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南通正余鎮人口多少

南通正余鎮人口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1-18 11:31:17

❶ 海門市正余鎮在哪

正余鎮位於東經121°24′,北緯31°56′,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下轄的海門市,南與余東鎮毗鄰,東與包場鎮(海門港新區)相依,西與四甲鎮為鄰,北靠通州區三餘鎮和海晏鎮。

海門市正余鎮地處南通市與呂四港地理中心,兩條一級公路——湯正公路、S335省道及通呂運河(五~六級航道)縱橫交叉穿越境內;江蘇省臨海公路從鎮域東北角穿過。

❷ 海門正余鎮湯姓人多嗎

海門正余鎮姓湯的人多。
海門正余鎮屬於江蘇省南通市。
有32,68萬湯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布廣泛,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9%。
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個姓氏之一,居第九十位。
尤以福建、湖南、江蘇、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湯姓約葉全國漢族湯姓人口的56%

❸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車牌號是什麼樣子的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的車牌號是:蘇F,行政級別是:縣級市,人口約:約103萬人,人口密度為:1029人/km,面積約:1001平方公里,郵政編碼是:226000
簡介:江蘇省海門市地處黃海之濱,位於長江和沿海兩大開放帶的交匯點上,東臨黃海,南依長江,是中國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T」字型的結合點。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廣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全市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總人口103萬。境內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物產豐富,交通發達,經濟繁榮。海門市轄21個鎮、1個鄉:海門鎮、三星鎮、天補鎮、三和鎮、德勝鎮、三廠鎮、常樂鎮、麒麟鎮、悅來鎮、萬年鎮、三陽鎮、四甲鎮、貨隆鎮、余東鎮、正余鎮、包場鎮、劉浩鎮、東灶港鎮、臨江鎮、王浩鎮、樹勛鎮、海永鄉。

