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人叫段耀宗
A. .譚氏七兄弟的來源
宜黃派系譚氏,32世祖衍昌公、宋武帝朝,官騎都尉。謫守江右撫州路。再遷湖南潭州(今長沙)於宋孝武帝年間徙江右宜黃觀上刺桑,即今宜黃縣譚坊鎮,此為「刺桑譚氏」開基祖。至二世宏達,徙居饒州余干縣,為饒州譚氏開基祖.
(三十二世祖:思登,官拜朝政大夫,劉宋武帝立詔拜參知政事為左命元勛;夫人蔡氏,子一:宏;
33世祖:宏,字恢道,歷官中書令;於泰始年間仕饒州余干知縣由刺桑徙居饒州余干縣管歷村,為饒州基祖,公祖孫六世同堂,齊武帝旌表其門,閭蠲其租稅,夫人何氏,子二:子正、子立;)
澤田譚氏是遷攸最早姓氏之一,源遠流長。譚姓源出於聖君夏禹姒姓後裔,是以國名命名的姓氏。成周 時,高辛氏之裔受封於宏農氏,建立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因稱潭子,譚姓由此而來。歷經秦漢至晉,世代官居江南。晉代宜都大守自河南徙於金陵太平路,唐武德元年(618)幽州大將譚忠之裔從河南遷往江西泰和縣高行鄉六十七都早禾市烏龍山赤石渡。元和四年(809)生祖可奕。會昌四年(844)生祖守祿。咸通元年(860)江西雪深七尺,黎庶僵仆,十存一二,加之官司苟刻,政綱牛毛,社會混亂。譚可奕率子守祿於咸通十四年(873)徙居湖南茶陵十五都,地名鄧塘。譚守祿生武興,武興生進峰、進鴻、進頗三子。越丁卯梁大祖朱晃即位,改元開平。聞譚進峰兄弟之才,征三公入朝,俱授官位。封譚進峰為朝議大夫端潔公,譚進鴻為司馬大夫,譚進頗為金吾鎮國大將軍,在任期間政績軍功卓著。三進升神後,護國衛民,威靈顯赫。其後派衍十八宏。澤田譚氏乃峰公五房譚宏亮之裔。譚宏亮十六世孫譚芳,生福齋,信齋。譚福齋於宋寶祐年間由茶陵遷江西廬陵而攸,為雙富塘(今湖南坳)譚氏始祖。譚信齋於宋寶祐年間由茶陵遷江西而遷攸,為澤田(今皇圖嶺譚家村)譚氏始祖。宏農、澤田,一遠一近,稱謂雖殊,實則一也。醴陵玉堂譚氏始祖譚盛裔公系澤田譚信齋之六世孫。澤田、雙富、玉堂均系譚芳之子孫,手足情誼一脈相承。
澤田譚氏始祖譚信齋,字犀照。宋寶祐丙辰(1256)科進士。深經術,尤精易理。考試官王應麟薦為浙江轉運使,後出任譚州刺史。咸淳七年(1271)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燕京,稱為太都。元至正十三年(1276)元軍攻破臨安,時南宋政治混亂,賈相亂政,文天祥、張世傑、張秀夫等繼續在東南沿海一帶抗元。譚信齋與兄譚福齋棄官南遊,卜居於攸縣之澤田,雙富塘等地。譚信齋築室於古梅城之北蓮花寺。前周種櫪樹,日與朋友飲酒賦詩,得《櫪山自得章》,詩百餘首。元學士馮海粟表其清節,稱為可達夫子。歿後葬澤田櫪山眠瓏形正穴,有墓誌。側建文昌閣。配陳氏,授安人,生子二:長譚桂蘭,字馥元,號延芳。元大德辛丑(1301)科進士,任平江府知府,著《懷先錄》。次子譚桂壽,字仁山,號永康,任浙江副使,著《保民實政編》。其子孫主要繁衍於攸縣皇圖嶺、高梘、市上坪、湖南坳、坪陽廟及醴陵、江西萍鄉等地,有的遷居於海內外。
根據這個資料開始上溯,從一位本家網友在網上公布的另外一支譚氏族譜上最終找到了,我這一支的始祖和其上的族譜。
===================================================================================
我譚氏始祖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系姓姬,皇帝子孫,顓頊zhuanxu之後,衍至譚國襄王、子爵,名尚諍。風氏,在山東莒縣,生子:祁qi公,以譚為姓,為一世祖,傳至39世書奇、卷達二房分衍。卷達次子建極生宮,字博仁。宮生可奕、可祥。可奕衍至45世進峰生9子,進鴻生4子,進頗生5子,共18子,稱18宏世系。十一郎宏亮,即進峰公第五子故又稱五郎世系。衍至63世朝禎、朝祥、朝貴等諸兄弟,於明朝洪武初年,由湖北麻城孝感起程入川後,又分房衍移至今,其流源世系如下:
《宏農世家》
轉載
標簽:
歷史淵源
文化
《大宗祠七修宗譜序》*宜黃觀上刺桑大宗祠宗譜序*
