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屬於中國領土的國家有多少
『壹』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國家
朝鮮,越南
朝鮮:
朝鮮是商朝滅亡的時候中國商朝移民建立的國家。
在漢朝是中國領土。
在唐朝,有一半是中國領土,一半是新羅國。新羅國是唐朝的附屬國。
在明朝是中國的附屬國。
現在的朝鮮,是中國共產黨和蘇聯扶植的。
越南:
戰國時期,楚國消滅越國,很多越國人沿著海岸線逃散,建立了很多互不相統的國家,從長江流域一直分布到東南亞。
秦朝消滅了百越,設置了三個郡。其中的象郡,就是現在的越南。
漢朝時期,中國在越南設置三個郡:交趾,九真,日南。
一直到唐朝,越南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人也是華夏-漢族人。
五代時期,越南獨立。
明朝時期,中國曾經統一過越南,但20多年後,越南再次獨立。
馬來亞等東南亞華人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的途中,消滅了很多海盜(基本都是中國人)。在馬來亞等地建立軍事據點。這些地方類似現在的美國佔領的關島等地。
『貳』 以前有幾個國家是屬於中國的領土
韓國,朝鮮,緬甸,寮國,外蒙古及許多中國周邊的國家還有周邊國家的部分領土,例如俄羅斯的部分領土等
『叄』 歷史上一共有哪些國家屬於中國
先列出中國曾今的地區以及附屬國(如今是現代國家)
越南,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國的管轄地,宋朝時獨立,但一直對中國稱臣納貢,明成祖時期曾一度回復為中國領土,明成祖在越南成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但成祖死後又變回附屬國,清朝中法戰爭後獨立。
朝鮮,漢朝曾在朝鮮建立了漢四郡,唐朝消滅了高句麗和百濟,新羅對中國稱臣納貢,以後各朝代都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中日甲午戰爭後獨立。
緬甸,明朝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英國吞並。
尼泊爾,舊稱廓爾喀,清朝乾隆時期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英國吞並。
外蒙古,清朝時期屬於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1924年宣布獨立,1946年中國政府承認其獨立。
阿富汗,清朝屬國,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
泰國,明朝成為中國屬國,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
寮國,明朝屬國,清朝後期被法國佔領。
呂宋(菲律賓),明朝屬國,明武宗時被西班牙佔領。
錫蘭(斯里蘭卡)、馬六甲(馬來西亞),明朝屬國,後被西班牙佔領。
柬埔寨,明朝屬國,清朝後期被法國佔領。
另外附上中國失去的一些地區(現在是他國的一部分)
浩罕國(今中亞地區),清朝屬國,1875年被俄國吞並。
占城,越南南部古國名,一直是中國的屬國,清朝前期被越南佔領。
蘇祿國,明朝屬國,後被西班牙佔領。
琉球,明朝時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日本吞並。
外東北(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1858年《璦琿條約》割讓給俄國。
巴爾喀什湖以南以東地區,1864年中俄《塔城條約》割讓給俄國。
伊犁以南部分地區共8萬平方公里,1882年中俄《改訂條約》割讓給俄國。
帕米爾高原地區,1900年被俄國吞並三分之二。
滿洲里地區,1900年被俄國吞並。
黑瞎子島,1927年被俄國佔領,2006年還給中國一半。
緬甸江心坡地區,1962年讓給緬甸。
藏南地區,1950年被印度佔領。
唐努烏梁海地區,1912年被俄國佔領。
『肆』 6個國家曾是中國的領土,他們都是誰現在怎麼樣了
第1個是蒙古國,現在為止還沒有想回歸意思。第2個就是圖瓦共和國 ,1944年,蘇聯將其吞並。第3個就是越南。一直號稱是小中華,五代十國時期,他才獨立出去。 另外三個國家,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哈薩克。曾經也歸屬於中原王朝管理,後來因為沙俄的緣故,被迫脫離出去。
『伍』 歷史上曾經是中國領土的國家
朝鮮,越南。
1、箕子朝鮮(約前1122—前194)。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王的叔父箕子(商人華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李氏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現代韓國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而杜撰出「檀君朝鮮」。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衛滿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史稱「衛氏朝鮮」,其勢力范圍擴張到了今首爾一帶。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衛滿朝鮮依然屬於中國地方政權。據《史記·孝武本紀》載:「其明年(公元前109年),伐朝鮮。」
