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世界人口多少
❶ 孔姓的姓氏來源和家族名人
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九。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孔姓的姓氏來源和家族名人,希望大家喜歡!
孔姓的姓氏來源
■ 出自「子」姓,以王父為字氏,據《史記.孔子世家》所載 ; 孔子,宋微子之後。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華氏之逼,奔魯。其叔為叔梁紇,生子孔丘。
■ 出自「姬」姓,據《姓考》所載,春秋時衛國有孔悝,以王父字為氏,其後有姬姓之孔氏。
■ 出自「媯」姓,。春秋時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孔寧,王父字為氏,其後有「媯」姓之孔氏。
■ 又據《左傳》所載,春秋時鄭穆公之後有孔張,其支孫以王父字為氏,為鄭國的姬姓孔氏。
■ 另據《姓考》等書的記載,衛國(今河南滑縣東)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孔子溯源
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帝嚳高辛氏時期,帝嚳是黃帝的孫子,曾經繼黃帝及其父少昊之後,執掌天子之印七十餘年,一般認為,孔姓的中國人,就是黃帝的後裔。 說到孔姓,當然少不了說到被世人稱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孔子是春秋時期宋國貴族的後代,可謂出身名門,其遠祖與黃帝和商朝的建立者有關,孔姓的的姓氏的來源則與六世祖孔父嘉有關。
相傳,人文始祖黃帝有曾孫名帝嚳,帝嚳夫人名簡狄。一次,簡狄出外巡遊,見一隻燕子(玄鳥)生下一窩蛋,就拿來一枚吞下,不久身懷有孕,後來便生下了商朝始祖契。契是簡狄吞食燕子(孵)所生,此後便以“子”為姓。 從契歷經14世傳到商湯,湯名履字太乙,加姓為子太乙,他有子孫多人,除其中的一人繼承了他的王位外,其餘的人也都成為貴族。在這些人中,有人為了紀念他,便將他的姓氏和名字加在一起,略加變更,成為孔姓。
商朝滅亡後,其末帝紂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於宋(今河南商丘南),繼續奉祀商湯香火。微子去世後,職位由胞弟仲衍繼承。仲衍曾孫宋閔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閔公去世後繼位為宋厲公。弗父何有曾孫名正考父,歷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嘉,任大司馬,後因故被權臣華督所殺。這時他的兒子木金父年紀尚小,由家人抱著逃亡魯國。等他長大以後,為紀念生父,便以父親字中的“孔”為姓。後來,木金父的子孫在魯國又傳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據史書記載,孔姓來源還有多個。黃帝時,有一個史官名叫孔甲,他的後代以孔為姓;另外,春秋時鄭國貴族公子喜,字子孔,他的後人有的便以孔為姓。
孔姓家族名人
孔子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東方 文化 的代表之一,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 (老子,道家思想的創始人 ),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 教育 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可惜他的思想由漢武帝開始,廣被中華帝國的統治者所利用,變成統治者用來約束人民思想的有效工具,大大影響了中華帝國的發展。
孔融 (153~208)
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校,表儒術,後拜大中大夫,為曹操所殺。
孔祥熙 (1880~1967)
字庸之,山西太穀人。 留學 美國耶魯大學。歷任國民政府委員、財政部長 ( 為當時中國的首富 )、行政院長、中央銀行總裁等職。
孔姓郡望堂號
【堂號】有闋里堂和至聖堂。這兩個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於闋里,是 歷史 上的大成至聖。
【郡望】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魯郡、京兆郡、河南郡、會稽郡等。
魯郡是在西漢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來的,相當於今天的山東曲阜、滕縣泗水等地。 三國 魏及晉時改為郡漢朝初年,改右內式置京兆尹,因為其地屬畿輔,所以不稱郡。相當於今天陝西秦嶺以北、西安以東、渭河以南等地。三國魏時改稱京兆尹郡。
河南郡是漢高祖改秦三川而設置的。大約在今天的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下游,賈魯河上游地區以及黃河以北的原陽縣。
會稽縣,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長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嶺、牛頭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猜你喜歡:
1. 孔子為什麼姓孔
2. 孔子家譜世系表
3. 孔子一生有多少名弟子
4. 姓孔屬雞的男孩起名
5. 2017孔姓寶寶該如何起名
❷ 姓孔的是回族還是漢族
孔姓,是漢族姓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較多,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9%,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的0.21%左右。
但是回族人也可以姓孔,所以只從姓名是看不出民族的!