國之有史志人物錄山川龍門為傳記紫陽作綱目所以信今而傳後也家譜亦然譜以收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連屬也族有所宗宗者本也溯其萬派千枝合而為一也粵稽吾譚實為殷湯之後其先有以宏農名郡者周武王封仲叔於宏農即今陝西鳳翔府寶雞縣是也有以齊名郡者仲叔六世孫懿公討平東方之亂周穆王封懿公於譚即今山東濟南府屬是也嗣後周幽失政禍起驪山懿公八世孫熹公率兵勤王殺犬戎而立平王自此天下知有譚氏傳至五霸時齊桓公至譚譚國不禮齊桓公糾合諸侯譚譚又不至遂於魯庄公十年冬十月齊師迫譚譚子奔莒莒地在齊郡平陰縣即今之山東青州府日照沂水是也以國為姓自此始六國時有名士譚生蜀有將軍譚巴楚有將軍譚元其經文緯武之士載於史冊者不可勝數至湘公以官鎮守湖南因徙於譚州之杏樹下有童科而擢高第者有老成而進封伯爵者英敏特達之士又不可以悉述矣迨子公【為末代譚子】十七世名衍昌者登劉宋進士官主爵都尉當元嘉末謫江西之撫州徙宜黃之觀上刺桑段而居焉今之刺桑郡者又自衍昌公為肇遷之始也凡千四百年來子孫藩盛播遷他郡者十之七八江右族屬皆公裔也有叔侄兄弟而同仕者梁則有達宏明輝玉輝公齊則有文貴文彥公陳則有文通公隋則有紀公繼公綱公寧公興宗公至唐及宋為大將軍者七為刺史者四任尚書者十一任大夫者數十封王爵者一封候爵者二皆斑斑可考由元歷明科甲文章勛名事業代有偉人其與日月爭光炫耀耳目者太保司馬公是也噫先人之拔倫超群者何其盛今之接踵繼績者何其鮮一言及此不覺汗流浹背矣當今聖天子以孝治天下薄海內外莫不以尊祖敬宗為先尊敬之道莫大於收族收族莫重於修譜譜不修則長幼莫序親疏莫辨即派衍遐方者曷由而知也吾族距六修已隔四十餘年其間不無茫昧之虞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支派雖異本則相同是故錄其世系書其生卒仿紫陽綱目意也贊其行事敘其文物法龍門傳記體也去冬今春開祠立議僉舉首士酌定章程善詞令者主邀集善書法者主謄錄達權變者作提調志廉潔者管錢項詠諷清朗者對讀內外兼資者總之於是僉以叔祖洪川氏學貴氏懷可氏與余共掌是役至五月間族叔功甫氏欣然而來參互考訂各司乃職惟是予等自思才疏識短不足以勝其任所賴予高祖虞傳公秉筆確斷於前今不過遵前規而續之敢雲功乎後之肖子賢孫復振刺桑之舊范再奮司馬之前徽是則吾族之厚望予之所以歷敘先世源流不厭其繁者亦猶數興不忘也
時
皇清道光四年甲申歲孟冬之吉
裔孫家義薰沐頓首百拜敬書於大宗祠
《譚氏源流記》 *錄澄溪初修族譜*
按吾譚氏本姬姓侯爵也始自王季之子虢仲虢叔文王同母弟也虢仲虢叔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謂之二虢武王克商封虢叔於制是為東虢即今河南開封府滎陽縣後為鄭滅封虢仲於宏農是為西虢即今陝西鳳翔府寶雞縣是也傳至六世西虢侯三弟名懿者官拜車騎將軍因討平東方諸侯之亂有巨勛周穆王封懿公於譚今山東濟南府歷城縣是也周穆王曰卿之兄居宏農列侯爵今封卿於譚列子爵矣再立殊勛乃復侯爵至幽王寵褒姒戲諸侯棄皇後廢太子申國侯引犬戎入京城逐幽王於麗山斬之時鄭桓公與懿公八世孫譚熹公暨秦襄公衛庄公四國之兵殺散犬戎奪回太子眾諸侯亦率兵勤王譚熹公曰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宜奉太子即王位於是奉宜臼即位是為平王王曰鄭桓公死於王事追封為冢宰譚熹公衛庄公秦襄公俱各賜金帛立生像於功臣廟迨五霸時齊桓公至譚譚國不禮齊侯即位眾諸侯悉賀譚又不至齊怒於魯庄公十年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乃以國為姓而譚姓自此始焉傳至譚湘公以官鎮湖南因居譚州杏樹下至南宋時登劉宋武帝朝進士譚衍昌公者歷顯宦官至主爵都尉元嘉末年因留妃子於家獲罪出貶於江西撫州遂卜居焉至唐憲宗元和間太祖恭義公鎮虔州其孫寅郎公由撫州徙居虔化水南合江口今寧都之斫柴崗是也衍至宋仁宗朝都指揮使文景公致仕歸居故里合江口精祖堪輿之秘愛雩山水徙居雩都譚埠再徙山坳三徙今之澄江遂為澄江之始祖焉事詳舊譜並春秋左傳史記後之子孫欲究源流者觀於斯則嚴如寶鏡懸空矣
宋咸淳三年丁卯歲春三月 吉旦 *公元1267 年*
裔孫叔奇叔信謹識 *叔奇叔信乃文天祥同窗*
刺桑譚氏源流記
*據觀上、池溪、招攜、嚴溪、澄溪舊譜*
*參考資料:《左傳》、《資治通鑒》、《舊唐書》、《燕將錄》、《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刺桑譚氏本姬姓侯爵,系出古公亶父(周太王);古公長子太伯、次子仲雍(虞仲)[太伯、虞仲奔江南後來建立吳國]、幼子季歷;季歷子:虢仲、虢叔,周文王同母弟也;虢仲、虢叔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謂之二虢;武王克商(前1046年即武王十一年或十三年),封虢叔於制,是為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前767年甲戌,周平王四年鄭滅東虢);封虢仲於宏農,是為西虢(叔奇、叔信公序為:「西虢,今陝西鳳翔府寶雞縣是也」;《歷史大事年表》註:「小虢,今陝西寶雞縣,前687年甲午,周莊王十年、魯庄公七年,秦武公十一年滅小虢」;《左傳》註:「西虢國,故城在今河南省陝縣境內」;《歷史大事年表》註:「北虢,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南,前655年丙寅周惠王二十二年魯僖公五年晉滅北虢);傳至六世西虢侯,其三弟名懿者,官拜車騎將軍,因討平東方諸侯之亂有巨勛,周穆王封懿公於譚(譚故地在唐.齊州平陵縣,武德二年置譚州,今屬山東省章丘市;穆王伐東:前939年即穆王三十七年);周穆王曰:「卿之兄居宏農列侯爵,今封卿於譚列子爵矣,再立殊勛乃復侯爵」;至幽王寵褒姒、戲諸侯、棄皇後、廢太子;申侯引犬戎入京城、逐幽王於麗山斬之時,鄭桓公與懿公八世孫譚熹公、秦襄公、衛庄公四國之兵殺散犬戎奪回太子,眾諸侯亦率兵勤王,譚熹公曰:「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宜奉太子即王位」,於是奉宜臼即位為平王(平王即位:前771年即幽王十一年);王曰:鄭桓公死於王事追封為冢宰,譚熹公、衛庄公、秦襄公俱賜金帛立生像於功臣廟;
