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水鎮海田村多少人口
『壹』 贛州上猶有哪些村/
共轄14個鄉鎮。
東山鎮
東山鎮位於上猶縣東南部,是上猶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1年7月撤鄉並鎮,沿湖、中稍並入東山鎮後,東山鎮成為融城區、郊區、山區、庫區於一體的復合型鄉鎮。全鎮土地面積17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9萬畝,山地15.6萬畝,水面1.3萬畝。轄17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20446戶,64378人口(其中農業人口38235人)。
營前鎮
營前鎮位於上猶西部,距縣城46公里,與崇義、桂東相隔較近,並有公路相通。全鎮土地面積6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255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戶數為8519戶,總人口30018人,鎮轄范圍內還設有公安分局、法庭、交警中隊、地稅分局、國稅分局等行政機構和中學、小學、衛生院等事業單位以及人造板廠、龍潭電站、白銀鉛鋅礦等企業。
社溪鎮
社溪鎮地處縣城東北部,距縣城21公里。2001年7月24日,蘭田鄉並入杜溪鎮,合並後轄區有16個行政村,277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戶數8363戶,人口為3182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456人。全鎮面積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474畝,山地面積12.26萬畝,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次為果茶、經濟作物、畜牧養殖等。工業以礦產品開發、小水電建設、農特產品及來料加工為主。
陡水鎮
陡水鎮位於上猶縣西南部,距縣城21公里,全鎮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85畝。下轄1個居委會,4個行政村,56個村小組,總人口523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24人。轄區內有省屬上猶江水力發電廠、市屬猶江林場、贛南樹木園等企事業單位,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陡水湖公園,青山綠水,風光宜人,是贛州市綠色旅遊的黃金景點。
黃埠鎮
黃埠鎮位於縣城東部,素有「上猶東大門」之稱。全鎮轄10個行政村,140個村小組,總人口16164(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97人),耕地面積9024畝,山地面積6.8萬畝。黃埠至贛州45公里,至縣城7公里,贛豐線從中部通過,近幾年,黃埠乘著工業小區的優勢,大力實施「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產業富民」戰略,全鎮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梅水鄉
位於縣境南部;東鄰東山鎮,南接陡水鎮,西連水岩鄉,北界油石鄉,有10個村,135個村民小組,1660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0人),戶數5121戶,耕地面積7702畝。
經濟以農業為主,種雙季水稻,兼種花生。圓村茶葉生產發展很快,實行科學密植,建立高產茶園,所產「九曲毛尖」為優質茶,遠銷省內外。
油石鄉
油石鄉位於縣城東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O公里,轄9個村民委員會,235個村小組,總人口21980人。耕地面積11538畝(水田11538畝),人平0.6畝,山地面積93375畝,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次為茶葉、葯材和大棚蔬菜、花木等。工業有三個電站、一個石灰廠、一個紅薯粉絲加工廠。
安和鄉
安和鄉位於縣境東北部,東鄰社溪鎮,南接油石鄉,西連寺下鄉,北界紫陽鄉,總人數11250人,自然增長率為7.68%,農業人口11007人,非農業人口243人。安和鄉轄6個行政村。
安和鄉耕地面積為5551畝(其中水田5465畝),安和鄉是典型的山區鄉,林業資源豐富,盛產木材和毛竹。油茶是安和鄉特產,全鄉有油茶林2.21萬畝,年產茶油165噸。
寺下鄉
寺下鄉位於上猶縣北部,鄉人民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6公里;轄9個村委會,13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078人,耕地面積7624畝,山地面積12.7萬畝。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山地主要是松、杉、竹和油茶,緩坡地開發種植茶果。較大規模的經濟作物有傳統的水稻制種和新開發的食用菌種植。工業有水電站2個、鑄造廠一個、木器廠2個。
紫陽鄉
紫陽鄉位於上猶縣東北部,東接南康坪市,西與本縣雙溪鄉、寺下鄉,南與安和,北與遂川相鄰,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62公里,轄6個村委員會,12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342人,耕地面積10901畝(其中水田10736畝),人均耕地面積1.08畝,山地面積9932公頃,農業種水稻為主,次以檳榔芋、葯材等,工業有一個電站、3個紅磚廠、一個玻纖廠、九個石板加工廠。
雙溪鄉
雙溪鄉位於上猶的西北部,海拔24O—1333.3米,國土面積129.7平方公里,全鄉有8個行政會,14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337戶,1224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4人)。全鄉可利用草場面積約10萬畝,土壤肥沃、雜草茂盛、灌木稀少、高山草場坡度較小,適宜發展肉牛、奶牛、山羊等養殖。
水岩鄉
水岩鄉位於上猶縣中西部,與五指峰、營前、雙溪、梅水相鄰,是上猶的庫區貧困鄉。轄12個行政村,256個村民小組,5780戶,251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2人)。全鄉國土總面積12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226畝,人平0.52畝,山地面積15.9萬畝。農業以種水稻為主,其次是中葯材、茶葉、食用菌、蔬菜等。主要工業有:紅磚廠、木材加工廠等。
平富鄉
平富鄉位於上猶西南邊陲,東靠營前,南與崇義縣傑壩、金坑兩鄉相接,距縣城49公里。全鄉轄8個行政村,其中少數民族村2個(畲族),141個村民小組,1123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40人)。總面積為8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10.28萬畝,耕地7195畝。
鄉內資源豐富,有優質高嶺土、石灰石、竹木及水力等資源,農產品有生薑、茶葉、果蔗、雜交豬、貴妃雞、山羊等,主要土特產品有生薑、茶葉、涼薯、荸薺。有龍潭電站、紅軍醫院、何阿四練兵場、冷壙溫泉等主要旅遊景點。
五指峰鄉
五指峰鄉位於上猶縣境內西部,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70公里,東接營前鎮,南臨崇義縣,西靠湖南桂東縣,北連遂川縣,為二省四縣的交匯地,是鑲嵌在上猶縣西部的一顆綠色明珠和有名的旅遊風景區。有五指峰國家級森林公園,轄7個行政村,9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531人,其中農業人口7535餘人,耕地面積4217畝,水域面積4600畝,山地面積23萬余畝,其中竹林面積6萬余畝,經濟林面積10萬余畝,草山面積4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2%;國土面積240平方公里,占上猶縣總面積的1/5,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鄉。
『貳』 雷州的區鄉設置,70年來是這樣變化的!
