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租界多少個
A. 中國哪些城市有租界
繼英租界後,法國、美國等國也爭先恐後地在中國設立租界。到1902年奧匈帝國在天津開辟租界為止,列強已先後在中國建立了27個租界,僅天津一地就有八處之多。直到1943年,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才通過談判收回了租界,結束了這段長達百年的屈辱歷史。近代幾個不平等條約開放的口岸 大抵都有租界的
B. 我國在舊社會時期總共有多少個租界
重慶日租界:1901年9月24日, 川東道員兼重慶關監督寶芬與日本駐重慶領事山崎桂簽訂《重慶日本商民專界約書二十二條》,劃定重慶長江南岸王家沱地段為日本租界,佔地143089坪,合701畝。上海英租界:1845 年 11 月 29日,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 G.Balfour)與蘇松太道員宮慕久劃定洋涇浜以北、李家場以南、黃浦江以西地段為英租界,佔地830畝。1848年11月27日, 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R. Alcock)與上海道(蘇松太道此時自松江移駐上海, 一般人稱之為上海道)道員麟桂商定,擴展地區西北至蘇州河,西至洋涇浜,佔地2820畝。美租界:1847年,美國代理領事文惠廉(W.J.Boone )向上海道員要求劃虹口一帶為美租界。1863年6月25日, 美國駐滬領事熙華德(G.F.Seward)與上海道員黃芳議定,自濠溝起,沿蘇州至黃浦江,過楊樹浦地段,劃為美租界,佔地7865畝。公共租界:1863年9月20日,英租界與美租界合並為公共租界,佔地10685畝。1870年起, 公共租界越界築路,經1898年以後的屢次擴展,1899年擴展至泥城橋、跑馬場以西地帶;至1930年,共擴展佔地15893畝。法租界:1849年4月6日, 法國駐上海領事敏體尼(de Montigny )與上海道員麟桂劃定上海縣城北門外地帶為法租界,佔地500畝;1861與1899年屢次擴展,至1914 年,共擴展佔地15150畝。廣州英租界:1861年9月,英國領事羅伯遜(D.B.Robertson)與兩廣總督勞崇光議定,劃沙面島西部為英租界,佔地264畝。法租界:在劃定英租界同時, 清政府允許法國在沙面島東部建立法租界, 佔地66畝。廈門英租界:1852年,英國駐廈門領事金執爾(W.R.Gingell )與泉州府知府來錫藩商租烏空圖頭巾礁地段,1861 年劃定地界, 佔地76畝。1899 年,美國在廈門劃定租界, 旋歸並於英租界。日租界:1900年1月25日, 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廈門日本專管租界續約章程十二款》,劃定廈門虎頭山下臨海灘地約40000坪(每坪合中國營造尺5.8尺)為日租界。天津英租界:1860年10月,英國公使卜魯斯(F.W.A.Bruce )照會直隸總督恆福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將天津迤南紫竹林至上下園地方劃為英租界,佔地429畝。美國在英租界南劃定美租界,佔地 131 畝。1897年 3月,英租界擴展為1800畝。1902年10月,美租界並入英租界,成為英國租界的「南擴界」。同時,英租界又再加擴展,佔地4000畝。為天津第一大租界。法租界:1861年6月,法國公使布爾布隆( A.de Bourboulon)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簽訂《天津紫竹林法國租地條款》,在英租界北劃定法租界,佔地439畝;1900年12月,擴展為1380畝。德租界:1895年10月,天津津海關監督盛宣懷和天津道員李岷琛,與德國駐津領事司艮德(E.von Seckendorff)簽訂《天津條約港租界協定》,劃定瀕臨海河地段為德租界,佔地1034畝;1905年6月,擴展至3200 畝。日租界:1898年8月, 日本駐天津領事鄭永昌與津海關監督李岷琛簽訂《天津日本租界條款十四款》;同年11月4日, 又簽訂《天津日本租界續立條款十三款》,劃定海光寺地帶為日本租界,佔地1667 畝(303530坪)。俄租界:1900年12月,俄國公使格爾思(M.H.ГИPC)與清政府簽訂《天津租界條款》;1901年 5月,天津俄租界正式劃定,共佔地5474畝,為天津第二大租界。比租界:1902年2月, 天津道員張蓮芬與比利時駐天津領事嘎德斯(W. Henri Ketels )簽訂《天津比國租界合同》(即《天津永代租地協定》),在海河東岸劃定比租界,佔地740.5畝。