新鄉等地來此貿易。

武陟縣還是著名的糧食大縣和農產品生產基地,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等質優產量高。不僅催生了全國著名的食品深加工企業—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也吸引眾多國內著名企業入住,如蒙牛集團、多爾克司集團等。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武陟縣轄7個鎮、7個鄉:木城鎮、詹店鎮、西陶鎮、謝旗營鎮、大封鎮、寧郭鎮、龍源鎮、嘉應觀鄉、喬廟鄉、圪壋店鄉、三陽鄉、小董鄉、大虹橋鄉、北郭鄉;寧郭農場。共有3個居委會、367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木城鎮興華路8號。

木城鎮

面積:6.48平方千米人口:5.8萬人郵編:454950代碼:410823100

原名木欒店。是武陟縣政府所在地。2006年,轄3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建設居委會、和平居委會、勝利居委會、建設街村、和平街村、勝利街村、北街村、西街村。鎮政府駐興華路79號。

以木欒店為縣城得名。明朝屬善福鄉,清朝屬千一里;1945年屬木欒鎮;1948年後屬一區。1954年10月在建設、和平、勝利三鄉的基礎上建鎮,以木欒店為縣城得名,1958年屬城關鎮人民公社;1962年4月從城關鎮人民公社分出,設置木城鎮人民公社;1981年11月恢復木城鎮建制。

大封鎮

面積:83.94平方千米人口:67872人郵編:454981代碼:410823104

位於武陟縣西南部,南臨黃河,與滎陽隔河相望。2006年,轄32個村委會:東唐郭村、西唐郭村、駕部一村、駕部二村、駕部三村、駕部四村、駕部五村、駕部六村、東岩村、西岩村、大封村、南湖村、趙庄村、董宋村、寨上村、東水運村(郭永才燒傷科)、南孟遷村、北孟遷村、老達寨村、南催庄村、老催庄村、保安庄村、前孔村、後孔村、小孔村、孟門村、大屯村、南屯村、東屯村、大司馬村、司馬崗村、王落村。鎮政府駐大封村。

據傳說,途經此地時曾大封功臣,故得名大封。明萬曆十九年為待賢鄉九里;清順治十六年由永一里、永二里、維一里部分村組成;民國時期屬維新鄉,轄25個村;建國後,1955年11月成立大封鄉;1958年2月成立大封人民公社;1983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成大封鄉;1996年11月撤鄉成立大封鎮。

詹店鎮

面積:79.42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郵編:454971代碼:410823101

位於武陟縣的東南部。2006年,轄27個村委會:何營東村、何營西村、趙庄村、小許庄村、大許庄村、魏庄村、詹東村、詹西村、李庄村、老田庵村、小庄村、馮庄村、小茶堡村、揚延井村、郭庵村、大茶堡村、何井村、東廠村、溜村、大劉庄村、王菜園村、王莊村、陳庄村、宋庄村、馬營村、張菜園村、小馬營村。鎮政府駐何營東村。

以鎮區位於詹店火車站周圍得名。明時屬千秋鄉;清屬大一里、富二里;後又先後屬嘉應鄉、六區;勝利後,分屬古陽鄉、嘉應鄉。解放後,先後屬八區、七區;1955年分屬馬營、詹店、茶堡三鄉;1956年統一為馬營鄉;1958年秋鄉政府遷至何營村,改名何營鄉;同年改名何營人民公社;1971年春,公社遷到何營以南0.5千米處,人民勝利渠一號跌水西岸。1983年改為何營鄉;1985年4月18日撤鄉建鎮,更名為詹店鎮。

西陶鎮

面積:37.63平方千米人口:4.32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102

位於武陟縣西部。鎮區3.1平方千米,鎮區人口1.56萬人。2006年,轄22個村委會:西陶村、周家莊村、郭庄村、西白水村、南東陶村、東滑封村、中東陶村、北陽村、南陽村、交斜鋪村、古城村、東張計村、古凡村、小南張村、王順村、大南張村、陶村、東白水村、石荊村、張武村、北東陶村、西滑封村。鎮政府駐西陶村。

以鄉人民政府駐西陶得名。1948年屬第二區;1955年屬四區的東陶、西陶、滑封、白水、王順、周家莊、北陽、郭庄八鄉;1958年初合並入西陶鄉,同年改為西陶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為西陶鄉;199 年,撤鄉建鎮。

