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宗艾鎮80年代人口多少

宗艾鎮80年代人口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2-11 04:33:26

① 宗艾鎮的簡介

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宗艾鎮位於壽陽縣城北部雙鳳山腳下,距縣城十三公里。明末清初,是晉東聞名的商業活動的重要商業集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晉中旱碼頭之稱。全鎮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43184畝,轄8個行政村,共有人口13000人,耕地面積36043畝,20個村民小組,4019戶,農業人口11574人。鎮內交通便利,榆盂、峪盂公路、石太客運高速鐵路穿境而過。煤炭、石料等礦藏豐富,年發運原煤300萬噸的鐵路專運線已投入運營。境內有年工業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5戶,年產原煤100萬噸、洗精煤120萬噸、民用鍋爐6萬台、耐火材料5萬噸、禮花30萬標箱。
鎮內煤炭、石料資源豐富.農業特色產業以仁用杏和旱垣西瓜、掃帚為主。宗艾養殖業發展較快,是全縣重要的養殖基地之一。

② 太谷郝村和壽陽宗艾村哪個好

宗艾村。山西省太谷縣任村鄉郝村,村容村貌較為整潔,但村內綠化程度較低。住房基本上都是磚瓦結構,宗艾村,位於山西省壽陽縣宗艾鎮,是壽陽縣路北的僅次於縣城的一個重要的政治文化經濟發展的集鎮,也是宗艾鎮政府所在地,相比較之下,自然宗艾村更好,宗艾村全村佔地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79畝,常住人口6000餘人。