在唐朝,有一半是中國領土,一半是新羅國。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其國都不下而返。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其國都(今平壤),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其首都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轄境東起日本海,西至遼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在朝鮮半島西南部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護府,後合並為熊津都護府(今公州)。
670至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復為唐朝附屬國。935年被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在明朝是中國的附屬國。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創建朝鮮王朝。為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參考了高麗古名「朝鮮」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寧」,遣使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號。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
現在的朝鮮,是中國共產黨和蘇聯扶植的。
2、古代越南北部屬於百越中的雒越之地(又作駱越,是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祖先)。根據越南的神話傳說,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鴻龐氏。鴻龐氏首位君主祿續,是神農氏的後代,獲封為「涇陽王」,治理南方,號「赤鬼國」。涇陽王娶洞庭君龍王之女,生下貉龍君(名崇纜)。越南人稱貉龍君為「百越之祖」,而其長子則稱為「雄王」(又作駱王、雒王),繼承王位,建立「文郎國」,歷18代,共2000多年。因此越南人自稱是「雄王子孫」或「仙龍後代」。公元前257年,蜀國末代王子蜀泮率領其族民,滅文郎國,建立甌雒國,並自稱為安陽王。傳說中的文郎國和甌雒國是越南古代國家的雛形。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公元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但吳權只有稱王沒有建立國號,而且未能有效統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獨立。北屬時期之後的歷史,越南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並且仍未脫離中華文化影響,使用漢字,採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個封建王朝。
968年,丁部領(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國號大瞿越(丁朝),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正式國號,兩年後(970年)又自稱皇帝,定都華閭(今寧平省寧平),後來接受中國北宋宋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中國直接統轄的領土。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並擊退了侯仁寶率領的北宋軍隊的干涉。
11世紀後期,宋朝與越南李朝爆發宋越熙寧戰爭;13世紀中葉,越南陳朝曾擊退蒙古的進攻,中國元朝建立後,越南陳朝又曾兩次擊退元軍的進攻。戰後,陳朝遣使向中國元朝朝貢修好,以示臣服。15世紀明成祖永樂年間,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中國明朝應陳朝遺臣的請求推翻了胡氏政權。明軍順勢佔領了越南,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進行了直接統治,即「安南屬明時期」。不過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發動藍山起義將明軍驅逐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明朝的宗藩關系之後,恢復了獨立,建立了後黎朝(1428年~1789年)。
1471年,後黎朝滅占婆國,疆土逐漸向南擴張。1527年,莫登庸篡奪後黎朝,建立莫朝。1531年後黎朝在鄭、阮兩大家族的支持下復辟,並占據南方,與莫朝對峙,越南開始進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時期。1592年,後黎朝滅莫朝,越南重新分裂,北部由鄭氏家族控制,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兩大家族不斷發生戰爭,史稱「鄭阮紛爭」。而名義上的共主——後黎朝皇帝則完全是傀儡,處於鄭氏控制之下。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並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當代越南的版圖。1771年,爆發西山起義,阮文惠三兄弟先後滅阮、鄭,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後黎朝末代君主黎維祁逃往中國,請求清軍援助其復國。西山軍在1789年擊退了清朝干涉軍,後黎朝徹底滅亡。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後代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1802年~1945年)。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最終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開始侵略蠶食越南。後來清朝作為宗主國派兵抵抗,馮子材和劉永福所率黑旗軍等參戰。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另一方面,越南則淪為法國殖民地,阮朝名存實亡,法國的印度支那聯邦總督則駐扎西貢(1902年後改河內),對越南、寮國、柬埔寨進行殖民統治。