五霸時,齊桓公出逃至譚,譚國不禮;齊侯返國即位諸侯悉賀,譚又不至;齊怒,魯庄公十年冬十月,齊師伐譚(前684年丁酉,周莊王十三年),並之,譚子奔莒,子孫因此以國為氏;
周莊王十三年),並之,譚子奔莒,子孫因此以國為氏;
始祖:譚子祈義,春秋時古譚國國君,魯庄公十年冬十月(前684年丁酉)齊師伐譚,「譚子奔莒」;譚氏自此始焉;
【前684年—前226年之間,當有數代,無史料考證;】
二世祖:子公,齊國大夫;暨譚拾子,前?年至前226年戰國時期齊國人(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人);中國古代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約為齊師圍譚後第16代譚子;負責齊國對譚邑的管理和齊國外交事務,任齊國制陶工官;子:元;
三世祖:元公,世襲子爵,夫人公冶氏;子二:肇乾、肇坤;
四世祖:肇乾,字伯豪;夫人俞氏,子一:勲;
四世祖:肇坤,娶胡氏,子失考;
五世祖:勲公字元放,高尚不仕微聘不出,夫人王氏,子一:亨和;
六世祖:亨和字鼎臣;幼見飛星墜入盤中取而食之,文思日進,官至尚書,夫人湯氏,子一:融;
七世祖:融公,字嘉叔;夫人孫氏,子二:顕、願;
八世祖:顕公字仲貞,孝廉入仕官拜將中中書,夫人朱氏,
子二:德峭、德嶠;
八世祖:願公字仲祥,官拜御史,乘驄馬築長城管工未還;
九世祖:德峭;同東方朔【東方朔(約前154-前93年在世),字曼倩,平原羌次(今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辭賦家】為鄰友,得長生術,當作詩曰:線作長江扇作天,圾鞋拋向海東邊,蓬萊信是無多地,只在譚生柱杖前;子一:始元;
九世祖:德嶠;高後朝【前187-前180年】官至台閣,夫人邵氏;子失考;
十世祖:始元,武帝朝【前140-前87年】拜光祿大夫;夫人舒氏,子一:況尼;
十一世祖:況尼,字太沖,少博學稱一時之傑;子二:桓彬、桓林;
十二世祖:桓彬,字仕則;累官散騎常侍,夫人樂氏,子一:方雲;十二世祖:桓林,娶何氏,子失考;
十三世祖:方雲,字羽升;娶冉氏,子二:元衡、元衛;
十四世祖:元衡,字守節;以公封榮國公;夫人薛氏,子一:之翰;
十四世祖:元衛,字守忠,三治滄州吏民不忍欺,夫人周氏;子失考;
十五世祖:之翰,字文淵,光宗朝【漢光武建武元年-中元二年,公元25-57年】累官行人司政常,出使鮮卑不屈,上嘉之,拜參知政事,夫人程氏;子一:戢明;
十六世祖:戢明字左儒,登進士第累官太僕卿;夫人李氏子一:輝祖;
十七世祖:輝祖字耀宗;勤學好問、文章日進,夫人宋氏子一:待舉;
十八世祖:待舉字懷德,雄文宏論,隱居未仕,夫人邵氏子:駢、驥;
十九世祖:駢公,字千里,臨海尹,天旱為民請雨後為著作郎,夫人澹臺氏;子三:兆懋、兆樊、兆攀;俱居齊國青州榮縣;
十九世祖:驥公字名駒,娶孔氏,子五:文英、文俊、文傑、文雄、文豪,長子文英以官鎮湖南,弟四人居故郡;
二十世祖:文英,諱湘,應第公卿舉,有文武才,為湖南都尉,宦居邑之譚州杏樹下為譚州一世祖,夫人范氏,子二:大昌、大盛;
二十一世祖:大昌;子一:郁祥;
二十一世祖:大盛;配王氏,子一:郁秀;
二十二世祖:郁祥,漢朝拜給事中書,夫人徐氏,子二:尊文、尊禮;二十二世祖:郁秀;配周氏,子一:尊義;
二十三世祖:尊文;和帝朝【漢光和元年至七年,公元178-184年】拜金紫光祿大夫,夫人白氏;
二十三世祖:尊禮,進士登台閣諫官;夫人陳氏,子二:敏雄、敏遇;
二十三世祖:尊義;失考;
二十四世祖:敏雄,累官將士郎;配趙氏,子一:應旗;
二十四世祖:敏遇;失考;
二十五世祖:應旗;配王氏,子一:敞;
二十六世祖:敞,舉制科官至文中大夫;夫人趙氏子一:肅茂
二十七世祖:肅茂,學識淵博,官至郎中,人稱「其王左才」,
夫人鍾氏,子二:曾昌、曾量;
二十八世祖:曾昌,主客郎中後仕吳官拜侍中;夫人葉氏,子一:昶;
二十八世祖:曾量;文思警敏,仕蜀官至奉議郎,夫人富氏,
子二,俱徙居燕地;
二十九世祖:昶,仕晉官拜太常卿;夫人王氏,子一:政;
三十世祖:政,字人道,仕東晉官拜禮部尚書,夫人上官氏;
子:尚之;
三十一世祖:尚之,安帝義熙(公元405-418年)年間官拜幽、徐、荊、冀四鎮刺史,夫人謝氏,生子三:長子思澄、次子思登、幼子思庸;