4月16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176幅新版廣東省標准地圖正式發布使用。首次實現了除全省地圖外,21個地市、121個縣級行政區域均有一幅標准地圖。據悉,2009年廣東曾發布了114幅標准地圖。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許多地圖內容(如行政區劃、道路名稱等)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已難以滿足社會公眾需要。本次發布的「2019版」廣東省標准地圖,系廣東時隔10年後再次更新標准地圖。「2019版」雷州市標准地圖
雷州的區鄉設置,70年來是這樣變化的!雷州市面積3024.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市政府駐雷城街道。轄雷城、新城、西湖3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今天雷州的區鄉設置: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那你們知道之前是如何設置的嗎,下面由雷州90後帶大家了解一下以前雷州市(原海康縣)的區鄉設置,你所在的鄉鎮以前又是如何名稱呢,不說遠的,就從建國後介紹起吧!1949年廢除舊的鄉、保、甲制後,相應建立了區鄉人民政權。此後,又經歷了幾次設置區鄉的變動。
1949
12.05
海康縣解放,全縣設置1鎮6區,共27個鄉,128個行政村。
在城鎮;
第一區:白院、東洋;
第二區:南興、東市、松竹、龍門;
第三區:東里、新寮、調風、雷高;
第四區:北和、平湖、英利、田頭、烏石;
第五區:唐家、公和、企水、土塘;
第六區:客路、合興、東山。
1953
03月
全縣劃分為1鎮10區。
在城鎮;
第一區:白院、東洋;
第二區:南興、松竹;
第三區:東里、新寮;
第四區:北和、房參、烏石;
第五區:唐家、海田、企水;
第六區:客路、合興、東山;
第七區:龍門、平湖;
第八區:楊家、公和、土塘;
第九區:英利、覃斗、土貢;
第十區:調風、雷高。
1954
11-12
1954年底,全縣又重新劃分為1鎮12區(其中3個漁業區),共137個鄉。
在城鎮;
第一區:白沙、附城;
第二區:南興、松竹;
第三區:東里、新寮;
第四區:北和;
第五區:唐家;
第六區:客路;
第七區:龍門;
第八區:楊家;
第九區:英利、覃斗;
第十區:調風、雷高;
第十一區:企水、海田;
第十二區:烏石、房參。
1956
2月
1956年2月,第三區的新寮、公港、冬松、北莉、金雞、佳平等6個鄉劃歸徐聞縣管轄。同年3月15日,原屬遂溪縣的紀家、沈塘2個區劃歸海康縣管轄。海康縣增設紀家和沈塘2個區。
1957
4月
徐聞縣的第四區青桐、那卜2個鄉劃歸海康縣管轄。同年5月8日,撤區並鄉,全縣設立1個鎮34個鄉:
在城鎮;
白院鄉、合興鄉、東洋鄉、卜扎鄉(同年7月改為榜山鄉)、沈塘鄉、客路鄉、和平鄉(同年7月改為東山鄉)、邁坦鄉、調風鄉、東平鄉、松竹鄉、東里鄉、雷高鄉、南興鄉、東林鄉、龍門鄉、排樓鄉、平湖鄉、北和鄉、海康鄉、交寮鄉、烏石鄉、嘉山鄉、英利鄉、土貢鄉、田頭鄉、楊家鄉、唐家鄉、杜陵鄉、紀家鄉、公益鄉、恬神鄉、企水鄉、覃斗鄉。
1958
「公社化」前
1958年「公社化」前,鄉級機構精簡合並,設大鄉14個,鄉級鎮3個。
即是:調風鄉、客路鄉、唐家鄉、紀家鄉、東里鄉、海康港鄉、楊家鄉、東洋鄉、龍門鄉、沈塘鄉、覃斗鄉、南興鄉、北和鄉、英利鄉;
3個鎮:在城鎮、烏石鎮、企水鎮。
1958
1961
1958年11月16日~1961年3月9日,撤銷海康縣建制,南渡河為界,以南屬雷南縣,以北屬雷北縣。
雷北縣的原海康部分設超美、躍進2個公社。
超美公社下轄雷城、附城、白沙、客路、沈塘;躍進公社下轄紀家、楊家、唐家、企水、海田。
雷南縣的原海康部分設先鋒、衛星、東方紅3個公社。
先鋒公社下轄南興、調風、東里、雷高、松竹;衛星公社下轄龍門、北和、房參、烏石;東方紅公社下轄英利、覃斗、東方紅農場、幸福農場以及原徐聞縣的下橋。
1961
03.09
1961年3月9日恢復海康縣建制。5月29日,全縣劃分為13個區,區下設在城鎮及49個公社。
附城區:附城公社、榜山公社、平原公社、東洋公社、白沙公社,還包括在城鎮3條街道。
沈塘區:沈塘公社、吳村公社。
客路區:和平公社、仕坡公社、客路公社、邁坦公社、合興公社。
楊家區:楊家公社、公和公社、土塘公社。
唐家區:唐家公社、田西公社、陳鐵公社、企水公社。
紀家區:曲港公社、紀家公社、包金公社、公益公社。
南興區:南興公社、松竹公社、花橋公社、麻廉公社。
調風區:調風公社、東平公社、雷高公社、官賢公社。