❸ 全國最新統計有多少人姓孔
孔姓的人口分布
從孔子至今,已經二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孔氏宗族又傳承了八十來代。孔子之後的數代,多次出現過單傳情形,人口增長緩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時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後裔竟然尚不足十戶,外遷的數量極少。五代後梁時期,經歷過「孔末亂孔」的劫難,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後,孔氏在趙宋王朝的大力呵護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長,到清朝末年,僅四十三代孔仁玉這一支的後裔在曲阜即已經達到了數萬人;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發展,外遷人口也得到極大擴散。
宋朝時期,孔姓大約有21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東。
從元代開始,孔氏族人就開始了向海外的遷徙。當時,元朝最高統治者為控制高麗,採取聯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遠嫁高麗忠肅王之子王顓,孔子裔孫、五十四代孔昭為公主所帶侍從之一。到高麗後,孔昭得到高麗王重用,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一職),先後受封為檜原君、昌原君,死後葬於昌原。孔昭的後代在高麗累世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其長孫孔俯官至判尹,次孫孔德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門三代之中兩人出任高麗朝的宰相。以後世代繁衍,名人輩出,成為朝鮮南部的望族。由於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們遂以昌原為籍貫。
至明末清初之際,又入遷福建、廣東、貴州、雲南一帶。清朝以後,孔姓子孫已遍布全國各地,還遠播海外,使孔姓成為我國諸多家族中一個著名的大宗族。當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廣,以山東、江蘇、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約佔全國漢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聖地」山東獨佔百分之六十。
高麗王朝皇帝崇奉儒學,對孔氏後裔屢予優待。高麗王國正宗十六年 (1792年),國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譜後,命高麗國的孔氏以曲阜為籍貫,以示不忘祖先,並仿中國衍聖公之例封以世爵。
韓國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續到86代。他們的取名與中國國內的規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輩用字。在韓國還有專門的同宗茹人組織,叫作「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以表示不忘源出於中國的曲阜,在20世紀80年代曾組團專程赴曲阜祭祖,並在仰聖門(即曲阜城北門)外立碑紀念。另據1987年人口普查統計,韓國的孔姓族人為 17207戶,72382人。東南亞各國,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過去。至於日本及歐美等地的移居,則是在民國期間開始的。
到20世紀末,孔子後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韓國、朝鮮、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數量較多,英國、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孔氏族人。
中國孔姓氏人數分布在哪裡?