❹ 海門和高郵比經濟條件哪個更好

海門好 我就是海門人
[編輯本段]區域概況
江蘇省海門市地處黃海之濱,位於長江和沿海兩大開放帶的交匯點上,東臨黃海,南依長江,是中國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T」字型的結合點。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廣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全市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總人口103萬。境內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物產豐富,交通發達,經濟繁榮。
海門市轄21個鎮、1個鄉:海門鎮、三星鎮、天補鎮、三和鎮、德勝鎮、三廠鎮、常樂鎮、麒麟鎮、悅來鎮、萬年鎮、三陽鎮、四甲鎮、貨隆鎮、余東鎮、正余鎮、包場鎮、劉浩鎮、東灶港鎮、臨江鎮、王浩鎮、樹勛鎮、海永鄉。
海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從海門出發去上海虹橋、浦東國際機場只需2-2.5小時,乘飛機可達世界各地。海門是蘇北離國際大都市--上海最近的地方;去南通機場只需三十分鍾,可達國內主要城市;貨物運輸通過南通國際集裝箱碼頭可發往亞洲各大港口和西歐等地。
海門潛在交通優勢十分突出。一是長江口越江通道工程,即浦東到崇明的越江隧道和崇明到海門的越江大橋--崇海大橋。目前大橋的立項設計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屆時長江入海口將形成一條南北貫通的大通道,海門到浦東只需一個半小時。海門將成為蘇北地區與浦東經濟接軌的橋頭堡,成為連接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二是蘇通大橋工程,即南通和蘇州之間興建長江公路大橋,該橋處於該市市區西側,其建成後將進一步縮短海門與蘇南的距離。三是寧啟鐵路工程,即南京至啟東鐵路。四是寧通高速公路東延工程。該工程橫穿該市全境,已正式通車
海門市是國務院最早批準的對外開放縣(市)之一,處於環上海浦東經濟輻射圈內,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新材料、醫葯化工、輕紡服裝、建築業等支柱產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被國務院經濟發展中心列為「中華之最」的綉品專業市場--江蘇疊石橋綉品城。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149.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59.1億元;財政收入8.79億元,基本競爭力列全國縣級市第43位。
近年來,海門市先後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國明星縣」、「全國科技先進市」等多項國家級殊榮,被譽為「金三角上小浦東」。
[編輯本段]建置沿革
公元前,長江大量泥沙沉積於長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約經過800多個春秋,至唐末,出現東洲和布洲兩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漸次連片。至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建縣,縣治設於東洲鎮,名海門縣。由於長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內大片土地坍沒,坍至呂四、余東、四甲一線,縣治遷於徐澗(今南通縣興仁鎮)。並廢縣歸並通州建靜海鄉。清初,江流主泓南傾,長江北岸開始漲積,漲出40多個新沙,綿亘百餘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江蘇省直隸廳,設治於茅家鎮,民國元年(1912)復稱海門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海門人民護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門縣隸屬蘇北政區南通區(1953年為江蘇省南通區,1955年4月改為江蘇省南通專區,1971年4月,改為江蘇省南通地區)。1983年實行市管縣,南通地區撤銷,海門縣隸於江蘇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縣設市,成立海門市,隸於江蘇省南通市,市人民政府駐海門鎮。
2000年,海門市轄18個鎮、4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942952人,其中: 海門鎮 139713 三星鎮 37315 天補鎮 32333 三和鎮 31061 德勝鎮 45881 三廠鎮 82318 常樂鎮 46863 麒麟鎮 30707 悅來鎮 50528 萬年鎮 27899 三陽鎮 29429 四甲鎮 51980 貨隆鎮 29774 余東鎮 28309 正余鎮 33732 包場鎮 51150 劉浩鎮 48571 東灶港鎮 31821 海永鄉 4813 臨江鄉 28481 王浩鄉 23831 樹勛鄉 30336 海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虛擬鎮 17285 江心沙農場虛擬鄉 5904 海門棉花原種場虛擬鄉 2483 海門港虛擬鄉 435 www.xzqh.org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 轄21個鎮、1個鄉。(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海門鎮 轄:14個社區居委會(通源路、青海路、擁軍路、獅山路、育才路、人民西路、解放西路、解放中路、向民路、大同新村、海興路、海南、城北、海西);13個村委會(雙橋、占仁、城興、張北、振邦、張南、高店、五港、秀山、日新、沙東、中海、民生)。
