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個皇宮
1. 哪幾個地方有皇宮
沈陽和北京,分別是沈陽故宮、北京故宮。
1、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中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沈陽故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1625年,建成於皇太極時期的1636年。
清朝遷都北京後,故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後經康熙、乾隆時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宮殿亭台樓閣齋堂等建築100餘座、500餘間,佔地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格局面貌。
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2、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1)中國有多少個皇宮擴展閱讀:
主要建築介紹:
一、沈陽故宮
1、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築,俗稱八角殿。始建於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庄嚴最神聖的地方。
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台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
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台等。
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2、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築,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牆的最上端。
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徵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庄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築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大清門建於天聰六年(1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築之一。原稱大門、正門。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3、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後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
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前月台兩角,東立日晷,西設嘉量;
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熏爐、香亭、燭台一堂;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
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於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二、北京故宮
1、中和殿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後,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建築面積580平方米。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里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里審視一下耕具。
2、保和殿
保和殿(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黃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頂。
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3、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 ,檐角置脊9個。
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明代乾清宮也曾作為皇帝守喪之處。清順治、康熙也在此居住。雍正以後,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存放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康熙、乾隆兩朝這里也曾舉行過千叟宴。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陽故宮
2. 中國歷朝歷代皇宮都叫什麼名字還有多少留下的來的
一 秦咸陽宮——阿房宮
二、西漢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
三、東漢南北宮
四、唐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
五、宋汴京宮室——臨安行在
六、元宮城——隆福宮——興聖宮
七、明清紫禁城
留下來的完整的宮殿,只有明清兩代的紫禁城和清入關以前的沈陽故宮。
原因是中國古代木質結構的宮殿很難保持數百年,這些宮殿最大的天敵就是火。
3. 中國有幾個故宮
中國有兩個故宮,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三個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台灣故宮博物院。
4. 中國的四個故宮分別是哪幾個
中國的四個故宮有:
一、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和美國的白宮、法國的凡爾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合成為世界五大宮殿。
二、南京故宮
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建造前後歷時二十餘年,佔地面積超過101.25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南京故宮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其建築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為明官式建築的母本,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三、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四、台北故宮
顧名思義是在台灣建造的,而這座故宮是現如今台灣最大的博物館,是以北京故宮為前身建造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來自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
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余件文物。
(4)中國有多少個皇宮擴展閱讀:
除中國故宮以外,韓國也有一所故宮---景福宮。
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朝鮮王朝的正宮。位於朝鮮王朝國都漢城(今首爾),又因位於城北部,故又稱「北闕」,是首爾五大宮之首,朝鮮王朝前期的政治中心。
景福宮始建於1395年,歷經多次破壞和重建。王王宮面積與規制嚴格遵循與宗主國中國的宗藩關系,為親王規制的郡王府,所有建築均以丹青之色來區別於中國皇宮的黃色。佔地面積佔地12.6萬坪。
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半島。1926年,日本在景福宮前建造朝鮮總督府。朝鮮日治時期,景福宮的大多建築都相繼遭到拆除,僅保留正殿勤政殿、慶會樓等象徵意義的建築物。
1995年韓國光復50周年之際,金泳三政府以恢復本國傳統文化,「清除日本統治時期象徵」為由拆除日佔時期建築,原址開始大規模復建景福宮及其附屬建築。2010年8月,韓國再次復建光化門,由原先所謂「去中國化」的諺文匾額恢復為傳統的漢字牌匾。
5. 中國有幾個故宮,分別是
四個(北京、南京、沈陽、台北)。
1.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
2.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明皇宮、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明朝的皇宮,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在今中山東路南北兩側,佔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慶城外東北郊,初稱「吳王新宮」,後稱「皇城」。明故宮東西寬790米,南北長750米,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後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乾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
3.沈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後稱奉天行宮。位於沈陽市瀋河區明清舊城中心。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有建築90餘所,300餘間。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明天啟五年,1625年),初成於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後,成為「陪都宮殿」。從康熙十年(1671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間,清朝皇帝11次東巡祭祖謁陵曾駐蹕於此,並有所擴建。
4.台北故宮又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位於台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
6. 皇宮一共有多少宮院
9999間半宮殿。
皇宮,屬於皇帝和他的後妃、子女們生前居住的地方。傳文,玉皇大帝居所紫微宮有10000個宮殿,而皇帝為了不超越神,所以故宮修建了9999間半宮殿。皇上是極陽之身,所以皇宮是是風水學上的陽宅。
中國皇宮歷經秦咸陽宮、阿房宮;西漢未央宮、長樂宮,東漢南宮、北宮;隋朝大興宮、紫微城,唐朝大明宮、上陽宮等;其中,始建於隋朝的洛陽皇宮紫微城歷經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北宋七朝的相繼使用,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6)中國有多少個皇宮擴展閱讀:
「故」,舊也。故宮,就是舊時的皇宮。故宮博物院有90年的歷程,但故宮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故宮」的名字出現,是在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歷史落幕之後。
從明永樂四年(1406年)興土木,到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故宮的興建歷經14年時間,耗費無數人力財力。據統計,這座佔地逾72萬平方米的世界文化遺產,僅房屋就有9000多間。
從明永樂皇帝朱棣到清末代皇帝溥儀,明清兩代,這座恢宏的宮殿里,前後居住過24位主人。他們在這里起居、辦公、祭祀、延續,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這里一直是中國政治的中心。
人們今天參觀故宮,仍會為其紅牆綠瓦的壁壘森嚴感所震撼。它的宮牆高12米、周長達3400米,牆外還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
這座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的建築,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四方、對稱等結構原則,更是「上應天象」——按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天帝所居之處乃位於中天之紫微垣,天人對應,帝王居住之故宮,則被稱為「紫禁城」。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皇宮
人民網-故宮從皇宮到博物院
7. 中國有幾個故宮﹖
中國有四個故宮。但規模、影響及象徵意義最大的是北京故宮。
1、北京故宮:明、清兩代的皇宮,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
2、南京故宮:明朝的皇宮,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
3、沈陽故宮:中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
4、台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