三十二世祖:思澄,未詳;
三十二世祖:思登,官拜朝政大夫,劉宋武帝立詔拜參知政事為左命元勛;夫人蔡氏,子一:宏;
三十二世祖:衍昌,諱思庸,晉隆安二年戊戌(398年)生,南北朝劉宋高祖武帝朝(420~422年)進士,官拜主爵都尉,元嘉末年(453年),遷江右撫州路家宜黃觀上刺桑,享年七十三,夫人鄧氏,同徙子:達彰、達宏;
三十二世祖:參知政事思登公傳
三十二世祖:思登,官拜朝政大夫,劉宋武帝立詔拜參知政事為左
命元勛;夫人蔡氏,子一:宏,諱達宏;其裔四十八世世勣,唐僖宗朝奏策稱旨拜兵部尚書;
【附:廣東高明大塘江(岡)譚氏族譜原序】
嘗思木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奚能忘其所自始也稽我譚氏乃堯之後封於譚國因以國為氏焉藉居弘農郡祖考起於唐僖宗間得有興邦翁登甲湖南長沙湘潭人也徒江西虔州及至宏帙祖居虔州觀山以見南方之地可興昌而遷居於廣東南雄珠璣巷沙水村生二子長名洪字少參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成進士任廣州儒學提舉次名瀚字少潔娶王氏生三子三曰伯蒼進士官至尚書生八子懷王失妃分散四方朝安祖徒居肇府生三子曰惟達惟遠惟逵達祖生一子曰字遺烈號慕陵居高明天瀚因世亂遷往梁金山之下居焉配黎氏生三子七孫歷三世而何姓強盛子孫凌夷乃分居開平新會新寧高明現居范州大塘江(岡)大塘邊王桐園岡潭邊者皆龍塘所自出也傳至崎嶺翁元明之間遭時變亂從開平而遷古井繼也林黃迫處不可棲遲崎祖集眾酌議去古井俞梁山遷於崎山之下居焉祖宗之源流始末蓋若此哉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吾人豈可將祖宗之源流而竟昧之孚是以略述始末俾後人所追思也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孟秋穀旦九世孫禎國撰
33世祖:宏,字恢道,歷官中書令;於泰始年間仕饒州余干知縣由刺桑徙居饒州余干縣管歷村,為饒州基祖,公祖孫六世同堂,齊武帝旌表其門,閭蠲其租稅,夫人何氏,子二:子正、子立;
34世祖:子正諱星輝,梁武帝官拜右司郎夫人彭氏,子一:文通;
34世祖:子立諱□□,夫人尤氏,子一:文胤;
35世祖:文通,行夏三,任建寧府治中;
35世祖:文胤,官拜翰林學士遷吏部尚書,夫人金氏,子一:公渠;
36世祖:公渠,累官中山相,夫人王氏,子二:麒、麟;
37世祖:麒公,登進士第十二,後周朝官拜黃門侍郎,夫人孫氏,
子一:必;
37世祖:麟公,官至台閣,夫人邱氏,子一:心;
38世祖:必公,世居韶州,舉明經及第官拜都員外郎遷工部侍郎,
夫人呂氏,子二:其文、其武;
38世祖:心公,娶周氏,子一:其禮;
39世祖:其文,娶章氏,子一:霹;
40世祖:其武,隋煬帝朝登進士第,夫人艾氏,子一:震;
40世祖:其禮,娶程氏,子一:雷;
41世祖:霹公,祠部朗中,夫人殷氏,子一:鎬;
41世祖:震公,侍詔官,夫人黎氏,子一:針;
41世祖:雷公,娶方氏,子一:□;
42世祖:鎬公,累官給事中,夫人周氏,子二:一材、一柱;
42世祖:針公,登進士第官拜侍御史遷諫議大夫,年七十五致仕,夫人薛氏,子二:一棟、一松;
42世祖: □公,文林郎,娶田氏,子一:一樟;
43世祖:一材,娶 氏,子一:默;
43世祖:一柱,娶何氏,子一:傑;
43世祖:一棟,字煒仁,太宗朝官禮部侍御史知兵部侍郎,
夫人姚氏,子一:點;
43世祖:一松,字煒義,官拜太僕卿,夫人金氏,子一:然;
43世祖:一樟,娶孔氏,子一:□;
44世祖:默公,娶馮氏,子一:熾文;
44世祖:傑公,宏文儒直學士,夫人孟氏,子一: 鬥文;
44世祖:點公,武後朝進士,累官監察御史,夫人任氏,
子一:炳文;
44世祖:然公,娶呂氏,子一:煥文;
44世祖:田公,娶曾氏,子二:榮文、煒文;
45世祖:熾文,娶諸氏,在;
45世祖:鬥文,娶許氏,子二:野、庄;
45世祖:炳文,明皇朝進士官御史大夫,夫人李氏,子一:壯;
(針公至炳文公四世並拜御史大夫);
45世祖:煥文,娶施氏,子一:塾;
45世祖:榮文,官至禮部郎中,娶鄧氏,子一:文璧;
45世祖:煒文,娶失考,子一:基;
46世祖:在公,官至太僕卿,娶劉氏,子二:憲、惠;
46世祖:野公,娶朱氏,子一:慈;
46世祖:庄公,娶呂氏,子一:思;
46世祖:壯公,官徐州刺史,夫人樊氏,子一:忠;
46世祖:塾公,任推官,夫人洪氏,子一:德勤;
46世祖:文璧,娶周氏,子一:恕;
46世祖:基公,娶失考,子一:勤;
47世祖:惠公,娶謝氏,子一:世武;
47世祖:慈公,舉博學宏詞科,夫人沈氏,子一:世業;
47世祖:思公,娶易氏,子一:世勛;
47世祖:忠和公,夫人馮氏,仕台閣,子二:世勣、世泰;
47世祖:憲公,娶金氏,子一:世文;
47世祖:德勤公,娶王氏,子一:世良;
47世祖:恕公,官工部員外郎,夫人韓氏,子一:世翰;
