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每日攝糖量多少
1. 人體一天需要多少糖量呢
我們這里講的糖大部分是指碳水化合物,那麼人一天所需要的糖量是由大腦對葡萄糖的需求量來決定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成人每天保證健康需要攝入的糖量不超過150g~180g,而每天由非碳水化合物益生途徑產生的葡萄糖大約在人體內有130g左右,因此碳水化合物實際需要從外部攝入的量,每一人每一天僅僅是20g~50g。 而這每一人每一天僅僅是20g~50g的糖可以來自於果糖、葡萄糖、蔗糖。而果糖我們水果裡面含的糖大部分是果糖、而蔗糖來自於白砂糖、紅砂糖以及喝的含糖飲料大部分都是蔗糖。澱粉我們吃的麵粉饅頭、面條等等都是澱粉。 而以上說的通通都稱之為糖、攝入這些東西都不能超過了20到50g。如果過量,那麼我們就屬於糖失衡者。2. 糖每天攝入量是多少
成年人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主要是因為食用大量添加糖會刺激胰島素水平急速上升,從而加快脂肪合成。盡量少喝含糖飲料,少吃甜味食品
3. 每天人體應該攝入多少糖
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點、餅干、零食、飲料的孩子和年輕女性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營養學家們推薦的每日攝入白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碳水化合物的10%。
甜食的存在對於我們始終是一種誘惑。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並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但是近年來,中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還沒有被更多的人認識到。
完全拒絕吃糖是一件困難的事,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吃多少糖,什麼樣的糖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過40克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沒有甜味的澱粉;狹義的糖則指精製後的白糖和食品、飲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漿。糖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後者。
幾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漿做成的甜味劑。所以,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點、餅干、零食、飲料的孩子和年輕女性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營養學家們推薦的每日攝入白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麼概念呢?在人們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隻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幾塊餅干約含糖10克……如果不加註意的話,30—40克糖的數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4. 一天攝入多少糖是安全的
每天45克糖是最高限度。對於體力活動較輕的成年女性,建議每日總能量攝入量(卡路里)為1800千卡,總能量攝入量的10%為180千卡,相當於45克糖。如果你想把這些糖的量再限制到一半,那就是22.5克。聽起來45克糖的量很大,但不幸的是,一旦它變成食物,就會顯得太少。例如,一瓶500毫升的可樂很容易喝下52.5克的糖,這當然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45克的糖限值。市場上出售的大多數甜飲料含有8%到12%的糖,
5. 人每天需要多少克糖
2008年,有調查顯示,每個中國人在這一年裡吃下了19.6公斤的糖,相當於每天吃了50克糖。與30年前相比,中國人的糖攝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這一數字讓人驚詫的同時,也讓人萬分不解:生活越來越好,害怕肥胖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哪怕吃一塊糖、一點甜食都要前後思量,怎麼糖的攝入量還是越來越大呢?原因就是,並非甜的食物里才含糖,很多吃著無味,甚至是酸的、鹹的食物里,都可能有大量「隱形糖」存在,這些「隱形糖」已經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營養學界關注的焦點。而吃糖多的危害,一點也不亞於吃鹽多的危害,除了引發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外,還會帶來骨質疏鬆、膽結石、視神經炎、陰道炎,甚至是表現為任性、易沖動、易暴躁的「甜食綜合征」,這些是相當一部分人沒想到的。一份紅燒肉藏著50克糖「大部分隱形糖都藏在加工食品和餐館做的菜里。」(上接第一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很早就開始關注隱形糖的危害,她告訴記者,膨化食品和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是加工食品中最大的「隱形糖」藏匿者。比如雪餅、鮮貝、蝦條等膨化食品,因為含油脂少,被不少商家抓住這一點大打健康牌,很多家長也喜歡買給孩子吃。它們吃起來雖是鹹的,但裡面含有大量澱粉,卻不含任何能抑制血糖上升的膳食纖維。核桃粉和芝麻糊也是如此,稍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它們即使磨成粉,加入沸水後也不能攪成糊,廠家一般都會加入澱粉糊精等添加劑讓其成糊。這兩種食物中的澱粉進入體內,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糖還要快。與此類似的還有土豆、芋頭等高澱粉蔬菜。