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多少輪式戰車
A. 關於古代的兵車有哪些介紹
中國古代以馬拉木質戰車的交戰為主的作戰方式。據有關資料推斷,夏代已開始使用戰車進行小規模車戰,經商代、西周以迄春秋,戰車一直是這一時期軍隊的主要作戰裝備,駕乘戰車作戰即成為這一時期戰爭的特徵。
車戰的基本作戰單位是乘。乘是以戰車為中心配以一定數量的甲士和步卒(徒兵),再加上相應的後勤車輛與徒役編組而成。所以乘是車、卒組合的基本單元,也是當時軍隊的基本編制單位。古代車戰分攻守兩種,攻車直接對敵作戰,守車用於屯守及載運輜重。一般文獻中所稱的戰車即指攻車,又稱兵車。考古發掘證實,商代的戰車為四馬兩輪,木質結構,重要部位一般還飾以青銅車器,西周和春秋時期戰車的形制大體略同。四馬兩輪式戰車是中國車戰的定型用車。
從周代史料看,戰車乘法為每車載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車之長,稱「車左」,又名「甲首」;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名「參乘」;居中的是駕馭戰車的御者,車上一般還備有若干有柄的格鬥兵器,如戈、殳、戟、酋矛、夷矛等,插放在戰車輿側,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主將之車,乘法特殊,主將居中,御者居左。此外還有四人共乘之法,叫「駟乘」。但這屬臨時搭載性質,並非編制通例。每乘戰車所隸屬的步卒,據《司馬法》記載,春秋以前為22人編制,其中包含7名車下甲士和15名步卒,為一步兵兩,配合戰車作戰。連同3名車上甲士,共計25人。戰車作戰的基本戰術原則是:輿側接敵,左右旋轉。戰車在接敵過程中,主要是車左以弓矢在輿側射擊殺傷敵人,接敵後則須與敵車接輿近戰。為了保護輿側不使敵車接近,戰車輪轂都設計得很長,故又稱「長轂」。作為一種保護措施,一般均在輪轂兩端加有堅固華美的銅套,此外還要在軸端加上獸飾,如西庵出土的西周戰車,車轂全長40厘米,軸頭銅獸長13.5厘米,總長度達53.5厘米。所以欲與敵車接輿,就必須先行錯轂。兩車錯轂是一個互相閃避、尋找戰機的復雜的運動過程,需要不間斷地進行旋轉。因此車戰的駕車要領規定戰車的前進和後退都要嚴格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車身左右旋轉要能達到90°的直角,即《呂氏春秋》所謂的「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在此戰術原則基礎上遂形成了戰車的初級戰術編隊。有關資料表明,在車戰的戰場上,即使車陣被敵擊潰,戰車也不能單獨行動,仍是兩兩成雙,稱「雙車編組」。「雙車編組」由左右兩輛戰車組成,其中一輛是主車,另一輛則稱「副車」。《周禮·春官》記載車仆所掌的五戎之萃,實際就是這種副車,有時也稱「貳車」、「佐車」。
B. 介紹一下中國的現役步兵戰車
陸軍最常見的兩種
第一種是履帶的
WZ501改(又稱86式改)步兵戰車 WZ50l履帶式步兵戰車是蘇聯BMP-1步兵戰車的中國版,具有兩棲能力,採用履帶劃水推進,水上最大速度為7~8千米/小時,改進後的WZ501履帶式步兵戰車在車體後部的外面安裝了舷外馬達,直接噴水推進,另外車輛的防浪板也得到了加固。雖然車重由13.3噸增加到14.5噸,但車輛的水上最大速度增大到了12千米/小時。另外,WZ50l履帶式步兵戰車現有的單人炮塔(裝備1門73毫米低速炮、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枚「紅箭」73反坦克導彈),將被一種「紅箭」73導彈/30毫米炮的彈炮合一炮塔所取代。
該炮塔裝備了1門雙路供彈的30毫米機關炮、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最新型的「紅箭」73導彈(配置有升級的制導系統)。
第二種是輪式的
ZSL92式輪式步兵戰車
92式步兵戰車全稱為ZSL92式輪式步兵戰車(也稱作WZ551步兵戰車),是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於80年代在ZSL90式輪式裝甲車(WZ551系列的原型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92式步兵戰車主要裝備機械化部隊,用於支持步兵和運載步兵作戰,可遂行機動作戰任務,也可協同主戰坦克作戰。它主要用於消滅敵輕型裝甲車輛、簡易火力點和反坦克支撐點,殺傷敵有生力量,具有對低空目標的自衛能力。由於92式步兵戰車有良好的戰略機動性,因此也非常適合成為快速反應部隊的主要裝備,為其提供較強的火力支援和突擊能力。