面對人民的苦難,愛國青年阮愛國(胡志明,1890年~1969年)於1911年6月5日離開祖國到海外尋求救國之道。他先後到法國、英國、美國和法屬非洲殖民地國家,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阮愛國得出一個真理:要解放全民族,使祖國獨立,就要進行革命解放運動;要進行革命解放運動,必須具有革命理論和新型革命組織的領導。
1930年2月3日,阮愛國在中國香港九龍召開會議,成立越南共產黨,黨的政治綱領提出的革命目標是,打倒法帝國主義和封建集團,使祖國完全獨立。1940年,日本法西斯入侵越南,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越南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高潮,最終取得了勝利。
越南人經過抗法、抗日的長期艱苦鬥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於1945年8月「八月革命」取得勝利,日本法西斯被逐出越南,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帝亦宣布退位。9月2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共產黨)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宣布獨立,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即「北越」)。同年9月,法國再次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又進行了歷時9年的抗法戰爭。
1945年9月23日,法國殖民軍卷土重來,侵佔西貢。9月26日,胡志明致函號召南方同胞奮起抗戰,號召全國支援南方。中越兩國於1950年1月18日建交,還沒從內戰中恢復,經濟嚴重困難的新中國開始向越南無償提供了累計達幾千億人民幣的資金和幾百萬噸的物資。1945年,阮朝保大帝建立「越南帝國」。
1954年3月13日下午,奠邊府戰役打響。5月7日,戰役以輝煌的奠邊府大捷結束了,越南成功搗毀了法軍據點。越南取得「奠邊府大捷」後,1954年7月21日,有關結束越南、寮國、柬埔寨戰爭的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協議》得以簽署。《日內瓦協議》規定,越南以北緯17度為界,南北分治,北方由胡志明領導,南方由保大皇帝統治。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1955年7月17日,美國撕毀了《日內瓦協議》,取代法國在越南南方的地位,吳庭艷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廢黜保大帝,自己當了總統,建立越南共和國(即所謂「南越」)。
1961年,越南戰爭爆發,美國與韓國、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組成聯軍,介入了這場戰爭。中國出動軍方和大量民力、物資援越抗美。1973年1月27日《巴黎協定》簽訂,美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退出越南戰爭,同年3月從越南南方(越南共和國)撤出全部軍隊及其同盟者軍隊和軍事人員。1975年5月,越南南方全部解放,越南共和國滅亡,抗美救國戰爭贏得徹底勝利。1976年4月選出統一的國會,1976年7月,越南南北宣布統一,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陸』 古代中國有多少個藩屬國
漢武帝時期,中國就擁有了50多個藩屬國,主要集中在西域(新疆、中亞)地區,同時也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等國家,藩屬國王必須定期朝拜中國皇帝,下跪磕頭,而且要『觸地有聲』,他們還必須提供本國的土特產作為『貢品』獻給中國皇帝,當然中國皇帝回報的贈品比他們的貢品價值更高,以顯示中華民族的富有、威嚴和禮儀。
周邊國家之所以『願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一是羨慕渴望富裕的中國文明,希望成為中國這樣的國家;二是畏懼和害怕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希望得到中國的政治、軍事保護:漢朝的軍威遠播中亞、歐洲裏海、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唐朝的富麗堂皇影響到印度、阿拉伯和東歐地區。
一直到明朝和清朝,中國還擁有40多個藩屬國:新疆、西藏、蒙古實際上成為中國領土,只是名義上還屬於藩屬國地位,另外中亞的一些游牧民族國家、朝鮮、越南、日本、寮國、柬埔寨、緬甸、暹羅(泰國)、爪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錫蘭(斯里蘭卡)、馬六甲(馬來西亞)等都是中國的藩屬國。
但是到了1840年,腐敗的清朝被英國擊敗,以後被西方列強連續入侵和掠奪、剝削,富裕的中國慢慢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逐漸喪失了所有藩屬國。此後,中國甚至遭到曾經是中國藩屬國之一的日本的侵略!