東里區:東里公社、三吉公社、下湖公社。
龍門區:平湖公社、潮溪公社、龍門公社。
英利區:英利公社、田頭公社、土貢公社、青桐公社。
北和區:北和公社、鵝感公社、康港公社。
烏石區:烏石公社、覃斗公社、英楠公社、覃板公社、嘉山公社。
1963
03.17
1963年3月17日,撤銷區建制,全縣新設公社19個:雷城、附城、白沙、榜山、沈塘、客路、楊家、唐家、企水、紀家、南興、東里、調風、龍門、英利、北和、房參、覃斗、烏石。
1964
1983
1964年9月23日,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雷城、烏石、企水3個公社恢復鎮級建制。
1965年2月,海康縣人民委員會撤銷榜山公社,劃歸附城公社管轄。
1966年9月10日,海康縣人民委員會更改部分公社名稱。雷城鎮改名海康鎮,楊家公社改名紅衛公社,唐家公社改名紅旗公社,調風公社改名東風公社,英利公社改名東方紅公社。
1968年12月17日,烏石鎮和房參公社合並,成立烏石人民公社。
1974年2月,烏石人民公社再次分為烏石和房參2個人民公社。
1978年底~1979年2月,為適應新形勢,中共海康縣委、縣人民政府對部分行政區域作了重新劃分:調風公社分為調風、雷高2個公社;南興公社分為南興、松竹2個公社;企水公社分企水、海田2個公社。
1979年4月25日,海康鎮改名為雷城鎮。至此,全縣有雷城、附城、白沙、客路、沈塘、楊家、唐家、紀家、海田、企水、南興、松竹、東里、調風、雷高、英利、龍門、北和、房參、烏石、覃斗20個人民公社,下轄415個生產大隊。
1983年8月,沈塘公社的高明、文章、朝棟、坑仔、平衡、乾塘、吳村、吳西8個大隊劃歸遂溪縣城月區管轄。
1984
03月
1984年3月,撤銷公社建制,設區建鄉。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烏石鎮、企水鎮的區級鎮建制。全縣設18個區和3個區級鎮,297個鄉和17個鄉級行政管理區(其中雷城鎮10個、烏石鎮4個、企水鎮3個),2256條自然村。
1987
開始
1987年開始,全縣部分鄉撤鄉建鎮。到1994年,全縣有雷城、白沙、附城、南興、龍門、英利、調風、東里、雷高、北和、烏石、企水、房參、唐家、紀家、企水、楊家、客路、沈塘、覃斗、松竹21個鎮,449個管理區(居委會),2330條自然村。此外,還有東方紅、幸福、南光、火炬、金星、收獲、奮勇7個國營農場及龍門、紀家、唐家等3個國營林場和國營海康鹽場。
1994
2005
1994年4月,撤海康縣建雷州市
1996年,雷州市面積3691平方千米,人口121.9萬人。轄20個鎮:雷城鎮、烏石鎮、龍門鎮、北和鎮、白沙鎮、東里鎮、企水鎮、紀家鎮、沈塘鎮、松竹鎮、英利鎮、楊家鎮、附城鎮、南興鎮、客路鎮、調風鎮、流沙鎮、唐家鎮、覃斗鎮、雷高鎮。市政府駐雷城鎮。
2002年,雷州市轄雷城、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覃斗、松竹、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客路、附城、白沙、流沙20個鎮,共有442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2005年末,雷州市轄雷城1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2006
9月
2006年9月,雷州市根據湛江市政府的批復,將雷城街道正式分設為雷城、西湖、新城等3個街道。新設立的3個街道辦按主要街道、河流和道路等明顯界線劃分:東部的舊城區為原雷城街道,管轄范圍東至環城路,西至群眾大道、南至南渡口、北至城角排水溝,區域面積3.6平方千米;西湖街道管轄范圍東至霞海路、西至207國道、南至西湖大道、北至西四路,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新城街道管轄東至207國道、西至火車站、南至雷南大道、北至工業大道,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3個街道按區域范圍各自下轄8個社區。
2009年末,雷州市面積3024.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市政府駐雷城街道。轄雷城、新城、西湖3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2018年12月5日,成立金星農場場部社區居民委員會。
『叄』 雷州企水鎮哪個村最大
是海田村最大!它有我們幾個村了。還有一座很長的山!