謝旗營鎮

面積:64.48平方千米人口:5.86萬人郵編:454981代碼:410823103

2006年,轄30個村委會:謝旗營村、蒯村、蘭封村、辛楊村、亢楊村、馮李村、和楊村、前牛村、後牛村、前高村、後高村、徐庄村、程封村、宋庄村、扈庄村、廟小段村、王道村、楊村、張官灘村、梁官灘村、劉官灘村、後圪當村、南大段村、北大段村、北小段村、陳堤村、小寨村、陳小段村、薛小段村、楊堂村。鎮政府駐謝旗營村。

因鎮人民政府駐謝旗營村故名。明屬福善鄉、千秋鄉;清至民國初年屬善一里、千二里;謝旗營、楊堂二村原屬獲嘉縣飛地,1933年後歸武陟;勝利後屬興國鄉及建國鄉的一部分並屬革命政權修獲武縣的程封區,北小段村在1947年5─7月為該縣政府駐地。解放後,先為七區,後屬五區。1955年撤區建鄉,先後由謝旗營、蒯村、張官灘、程封、後牛等鄉並為謝旗營、程封二鄉。1958年8月改為謝旗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謝旗營鄉;1996年撤鄉建鎮。

寧郭鎮

面積:37.17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郵編:454991代碼:410823105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寧郭村、後庄村、郭村、邱庄村、東尚村、大駕村、黃庄村、石庄村、北田村、南田村、代村、豐順村、留後村、張橋村、大油村、小油村、小麻村、大麻村、張庄村、大聶村、中聶村、小聶村、喬窪村。鎮政府駐寧郭村。

因鎮人民政府駐寧郭村,故名。解放後屬四區;1955年為三區的寧郭、黃庄、張庄、留後、磨庄五鄉;1958年初合並為寧郭鄉,後改為寧郭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為寧郭鄉;1997年10月撤鄉建鎮。

龍源鎮

面積:43.29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郵編:454950代碼:410823106

2006年,轄24個村委會:龍源村、孫庄村、西石寺村、萬花村、原庄村、小原村、余原村、西仲許村、東仲許村、常庄村、央庄村、後龍村、古徐店村、祝徐店村、閻徐店村、盧徐店村、梁徐店村、白徐店村、小徐崗村、東馬曲村、西馬曲村、三里庄村、郭堤村、任徐店村,(172個村民組)。鎮政府駐龍源村鎮大街001號。

因鎮人民政府駐龍源村,故名。1949年為一區;1958年初為城關鄉(駐木城鎮,含今木城鎮范圍),同年改為城關鎮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木城鎮人民公社後,改為城關人民公社(1971年遷駐東石寺);1983年改為城關鄉;1996年11月東石寺更名為龍源村,12月8日撤城關鄉建龍源鎮。全鎮12個村列入城區規劃范圍,成立了龍源區、城東區兩個城市建設管理委員會。

嘉應觀鄉

面積:118.88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0

位於武陟縣城東南10千米處,與省會鄭州隔河相望。2006年,轄21個村委會:二鋪營村、劉村、西五村、大劉庄村、楊庄村、東水寨村、中水寨村、西水寨村、辛庄村、黃樹村、北賈村、南賈村、西小庄村、東後庄村、吳小營村、范庄村、西營村、東營村、御壩村、秦廠村、後小庄村。鄉政府駐二鋪營村。

因駐地二鋪營村東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嘉應觀,得名。明時屬永寧、千秋兩鄉;清至民國初年屬大二里、待一里;後期屬嘉應鄉。1948年屬六區;1955年至1958年撤區改鄉,先後由三小庄、黃鼠、二鋪營、劉村等鄉並為二鋪營、劉村二鄉;1958年實行時為二鋪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二鋪營鄉;1993年12月更名為嘉應觀鄉。

喬廟鄉

面積:54.39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1

位於武陟縣最東部。2006年,轄28個村委會:楊村、前趙村、後趙村、韓村、黃村、張村、楊窪一街村、楊窪二街村、楊窪三街村、劉庄村、馬宣寨村、張寨村、前堤村、後馮堤村、馮庵村、邸合村、孟村、馮丈村、宋陵村、商村、陳村、李村、千村、關王廟村、周村、杜村、詹堤村、馬村。鄉政府駐楊村。

因鄉人民政府駐喬廟,故名。明朝屬千秋鄉;清時屬富一里、富二里;民國時屬三區、六區、古陽鄉;抗日戰爭後屬八區、七區。1953年屬邸郃、喬廟、千村、宋陵、周村、詹堤、楊窪等鄉;1955年改成喬廟、馬村、孟村三鄉;1958年初合並為喬廟鄉;同年改為喬廟人民公社;1983年更今名。