三星鎮 轄:2個居委會(富民東街、富民西街);8個村委會(匯南、益民、永富、太陽、鎮南、召良、疊石、林西)。
天補鎮 轄:1個居委會(鎮興路);9個村委會(寶興、廣豐、大石、建安、彥英、光榮、陶港、補南、高橋)。
三和鎮 轄:1個居委會(和誼街);10個村委會(三圩、岸角、培新、雙高、大興、三和、兄弟、三南、三江、新遠)。
德勝鎮 轄:2個居委會(德興街、鎮南路);12個村委會(文俊、平山、金鎖、瑞南、瑞祥、瑞北、李彬、新鳳、銀才、德新、賢高、匯通)。
三廠鎮 轄:5個社區居委會(新東街、中心街、工房街、果園新村、青龍街、大興街);17個村委會(廠西、鎮西、龍江、青龍港、廠南、孝威、耀忠、大洪、孝漢、興虹、丁陸、湯西、新豐、鶴豐、劉洪、為民、豐順)。
常樂鎮 轄:2個居委會(狀元街、長興路);14個村委會(培育、頤生、玉竹、常中、培才、匡北、常來、常勝、八烈、振復、如意、文明、為群、中南)。
麒麟鎮 轄:1個居委會(麟北街);9個村委會(麒新、廣南、麒北、庵寶、雙河、雙樂、錦程、長春、長德)。
悅來鎮 轄:2個居委會(悅來鎮、三條橋街);17個村委會(萬忠、悅合、信民、悅南、袁李、悅來、習正、三其、鳳陽、松林、雲彩、保衛、匡南、安庄、啟文、忠義、錫祥)。
萬年鎮 轄:1個居委會(盛昌中路);9個村委會(耀昌、仲文、廷奎、長征、射陽、鎮興、萬盛、中圩、裴雷)。
三陽鎮 轄:1個居委會(開泰街);9個村委會(友愛、保民、永平、鮮行、福山、漢興、同善、普新、陽東)。
四甲鎮 轄:3個居委會(新藝路、二橋路、健康路);14個村委會(東南、八索、四甲、合興、靶場、范南、勝宏、廷俊、丕岩、陳丕、四揚、余合、二橋、頭橋)。
貨隆鎮 轄:1個居委會(新復);8個村委會(海山、金躍、有餘、聯同、新街、聯義、閘南、貨隆)。
余東鎮 轄:1個居委會(啟鳳街);8個村委會(長圩、宛平、庄烈、余南、戴青山、木樁港、殷忠、新宇)。
正余鎮 轄:1個居委會(人民路);9個村委會(新和、新橋、青正、雙烈、正基、邢柏、安渡、瑞豐、正南)。
包場鎮 轄:1個居委會(包新街);12個村委會(河南、包場、新南、長橋、模範、幸福、河塘、浜北、聯合、鎮東、宏升、致中)。
劉浩鎮 轄:2個居委會(六甲街、海欣路);16個村委會(頭甲、天西、六東、六甲、新群、城河、浩西、浩中、福良、池鵬、周成、永康、鳳飛、林英、軋西、錦明)。
東灶港鎮 轄:2個居委會(三門閘街、漁港路);10個村委會(紅中、靈樹、友誼、港新、閘橋、閘中、光耀、前哨、鮮海、大東);3個漁業村村委會(臨海、港閘、東灶)。
臨江鎮 轄:1個居委會(靈甸街);10個村委會(堅平、介雲、江校、稻香、靈江、立周、元菊、希聖、普明、陽應)。
王浩鎮 轄:1個居委會(浩盛街);8個村委會(新岸、五總、古壩、昌盛、橋閘、河岸、三合、王灶河)。
樹勛鎮 轄:1個居委會(勛興路);9個村委會(和平、八一、旭宏、鳳凰、新北、新河、新富、啟勇、富民)。
海永鄉 轄:1個居委會(通江街);2個村委會(王陳、沿江)。
海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轄:3個居委會(海東、源東、濱順街);3個村委會(利北、富三、建南)。
2004年底行政區劃一覽:轄21個鎮、1個鄉。 (www.xzqh.org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整理)
海門鎮 面積61.00平方千米,人口147784人。 三星鎮 面積30.69平方千米,人口 35459人。
天補鎮 面積31.73平方千米,人口 29101人。 三和鎮 面積36.38平方千米,人口 35663人。
德勝鎮 面積54.62平方千米,人口 47744人。 三廠鎮 面積63.29平方千米,人口 82964人。
常樂鎮 面積60.01平方千米,人口 51430人。 麒麟鎮 面積38.09平方千米,人口 31509人。
悅來鎮 面積54.26平方千米,人口 55743人。 萬年鎮 面積28.00平方千米,人口 30729人。
三陽鎮 面積45.00平方千米,人口 32545人。 四甲鎮 面積59.90平方千米,人口 61285人。
貨隆鎮 面積37.05平方千米,人口 33184人。 余東鎮 面積30.00平方千米,人口 31921人。
正余鎮 面積35.80平方千米,人口 36961人。 包場鎮 面積43.58平方千米,人口 55481人。
劉浩鎮 面積54.30平方千米,人口 62098人。 東灶港鎮 面積38.80平方千米,人口 35284人。
臨江鎮 面積41.66平方千米,人口 32643人。 王浩鎮 面積20.28平方千米,人口 29406人。
海永鄉 面積 3.68平方千米,人口 4926人。 樹勛鎮 面積37.91平方千米,人口 36368人。
[編輯本段]文化傳統
海門設縣初期,居民多以煮鹽為業,經濟文化不發達。明代起文化開始興盛,民間的祭神樂活動已成習俗,戲曲活動也開始出現,文風漸興。由於土地漲坍不定,文化也隨之興衰。清代中葉以後,海門文化受江南吳文化的影響而迅速發展,呈現出繁榮景象。明清兩代,海門曾涌現出崔桐、周家祿等文史學家,程源、張光鑒、李潛昭、丁有煜、李芳梅等近10位書畫家,尤以有「外八怪」之稱有丁有煜為代表。近代涌現出實業家、教育家張謇,琵琶演奏家沈肇洲等。至當代,海門更是人文薈萃,涌現出書畫家王個簃,文學評論家陳遼、林非、翻譯家、文學家卞之琳,中國古典文學研家陸侃如,音樂家龍飛等。海門民間文化傳統底蘊深厚,從江南傳入的吳歌逐步演變為具有海門地方特色的海門山歌,並於建國後發展為新興的地方劇種――海門山歌。通東民歌在海門北部十分盛行,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如跳財神、跑五方、跳判等。清末,誕生了海門第一個京劇戲班――張洪福班,評彈演唱遍於城鄉。以沈肇洲為代表繼承和發展了瀛洲琵琶流派,並於1920年灌制了中國音樂史上第一張琵琶曲唱片。建國後,海門曾建過越劇團、評彈團、京劇團、雜技團,產生過廣泛影響。
[編輯本段]位置面積
