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官鎮人口多少
『壹』 銅官區的介紹
銅官區隸屬於安徽省銅陵市下轄區,位於銅陵市西南部,以境內銅官山得名。地形呈東南高、西北低的丘陵地勢。截至2015年底,轄區面積92.7平方公里,人口41萬人。下轄1鎮、1個街道、23個區直管社區和1個省級高新區(銅陵獅子山高新區)。1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5億元,財政收入2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23億元,引進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123億元,外資5500萬美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1個,十億元以上項目2個,五億元以上項目7個。
『貳』 安徽銅陵銅官區有啥典故
銅官區
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
貢獻維護者 小尺
銅官區,隸屬於安徽省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銅陵市西南部、長江下游,以境內銅官山得名。東、東南連郊區,西與樅陽縣隔江相望,北接銅陵縣,總面積135平方千米。[1][2]
銅官區是「兩山一湖」,風景名勝區——黃山、九華山和太平湖的北大門,境內匯聚了銅陵學院、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市委黨校等科教資源,是銅陵實施城市發展「北擴東進」戰略的前沿陣地和重要載體,人文和自然景觀有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天井湖與銅官山、烏木山。[3]
2019年,銅官區轄2個街道、1個鎮[4]。2018年,銅官區常住人口40.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53.9469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83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5.53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58.029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0.1:43.1:56.8。[5]
中文名稱
銅官區
外文名稱
Tongguan District
別名
銅官山、銅都、陵陽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安徽省銅陵市
快速
導航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政治經濟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1952年,銅陵縣城關區設立銅興鄉建制。
1953年9月,設立銅官山辦事處,屬銅陵縣城關區。
1954年3月,撤銷銅官山辦事處,設立銅官山區。
1956年4月,銅官山區第一辦事處和第二辦事處一部分合並為第一辦事處,第三辦事處和第二辦事處的一部分合並為第二辦事處,第四、第五辦事處合並為第三辦事處(掃把溝辦事處)。
1956年7月,以銅官山區為基礎設立銅官山市人民委員會籌備處。劃入銅陵縣橫港鄉和謝龔鄉的部分區域;分設為山上第一辦事處、山上第二辦事處和掃把溝辦事處。
1956年10月,設立省轄銅官山市。第一辦事處、第二辦事處合並成銅興辦事處、第三(掃把溝)辦事處改稱興隆辦事處。
共3張
銅官區風光
1957年2月,銅興鄉、橫港鄉合並為銅港鄉。
1958年4月,分銅興辦事處楊家山一帶設立楊家山辦事處。5月,分興隆辦事處橫港一帶,設立橫港辦事處。至此,銅官山市轄4個辦事處1個鄉,即銅興、興隆、楊家山、橫港和銅港鄉。
1958年6月,撤銷銅陵縣,並入銅官山市,銅官山市更名為銅陵市。9月,銅陵市設立銅官山區。銅官山區轄興隆、橫港、銅興、楊家山4個辦事處和銅港超英公社(原銅港鄉)及銅陵縣劃入的城關火箭公社、老洲上游公社、西湖公社、胥壩衛星公社。
1959年4月,恢復銅陵縣,銅陵市撤銷銅官山區建制。
1960年5月,撤銷銅興鎮、興隆鎮,成立銅陵城市人民公社。7月,更名為銅官山人民公社。
1969年,設立紅星區,下設獅子山、鳳凰山、新廟3個街道。銅陵市撤銷紅旗鎮、紅光鎮,設立向陽區。
1980年7月,紅星區改稱獅子山區。向陽區改稱銅官山區。
2015年10月,國務院批復撤銷銅陵市銅官山區、獅子山區,設立銅官區。[6]
銅官區境域(圖中黃色部分)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8年10月,安徽省政府批准將義安區五松鎮齊潭村、雙橋村、查壬村、建立村、馬沖村、董沖村、新江村、湖邊社區、石橋社區、近市社區、近城社區、聯盟村、江濱村等13個村(社區)劃歸銅官區管轄。[7]
區劃現狀
2019年,銅官區下轄2個街道、1個鎮[4]。銅官區人民政府駐烏木山社區木魚山大道666號。[8][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40705005000