圪壋店鄉

面積:48.31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2

位於武陟縣東部。2006年,轄21個村委會:圪壋店村、小岩村、大城村、崗頭村、高伊村、王伊村、程伊村、秦伊村、馮村、湯王堤村、邢庄村、毛庄村、毛庵村、安庄村、郭庵村、小劉庄村、白廟村、關音堂村、耿村、西王莊村、寶村。鄉政府駐圪壋店村中心大街。

古稱青龍鎮。因鄉人民政府駐圪壋店村,故名。明、清時期先後屬千秋鄉、善一里和善二里、古陽鄉;民國時期先後屬三區、六區、七區、建國鄉;解放後,先後屬五區、六區,1955年屬安庄、小劉庄、徐庄、圪壋店、白龍王廟、六伊、大城等鄉管轄范圍;後合並為圪壋店鄉;1958年建圪壋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今名。

三陽鄉

面積:64.57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3

位於焦作市南5千米處,南臨沁河。2006年,轄34個村委會:三陽村、凡庄村、准頭村、西尚村、柴尚村、南小庄村、北小庄村、北官莊村、大李庄村、小李庄村、前劉庄村、後劉庄村、西封村、北凡村、大凡村、付村、小劉村、段口村、王莊村、爐里村、中封村、李梧賈村、裴梧賈村、揚梧賈村、岳梧賈村、南睢村、姜毛庄村、苗庄村、北張村、牛庄村、東大原村、西大原村、東尚村、馬村。鄉政府駐三陽村三陽大街。

以鄉人民政府駐三陽(原名小高)得名。因紀念劉三陽烈士而得名。解放後屬三區;1955年屬八八區的三陽、北官莊、西尚村、樊庄、劉庄、梧檟、傅村、原村八鄉,1958年初合並為三陽鄉,後為三陽人民公社;1983年復今名。

小董鄉

面積:49.24平方千米人口:40478人郵編:454991代碼:410823204

位於武陟縣西北部,西與博愛縣接壤,東臨三陽鄉,北臨寧郭鎮,南依沁河。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北王村、高村、大陶村、南官莊村、南歸善村、北歸善村、小董村、卧牛村、賈村、南耿村、北耿村、磨庄村、崗頭村、新李庄村、喬庄村、樓下村、朱村、沁陽村、渠下村、南王村,(160個村民小組)。

以鄉政府原駐地為小董村而得名。1948年屬四區,1955年屬三區,1958年2月,小董鄉機關稱為「中共小董鄉委員會」。1958年8月,更名為「中共小董鄉人民公社委員會」。1968年12月,黨政合為一體,名稱是「小董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4月,更名為「小董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4月,改為小董鄉。

大虹橋鄉

面積:80.78平方千米人口:5.66萬人郵編:454981代碼:410823205

2006年,轄50個村委會:大虹橋村、岳庄村、西小虹村、東小虹村、寺王莊村、小高山村、大高山村、南虹橋村、彭庄村、曲村、西溫村、東溫村、趙北古村、陳北古村、李北古村、原北古村、西高村、東高村、南古村、東陽照村、西陽照村、東劉村、西劉村、中後村、後陽村、郭下村、前陽村、江崗村、原馬村、李馬村、童貫村、東關村、南關村、布莊村、老城村、楊庄村、朱原村、土城村、王莊村、李庄村、安庄村、韓庄村、東張村、南張村、原和村、西司村、中司村、官莊村、八里村、韓原村。鄉政府駐大虹橋村,(240個村民小組)。

以鄉人民政府駐大虹橋得名。1948年屬第五區;1955年屬第二區的大虹橋、小虹、高山座、溫村和高庄五鄉;1958年初並為大虹橋鄉,後改為大虹橋人民公社;1983年復今名;2005年11月,陽城鄉撤銷,並入大虹橋鄉,大虹橋鄉駐地不變。

北郭鄉

面積:89.55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編:454951代碼:410823206

位於武陟縣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0千米,東臨沁河,南依黃河。2006年,轄30個村委會:小司馬村、賈作村、裴庄村、北郭東村、北郭西村、蔡庄村、益庄村、南古崗村、下庄村、上庄村、西余會村、韓余會村、索余會村、鎮南庄村、高余會村、兩崗村、城子村、東安村、解封村、任後庄村、原崗村、羅作村、李後庄村、馬後庄村、澗溝村、西草亭村、東草亭村、方陵村、岳馬蓬村、趙馬蓬村。鄉政府駐小司馬村。