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國各地。具體說來,在浙江、江蘇、江西、山東、四川、河南、廣西、福建、河北、安徽、嶺南(治所在廣州,轄約今廣東欽山港以東大部分地區)、湖北、山西、甘肅、吉林、青海、陝西、察哈爾(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奉天(約今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龍江、雲南、貴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為最多,稱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錄之侄、唐代文學館學士孔穎達。 其他族人在異地他鄉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餘人或數百人,多的還另立聖裔都,如乾隆時江西金溪縣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貴溪縣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鉛山縣的十九都等,都是這樣建立成名的。到清中葉時,人數眾多,如江南高淳縣漆橋孔氏,傳十幾代後,至嘉慶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萬有餘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潛山縣的孔氏族人,由於人丁繁衍,已散居潛山、太湖、懷寧、望江四縣。
孔氏分布在中國那些地區
從孔子至今,已經二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孔氏宗族又傳承了八十來代。孔子之後的數代,多次出現過單傳情形,人口增長緩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時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後裔竟然尚不足十戶,外遷的數量極少。五代後梁時期,經歷過「孔末亂孔」的劫難,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後,孔氏在趙宋王朝的大力呵護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長,到清朝末年,僅四十三代孔仁玉這一支的後裔在曲阜即已經達到了數萬人;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發展,外遷人口也得到極大擴散。
宋朝時期,孔姓大約有21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東省。
從元代開始,孔氏族人就開始了向海外的遷徙。當時,元朝最高統治者為控制高麗,採取聯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遠嫁高麗忠肅王之子王顓,孔子裔孫、五十四代孔昭為公主所帶侍從之一。到高麗後,孔昭得到高麗王重用,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一職),先後受封為檜原君、昌原君,死後葬於昌原。孔昭的後代在高麗累世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其長孫孔俯官至判尹,次孫孔德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門三代之中兩人出任高麗朝的宰相。以後世代繁衍,名人輩出,成為朝鮮南部的望族。由於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們遂以昌原為籍貫。
至明末清初之際,又入遷福建、廣東、貴州、雲南一帶。清朝以後,孔姓子孫已遍布全國各地,還遠播海外,使孔姓成為我國諸多家族中一個著名的大宗族。當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廣,以山東、江蘇、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約佔全國漢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聖地」山東獨佔百分之六十。[17]
高麗王朝皇帝崇奉儒學,
孔子
對孔氏後裔屢予優待。高麗王國正宗十六年 (1792年),國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譜後,命高麗國的孔氏以曲阜為籍貫,以示不忘祖先,並仿中國衍聖公之例封以世爵。
韓國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續到86代。他們的取名與中國國內的規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輩用字。在韓國還有專門的同宗茹人組織,叫作「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以表示不忘源出於中國的曲阜,在20世紀80年代曾組團專程赴曲阜祭祖,並在仰聖門(即曲阜城北門)外立碑紀念。另據1987年人口普查統計,韓國的孔姓族人為 17207戶,72382人。東南亞各國,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過去。至於日本及歐美等地的移居,則是在民國期間開始的。
到20世紀末,孔子後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韓國、朝鮮、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數量較多,英國、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有一定數量的孔氏族人。[18]
有多少人姓孔?
孔姓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孔氏,主要源於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後人以其名為姓;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
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較多,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9%,佔全國人口總數的的0.21%左右。
(3)孔姓世界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孔姓名人:
1、孔連順
孔連順,1986年2月7日出生於內蒙古,萬合天宜演員。2013年因在導演叫獸易小星的網路劇《萬萬沒想到》中反串角色爆紅。並在之後的萬合天宜出品的《報告老闆!》、《學姐知道》等項目中參與演出。2014年在《後會無期》中飾演王珞丹的啞巴哥哥。
2、孔宋今
孔宋今,原名孔千千,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9年,參演個人首部古裝喜劇《跟紅頂白大三元》,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姓
孔姓分布地區在哪?快點急用!