海門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南靠長江,東鄰啟東市,東北瀕臨黃海,有海岸線11.73公里,西和北部與通州市接壤。市境位於北緯31°46′—32°09′,東經121°04′—121°32′。全市土地總面積1001.24平方公里。市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成網路狀,與長江相通,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廢黃河為基準)。地勢呈西北略高,東南偏低,西部最高處海拔5.2米,東部最低處海拔2.5米,南部橫截面呈弧形,兩頭低,中間高。全市耕地面積847426畝,占總面積的49.2%。
[編輯本段]區域人口
2001年4月區劃調整前,全市設有18鎮,4鄉,1場,3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民委員會,726個村民委員會。調整後,王浩、樹勛、臨江撤鄉建鎮。年末,全市共有21鎮,1鄉,1場。3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民委員會,239個村民委員會。全市總人口103.13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7.71人。當年人口出生率6.9%,自然增長率0.7%。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海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較足,土地肥沃,水、氣、肥比較協調,有利於多種雜糧旱谷和棉花、油料、薄荷、黃麻、葯材等作物生長。市境盛產元麥、玉米、水稻、蠶豆、大豆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其次還有油菜、黃麻、薄荷、留蘭香、小辣椒、葯材、水果、花卉等。全市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畜牧業有豬、羊、雞、鴨、兔、蜂、牛、馬、驢等產品以及水貂、鴿、鵪鶉、花鳥等特種飼養產品。海門頻江臨海,豐富的長江水和黃海水資源為發展水產業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內河產魚、河蟹、鏝鱺、黃鱔、鱉、龜、牛蛙及河蚌育珠,近海產對蝦、梭子蟹、鋸緣青蟹、文蛤、牡蠣、扇貝、養殖海帶、條斑紫菜等。另外還有蠶繭、食用菌、蔬菜和瓜果等。礦產資源有磁鐵礦、大理石和礦泉水。其中磁鐵礦石儲量2565萬噸,另有海鹽。
[編輯本段]氣候概況
氣溫:2001年全市平均氣溫15.9℃,比常年偏高能0.7℃,。其中1月、2月、3月、5 月、10月顯著偏高,4月、7月偏高;8月偏低,其餘月份為正常。2001年,極端最高氣溫是7月22日36.70℃,極端最低氣溫是1月15日-5.5℃。
降水:2001年,全市降水量1348.0毫米,比常年顯著偏多。其中1月、4月異常多,6月22日-24日受飛燕(2號台風)和梅雨鋒影響本市普降特大暴雨,降水量262-347毫米,以悅來為最大,全市出現暴雨5次。8月降水量顯著偏多,其餘月份正常或偏少,其中3月、5月、9月顯著偏少。
日照:2001年全市日照總時數2121.5小時,與常年相仿,其中3月231小時,比常年平均值多75.4小時,為異常多;其次為5月偏多13小時,7月偏多33.5小時,11月偏多20.3小時。其餘月份為正常或偏少,其中2月、12月顯著偏少,比常年平均值少33.8和54.9小時。
[編輯本段]地方文化
廟會
清代至民國初年,境內一些集鎮及廟宇,一年中要有數次廟會,俗稱"出會",也叫迎神賽 會。廟會的日期按規定,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菩薩',出會,五月十三"關帝菩薩',出會,十月初一或十五"城隆菩薩',出會,還有"猛將會"、"娘娘會"等。縣境北部地區一些集鎮一兩年就要有一次 廟會,如都天會、元帥會、觀音會等,其中都天會的規模為最大。廟會非常隆重,先將寺廟里供奉 的菩薩用轎子抬出,前後有各式儀仗隊迎送。有撐花傘的、捕盾牌的、提燈籠的,還有踩高撓、跳 師子舞的,前呼後擁,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菩薩"出巡',途中,有些人擺香案跪拜,圍觀者人山人海。許多善男信女,穿紅戴綠,歡天喜地,熱鬧非凡。此種廟會,40年代以後逐漸減少,與50年代 基本停止。
情歌
採桑 、采木香、采紅菱、采青梅、花望夢、哭望郎、四季歌、綉郎衣、五更調、梳妝台、郎想想、挑水歌、思曲山歌、日落西山、結出私情、約郎山歌、西湖欄桿、情郎山歌、新打水車、綉花肚兜、彎彎絡絡一條河、遠望江南一顆桑、紅嘴綠鸚鵡等。
十字歌
十張檯子、十個苦惱、十隻香袋、十雙拖鞋、十房媳婦、十個姑娘、十把扇子、十約情郎、十姐見郎 、十雙綉花鞋、十個銅細、十條手巾、十里亭勸郎、十稀才、十娘子、十個月、十告郎、十二月花名、十二杯酒、十二月長工歌、三十六條蟲,等。
海門山歌
清代中葉後,江南移民把吳歌傳入,經海門勞動人民世代口頭傳唱,不斷潤飾創造,清末明初發展成為廣泛流傳於境內的海門山歌。山歌分兩類,一類是即興山歌,大多在田間勞動或勞動之餘,隨口編成,歌詞有四句、六句、八句等。另一類是敘事山歌,歌詞有十多句、幾十句、乃至幾百句不等。 民國24年(1935),管劍閣、丁仲皋搜集的海門山歌整理成《江口情歌》,在上海大趲大學校刊上發表,隨即輯成專集。次年,管劍閣所搜集的長篇敘事山歌《紅娘子發表於武漢《天地人》雜志。1954年,海門山歌搬上舞台。50-60年代,有山歌劇本發表於全國性戲劇刊物上。80年代,許多山歌和研究山歌的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1984年,海門山歌研究會成立。1985年8月,縣舉辦首屆海門山歌會唱,50多名歌手演唱山歌40多首,《光明日報》、《新華日報》等先後對此作了報道。1986年7月,宋衛香演唱海門山歌《小阿姐看中搖船郎》,隨南通民間藝術團赴京演出。1987年,《海門山歌選》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收錄海門山歌250餘首。1995年,海門山歌《青龍角》赴京演出。流傳較廣的部分山歌目錄 長篇敘事山歌,搖船郎、拔蒜苗、販桃郎、接小姨、張二娘、秧歌、九姑娘、麥花姐、綉落衣、綉汗巾、庵堂相會、愛情十里亭等。
