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桂圓有多少人口
Ⅰ 福建面積有多大
福建簡稱「閩」。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1949年8月24日,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全省現轄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龍岩8個地級市和寧德1個地區行政公署,下設永安、邵武、漳平、福清、福安、寧德、石獅、武夷山、晉江、南安、建甌、長樂、龍海、建陽、福鼎等15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和46個縣(含金門)。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毗鄰浙江、江西、廣東,與台灣省隔海相望,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分別佔75%、15%和10%。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324公里,沿海島嶼1400多個,較大港灣22處,可建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00多個,其中沙埕港、三都澳、羅源灣、湄洲灣、廈門港和東山港可建5—10萬噸深水泊位。福建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福建是個以漢族為主(佔98.5%)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47個少數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佔75%)。通用語言為普通話,並有福州話、閩南話、客家話、莆仙話、建甌話等多種方言。1998年末,全省人口3299萬人。福建又是著名僑鄉和台胞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達800多萬人,港澳同胞80多萬人,台灣同胞中80%以上祖籍福建。福建有多種宗教,其中影響較為廣泛的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道教和摩尼教等。福建還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影響遠播海內外。湄洲媽祖被尊為「天後」、「海峽女神」,世界各地有媽祖廟1500多座,1.4億人信奉媽祖,台灣有媽祖信徒1400多萬人。山林面積27000多平方千米,主要樹種為松、杉、樟、楠、桉、紅樹、毛竹等。礦藏有煤、鐵、錳、鉬、石墨、鋁土、明礬、瓷土、葉臘石、海鹽等。福建亞熱帶農林特產豐富,茶香果美,早在宋代就是我國著名茶區。現有94%的市縣產茶。有安溪、福安、福鼎、建甌、建陽等5大產茶基地縣。名茶有烏龍茶的上品武夷岩茶和安溪鐵觀音及福州地區茉莉花茶、福鼎和福安的閩紅、白茶等。福建號稱水果之鄉,盛產柑桔、龍眼、荔枝、橄欖、枇杷、香蕉等六大名果。其中龍眼是福建的特產水果,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品種多達200餘種,滋補作用能與東北人參媲美,以莆田興化桂圓最為著名。橄欖是福建傳統名果,唐時已列入貢品,在海外頗受歡迎,被華僑稱為福果。福建海產品特產有長樂附近的海蚌、文昌魚、農林特產還有建蓮、閩筍、香菇、白木耳等。閩筍早在宋代就列為貢品。其中冬筍最是鮮嫩,富含蛋白質、無機質、與鮮香脆嫩、營養豐富的香菇配製成的罐頭大量外銷。福建傳統的特產工藝品有福州脫胎漆器、壽山石雕、廈門珠綉、泉州木雕、平潭貝雕、漳州彩塑、砂陶、德化瓷器、安溪竹編等。其中神州脫胎漆器古樸鮮亮,與北京景泰藍、景德鎮瓷器同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風味特產有福建蜜餞、老酒、沉缸酒等。此外有閩菜--------中國主要菜系之一。農副產品主要有水稻、小麥、紅薯,甘蔗、花生、油菜子、烤煙,亞熱帶水果龍眼(即桂圓,產量、質量全國第一),柑桔、荔枝、橄欖、柚子等,茶葉(本省多名茶品種,有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福州茉莉花茶和功夫紅茶等),蓮子(建寧、建陽所產「建蓮」暢銷國內外),以及山林特產閩筍、香菇、銀耳、松脂,葯材建澤瀉、烏梅、姜黃、神曲等。工業產品主要有機械、鋼鐵、煤炭、化肥、水泥、塑料、板材、新聞紙、蔗糖、罐頭食品等。傳統手工業工藝產品有福州脫胎漆器、角梳、雨傘、壽山石刻,廈門漆緞雕塑、德化陶瓷以及南平、古田、福州等地的竹器、竹編,連城、漳平、龍岩、上杭等地的藤製品等。解放後,為改變本省交通閉塞狀況,修建了鷹(潭)廈(門)、南(平)福(州)、漳(平)龍(岩)等鐵路和許多公路,全省公路通車里程29000多千米,比解放前夕增加10多倍,現在,90%以上的鄉鎮通了汽車。全省輪駁船航道也比解放時增長1倍多。近年來,新開辟有福州到杭州、上海、廣州等地的民用航空線。
Ⅱ 仙橋鎮溝尾村有多少人口
282人
該村現有農戶74戶,共鄉村人口282人,其中男性141人,女性141人。其中延助打待刻願農業人口282人,勞動力146人。該村以少數民族為主,其中傣族160人,彝族11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1人,參合率68%;享受低保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料品而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
Ⅲ 華亭樟村的圖片和資料
http://ke..com/view/1226039.htm
華亭鎮網路名片
華亭鎮街道華亭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西南部,東鄰新度鎮,西毗仙游縣,南接靈川鎮,北靠常太鎮。
中文名稱: 華亭鎮
面積: 135平方千米
人口: 10.4萬
地理位置
華亭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西南部,東鄰新度鎮,西毗仙游縣,南接靈川鎮,北靠常太鎮,總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10.4萬人。轄1個社區、34個行政村。324國道過境。
代碼
350302101:~001華亭社區 ~201山牌村 ~202樟塘村 ~203霞皋村 ~204油潭村 ~205埔柳村 ~206前柳村 ~207瀨厝村 ~208西沙村 ~209後角村 ~210鄭庄村 ~211瀨溪村 ~212宮利村 ~213五雲村 ~214隆興村 ~215澗口村 ~216頂宅村 ~217坪坂村 ~218後楓村 ~219興沙村 ~220西許村 ~221郊溪村 ~222郊尾村 ~223長嶺村 ~224雲峰村 ~225後塘村 ~226湖頭村 ~227前黃村 ~228南湖村 ~229園頭村 ~230萬坂村 ~231圳頭村 ~232後山村 ~233西湖村 ~234走馬亭村
沿革
