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紀家鎮人口有多少人
① 雷州的哪個鎮的人口最多
客路鎮人口最多,有98969人。
按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雷州市總人口1268298人,其中:雷城鎮87997人,附城鎮97219人,白沙鎮75363人,沈塘鎮41715人,客路鎮98969人,楊家鎮57081人,唐家鎮42698人,紀家鎮77297人,企水鎮45327人,南興鎮79882人,松竹鎮52428人
調風鎮51054人,雷高鎮42530人,東里鎮69383人,龍門鎮66376人,英利鎮61511人,北和鎮65703人,流沙鎮18173人。
覃斗鎮25086人,烏石鎮66622人,華僑管理區5218人,豐收糖業公司11580人,火炬農場6300人,幸福農場5912人,東方劍麻集團有限公司16874人。
在1994年之前,雷州城指的是遂溪、徐聞、海康三地,當時三縣合稱「三雷」。而我們現在熟悉的雷州,是當時的海康縣。《郡縣釋名》中是這樣解釋「海康」的:「十里有東洋海,海濱康寧。猶海沂之康之義也」[「海沂」即海邊]。取其安康之意,佑護半島的海民。
1994年後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海康縣建立雷州市(縣級市),但不少雷州人尤其是老一輩的今天依然會稱呼雷州為海康。所以,哪天你來湛江玩聽到別人說海康時要反應過來過來哦,說的就是紅土雷州。
(1)雷州紀家鎮人口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雷州的行政區劃
1996年,雷州市面積3691平方千米,人口121.9萬人。轄20個鎮:雷城鎮、烏石鎮、龍門鎮、北和鎮、白沙鎮、東里鎮、企水鎮、紀家鎮、沈塘鎮、松竹鎮、英利鎮、楊家鎮、附城鎮、南興鎮、客路鎮、調風鎮、流沙鎮、唐家鎮、覃斗鎮、雷高鎮。市政府駐雷城鎮。
2002年,雷州市轄雷城、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覃斗、松竹、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客路、附城、白沙、流沙20個鎮,共有442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5]
2005年末,雷州市轄雷城1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2006年9月,雷州市根據湛江市政府的批復,將雷城街道正式分設為雷城、西湖、新城等3個街道。新設立的3個街道辦按主要街道、河流和道路等明顯界線劃分:
東部的舊城區為原雷城街道,管轄范圍東至環城路,西至群眾大道、南至南渡口、北至城角排水溝,區域面積3.6平方千米
西湖街道管轄范圍東至霞海路、西至207國道、南至西湖大道、北至西四路,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新城街道管轄東至207國道、西至火車站、南至雷南大道、北至工業大道,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3個街道按區域范圍各自下轄8個社區。
2009年末,雷州市面積3024.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
市政府駐雷城街道。轄雷城、新城、西湖3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雷州
② 2019年雷州市哪個鎮人口最多
2019雷州市各鎮人口
③ 現在雷州那些村都是雷祖陳文玉子孫後代
雷祖祠理事會村,西邊村,億年村,下井村,井園村,其他的分散比較遠,基本也是從以上的四個村分出去的,比如北月是從億年村分出去的,錦盤村是西邊村分出去的,我就是西邊村人。
④ 雷州的區鄉設置,70年來是這樣變化的!