意租界:1902年6月,義大利公使嘎喱納(G.Gallina )與津海關監督唐紹儀簽訂《天津義國租界章程合同》,在海河北岸劃定意租界,佔地771畝。奧地利租界:1902年6月,奧地利駐天津副領事貝瑙爾(K.Bernauer)與津海關監督唐紹儀簽訂《天津奧國租界章程合同》,劃海河東岸臨近意租界地帶為奧租界,佔地1030畝。鎮江英租界:1861年1月23 日, 英國公使館參贊巴夏禮(H. S.Parkes)與常鎮通海道員江清驥訂立租地批約, 劃定鎮江西城外雲台山地帶為英租界,佔地142畝。九江英租界:1861年3月25日, 英國公使館參贊巴夏禮與江西省藩司張集馨議定,劃九江城西門外龍開河以東地帶為英租界,佔地 150畝。漢口英租界:1861年3月21日, 湖廣總督官文委派漢陽府知府劉齊衡與英國公使館參贊巴夏禮議定,劃夏口鎮(即漢口鎮)下街尾楊林口上下地區為英租界,佔地458畝;1898年又擴展337畝;1901年再事擴展;共佔地 1069畝。法租界:1896年6月,法國在漢口租界條款議定,劃江邊至火車站地帶為法租界,佔地187畝;1902年又加擴展; 共佔地492畝。德租界:1895年10月,清政府與德國簽訂《德國漢口租地條款》,劃通濟門外沿江官地至李家墩地帶為德租界,佔地600畝;1898 年又加擴展。俄租界:1896年5月, 清政府與俄國在漢口簽訂《俄國漢口租界條款》,劃定自英租界北界起,沿江岸至通濟門止之地段為俄租界,佔地414.65畝。日租界:1897年7月16日, 湖北按察使黃德道與日本駐滬總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簽訂《漢口日本專管租界條款十二款》,勘定南界緊靠德租界,東起江口,西至鐵道地界為止之地段為日租界,最初佔地50000 坪;1907年9月2日,又經擴展,日租界總面積達124162坪,約相當600餘畝。沙市日租界:1898年8月18日, 湖北荊宜施道員俞鍾穎與日本駐沙市領事永隴簽訂《沙市日本租界章程十七條》,劃定自洋碼頭荊州官地起,至東南臨江地段為日租界,佔地108857坪。杭州日租界:1896年9月27日, 浙江按察使兼杭州洋務總局督辦聶緝規與日本駐杭州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簽訂《杭州日本租界原議章程十四條》,劃杭州武林門外拱宸橋北,運河東岸一帶地段為日租界,佔地718畝。蘇州日租界:1897年3月5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蘇州日租界章程十四條》,劃蘇州盤門外相王廟對岸青@①地地段為日租界,佔地為100000坪;另說為778畝。福州日租界:1899年4月28日, 日本駐福州領事與福建寧福道員簽訂《福州日本租界條款十二款》,劃福州口岸天主堂碼頭東界起,沿閩江地帶170000坪,另新洲約400000坪,為日租界。廈門廳鼓浪嶼公共租界:1901年12月,英、美、德、法、日、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丹麥等國領事與福建興泉永道員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地章程》,1902年1月, 續簽《廈門鼓浪嶼續訂公地章程》及《廈門鼓浪嶼租界中田地章程》,劃定鼓浪嶼全島約4.5 平方華里為公共租界。以上在上海、廣州、廈門、天津、鎮江、九江、漢口、重慶、杭州、蘇州、福州、沙市、廈門鼓浪嶼等13個城市,共劃有租界27處。在劃有租界的城市中,以天津的租界為最多,共有八國租界;以上海的租界對我國各方面的影響為最大。此外,需要說明一點:1901年以後的北京使館界,應屬於租界范圍。1901年,清政府與德、俄、日、美、英、法、意、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荷蘭等11國簽訂《辛丑和約》,第七款規定:「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宅用之處,並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國國家應允諸國分別自主,當留軍隊分保使館。」使館界的范圍,東至崇文門大街,南抵城牆,西至正陽門及其盤街,北至東長安大街。「依據(《辛丑和約》)約文,使館內外兵常駐守,獨由使館管理,可自行設防,中國民人不得居此……。界內設置警察,雇華人充之,由使團委任外籍警官指揮監督之……。界口且備堡壘,設置浮橋,區域雖小,假若敵國也。」錢實甫指出:「本來公使館在國際法上是有其特殊地位的,非所在國的主權所及,但這卻只以館內為限,其旁近及街道並不包括在內。中國的使館情形不同,它是構成了一個特殊地帶,周圍有城牆,隨處設炮台,儼然是一個小城一般。在它的范圍以內,一切主權都操於外人之手,華人不但不能過問,而且禁止在內居住,比一切租界、租借地、殖民地的侵略我國主權,還要厲害。」胡繩也指出:「《辛丑條約》規定,在北京東交民巷一帶劃出一個外國使館區(界),並使這個使館區(界)實際成為國中之國,帝國主義各國都有權用他們的軍隊來保守其使館。」