1958年建華亭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10.1萬,轄樟塘、霞皋、山牌、西沙、後角、萬坂、鄭庄、瀨溪、頂垞、坪坂、興沙、後楓、雲峰、後塘、湖頭、前黃、圳頭、後山、西湖、走馬亭、油潭、埔柳、前柳、瀨厝、宮利、隆興、五雲、澗口、西許、郊溪、郊尾、長嶺、南湖、園頭34個村委會和華亭居委會。2002年由莆田縣劃歸城廂區管轄。
概況
華亭鎮美麗的農庄
華亭鎮歷史悠久,古稱花亭,位於莆田市城廂區西南部,東鄰新度鎮,西毗仙游縣,南接靈川鎮,北靠常太鎮,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萬畝,山地面積11.5萬畝,森林覆蓋率 71%。下轄3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人口10.4萬。是全區人口最多的大鎮。有海外僑胞3萬多人, 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莆田市重點僑鄉之—。 華亭鎮盛產龍眼、枇杷、橄欖等名特優水果,是「興化桂圓干」的源產地,素有「華亭桂圓甲天下」的美譽,現已形成了福廈路兩旁、木蘭溪兩岸、三紫山脈等七條果樹帶;果樹總面積達6.5萬畝。境內還蘊藏豐富優質的礦石資源,主要有葉臘石、花崗石、高嶺土、水晶石等,尤其是清代乾隆皇帝賜封的久負盛名的花崗石「華亭青」,常年出口日本及東南亞各地,現已探明可開采出口的花崗石儲量達1000多萬立方米。 福廈公路橫貫境內15.6公里,瀨榜公路過境7.5公里,基本實現村主幹道水泥化。「母親河」木蘭溪流經1.8個村15.2公里,境內建有3.5萬伏變電站1座和日供水 5000噸的自來水廠1個,可提供充足的工業及生活用電用水。各村相繼順利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近3000萬元,全面開通程式控制電話,為企業投資提供良好的通訊設施。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華亭鎮物寶天華,地靈人傑。廣大幹群立足自身優勢,經過多年艱苦奮斗,經濟體量不斷壯大,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74億元,比增17.7%; 鄉鎮企業總產值23.31億元,比增20.7%,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總產值4.1億元, 比增3.7%;農民人均純收入3642元,比增4%。 華亭鎮加速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抓好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切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教育工作: 全鎮現有35所小學,5所中學,全鎮教育資源布局更趨合理。同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莆田農業職業中專學校培養出舍已救人的英雄烈士劉志珊,成為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華亭—中連年成為全市農村完中高考的排頭兵。 (二)文化工作: 全鎮實現有線電視聯網村28個,入戶數9000多戶,同時實現與市區光纖聯網,大大提高了節目的輸送質量。積極開展校園文化進村和送文化下鄉活動,組織農村軍樂隊、車鼓隊。十音八樂隊20多支。既豐富了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又收到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衛生工作: 擁有一座綜合性醫療機構華亭華僑醫院,引進先進的醫療器械設備,提高醫護人員的醫術水平和服務水準。 (四)僑務工作: 華亭是莆田市第二大僑鄉,現有海外僑胞3萬餘人,主要聚居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地,多年來該鎮積極利用海外僑胞建設家鄉的熱情,引導他們捐款獻資 2000多萬元用於辦學、築路等公益事業,促進經濟發展。
編輯本段上海市嘉定區華亭鎮
華亭鎮 駐南首澄瀏路1505號,郵編201811。轄:袁家橋、沁園2個居委;聯一、聯華、聯三、北新、華亭、金呂、塔橋、連俊、雙塘、毛橋、唐行11個村。
Ⅳ 請問福建莆田特產有哪些
1、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歷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國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其成品條細如絲,潔白透明,勻韌不碎,質地優良。它有興化細米粉、銀絲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條米粉等。吃法方便,膾炙人口,沖泡炒煮均可,老少皆宜,對感冒、盲腸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是饋贈佳品。深為海外僑胞所喜愛。名聞遐邇。2009年1月,《荔城區興化米粉》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興化米粉是莆田傳統特產。據《興化烹調》記載:一是相傳在北宋熙寧年間,興化府主簿黎畛在協助錢四娘修築木蘭陂時,日夜奔波,無暇照顧病中0,為盡其孝心,特派人從老家廣東潘羅縣瀆月村取來加工米粉工具,請來師傅,到莆田渠橋洋尾村加工米粉給其母食用。後來不少人開始學習加工米粉,俗稱洋尾村有九十九礁,足見其加工米粉規模,但手工操作工藝落後,所加工的米粉比較粗糙。
2、度尾文旦柚
文旦柚是度尾的名優珍果。在清末,由度尾潭邊的坑尾自然村吳金棟祖父栽培一株優質柚,後用高壓法育苗傳鄰村。1949年,度尾的文旦柚產量已達到2500公斤。由於文旦柚具有單性結實的特性,果實無籽脆甜。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1980年時全縣種植面積總共只有198畝,產量也只有八噸。1983年,經福建省科委鑒評,認定為優良柚類品種,同時被國家農業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研究所確認為是柚類中的佳品。1992年,全縣文旦柚種植面積達2481畝,年產量1050噸,龍華、大濟、賴店、榜頭等也相繼引種。目前,度尾文旦柚的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初具規模。度尾文旦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福建省仙游縣度尾鎮和大濟鎮等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3、興化桂圓