通東號子
通東地區人民在勞動中隨著;勞動節奏自編自唱形成口頭音樂。凡集體性的勞作,如車水、打麥、挑泥、拔花秸、打夯、扛棒、木工、拉船、采耥等,都有與之配合的號子。
通東號子一般為一唱一和的對歌號子,還有一些較長敘事號子;每段有十多句乃至數十句,如蒔秧和利市歌。
通東號子調式多樣,曲式多樣,有的抒情優美,節奏自由,如車水號子;有的雄渾開闊,高亢有力,如挑泥號子;有 的起伏和緩,節奉規整,如拉船號子;有的節奉規整和自由相間,如挑糞號子等。
建國後,有專人對通東號子進行挖掘整理。1979年5月,《海門民歌選》中收錄各類通東號子21首,其中拉船號子、拔錨號子和挑糞號子被選編進《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蘇卷》。1984年,號子獨唱《新嫂嫂領了獨生證》在上海電視台播放。
詩文
縣內古時有詩文散見於舊地方誌,著作流傳後世的有明代崔機桐著《東洲文集》,清代周家祿著《壽愷堂集》,清代畫家丁有煜著有《雙薇園集》、《雙薇園續集》、《與秋集》等,但都毀於乾隆年間的文字獄中,倖存的很少。
民國時期,較有影響的有影評家王塵無的散文集《浮世雜拾》,龔庭槐的愛國詩集《粟寰》、《荒原》、《滬上集》等。50―60年代,縣內歌劇創作十分興盛,較有影響的有《淘米記》、《采桃》、《把關》、《銀花姑娘》等。1976年,《人民文學》發表許乃平的兒童文學《金色的翅膀》,《人民日報》發表成漢飈的散文《紅旗如火映征途》。80年代全縣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的文學作品有67篇,其中28篇獲全國、省級獎勵。
舞蹈
海門民間舞蹈起源於祭神活動。明代逢年過節就有祭神娛樂的習俗。清代中葉起,隨著宗教儀式和廟會活動的興盛,海門民間舞蹈不斷發展,有跳財神、跑五方、調獅子、舞龍燈、盪湖船、蚌殼精、踏高蹺、挑花擔、打蓮湘、腰鼓舞、馬燈舞、鞦韆台、紅扇舞、等數十種,其中大部分舞蹈是在宗教儀式中出現的,如道教儀式"放施食"中的"跑五方"等;有的是從宗教儀式中分解出來後在民間流行的,如"跳財神";有的是從外地流入的,如打蓮湘、腰鼓舞等。1949年前,部分民間舞蹈失傳。50年代,縣派專人負責民間舞蹈的發掘和整理,龍燈舞、獅子舞、送菜頭、挑花擔、打蓮湘、腰鼓舞等先後搬上舞台。縣舉辦的文藝會演,每次都有一定數量的民間舞蹈。1983年,縣文藝部門對民間舞蹈進行普查。經過整理的民間舞蹈"跳財神",被收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卷》。
1949年前,部分民間舞蹈失傳。50年代,縣派專人負責民間舞蹈的發掘和整理,龍燈舞、獅子舞、送菜頭、挑花擔、打蓮湘、腰鼓舞等先後搬上舞台。縣舉辦的文藝會演,每次都有一定數量的民間舞蹈。1983年,縣文藝部門對民間舞蹈進行普查。經過整理的民間舞蹈"跳財神",被收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卷》。
書法
明代有大書法家張成、崔桐師徒倆。南通博物苑存有其書法長卷一卷,是其代表作。書法家崔思唯、盛鼎、李潛昭等的作品,也聞名國內外。
清代書法家成宏齡有"草聖"之稱。李方梅聞名縣內外,縣文物管委會存其楷書作品真跡。清時還有書法家許士觀、李如林、李來翰、李聯綉、李樘、張謇等。
民國時期,書法家黃祖謙精隸書,陳家干師宗顏碑,兼學漢魏,自成一體,蜚聲大江南北;其弟陳家六臨仿兄體;其女陳淑貞為縣籍書法家名人中唯一女姓。姚應春書法體學趙孟 ,縣內有"無姚不廳"之說。沙玉照馳名縣內外,蘇州玄妙觀題匾出自他手。陳拔書法曾受梁啟超推崇。
現代藝術家王個,愛好書法,用石鼓筆法入行草,尤精金文、石鼓,富有濃厚的金石氣息。
1984年,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立書法協會,有會員22人。1990年,發展到55人。
繪畫
明代畫家程源、張光鑒。清代有畫家丁有煜,擅水墨花卉,尤擅鳥竹。
攝影
1984年12月,縣攝影協會成立有會員21人。1989年5月,李翔攝影作品《采文哈》參加南通市攝影展。1990年他的攝影作品《鄉場》,參加"生活之美"全國競賽,獲優秀獎,9月,北京《健康咨詢》雜志發表李翔攝影作品《饞》。是年,縣攝影協會有會員24人。
民間故事
縣境東北部緊靠黃海,當地居民常為接觸,故常借自然天象、海神龍王一類虛幻縹緲、形象生動的故事,反映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對美的嚮往,如木樁港的傳說等。南部、西部"沙地",交通方便,人口稠密,產生了不少反映人們生活、勞動和體現"沙地"民風民俗的趣味故事,其中"憨婿"的故事,在當地婦孺皆知。"曹秀珍"和"楊聖岩"兩個機智人物的故事,分別流傳於北部和南部地區,"曹秀珍"源於通東地區流傳的"曹瘦臉兒";"楊聖岩"由崇明傳入海門。還有關於地名的傳說和民俗典故,記載著海門的歷史變遷和風土人情。
[編輯本段]禮儀習俗
聯姻
舊式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包辦婚姻。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青年男女根本沒有婚姻自由,更不可能自由戀愛。男女聯姻,先要有媒人說媒,男女雙方要門當戶對。境內南部地區,男女經人說合,雙方父母有意,就先「並八字」、「相親」、「訪人家」,然後「定親」。北部地區則先由父母托媒人或媒人主動做媒為雙方說親,雙方父母認為「門當戶對」以後,由男方揀好日子請媒人帶生月錢包,去對方索取女方出生年月日,即生辰八字帖,稱通草帖。媒人將此草帖壓在灶台的香爐腳下,如在3日內發生打碗壞盞,即推託不合,將八字帖退給女方。男方認可,則請算命先生「排八字」,進行合婚;如八字不合,請媒人將女方的庚帖退還,生月錢不退。
正由於包辦婚姻,有些孩子在娘胎里就由父母聽從媒灼作主和人家定親;有些男孩只十四五歲,父母就為他聯姻聚妻。
舊社會寡婦不準改嫁,同姓不準結婚。還有早婚、重婚、納妾、遺棄、搶親、拔親、帶童養媳等許多不合理現象,婦女備受欺凌,不少男子終身光棍
聘約