4月16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176幅新版廣東省標准地圖正式發布使用。首次實現了除全省地圖外,21個地市、121個縣級行政區域均有一幅標准地圖。據悉,2009年廣東曾發布了114幅標准地圖。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許多地圖內容(如行政區劃、道路名稱等)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已難以滿足社會公眾需要。本次發布的「2019版」廣東省標准地圖,系廣東時隔10年後再次更新標准地圖。「2019版」雷州市標准地圖
雷州的區鄉設置,70年來是這樣變化的!雷州市面積3024.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市政府駐雷城街道。轄雷城、新城、西湖3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今天雷州的區鄉設置: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那你們知道之前是如何設置的嗎,下面由雷州90後帶大家了解一下以前雷州市(原海康縣)的區鄉設置,你所在的鄉鎮以前又是如何名稱呢,不說遠的,就從建國後介紹起吧!1949年廢除舊的鄉、保、甲制後,相應建立了區鄉人民政權。此後,又經歷了幾次設置區鄉的變動。
1949
12.05
海康縣解放,全縣設置1鎮6區,共27個鄉,128個行政村。
在城鎮;
第一區:白院、東洋;
第二區:南興、東市、松竹、龍門;
第三區:東里、新寮、調風、雷高;
第四區:北和、平湖、英利、田頭、烏石;
第五區:唐家、公和、企水、土塘;
第六區:客路、合興、東山。
1953
03月
全縣劃分為1鎮10區。
在城鎮;
第一區:白院、東洋;
第二區:南興、松竹;
第三區:東里、新寮;
第四區:北和、房參、烏石;
第五區:唐家、海田、企水;
第六區:客路、合興、東山;
第七區:龍門、平湖;
第八區:楊家、公和、土塘;
第九區:英利、覃斗、土貢;
第十區:調風、雷高。
1954
11-12
1954年底,全縣又重新劃分為1鎮12區(其中3個漁業區),共137個鄉。
在城鎮;
第一區:白沙、附城;
第二區:南興、松竹;
第三區:東里、新寮;
第四區:北和;
第五區:唐家;
第六區:客路;
第七區:龍門;
第八區:楊家;
第九區:英利、覃斗;
第十區:調風、雷高;
第十一區:企水、海田;
第十二區:烏石、房參。
1956
2月
1956年2月,第三區的新寮、公港、冬松、北莉、金雞、佳平等6個鄉劃歸徐聞縣管轄。同年3月15日,原屬遂溪縣的紀家、沈塘2個區劃歸海康縣管轄。海康縣增設紀家和沈塘2個區。
1957
4月
徐聞縣的第四區青桐、那卜2個鄉劃歸海康縣管轄。同年5月8日,撤區並鄉,全縣設立1個鎮34個鄉:
在城鎮;
白院鄉、合興鄉、東洋鄉、卜扎鄉(同年7月改為榜山鄉)、沈塘鄉、客路鄉、和平鄉(同年7月改為東山鄉)、邁坦鄉、調風鄉、東平鄉、松竹鄉、東里鄉、雷高鄉、南興鄉、東林鄉、龍門鄉、排樓鄉、平湖鄉、北和鄉、海康鄉、交寮鄉、烏石鄉、嘉山鄉、英利鄉、土貢鄉、田頭鄉、楊家鄉、唐家鄉、杜陵鄉、紀家鄉、公益鄉、恬神鄉、企水鄉、覃斗鄉。
1958
「公社化」前
1958年「公社化」前,鄉級機構精簡合並,設大鄉14個,鄉級鎮3個。
即是:調風鄉、客路鄉、唐家鄉、紀家鄉、東里鄉、海康港鄉、楊家鄉、東洋鄉、龍門鄉、沈塘鄉、覃斗鄉、南興鄉、北和鄉、英利鄉;
3個鎮:在城鎮、烏石鎮、企水鎮。
1958
1961
1958年11月16日~1961年3月9日,撤銷海康縣建制,南渡河為界,以南屬雷南縣,以北屬雷北縣。
雷北縣的原海康部分設超美、躍進2個公社。
超美公社下轄雷城、附城、白沙、客路、沈塘;躍進公社下轄紀家、楊家、唐家、企水、海田。
雷南縣的原海康部分設先鋒、衛星、東方紅3個公社。
先鋒公社下轄南興、調風、東里、雷高、松竹;衛星公社下轄龍門、北和、房參、烏石;東方紅公社下轄英利、覃斗、東方紅農場、幸福農場以及原徐聞縣的下橋。
1961
03.09
1961年3月9日恢復海康縣建制。5月29日,全縣劃分為13個區,區下設在城鎮及49個公社。
附城區:附城公社、榜山公社、平原公社、東洋公社、白沙公社,還包括在城鎮3條街道。
沈塘區:沈塘公社、吳村公社。
客路區:和平公社、仕坡公社、客路公社、邁坦公社、合興公社。
楊家區:楊家公社、公和公社、土塘公社。
唐家區:唐家公社、田西公社、陳鐵公社、企水公社。
紀家區:曲港公社、紀家公社、包金公社、公益公社。
南興區:南興公社、松竹公社、花橋公社、麻廉公社。
調風區:調風公社、東平公社、雷高公社、官賢公社。
東里區:東里公社、三吉公社、下湖公社。
龍門區:平湖公社、潮溪公社、龍門公社。
