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市有多少人口
1. 慶洲市是哪個省
沒找到「慶洲市」,只有一個「慶州市」,題主你是否錯別字了?
慶州市(朝鮮語:경주시/慶州市Gyeongju si*/?)是大韓民國慶尚北道的市。古代新羅王國首都金城在此地。慶尚道中的「慶」即出於本市。現在是韓國主要觀光城市。石窟庵與佛國寺和慶州歷史區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全市面積1,323.85平方公里,人口280,092人(2004年)。
2. 請問一下韓國大邱的最低溫度是多少
韓國大邱冬天時最冷估計就零下5,6度左右,你如果住寢室的話,這里室內保暖做的比較好,寢室里應該有地熱,比國內家裡的暖氣要熱,教室里有空調,如果不經常外出,厚毛褲不需要帶,秋褲帶兩條(如果以後你出去騎車的話)。棉襖帶保暖輕便的(羽絨服也可,質量好點的,一定要保暖,因為這邊穿衣服的習慣是:裡面不穿秋衣,直接一件毛衣),毛衣最好是可外穿的(即,好看,能見人的),因為在室內時外套都會脫的。冬天衣服最好在國內都備好,這邊相對國內來說貴,按性價比還是在國內買好
大邱廣域市
位於韓半島東南部嶺南地區大邱盆地的中央,洛東江與琴湖江合流之處。市區面積為885.61平方公里,占韓國國土總面積的0.9%。全市人口為252,4253人(2001),占韓國總人口的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850人,居全國第四位。市花:木蓮,市樹:沙松,市鳥:鷹。
---------------------------------
大邱市是韓國的第三大城市,自古商業發達,是連接首爾和釜山的交通要道,鐵路、公路、航空業非常發達,有通往中國、日本等國家的國際航線。產總值達到139,021億韓元,占韓國國民生產總值的3.85%。
大邱市地勢低平,四周群山猶如屏風環繞,其中最高峰海拔1193米,市區呈盆地狀,琴湖江貫穿市區。屬盆地性氣候,年平均溫度為13.2℃,春秋溫差較大,7、8月份以酷暑著稱,平均氣溫為27.9℃。年平均降水量為1030.6MM,6-9月的降水量為佔全年的65.8%。
---------------------------------------
大邱市教育比較發達,現有研究生院42所,綜合大學10所,大專12所,高中74所,一般高中105所,小學178所,學生總數為68萬1327名。班級/數:小學40.3名;中學43.1名;高等學校51.9名。位於大邱市校洞的大邱鄉校創建於朝鮮太祖7年,即1398年。自1592年被壬辰倭亂燒毀,經多次移址、復原、擴建,1995年 9.30日最終完工。鄉校內建有大成殿、明倫堂、樂育齋、養士齋、儒林館等。大成殿內供奉著中韓著名學者牌位和中國青島市贈送的漢白玉孔子塑像。大邱鄉校是韓國歷史上儒教聖賢聚會和傳播儒教教義、漢文教育、韓國傳統禮節、婚禮文化的地方教育機構。每月陰歷初一和十五,以及每年陰歷2月和8月舉行祭祀活動,保持至今。聘請儒學專家教授及社會名人授課,教學主要內容有四書、漢文、忠孝禮節倫理道德、女性教養、振興儒道的社會教育等。大邱鄉校是韓國大邱市的重要旅遊景觀。
-----------------------------------------
慶州市
隸屬於慶尚北道,位於太白山山脈末端,周圍為平原地帶。其東北有浦項市, 西部為永川市,南臨蔚山廣域市,東側面向韓國的東海。面積為1,323.75平方公里,人口290,480人 (2000)。年平均氣溫攝氏12.2度,年降水量1,091毫米,市花:迎春花,市樹:松樹,市鳥:喜鵲。 慶州市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文化教育機構齊全。現有大學4所,專科學校1所,高中20所,初中19所。文化設施主要有國立慶州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院、美術館及綜合文藝會館等。
作為新羅文化的發祥地和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都,慶州境內保存著許多歷史文化古跡,被稱為露天博物館。其中,佛國寺、石窟庵以及包括南山、月城、大陵苑、皇龍寺遺址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慶州是以新羅文化為基礎的文化觀光產業城市之一,每年有很多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慶尚北道舉辦的「天馬之夢」世界文化博覽會每年10月在這里舉行。為配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今年將改在2003年8月與大運會同期舉辦。