❺ 南通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區劃

南通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轄3個區(崇川區、港閘區、通州)、2個縣(海安、如東)、3個開發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通濱海園區、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功能區(蘇通科技產業園),代管3個縣級市(啟東、如皋、海門)。2012年末南通市常住人口729.7萬人,共有101個鄉鎮。南通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是江蘇全省的十二分之一。 江蘇省南通市行政區劃區/縣名行政區劃代碼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人郵政編碼政府所駐地南通市區崇川區 320602 215 86.83 226001 虹橋街道 港閘區 320611 134 26.63 226002 永興街道 通州區 320612 1343 113.87 226300 金沙鎮 轄縣海安縣 320621 1110 86.63 226600 海安鎮 如東縣 320623 1872 99.60 226400 掘港鎮 代管縣級市如皋市 320682 1531 126.71 226500 如城鎮 海門市 320684 1148 90.76 226100 海門街道 啟東市 320681 1191 97.25 226200 匯龍鎮 註:人口數據根據《南通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南通開發區人口列入崇川區,南通濱海園區人口列入通州區。南通市下轄各區區劃概況區域名稱下轄街道、鄉鎮崇川區街道(10個):和平橋街道、虹橋街道、學田街道、文峰街道、狼山鎮街道、任港街道、新城橋街道、城東街道、鍾秀街道、觀音山街道 港閘區街道(6個):永興街道、天生港鎮街道、唐閘鎮街道、陳橋街道、幸福街道、秦灶街道通州區鎮(19個):金沙鎮、平潮鎮、平東鎮、五接鎮、東社鎮、三餘鎮、十總鎮、騎岸鎮、五甲鎮、石港鎮、四安鎮、劉橋鎮、興仁鎮、興東鎮、川姜鎮、張芝山鎮、先鋒鎮、西亭鎮、二甲鎮富民港辦事處街道(4個):中興街道、新開街道、竹行街道、小海街道海安縣鎮(10個):海安鎮、角斜鎮、李堡鎮、大公鎮、城東鎮、曲塘鎮、南莫鎮、白甸鎮、墩頭鎮、雅周鎮如皋市街道(3個):如城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
鎮(11個):長江鎮(如皋港開發區)、東陳鎮、石庄鎮、搬經鎮、丁堰鎮、下原鎮、磨頭鎮、吳窯鎮、白蒲鎮、江安鎮、九華鎮 如東縣鎮(14個):掘港鎮、栟茶鎮、洋口鎮、苴鎮、雙甸鎮、新店鎮、長沙鎮、大豫鎮、馬塘鎮、豐利鎮、曹埠鎮、岔河鎮、河口鎮、袁庄鎮海門市鎮(8個):常樂鎮、余東鎮、正余鎮、三星鎮、臨江鎮、包場鎮、悅來鎮、四甲鎮
街道(3個):海門街道、濱江街道、三廠街道
鄉(1個):海永鄉 啟東市鎮(11個):匯龍鎮、呂四港鎮、北新鎮、惠萍鎮、王鮑鎮、寅陽鎮、東海鎮、近海鎮、南陽鎮、海復鎮、合作鎮
鄉(1個):啟隆鄉

❻ 南通人口分布圖哪裡有啊

南通市 面積8544平方千米,人口774萬人(2004年)。
崇川區 面積 215平方千米,人口 67萬人。郵政編碼226001。
港閘區 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18萬人。郵政編碼226001。
海門市 面積1148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郵政編碼226100。市人民政府駐海門鎮。
啟東市 面積1191平方千米,人口113萬人。郵政編碼226200。市人民政府駐匯龍鎮。
通州市 面積1343平方千米,人口127萬人。郵政編碼226300。市人民政府駐金沙鎮。
如皋市 面積1531平方千米,人口143萬人。郵政編碼226500。市人民政府駐如城鎮。
如東縣 面積1872平方千米,人口108萬人。郵政編碼226400。縣人民政府駐掘港鎮。
海安縣 面積1110平方千米,人口 96萬人。郵政編碼226600。縣人民政府駐海安鎮。

其中:崇川區
觀音山鎮 面積31.17平方千米,人口55110人。
狼山鎮 面積19.42平方千米,人口30492人。
新開鎮 面積14.53平方千米,人口28841人。
竹行鎮 面積31.98平方千米,人口33583人。
小海鎮 面積27.04平方千米,人口35898人。
2,港閘區