英利區:英利公社、田頭公社、土貢公社、青桐公社。
北和區:北和公社、鵝感公社、康港公社。
烏石區:烏石公社、覃斗公社、英楠公社、覃板公社、嘉山公社。
1963
03.17
1963年3月17日,撤銷區建制,全縣新設公社19個:雷城、附城、白沙、榜山、沈塘、客路、楊家、唐家、企水、紀家、南興、東里、調風、龍門、英利、北和、房參、覃斗、烏石。
1964
1983
1964年9月23日,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雷城、烏石、企水3個公社恢復鎮級建制。
1965年2月,海康縣人民委員會撤銷榜山公社,劃歸附城公社管轄。
1966年9月10日,海康縣人民委員會更改部分公社名稱。雷城鎮改名海康鎮,楊家公社改名紅衛公社,唐家公社改名紅旗公社,調風公社改名東風公社,英利公社改名東方紅公社。
1968年12月17日,烏石鎮和房參公社合並,成立烏石人民公社。
1974年2月,烏石人民公社再次分為烏石和房參2個人民公社。
1978年底~1979年2月,為適應新形勢,中共海康縣委、縣人民政府對部分行政區域作了重新劃分:調風公社分為調風、雷高2個公社;南興公社分為南興、松竹2個公社;企水公社分企水、海田2個公社。
1979年4月25日,海康鎮改名為雷城鎮。至此,全縣有雷城、附城、白沙、客路、沈塘、楊家、唐家、紀家、海田、企水、南興、松竹、東里、調風、雷高、英利、龍門、北和、房參、烏石、覃斗20個人民公社,下轄415個生產大隊。
1983年8月,沈塘公社的高明、文章、朝棟、坑仔、平衡、乾塘、吳村、吳西8個大隊劃歸遂溪縣城月區管轄。
1984
03月
1984年3月,撤銷公社建制,設區建鄉。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烏石鎮、企水鎮的區級鎮建制。全縣設18個區和3個區級鎮,297個鄉和17個鄉級行政管理區(其中雷城鎮10個、烏石鎮4個、企水鎮3個),2256條自然村。
1987
開始
1987年開始,全縣部分鄉撤鄉建鎮。到1994年,全縣有雷城、白沙、附城、南興、龍門、英利、調風、東里、雷高、北和、烏石、企水、房參、唐家、紀家、企水、楊家、客路、沈塘、覃斗、松竹21個鎮,449個管理區(居委會),2330條自然村。此外,還有東方紅、幸福、南光、火炬、金星、收獲、奮勇7個國營農場及龍門、紀家、唐家等3個國營林場和國營海康鹽場。
1994
2005
1994年4月,撤海康縣建雷州市
1996年,雷州市面積3691平方千米,人口121.9萬人。轄20個鎮:雷城鎮、烏石鎮、龍門鎮、北和鎮、白沙鎮、東里鎮、企水鎮、紀家鎮、沈塘鎮、松竹鎮、英利鎮、楊家鎮、附城鎮、南興鎮、客路鎮、調風鎮、流沙鎮、唐家鎮、覃斗鎮、雷高鎮。市政府駐雷城鎮。
2002年,雷州市轄雷城、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覃斗、松竹、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客路、附城、白沙、流沙20個鎮,共有442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2005年末,雷州市轄雷城1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2006
9月
2006年9月,雷州市根據湛江市政府的批復,將雷城街道正式分設為雷城、西湖、新城等3個街道。新設立的3個街道辦按主要街道、河流和道路等明顯界線劃分:東部的舊城區為原雷城街道,管轄范圍東至環城路,西至群眾大道、南至南渡口、北至城角排水溝,區域面積3.6平方千米;西湖街道管轄范圍東至霞海路、西至207國道、南至西湖大道、北至西四路,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新城街道管轄東至207國道、西至火車站、南至雷南大道、北至工業大道,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3個街道按區域范圍各自下轄8個社區。
2009年末,雷州市面積3024.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市政府駐雷城街道。轄雷城、新城、西湖3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斗、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2018年12月5日,成立金星農場場部社區居民委員會。
⑤ 紀家鎮去佛山市多遠