『肆』 江西安遠縣城人口數及附近的鎮有幾個!
安遠縣位於江西南部,始建縣於南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是典型的丘陵山區縣,總人口35.17萬人,轄18個鄉鎮,196個行政村;國土面積2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9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3.43%森林覆蓋率達83.4%。境內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水的發源地。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有獨特的原始森林景觀,三百山虎崗溫泉群水溫高達75℃。
交通運輸
[編輯本段]
安遠縣處於閩、粵、贛三省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西接贛粵高速公路和105國道,南接京九大動脈,距京九鐵路和贛粵高速公路均為 70 公里左右,有四條二級公路通往周邊各縣。距廣州421公里,距深圳418公里,距廈門495公里,是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的直接腹地和內地通往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目前,縣內出境公路已全部改造為二級油麵公路,5小時內可達廣州、深圳。
資源優勢
[編輯本段]
安遠縣礦產資源豐富,如鉛鋅礦、稀土礦、硫鐵礦、鉬礦、電氣石礦、高嶺土等,還有優質的地熱資源。水資源豐富,有水庫 37 座,中小水電站 40 多個,年發電量近 5000 萬千瓦時,電力充裕。交通便利,距京九鐵路和贛粵高速公路均為 70 公里左右,有四條二級公路通往周邊各縣。
安遠縣果業總面積達25.6萬畝,其中無公害臍橙面積達22.6萬畝,是全國第一個無公害臍橙生產示範基地縣、全國優質園藝產品(臍橙)出口示範區,被國家農業部列入贛南湘南桂北柑橘產業優勢區。是全國無公害臍臍橙生產示範基地縣。安遠縣「三百山」臍橙榮獲「綠色食品證書」和「無公害產品標志證書」,榮獲全國唯一的臍橙類綠色農產品殊榮,在中國贛州第二、第三屆、第四屆臍橙節上連續兩屆評為贛南臍橙金獎。其他主要特色農產品有:黃金西瓜、甜橙、三百山臍橙、雞腿蘑、香菇。特種養殖產品有:麻羊、河蟹、三黃草雞。特色食品有:苦筍罐頭、東江泉酒、豹骨酒、飲料、米粉、韭菜面條、三百山礦泉水。主要工業產品有:山香園片、松香、飼料、膠合板、刨花板、儲烯樹脂。
安遠縣通過建立工業發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農業辦工業,用活資源辦工業,瞄準市場辦工業,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業、生物制葯業、礦產品加工業和以電子、服裝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等四大工業支柱產業。
旅遊風光
[編輯本段]
安遠境內名山競秀,勝景爭輝,主要景點有三百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蓮花岩、無為塔,龍泉湖、永鎮橋、永清岩、燕子岩等。其中東江源頭三百山是江西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北有廬山、南有三百山」之稱,山內瀑布眾多,山水相映,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有獨特的原始森林景觀,三百山虎崗溫泉群水溫高達75℃,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海內外遊客觀光旅遊。(圖為三百山)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全縣轄8個鎮、10個鄉:欣山鎮、孔田鎮、版石鎮、天心鎮、龍布鎮、鶴子鎮、三百山鎮、車頭鎮、鎮崗鄉、鳳山鄉、新龍鄉、蔡坊鄉、重石鄉、長沙鄉、浮槎鄉、雙芫鄉、塘村鄉、高雲山鄉。共有11個居委會、151個村委會。
欣山鎮 面積:183.4k㎡ 人口:71450人 郵編:342100 代碼:360726100
轄水背、東江源、東門、中山街、石塘等5個居委會,濂江、下庄、古田、大嶺背、教頭、大勝、永豐、高排、修田、磧角、石灣、富田、教塘、大壩、金石等15個村委會。
孔田鎮 面積:108k㎡ 人口:29020人 郵編:342102 代碼:360726101
轄孔田居委會,上魏、下魏、太平、高屋、社山、和務、新塘、上寨、下河、下龍、孔田、長富等12個村委會。
版石鎮 面積:155k㎡ 人口:24710人 郵編:342108 代碼:360726102
轄版石居委會,周屋、安信、河西、松崗、湘洲、竹高、上坑、嶺東、賴坑、虎蟠、海螺、紅光、余坑等13個村委會。
天心鎮 面積:248k㎡ 人口:33050人 郵編:342111 代碼:360726103
轄天心居委會,天心、高塅、五龍、水頭、深溪、小樂、心懷、仰湖、長布、大坋、南坑、嶂腦、棟坑、井頭、竹湖等15個村委會。
龍布鎮 面積:141k㎡ 人口:23330人 郵編:34 代碼:360726104
轄龍布居委會,新村畲族、龍布、上林、老圩、五豐、沾塘、中邦、陽光、金沙等9個村委會。
鶴子鎮 面積:135k㎡ 人口:15680人 郵編:342101 代碼:360726105
轄鶴子、新圍、陽佳、棉地、楊功、大畲、半逕、龍崗、油蔡等9個村委會。
三百山鎮 面積:126k㎡ 人口:14220人 郵編:342104 代碼:360726106
轄三百山居委會,黃背、黃柏、烏石、唐屋、梅屋、虎崗、咀下、符山等8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新園圩。
車頭鎮 面積:147k㎡ 人口:18410人 郵編:342106 代碼:360726107
轄車頭居委會,三排、龍竹、車頭、官溪、龍頭、南屏等6個村委會。
鎮崗鄉 面積:115k㎡ 人口:13960人 郵編:342103 代碼:360726200
轄鎮崗、高峰、黃洞、羅山、涌水、賴塘、富長、龍安、樟溪、老圍等10個村委會。
鳳山鄉 面積:94k㎡ 人口:11120人 郵編:342100 代碼:360726201
轄鳳山、石口、井丘、大山、東河等5個村委會。