因鄉人民政府原駐北郭村得名。1948年民屬第五區;1958年初成立北郭人民公社;1962年駐地遷至小司馬村;1983年改為北郭鄉。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妙樂寺塔,又名妙樂寺真身舍利塔,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西7.5公里處,建於後周顯德二年。據碑載:佛祖舍利靈骨,建寶塔一十九所,妙樂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妙樂寺塔高34.19米,塔身自下而上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外輪廓呈優美的拋物線形。塔二層以上南、東、西壁佛龕內置佛像,計17尊,兩鐵佛,其餘為玉佛。妙樂寺塔整體設計、砌作工藝及建材質量均屬上乘,千餘年來,雖歷地震、洪水等各種自然災害,但塔體及木結構保存完好,妙樂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御塔。

2001年6月25日,妙樂寺塔作為五代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佛道合一的千佛閣。位於武陟縣城內南大街北端,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青咸豐元年(1856年)重修。三檐歇山頂迴廊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五間,東西長17.4米,南北寬15.7米,綠色玻璃瓦覆頂。上層檐下斗拱為七踩三昂,明間補間鋪作兩攢,此間斜拱斜昂拱一攢,側面為土攢,昂嘴刻三浮雲,轉角斗拱中間昂嘴透雕龍首。大額枋正面有雕花三組。上層閣內頂部巴磚上繪有天乾地支、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等。千佛閣建築高大,氣勢雄偉,雕工精湛,閣頂繪圖反映了明清時期佛道合流的情況。 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嘉應觀,嘉應觀位於河南焦作武陟縣城東南12公里處,距焦作市區35公里,總面積9.3平方公里,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為祭祀河神、封賞歷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宮、廟、衙三位一體黃淮諸河龍王廟,建築風格形似故宮,主要包括山門、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閣等,規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宮」之美譽。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武陟縣地處豫北懷川平原,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這片捏土於掌,道生澧泉的肥沃土地,地靈人傑,物華天寶,人才輩出,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山濤(205-283年) 字巨源,河內懷(今武陟西小虹村)人,西晉大臣,學者,「」之一。曾任吏部尚書,其推薦人才的「山公啟事」被後人贊許。著有文集,已佚,今有輯本。

向秀(約227-272年) 字子期,河內懷(今武陟西尚村)人,魏晉時期哲學家、文學家,擅長詩賦,「」之一。曾注釋。頗有名,作品多散佚。

何塘明代禮部尚書,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理學家,音樂家,數學家。

李堂傑三代帝王之師

毛昶熙(1817-1882)河南懷慶府武陟縣人。字旭初。道光進士。

劉陽光 詩人,生於西仲許村,多部詩歌流傳於世。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夏屬冀州,春秋置懷縣,秦易名武德。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縣。據明萬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

武陟歷史悠久,夏朝屬冀州,稱覃懷。周初,稱懷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後,置懷縣。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武德縣(在今圪當店鄉大城村)。東魏天平三年(536年),溫縣治所遷移至今武陟縣大虹橋鄉溫村。隋開唐十六年(596年),分修武縣南部置武陟縣。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懷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武陟縣(在今陽城鄉原老城村,1982年,沁河楊庄改道,老城村搬遷,老城遺址已成河道)。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懷縣入武陟縣。五代十國時期,武陟縣屬懷州。元,武陟縣屬懷慶路總管府。明,武陟縣屬河南布政使懷慶府。明,武陟縣屬河南省懷慶府。1913年,廢懷慶府,道治由武陟移駐汲縣。1914年,武陟縣屬河北道。1916年,武陟縣直屬河南省民國政府。1932年,武陟縣屬河南省第四行政區。1945年2月15日。建立修獲武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獲嘉縣徐營村,後移至武陟縣北小段村,屬太行七專署,轄武陟縣木欒店以東地區。同年2月22日,建立修武縣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縣小董村,轄武陟縣沁河以北地區。5月,建立溫陟縣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縣古樊村,轄武陟縣沁河以南地區。1945年10月28日,建立武陟縣民主政府,治所在武陟縣小董村,轄武陟縣沁河南北地區。1946年10月,武陟縣民主政府轉移至博愛韓高城一帶。1947年4月,武陟縣民主政府返駐小董村,修獲武縣並入武陟縣。1948年10月,武陟全境解放。1949年8月,武陟縣屬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1952年12月,武陟縣屬河南省新鄉行署。1986年1月,武陟縣屬焦作市管轄。(摘自「武陟縣政府網站」)