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國各地。具體說來,在浙江、江蘇、江西、山東、四川、河南、廣西、福建、河北、安徽、嶺南(治所在廣州,轄約今廣東欽山港以東大部分地區)、湖北、山西、甘肅、吉林、青海、陝西、察哈爾(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奉天(約今遼寧省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龍江、雲南、貴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為最多,稱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錄之侄、唐代文學館學士孔穎達。 其他族人在異地他鄉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餘人或數百人,多的還另立聖裔都,如乾隆時江西金溪縣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貴溪縣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鉛山縣的十九都等,都是這樣建立成名的。到清中葉時,人數眾多,如江南高淳縣漆橋孔氏,傳十幾代後,至嘉慶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萬有餘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潛山縣的孔氏族人,由於人丁繁衍,已散居潛山、太湖、懷寧、望江四縣。
❹ 孔姓人口數量
孔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位,2007年數據按人口計算排名第98位。來自公安部2009年身份證資料庫數據,孔姓人口計算排名第83,約270萬。
❺ 全世界姓孔的有多少人
按照姓氏排名來說孔姓也算得上是一大姓了,
目前網上是無法統計有多少姓孔的人了,
中國國內的可以在派出所戶籍管理查詢,
國外的就沒辦法查了。
❻ 孔子的後裔現在大概有多少人
一般宣傳孔子後裔有300多萬,或近400萬。但是1937年民國譜僅記載了不到20萬男丁。考慮到當時由於戰亂,很多族人沒有入譜,但男丁總數也不會超過30萬,算上女性族人,總人口應為60萬。我國人口由5億增長到目前的13億,增長了2.6倍,依此推算孔子後裔應不超過160萬。 300萬的數據出自人口普查,應該無誤。但是姓孔並不等於是孔子後裔。孔姓有四個來源,孔子只是其中一支。加上外孔(孔末之後)人口也應有20~30萬。很多外孔也用我孔氏的字輩,冒稱孔子後裔。在曲阜可說無孔不成村,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外孔。孔子後裔能占孔姓人口近半,完全得益於歷史上各王朝所給予的各種優厚待遇。 我認為有據可查的孔子後裔應在100~160萬之間
❼ 中國姓氏孔氏人口有多少
第六次人口普查,孔姓排列第72為,占總人口百分之零點三,約四百萬左右。
孔姓來源:
1、源於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湯之後裔,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湯名字中的「乙」組合起來,為子姓孔氏。
2、源於子姓。出自宋國司馬孔父嘉之後,西周初期,成湯的後裔微子啟被封於宋國,微子啟死後,其弟宋微仲繼位。微仲九世孫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遭受迫害,他的後代逃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也是子姓孔氏。 孔父嘉的六世孫為孔子。
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姬孔悝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衛國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
4、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大夫孔寧,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記載,春秋時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個大夫叫媯孔寧。
在媯孔寧的後裔子孫中,有的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孔氏,是為陳郡孔氏。
5、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穆公姬蘭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君主鄭穆公姬蘭有後人名姬孔張,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鄭國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8、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孔氏,世代相傳至今。
❽ 世界孔氏人口是多少
指的是孔姓嗎?在2012年進行的2011年度人口普查中顯示:孔姓在中國大陸約有380多萬,排列姓氏的第89位,目前為83-85代傳人,主要為令字輩和德字輩,這些年國外出現了不少孔姓,原因是孔子學院的影響。
❾ 世界上有多少孔子後代
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九。�
尋根溯源 1、據《通志·氏族略》、《史記·孔子世家》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字為氏,稱為孔氏。2、據《廣韻》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為商湯王之後裔。 ③據《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姬姓,為黃帝之後裔。3、據《古今姓氏書辨證》、《姓考》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女吉姓孔氏,為黃帝之後裔,以祖字為氏。4、據《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媯姓孔氏,相傳為舜的後代。5、據《漢書·藝文志·雜家》所載,出自上古時代夏帝孔甲之後裔。6、據有關資料所載,出自上古時代伏羲氏之大臣共工氏之後。7、據《左傳》等有關資料所載,春秋時鄭穆公有後人名孔張,其子孫有以其人名為孔姓者。8、少數民族改姓。清滿洲八旗溫屯氏、溫都氏,土家、苗、蒙古、回等民族也均有孔姓者。