新龍鄉 面積:191k㎡ 人口:15530人 郵編:342100 代碼:360726202
轄新龍、田心、坪崗、里田、小孔田、長壢、才坑、江頭、七磧等9個村委會。
蔡坊鄉 面積:96k㎡ 人口:6030人 郵編:342116 代碼:360726203
轄蔡坊、渡江、磧腦、仕湖等4個村委會。
重石鄉 面積:62k㎡ 人口:13720人 郵編:342109 代碼:360726204
轄重石、大坑、蓮塘、共和、黃坑、官布、長嶺等7個村委會。
長沙鄉 面積:76k㎡ 人口:12880人 郵編:34212 代碼:360726205
轄長沙、吉祥、渡屋、篔簹、光明、小山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水東圩。
浮槎鄉 面積:77k㎡ 人口:15600人 郵編:34 代碼:360726206
轄浮槎、長河、雙逕、河秋、河石、槎江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賴屋。
雙芫鄉 面積:100k㎡ 人口:7140人 郵編:342114 代碼:360726207
轄雙芫、固營、津槎、刀坑、合頭等5個村委會。
塘村鄉 面積:116.5k㎡ 人口:8070人 郵編:342115 代碼:360726208
轄白兔、上龍、塘村、龍庄、黃沙、三聯等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白兔。
高雲山鄉 面積:203.5k㎡ 人口:8710人 郵編:342105 代碼:360726209
轄沙含、濂豐、登豐、鐵豐、圩崗畲族、官鋪等6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南朝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置安遠縣。因境內濂江(又稱安遠水)而得名。
1984年5月15日,設立新龍鄉、蔡坊鄉(贛府字[1984]112號)。1987年4月5日,孔田鄉、版石鄉改設孔田鎮、版石鎮(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復)。1988年12月10日,撤銷天心鄉、龍布鄉,設立天心鎮、龍布鎮(贛民函[1988]138號批復)。
2000年,全縣轄5個鎮、16個鄉:欣山鎮、孔田鎮、版石鎮、天心鎮、龍布鎮、濂江鄉、塘村鄉、浮槎鄉、雙芫鄉、長沙鄉、重石鄉、蔡坊鄉、崬坑鄉、車頭鄉、新龍鄉、高雲山鄉、江頭鄉、鳳山鄉、鎮崗鄉、新園鄉、鶴子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09541人;其中: 欣山鎮 29280 孔田鎮 25745 版石鎮 21573 天心鎮 24415 龍布鎮 19631 鶴仔鄉 13354 鎮崗鄉 12779 新園鄉 13200 鳳山鄉 10032 濂江鄉 38260 新龍鄉 8495 車頭鄉 16559 江頭鄉 3949 蔡坊鄉 5982 重石鄉 12117 崬坑鄉 6123 長沙鄉 11469 浮槎鄉 13929 雙芫鄉 6480 塘村鄉 7580 高雲山鄉 8589(人)
2001年9月6日,撤銷濂江鄉,劃歸欣山鎮;撤銷江頭鄉,劃歸新龍鄉;撤銷棟坑鄉,劃歸天心鎮;撤銷車頭鄉、鶴子鄉、新園鄉,設立車頭鎮、鶴子鎮;新園更名為三百山鎮(贛民字[2001]437號批復)。2001年底,安遠縣轄欣山、鶴仔、孔田、三百山、車頭、版石、天心、龍布8個鎮和鎮崗、鳳山、高雲山、新龍、蔡坊、重石、長沙、雙芫、塘村、浮槎10個鄉,共有243個行政村、13個居委會,總人口337246人,其中農業人口294532人。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34.7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8鎮10鄉。
欣山鎮 2004年轄:東江源居委會、水背居委會、石塘居委會、東門居委會、西門居委會、濂江村、修田村、教頭村、高排村、大勝村、永豐村、古田村、石灣村、下庄村、富田村、金石村、大壩村、磧角村、大嶺背村、教塘村。
孔田鎮 2004年轄:孔田鎮居委會、上魏村、下魏村、太平村、高屋村、社山村、和務村、新塘村、上寨村、下河村、下龍村、孔田村、長富村。
版石鎮 轄:版石鎮居委會、周屋村、安信村、河西村、松崗村、湘洲村、竹高村、上坑村、嶺東村、賴坑村、虎蹯村、海螺村、紅光村、余坑村。
天心鎮 轄:天心鎮居委會、天心村、高段村、五龍村、水頭村、深溪村、萬田村、小樂村、心懷村、仰湖村、長布村、大分村、南坑村、嶂腦村、崬坑村、井頭村、竹湖村。
龍布鎮 轄:龍布鎮居委會、上林村、龍布村、老圩村、五豐村、陽光村、鏡溪村、中邦村、彭屋村、新村村、沾塘村、金沙村。
鶴子鎮 轄:鶴子村、新圍村、陽佳村、棉地村、楊功村、大斜村、半逕村、龍崗村、油蔡村。
三百山鎮 轄:三百山鎮居委會、黃背村、黃柏村、烏石村、唐屋村、梅屋村、虎崗村、咀下村、符山村。
車頭鎮 轄:車頭鎮居委會、三排村、龍竹村、車頭村、躍進村、官溪村、龍頭村、水西村、南屏村、上丁村。
鎮崗鄉 轄:鎮崗村、高峰村、黃洞村、羅山村、涌水村、賴塘村、富長村、龍安村、樟溪村、老圍村。
鳳山鄉 轄:鳳山村、石口村、井丘村、大山村、東河村。
新龍鄉 轄:新龍村、田心村、長壢村、坪崗村、里田村、小孔田村、才坑村、江頭村、七磧村。
蔡坊鄉 轄:蔡坊村、磧腦村、黃地村、渡江村、仕湖村。
重石鄉 轄:重石村、大坑村、蓮塘村、青龍村、共和村、黃坑村、官布村、長嶺下村。
長沙鄉 轄:長沙村、吉祥村、渡屋村、員當村、光明村、小山村。
浮槎鄉 轄:浮槎村、雙逕村、河秋村、河石村、長河村、槎江村。
雙芫鄉 轄:雙芫村、固營村、津槎村、刀坑村、合頭村。
塘村鄉 轄:白兔村、上龍村、塘村村、龍庄村、黃沙村、三聯村。
高雲山鄉 轄:沙含村、登豐村、鐵豐村、圩崗村、濂豐村、官鋪村。
『伍』 廣西合浦縣總面積有多大有幾鎮幾鄉幾村。
截至2019年7月,廣西合浦縣行政區域面積2762平方千米,有14個鎮1個鄉,33個社區居委會,241個村委會,5421個村民小組,2891個自然村。
合浦縣位於廣西南部,北部灣畔,南流江入海口,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中國「南珠之鄉」、中國沿海開放縣,擁有「千年漢郡、海絲起點、廉吏名城、南珠之鄉、開放前沿、生態福地」六張特色名片。
欽州—北海鐵路、蘭海高速公路、 325 國道、209 國道過境。轄廉州鎮、黨江鎮、西場鎮、沙崗鎮、烏家鎮、閘口鎮、公館鎮、白沙鎮、山口鎮、沙田鎮、石灣鎮、石康鎮、常樂鎮、星島湖鎮14個鎮和曲樟鄉 1 個鄉,245 個村委會、28 個社區居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廉州鎮。