龍眼,荔枝摘過,龍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稱桂圓。據《神農草木經》記載:龍眼名‘益智’,出南海山谷。三國初年(220—226年),魏文帝曾下昭群臣曰:南方之珍若龍眼、荔枝……出自九真、交趾。九真、交趾即今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等地。1988年福建省果樹研究所對應用花粉形態結構上異同的試驗,證實了海南島的野生龍眼在其系統發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為龍眼原生在我國南方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龍眼屬無患子科。常綠喬木。偶數羽狀復葉,小葉4—6對,長橢圓形,全緣、革質,光滑無毛。圓錐花序,花小,黃色,有雄花與兩性花。春末復初開花,八月實成,形圓如彈,殼淡黃或褐色。肌肉白,透明而有漿,較荔枝為薄,純甜無酸,纖維少,果味絕佳。性喜溫濕,壽命最長可達四百餘年。用播種、嫁接、壓條及扦插等繁殖。樹冠繁茂,木質堅固耐久,可作傢具、造船、雕刻等材料;根干可提栲膠。果供生食,亦可加工成干製品或罐頭食品。
4、莆田紅毛菜
紅毛菜是藻類中口味最好的菜餚,含有相當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味道鮮甜,有較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紅毛菜的蛋白質、各種氨基酸含量非常高,而且富含人體必須的氨基酸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照文獻報道的EPA(即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縮寫,是魚油的主要成分)含量最高的天然藻類食品——產於日本宮城縣的紅藻,莆田南日島紅毛菜的EPA含量是日本紅藻的120%以上,是至今文獻記載的藻類中EPA含量最高的天然水產品。莆田地處閩中沿海,海水中營養鹽豐富,尤其是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較為充足,為紅毛菜生長發育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全國紅毛菜人工育苗的創始地和紅毛菜人工養殖的主產地。莆田紅毛菜歷經60餘年的技術創新與養殖發展,地域特色明顯,產品遠銷台灣地區和東南亞等國,深受廣大華僑華人的喜愛。在今年剛剛評出的莆田市首屆十大海鮮珍品中,紅毛菜榜上有名。
5、南日紫菜
南日紫菜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鮑協會莆田依山傍海,物產豐富,其中以南日島的海貨鮮味最具盛名。南日島是我省第一大島,擁有海鮮生長的黃金條件:亞熱帶海洋氣候,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四面環海,洋流湍急,水質清澈。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紫菜、海帶、鮑魚等海產品,比近海的營養更豐富,口感更嫩滑,因而暢銷海內外,廣受好評。南日紫菜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我省唯一出鏡的美食。
6、南日鮑魚
地域范圍 南日鮑魚是南日海域特產,採用南日島自己培育的苗種,因其生長水質清新、氣候適宜,味道鮮美獨特,色彩鮮明。 特定品質南日鮑魚體肥殼厚,鮑肉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東西方筵席上的海珍上品,鮑肉有利腸、滋陰、壯腎之療效,鮑殼又稱石決明有明目、降血壓之功能。近年來,還研究從鮑中提取Ⅲ素,它對抑制腫瘤有明顯的效果。因此,鮑的經濟價值很高。 文化典故以前當地野生的鮑魚只有幾個。1998年,村民魏九富卻從大連引進了5萬多個鮑魚苗要在南日島養殖,引起不小的轟動。魏九富帶頭進了鮑魚苗,一養就成功了。原來,鮑魚適合生長的水溫是攝氏10~28度,南日島的海域水溫合適;除此之外,這里水流急,沒有工業污染,各項指標都非常適合養鮑魚。
7、南日海帶
南日海帶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鮑協會莆田依山傍海,物產豐富,其中以南日島的海貨鮮味最具盛名。南日島是我省第一大島,擁有海鮮生長的黃金條件:亞熱帶海洋氣候,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四面環海,洋流湍急,水質清澈。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紫菜、海帶、鮑魚等海產品,比近海的營養更豐富,口感更嫩滑,因而暢銷海內外,廣受好評。南日紫菜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我省唯一出鏡的美食。
8、莆田龍眼
莆田地處我國龍眼栽培適宜區的北緣,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日夜溫差大。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為特點。
9、莆田荔枝
福建種植荔枝,始於唐代,到了宋代,植荔之風,一時稱盛。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聞天下,而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為最。 清代乾隆年間莆田人廖必琦這樣贊美家鄉的荔枝:誰把芳名掛齒牙,方紅陳紫總堪垮,林間玉醞滋甘露,塵外仙羅散彩霞。厚味由來高兩粵,異香此際壓三巴,莆中尤是閩中最,烏石山前有幾家。此外,在荔鄉莆田,據廖必琦記載,在他祖先庄園里曾發現奇特的品種,肉呈綠色而味甘。廖又詠詩贊曰:有宋芳名何可當,吾家荔枝自成庄,君謨此日如增譜,記取新詩入錦囊。詩中嘆惜蔡襄(字君謨)當時作《荔枝譜》時沒有記載這個品種。荔枝樹有著極強的生命力,能活數百甚至上千年,福建各地至今還保存不少歷盡滄桑的古荔枝,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莆田城內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依然年年結果,核小肉厚,蒂實皆香。
10、莆田枇杷
城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霜期極短,冰雪罕見,濕潤多雨,終年溫和,一年四季花果飄香,成為南國有名的花果之鄉。境內盛產枇杷、龍眼、荔枝、橄欖、楊梅、余甘等名優水果,其中枇杷、龍眼、荔枝稱為莆田三大名果。全區現有果樹種植面積18萬畝,占莆田市果樹種植總面積的40%,果品年產量達35000噸以上。當然,在城廂水果中,最出名的是枇杷和龍眼。莆田枇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界定莆田枇杷地理標志產品產地保護范圍的函》(莆政函〔2007〕143號)提出的范圍為准,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_蘆鎮、新縣鎮、庄邊鎮、白沙鎮、江口鎮、梧塘鎮、國歡鎮,荔城區西天尾鎮、新度鎮、拱辰街道辦事處;城廂區常太鎮、華亭鎮、鳳凰山街道辦事處、龍橋街道辦事處、霞林街道辦事處,仙游縣楓亭鎮、郊尾鎮、蓋尾鎮、榜頭鎮、園庄鎮、賴店鎮、大濟鎮、龍華鎮。