③ 宗艾鎮的歷史文化

宗艾鎮歷史文化悠久豐富,據史料記載,宗艾始建於漢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明代時即設鎮建制,當地有先有宗艾鎮,後有壽陽城的傳說。
《壽陽縣志》稱:「宗艾,唐以前稱馬蓮村,後稱五槐樹,以後改名宗艾」。宗艾民間傳說,宗艾從漢代始,先後叫艾蒿嘴、馬蓮渠、五槐樹、上艾、宗艾,五個村名都有較為詳細的來歷故事。早先居民均在不同年代從各百遷徙而來,僅鎮政府所在地宗艾村3000口人就有107個姓氏,源於9省77縣。
宗艾曾是明清兩代晉商東去太行、北進冀蒙人、西連太原,陝西的必經之地。是明清時期遠近聞名的商業重鎮,素有「早碼頭」之稱。據宗艾村現存「龍口」石門碑刻記載,清乾隆、嘉慶年間,宗艾街市已具規模。由其是自道光元年(1821年),經同治、光緒及至民國10年(1921年)的100年裡,宗艾不僅是壽陽的商業中心,而且是晉中、晉北的物流商城,並且在燕(京)南塞北、天津、漢口等地還設有貨棧。宗艾街市72行無奇不有,較大商號已逾百家。包括錢行24家,放帳鋪7家,糧行8家,花布行24家,六陳行24家,糖紙顏料行24家,當行3家,京廣雜貨行7家,葯店有8家,駱駝騾馬店10家,飯鋪7家等。至晚清。字型大小已發展到300多家(包括外地)。僅壽陽首富宗艾張業世就有字型大小28家。據光緒19年前重修瑞祥寺、聖母行宮等石核殘片記載:屢年120家大商號捐銀12622兩。宗艾商號多為批零兼營。生意北面做到綏遠、包頭;東面做到獲鹿、石家莊、天津;東北做到赤峰、鐵嶺;南面做到晉南、漢口。並在清代中葉至民國二十年(1931年),100多年中,形成了宗艾商業獨創和利用的一種信用貨幣——克錢,對壽陽商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百年的滄桑歲月,由於宗艾人的誠信經營,運籌有方,在對外交易中,形成了一股財團勢力,被人稱為「宗艾商幫」。長期的經商實踐,「艾幫」積累了豐富經驗、商業作用和市場競爭實力。比如到天津買貨的時,賣主要價,「艾幫」敢於遞價,加之交易量大,且恪守信用,取得天津商人的尊敬,在天津市場上取得了一定地位。在天津碼頭進貨,也往往是「艾幫」到場方才開價。在與太谷商號的競爭中,也終歸「艾幫」獲勝。晉商故里的平遙、祁縣商號,也每年到宗艾兜攬匯兌生意。
艾商發達,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清末民國初期,壽陽出現了張、祈、李、孟、郝、聶、趙、王、閆十大富戶,其中宗艾就有 戶。這些富戶在代代繼承經商貿易的同時,在宗艾這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精美建築。除宗艾鎮河底、尖山、下洲、羊頭寨、范村、索馬、寨東、尚家寨等村組散布著眾多古建築外,塔寺、閣、廟與街巷、店鋪、宅院、龍口等天人合一的大量古建築集中在宗艾村60公頃的土地上,這在壽陽也是首屈一指。
據宗艾村70歲以上老人回憶,舊時的宗艾,上了「四賢坡」便可一眼望到宗艾村東南側高點上的魁星塔,亦稱文昌閣。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元代,原為石結構三樓,後因戰火燒毀,改為磚石結構。宗艾村外為財神廟、文昌廟,分別與主幹街道和魁星塔相對應;南閣與北閣對應,自東北至西南約三里許,洞頂建玉皇宮、耳樓、;北門洞頂為真武廟、鍾樓等。村南建有觀音廟、龍王廟;村西建有馬王廟;村東北建有老爺廟;村東建有呂祖廟;各街巷叉口建有五道廟,每座廟前栽松植柳,廟內青碑塑像,煞是風雅。
進入東閣,便是便是肅穆壯觀的瑞祥寺。1947年11月3日劉胡蘭式的女英雄尹靈芝在此英勇就義。攀上數十米長的護欄下坡進入寺內,依次為天王殿(山門)、佛殿(穿堂殿)、大雄寶殿、東西偏殿、垛殿(聖賢廟);在東西偏遠尚建有白衣庵、善人居、廂房等;各個殿內佛山、佛像古樸逼真,壁畫故事千姿百態;山門兩旁為鍾樓二樓;門前石階下樹有一對攀龍附鳳數十米高的鐵旗桿,金鳳凰立於銀盆鬥上隨風轉動,此為上寺。
下寺為聖母行宮:大、小樂樓(戲台),在清宮兩側有大王廟、碑亭,東側為觀樓。在清宮前的石坡兩旁又是一對規模造型與鐵旗桿別無二致的柏木旗桿。清宮與戲台間呈自北向南傾斜狀,諸多大槐樹對稱、有序地長在戲場兩側,樹枝交相搭界,猶若天然神棚。小樂樓與清宮斜對,與天王殿正對,打開山門恰與佛殿、大雄寶殿對峙,奇妙的是整個東樓造型獨特,上下左右通體為青石雕建,純無一釘一木。整個瑞祥寺建築布局嚴整,結構精巧,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插飛挑脊,五脊六獸,琉璃構件,紅橙黃綠,色彩富麗,挑檐八角吊掛風鈴,寺內松柏常青,香火不斷。據說戰爭年代,寺內曾住過一個團。
站在村東北高處,可望全村大貌,宗艾不僅從東到西在長達二里之餘的街市上繁花似錦,而且在東西南北中的側街上也是店鋪毗鄰,且分段建有麻河池,主街似龍行,側街像龍爪,彎弓有致,首尾兆吉,古人多涵蓄水源,宣池地氣,在街東、中、西建有五處大麻河池,池邊垂柳輝映。西麻河(小西湖)以玉帶橋相隔為龍眼,龍口以條塊巨石築門,且與排洪石坡為槽,每逢雨後過水,村民皆去龍口看景(瀑布)。古時有君對此嘆曰:「頭擺西北尾甩南/五六麻池映天藍/若遇下雨水滿街/龍口吐霧浪滔天」。
村內現存有不同時期,不同階層建築的民居豪宅。宗艾村的民居幾乎都是由一組組四方的線條組成。所有的建築又都是眼一條看不見的中軸線對稱鋪展開來的。據查證,宗艾舊時超過1000平方米的院落就有七、八座。建在村中心的趙氏大院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而村東關的張氏一族,建築佔地面積近30畝,現保存完好的二集堂原為晉商「宗艾幫」首富張曰士所建,三進大院有正廳五間、過廳五間、配房十六間、冊院十五間,建築面積上千平方米,典型的「五脊六獸、懷中攬月」傳統建築格調,宅間院深,磚用柏木刻,精美絕倫,鏤空勾欄,實屬罕見。建於清咸豐年間的照壁尚有時任內閣大學士祈雋藻所提的「英聲茂實」四字,為古代建築之精品。村內走街串巷,現時隨處可見高大氣派的民居門臉,大門頂部書寫著「松竹茂」「德聖賢」等各式磚雕文字,既包含著多種寓意又顯現出商家文明。