--------------------------
釜山廣域市
位於朝鮮半島的東南端,南部瀕臨朝鮮海峽,東面為朝鮮東海,西部和北部分別與慶尚南道的金海市和梁山郡接壤。全市總面積為759.8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為3,812,392人(2001年)。釜山屬於大陸東岸的溫帶氣候。每年有二,三次台風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水量2.397毫米,晴天約131日。較其他地區風力較強,但夏季清爽宜人,適於人們生活和工作。市花:山茶花(冬柏花),市樹:山茶樹,市鳥:海鷗。 B#\
釜山是韓國第二大城市,是韓國第一大貿易港口、第二大工業中心和商業中心,同時又是韓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心樞紐,在韓國的經濟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釜山既是一個經濟中心,又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勝地。海水浴場、溫泉、動物園、植物園等天然旅遊資源和市容融為一體,成為世人注目的國際旅遊城市。
釜山市也是文化教育發達的地區之一。目前,有267所小學、157所中學、127所高中、12所專科大學、1所教育大學、12所綜合大學,此外,有公共圖書館12所、博物館12所、劇場27所,綜合醫院25所。
-----------------------------------
濟州道
由韓國最大的島——朝鮮半島西南部海上的濟州島及其附近的63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為1847平方公里,占韓國總面積的1.8%,海岸線全長253公里。濟州道共有四個行政區:濟州市、西歸浦市、北濟州郡和南濟州郡。現有人口548,000人。
濟州島是一個火山島,在平面上大體呈橢圓形,長軸大體呈東西方向,長度為31公里。全島的地勢以漢拿山(海拔1800多米)為頂點向四周傾斜,東坡和西坡比較和緩,南坡和北坡比較陡峻,整體上是一個盾狀火山。濟州島內還有大約400多個寄生火山。
濟州島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氣候特徵。因島上有漢拿山,所以南北氣候有些差異。北部年均氣溫為16.5℃,年平均降水量為1473毫米。南部年均氣溫為17.1℃,年平均降水量為2279毫米。由於地勢的高差較大,植被的垂直分帶十分明顯。
濟州道無大型工業企業,環境污染少,是韓國最大的旅遊特區,和旅遊業相關的第三產業比較發達。
3. 慶州市是哪個省
慶州市(是大韓民國慶尚北道的市。古代新羅王國首都金城在此地。慶尚道中的「慶」即出於本市。現在是韓國主要觀光城市。石窟庵與佛國寺和慶州歷史區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全市面積1,323.85平方公里,人口280,092人(2004年)。古代名徐羅伐。慶州原來是辰韓12國中斯盧國。發展為新羅王國。新羅在唐朝的助力之下,獲得了百濟全境和高句麗大同江以南的土地,定都金城。高麗太祖王建改稱為慶州、東京。
1931年慶州面升級為慶州邑。1955年慶州邑升級為慶州市。1983年慶州市和慶州郡合並。同年,石窟庵與佛國寺列入遺產名錄。1995年,慶州歷史區作為另一項文化遺產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6年慶州地震發生於該市附近,是朝鮮半島1978年起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
4. 韓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韓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慶州慶州,作為韓國歷史文化的象徵,早已名揚四海,蜚聲世界。慶州位於韓國東南部,瀕臨日本海,人口有10多萬,市區及郊區面積為214平方公里。慶州境內遍布名勝古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12個文化都市之一。
5. 韓國慶州離沈陽多遠
韓國慶州到沈陽的直線距離大約837.6公里.