東郊街道
340705006000
新城街道
340705100000
西湖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銅官區東接滬杭,西臨安慶,北依長江,南連黃山和九華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毗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地處東經117°42′00″—118°10′6″、北緯30°45′12″ —31°07′56″之間,總面積135平方千米。距省會合肥市130千米。
地形地貌
銅官區地形呈東南高、西北低的丘陵地勢。
氣候特徵
銅官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累年年均降水量為1384.7毫米,蒸發量1280毫米。春夏多雨,年平均氣溫16.2℃,極端最高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1.9℃,無霜期年平均為230天,全年日照為2000—2050小時。常年風向規律鮮明。冬季東北風,夏季西南風,風速一般為1.9—2.8米/秒。年均降水量為1384.7毫米,蒸發量1280毫米。
水系水文
銅官山區境內水系均屬長江水系,長江由西南而北再折東,流經境內長達55千米,年平均流量2.9萬立方米/秒,最大可達
『叄』 銅官古鎮的「銅官古鎮」名詞闡述
2007年銅官鎮被列入湖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名錄。 銅官古鎮地理條件優越。銅官位於長沙市北郊30公里處的湘江東岸,依山傍水,峰巒起伏,沿湘江綿亘十餘里,山、水、洲、城,田園、公路交織成景,有「山城」之稱。轄4個村、5個社區,人口約2.6萬,鎮域面積達29.44平方公里。 文化底蘊深厚。銅官鎮內文物古跡眾多,歷史人文薈萃,旅遊資源豐富。千年古鎮聚陶瓷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於一體,醞釀出獨特而富有魅力的銅官文化。她是湖湘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肆』 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的車牌號是什麼
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的車牌號是:皖G,行政級別是:市轄區,人口約:約30萬人,人口密度為:8333人/km,面積約:36平方公里,郵政編碼是:244000
簡介:撤銷銅陵市銅官山區、獅子山區,設立銅陵市銅官區,以原銅官山區、獅子山區的行政區域為銅官區的行政區域,銅官區人民政府駐烏木山社區木魚山大道666號。銅官山區的建置幾經變遷。1950年設立銅官山辦事處,1953年成立銅官山區,均隸屬銅陵縣。以後經過多次變遷,直至1969年成立向陽區,1980年改稱銅官山區至今。全區總面積36平方公里,人口30餘萬,轄6個街道辦事處,48個社區。區0位於銅陵市淮河大道北段129號。
『伍』 銅官鎮的概況
銅官鎮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沿湘江下游東岸,距離長沙市城區約30公里,水陸交通方便,為長沙市一個綜合性工業集鎮,主要工業有陶瓷、建材和機械。地理上,銅官鎮西隔湘江與靖港鎮、新康鄉相望,北臨東城鎮,東臨茶亭鎮,南與書堂山街道接壤;轄境面積29.5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2002年),其中以農業為主業的人口9600人。2007年銅官鎮被列入湖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名錄。2012年7月被確定為長沙市五個小城市建設試點鎮之一。2013年被評為「湖南省特色旅遊名鎮」;2014年被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民政部、科技部聯合公布全國重點鎮名單(建村[2014]107號);2015年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局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國家建制鎮示範試點通過省級評審。作為長沙地區唯一候選鄉鎮上報國家部委。 華城村地處銅官鎮北端,毗鄰銅官鎮政府和長沙電廠,佔地面積3.57平方公里,耕地1540畝,轄22個村民小組,511戶,1774人,支村兩委班子成員、計生專干助理、大學生村官及後備幹部有8人,現任書記為賴平貴,主任為鄧羅輝。設有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9名,區位優勢明顯,黨支部戰鬥力強,村民自治機制健全。