更多關於福建莆田特產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55a74161573193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Ⅳ 去莆田旅遊有什麼特產可以帶
到福建莆田 旅遊 ,可以帶這些特產:1.莆田度尾文旦柚,一般在每年的10月成熟,柚子非常耐放,可以存放一個月,不容易壞,如果是省外的遊客到莆田 旅遊 ,可以帶元旦柚送給親戚朋友。莆田的文旦柚,很小個,但是很甜,口感好。其中度尾文旦柚,是福建莆田的四大名果之一,這里產的柚子清香爽口,少籽,肉嫩汁多,酸甜適中,品質優良。還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2.莆田仙游書峰枇杷。我第一次聽到「仙游」,「書峰」,這個地名的時候,感覺被美到了,這個地名很有仙氣,富有詩意,真正去了仙游之後,發現當地風光真的很漂亮。每年的4-5月份,站在書峰高高的山上,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枇杷,密密麻麻的很是壯觀。一顆一顆的枇杷都套著果袋,一串串枇杷掛滿枝頭,很是誘人。書峰枇杷的種植 歷史 悠久,可以追述到公元3-5世紀的晉代。書峰枇杷的甜度比較高,可以說是一口枇杷一口蜜。現摘下來的枇杷既新鮮又味道超鮮美,一口咬下去果汁四溢。3.莆田桂圓干。又叫莆田龍眼,興化桂圓。莆田桂圓是中國桂圓中的佼佼者,品質很好,顆粒大,肉厚,果肉晶瑩剔透,香甜可口,坐月子必備,送禮佳品。懂行的人都知道,莆田龍眼乾是最好的。4.莆田枇杷膏。莆田盛產枇杷,既然枇杷膏也是出名的,枇杷雖然好,但是每年能吃過枇杷鮮果的季節非常短,而且枇杷並不好保存,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有熬制枇杷膏的習俗。走親訪友,枇杷膏也是上好的禮品。
(閩南網洪阿霜)
謝友邀我。
對於一個經常外出 旅遊 的愛好者來說,購買一些當地特產帶回來給親朋好友品嘗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
莆田是福建省的一個地級市。
面積:4119平方米。
人口:289萬人。
定位: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區。
由於莆田屬於熱帶與溫帶氣候,一年三熟的作物,也是熱帶和溫帶果樹聚集區,其中莆田就有各種果樹品種多達5l個品種,其中有栽培的32個品種,野生和半野生19個品種。
在果樹當中莆田枇杷.桂圓,文旦柚.龍眼.荔枝最為著名。
莆田還盛產鰻魚.對蝦,梭子蟹.丁昌魚.南日鮑魚。
莆田還有金沙薏米等產品。
在莆田購買特產時請認准榮獲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的商標。
以上是個人認為到莆田 旅遊 吋所推茬的當地特色的著名特產。
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諒解。
這個地方特產十分豐富,品種太多了。
不過如今電商、互聯網商業十分發達,在網上買東西又便宜又好,不用攜帶。
莆田產人才,全國許多私人醫院由這里人打造,拉些人才自己開醫院掙大錢好了。
1.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被稱為莆田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精選上等大米加工而成,具有潔白透明、勻韌不碎的特點。興化米粉深受廣大顧客的喜愛,是老少皆宜的上好食品。
2.興化桂圓
一直以來,興化桂圓都被當作南方的名貴產品進貢朝庭。興化桂圓肉厚質脆,汁多味甜,果實大、纖維少。
3.莆田紅毛菜
紅毛菜是口味最好的藻類食品,營養成分極高,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且味道極其鮮美。
4.南日紫菜
南日紫菜的身影曾經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中,以營養豐富、口感嫩滑而著稱。
5.度尾文旦柚
度尾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屬於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具有氣味芬香、肉嫩汁醇、甜酸適度、清香爽口的特點。
6.莆田荔枝
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聞天下,而其中,莆田荔枝是最為出名的,因而莆田也被稱為「荔城」。莆田荔枝具有香甜可口、止咳滋補的功效。莆田民間有句話:「大暑這天吃荔枝,營養價值比人參。」
莆田的特產就很多了。不過主要看你來的是什麼時候,決定帶什麼當下最火的產品了。比如現在是龍眼上市的季節,可以帶龍眼。不過由於龍眼保存的時間有限,可以選著我們這邊古法烘乾的桂圓干(可以看下我的店鋪)。桂圓干有補氣,明目等功效,泡水燉湯現吃,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其次可以帶海產品,比如海帶干,天然日曬, 健康 美味(可以看下我的店鋪)干貝,蟶干,蝦仁等,各種海產干貨,都是不錯的選擇。荔枝幹,莆田的四大名果之一,別的地方很少會有的。主食類的,可以興化米粉,媽祖線面,白果等
莆田 美食 多到一想就流是口水,想帶回家的,有各種各樣,只能現買現吃的也超多,我說說有那些,能帶回家自己做的,興化米,可炒可煮可燙,炒,用豆漿炒可用海鮮炒可用豆漿燙。鹵面,海鮮放多種,地瓜干,不是平時超市買的現吃的,而是煮粥莆田人叫稀飯,煮粥時洗幾片一起煮,水果,荔枝,龍眼,文旦柚,枇杷有一個品種叫白梨枇杷,小時候有幸吃過,現在買不到的,非常好吃,就是果食小個點,沒有什麼賣點所以就沒人在種了,等等等,現買現吃的有很多,仙游的海蠣煎雖說自己在家能做,可是沒有買來的味道,豆湯,不是豆子做的湯是手工線面加很多材料做的有幾種口味,建設路那家吃了快十年了,就那家味道好,可惜他家只做夜宵,太說了,不說了,在說下去真想飛回老家去在吃個遍了
沒去過,不太熟悉
據說鞋子不錯
興化米粉
文旦柚
桂圓
紅毛菜
荔枝
紫菜
鮑魚
海帶
龍眼枇杷
本人一般 旅遊 不會帶多少土特產品,原因在於 社會 發展到今天,物流已非常發達,電商尤其方便,坐在家中手指一動,一切搞定,省去了多少麻煩,背來背去的,對嗎?但如果說在蒲田一定要買點什麼土特產的話,我可能會買一點淡干海產品。
現代物流非常發達,很多地方的特產現在都已行銷全國。如果去到莆田 旅遊 ,覺得有必要在本地買點當地特產帶回去,當地的一些干貨覺得比較適合。
比如莆田出產龍眼、荔枝、文旦柚、枇杷,但鮮果有季節性也不方便攜帶,購買一點曬乾的荔枝、龍眼(曬干後叫桂圓)也是不錯的;如果遇上橄欖上市,帶一些青橄欖可以清熱下火,也是莆田的土產之一。
還有就是一些海鮮的干貨,比如:魷魚干、蟶干、干貝、紫菜、紅毛菜等,在一些農貿市場或鄉下,能買到當地人曬的干筍也挺不錯。
莆田還有一些特色 美食 ,比如煎包、熗粉、煎粿、土筍凍、軟粿等,但這些攜帶都不是很方便。有一種紅色的粿,是福建也是莆田的傳統 美食 ,應該是比較有地域特色的手信。
Ⅵ 埕前村坑柄54號是哪個小組