慶州市(朝鮮語:경주시)是韓國慶尚北道的市。古代新羅王國首都金城在此地。現在是韓國主要觀光城市。石窟庵與佛國寺和慶州歷史區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慶州市位於東經128°58′-129°31′,北緯35°39′-36°04′之間,東靠東海(韓國的東海)),西鄰清道郡,南鄰蔚山廣域市,北鄰浦項市、永川市。 慶州市區四面環山,又有河水匯流環繞,風光秀麗。東面於東海(韓國的東海)。
沈陽,簡稱「沈」,是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中國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被國務院定位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沈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全市下轄10個區、2縣,代管1縣級市,全市總面積逾1294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常住戶籍人口829.1萬人,戶籍人口730.4萬人,生產總值7280.5億元。 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這份榜單里沈陽首次被定義為一線城市。
6. 對歷史感興趣,韓國慶州是什麼樣的
曾是新羅古都的慶州整個城市處處是文化遺址。新羅公元前1世紀開始從慶尚道地區發展起來,後來先後滅掉高句麗和百濟,公元7世紀成為韓半島上第一個統一國家。稱得上長達992年的千年古都——慶州,擁有最具韓國特點的自然景觀以及新羅時代的遺址,每年吸引8-900萬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最著名的景點有,佛國寺、石窟庵、國立慶州博物館、大陵院(天馬冢)、芬皇寺、瞻星台、雞林、皇龍寺址、臨海殿址(雁鴨池)、鮑石亭址、南山、普門觀光團地等。2000年,慶州遺址被國際紀念物遺址會議(聯合國教科文為保護國際文物而設立的非政府機構)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 面積 : 1,323.75㎢
• 人口 : 29萬 480名 (2000年)
一、佛國寺
佛國寺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性的歷史遺跡也是代表慶州的一處遺跡。寺廟本身的秀美及石制文物的傑出的藝術美已經為世界所公認。
佛國寺始建於新羅第23代王——法興王(514-540年在位)15年(公元528年),當時稱為華嚴佛國寺或法流寺。以後751年景德五(742-765年在位)時的金大城(700-774年)指揮的翻建工程直至774年惠恭王(765-780年在位)時期才完工。經過了17了的漫長工程之後,才開始稱為佛國寺。
經高麗(918-1392)時期至李朝時期(1392-1910),佛國寺經過了多次改造,更揚名於世,但李朝時期的1593年即宣祖(1567-1608年在位)時期由於壬辰倭亂(日本侵朝戰爭,1592-1598年),佛國寺自建造後819年時其木結構全部被燒毀。
李朝時期的1604年(李朝宣祖37年)左右又開始重建佛國寺,至1805年李朝純祖(1790-1834)時期經過了40多次的局部保修。但此後又有許多建築被破壞、偷盜,可謂是禍事累累。
1969年佛國寺復原委員會成立,在留下遺址的無說殿、觀音殿、毗盧殿、經樓、迴廊等於1973年復原,大雄殿、極樂殿、泛影樓、紫霞門等破舊的部分也進行了修復。
目前佛國寺內有多寶塔(國寶第20號)、釋迦塔(國寶第21號)、蓮花橋/七寶橋(國寶第22號)、青雲橋/白雲橋(國寶第23號)、金銅毗盧遮那佛坐像(國寶26號)、金銅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第27號)、舍利塔(受保護文物61號)等許多文化遺產。