④ 80年代,90年代,00年代出生人口分別是多少

80年代出生人口數2.2億
90年代出生人口數2.1億
00年代出生人口數1.5億
10年代預計出生人口數1.7億

⑤ 八十年代赤峰市區人口有多少

八十年代赤峰市城鎮人口達到56萬。80年代航拍赤峰城區阿吉奈獎白馬雕塑根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赤峰市城鎮人口達到56萬,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到當時中等城市規模。完成從小城市到中等城市的升級,赤峰用了40年。

⑥ 仙劍4游戲中的地方

一切源於之前查字典查「酆」字的念法,卻發現酆都現實存在。之後就很想吧把仙劍4里出現
的地名探查一遍,看看現實中存在著的這些地方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有了這片文章。

本文很膚淺,沒有對任何事情進行深入的探究,也不知道我找的這些資料是夠屬實或正確。

如有紕漏,歡迎指出,因為我也很想知道正確的情況~

不過我是不會做修改的……為什麼?因為很麻煩-_-

本文包含的資料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本人鄭重向版權所有者致歉!

那麼下面我們進入正題。

------------
青鸞峰與紫雲架與太平村
------------

青鸞峰在硃砂峰東北,天都峰東南,為36大峰之一,海拔1589米、整座山峰狀若青鸞蹲立,故名。站在立馬亭前眺望,它又酷似一匹騰空而立的戰馬,所以又名「立馬峰」。宋人有詩曰:「卓立峋岩鸞風形,翩翩舞翠炫花紋。沖霄千載飛騰處,猶剩峰頭一片雲。」從對面山上眺望,峰頂有一巨石,如大臣端笏而立,又若天女靚妝覲帝。步移景換,妙趣橫生。峰頂有「仙人打坐」石景,峰壁有「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十個石刻大字。在立馬橋上仰視,可見峰腰有第四紀冰川擦痕。峰下有采葯源,相傳黃帝在黃山煉丹時曾來此處采葯。

此峰既有青鴛之雄,又有立馬之威。關於立馬峰,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遠古時代,此處有一匹神馬,因久住深山,無物充飢,每年春末,太平縣將要收割小麥之時,它就騰雲駕霧,將太平的莊稼吃得一千二凈。農民無可奈何,只得求神仙為他們除害。觀音菩薩得知後,當即率領童男童女,在黃山與太平交界的一道山洞上架起一座石橋。並托夢給當地農民知道這橋是把神鎖,已將神馬鎖住,它再也無法越過山澗,飛到太平了。果然,第二年麥熟時,神馬正欲騰飛,但後面兩只蹄子已被釘在山岩上,無法拔起。它毫無辦法,只得騰空而立,頭朝西北的太平方向高聲嘶叫,並依勢化作一座山峰,它就是立馬峰。

(立馬峰的傳說也順便介紹了太平村的由來,也就是太平縣)

(至於紫雲架,我沒有找到確切相關的資料,不過從黃山一處景點的介紹可以得出,紫雲峰是黃山群峰之一。)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水質以含重炭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我們的祖先軒轅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以返老還童,故又被譽為「靈泉」。

------------
巢 湖
------------

區號:0565
郵編:238000
位置:位於江淮丘陵東部,距合肥60公里、蕪湖50公里、南京130公里。
面積: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
人口:總人口453萬人
區劃:轄居巢區以及和縣、含山、無為、廬江四縣。
(居巢區,這就是居巢國的來源嗎?還是有別的典故?)

巢湖市位於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巢湖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周邊與南京、合肥、安慶、蕪湖、馬鞍山、銅陵等市相鄰。淮南、合九鐵路及合寧、滬蓉、合巢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長江流經巢湖市182公里,蕪湖—巢湖公鐵兩用大橋和銅陵—巢湖公路大橋橫跨長江天塹。依託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和南京、合肥兩個航空港,可借「船」出海。

我國第五大淡水湖棗巢湖,方圓800里,是皖中著名的旅遊勝地。它煙波浩渺,白帆點點,宛如一隻碗夾在長江和淮河之間。湖中央有姑山,姥山兩個島嶼,湖四周有半湯,香泉,湯池,三大溫泉和太湖山,雞籠山,冶父山,天井山四個國家森林公園,還有仙人,紫薇,王喬,華陽,伯山五大溶洞。這些天然奇觀,點綴著巢湖沿岸,猶如「眾星捧月」,組成了一幅絕妙的立體山水畫。