(5)企水鎮海田村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合浦縣的歷史沿革:
解放後,1949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南路專區。
1950年合浦縣改屬廣東省欽廉專區。
1951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10日將合浦縣轄的北海東鎮、西鎮、高德鄉、潿洲鄉設北海市。
1952年合浦縣隸屬廣西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31日將合浦縣北部析置浦北縣。
1953年欽州專署遷合浦縣廉州鎮,1955年欽州專區劃歸廣東省,改稱合浦專區,合浦縣屬合浦專區。
1958年撤合浦專區,將所屬縣市並入廣東省湛江專區,合浦縣屬湛江專區,同時將北海市和浦北縣並歸合浦縣。
1959年6月份設北海鎮(縣級),1965年復設浦北縣,同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專區。
1970年欽州專區改稱欽州地區,合浦縣屬欽州地區。
1987年7月,合浦改隸北海市轄。
1988年3月,合浦縣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開放縣。
『陸』 雷州的哪個鎮的人口最多
客路鎮人口最多,有98969人。
按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雷州市總人口1268298人,其中:雷城鎮87997人,附城鎮97219人,白沙鎮75363人,沈塘鎮41715人,客路鎮98969人,楊家鎮57081人,唐家鎮42698人,紀家鎮77297人,企水鎮45327人,南興鎮79882人,松竹鎮52428人
調風鎮51054人,雷高鎮42530人,東里鎮69383人,龍門鎮66376人,英利鎮61511人,北和鎮65703人,流沙鎮18173人。
覃斗鎮25086人,烏石鎮66622人,華僑管理區5218人,豐收糖業公司11580人,火炬農場6300人,幸福農場5912人,東方劍麻集團有限公司16874人。
在1994年之前,雷州城指的是遂溪、徐聞、海康三地,當時三縣合稱「三雷」。而我們現在熟悉的雷州,是當時的海康縣。《郡縣釋名》中是這樣解釋「海康」的:「十里有東洋海,海濱康寧。猶海沂之康之義也」[「海沂」即海邊]。取其安康之意,佑護半島的海民。
1994年後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海康縣建立雷州市(縣級市),但不少雷州人尤其是老一輩的今天依然會稱呼雷州為海康。所以,哪天你來湛江玩聽到別人說海康時要反應過來過來哦,說的就是紅土雷州。
(6)企水鎮海田村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雷州的行政區劃
1996年,雷州市面積3691平方千米,人口121.9萬人。轄20個鎮:雷城鎮、烏石鎮、龍門鎮、北和鎮、白沙鎮、東里鎮、企水鎮、紀家鎮、沈塘鎮、松竹鎮、英利鎮、楊家鎮、附城鎮、南興鎮、客路鎮、調風鎮、流沙鎮、唐家鎮、覃斗鎮、雷高鎮。市政府駐雷城鎮。
2002年,雷州市轄雷城、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覃斗、松竹、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客路、附城、白沙、流沙20個鎮,共有442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5]
2005年末,雷州市轄雷城1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2006年9月,雷州市根據湛江市政府的批復,將雷城街道正式分設為雷城、西湖、新城等3個街道。新設立的3個街道辦按主要街道、河流和道路等明顯界線劃分:
東部的舊城區為原雷城街道,管轄范圍東至環城路,西至群眾大道、南至南渡口、北至城角排水溝,區域面積3.6平方千米
西湖街道管轄范圍東至霞海路、西至207國道、南至西湖大道、北至西四路,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新城街道管轄東至207國道、西至火車站、南至雷南大道、北至工業大道,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3個街道按區域范圍各自下轄8個社區。
2009年末,雷州市面積3024.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
市政府駐雷城街道。轄雷城、新城、西湖3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雷州
『柒』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企水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企水鎮下轄村委會包括企水社區居委會、望樓村委會、英樓村委會、臧家村委會、塘頭村委會、邊巷村委會、陳家村委會、田頭村委會、田園村委會、博袍村委會、北聯村委會、海田村委會、洪排村委會、賞村村委會、烏黎村委會、沙尾洋村委會、海角村委會、外田村委會、西坡村委會、漁業村委會、農業村委會。
『捌』 求重慶大足縣各有多少鄉鎮及各鄉鎮人口數