92輪式步兵戰車採用了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前置、乘員艙後置的總體布局方案,可為戰斗室提供更大的空間,以便布置彈葯和乘員工作位置。整車由火力系統、火控系統和輪式底盤三大部分組成。它採用6×6底盤,與國際一流水平的賓士重型越野汽車的技術性能相當,具有雙橫壁式獨立懸掛、橋間和輪間差速鎖、可調氣壓防彈輪胎、水上推進器,以及前、中兩橋轉向機構,6×6驅動方式,等軸距。這些使92式輪式裝甲車具有高機動性、通過性和行駛平穩性。
92式步兵戰車的車體為裝甲鋼製造的全封閉式浮殼結構,車體前部正面和兩側可防7.62毫米穿甲彈近距離射擊和炮彈破片。車體內部分為駕駛艙、動力艙和戰斗艙三部分。駕駛艙位於車體前部,安裝有車輛操縱機構、觀察儀器、檢測儀表、無線電台、車長和駕駛員座椅以及三防滅火控制盒等。其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動力艙位於車體左中部緊靠駕駛室後,其內裝有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傳動箱、傳動軸、冷卻系統、通風系統及滅火系統等。這種發動機布置方式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國外車輛一般置於車右前部、駕駛員右側)。92式的這種結構有利於乘/載員通過後門和側門進出,也容易操作車輛。但這種結構與國外同類車輛相比,車內雜訊和溫度較高。車長和駕駛員室位於車輛前部(駕駛員在左,車長在右),用鋼板與載員室隔開。車長和駕駛員各有3具潛望鏡,其中駕駛員中間那具潛望鏡可以換成紅外/微光夜視儀,用於夜間駕駛。戰斗艙位於動力艙之後,其左右兩側為乘員座椅。在動力室右側有連接駕駛室和載員室的通道,通道的右側有側門,可供乘員和載員上、下車使用。車體兩側和後門上都有潛望鏡和球形射擊孔,可供載員乘車作戰(這方面92式要優於國外同類車輛)。92式步兵戰車可水陸兩用,在車體尾部有2個槳舵合一的導管螺旋槳推進裝置,結構簡單,操縱輕便,水上推力大。當車輛在陸上行使時成豎立狀態;在下水時,將其旋轉180度。
... 詳見 網路 以下是詞條
--------
樓上的~ 這算什麼機密啊
C. 中國陸軍現役裝備
我主要寫坦克和戰車吧主要包括:85式履帶裝甲車車族(包括裝甲輸送車,步兵戰斗車,裝甲指揮車裝甲搶修車。裝甲救護車,NVH-1步兵戰斗車,炮兵指揮車,82毫米自行迫擊炮,120毫米自行迫擊炮,122毫米自行榴彈炮,30管130毫米自行火箭炮,804森林消防車。)
NFV1步兵戰斗車,
86式步兵戰斗車,
90式履帶裝甲車車族(包括:步兵戰車,裝甲指揮車,救護車,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車,82毫米迫擊炮車,火器發射車,反坦克彈道發射車,裝甲搶救車和D30型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WZ551輪式裝甲車,ZSL92式輪式步兵裝甲車。
步戰車各諸元:85式裝甲運兵車:戰斗全重13。6噸,乘員+載員為2+13;主要武器:12。7毫米機槍;彈葯發數1050。
85式步兵戰斗車:戰斗全重14。0米;乘員+載員為3+8;主要武器:73毫米滑棠炮;彈葯發數為40發。NVH1步兵戰斗車:戰斗全重為16。0;乘員+載員為3+8;主要武器為25毫米機關炮;彈葯發數為500
NFV-1步兵戰斗車:乘/載員:3+8
車全重:13。6噸;單位功率:21。5馬力/噸;、最大車速:65/千米;最大行程:460千米;武器:25毫米機關炮一門;7。62毫米機槍一部。
86式步兵戰斗車:戰斗全重:13。3噸;成員:3人;載員:8人;車高:1。92米;最大公路時速:65千米;水上時速:7。8千米;主要武器:1門73毫米低膛壓滑膛炮;一具彈道發射架,可打擊3000米距離上的目標;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ZSL92式輪式步兵裝甲車:戰斗全重:15。8噸;成員:3人;載員:9人;裝一門25毫米高平兩用機關炮;可水陸兩用;公路最大時速:85公里/小時;全車配有集體三防和自動滅火裝置,採用防彈輪胎。擊中後仍可行駛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