多寶塔和釋迦塔作為韓國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塔建築,於1962年被指定為國寶。這兩座塔高10.4米,分別聳立於大雄殿和紫霞門之間庭院的東西兩側。多寶塔位於東側,釋迦塔位於西側。釋迦塔共分三層,塔身建立在二層基壇上,是韓國最有代表性的塔建築。多寶塔是一座八角塔,塔身建立在呈「十」字形的基壇上,四周壘砌石階,周圍加以四角形護欄。多寶塔建築工藝細致精湛,經過漫長歲月的沖刷仍保存著原來的風貌。多寶塔和釋迦塔建築工藝之精細,堪稱8世紀統一新羅時期美術作品的精華之作,四角、八角和圓非常巧妙地揉和在一起,構成獨特的建築風格。
大雄殿和極樂殿是佛國寺誦經參佛的地方,通往殿堂的小路東邊是青雲橋和白雲橋,西邊是蓮花橋和七寶橋。青雲橋和白雲橋是連接大雄殿和紫霞門的橋梁,象徵著俗世和佛界的連接。兩橋共有33級台階,位於下部的青雲橋共有17級台階,上部的白雲橋共有16級台階。青雲橋與白雲橋分別代表年輕人和老年人,是人生的象徵。這兩座橋將台階建成橋的形式,風格非常獨特,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新羅橋梁,因而堪稱稀有珍貴的建築國寶。
位於西側的蓮花橋和七寶橋是連接極樂殿和安養門的橋梁,傳說只有頓悟極樂之道的信徒才能從橋上通行。兩座橋共有18級台階,蓮花橋位於下部,共有10級台階,七寶橋位於上部,共有8級台階。這兩座橋與青雲橋和白雲橋相比,規模較小,但建築風格極為相似。蓮花橋的每一級台階上都鑲刻著蓮花瓣,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變模糊或磨損。現在這座橋不允許通行。這兩座橋與青雲橋、白雲橋都是佛國寺最有代表性建築物。
青雲橋和白雲橋的左側是泛影樓。泛影樓建於公元751年,1593壬辰倭亂時不幸遭到毀損,後朝鮮時代兩次重新修砌。現存的泛影樓修砌於1973年,比原來的規模要小。泛影樓呈底部和頂部寬,中間窄的形狀。支撐樓層的石柱中,每8根石柱都用不同的石料砌成,並分矗立於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建築風格非常獨特。泛影樓內部保存有一面大鼓,大鼓屹立於用石頭雕刻而成的石龜之上。
二、石窟庵
石窟庵位於吐含山,是韓國典型的石窟寺廟。
石窟庵是第24號國寶,其正式名稱為石窟庵石窟。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它是一處以花崗岩建成的人工石窟寺院。新羅(57 B.C.-A.D. 935)時期的751年(景德王742-765年在位)由金大城(700-774)開始建造,經24年後於774年 (惠恭王765-780在位)才完工。
據說石窟庵與佛國寺建於同一時期。高麗時期[新羅末期,分裂的朝鮮半島重新統一後建立的王朝(918-1392)] 的史書《三國遺事》中記載,金大城為了現世的父母而建造了佛國寺,又為了前世的父母建造了石窟庵。
石窟庵位於吐含山(海拔745米)東面的山峰,是將花崗岩加工後人工堆砌的石窟寺院。主室呈圓形,內有本尊像等菩薩及弟子的像。石窟庵正是為了供奉本尊像而建造的。本尊像坐在蓮花寶座上,姿態柔和,表情慈祥。屋頂呈半月形或弓形,上有蓮花紋的圓盤為蓋。這里日出的景色十分美麗,因此有許多人都在清晨前來石窟庵。
三、國立慶州博物館
國立慶州博物館已有約90年的歷史,展出新羅(BC57-AD935)時代的首都慶州地區的文化遺產。展館大致分4個部分,本館、第1、2別館和室外展示場。本館內用大量的陶器,美術工藝室里有各種美術工藝品。在菊隱紀念室有保存有李養璇博士為保護收藏品捐贈的666件文物。第1別館古墳館展出慶州市內各巨大古墳里發掘的文物,金冠、冠裝飾、腰帶、耳環等金制裝飾品璀璨奪目。通過這些文物可以感受到新羅時代出色的藝術性。第2別館雁鴨池館展出雁鴨池內發掘出的3萬余件文物中的代表性文物。與其它展覽館展出王族墳墓中出土的作品不同,這里的展品都是生活用品,反映新羅時代人民的生活風貌,種類也很多。參觀完展館,就可到室外展示場參觀。室外展示場是博物館的院子,有韓國代表性的梵鍾——聖德大王神鍾。僅僅看到神鍾,就會肅然起敬。此外,這里還展出慶州地區的寺廟和宮殿遺址中移放過來的各種石頭文物。石頭文物大部分是與佛教有關的雕刻。如果遊客對佛教或華麗的宮殿文化有興趣,就一定要參觀國立慶州博物館。