埕前村位於埕頭集鎮的邊界處,距鎮中心6公里,東臨前亭村,西靠埕頭集鎮,北高中心公路北埕公路穿越該村,交通方便,全村轄6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560戶,人口3020人,黨員58名。土地面積948畝,其中水田448畝,農地500畝,2012年村財收入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76元。全村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優勢,加快村建,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埕前村與前亭村、埕頭村、沖沁村、山前村、東皋村、吳城村、竹庄村、渡嶺村、福嶺村、欄山村、岱峰村、高峰村、高洋村、江邊村相鄰。
埕前村附近有莆田工藝美術城、莆田梅妃故里、後黃村、文峰宮、莆田苦竹寺、浦口宮等旅遊景點,有興化米粉、興化桂圓、莆田荔枝、莆田桂圓、荔城桂圓、荔城荔枝等特產,有媽祖祭典、莆田九鯉燈舞、惠洋十音:莆田民間藝術、媽祖信俗、媽祖回娘家祭祀民俗、江梅妃傳說等民俗文化。
Ⅶ 請問福建莆田特產有哪些
1、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歷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國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其成品條細如絲,潔白透明,勻韌不碎,質地優良。它有興化細米粉、銀絲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條米粉等。吃法方便,膾炙人口,沖泡炒煮均可,老少皆宜,對感冒、盲腸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是饋贈佳品。深為海外僑胞所喜愛。名聞遐邇。2009年1月,《荔城區興化米粉》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興化米粉是莆田傳統特產。據《興化烹調》記載:一是相傳在北宋熙寧年間,興化府主簿黎畛在協助錢四娘修築木蘭陂時,日夜奔波,無暇照顧病中0,為盡其孝心,特派人從老家廣東潘羅縣瀆月村取來加工米粉工具,請來師傅,到莆田渠橋洋尾村加工米粉給其母食用。後來不少人開始學習加工米粉,俗稱洋尾村有九十九礁,足見其加工米粉規模,但手工操作工藝落後,所加工的米粉比較粗糙。
2、度尾文旦柚
文旦柚是度尾的名優珍果。在清末,由度尾潭邊的坑尾自然村吳金棟祖父栽培一株優質柚,後用高壓法育苗傳鄰村。1949年,度尾的文旦柚產量已達到2500公斤。由於文旦柚具有單性結實的特性,果實無籽脆甜。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1980年時全縣種植面積總共只有198畝,產量也只有八噸。1983年,經福建省科委鑒評,認定為優良柚類品種,同時被國家農業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研究所確認為是柚類中的佳品。1992年,全縣文旦柚種植面積達2481畝,年產量1050噸,龍華、大濟、賴店、榜頭等也相繼引種。目前,度尾文旦柚的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初具規模。度尾文旦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福建省仙游縣度尾鎮和大濟鎮等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3、興化桂圓
龍眼,荔枝摘過,龍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稱桂圓。據《神農草木經》記載:龍眼名‘益智’,出南海山谷。三國初年(220—226年),魏文帝曾下昭群臣曰:南方之珍若龍眼、荔枝……出自九真、交趾。九真、交趾即今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等地。1988年福建省果樹研究所對應用花粉形態結構上異同的試驗,證實了海南島的野生龍眼在其系統發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為龍眼原生在我國南方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龍眼屬無患子科。常綠喬木。偶數羽狀復葉,小葉4—6對,長橢圓形,全緣、革質,光滑無毛。圓錐花序,花小,黃色,有雄花與兩性花。春末復初開花,八月實成,形圓如彈,殼淡黃或褐色。肌肉白,透明而有漿,較荔枝為薄,純甜無酸,纖維少,果味絕佳。性喜溫濕,壽命最長可達四百餘年。用播種、嫁接、壓條及扦插等繁殖。樹冠繁茂,木質堅固耐久,可作傢具、造船、雕刻等材料;根干可提栲膠。果供生食,亦可加工成干製品或罐頭食品。
4、莆田紅毛菜
紅毛菜是藻類中口味最好的菜餚,含有相當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味道鮮甜,有較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紅毛菜的蛋白質、各種氨基酸含量非常高,而且富含人體必須的氨基酸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照文獻報道的EPA(即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縮寫,是魚油的主要成分)含量最高的天然藻類食品——產於日本宮城縣的紅藻,莆田南日島紅毛菜的EPA含量是日本紅藻的120%以上,是至今文獻記載的藻類中EPA含量最高的天然水產品。莆田地處閩中沿海,海水中營養鹽豐富,尤其是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較為充足,為紅毛菜生長發育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全國紅毛菜人工育苗的創始地和紅毛菜人工養殖的主產地。莆田紅毛菜歷經60餘年的技術創新與養殖發展,地域特色明顯,產品遠銷台灣地區和東南亞等國,深受廣大華僑華人的喜愛。在今年剛剛評出的莆田市首屆十大海鮮珍品中,紅毛菜榜上有名。
5、南日紫菜
南日紫菜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鮑協會莆田依山傍海,物產豐富,其中以南日島的海貨鮮味最具盛名。南日島是我省第一大島,擁有海鮮生長的黃金條件:亞熱帶海洋氣候,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四面環海,洋流湍急,水質清澈。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紫菜、海帶、鮑魚等海產品,比近海的營養更豐富,口感更嫩滑,因而暢銷海內外,廣受好評。南日紫菜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我省唯一出鏡的美食。
6、南日鮑魚