2000年,武陟縣轄7個鎮、8個鄉:木城鎮、詹店鎮、西陶鎮、龍源鎮、寧郭鎮、謝旗營鎮、大封鎮、嘉應觀鄉、喬廟鄉、圪壋店鄉、三陽鄉、小董鄉、大虹橋鄉、北郭鄉、陽城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42544人,其中:木城鎮 25030人、詹店鎮 40307人、西陶鎮 45921人、謝旗營鎮 62726人、大封鎮 70023人、寧郭鎮 28609人、龍源鎮 61096人、嘉應觀鄉 52665人、喬廟鄉 43705人、圪壋店鄉 40473人、三陽鄉 38898人、小董鄉 41005人、大虹橋鄉 28050人、北郭鄉 36435人、陽城鄉 27601人。

2005年,武陟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陽城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大虹橋鄉管轄,大虹橋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1月29日正式掛牌。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陟縣轄7個鎮、7個鄉:木城鎮、詹店鎮、西陶鎮、龍源鎮、寧郭鎮、大封鎮、謝旗營鎮;嘉應觀鄉、大虹橋鄉、圪壋店鄉、喬廟鄉、三陽鄉、北郭鄉、小董鄉。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水資源

武陟縣屬黃河中下游黃、沁河交匯地帶,境內有沁河貫中。過(入)境河流有15條,主要排水河道有6條,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水系。黃河流域包括沁南地區和黃沁河兩灘區,主要過境河流有黃河、沁河、漭河、濟河和二四區澇河。海河流域包括縣東和沁北地區,主要河流有大沙河、蔣溝及一干排、二干排、共產主義渠首、大獅澇河。武陟境內地下水非常豐富,水位穩定,水質良好,適宜居民飲用和工業用水。

苗木花卉示範基地

動植物資源

全縣的飼養動物主要有牛、馬、羊、驢、豬、雞、鴨、鵝、鵪鶉、兔、水貂、蜜蜂等。有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連香椿、銀杏、紅豆杉,杜仲、白皮鬆等。

葯用植物及園藝花卉資源

葯用植物主要有:天麻、連翹、桔梗、柴胡、葛根、枸杞等。園藝花卉及觀賞植物主要有:月季、銀杏、白蘭、鐵樹、馬蹄蓮、綉球、水仙、玫瑰等。

土特產品

武陟縣的土特產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工藝品類,主要有葯虎(虎頭枕)和工藝掛毯;第二類是保健品類,主要有著名的四大懷葯(懷山葯、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和冬凌草(有野生和人工種植兩種);第三類為食用類,主要有武陟油茶、黃河鯉魚等10餘種。

優質小麥生產基地

糧油及經濟作物

全縣的糧食和油料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玉米、穀子、水稻、棉花、油菜、芝麻、向日葵、大豆、花生、西瓜等。

果樹品種

全縣的果樹品種繁多,主要有:蘋果、梨、桃、油桃、草莓、棗、核桃、柿、杏、無花果、山楂等。

J. 徽州1條秋日醉美公路,徒步、自駕都合適,風景如畫

中國很多最淳樸、最美麗的古村落在徽州,

這里有隱匿中國幾千年,被CNN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一村一落、一樹一橋,無不令人遐想。

而在徽州,有這樣一條自駕路線,

這條路自駕也好,徒步也好,流水潺潺的小溪隨處可見,古聲古色的村落好似畫中游。

從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的這段時間,這里的秋葉,經過霜降,由綠變黃,由黃變紅,美似一幅畫。

©徐程

©鍾鳴

= 徽州S215

一路風景、一路詩意 =

深藏在皖南徽州的S215,串聯起沿途好風光,古道、山川、梯田、湖泊...