美國著名營養教育家勞拉·道爾森在她的《低糖膳食》一書中指出,這些食物中的澱粉食入後會迅速轉化為葡萄糖,它和吃白糖沒什麼分別。餐飲業里有句行內話叫「糖調百味」。國家高級烹調師、山東首席烹調技師張亮告訴記者,餐館里的菜中,一份蔥燒海參大概要加糖15—25克,紅燒排骨、紅燒魚、魚香肉絲大概加25—30克,紅燒肉要加40—50克,九轉大腸甚至要加50—60克,最高的是無錫排骨,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其他的加工肉製品,比如人們愛吃的肉乾、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吃水果雖然健康,但其中的糖分也不容忽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金奎提醒,別看西瓜吃起來甜,其含糖量僅為4.2%;獼猴桃吃起來較酸,含糖量卻是10%。含糖量在9%—13%之間的水果還有蘋果、杏、無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等,而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水果,含糖量超過了14%。還有一種「隱形糖」是在麵包、話梅、酸奶和調味醬里。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華鑫說,一般的白麵包100克中含有10—20克左右的白糖,這還不算其本身的澱粉含量。話梅等零食為了防止變質,會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細菌生長。酸奶的製作配方是100克牛奶配10克左右的白糖;番茄醬、燒烤汁等調味醬里,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哪怕是市面上廣為流行的「無糖食品」,其中添加的木糖醇對血糖的影響雖然小於白糖,但研究表明,每克也會產生2.4千卡的能量,比葡萄糖每克產生4千卡的能量只低一點。因為木糖醇的價格遠遠高於白糖,不少「無糖食品」中甚至同時添加木糖醇和白糖,這種造假行為極易誤導糖尿病患者。少吃糖,活得長由於隱形糖的存在,我們在生活中會隨時隨地陷入糖過量的風險中:如果你早晨吃100克白麵包(含糖20克),中午吃半份紅燒肉(含糖25克)、一碗米飯(約等於20克糖產生的熱量),下午喝一小瓶乳酸飲料(含糖16克),再吃一個梨(含糖20克),晚上吃半份魚香肉絲(含糖15克)、一碗米飯,這樣一天下來,攝入的「隱形糖」就達到136克!中國膳食指南雖然沒有對每日的糖攝入量做出規定,但美國心臟協會的最新標準是,大多數女性每天從添加糖中攝入的熱量不能超過100千卡,男性不能超過150千卡,而136克糖就相當於544千卡!這些糖進入身體後,會讓你的血糖驟增,刺激胰島素分泌,不但危害糖尿病人的健康,對健康人也同樣有害。研究指出,過多的胰島素與衰老和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膽結石、視神經炎、陰道炎等多種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腫瘤科主任、美國癌症基金研究會會員郝繼輝告訴記者,國際上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糖與胰腺癌、結腸癌、膽管癌、乳腺癌等都有關系。但如果少吃一點糖,范志紅說,德國一項實驗表明,蟲子可以增加1/4的壽命,相當於人類增壽1
6. 成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
成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是50克左右。成年人一天能量需要為2000卡左右,含添加糖量不能超過一天總攝入量的10%,添加糖上限是200卡,1克糖含有4卡能量,也就是糖攝入量每天不得超過50克。
7. 每天人體應該攝入多少糖
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都建議把游離糖的攝入量限制在每天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最好能進一步限制在 5%以下。
對於輕體力活動的成年女性來說,每天的總能量(熱量)攝入推薦值是1800千卡,10%的總能量就是180千卡,相當於45克糖。如果要把這些糖的量再限制到一半呢?就是22.5克。
聽起來似乎45克糖數量挺大,一旦變成食品,就會顯得太少。 比如說,喝一瓶500毫升的可樂,就能輕松喝進去52.5克糖,這當然已經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所提的45克糖的限量。大部分市售甜飲料的糖含量都在8%至12%之間。
純果汁也不在可以隨意飲用之列。比如說,市售純葡萄汁的含糖量在16%至20%之間,即便按16%來算,一次性紙杯1杯(200克)就含有32克糖,已經超過了22.5克,而市售的一大瓶500毫升裝,含量就達到80克之多!
所謂「喝水果」聽起來很健康,其實水果的健康好處沒有全部得到,喝進大量糖而增肥的效果卻很容易得到。
(7)中國人每日攝糖量多少擴展閱讀
營養專家吃糖忠告
1.日常盡量不喝各種甜飲料。偶爾一次聚會也就罷了,自己不要主動去喝。
2.直接吃水果,市售果汁和榨的「原汁」應當控制在1杯以內。鮮榨果蔬汁時盡量多放蔬菜,少放水果,避免自製果蔬汁含糖過多。
3.乳酸菌飲料限量飲用,認真閱讀食品標簽上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項。
4.如果每天要喝一杯紅糖水或蜂蜜水,就最好遠離其他甜食、甜飲料,像餅干曲奇巧克力之類最好免掉。
5.喝咖啡盡量少加或不加糖,喝牛奶、豆漿也不要加糖。
6.如果某種產品號稱「低糖」,那麼要看看它是否達到營養標簽上說明的低糖標准(100毫升液體或固體當中的糖含量是否低於5g)。
7.焙烤食品盡量控制數量,自己製作麵包餅干點心可能很有情調,但除非不加糖,否則也不是可以每天放開吃的理由。
8.日常家庭調味,盡量不要養成喝粥加糖的習慣。甜湯要少喝,做菜放糖最好限制在不明顯感覺到甜味的程度。
9.小心「營養麥片」和各種「糊粉」類產品中加的糖,數量真的非常可觀。
小啰嗦:一輩子不吃甜味的糖,絕對無害健康。因為澱粉就可以在身體當中轉化為葡萄糖,足夠身體代謝使用。即便有低血糖,只要餐間加一點澱粉類食品也能解決,糖水不是必需品。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那些想不到的隱身糖營養專家的吃糖忠告
8. 每天攝入多少克糖才是正常攝入量!