地域范圍 南日鮑魚是南日海域特產,採用南日島自己培育的苗種,因其生長水質清新、氣候適宜,味道鮮美獨特,色彩鮮明。 特定品質南日鮑魚體肥殼厚,鮑肉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東西方筵席上的海珍上品,鮑肉有利腸、滋陰、壯腎之療效,鮑殼又稱石決明有明目、降血壓之功能。近年來,還研究從鮑中提取Ⅲ素,它對抑制腫瘤有明顯的效果。因此,鮑的經濟價值很高。 文化典故以前當地野生的鮑魚只有幾個。1998年,村民魏九富卻從大連引進了5萬多個鮑魚苗要在南日島養殖,引起不小的轟動。魏九富帶頭進了鮑魚苗,一養就成功了。原來,鮑魚適合生長的水溫是攝氏10~28度,南日島的海域水溫合適;除此之外,這里水流急,沒有工業污染,各項指標都非常適合養鮑魚。
7、南日海帶
南日海帶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鮑協會莆田依山傍海,物產豐富,其中以南日島的海貨鮮味最具盛名。南日島是我省第一大島,擁有海鮮生長的黃金條件:亞熱帶海洋氣候,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四面環海,洋流湍急,水質清澈。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紫菜、海帶、鮑魚等海產品,比近海的營養更豐富,口感更嫩滑,因而暢銷海內外,廣受好評。南日紫菜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我省唯一出鏡的美食。
8、莆田龍眼
莆田地處我國龍眼栽培適宜區的北緣,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日夜溫差大。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為特點。
9、莆田荔枝
福建種植荔枝,始於唐代,到了宋代,植荔之風,一時稱盛。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聞天下,而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為最。 清代乾隆年間莆田人廖必琦這樣贊美家鄉的荔枝:誰把芳名掛齒牙,方紅陳紫總堪垮,林間玉醞滋甘露,塵外仙羅散彩霞。厚味由來高兩粵,異香此際壓三巴,莆中尤是閩中最,烏石山前有幾家。此外,在荔鄉莆田,據廖必琦記載,在他祖先庄園里曾發現奇特的品種,肉呈綠色而味甘。廖又詠詩贊曰:有宋芳名何可當,吾家荔枝自成庄,君謨此日如增譜,記取新詩入錦囊。詩中嘆惜蔡襄(字君謨)當時作《荔枝譜》時沒有記載這個品種。荔枝樹有著極強的生命力,能活數百甚至上千年,福建各地至今還保存不少歷盡滄桑的古荔枝,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莆田城內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依然年年結果,核小肉厚,蒂實皆香。
10、莆田枇杷
城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霜期極短,冰雪罕見,濕潤多雨,終年溫和,一年四季花果飄香,成為南國有名的花果之鄉。境內盛產枇杷、龍眼、荔枝、橄欖、楊梅、余甘等名優水果,其中枇杷、龍眼、荔枝稱為莆田三大名果。全區現有果樹種植面積18萬畝,占莆田市果樹種植總面積的40%,果品年產量達35000噸以上。當然,在城廂水果中,最出名的是枇杷和龍眼。莆田枇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界定莆田枇杷地理標志產品產地保護范圍的函》(莆政函〔2007〕143號)提出的范圍為准,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_蘆鎮、新縣鎮、庄邊鎮、白沙鎮、江口鎮、梧塘鎮、國歡鎮,荔城區西天尾鎮、新度鎮、拱辰街道辦事處;城廂區常太鎮、華亭鎮、鳳凰山街道辦事處、龍橋街道辦事處、霞林街道辦事處,仙游縣楓亭鎮、郊尾鎮、蓋尾鎮、榜頭鎮、園庄鎮、賴店鎮、大濟鎮、龍華鎮。
更多關於福建莆田特產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55a74161573193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Ⅷ 請問福建莆田特產有什麼
1、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歷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國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其成品條細如絲,潔白透明,勻韌不碎,質地優良。它有興化細米粉、銀絲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條米粉等。吃法方便,膾炙人口,沖泡炒煮均可,老少皆宜,對感冒、盲腸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是饋贈佳品。深為海外僑胞所喜愛。名聞遐邇。2009年1月,《荔城區興化米粉》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興化米粉是莆田傳統特產。據《興化烹調》記載:一是相傳在北宋熙寧年間,興化府主簿黎畛在協助錢四娘修築木蘭陂時,日夜奔波,無暇照顧病中0,為盡其孝心,特派人從老家廣東潘羅縣瀆月村取來加工米粉工具,請來師傅,到莆田渠橋洋尾村加工米粉給其母食用。後來不少人開始學習加工米粉,俗稱洋尾村有九十九礁,足見其加工米粉規模,但手工操作工藝落後,所加工的米粉比較粗糙。
2、度尾文旦柚
文旦柚是度尾的名優珍果。在清末,由度尾潭邊的坑尾自然村吳金棟祖父栽培一株優質柚,後用高壓法育苗傳鄰村。1949年,度尾的文旦柚產量已達到2500公斤。由於文旦柚具有單性結實的特性,果實無籽脆甜。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1980年時全縣種植面積總共只有198畝,產量也只有八噸。1983年,經福建省科委鑒評,認定為優良柚類品種,同時被國家農業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研究所確認為是柚類中的佳品。1992年,全縣文旦柚種植面積達2481畝,年產量1050噸,龍華、大濟、賴店、榜頭等也相繼引種。目前,度尾文旦柚的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初具規模。度尾文旦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福建省仙游縣度尾鎮和大濟鎮等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3、興化桂圓