秦灶鎮 面積19.63平方千米,人口32122人。
閘東鄉 面積14.89平方千米,人口19069人。
閘西鄉 面積23.99平方千米,人口28060人。
陳橋鄉 面積29.09平方千米,人口27851人。
幸福鄉 面積20.48平方千米,人口23469人。
3,海門市
海門鎮 面積61.00平方千米,人口147784人。
三星鎮 面積30.69平方千米,人口 35459人。
天補鎮 面積31.73平方千米,人口 29101人。
三和鎮 面積36.38平方千米,人口 35663人。
德勝鎮 面積54.62平方千米,人口 47744人。
三廠鎮 面積63.29平方千米,人口 82964人。
常樂鎮 面積60.01平方千米,人口 51430人。
麒麟鎮 面積38.09平方千米,人口 31509人。
悅來鎮 面積54.26平方千米,人口 55743人。
萬年鎮 面積28.00平方千米,人口 30729人。
三陽鎮 面積45.00平方千米,人口 32545人。
四甲鎮 面積59.90平方千米,人口 61285人。
貨隆鎮 面積37.05平方千米,人口 33184人。
余東鎮 面積30.00平方千米,人口 31921人。
正余鎮 面積35.80平方千米,人口 36961人。
包場鎮 面積43.58平方千米,人口 55481人。
劉浩鎮 面積54.30平方千米,人口 62098人。
東灶港鎮 面積38.80平方千米,人口 35284人。
臨江鎮 面積41.66平方千米,人口 32643人。
王浩鎮 面積20.28平方千米,人口 29406人。
海永鄉 面積 3.68平方千米,人口 4926人。
樹勛鎮 面積37.91平方千米,人口 36368人。4,啟東市
匯龍鎮 面積95.23平方千米,人口160673人。
大興鎮 面積53.69平方千米,人口 51552人。
南陽鎮 面積74.54平方千米,人口 66785人。
惠豐鎮 面積33.28平方千米,人口 28200人。
民主鎮 面積43.91平方千米,人口 36483人。
北新鎮 面積55.03平方千米,人口 40962人。
久隆鎮 面積61.60平方千米,人口 56411人。
王鮑鎮 面積55.00平方千米,人口 43423人。
合作鎮 面積55.46平方千米,人口 44192人。
志良鎮 面積44.20平方千米,人口 36822人。
呂四港鎮 面積66.08平方千米,人口100141人。
天汾鎮 面積23.08平方千米,人口 35808人。
兆民鎮 面積39.80平方千米,人口 33045人。
海復鎮 面積33.10平方千米,人口 29816人。
少直鎮 面積57.18平方千米,人口 48467人。
向陽鎮 面積35.58平方千米,人口 32511人。
東元鎮 面積36.64平方千米,人口 30327人。
近海鎮 面積40.92平方千米,人口 33679人。
寅陽鎮 面積52.68平方千米,人口 37765人。
和合鎮 面積49.20平方千米,人口 43544人。
惠萍鎮 面積49.00平方千米,人口 43183人。
新安鎮 面積43.40平方千米,人口 38836人。
東海鎮 面積47.30平方千米,人口 34936人。
啟隆鄉 面積19.86平方千米,人口 3250人。
5,通州市
金沙鎮 面積120.29平方千米,人口207661人。
西亭鎮 面積 56.92平方千米,人口 46848人。
二甲鎮 面積 75.93平方千米,人口 85716人。
東社鎮 面積 50.05平方千米,人口 42248人。
三餘鎮 面積 78.82平方千米,人口 69648人。
北興橋鎮 面積 58.48平方千米,人口 38461人。
海晏鎮 面積 69.67平方千米,人口 40526人。
十總鎮 面積 47.80平方千米,人口 38632人。
騎岸鎮 面積 80.80平方千米,人口 51601人。
五甲鎮 面積 41.84平方千米,人口 34081人。
石港鎮 面積109.00平方千米,人口 72070人。
四安鎮 面積 46.21平方千米,人口 41207人。
劉橋鎮 面積 62.79平方千米,人口 50349人。
新聯鎮 面積 42.29平方千米,人口 28118人。
平潮鎮 面積 61.79平方千米,人口 78605人。
平東鎮 面積 46.77平方千米,人口 44065人。
五接鎮 面積 37.80平方千米,人口 37777人。
興仁鎮 面積 39.29平方千米,人口 43715人。
興東鎮 面積 30.08平方千米,人口 31813人。
張芝山鎮 面積 30.74平方千米,人口 35209人。
川港鎮 面積 52.00平方千米,人口 53802人。
先鋒鎮 面積 26.66平方千米,人口 34382人。
姜灶鎮 面積 52.81平方千米,人口 60839人。
6,如皋市
如城鎮 面積 98.41平方千米,人口183756人。
柴灣鎮 面積 66.04平方千米,人口 52316人。
雪岸鎮 面積 50.84平方千米,人口 36765人。
東陳鎮 面積 64.18平方千米,人口 48222人。
丁堰鎮 面積 70.48平方千米,人口 55445人。
白蒲鎮 面積 85.40平方千米,人口 82407人。
林梓鎮 面積 59.49平方千米,人口 45623人。
下原鎮 面積 70.76平方千米,人口 61259人。
九華鎮 面積 73.99平方千米,人口 76243人。
郭園鎮 面積 53.48平方千米,人口 56768人。
石庄鎮 面積 61.06平方千米,人口 66361人。
長江鎮 面積 64.23平方千米,人口 69238人。
吳窯鎮 面積 64.36平方千米,人口 64415人。
江安鎮 面積 54.48平方千米,人口 57696人。
高明鎮 面積 66.57平方千米,人口 54368人。
常青鎮 面積 59.00平方千米,人口 48161人。
搬經鎮 面積 69.60平方千米,人口 57647人。
磨頭鎮 面積103.15平方千米,人口 82648人。
桃園鎮 面積 58.40平方千米,人口 46281人。
袁橋鎮 面積 65.81平方千米,人口 49472人。
皋南鎮 面積 61.28平方千米,人口 48585人。
黃市鎮 面積 32.08平方千米,人口 34392人。
夏堡鎮 面積 40.99平方千米,人口 29273人。
7,如東縣
拼茶鎮 面積 95.70平方千米,人口 59903人。
洋口鎮 面積125.83平方千米,人口 77140人。
苴 鎮 面積 85.50平方千米,人口 39574人。
長沙鎮 面積 95.00平方千米,人口 39307人。
大豫鎮 面積 96.03平方千米,人口 42977人。
掘港鎮 面積263.14平方千米,人口208585人。
兵房鎮 面積 99.44平方千米,人口 66881人。
馬塘鎮 面積140.83平方千米,人口 85909人。
豐利鎮 面積140.37平方千米,人口 86620人。
曹埠鎮 面積 92.36平方千米,人口 49984人。
岔河鎮 面積141.63平方千米,人口 86076人。
雙甸鎮 面積112.33平方千米,人口 76437人。
新店鎮 面積 80.69平方千米,人口 39695人。
河口鎮 面積116.10平方千米,人口 66176人。
袁庄鎮 面積 99.19平方千米,人口 61073人。
8,海安縣
海安鎮 面積113.15平方千米,人口188309人。
城東鎮 面積108.48平方千米,人口 97298人。
曲塘鎮 面積115.52平方千米,人口103936人。
李堡鎮 面積 94.53平方千米,人口 85822人。
老壩港鎮 面積 36.80平方千米,人口 21685人。
角斜鎮 面積 65.99平方千米,人口 48080人。
西場鎮 面積 55.40平方千米,人口 48869人。
大公鎮 面積 89.28平方千米,人口 61214人。
孫庄鎮 面積 50.19平方千米,人口 36320人。
雅周鎮 面積 83.30平方千米,人口 62976人。
胡集鎮 面積 51.00平方千米,人口 39654人。
白甸鎮 面積 53.05平方千米,人口 33570人。
南莫鎮 面積 74.20平方千米,人口 57698人。
墩頭鎮 面積115.56平方千米,人口 72428人。