近年來,華城村村支兩委帶領廣大村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謀發展,使全村連續多年保持了班子穩、人心齊、村內經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先後榮獲「湖南省五好黨支部」、「湖南省民主法制示範村」、「長沙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長沙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示範村」、「長沙市十佳人民調解委員會」「長沙市文明村」、「長沙市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村」、「望城縣先進黨支部」、「望城縣和諧村莊」「望城縣五好村婦代會」、「望城縣學雷鋒優秀集體」、「望城縣新農村建設先進示範村」等榮譽,賴平貴支部書記榮獲「望城區十佳書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影響望城十大傑出人物」。 花實村地處銅官鎮西北,北與東城鎮毗鄰,南與銅官老集鎮相連,西臨湘江,東與華城村相通。面積約5平方公里,於2005年因區劃調整,由原花果村、石龍村合並而成。花實村下轄27個村民小組,900餘村民戶,總人口3500餘人。全村共有有黨員107名,分設黨小組7個,支村兩委班子成員7人,現任書記為易學文、主任為董威。
花實村原以傳統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養殖生豬為主。2003年華電長沙電廠落戶花實村以來,改變了我村傳統農業地位,我村正由農業為主向工業為主轉變。
長沙電廠的落戶,帶動了我們村的經濟發展,加快了我村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銅官循環經濟工業基地在我村成立了管委會,在未來幾年將引進和落戶一批以電廠為中心的循環產業。我村范圍已全部進入園區土地規劃。規劃在我村建設以依託電廠優勢資源的精細化工、環保建材、物流運輸等產業基地。
我村交通便利,電廠大道連接長湘公路和京珠西線高速,還有寬敞的入園公路、花果路、石龍路、花實路、黃龍路等,形成縱橫交錯的道路網,交通和區位優勢明顯。華電長沙電廠、銅官循環經濟工業基地、湖南三環顏料有限公司、望城區第二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中石油長沙油庫等的相繼落戶,為我村經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支村兩委將帶領全村人民,將搶抓機遇,不斷優化環境,為園區建設及銅官鎮經濟發展貢獻力量。2012年2月我村獲「望城區年度征拆安置工作先進基層組織一等獎」。 萬星村地處銅官鎮中心。東面為茶亭鎮郭亮村,南面為社區,西面為湘江,北面為東城鎮泉豐村。村域總佔地面積為6.73km2,全村轄25 個組,黨小組4個,支村兩委、後備幹部及大學生村官領導隊伍共計8人,現任書記為侯天澤,主任為胡榮貴。全村公路境內總長度28.5公里,道路硬化10.8公里。2008年村內總產值為40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10萬元,第三服務業200萬元,其它90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1208元,從事第一產業人員1500人,第二產業人員0人,第三產業1186人,外出務工434人。
萬星企業有迎華磚廠,萬星陶瓷廠,岳文生態養殖雞場,規模養殖豬場2家,紅宇生態農庄等。主要經濟收入以生態養殖和種殖為主,自2005年合村起,通過7年的努力,我村完成了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遠程教育室,生殖健康檢測室,會議室,戶外活動場所等陣地建設。我村自2005年起,多次榮獲「銅官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先進單位」、「工作績效考核二等獎」、「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稱號。 銅官街社區位於銅官鎮西南端,以古老聞名的銅官老街命名,是千年古鎮的南大門。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城鎮居民1048戶,3084人,有遠揚食品有限公司、銅官工商所、銅陶七廠、郭亮小學等四家駐社區單位。社區支居兩委成員6名,現任書記為張雅頌,主任為胡旭佳,居民小組12個,黨小組 5個,黨員53名,志願者隊伍5支。按標准化要求完善了六室二站一校一場一中心的服務陣地及設施配置建設項目,設置黨員服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計生服務、住房保障服務、綜合治理和安全管理服務、城市管理和愛國衛生服務、綜合服務等優質服務窗口。
隨著古街旅遊資源的大力挖掘,古街的亮化、文化元素的不斷增加,吸引了大批的學者和遊客前來參觀和體驗。隨著銅官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的定位,古街重點以陶瓷產業為龍頭,帶動餐飲、休閑、娛樂以及輕工服裝、建材、日雜等發展,大力引進陶瓷藝人、企業家入駐銅官老街返鄉創業,目前已進入銅官古街的陶瓷作坊有5家,陶藝吧10家,文化會展中心1家,接待中心2家,陶藝培訓中心3家,超市2家,餐飲3家,服裝店12家,基本形成集研發、生產、展示、經營、培訓、體驗於一體的陶瓷藝術市場。