得姓始祖孔父嘉。據有關資料所載,孔姓本源於子姓,為商紂王庶兄微子啟之後裔。西周初期,紂王庶兄微子啟因正直賢明被周公封在商丘,建立宋國,其死後,由弟衍繼位,衍玄孫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勝,勝生正考父,正考父歷任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大臣,其有一子名嘉,字孔父,宋穆公時任大司馬,後因太宰華督作亂而被殺,當時孔父的兒子木金父年紀尚小,由家人抱著逃到魯國,木金父長大以後遂以父親的字為姓,稱為孔姓。再傳至五世孫叔梁紇時,生有一子,這就是後來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從此孔姓家族便發展成為一個世代顯赫的家族,史稱孔氏正宗。孔父嘉也就被後人尊為孔姓家族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孔姓最初的發源地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後因避戰禍而逃到魯國,此為孔姓家族的第一次東遷。這次遷徙,使魯地逐步成為後世繁衍之中心。進入秦朝,孔姓在魯地已成為一大望族,並不斷向四周鄰近省份遷徙繁衍。兩漢之際,孔姓族人除有部分居魯地祀奉孔子香火外,還有部分入仕,成為當朝高官,地位顯赫一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北方連年戰亂,孔姓族人又一次大規模南徙,進入浙江、安徽等地。盛唐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士族壯大,孔姓繁盛,郡望與名人大量涌現,家族播遷也愈加廣泛,逐漸分居於江蘇、浙江、江西等江南各地。元、明兩代,孔姓族人又廣播於江夏(今屬湖北)、臨川(今屬江西)、江寧(今南京市)、池州(今屬安徽)等地,且陸續向四周徙居繁衍。至明末清初之際,又入遷福建、廣東、貴州、雲南一帶。清朝以後,孔姓子孫已遍布全國各地,還遠播海外,使孔姓成為我國諸多家族中一個著名的大宗族。當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廣,以山東、江蘇、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約佔全國漢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聖地」山東獨佔百分之六十。國外孔姓則以南韓居首。
郡望堂號 孔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諸多郡望,據有關資料所載,主要有四個:1、魯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2、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3、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4、會稽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
堂號:孔姓族人以「闕里」、「至聖」作為其堂號。�
宗族特徵 1、孔姓家族綿延不絕,持續兩千餘年,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輩份分明,有史可稽的著名宗族。2、孔姓家族組織比任何一宗族都嚴密,極具家族與時代特色。 3、因歷代封建統治者均倍加推崇儒家學說,所以孔姓族人得到歷史上他族無以倫比的恩賜,且歷千年不衰。4、孔姓人特別注重研修家譜、家訓,其譜系井然,家訓嚴格,孔姓具有我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豐富,譜系最完整的家譜,為我國諸多領域研究之珍貴史料。5、孔姓族屬歷經千年,繁衍日盛,人口眾多,但其字行輩份始終排列有序至今不亂。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聖公孔思晦始用輩字,並定五十五代為「克」,五十六至八十五代字行為:「希言公顏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孔姓第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續修第八十六至一百零五代字行:「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名人精粹孔子:春秋末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曾周遊列國,整理《詩》、《書》等文獻,並將《春秋》加以刪修,使之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孔子創立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並經後世補充修正,使之系統化,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也被歷代君主尊奉為「至聖先師」。孔化:戰國時期魏國人,戰國秦漢間大商人,以經營冶鐵業為主,富至數千金。孔霸:京師(陝西西安)人,孔延年之子,為孔子十三代孫,漢宣帝時為太中大夫、高密相,元帝時賜封關內侯,號褒成君。孔融: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漢末三國時文學家,其才華橫溢,文鋒犀利簡潔,多嘰嘲之辭,曾歷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職,為「建安七子」之一。孔志:東漢孔子十七代孫,光武帝時任大司馬,後被封褒成侯,世居洛陽一帶。孔穎達:唐代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經學家,曾任國子博士,國子司業等職,奉唐太宗命主編的《五經正義》融合了南北經學家之見解,唐代以其書為科舉取士之標准。孔彥舟:相州林慮(今河南臨縣)人,曾任沿江招捉使,後為金將,官至河南尹、南京(今河南開封)留守。孔廣森:山東曲阜人,清朝著名學者,他淡泊功名,熱衷學術,博聞廣識,對諸子百家均有涉獵,對經史、音韻、數學均有突出成就。孔尚任:山東曲阜人,清代著名戲曲作家,孔子第六十四世孫,曾任戶部主事、員外郎,被破格授國子監博士,後罷官回鄉。以其著名崑曲作品《桃花扇》而稱名於世。孔祥熙:山西太穀人,早年留學美國,曾歷任國民政府實業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長、中央銀行總裁等職,掌握國民黨財政大權,與蔣介石、宋子文、陳立夫、陳果夫合稱「四大惡人」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