龍眼,荔枝摘過,龍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稱桂圓。據《神農草木經》記載:龍眼名‘益智’,出南海山谷。三國初年(220—226年),魏文帝曾下昭群臣曰:南方之珍若龍眼、荔枝……出自九真、交趾。九真、交趾即今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等地。1988年福建省果樹研究所對應用花粉形態結構上異同的試驗,證實了海南島的野生龍眼在其系統發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為龍眼原生在我國南方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龍眼屬無患子科。常綠喬木。偶數羽狀復葉,小葉4—6對,長橢圓形,全緣、革質,光滑無毛。圓錐花序,花小,黃色,有雄花與兩性花。春末復初開花,八月實成,形圓如彈,殼淡黃或褐色。肌肉白,透明而有漿,較荔枝為薄,純甜無酸,纖維少,果味絕佳。性喜溫濕,壽命最長可達四百餘年。用播種、嫁接、壓條及扦插等繁殖。樹冠繁茂,木質堅固耐久,可作傢具、造船、雕刻等材料;根干可提栲膠。果供生食,亦可加工成干製品或罐頭食品。
4、莆田紅毛菜
紅毛菜是藻類中口味最好的菜餚,含有相當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味道鮮甜,有較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紅毛菜的蛋白質、各種氨基酸含量非常高,而且富含人體必須的氨基酸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照文獻報道的EPA(即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縮寫,是魚油的主要成分)含量最高的天然藻類食品——產於日本宮城縣的紅藻,莆田南日島紅毛菜的EPA含量是日本紅藻的120%以上,是至今文獻記載的藻類中EPA含量最高的天然水產品。莆田地處閩中沿海,海水中營養鹽豐富,尤其是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較為充足,為紅毛菜生長發育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全國紅毛菜人工育苗的創始地和紅毛菜人工養殖的主產地。莆田紅毛菜歷經60餘年的技術創新與養殖發展,地域特色明顯,產品遠銷台灣地區和東南亞等國,深受廣大華僑華人的喜愛。在今年剛剛評出的莆田市首屆十大海鮮珍品中,紅毛菜榜上有名。
5、南日紫菜
南日紫菜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鮑協會莆田依山傍海,物產豐富,其中以南日島的海貨鮮味最具盛名。南日島是我省第一大島,擁有海鮮生長的黃金條件:亞熱帶海洋氣候,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四面環海,洋流湍急,水質清澈。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紫菜、海帶、鮑魚等海產品,比近海的營養更豐富,口感更嫩滑,因而暢銷海內外,廣受好評。南日紫菜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我省唯一出鏡的美食。
6、南日鮑魚
地域范圍南日鮑魚是南日海域特產,採用南日島自己培育的苗種,因其生長水質清新、氣候適宜,味道鮮美獨特,色彩鮮明。特定品質南日鮑魚體肥殼厚,鮑肉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東西方筵席上的海珍上品,鮑肉有利腸、滋陰、壯腎之療效,鮑殼又稱石決明有明目、降血壓之功能。近年來,還研究從鮑中提取Ⅲ素,它對抑制腫瘤有明顯的效果。因此,鮑的經濟價值很高。文化典故以前當地野生的鮑魚只有幾個。1998年,村民魏九富卻從大連引進了5萬多個鮑魚苗要在南日島養殖,引起不小的轟動。魏九富帶頭進了鮑魚苗,一養就成功了。原來,鮑魚適合生長的水溫是攝氏10~28度,南日島的海域水溫合適;除此之外,這里水流急,沒有工業污染,各項指標都非常適合養鮑魚。
7、南日海帶
南日海帶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鮑協會莆田依山傍海,物產豐富,其中以南日島的海貨鮮味最具盛名。南日島是我省第一大島,擁有海鮮生長的黃金條件:亞熱帶海洋氣候,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四面環海,洋流湍急,水質清澈。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紫菜、海帶、鮑魚等海產品,比近海的營養更豐富,口感更嫩滑,因而暢銷海內外,廣受好評。南日紫菜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我省唯一出鏡的美食。
8、莆田龍眼
莆田地處我國龍眼栽培適宜區的北緣,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日夜溫差大。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為特點。
9、莆田荔枝
福建種植荔枝,始於唐代,到了宋代,植荔之風,一時稱盛。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聞天下,而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為最。清代乾隆年間莆田人廖必琦這樣贊美家鄉的荔枝:誰把芳名掛齒牙,方紅陳紫總堪垮,林間玉醞滋甘露,塵外仙羅散彩霞。厚味由來高兩粵,異香此際壓三巴,莆中尤是閩中最,烏石山前有幾家。此外,在荔鄉莆田,據廖必琦記載,在他祖先庄園里曾發現奇特的品種,肉呈綠色而味甘。廖又詠詩贊曰:有宋芳名何可當,吾家荔枝自成庄,君謨此日如增譜,記取新詩入錦囊。詩中嘆惜蔡襄(字君謨)當時作《荔枝譜》時沒有記載這個品種。荔枝樹有著極強的生命力,能活數百甚至上千年,福建各地至今還保存不少歷盡滄桑的古荔枝,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莆田城內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依然年年結果,核小肉厚,蒂實皆香。
10、莆田枇杷
城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霜期極短,冰雪罕見,濕潤多雨,終年溫和,一年四季花果飄香,成為南國有名的花果之鄉。境內盛產枇杷、龍眼、荔枝、橄欖、楊梅、余甘等名優水果,其中枇杷、龍眼、荔枝稱為莆田三大名果。全區現有果樹種植面積18萬畝,占莆田市果樹種植總面積的40%,果品年產量達35000噸以上。當然,在城廂水果中,最出名的是枇杷和龍眼。莆田枇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界定莆田枇杷地理標志產品產地保護范圍的函》(莆政函〔2007〕143號)提出的范圍為准,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_蘆鎮、新縣鎮、庄邊鎮、白沙鎮、江口鎮、梧塘鎮、國歡鎮,荔城區西天尾鎮、新度鎮、拱辰街道辦事處;城廂區常太鎮、華亭鎮、鳳凰山街道辦事處、龍橋街道辦事處、霞林街道辦事處,仙游縣楓亭鎮、郊尾鎮、蓋尾鎮、榜頭鎮、園庄鎮、賴店鎮、大濟鎮、龍華鎮。