四、大陵苑(天馬冢)
韓國的金字塔大陵園
遠眺慶州市區,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聳的巨大古墳。如果騎自行車或步行至這些巨大的古墳,便可以感受到現代和古代共存的神奇。這個大陵園面積12萬坪,是新羅(BC57-AD935)的王和貴族的墳墓群。現在公園里有23個巨大的古墳,如果加上地下看不見的古墳,則超過200個。大陵園里最有名的是天馬冢和皇南大冢。天馬冢發掘於1970年,由於出土的馬鞍墊子上繪有天馬,所以被稱為天馬冢。天馬冢作為1500多年前古新羅時代唯一的繪畫作品,十分引人注目,它也是大陵園中唯一開放內部的古墳。開放的王陵內部已經成為博物館,展出11,526件文物,王冠也被復原,可以看出死去的王過得是多麼奢侈的生活。除天馬冢之外,另一個值得一看的古墳是皇南大冢,它是大陵園中最大的古墳。作為夫婦合葬墓,這里出土了超過3萬件的文物和黃金陪葬品。皇南大冢的獨特之處在於夫人墓里的陪葬品的品位更高。它不意味著新羅時代婦女的身份高,丈夫的身份低,而是如實表明的婦女的地位高。這從新羅時代的花郎制度中也可看出,花郎作為青少年教育團體,其首領最初是女性,表明了婦女較高的地位。花郎徒制度後來成為新羅統一三國的巨大原動力。在留下許多歷史遺跡的古墳中信步走一圈,便完成了1500多年前的歷史旅行。
五、瞻星台
瞻星台是東方現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建於新羅27代王善德女王(AD632-646年)時期,用於觀測天空中的雲氣及星座。瞻星台是一座石結構建築,直線與曲線的搭配十分和諧,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為國寶第31號。
瞻星台呈圓筒形,由362塊30厘米大小的石塊分27層堆砌而成。距底部4.16米處有一扇門,呈正方形,每邊長1米,門下方還遺留著放置梯子的痕跡。
內部至第12層都填滿了泥土,第19、20、25、26層的兩處有呈井字形的長石塊,石塊的兩端伸向台外。
瞻星台高9.17米,基座的石塊每邊長5.35米。當時人們通過星空測定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24節氣,而井字石估計則是用來指定東西南北方位的基準。
建造瞻星台時用了362塊石塊,象徵著陰歷年一年的日子數。
六、芬皇寺
芬皇寺位於慶州市九黃洞,是新羅時期的寺廟。芬皇寺是新羅的善德女王(632-647年在位)所建,當時就十分有名,有許多著名的高僧和畫家在這里寫書,畫佛畫。當時所畫的佛畫和製造的佛像經壬辰倭亂等多次戰爭石冰庫後都遺失了。
但是芬皇寺依然有名的原因則在於寺內有被指定為國寶第30號的模磚石塔。該塔系將石塊打磨成磚塊樣後堆成,原來為九層,現僅存三層,為了解新羅石塔文化的發展史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
芬皇寺內除模磚石塔外,還有建寺後一直使用至今的井至三龍變魚井,還有幾處石制的文物。
七、石冰庫
石冰庫的意思就是用石頭做的冰庫,是古代的冰箱。這個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古代冰庫在新羅(BC 57-AD 935)的首都慶州的半月山上。這個優秀的古代遺跡的外觀非常簡陋,但是不要因此而失望。走到石冰庫的入口附近,就會有陣陣冷氣襲來,嚇人一大跳。石冰庫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這種神奇的結構體現了韓國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石冰庫建在地氣寒冷的地方,地面和牆壁是花崗岩的,頂部是拱形,有通風口。建石冰庫的時候,最後用了很多很多的石灰,起到了防止外部的濕氣和雨水進入的作用。另外,冰庫地面是傾斜的,可以使冰融化後的水流走,花崗岩的頂部最後又抹了一層泥土,只留出了通風口。在這樣的冰庫里儲藏冰的時候,使用了稻草來隔熱。現代的科學家在這里做過試驗,用稻草隔熱保存冰時,6個月後冰只減少了0.4%。在古代,這里保存的冰在夏天是上層社會最高級的零食。因此,韓國的很多歷史書上都有王下令儲藏冰塊的記載。由此可推算,韓國至少在1500年前就開始建築並使用石冰庫。現在慶州的石冰庫建於朝鮮英祖14年(AD1733年),內部長12.27米,寬5.76米,是原貌保存較好的石冰庫之一。慶州的石冰庫是國家管理的遺跡,被指定為寶物第66號。
