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有多少人口
Ⅰ 安吉是哪一個省的
安吉是浙江省的。
安吉縣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是上海黃浦江的源頭、杭州都市圈重要的西北節點,縣域面積1886平方公里,下轄8鎮3鄉4街道,共209個行政村(社區),戶籍人口47萬。
安吉境內「七山一水兩分田」,擁有101萬畝竹林、海拔1587米的浙北第一高峰龍王山、總面積1244公頃的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坐落於此。
多年來,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85%以上,地表水、飲用水、出境水達標率均為100%,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達到70%以上,被譽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獲評全國首個生態縣、聯合國人居獎首個獲得縣。
歷史沿革:
清宣統三年(1911年)11月17日,安吉、孝豐兩縣響應武昌起義,隨即驅除清知縣。民國元年(1912年),兩縣分別成立縣公署。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設道,安吉、孝豐兩縣同屬錢塘道。民國五年(1916年),改稱縣政府。
1949年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安、孝兩縣。6月初,中共安、孝兩縣縣委和兩縣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孝豐縣建制,並入安吉縣,仍屬嘉興專區(1970年改稱嘉興地區)。1983年7月撤銷嘉興地區設立湖、嘉兩市後,安吉屬湖州市。
Ⅱ 安吉是什麼省市
浙江省湖州市。
安吉縣是浙江北部一個極具發展特色的生態縣,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與浙江省的長興縣、湖州市吳興區、德清縣、杭州市餘杭區、臨安市和安徽省的寧國縣、廣德縣為鄰。縣域面積1886平方公里,下轄8鎮3鄉4街道,2021年年末戶籍人口47.43萬人。麟德元年(664),恢復安吉縣建制,隸湖州。清宣統三年(1911)11月17日,安、孝兩縣響應武昌起義,隨即驅除清知縣。1949年4月30日和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安、孝兩縣,6月初,中共安、孝兩縣縣委和兩縣人民政府建立。
Ⅲ 安吉是什麼地方
浙江省湖州市。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位於長三角腹地的安吉,與浙江省的長興縣、湖州市吳興區、德清縣、杭州市餘杭區、臨安市和安徽省的寧國縣、廣 德縣為鄰。安吉地處長三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屬於兩大經濟圈中的緊密型城市。
目前與上海、南京和杭州、湖州等周邊大中城市分別構成了3小時和1小時交通圈。隨著杭長高速的全面通車,構建形成了30分鍾到杭湖、90分鍾達滬寧的快捷交通網路。2015年底商合杭高鐵、申嘉湖高
速西延工程破土動工,標志著我縣「兩高時代」全面開啟。通杭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已納入浙江省和杭州市交通發展規劃,屆時安吉與杭州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真正實現與杭州的同城發展。
Ⅳ 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安吉有幾個街道
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安吉有幾個街道?
回答是:在一般情況下,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安吉有3個街道。
Ⅳ 安吉縣的人口
截止2014年年安吉縣戶籍人口46.38萬人,其中男性23.07萬人、女性23.31萬人;非農人口13.82萬人,比上年增加0.51萬人;60歲以上人口9.22萬人,占總人口的19.9%。全年出生人口4737人,出生率為10.2‰;死亡人口3510人,死亡率為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全年計劃生育率為97.1%。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0521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669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
Ⅵ 安吉為什麼每家人都有錢
安吉縣常住人口58萬多,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首批試點地區之一,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2020年,安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高達487.1億元。且安吉縣的貧富差距較小,所以基本上每戶人家都比較富足。
Ⅶ 安吉是什麼省市
安吉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位於長三角腹地。天目山脈自西南入境,分東西兩支環抱縣境兩側,呈三面環山,中間凹陷,東北開口的畚箕形的輻聚狀盆地地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安吉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位於長三角腹地。天目山脈自西南入境,分東西兩支環抱縣境兩側,呈三面環山,中間凹陷,東北開口的畚箕形的輻聚狀盆地地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建置沿革東漢末期,階級矛盾激化,故鄣縣轄境廣袤遼闊(大致包括今安吉縣全境、長興縣西南一部和安徽省廣德縣全境、郎溪縣一部),封建統治者為強化控制,於黃巾起義的第二年,即漢靈帝中平二年(185年),割故鄣縣南境置安吉縣,縣治設於天目鄉(今孝豐鎮),仍屬丹陽郡。安吉建縣始於此。
唐麟德元年(664年),恢復安吉縣建制,隸湖州。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將縣治北移至今安城鎮址附近。
元滅南宋後,朝廷所需糧食和財物,大量依靠東南地區供給,因而賦稅沉重。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安吉先由徐壽輝部佔領,繼為張士誠部所據,至正十六年(1356年)又為朱元璋部克有。此後,張、朱兩部爭奪達10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