❼ 正余鎮的介紹

正余鎮隸屬江蘇省南通市下轄的海門市,由原正余鎮和王浩鎮於2012年底合並而成,是南通市確定的19個市級中心鎮之一。12正余鎮位於海門市境北部偏東,南與余東鎮毗鄰,東與包場鎮(海門港新區)相依,西與四甲鎮為鄰,北靠通州區三餘鎮和海晏鎮。1總面積62.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92公頃,下轄17個行政村2個社區。2014年全鎮總人口6.14萬人。342014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05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83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300萬元,實現應稅銷售22.5億元,入庫稅金1.35億元,工業用電量6742萬千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6億元,固定資產抵扣700萬元。34正余鎮境內有紹隆寺、王浩烈士陵園、馬雲山紀念館等景點。

❽ 江蘇南通海門有幾個鎮

截至2015年,海門市設有3個街道,9個鎮,231個村民委員會,67個居民委員會。

海門市下轄3個街道(海門街道、濱江街道、三廠街道),9個鎮(三星鎮、常樂鎮、悅來鎮、臨江鎮、正余鎮、余東鎮、包場鎮、四甲鎮、海永鎮)。2018年,全市有村民委員會231個,居民委員會63個。

(8)南通正余鎮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海門因受長江和黃海水域以及所處地理位置等影響,熱量、水分、日照、風速等要素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以年平均氣溫15.1℃為界,分為兩個不同的農業氣候區。西南部沿江春夏溫熱氣候區和東北部沿海夏溫熱氣候區。

劃分地界,東段以通沙河、西段以海界河為界。熱量條件西南部比東北部優越,3-8月份平均氣溫南北相差0.4-0.8℃,大於0℃的積溫相差70~155℃,大於3℃的積溫相差100℃左右,大於10℃的積溫南北相差90~158℃。

降水量方面,總的趨勢是東北部伏旱比西南部重,光照條件西南部比東北部要好些。風速東北部比西南部大,東北部風災出現的機率多且災害重。

❾ 南通的海門具體有多少鄉鎮

截至2015年,海門市設有3個街道,9個鎮,231個村民委員會,67個居民委員會。

海門市下轄3個街道(海門街道、濱江街道、三廠街道),9個鎮(三星鎮、常樂鎮、悅來鎮、臨江鎮、正余鎮、余東鎮、包場鎮、四甲鎮、海永鎮)。2018年,全市有村民委員會231個,居民委員會63個。

(9)南通正余鎮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海門市位於萬里長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門戶"之稱。海門,東瀕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距長崎、釜山等國際大港僅400海里;南倚長江,與上海的直線距離僅60公里。

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99.8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2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194人,其中二孩1598人,人口出生率為7.2‰;死亡人口10273人,人口死亡率為10.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8‰。年末常住人口90.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萬人。

❿ 海門屬於南通嗎

是的。

海門市是江蘇省南通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

海門市位於萬里長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門戶」之稱。與上海的直線距離僅60公里,海門市土地面積1148.77平方公里。

海門市轄3個街道(海門街道、濱江街道、三廠街道),8個鎮(三星鎮、常樂鎮、悅來鎮、四甲鎮、余東鎮、正余鎮、包場鎮、臨江鎮),1個鄉(海永鄉),233個村民委員會,64個居民委員會。

(10)南通正余鎮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部分鄉鎮介紹:

一、三星鎮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三星鎮,是江蘇省重點鎮,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全鎮總面積30.32平方公里,總人口3.37萬。三星鎮以家用紡織、床上用品的生產和銷售集散地著稱,是遠近聞名的綉品之鄉。

二、海永鎮

海永鎮,屬江蘇省海門市管轄,位於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南部與西部和崇明緊密連在一起,北依中國的「黃金水道」——長江。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被人譽為「江蘇的上海」、「海門的崇明」。2015年10月,海永鄉撤鄉建鎮,建立新的海永鎮。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5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2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2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4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6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8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69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