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據容量多少
❶ 中國互聯網現在的容量是多少G
到目前為止,只能說是無限容量的,只要更新設備,什麼都沒問題,現在一個視頻網站存放的視頻就上萬G了,你要是想問中國的互聯網容量的話,那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❷ 中國最多容納幾億人口
我們學者對中國的人口容量的估算相對比較保守,早在解放前,中國有的學者提出中國人口總數4億為最佳;1948年甚至有人提出2億最宜。第一次明確提出並論證"中國究竟應該有多少人"這個人口數量發展目標的是孫本文先生。他在1957年發表的《8億人口是我國最適宜的人口數量》,成為中國適度人口研究的開山之作。其後很多學者都研究過這個熱門問題,田雪原、陳玉光、宋健、宋子成、孫以萍、王浣塵、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胡鞍鋼、曹明奎、毛志鋒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推測數據。除了胡鞍鋼真正嚴肅考慮過人口結構本身問題外,其他學者基本都是從地球資源(如糧食和淡水)角度進行推測的。最為荒謬的應該要算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觀點了,他認為中國人口應該以200年時間回落到3億左右《計劃生育政策攸關中國持續發展》
現在所謂的16億人口上限是計生委綜合多位學者的觀點得出的結論:中國的最大人口容量約為15億人或16億人左右,而超過18億人到20億人,可能使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遭到災難性的打擊(陳衛/孟向京《中國人口容量與適度人口問題研究》
❸ 2021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多少
我國大數據產業開始已進入深化階段
中國大數據產業從萌芽到如今漸成體系,已走過將近10個年頭。「十四五」開局之年,大數據產業也進入了集成創新、深度應用的新階段。大數據在醫療、工業、交通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技術加快創新突破,大數據融合應用重點從虛擬經濟轉變為實體經濟;大數據底層技術方面,信息安全、模式識別、語言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高性能計算等加快突破,大數據技術領域逐漸補齊短板,並進一步強化長板。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大數據時代,我國數據量究竟有多大
從2013年初開始,對於大數據爆發的焦慮感,緊迫感,不由自主地被捲入的甚至無力的感覺,驅動眾多行業、企業和團體去關注和開始接觸和了解大 數據,自覺或不自覺的,主動或不得已地去融入這波洪流。但是,真的說到大數據,我們中國到底有多少數據量,它們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哪些數據是目 前可用的,哪些行業已經在使用數據,進入產業互聯網和數據引導的變革了?
可能看到的版圖依舊模糊。因此,我們懷抱很好的希望,以第一個吃螃蟹並期待來自行業的矯正和拍磚的態度,首先嘗試對於國內各個領域,行業以 及機構的數據擁有情況,使用情況以及未來路徑做一個粗獷地調研、梳理和判斷,對大數據時代我國各個領域數據資產的擁有和使用情況,也就是我們數 據資產的家底做個盤點,也對各個行業、系統進軍大數據,以及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進度和未來做個簡單判斷。事實上,大數據之題無疑繁若星辰,然而只 有在相對完整的視圖下,繁星若塵,我們才可得以一窺天機。
從我們手頭掌握的數據來看,2013年度,中國存儲市場出貨容量超過1個EB(1EB=多少),存儲總量而IDC曾經發布的預測表明在未來的3-4年,中國存儲總 容量可能達到18個EB。從數據存儲市場的需求來看,互聯網、醫療健康、通信、公共安全以及軍工等行業的需求是主要的,且上升態勢明顯。