關於巢湖的成因,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巢湖本是陸地,一夜之間陷成湖泊。當地一位焦婆,先知先覺,引導百姓登山避災,人們為了感激她,把巢湖又稱為「焦湖」。實際上,巢湖是斷陷構造湖,湖型狹長,從空中鳥瞰,像一鳥巢,故名「巢湖」。

------------ 八 公 山------------­
淮南市八公山鎮位於八公山下,淮河岸邊,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全鎮面積27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萬1千多人,該鎮原為沈巷鄉,1990年3月撤鄉建鎮。 鎮內設黨政辦、計生、農委、城建等14個職能科室。
(我總想這八公山怎麼跟壽陽陳州車上關系的……另外八公山豆腐也……)
八公山豆腐起源於淮南八公山,其發明是西漢淮南王—劉安。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八公山豆腐經歷了中國封建上社會的漫長歲月走到新中國,走到了改革開放的今天,並走向全和世界。

------------
壽 陽
------------

壽陽縣位於晉中地區北端,東北與陽泉市交界,西北與太原市為鄰,總面積2116平方公里,轄7鎮15鄉,人口21.4萬。縣政府駐朝陽鎮。壽陽縣轄7個鎮、7個鄉:朝陽鎮、南燕竹鎮、宗艾鎮、平頭鎮、松塔鎮、西洛鎮、尹靈芝鎮、平舒鄉、謦愁鄉、溫家莊鄉、景尚鄉、上湖鄉、羊頭崖鄉、馬首鄉。

壽陽,春秋為晉馬首邑,漢為榆次縣東境。西晉主康年間置縣,因縣城地處壽水之陽而名壽陽。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壽陽遷大陵城(今文水縣)並改名受陽。孝昌末,朔州寄置原壽陽城,轄五郡十三縣。隋開皇十年復置,改名受陽。唐貞觀十一年仍名壽陽。1958年合並於榆次市。1959年始分,現屬晉中地區。

壽陽縣境內四面環山,中間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是山間盆地。整個地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一般海拔在1100米以上,最高峰為北部的大威山,海拔 1714米。其他山峰東有虎神廟岩;南有大塔山、聖山;北有牛金山、方山;西北部有罕山等,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瀟河、白馬河、人字河等,均屬汾河水系。此外還有向陽河,屬海河水系。

------------
陳 州
------------

(陳州的資料不多,而且現在似乎已經不存在)

周口市淮陽縣,著名的古陳州府所在地,這里保留下來的古跡有太昊陵、平糧台和曹植墓等,戲劇《下陳州》、《陳州放糧》的故事素材也公元前40世紀。

太昊伏羲氏建都於此,後炎帝神農氏繼都於太昊伏羲之舊墟,故易名為陳,陳由此始。

夏時,陳屬豫州;商湯封舜後虞遂於陳;西周封舜後滿於陳;公元前479年,楚國置陳縣,前278年,楚國建

國都於陳;秦初,設陳縣,後置陳郡;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據陳城;西漢,由於陳在淮水(淮河)之北,

改陳郡為淮陽郡,漢帝封子友為王建淮陽國;東漢,復建陳國;三國魏帝封曹植為陳王;南北朝時,郡、州

相間;隋為陳郡,下置宛丘縣;唐時,沿襲州制,陳州統六縣;宋置淮陽郡後升為淮寧府;元朝,復為陳州;

明時,廢宛丘縣入陳州;清雍正12年升陳州為陳州府;民國2年,改為淮陽縣;新中國成立,置淮陽專區;

1959年置周口地區
來源於此地。

------------
昆 侖 山
------------

(這昆侖山估計也不用我多說……大家肯定都很了解了……OTZ)

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區劃界線。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昆侖河源頭的黑海,這裏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昆侖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岩畫,距黑海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玉虛峰、玉珠峰經年銀裝素裹,山間雲霧繚繞,位於昆侖河北岸的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昆侖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制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質礦泉水。發源於昆侖山的格爾木河中游,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谷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

奇峰婷婷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侖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玉珠峰、玉墟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聖和修煉的聖地,1990年推出昆侖山道教尋祖旅遊線路。1992年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登昆侖、尋根問祖、頂禮膜拜的炎黃子孫組成的尋根團多達上百個,有的台灣同胞連年在昆侖山修煉,每年達數月之久。後又帶家人進山朝拜,並投資興建祭壇,十分虔誠。