八、鮑石亭
鮑石亭(面積7,432㎡)位於溪邊的岩石上,1963年1月 21日被指定為史跡第1號。這里原是新羅(BC57-AD935)時期行宮的遺址,現在當時的建築已不復存在,只留了下形如鮑魚的石水渠。
石槽呈彎曲形,如同鮑魚殼一般,故取名鮑石亭。鮑石亭由約63塊石材組成,寬35CM,平均長26CM,全長約10米。據說以前曾將南山溪谷流出的水導入鮑石亭後再通過石龜噴出。但現在石龜已不復存在了。
新羅的國王們經常帶領著君臣、貴族們來此遊玩。據說他們把酒杯放在沿石槽而流淌的水中,在酒杯移到自己身邊之前吟詩,享受曲水流觴之風流韻致。
鮑石亭旁邊是南山的鮑石溪谷,這里溪水清澈,景色宜人,自新羅時期起就深受人們的青睞。因此新羅王室選擇這里建造了行宮。現在仍有數百年櫸樹、松樹、竹林,氛圍十分幽雅。
九、文武王海中陵
從慶州乘坐開往奉吉裏海水浴場的汽車約50多分鍾,便來到東海。眺望東海蔚藍的海水,可以看見離海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而美麗的石島。這個小石島是統一了三國後的新羅(BC57-AD935)第30代王文武大王(AD661-681)在海里的墳墓。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這個海中陵是按照文武大王的遺言興建的。大王希望死後能變成海里的龍以對抗日本海盜,保衛祖國。他的後代按照王的意願,於王死後在慶州附近的奉吉裏海邊的小石島上舉行了葬禮。首先在周長200米的石島中央挖出一個東西南北交叉成十字形狀的湖,然後在水深2米處放置一塊高3.6米、寬2.85米、厚0.9米的石頭,石頭下安放遺骨。目前學者對安放的是骨灰還是遺骸尚有爭論。為使變成龍的王能夠在感恩寺中休息,建造了水道。在感恩寺中也發現了水道的痕跡。到了秋天,從慶州到文武王海中陵所在的奉吉海水浴場的道路就成為絕景。
十、感恩寺址
感恩寺是統一三國[ 7世紀後半期,新羅消滅百濟和高句麗統一三國,建立統一國家]的新羅[新羅/57BC~AD 935]文武王[文武王,在位AD661~681]修建的寺廟。現在除了高達13.4米的兩個石塔外已經全部被焚毀。 感恩寺是文武王為了藉助佛祖的庇佑之力趕走日本海盜的侵襲而開始修建的。但是文武王還沒有親眼看到感恩寺竣工就駕崩,他在遺言中要求將自己埋葬在距感恩寺500米遠的東海, 希望自己死後化為東海中的一條龍繼續保衛國家. 因此,文武王被水葬在感恩寺附近的東海,寺名是文武王之子神文王[神文王,在位AD 81~692]在AD 682年寺廟竣工時為感謝父親的恩惠而命名為[感恩寺]的。
< 感恩寺址 三層石塔 >
感恩寺的東西二塔具有同等規模和結構,被指定為國家第112號保護文物。韓國的塔中統一新羅初期修建的這座石塔無論是在雄偉庄嚴的氣勢上還是在穩固性上,在韓國各地的塔中都是很卓越的。這兩個塔高13.4米,是新羅時期的三層石塔中最大最堅固的,被視為珍貴的國寶。
7. 慶陽市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第七次人口普查為:2179716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慶陽市常住人口為2179716人。
慶陽市歷史上為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有回、藏、滿等29個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全市有1個民族鄉、9個民族村。
農耕之源