沿路盤踞著的風景區多如牛毛:黃山、太極湖村、龍川、家朋村...一個個像是綠瑪瑙鑲嵌在密林中。

從寧國青龍灣開始,一直到績溪的家朋鄉返程。走一圈下來一個周末足夠,往返也都有高速公路很好走。

自駕路線:

青龍灣—績溪縣:S215—溧黃高速(90公里,約1小時20分鍾)

績溪縣—龍川景區:S215—X086(24公里,約21分鍾)

龍川景區—家朋鄉:沿X086一X088可以到達(約30公里)

青龍灣

安徽的小喀納斯

青龍灣被稱為安徽的小喀納斯,坐擁38個島嶼,碧藍的湖水看的人思緒飄散,兩岸種滿的松樹和杉樹。

秋天的青龍灣,天色把遠山染藍,紅色的落羽杉將湖面「點燃」,遠遠望去,色彩明艷得如同北疆的喀納斯一般。

行舟其上,如入幻境,美得讓人不捨得眨眼睛。

儲家灘

山水畫廊

儲家灘是青龍灣下一個秀麗的山谷,這里四面環山,也是一個絕美的山水畫廊。

©青龍灣度假區

煙雨時節或晨霧之中,湖面上薄霧飄渺,山谷中雲霧繚繞,波光瀲灧的山間平湖與四周峰巒疊嶂的山脈形成了山水一色的美麗畫卷。

皖南 「川藏線」也可以經過這里,如果你想看煙雨迷濛的早晨,就一定要早起。

©青龍灣度假區

績溪,很小的小城,很少的人口;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頗具徽派建築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磚、木、石三雕精妙絕倫,是一座誘人的徽州民俗博物館。

績溪是徽商的故里,是徽菜、徽墨、徽劇的發源地,素有「徽廚之鄉」、「徽墨之鄉」「蠶桑之鄉」之稱。

龍川

比起宏村有另一番韻味

龍川是績溪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整個村落呈船形,村東、村西分別有龍峰和鳳山,清清淺淺的龍川溪穿村而過,是一塊風水寶地。

小橋流水的龍川古鎮,比起宏村有另一番韻味,村口的石板橋上回眸,兩岸白牆黛瓦馬頭牆古韻十足。

這里的亮點之一就是橋,,村口東側一條寬敞的大河,河面一座木板橋連著村口和耕田,村民們跨過橋日出而耕,好似一幅畫面。

除此之外,如一彎拱月橫跨兩岸的彩虹橋,也是亮點,當遠處入畫的連綿青山一入鏡,天青色等煙雨的畫風一下被勾勒出來。

家朋鄉

被稱為「攝影小鎮」

這個被稱為「攝影小鎮」的家朋,這里有青磚、古祠、小橋、流水、人家、花海、歌舞等,到處充滿了古老生機的文化氣息。

©安閣

整座村莊因山就勢,布局巧妙,沿溪谷兩岸依山坡而築的民居鱗次櫛比,中間有雲川溪穿過。

©陳愛萍

家朋村的曬秋也值得一看,墨色老屋前,那一篾匾一篾匾的「色彩」,滿滿都是豐收的喜悅,有一種簡單的、質朴的美。

尚村

曬秋也值得一看

尚村古村落的形成可溯源千年,古時又稱「硯瓦村」,即家家有硯瓦,戶戶有祠堂,是一座神秘安靜的古村。村內有「十姓九祠」,是皖南罕見的多姓氏千年古村。

深秋時節的皖南徽州,農家屋頂,各種果實你方曬罷我登場,鋪成一幅幅五色斑斕的調色板,顯擺著歸倉前最驕人的風采。

©宣城 旅遊

來到這里,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大片的雲海,可以俯覽整個古村,在這里你可以看見梯田式的田野, 還能能品嘗到美味的農家飯。

從尚村下山出來就是高速公路。

上庄

最有名徽菜的故鄉這里有保留完好的古建築群,傳統的徽式建築錯落有致,在山水田園間,頗具神韻。

©章恆全

這里有傳世的徽墨,如駱駝般吃苦耐勞的徽州人至今堅持用古法制墨。她還是徽菜里最有名的一品鍋的故鄉。

這里也是胡適的故里,來上庄,很多人都只是沖著胡適故居來的,胡適先生家並不是達官顯貴,所以宅子並不豪華,透露出的只是讀書人的詩鄉氣。

©sbdfxd

荊州鄉

這里有條皖浙天路

荊州鄉位於績溪縣東北部,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境內山皆名山、水皆勝水,是宣城市山核桃之鄉、安徽省特色 旅遊 鄉鎮。

「皖浙天路」可以自駕來到這里,沿途山奇水秀,峰起雲涌,風光俊美。

深秋的皖浙天路上,一片片黃色山核桃樹葉煞是好看。

績溪有十大小吃,嶺南十八碗,績溪菜糕,冬瓜包、米粉、拓餜,火燒冬,臭鱖魚,筍等是徽州績溪的特色風味。

拓餜▽

臭鱖魚▽

菜糕▽

#自駕闖天下#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1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