隨著社區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近幾年來,我社區先後獲得了區級和諧社區、區級文明示範街、區級創業富民示範社區、區級農村社區建設先進單位、區級勞動保障優質服務窗口等榮譽稱號,中央電視台CCTV1、新浪網、中國網、湖南在線等新聞媒體也相繼對銅官古街進行了專題報道。2012年獲得「區級文明示範街」、「區級精品示範社區」、「區級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社區」、「區級農村社區建設先進單位」、「區級和諧示範社區」等眾多榮譽稱號。 誓港社區位於銅官鎮西北角,西臨湘江,與靖港古鎮隔江相望,北面與萬星村交界,南接袁家湖社區,東臨高嶺社區。轄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總人口數2742人,下設18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綠洲生物制葯、地區醫院、銅靖渡口所等企事業單位5個。社區支居兩委班子成員6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4人,35歲以下年青幹部4人,現任書記為曾文憲,主任為黃芩。完善了一站式服務大廳,有會議室、計生服務室、綜治調解室、農家書屋、文化室、退休人員活動中心、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陣地建設。
社區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宗旨,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計劃生育、重點工程建設、綜治維穩、社會求助、環境衛生、文明創建、社區建設等方面為居民群眾做好服務工作。近年來,通過支居兩委成員及社區群眾的一致努力,我們先後獲得了市級「文明社區」、「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示範社區」、「殘疾人工作明星社區」、「農村社區示範點」、「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區級「五個好社區黨支部」、「婦聯先進單位」、「和諧社區」等榮譽。 高嶺社區位於望城區銅官鎮,面積1.6平方公里,1289戶,3057人,有國家電網銅官供電所、銅官鎮派出所、電排站、自來水廠、陶城醫院、陶城幼稚園、銅紅工藝、湘楚情食品、華科特種材料等九家駐社區單位。社區支居兩委成員5名,現任書記鄧勇,主任鄒紅輝,2個黨小組,成立了社會救助委員會、計劃生育委員會、治安調解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群眾工作站、黨員服務中心、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中心、環境衛生整治領導小組、紀檢小組等各項職能部門,完成了服務大廳、黨員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室、農家書屋、遠程教育室、會議室等陣地建設,組織了308人的志願者隊伍。
社區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以優質服務帶動社區環境的改變、就業率的提高、治安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近幾年,社區先後獲得了省級「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先進單位」;市級「群眾文化藝術先進團體」、「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示範點」、「節能環保社區」;區級「和諧社區」、「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社區」、「科普示範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優質服務窗口」、「五四紅旗團組織」、「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兩型創建示範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洪家洲社區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完善的規章制度。黨建、婦聯、精神文明、民政、殘聯、綜治司法、衛生綠化、計劃生育、社區服務等都有專人負責,並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洪家洲社區位於湘江河中,四面環水,總面積1.47平方公里,人口900餘人,轄三個居民小組。社區支居兩委成員6名,現任書記為胡輝,主任為彭勝。社區環境綠樹成蔭,花草樹木錯落有致,別具一格,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社區黨建工作:社區黨員29人,入黨積極分子3人。社區民政工作:低保戶188戶,殘疾人26人。社區計劃生育工作:轄區已婚婦女188人,流出70人,結扎35人,上環120人。