更多關於福建莆田特產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55a74161573193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Ⅸ 莆田市的人口總數大約是多少人
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365.5萬人,常住人口321.1萬人,比2010年分別增加42.0萬人、43.2萬人。
相關說明
截止2020年底,人口密度885人/平方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210人/平方公里。從縣區分布看,地處沿海和平原的湄洲島、荔城區、秀嶼區、北岸分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715人/平方公里、1167人/平方公里、513人/平方公里、484人/平方公里,而山區面積較多的涵江區、仙游縣、城廂區分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320人/平方公里、244人/平方公里、10人/平方公里。
市內居住有漢族、回、苗、土家、彝、布依、畲、壯、侗、白等48個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莆田市常住人口為3210714人。
Ⅹ 仙游縣的人口
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仙游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園庄鄉土樓村溪尾山留有先民活動的遺址、遺物。先民們以磨製的石器、上釉的陶器作為日常生活、生產用具,從事農耕漁獵以及手工紡織業、制陶業等。
據宋《仙溪志》載,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建縣時,仙遊人煙稀疏。五代十國時,北方人民避亂南遷,其時主客未滿千戶。北宋末年,北方人民再次避亂南遷,大批入境。明代,人口趨於下降,在其後的150餘年間,徘徊在1--1.5萬口之間。到清代,經歷了「乾嘉盛世」之後,人口增加,同時人口統計由僅計成丁口數改為男女老少均計在內,故人口統計數驟增,至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全縣人口達49320戶共計306798人。
民國初期至民國31年(1942年),人口相對穩定在30~34萬人之間。民國32~37年,因抗日戰爭和內戰,農村經濟衰落,居民外出謀生漸多,全縣保持在29萬人左右。
1949年,全縣有79901戶,333898人。1953年全縣第一次人口普查,82317戶,362961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94724戶,489683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58584戶,768790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96024戶,875999人。至1992年底,全縣計有218364戶,914756人。1949年至1992年的43年間,全縣人口增加580858人,年均增13508人。
據《莆田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仙游縣人口數達824707,占莆田市的29.68%。
2013年末,仙游縣常住總人口84.0萬人,出生率12.0‰,死亡率6.3‰,自然增長率5.7‰,城鎮化水平37.1%。 仙游為福建糖蔗、柑橘、龍眼生產基地。農副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薯(楓亭薯著名),花生、黃麻、大豆、蔬菜、油菜籽,興化桂圓、度尾無籽蜜柚(文旦柚),陳燮柿、雲庄栗、蜜棗,寶坑番石榴、榜頭梧店芒果、書峰青靛、龍華金沙薏米、古洋曬煙皆為特產,香蕉、枇杷、獼猴桃,油茶籽、油桐籽、山蒼子、板栗、葯材,蟶、牡蠣、蛤、馬鮫、鯉魚、鰻、蟹,家畜良種黑白奶牛、長莆豬。
仙游歷來是農業縣。據福建省考古隊1987年在榜頭、大濟等地發掘的古遺物考證,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後期,先民們已從事耕耘、狩獵、養殖、捕撈等原始農事活動。唐代,得到初步開發。宋代,有了新的發展,全縣有陂壩651座,初步解決農田用水。明代,甘薯、菸煙、玉蜀黍、花生等相繼傳入仙游。清代,縣境內中、南部地帶擴大稻穀多熟制,茶、煙、蔗、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民國時期,由於社會不安定,加之長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縛,農業以小農經濟為主,耕作技術落後,生產發展緩慢,糧食單產低,不敷自給。據1949年統計,全縣農業總產值僅3087萬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土地改革,生產不斷發展。1957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7338萬元。1958~1961年,農業生產受「大躍進」、共產風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農牧漁業產量降至1952年的水平。1962~1965年,執行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至1965年,全縣農業上《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有231個大隊,成為全省農業生產的一面紅旗。1966~1976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農業產量下降。1978年後,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商品經濟,農業生產得到全面發展,1984年,農業總產值達20778萬元。1992年,農業總產值達73240萬元,人均收入825元。
2011年,仙游縣農業總產值完成40.92億元,可比價增長2.0%。增加值完成24.0億元,糧食播種面積為38.99萬畝;糧食產量362134噸,茶葉生產3233噸,水果總產量69694噸;食用菌總產量42684噸。畜牧總產量達到59589.78噸,其中:生豬出欄37.4萬頭,禽出欄238萬只;奶類產量達到3997噸。 仙游是福建製糖工業中心之一,譽稱「福建糖倉」,工業門類還有 林產化工、食品、機械、制鹽、造紙、皮革、日用品等,特產興化米粉,工藝品有木漆碗、木雕、竹編、竹插、刺綉、抽紗。
2011年,仙游縣工業總產值完成252.64億元,比2010年增長40.2%。工業增加值69.7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30.16億元,其中:輕工業產值168.51億元,重工業61.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