2 清王朝與各藩屬國的關系
2.1清朝與朝鮮的關系
在清興起以前,朝鮮與明朝保持著傳統的親密關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鮮賜璽書,從而確立起兩國間的宗藩關系)。l636年,皇太極率兵新征朝鮮,攻佔朝鮮京都漢城,朝鮮國王李?在國家存亡之際,迫於無奈,接受了清軍的條件投降,停用明朝年號,斷絕與明朝的一切交往,並奉清朝為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後,雙方使節每年往來不斷。朝鮮方面,每年除有賀冬至、賀正朔、賀聖節、納歲幣的四次固定朝貢使節外,還有多種不定期使節來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把侵略予頭指向朝鮮。18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遠征從對朝鮮進行侵略,脅迫朝鮮訂約通商。另一方面派人來華交涉。當時總理衙門答稱:中國向來不幹預朝鮮的內政外交。日本趁此借題發揮說,中國既不過問朝鮮事務,所謂「屬國」只是空名,日本決心以「自主之邦」對待朝鮮,遂於1876年2月26日迫使朝鮮簽訂了朝日「江華條約」。「江華條約」明顯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國在朝鮮「宗主權」的野心。此後,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鮮的步伐,先後釀造了1882年「壬午兵變」和 1884年的「甲申政變」。「雖然由於清軍的迅速行動平息了這兩次事變,但日本還是趁此迫使朝鮮簽訂了1882年的《仁川條約》和1885年《漢城條約》,擴大了日本在朝鮮的侵略權益。由於日本並不滿足於這些利益。在其准備就緒之後;就發動了侵略朝鮮繼而侵華的甲午戰爭。清軍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確認朝鮮「獨立」,清朝與朝鮮的宗藩關系結束。
2.2 清朝與琉球的關系
琉球是今天日本的沖繩。自明初以來,琉球與中國的關系就很密切。清朝建立以後,琉球使節於1646年來華,受到順治帝的接見。從此,琉球使節與清廷往來不斷。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為正使出使琉球。此後,每逢琉球新王繼位,都有清朝使節前往冊封與慶賀、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兩次賜印給琉球國王,乾隆所賜之印寫有「琉球國王之印」字樣。直至19世紀60年代,琉球始終承認自己是清朝的藩屬。1872年,日本明治天皇登極,諷示流球朝賀。琉球國王遣其子赴東京貢獻方物。日本天皇下詔,以琉球為藩屬,1873年又列琉球為府縣。1875年5月.日本強令琉球國王停止對中國的「朝貢」,並派軍隊駐扎琉球;為了消失中流之間「宗藩關系」的痕跡,6月又強令琉球改用日本年號。1876年,日本在琉球設立司法機構,事實上將琉球置於其統治之下。琉球國王不堪日本的侵略壓迫,於1877年4月密遣紫巾官向德宏等人來華,呈遞國正密信,懇求阻止日本的吞並行徑。
[ 清廷派何如璋到日本進行交涉,但未取得成果。1879年3月,日本政府派兵佔領琉球,3月30日正式宣布琉球為沖繩縣。1879年7月3日和23日,琉球國王又密令紫巾官向德宏兩次赴天津拜謁李鴻章,請求清政府問罪於日本。10月24日,琉球耳目官毛精長等人到北京總理衙門「長跪哀號,泣血吁請」,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憐二百年效順屬藩」的份上援救琉球。雖然清政府與日本再次進行交涉,但由於日本的蠻橫和清政府的軟弱,琉球終為日本所吞並。清朝與疏球的宗藩關系也就遂告結束。
2.3 清朝與安南的關系
安南是今天的越南,明建文帝時處在黎氏王朝的統治之下。16世紀初分裂為兩個對立的封建集團.北方鄭松集團控制了黎氏王朝的朝政,南方則為阮潢集團所控制。為了對付南方的阮氏集團,鄭氏集團急欲結好清廷。1660年(順治十七年),黎朝派遣使節到清朝朝貢,清朝隨即同意冊封黎維棋為安南國王。原來割據於安南南方的阮氏集團到17世紀末完全吞並了南方的占城國。1702車,阮福?派遣使節來中國,請求清廷冊封,遭到清政府的拒絕,於是自立為王。1803 年,阮福映改安南為越南國,清政府命廣西按察使齊布森出使越南、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19世紀40~50年代.法國開始武裝侵略越南,1862年6月強迫越南簽訂了第一個《西貢條約》,把越南南部六省變為法國殖民地。1874年3月,法國迫使越南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在條約中法國「承認」越南「獨?立自主」,但須由法國主持越南的外交,藉以否認中國的「宗主權」和確立法國在越南的特權地位。1875年5月,法國將這個條約通知清政府,並要求中國約束黑旗軍。清政府一再強調中國對越南的「宗主」保護責任,並指出在越軍隊是應越王之請去「剿匪」的。1877年,越南照例遣使來中國朝貢,法國也未加阻止。 1883年,法國全面侵略越南,迫使越南簽訂了越法《順化條約》,越南承認並接受法國的保護權。1884年6月,法國強迫越南簽訂了第二次越法《順化條約》,確立了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中法戰爭結束後,1885年6月,中法正式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中法新約》),清政府承認了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