社區設有綜治、普法調節宣傳員,幫教員。社區於2010年成立了農家書屋,裡麵包含了各種類別的書籍豐富居民文體生活。社區設有服務站:周義為診所所長長年免費為社區居民量血壓、上門看病,
社區的服務承諾:熱情為居民服務,范圍內工作及時做,范圍外的工作協調做,確保轄區鄰里和睦秩序穩定;確保綠化覆蓋率達98%;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社區工作原則:以胡錦濤總書記「構建和諧社區」思想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構建洪家洲社區的和諧與美好。 袁家湖社區位於湘江之濱,佔地面積2.2平方公里,轄區內共有1590戶,3780人,30個企事業單位。社區支居兩委成員6名,現任書記為談春華,主任為劉賽蘭,社區設有3個黨小組、27個居民小組,是古鎮經濟最繁華、人口最密集的地段。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社區現建有政務大廳、多功能會議室、黨員服務中心、遠程教育室、勞動保障站、殘疾人康復室、群眾工作站、綜治工作站、計生服務站、生殖健康檢查室、人口學校、農家書屋、老年人活動室、文娛健身休閑廣場等配套設施。社區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宗旨,以創建「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服務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現代化新型社區為目標,獲得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區「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市殘疾人三星級明星社區等榮譽稱號,創建了區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示範點,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站等。 現銅官鎮轄境於1991年由原望城縣銅官區銅官鎮和銅官鄉合並。銅官是一個古鎮,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陶器證明,早在2100多年前的西漢,銅官一帶就有陶器生產。《水經注》載:「銅官山土性宜陶」,在岳州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銅官窯」(又名「長沙窯」)為唐朝至五代時期的有名古窯之一,中國陶瓷釉下彩的發源地,其對釉下彩繪發展直接為唐以後的彩瓷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於「銅官」之名的由來:據傳三國時期,銅官為吳國和蜀國的分界處,相傳吳將程普與蜀將關羽約定互不侵犯,共鑄銅棺,故名「銅棺」,由於銅棺不雅,今人改稱「銅官」。
銅官於2004年被定為「長沙地區歷史文化村鎮」。
『陸』 望城縣在湖南的什麼地方
還是望城縣 概況 望城縣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總面積1361平方千米。總人口70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高塘嶺鎮,郵編:00。代碼:430122。區號:0731。拼音:Wangcheng Xian。 行政區劃 望城縣轄16個鎮、3個鄉:高塘嶺鎮、橋驛鎮、丁字鎮、茶亭鎮、東城鎮、銅官鎮、靖港鎮、喬口鎮、烏山鎮、星城鎮、雷鋒鎮、雨敞坪鎮、蓮花鎮、坪塘鎮、含浦鎮、白箬鋪鎮、格塘鄉、新康鄉、黃金鄉。 歷史沿革 1951年析長沙縣部分地區置望城縣,因縣治設於嶽麓山北的望城坡,故名望城縣。 1996年4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29號)將望城縣的霞凝鄉劃歸長沙市開福區管轄。 2000年,望城縣轄15個鎮、4個鄉。總人口686349人,各鄉鎮人口: 高塘嶺鎮 65403 橋驛鎮 37138 丁字鎮 39124 茶亭鎮 29805 東城鎮 16324 銅官鎮 23835 靖港鎮 32249 喬口鎮 30106 烏山鎮 37631 星城鎮 39603 雷鋒鎮 29784 雨敞坪鎮 28981 蓮花鎮 42106 坪塘鎮 55520 含浦鎮 38847 格塘鄉 29084 新康鄉 31495 黃金鄉 40396 白箬鋪鄉 3891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4年,望城縣轄16個鎮、3個鄉。(2004年行政區劃一覽)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望城縣轄16個鎮、3個鄉。 你可以上GOOGLE地圖了解詳細情況: http://ditu.google.com
『柒』 銅官二社什麼意思
假冒的名號,可能是贗品,因為好像沒有二社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