周先祖不窋曾在慶陽「教民稼穡」,開啟了華夏農耕文明的先河;慶陽素有「隴東糧倉」的美稱,是農業部批准正在創建的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加工示範基地和現代旱作農業示範區;是全國蘋果最佳優生區,黃花菜、白瓜籽和小雜糧品質優良、享譽中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慶陽、慶陽市人民政府——慶陽簡介
8. 韓國前十大城市
首爾
韓國首都首爾( Seoul ,舊譯「漢城」)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因位於漢江之北,古稱「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漢城的英文名字按韓國語固有詞發音用SEOUL標記,意為「首都」。2005年,在市政府推動下,漢城的中文譯名由使用了600多年的「漢城」改為SEOUL的諧音「首爾」。
釜山
釜山是韓國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四百萬。其位於韓國的東南部,是韓國最主要的天然港口和連接日本和濟洲島的航運碼頭。從 1978 開始,釜山開放了三個集裝箱港口碼頭,目前釜山港口的設施和吞吐能力使其成為世界第三大港口。
仁川
仁川位於韓半島中西部的仁川,離首都漢城西 28 公里,起著漢城關門的作用,城市面積達 958 平方公里,擁有人口 256 萬,是韓國的第 2 大貿易港口城市。作為東北亞的中心城市,是韓國走向世界的交通要塞,並擁有最先進的大型國際機場.很早以前,仁川就發展成為與中國開展貿易的港口。 19 世紀,根據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船舶開放港口的要求,作為停泊港聞名於世。
春川
作為江原道首府的春川既是江原道的行政中心又是著名的旅遊景點。面積 : 1,116.43 平方公里,人口 : 25 萬 2019 人 (2002) 。坐落於山嶽間、呈盆地地形的春川南北西三個方向分別被新淵江、春川湖和昭陽湖、衣岩湖所環繞,多水的城市常常是多霧的天氣。春川距離首爾不遠,一天往返的旅遊路線為眾多遊客所喜愛。
蔚山
蔚山廣域市,韓國廣域市之一。蔚山市位於韓半島東南沿海,與日本隔海相望,海上距離僅 100 英里,是距日本最近的韓國城市。全市面積 1055.7 平方公里,是韓國廣域市(釜山廣域市、仁川廣域市、蔚山廣域市、大田廣域市、大邱廣域市、光州廣域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是首都首爾的 1.74 倍;人口 104 萬人,居韓國第七位。
慶州
慶州曾是新羅王朝的首都,也是韓國古代文明的搖籃,現有人口 28 萬,是一座恬靜的城市。舉凡山地、溪谷,都有王陵、石塔、佛像、寺廟遺跡;不赴博物館探古,只游覽慶州古都,也就等於在探索古代燦爛文化的遺跡,故慶州有「無圍牆之博物館」之稱。
大邱
韓國 大邱直轄市位於洛東江中游東側的大邱盆地中部,四周有八公山、環城山、龍岩山、草萊峰、山城山、琵瑟山、最頂山、卧龍山等群山環抱。琴湖江穿過市區,流入洛東江。市區面積 445 平方公里。 1992 年 10 月人口為 228 萬餘人、 62 萬余戶。
木浦
木浦市是韓國西南端的港口城市,隸屬全羅南道,面積 46 平方公里,人口 26 萬。該市的木浦港 1897 年以國際貿易港開港,中國在宋、元代就與之有海運往來。木浦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該市富有山海旅遊資源,主要經濟產品有魚網、生產瓷器、機械、金屬、海菜、水產加工品等。近年來,韓國政府非常重視木浦的發展,正著手加快以木浦為中心的西南地區的開發,基本形成了大發展的趨勢。
晉州
晉州是韓國南部的中心城市。
大田
大田位於韓國中部,漢城以南 170 公里處,忠清南道首府。在錦江支流大田川沿岸,位京釜線、湖南鐵路線與高速公路的交叉點上。人口 23.2 萬( 1987 )。原為小村, 1905 — 1914 年鐵路通過後興起。 1943 年設市。是韓國中部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樞紐,韓國的六大城市之一。