總人口96萬人22 鎮 2 街道辦事處智鳳鎮是大足石刻創始人趙智鳳的故鄉,位於大足縣城東部,西距縣城7公里,南連龍水鎮,東鄰金山鎮、石馬鎮,北與寶頂鎮接壤。大銅、大國路穿境而過,場鎮緊靠登雲機場,交通十分便利。瀨溪河由縣城自西向東經過智鳳鎮流向龍水、珠溪方向,水源條件好。全鎮總面積67.17平方公里,轄新店、田壩、茅里堡、高筍、八里、登雲、普安、阮家、永福、黃連、福壽11個行政村,一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42336人。近年,智鳳鎮工業經濟得到加快發展。2006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34744萬元,同比增長12.3%(下同);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62:20;鎮級財政收入完成384萬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00萬元,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10萬元,增長14.3%;工業總產值達到25052萬元,增長19.8%;工業增加值實現7925萬元,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4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90元,增長8.2%;城鎮化率達到31%,綜合實力躍升全縣第10位高坪鄉位於大足縣西北部,距縣城20公里,與安岳、潼南兩縣接壤,全鄉轄8個行政村、71個社,6988戶、26888人,幅員面積5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47畝,人均耕地0.75畝。中敖鎮位於大足縣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處於瀨溪河發源地,東與龍崗街道辦事處、寶頂鎮接壤,南與高升鎮毗鄰,北至高坪鄉連安岳縣境,東北與潼南五桂鄉緊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適宜多種作物生長。全鎮幅員面積107.59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33159畝。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共有161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19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460人。鎮內有大足縣目前儲水量最大的上游水庫。中敖火龍歷史悠久,天山米暢銷全國,素有「魚米之鄉」、「火龍之鄉」、「車貨之鄉」的美稱。大足縣寶頂鎮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7公里,幅員面積6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總人口2.9萬人,城鎮人口0.4萬人。全鎮轄9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68個村民小組。寶頂鎮鎮域峰巒起伏,溝谷陡深,海拔高度多為400至500米的山地。寶頂鎮土壤以沙及紫色土為主,顯酸性、中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度17.3℃,年積溫6366℃。無霜期323天,多雲霧陰雨,年降雨量1100毫米。寶頂鎮青山綠水,風光秀美,土地肥沃,鳥語花香,生態觀光園、休閑娛樂設施密布,被為縣城後花園。二級硬化水泥公路橫貫其中,村級公路與之相連,並與周邊鎮鄉聯網,境內交通十分便利。寶頂鎮是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文明鎮,2002年,獲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和建設部授予的2002年度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高升鎮幅員面積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畝。總人口26000人,轄8個行政村(太和、旭光、建設、紅光、雙牌、新光、勝光、先進),1個居委會(華升), 54個村(居)民小組。龍崗辦事處成立於2002年7月,位於大足縣主城區,是大足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轄6個社區,6個行政村。總人口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9萬人,農業人口2.2萬人。轄區幅員面積43.83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農村耕地面積1081公頃。棠香街道辦事處轄7個村,5個居委會。分別為惜字閣村、和平村、水峰村、金星村、冉家店村、雙豐村、三合村,紅星社區居委會、五星社區居委會、報恩社區居委會、東關社區居委會、海棠社區居委會。 2002年全辦事處總人口為48622人,非農業人口13041人,總戶數13345戶,幅員面積60.17平方公里。回龍鎮地理位置東經105°51′42″,北緯29°43′44″,位於大足縣東面稍偏北,距縣城約17公里,鎮域北面與銅梁縣小林鄉接壤,到銅梁縣城約為30公里;西面緊鄰寶頂鎮和智鳳鎮;南面與金山鎮相鄰,東靠萬古鎮和國梁鎮。轄區面積為49平方公里,全鎮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57個村(居)民小組,共6469戶,總人口為2413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43人,耕地面積19031畝。全鎮共有12個黨支部國梁鎮因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饒國梁而得名,位於大足東北部,距縣城25公里處,是市、縣農業示範鎮,全鎮幅員面積38.9平方公里,東臨雍溪鎮,南接萬古鎮,西靠國梁鎮,北連銅梁縣,轄7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5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4萬人,總耕地面積20985畝。近年來,我鎮大力實施發展特色經濟戰略,促進鎮域經濟上新台階鐵山鎮,曾名九區,又名雙河場。東與三驅鎮相連,西與榮昌縣十烈鄉相接,北與安岳縣合義鄉相毗,南與季家鎮相鄰。鐵山鎮位於大足縣的最西端,距縣城26公里,是大足縣的西大門,位於大足、榮昌、安岳三縣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