47世祖:勤公,娶王氏,子二:世朝、世禮;
48世祖:世文,娶趙氏,子一:千;
48世祖:世武,娶黎氏,子一:斗;
48世祖:世業,娶汪氏,子一:中;
48世祖:世勛,朝靖大夫,娶魏氏,子一:沖;
48世祖:世勣,諱炤儀、字文彥、號彥威,中博學宏祠科,官給事
中遷諫議大夫,唐僖宗朝奏策稱旨拜兵部尚書;由湖南長沙湘譚縣
徙居江西虔州,夫人吳氏,子:興邦、章;
48世祖:世泰,娶許氏,子一:辛;
48世祖:世良,娶章氏,子一:申;
48世祖:世翰,娶姜氏,子二:年、幸;
48世祖:世朝、五經博士,娶馬氏,子一:革;
48世祖:世禮,娶曹氏,子一:鞏;
49世祖:千公,官朝散大夫,夫人官氏,子二:球、琳;
49世祖:斗公,宏文官學士,夫人彭氏,子一: 郎;
49世祖:中公,娶陳氏,子一:班;
49世祖:沖公,娶錢氏,子一:珏;
49世祖:興邦,朝議大夫,
49世祖:章公,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夫人夏氏,
子一:珊;
49世祖:辛公(世泰子),後漢朝官至庫部郎中,夫人黃氏,
子一:瑁;
49世祖:申公,娶許氏,子一:玫;
49世祖:年公,娶胡氏,子一: 員;
49世祖:幸公,官戶部郎中,夫人姜氏,子一:佩;
49世祖:革公,娶嚴氏,子一:瑜;
49世祖:鞏公,娶嚴氏,子一:瓚;
50世祖:球公,娶呂氏、徐氏,子一:其中;
50世祖:琳公,娶王氏,子一:文中;
50世祖:郎公,娶朱氏,子一:秉中;
50世祖:班公,官將士郎,娶陳氏,子一:厥中;
50世祖:珏公,娶孫氏,子一:治中;
50世祖:宏帙,諱虔,字崇紀,號宏軼,宋建隆資政大夫吏部侍郎,遷刑部尚書,加封三千歲;大宋乾德間,翁與妣由虔州徙南雄府始興縣珠璣巷,子二:洪,字少參、瀚,字少浩;
50世祖:珊公,諱錦均,累官兵部郎中,宋太祖立詔拜潼關節度使加節旌天下兵馬招討使;太宗征高麗命前鋒,所向無敵拜右僕射加樞密院使,在朝中立不倚,拜齊郡伯,進封中山侯,謚忠壯;夫人徐氏,子二:執中、彝中;
50世祖:瑁公,娶楊氏,子一:重;
50世祖:玫公,累官新安太守,喜其地山水明秀故徙居新安;夫人洪氏,子一:敬中;
50世祖:員公,遷居芝城,娶費氏,子一:朝;
50世祖:佩公,居蜀郡,娶傅氏,子一:化中;
50世祖:瑜公,居閩中,娶熊氏,子一:仁中;
50世祖:瓚公,居楚黃,娶曹氏,子一:義中;
點擊載入更多
剩餘29%未讀
開通VIP,免費獲得本文
本文立即免費保存 贈網路閱讀VIP精品版 100W文檔免費下載 5100W文檔VIP專享
分享收藏下載轉存
打開文庫App,查看更多同類文檔
這樣調理讓男人粗大5~10厘米 海棉體...
fg3.wxttqq.com
提供的廣告
查看詳情
立即領取
VIP教育大禮包
熱門小說免費讀
相關推薦文檔
古譚國源流與譚姓源流簡述 用App查看
湘西北譚氏家族起源源流詩歌傳承記載 用App查看
譚姓歷史來源、家族名人 熱門
譚氏家譜字輩排序匯編
第二卷圖說遠古譚姓譚氏源流史-1 推薦
神秘古國譚國與譚姓來歷及譚姓血脈淵源解密 好評
譚姓對聯及譚姓來源、譚姓宗祠聯
譚姓源流贏姓姬姓姒姓子姓版本考證探析
為你推薦
譚氏
沙家浜農家樂
窗簾二線品牌排行榜
車輛強制險在哪買
奢侈品牌排行榜 飾品
老年人羽絨服
專業火鍋桌定做
cpu那個品牌好
【茶廠直銷】198元7大餅,真的不能再便宜了!邊喝邊藏!
瘦卡卡 廣告
下載文檔
B. 古代人物和故事的四字成語
1. 在成語裡面有很多包含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背水一戰(韓信)完壁歸趙(藺相如)負荊請罪(廉頗)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項羽)破釜沉舟(項羽)卧薪嘗膽(勾踐)紙上談兵(趙括)指鹿為馬(趙高)三顧茅廬(劉備)東窗事發(秦檜)如魚得水(劉備)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廬(諸葛亮)圖窮匕見(荊柯)草木皆兵(苻堅)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 胸有成竹(文與可)。
2. 求有關古代人物的四字成語
荊軻刺秦 荊軻
完璧歸趙 藺相如
程門立雪 楊時
鑿壁偷光 匡衡
請君入翁(瓮) 來俊臣
江郎才驚 江淹
樂不思蜀 劉禪
煮豆燃萁 曹植
紙上談兵 趙括
再衰三竭 曹劌
木牛流馬 孔明
世外桃源 陶淵明
投筆從戎 班超
卧薪嘗膽 勾踐
孔融讓梨 孔融
三顧茅廬 劉備
班門弄斧 魯班
聞雞起舞 祖逖
破釜沉舟 項羽
胯下之辱 韓信
四面楚歌 項羽
圍魏救趙 孫臏
草船借箭 諸葛亮
沉魚落雁 西施 王昭君
閉月羞花 貂蟬 楊玉環(楊貴妃)
小鳥依人 褚遂良
懸梁刺股 孫敬
囊螢映雪 車胤 忘了還有一個孫康了
樓主採納吧,打字累死了。。..