480公里。紀家鎮位於雷州市西北部,下轄28個管理區,240個自然村,人口77011人,鎮址紀家圩,距雷城54公里。農業以甘蔗、水稻、花生、西瓜和造林為主,佛山,簡稱「佛」,廣東省轄地級市。特大城市。佛山地處廣東省中部、珠三角腹地,毗鄰港澳、東接廣州、南鄰中山,與廣州共同構成「廣佛都市圈」。根據查詢網路地圖資料顯示,從紀家鎮到佛山市全程需要480公里,大約需要5小時30分鍾,沿途有15個服務區,8個熱門景區。但因疫情防控原因如果要離開雷州市紀家鎮,須持48小時兩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出市。
⑥ 雷州的哪個鎮的人口最多
雷州共有20個鎮```雷城,龍門,雷高,白沙,附城,客路,紀家,東里,調風,北和,企水,英利,覃斗,南興,烏石,楊家,唐家,沈塘,松竹,流沙其中紀家鎮人口最多
⑦ 雷州市紀家鎮石井村人口
167人。石井村是廣東省雷州市紀家鎮下轄行政村,截止至2022年12月27日,由人口普查可知,該地區的人口數量為167人,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⑧ 雷州市紀家鎮烏岸村人口
28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238條自然村,人口9.6萬人。鎮址紀家圩7961
⑨ 紀家鎮的廣東省雷州市紀家鎮
鹽田200公頃,產量700多噸。鎮林場有6000多畝林。珍珠孵化場有5個。沿海海洋捕撈和養殖業也不錯。境內有日榨量4000噸的紀家糖廠和國營紀家林場。紀家古跡較多,有上郎農會舊址和公益古窟,還有房高村古墓群
紀家鎮位於雷州市西北部,東鄰客路、楊家兩鎮,西臨北部灣,南連唐家、企水鎮,北接遂溪縣河頭、江洪兩鎮,省道白流線貫穿境內。土地總面積307.8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2公里,海灘塗面積1.2萬畝,耕地面積12萬畝。下轄28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238條自然村,人口9.6萬人。鎮址紀家圩,距雷州城區54公里。農業以種植甘蔗、水稻、花生、西瓜、香蕉、桉樹和對蝦養殖以及淺海捕撈為主。全鎮甘蔗種植面積達7.67萬畝,年產量達40萬噸;香蕉4115多畝,蠶桑1500畝;速生桉林6萬多畝,是雷州市的主要林業產地之一,有林面積居全市首位。鄉鎮企業以木材加工、海產品加工、制磚業、制鹽業、運輸、建築為主。目前全鎮有木片廠1家、單板廠22家、線轆廠2家、花生油廠4家、鹽場2家、大型磚廠2家;魚苗孵化場有5個。境內有日榨量4500噸的紀家糖廠、豐登化肥廠等。我鎮有中型水庫——曲溪水庫,雷州青年運河西灌渠從境內穿過。 30個村(居)委會全面實現了辦公場所樓房化,全鎮有雙水、曲溪、邁本胡、新宅等8個湛江市、雷州市級生態文明村;有14個敬老院。建成了80多公里瀝青路和40多公里水泥硬底化鄉道,使我鎮130公里鄉道基本上實現硬底化,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紀家古跡較多,有上郎農會舊址和公益北宋古瓦窟,還有房高村古墓群等。
紀家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77297 男 41504 女 35793 家庭戶戶數 17753 家庭戶總人口(總) 77061 家庭戶男 41338 家庭戶女 35723 0-14歲(總) 30194 0-14歲男 16713 0-14歲女 13481 15-64歲(總) 41388 15-64歲男 21985 15-64歲女 19403 65歲及以上(總) 5715 65歲及以上男 2806 65歲及以上女 290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6641
⑩ 雷州的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雷州市總人口1268298人,其中:雷城鎮87997人,附城鎮97219人,白沙鎮75363人,沈塘鎮41715人,客路鎮98969人,楊家鎮57081人,唐家鎮42698人,紀家鎮77297人,企水鎮45327人,南興鎮79882人,松竹鎮52428人,調風鎮51054人,雷高鎮42530人,東里鎮69383人,龍門鎮66376人,英利鎮61511人,北和鎮65703人,流沙鎮18173人,覃斗鎮25086人,烏石鎮66622人,華僑管理區5218人,豐收糖業公司11580人,火炬農場6300人,幸福農場5912人,東方劍麻集團有限公司16874人。
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主體漢族,其他各族主要是通過工作、家庭等原因遷入(或定居)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