鑒於存儲和伺服器的緊密相關,我們從已經獲得的資料可以知道,目前全球運行的伺服器總量超過5000萬台,美國國內運行的伺服器總體容量接近 1000萬台。從各種市場公開數據來看,2013年中國內地伺服器銷售總數接近為100萬台。大體估算,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內地整體在運行的伺服器總數 量在300萬台以上。
從現有存儲容量看,中國目前可存儲數據容量大約在8EB-10EB左右,現有的可以保存下來的數據容量大約在5EB左右,且每兩年左右會翻上一倍。這些 被存儲數據的大體分布為:媒體/互聯網占據現有容量的1/3,政府部門/電信企業占據1/3,其他的金融、教育、製造、服務業各部分佔據剩餘1/3數據量 。
公開數據顯示,互聯網搜索巨頭網路2013年擁有數據量接近EB級別、阿里、騰訊聲明自己存儲的數據總量都達到了百PB以上。此外,電信、醫療、金 融、公共安全、交通、氣象等各個方面保存的數據量也都達到數十或者上百PB級別。
在目前被廣泛引用的IDC和EMC聯合發布的「2020年的數字宇宙」報告 預測到2020年,全球數字宇宙將會膨脹到40ZB,均攤每個人身上是5200GB以上,這個量將會如何被有效存儲和應用,我們眼下還很難想像。然而我們 看到該報告指出,從現在起到2020年,全球數字宇宙的膨脹率大約為每兩年翻一番。事實上,根據上述調查結論和伺服器容量調查,我們也能做出個相對 合理的推斷:目前,全球產生的數據量中僅有1%左右的數據能夠被保存下來,也就是說今天全球能夠被保存下來的數據也就是在50EB左右,而其中被標記 並用於分析的數據更是不到10%。
作為全球人口和計算設備保有量的大國,我國每年所能產生的數據量也極為龐大,有數據說2014年甚至可能達到ZB級別,但是真正被有效存儲下來的 數據僅僅是其中極微少部分,中國保存下來數據佔全球數據的比例大約在10%左右,也就是上面說的5EB。這些數據中,目前已被標記並用於分析的數據僅 達到500PB左右,也是接近10%的一個比例。
伴隨著雲計算迅速普及和各行業,各企業和部門對於數據資產保存和利用意識的增強,以及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對產業進行變革的意願,未來2-3年一 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大企業步入到PB、百PB、甚至EB級別數據俱樂部,未來3-3年中國的數據總量也將呈翻倍上升態勢,我們預測2015年中國就可能 突破10EB數據保有量,被標簽和分析利用數據量也將上升到EB級別,這些數據增長中互聯網、政務、醫療、教育、安全等行業和領域所做貢獻最大,而相 對傳統的物流、生產製造、甚至農業等領域數據擁有量的增長將更加明顯。
❺ 大數據時代中國數據量有多大
首先我們只說說你一個人的數據量,多了不算
(1)首先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信用信息、測評信息、經歷信息(比如學籍),關系信息(比如親戚)等等,當然這部分信息並不算很大,可能會更新,但是更新的頻繁度不會很大。
(2)交易信息:這部分就大了,比如你的手機交易,以及出行等信息,這些都是交易信息。而且交易信息不僅僅是一條信息,可能還包括物流變化信息,買家信息,商品信息等等,這部分內容會頻繁更新,可以想像一下你網購,你覺得這部分信息大不大,這還不涉及金融信息。
(3)金融信息:這也是一個大塊,賬戶的各種變動、資金的進出,進出的來源目的地等等,在交易信息的同時,這部分信息也會隨著變動。
(4)社交信息:這部分不解釋了。
(5)其他信息:這個我不知道怎麼起名,但是上面的內容並不能包括所有的信息內容,姑且起一個其他信息。
這些信息很零散,但是綜合起來的量其實很大,再加上中國的13億多的人口,信息量那就十分驚人了,就算平均每人每天只產生1MB的數據(其實根本不可能這么少),那麼也是13億MB≈130萬GB≈1300TB>1PB,那麼如果是10M,那麼就是10倍,我想很多人怎麼也不可能每天上網只用10M的數據量吧(我說的不是流量是數據量),當然這些數據量不可能權威有用信息,可是就算是10%有用,每天也不止10M啊,所以這個數據量是很難想像的。
❻ 2012年中國數據總量約為零點幾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