C. 中國有哪些租界
詳情請見:
中國歷屆政府收回外國租界的主要歷程
一、北洋政府:
1917年,中國收回奧匈帝國和德國在天津的租界,這是由於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戰勝國,而德奧為戰敗國。
1924年,蘇聯宣布放棄原俄國在華租界。
1922年,中國收回已被日本侵佔了八年之久的包括青島在內的膠州灣原德國租借地。
二、民國政府:
1927年,收回漢口英國租界。
1927年,收回九江英國租界。
1929年,收回鎮江英國租界。
1931年,收回天津比利時租界。
1943年,廢除天津和廣州的英租界及英、美、比三國在上海及廈門公共租界的權利。
1946年,收回上海、天津、漢口和廣州的法租界及法國在上海和廈門公共租界。
1947年,收回天津意租界和意在上海及廈門公共租界。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1955年,收回旅順、大連(曾先後為俄、日租界,二戰結束後又被蘇聯租用)
1997年,收回香港新界的英國租界
D. 中國在解放前總共存在多少個租界
租界,是指兩個國家議訂租地或租界章程後,在其中一國的領土上為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的另一國設立的合法的外國人居住地,在中國是指近代歷史上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在中國獲取的租借地的簡稱,多位於港口城市。諸如:上海、天津、漢口、廣州、鎮江等地,都有不同帝國主義國家的租界。當年天津是有租界最多的城市,共有:英租界、天津美租界、法租界、德租界、日租界、俄租界、比租界、意租界、奧匈租界。
E. 中國的七個租界租給哪些國家的
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4塊公共租界。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6處
法蘭西共和國4處
大日本帝國5處
德意志帝國2處
俄羅斯帝國2處
義大利王國1處
奧匈帝國1處:
比利時王國1處
美利堅合眾國1處
公共租界4處
F. 我國租界地有哪幾個
根據前述對居留地與租界的定界原則,凡經由我國政府以條約、協定或協議形式,正式同意承租某地區的外國掌握有該地區行政權的,是為租界。我國政府雖在某地劃有一定地區租賃給外國僑民居住,但我國仍掌有該地之行政權者,是為居留地。凡未經我國政府以任何形式之同意,外國在某一地區強行掌握其行政權的,即為非法破壞我國國家主權的行動,該地區不得稱為租界。據此,我們特提出下述各地的問題進行討論。
1934年和1936年的《中國外交年鑒》均列有營口、沈陽(奉天)、安東三地劃有日租界,但在注釋中卻稱:「(1905年)日俄戰後,日軍佔領奉天(遼寧),要挾中國於營口、奉天(沈陽)、安東皆設專管租界,中國政府未予承認。日本乃於該三處鐵路附屬地之外,自由另闢專管租界三處。唯1905年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有劃該三處為日租界之語,以後並未經兩國訂有章程者也。」[8](P53)錢實甫在《租界與租借地》一書列營口、沈陽、安東三處日租界下,亦作同樣附註。據此可知,營口、沈陽、安東三地並未劃有日租界。
對於福州是否劃有英租界的問題,自來就有不同的說法。1930年出版的白眉初著《中華民國改造全圖》稱,福州「由(江南)橋南至前倉山之間,有各國商店,各國領事館,日本專管居留地及南台共同租界」
G. 1898到1978年中國有多少租界
上海:4處租界
英租界:1845年11月29日劃定,佔地2820畝。1863年9月20日,與上海美租界合並為上海公共租界。
美租界:1847年劃定,佔地7865畝。1863年9月20日,與上海英租界合並為上海公共租界。
公共租界:1863年9月20日劃定,由美、英兩國租界合並而成,佔地10685畝。1943年1月,英、美兩國政府與重慶國民政府改訂條約,放棄一切在華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從此壽終正寢。
法租界:1849年4月6日劃定,佔地500畝。1943年7月,汪偽政府接管上海法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廣州:2處租界