關於糖: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沒有甜味的澱粉;狹義的糖則指精製後的食糖、如紅、白糖及飲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漿。幾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漿做成的甜味劑。
營養學家推薦的每日攝入食糖總量大約為30-40克,即不要超過每日攝入總碳水化合物的10%,每天最好不要超過40克
所以,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點、餅干、零食、飲料的人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很普遍的。人們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隻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幾塊餅干約含糖10克,如果不加註意,30-40克糖的數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的。
9. 人每天可以攝入多少糖分喝奶茶是否也算正確攝入糖分
人每天可以攝入多少糖分?喝奶茶是否也算正確攝入糖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人每天可以攝入多少糖分?喝奶茶是否也算正確攝入糖分?我們一起來聊聊看吧。
中國人沒有歐美人那麼嗜甜,也沒有喝茶加糖的習慣,所以應該很容易控糖。但我國2008年的調查顯示,每個中國人每天差不多要吃50克糖,相當於12茶勺,也高於6茶勺的標准。紅燒肉、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等家常菜里就含有大量糖,就連一勺番茄醬中都有4克左右的白砂糖,肉乾、肉脯中也含有大量糖許多人也覺得吃了甜食,可以令自己開心起來。這是因為每個人的舌頭和口腔里都有能產生味覺的味蕾,而且每一個味蕾又由四十到一百五十個味覺細胞構成,這么多味覺細胞在大家的口腔里。所以當大家吃到一些含糖的食物時,那些糖分會刺激大家的舌頭上的甜味接收器,隨後,甜味接收器會迅速給大腦皮質一個刺激信號,而那些刺激信號會激活了大腦內的系統。所以,人自然而然就會興奮起來。
糖過量易導致人體內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過高,就很容易引發痛風,痛風這種病真是很折磨人的,死不了人,卻疼的想死。它有一個綽號叫做“不死的癌症“,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量喝甜飲料的人痛風的發病率比不喝甜飲料的人高出120倍。可見,糖過量的危害是多麼的可怕。市面上的飲料都會添加不少糖分,以保證口味,我們可以多喝白開水,或者自己沖泡一些茶飲,這樣比較健康。大量食用果糖會引起胰島素和瘦素水平降低、飢餓素水平增高,簡單說就是過量攝入果葡糖漿會產生“開胃”的感覺,吃飯、夜宵時飲用含有果葡糖漿的飲料,往往會出現越吃胃口越好的情況。許多飲料店,如奶茶店、咖啡店或者果汁店用高果糖穀物糖漿而非白砂糖來增加甜味,其實兩者一樣可怕,都是高熱量、低營養。糖漿和白砂糖都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組成的,熱量也相當,但糖漿比白砂糖更便宜,所以很多商家更喜歡用糖漿。
通過以上大概的了解你明白了嗎。
10. 一個人每天攝入的含糖量是多少
每天攝入糖分不超過50克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糖攝入指南,更新了對糖攝入量限制的建議,強烈推薦將兒童和成年人的糖攝入量都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以預防肥胖、齲齒等健康問題。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出對添加糖攝入量進行限制,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調、加工過程中添加進去的單糖、雙糖或糖醇等,過量攝入添加糖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日常飲食中我們不可能稱出攝入的糖分量,通常糖分攝入的主要來源是含糖飲料、甜點、糕點、白砂糖、蜜餞、糖醇等等,這樣的食物應盡量少吃。
(10)中國人每日攝糖量多少擴展閱讀:
限糖就要改變飲食習慣
限糖並不容易,但為了健康,我們必須像限鹽一樣控製糖。對於消費者自己而言,限糖就要改變飲食習慣。比如,習慣在咖啡中加糖的人,可以逐漸減少放糖量;習慣在麵包上抹甜味果醬的人改變習慣。
同時,盡量少在外面吃飯,購買預包裝食品時注意查驗食品標簽,看看每百克食品的含糖量,盡量選擇購買糖含量少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