鐵山鎮幅員面積59.6平方千米,下轄雙河社區、晉元社區兩個街道居委會和繼光村、雙橋村、麒麟村、油坊村、連科村、西北村、多寶村、高龍村、勝豐村、桂香村、建角村、三寨村12個村委會,共90個居民組,總人口33751人 季家鎮共轄7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52個村民小組和3個居民小組,6024戶2098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8人;幅員面積53.6平方公里,耕地18381畝,其中水田14100畝,土4281畝,人均耕地0.87畝,屬典型的農業鎮。 三驅鎮地處大足西部,距縣城11公里,全鎮共有16個行政村和2個街道居委會,114個村民小組和4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1795人,其中農業人口47266人。全鎮幅員面積76.28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586萬元,糧食總產量完成2405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326元。寶興鎮幅員面積51.5平方公里,轄9 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64個村(居)民小組,8828戶,31245人龍石鎮位於大足縣的西南角。東面和南面與珠溪鎮接北;西面與榮昌縣的古昌、河包兩鎮毗鄰;北連三驅、寶興兩鎮。距縣城23公里。轄7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50個居民小組,5890戶,總人口21350人 珠溪原名寶珠溪18個行政村、 2個社區,160個村(社區)小組,總戶數17584戶,總人口59624人 龍水鎮地處重慶西部,是著名的五金之鄉,西部最大的建制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級文明鎮、首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重慶市「百鎮工程鎮」、市商業建設中心鎮、市鄉鎮企業明星鎮、市城鎮化工作先進鎮,是大足縣城的重要組團。城區南距成渝鐵路、成渝公路15公里,東距重慶城區90公里,大郵路、龍銅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全鎮轄10個社區、18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11.88平方公里,總人口13.3萬人,其中,城區面積7.7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3萬人石馬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幅員面積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轄9個村(居)委員會,88個社,總人口3.4萬餘人 金山鎮位於大足縣中東部地區,東距銅梁縣城33公里,西距大足縣城22公里。東與我縣的萬古鎮毗鄰,南與拾萬鎮相靠,西與石馬鎮、金山鎮接壤,北與回龍鎮相連。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降雨量約1100㎜。全鎮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17334畝(其中水田13820畝,旱地3514畝),人均耕地約0.78畝。總戶數6321戶,總人口22359人,其中農業人口20579人。全鎮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個農村行政村,4個居民小組,53個村民小組萬古鎮位於大足東部,是大足縣的東大門,距大足城區27公里,距重慶市主城區80公里。全鎮幅員66.5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共有175個村民小組。年末戶籍人口5281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337人雍溪鎮轄7個農村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3852人,其中農業人口27892人古龍鄉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端,距縣城38公里,幅員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8%。鄉政府駐址在古龍鄉新街居委。全鄉轄6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49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人口9718人拾萬鎮位於大足縣東南部,西山(又名巴岳山)腳下,懷遠河畔,距大足縣城23公里,與石馬、萬古、金山、玉龍等鎮接壤。全鎮幅員總面積49平方公里,屬盆地丘陵地形,境內溪河密布,水利設施健全,水源供給充足,電力保障有力,10公里半徑范圍內建有大堡、萬古、雙橋、紅石四座35KV變電站。下轄:拾萬社區和楠木、八埝、雙埝、斯蘭、檬子、將軍、福利、長虹、協豐9個農村行政村,共66個(社)居民小組,總人口29,816人,其中農業人口28,090人,非農業人口1,726玉龍鎮是重慶市西部一個山川毓秀的市級衛生城鎮,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南部,距大足縣城20公里,巴岳山橫亘東部,東北與銅梁接壤,東南與永川相連,南面與雙橋區毗鄰。全鎮轄9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51.07平方公里,有耕地11549畝,2005年末總人口23030人(其中非農人口4570人),總戶數6473戶 郵亭鎮幅員面積91.01平方公里,地處成渝兩地交會處,位於大足縣南端,東接永川市,西鄰榮昌縣,北函雙橋區,距縣城30公里。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轄15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15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