3. 關於英雄人物故事的四字成語都有哪些
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卧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
胸有成竹(文與可)
4. 描寫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三顧茅廬 鐵杵成針 望梅止渴 完璧歸趙 四面楚歌 負荊請罪 精忠報國 手不釋卷 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描寫人物動作:走馬觀花 歡呼雀躍 扶老攜幼 手舞足蹈 促膝談心 前俯後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後繼 張牙舞爪 描寫人間情誼: 恩重如山 深情厚誼 手足情深 形影不離 血濃於水 志同道合 風雨同舟 赤誠相待 肝膽相照 生死相依 說明知事曉理方面: 循序漸進 日積月累 溫故知新 勤能補拙 笨鳥先飛 學無止境 學海無涯 滴水穿石 發奮圖強 開卷有益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刻舟求劍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亡羊補牢 畫蛇添足 掩耳盜鈴 買櫝還珠 描寫事物的氣勢、氣氛: 無懈可擊 銳不可當 雷厲風行 震耳欲聾 驚心動魄 鋪天蓋地 勢如破竹 氣貫長虹 萬馬奔騰 如履平地形容四季特點: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春華秋實 春風化雨 驕陽似火 暑氣蒸人 烈日炎炎 秋風送爽 秋高氣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氣襲人 寒冬臘月 形容繁榮興盛景象: 濟濟一堂 熱火朝天 門庭若市 萬人空巷 座無虛席 高朋滿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榮 川流不息 描寫美的景和物: 美不勝收 蔚為壯觀 富麗堂皇 金碧輝煌 玉宇瓊樓 美妙絕倫 巧奪天工 錦上添花 粉妝玉砌 別有洞天 描寫山水美景:錦綉河山 高聳入雲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
5. 關於古代人物的成語故事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 *** 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
韋編三絕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
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
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
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一錘定音 在沂蒙山區的一個小村莊有一個專打銅鑼的鋪子。工匠師傅已經70歲了,還每天堅持掌錘。
他的兩個兒子雖然已幹了十幾年,但每到了鑼心的時候,他們就停止了。這個時候,他們把錘子交給父親,由父親完成最後的一錘。
有人不明白,問老者。老者說,這鑼心的一錘與周邊的錘法都不一樣,鑼心以外的每一錘都只是准備,最後一錘才是定音的,或清脆悠揚,或雄渾洪亮,都因這一錘而定。
這一錘打好了,就是好鑼,要打的不輕不重,恰到好處。否則,這只鑼就報廢了。
人們恍然大悟,難怪古語有「一錘定音」之說呢,原來出處在這里啊!不論多麼優質的銅材,也不論剪裁的尺度多麼合理,更不論一開始打了多少錘,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後關頭的斷然一擊。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
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
此事被傳為佳話。囊螢映雪 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
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 *** ,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
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6. 關於中國歷史人物的成語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
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
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
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
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
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
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
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錦還鄉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傳》
慶遠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為從事中郎。武帝受禪,
封重安侯,位散騎常侍,改封雲杜侯。出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憂矣。」始武帝為雍州
慶遠為別駕,謂曰:「昔羊公語劉弘,卿後當居吾處。今相觀亦
復如是。」曾未十年,而慶遠督府,談者以為逾於魏詠之。
劉邦的四面楚歌更動搖了項羽的軍心。將士痛哭。想當初,項羽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陽者為王的良機」。再因「為人不忍」錯
失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的機會;後因「火燒阿房宮」後想「收其貨寶
婦女而東」。當時,有智者建議他在秦地建都稱王。而項羽面對秦
宮破殘,又思欲東歸,還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