公州
公州市 , 舊稱熊津、熊川。位於韓國忠清南道中央,是百濟的古都,面積 940.18 平方公里、人口 141,472 人。
9. 慶陽屬於那個省
甘肅省。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習稱「隴東」。東接陝西省的宜君、黃陵、富縣、甘泉、志丹等縣;北鄰陝西省吳起、定邊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鹽池縣;西與寧夏的同心、固原縣接壤;南與本省的涇川縣及陝西的長武、彬縣、旬邑縣相連。
南北長207公里,東西跨208公里,總面積27119平方公里。轄慶城、環縣、華池、合水、正寧、寧縣、鎮原7縣和西峰區。
地形北高南低,海拔在885—2082米之間,中南部為黃土高原溝壑區,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東部為黃土丘陵區;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境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
(9)慶州市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慶陽歷史沿革
秦屬北地郡。漢代增設安定郡、上郡。三國兩晉時期,大部分地方為匈奴、鮮卑、羯、氐、羌等部族所據。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慶州。
大業年間改弘化郡,部分屬北地、安定、平涼3郡。唐初復慶州,後改安化、順化郡。乾元元年(758年)置慶州,另有寧州、涇州、原州,屬陝西關內道。五代時分屬寧、慶、原、衍、環5州。
宋代為寧州、慶州、原州和通遠軍,屬陝西路。慶歷元年(1041年),合環州和慶州設環慶路。政和七年(1117年)於慶州設「慶陽軍」節度。因慶州州治(今慶城縣)位處馬蓮河與柔遠河匯流之北岸,古人以水北為陽,故名「慶陽」。宣和七年(1119年)改為慶陽府。
金代仍設慶陽府。皇統二年(1142年)置慶原路,轄慶、環、原、寧4州。元、明時仍為慶陽府,隸屬陝西布政司。清康熙四年(1665年),慶陽府改隸甘肅布政司。
民國初為隴東道,轄慶陽、環縣、合水、鎮原、寧縣、正寧6縣。民國16年(1927年)廢道,改隸涇原行政區。民國24年(1935年),屬甘肅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區。1936年,共產黨於境內設陝甘寧邊區隴東解放區。
1949年7月27日,解放軍進駐西峰,隴東分區改為慶陽分區專員公署,屬甘肅行政公署。1955年10月,慶陽專員公署並入平涼專區。
10. 韓國城市排名
2015年,韓國行政區劃分為1個特別市,1個特別自治市,6個廣域市以及9個道(含77個市)。
1個特別市:首爾市(經濟首都);
1個特別自治市:世宗特別自治市(行政首都);
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9個道下轄城市如下:
1、京畿道:水原、城南、議政府、安養、富川、光明、平澤、東豆川、安山、高陽、果川、九里、南楊州、烏山、始興、軍浦、義王、河南、龍仁、坡州、利川、安城、金浦、華城、楊州、抱川、廣州;
2、江原道:春川、原州、江陵、東海、太白、束草、三陟;
3、忠清北道:清州、忠州、堤州;
4、忠清南道:雞龍、公州、論山、保寧、瑞山、牙山、天安;
5、全羅北道:全州、群山、益山、井邑、南原、金堤;
6、全羅南道:木浦、麗水、順天、羅州、光陽;
7、慶尚北道:浦項、慶州、金泉、安東、龜尾、榮州、永川、尚州、聞慶、慶山;
8、慶尚南道:昌原、晉州、統營、泗川、金海、密陽、巨濟、梁山、馬山、鎮海;
9、濟州道特別自治道:濟州、西歸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