昆侖山峰巒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麗,每逢春夏之交,滿山碧樹吐翠,鮮花爭奇斗艷,使昆嵛山更具風韻,成為半島著名的風景游覽區之一。北魏史學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之為「海上之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佔多」。

昆侖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佛界道家在這里建寺築觀,養性修身,傳經佈道。遠在漢唐之際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斷。至金元,盛極一時的中國道教全真派開山祖師王重陽同他的七弟子,把這里選為創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遺跡。

------------
即 墨
------------

(即墨的存在就如酆都的存在一樣,都讓我相當驚訝……因為這個名字,怎麼看都像是已經消亡了的古都)

即墨市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地處東經120°07′—121°23′,北緯36°18′—36°37′,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依嶗山,近靠青島。

即墨市地方特產---「即墨老酒」(這即墨老酒讓我想起了仙4里的即墨特產呢……原來真的有這樣的特產)
即墨老酒在久遠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其獨特風格:紅褐透明、芬芳馥郁、微苦焦香、醇厚掛杯。它作為久負盛名的「中國北方黃酒的典型代表」,是目前中國黃酒中唯一的綠色食品。即墨老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黃米、陳伏麥曲等。經檢測老酒的營養成份豐富,所含氨基酸17種,每公斤老酒的氨基酸含量達10000毫克以上,被營養學家稱為「營養酒王」。
即墨老酒既可滋補健身,又能入葯治病。其保健功能已被現代醫學所證明,適量飲用可以改善人體微循環,舒筋活血;促進人體消化液分泌,健脾和胃;調節人體免疫機能抗衰益壽等。即墨老酒在1955年世博會上獲金獎,現已發展了黃酒、清酒、料酒、保健滋補酒四大系列40多個品種。

戰國時屬齊國。秦設即墨縣,屬齊郡。西漢時,即墨縣城同時為膠東王國都城。東漢及兩晉時,屬青州。隋、唐及明清時期均屬萊州。1943年分設即東、即墨兩縣,1944年4月,即東縣並入即墨縣,1945年7月,恢復即東縣。建國初期,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即東縣並入即墨縣,改屬萊陽專區。1958 年10月,改屬青島市。1961年3月,改屬煙台專區。1978年12月,改屬青島市。1989年9月,撤縣設市。

(即墨田橫島的海邊)

東京山廟會
東京山,位於鰲山衛鎮東隅,因山上有一巨石形似鷹嘴,故又名"鷹嘴山"。此山面臨鰲山灣,西與東嶗之秀鶴山毗鄰,風景優美,海光山色得天獨厚。每年的廟會,更為這座小山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東京山的"狐仙廟",始建於百餘年前。傳說這里的"狐仙"極為靈驗,有求必應。每年的正月初一、正月二十、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是逢廟會的日子。以正月二十日的廟會為最盛。從凌晨開始,就有遊客陸續上山,加之商販及外地的遊客,最多時一天可達5萬之眾,可謂人山人海。

(這東京山的狐仙廟,應該就是狐仙居的來源了)

------------
不 周 山
------------

(鏘鏘,輪到不周山了~不周山現在是我在仙4里最喜歡的一個地方-。- 不過並不完全算是真實存在的一個地方。)

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只可惜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達。傳言曾有凡人為見神仙一面而隻身上山,但卻未曾見其返鄉。自此之後,人人皆煉其身,鍛其骨,以使得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攀登不周山,後由於天條的放寬,無數凡人開始修行,為使自己能早日功德圓滿,不少人開始競相挑戰不周山。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與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觸不周山,怒觸的時候,這山就叫不周了。

不周山因何命名,是否與「周山」對立存在,不得而知。但是不周山象徵著不完整、災難。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災難的集合體。

這個神秘的不周山在什麼地方,今天的人不知道。因此,所有的山都成了不周山,人對土地產生了泛敬畏。在農村,有一詞名為:動土。動土,是有著極嚴格的講究。什麼時候動、什麼季節動、什麼年份動,都有嚴格要求。農村裡每要動土,總要請教陰陽風水先生。一旦動錯了,就不得了,最主要的表現是腰、腿疼。

(從仙4的地圖來看,仙4的不周山似乎是在內蒙古附近,下面是關於不周山的一個傳說)