之者。」此話一針見血的道出了項羽「衣錦還鄉,榮祖耀宗」的觀
念。俗話說得好:「好男兒志在四方」。項羽雖然具備中國古人的
傳統思想,但他又胸懷「稱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奮戰中,始
終是個孤獨的悲劇英雄。項羽一方面想當帝王,一方面也想當人人
羨慕的大英雄。並一心想在江東父老鄉親的面前揚名顯威。這些都
成了他難成帝業的「攔路虎」。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釋疑: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成語出處: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示例: 狼狽逃竄的匪徒~,嚇得魂不附體。
(其中~代表本詞條: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
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
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
晉對立。
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
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
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
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
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是晉軍要打來了,非常的害怕。在這場戰役中,
前秦的士兵傷亡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為虎作倀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釋〗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
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凶。
〖出處〗《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
虎前呵道耳。」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四:「凡死於虎,
溺於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
火樹銀花
C. 晚清十帥家譜(二)
分類: 草堂話譜
晚清十帥家譜(二)
勵雙傑
第二部,勉帥李興銳《瀏東六碓李氏家譜》
湖南瀏陽《瀏東六碓李氏家譜》十二卷首一卷,光緒二十七年部香堂木活字本,李興燦等纂修,十二冊。
勉帥李興銳,有資料這樣介紹:李興銳(1827-1904),字勉林。湖南瀏陽人。早年隨曾國藩鎮壓太平軍,1870年任直隸大名府知府,旋調江蘇,與彭玉麟規劃長江水師,修築沿江炮台。1875年總辦上海機器製造局,1885年參加查勘中越邊界,後歷任津梅關道、長蘆鹽運使、廣西布政使。1900年擢江西巡撫,浚治鄱陽湖,導水人江,整頓厘捐,創設農工商局等。1902年詔行「新政」,他奏請開特科,設銀行,修農政,講武備等。1903年署閩浙總督,次年任兩江總督,旋病卒,謚勤恪。
從這里看,「勉林」是他的字,再查,連《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傳二百三十四》都說他「字勉林」,但家譜世系記載:「興銳,字晉初,號勉林」,應是號而並非字。修這部《瀏東六碓李氏家譜》時,李興銳尚在世,他在首序中說:「道光甲午始敘次宗譜,勒為成書,爰議嗣後每閱三十年重一修定,今又其時也。興銳方馳驅王命,未獲躬與其役」,是沒有參與這次修譜,但他又說:「昨庚子冬,興銳奉巡撫江西之命,取道里門,展修祀事」,說明在修譜的前一年,他回過一次家,參與了家族的祭祀,家族中總不至於連他的字、號都會搞錯,象這樣一個光祖耀宗的人物,家族是沒有理由不慎重的。所以說,僅這一點,也可顯示這部家譜的那麼一點重要來,現正在重修《清史》,《瀏陽六碓李氏家譜》略可補前人所誤。
李興銳元配蕭氏,繼配馬氏、姚氏,但只有元配蕭氏生了一兒一女,兒子昌濬的第三個女兒嫁給了同鄉、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劉人熙的兒子劉瑞浺。
說到李興銳,順便還可以再說一下同族的李鴻球。李鴻球雖與李興銳同族,卻已在五服之外,從輩份上排,李鴻球是李興銳的孫輩,生於光緒二十五年,修譜之時,虛歲三歲。
李鴻球,字韻清,室名海棠書屋,劍花樓。早年習經濟,好收藏。去台灣前曾在北平、漢口、鄭州、上海等地供職於銀行及信託公司,任經理等職。後任世界書局總經理,創辦大中書局,任董事長。曾居歐洲數年。著有《天涯浪跡記》、海棠書屋力學雜錄/詩存》《董其昌書畫年譜》、《古錢今話》、《古印綜述》、《劍花樓書畫錄/古錢幣/古印鉥/古銅鏡》、《中國古兵器》、《吳佩孚年譜》等。
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在介紹該館藏品時說:「本館藏有中國歷代錢幣甚豐,計自上古原貝、骨貝、銅貝、刀幣、布幣、圜錢、紙鈔、銀錠、元寶、銀洋、銅幣共三萬余件。其來源有各界人士捐贈者,有向收藏家價購者,政府撥交撥贈者,而民國八十三年本館價購李鴻球先生遺藏古錢一七八三件,使本館錢幣收藏更趨完整,成為中國錢幣收藏之重鎮,而儕名於世界搜藏中國錢幣最富的博物館之一。本館所藏古代錢幣之中,有周代聳肩空首尖足無文大布,即為原李鴻球先生收藏中之精品。其形制為聳肩、尖足、圓檔;此布幣的首部有銎,是為空首。此件聳肩空首尖足無文大布是典型的春秋時代布幣,屬於大型布錢,形制完美,造型古樸,極具蒼渾之美。」可見李鴻球藏品不但豐富,而且質量極高!
李鴻球去台灣後曾在「民國六十年」編印《旅台六碓李氏承先啟後冊》平裝一冊,台灣家譜收藏家廖慶六先生的「萬萬齋」有藏。這冊名為《承先啟後冊》的家譜我沒有見過,不知道是不是根據舊家譜續編的。以我的猜想,當年李鴻球匆匆忙忙離開大陸來到台灣,帶上家譜的可能性比較小,待大局已定,至1971年以前,再要想得到一部家族的老家譜,幾乎蜀道難,難以上青天。這個迷,以後有機會得請廖慶六先生來破了。