英租界:1859年7月12日劃定,佔地211畝。1942年,汪偽政府接管廣州英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法租界:1859年7月12日劃定,佔地53畝。1943年,汪偽政府接管廣州法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天津:9處租界
英租界:1860年12月17日劃定,佔地460畝.。1942年,汪偽政府接管天津英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美租界:1860年劃定,佔地131畝。1902年10月,與天津英租界合並。
法租界:1861年6月2日劃定,佔地439畝。1943年6月5日,汪偽政權接管天津法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德租界:1895年10月30日劃定,佔地1034畝。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宣布接管天津德租界,後根據《凡爾賽和約》正式收回。
日租界:1898年8月29日劃定,佔地1667畝。1943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將天津日租界交由汪偽政府管理,二戰後正式收回。
俄租界:1900年11月9日劃定,佔地5474畝。1924年8月6日,蘇聯政府將天津俄租界交還中國政府。
比租界:1902年2月6日劃定,佔地740畝。1931年3月,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天津比租界。
奧租界:1902年12月27日劃定,佔地1030畝。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宣布接管天津奧租界,後根據巴黎和會決議正式收回。
意租界:1902年6月7日劃定,佔地771畝。1946年,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天津意租界。
漢口:5處租界
法租界:1896年劃定,佔地187畝。1943年6月5日,汪偽政府宣布接管漢口法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德租界:1895年10月3日劃定,佔地600畝。1917年3月15日,中國政府宣布接管漢口德租界,後根據《凡爾賽和約》正式收回。
俄租界:1896年5月劃定,佔地414畝。1924年,蘇聯政府將漢口俄租界交還中國政府。
日租界:1898年7月劃定,佔地200畝。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府宣布接管漢口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廈門:2處租界
英租界:1852年劃定,佔地76畝。1930年,中國政府正式收回廈門英租界。
日租界:1900年劃定,佔地40000坪,最終未能成形。
鎮江:1處租界
英租界:1861年1月劃定,佔地142畝。1929年11月15日,中國政府正式收回鎮江英租界。
九江:1處租界
英租界:1861年3月25日劃定,佔地150畝。1927年3月15日,中國政府正式收回九江英租界。
重慶:1處租界
杭州:1處租界
日租界:1896年9月27日劃定,佔地778畝。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宣布接管杭州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蘇州:1處租界
日租界:1897年3月5日劃定,佔地500畝。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宣布接管蘇州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沙市:1處租界
日租界:1898年8月18日劃定,佔地180875坪。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宣布接管沙市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福州:1處租界
日租界:1899年4月28日劃定。1943年3月30日,汪偽政權宣布接管福州日租界,二戰後正式收回。
鼓浪嶼:1處租界
北京:使館界
但大部分租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都已經收回,只有香港和澳門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