共工怒觸不周山

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大了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地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傾項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么一條律令就是他定的:規定婦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已經低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過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

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二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他的坐騎是兩條龍。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

共工有個兒子叫後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的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挖下窪地墊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以這樣做會讓上天發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霧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地之間發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系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

(通過不周山而看到的這個共工的傳說里包含了一些有趣的細節呢,比如「共工氏,傳說他是二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這不是很眼熟嗎?分明就是仙劍系列裡女媧族的共同特徵哦。不過,二人首,他是有兩個頭?囧……而且這個共工姜氏,卻又是神農的後代……而不周山是天地支柱,在仙4里也是呢)

------------
酆 都
------------

(最後是酆都了……我非常訝異於現實中的酆都原來也是鬼城,而且自古就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城啊……古時候的酆都人都是怎麼想的……)

(另外,酆都現在已經改為豐都縣,收歸重慶市。)

酆都「鬼城」是人們憑想像建造的「陰曹地府」,「鬼城」廟會的規模和景象都是長江流域罕見的。「鬼城」風景秀麗、溪水潺潺、山花欲燃、風光山色、鳥語泉鳴,令人心醉。人們憑想像,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又是千姿百態,崢嶸古怪。刑具令人恐怖萬分,不寒而慄,這就是展現在豐都鬼城的「陰曹地府」,一個鬼的世界就由此形成了。進入鬼城大門,便可看到人們俗稱的「陰陽橋」,它是人們由陰間返陽間的必經之路。人們上行到名山山腰便可看到一個古式樓亭,在血銹般的門匾上書有三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鬼門關」。天子殿坐落在名山頂,它是山上最大的一座廟宇,與名山對立的是雙桂山,位於雙桂山的山腰是大成殿,規模宏大,獨具特色。廟會是「鬼城」民族文化特色與金貿融為一體的民間貿易形式,每逢農歷三月三至十五,豐都縣城雲集四海商賈商客,匯聚巴蜀,民俗文化活動異彩紛呈。被人們稱為「鬼臉奇容」是其中一景。

在酆都城有一座景色優美的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據東漢的《列仙傳》和晉朝葛洪的《神仙傳》書中所言,在漢代,曾有王方平和陰長生等人,棄官到此修道,最後終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隨著王方平、陰長生二位仙人的名聲日盛,招引了不少仙人到此來拜訪。如傳說中的麻仙姑,就曾來拜訪過王方平,可惜沒遇上。直到現在還留有她住過的「仙姑岩」、「麻姑洞」等遺跡。

此外,呂洞賓也曾拜訪過王方平和陰長生。

後來,「王、陰」二仙人被訛傳為「陰王」,又誤作為「陰間之王」,因此他們居住的地方——酆都,進而成為閻羅王所主宰的陰曹地府了。

東漢末年,五斗米教盛行於四川,而酆都在漢時屬於巴郡,是早期道教的重鎮之一。五斗米教因揉雜了許多巫術方面的東西而被稱為「鬼道」,並將道中的巫師稱為「鬼吏」。

於是,這種神仙人鬼混雜的道教信仰,促成了「鬼城」的形成。

因此,原來充滿仙氣的平都山漸漸漸地被鬼氣所籠罩了,一大群的陰間鬼神紛紛涌進鬼國的京都——酆都,使這個地方成了陽間的陰曹地府。

鬼城之說日益普遍

後來,又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小說的誇張渲染,酆都城是鬼城的說法越來越普遍,假的也成了真的。最後,成了真正的"鬼城"。

自宋朝以來,人們藉著自己心中對陰曹地府的揣想,在此處修築了一套如冥府般的建築,使酆都更成了名符其實的鬼城。

(酆都作為鬼城現在還變成旅遊勝地了……感覺用這種主題來開發旅遊業,其實蠻搞笑的……而且變成景點之後,就會失去原有的味道了吧……)

(酆都鬼城門,話說那個旅遊大巴真剎風景……不過山上那是什麼東東,怪詭異的,不愧是鬼城-。-b)

(山上那東東,果然還是很詭異……)

(看來換一個天氣拍的話,這鬼城大門還是可以很恐怖的)

(酆都的鬼門關,有那麼多人在那兒擠,什麼氣氛都沒了……)

(黃泉路)

(奈何橋)

⑦ 80~00年的人口

站內中國1980年到2000年歷年出生人數1980年出生人口18393809人,其中:男9315481人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78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49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36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17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7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2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0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8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6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