相比之下,咱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大陸人那可是太幸福啦。別跟我抬杠啊,我也知道1971年前後上下左右大陸人民提起家譜是談虎色變的。可我在2003年的1月25日還是得到了這部《瀏東六碓李氏家譜》,這一年的大年三十是1月31日,也就說,再過六天就要過年,給我送譜來的湖南瀏陽老黃,雄糾糾氣昂昂的背來五部家譜共一百零幾冊,結好賬我要送他走,卻發現火車票、汽車票啥的都是爆滿,買不到了,飛到長沙的飛機票倒還有,可老黃不幹,說我這次的利潤也就夠一張機票錢,總不能白乾吧?既然到了你的地盤,你得給我想辦法,可不能不管我。訛上我了。我沒辦法,只好四處打聽,恰好有一個搞運輸的朋友手下還有一個司機要到湖南醴陵送一趟貨,醴陵跟瀏陽不遠,最後老黃是跟著那貨車走的。老黃回到家,打來電話千恩萬謝,說你那朋友不但白讓我坐車,路上的伙食都是他招呼的,沒要我錢,你得代我謝謝他。敢盡這次是凈收入凈利潤,瞧把老黃樂的。
《近現代名人小傳》上冊 210 頁: 李興銳,字勉林,瀏陽人,素治湘軍軍需,廉勤為曾國藩所賞,洊授知府,奏調直隸差遺。勉之為循吏,後贊日本使事,擢道台,歷桂、贛等省藩皋。庚子擢贛,擢移粵、晉、閩督,卒於兩江任。興銳當官無赫赫名,而直實,每奉命按事,未嘗代同官復掩。能飲,日盡百觴,予嘗問以變法利弊,興銳曰,此官此人變,猶不變也。至今尚思其言。
第三部,頌帥卞寶第《江都卞氏族譜》
江蘇揚州、儀征《江都卞氏族譜》二十四卷首四卷,清道光十年庚寅木活字本,春田、泰徵等重修,今缺卷首一、卷四,存二十八冊。
「卞」姓的家譜比較少見,2007年孔網曾出現過一部三十八冊的近年新修江陰《卞氏》,原四函,因為少了二個函套,被我以較廉的價格買到。這事被江蘇江陰的一位家譜收藏家知道,以為我是經過我的江蘇朋友阿風才搞到手的,打電話責備阿風「人家賣國你賣省」,幾乎把阿風氣得吐血。這話說得極有殺傷力,基本達到了柔道紅帶、圍棋七段的功力,但他沒想過孔網是天下人的孔網,人人都可以參與,用不著別人幫忙。何況出省又非出國,既然流到了市場,只要還在中華大地上,誰藏都一樣。
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收藏近幾年新修的家譜的,但也有例外,其中之一是稀見姓的家譜,如果碰上也偶爾笑納一、二部。因為在此之前我還沒有《卞氏譜》入藏,得這一部江陰《卞氏》,也是聊勝於無罷了。後來才意識到江陰《卞氏》只是個先聲,沒多少日子,就在南京文廟得到了這部缺了二冊的道光十年《江都卞氏族譜》。
上海圖書館有此本遞修的同治十三年、光緒元年、光緒二十五年三部,其中光緒二十五年本有四十二冊,其目錄如下:「卷首一、二載忠貞世纂、卷首三初輯譜牒、卷首四徵述錄,卷一榮贈錄(誥命、旌獎、題贈),卷二規范錄(條約、宗規、格言、宗法、宗訓、家訓等),卷三源流錄,卷四祠墓錄,卷五繼美錄(修譜舊序、舊例、義例、凡例、歷修總目、雜記、書札、書後、後跋),卷六顯著錄,卷七世德錄(列祖傳贊銘狀),卷八清芬錄(貞孝節烈),卷九里居錄(遷徙僑寄),卷十世守錄(發祥錄、衍慶錄、歸化錄等),卷十一同宗紀略,卷十二高淳、丹徒、陽湖三族紀略,卷十三至二十七世系表。」
我所藏譜因缺卷首一,已無目錄。此本所存卷首二為「忠貞世纂續編」,可知卷首一即為「忠貞世纂」;卷一與卷三合裝一冊,而卷二有二冊,我所藏本卷三為「規范錄」,卷二才為「源流錄」,可知光緒本與此道光本的卷二、卷三內容對調;卷四「祠墓錄」缺。余除卷數不同,內容基本相同,只不過略有增刪而已。
頌帥卞寶第,字頌臣,號娛園,咸豐辛亥舉人。曾先後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閩浙巡撫、湖廣、閩浙總督等職。《清史稿》說卞寶第「有威重,不為小謹,騶從甚盛,所至誅鋤奸滑,扶植良願,民尤感之」。有「公敬歷內外,管領封疆,關於國計民生,先後政跡,昭垂國史」之名。在官廉俸外一無所受,人莫敢幹以私。為地方興學興利。著有《方岳采風錄》、《閩浙猷軒錄》各一卷,《撫湘公牘》四卷,《疏稿》十二卷。今卞寶第故居猶存。
卞寶第生於道光四年,道光十年本譜纂修之時,他還不過七歲,詳卷二十三中關於他的世系記載極簡:「寶第,行尊,光河次子,字 ,生道光甲申十一月初九日午時。聘高氏」,唯一有價格的信息是已經給他定下了娃娃親。而他父親卞士雲的世系記載就較詳:「士雲,行賢,原名榮賢,新盤公子,儀封公孫,時敏公曾孫(此亦為本家譜特色之一,從曾祖、祖、父記起,其它族人亦如此),字光河,號季青,生乾隆戊申五月十三日未時,道光癸未科進士,誥授奉直大夫,山東道監察御史,前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戊子科四川典試副使,前翰林院庶吉士。配吳氏,生乾隆辛亥九月廿四日申時,誥封宜人,例晉封恭人。生二子:寶書、寶第」。卞士雲雖沒有參與修譜,但譜中關於他的文篇收錄了不少,僅在卷五《繼美錄》,就有《松泉寄光河書》及《光河覆松泉書》。
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卞孝萱先生也是這於這個卞氏家族,他在邵文實《在人雖晚達,於樹似冬青——卞孝萱教授訪談錄》中說:「我出生於一個破落的書香之家,家世淵源對我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卞氏於東晉時避亂南遷,傳承過程中,代有名人。遠的不說,清末揚州卞氏就有『兩世開府』之稱。兩世指我的族祖卞士雲、卞寶第兩代。」只是修譜之時,他遠未出世,譜中自是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不過,他曾利用光緒二十五年修本《江都卞氏族譜》做過一些研究,他說:「我還寫過一篇《利用〈卞氏族譜〉解讀〈黃侃日記〉——家族文化個案研究之一》……我據光緒二十五年己亥重修《江都卞氏族譜》,先編制儀征卞氏四世主要成員簡表,繼據族譜考出靜儀之夫、卞寶第第三子卞綏昌生平,知其與靜儀同年,二十二歲卒;靜儀乃四川永寧道黃雲鵠女。研究黃侃及讀其《日記》者,多為文史後輩,對於《日記》中頻繁出現而不治國學的卞昌、卞縉昌(女)、卞斌孫、卞孫、卞壽孫等人,感到茫然,我利用《卞氏族譜》,解答了人們心存已久的疑惑。」
現在想來,還有一樁極巧合的事,那天我剛到南京文廟,就接到了江蘇常州家譜收藏家朱炳國先生的電話,他說已跟卞(孝萱)老通過電話,卞老同意給他主編的《家譜與地方文化》再寫篇文章,言下極為開心。我才掛了電話,就看到擺在地攤上的這部《江都卞氏族譜》,因為缺了二冊,攤主底氣不足,並沒有開出高價,稍一還價即就成交。文廟我去過也就三、四次,沒買到過一部家譜,只有這一次,才把頌帥、卞教授家族的家譜捧了來,有時候想想,凡事皆有定數,不是你的,強求都是無用;是你的,她就會在那個地方等著你,別人想帶都帶不走。
《近現代名人小傳》上冊 217 頁: 卞寶第,字頌臣,揚州人,以翰林御史外任監司,擢疆圻,終於閩浙總督任。寶第強毅,官台諫日,強擊不避貴要。及為疆吏,頗偏聽執拗,有譖建寧令者,謂其衰頹,屬藩司易人,藩司謂令方壯,人言弗足信,不納,以履歷陳覽曰,是必捏書者,竟撤之。及至省投謁,則一翩翩一少年。寶第大慙沮,而卒假他事劾罷之,其橫若此。故人稱之曰「卡(當為『卞』字誤)牛」。頗嫉李鴻章,遇海防事,輒雲,此合肥老兒言,何足道。
分享:
D. 根據《菩提樹下》推薦幾個電視劇
1.《天涯赤子心》
《天涯赤子心》以兩個孩子漂洋過海尋找親生父親的情節為主線,講述了一個豪門家族的恩怨是非,親情、愛情、友情及各種人間真情貫穿全劇,被媒體譽為「重磅催淚彈」。劇中主人公小君和小傑在母親和外婆相繼辭世後,為了尋找父親鄭世賢,千里迢迢跨越台灣海峽來到廈門,經歷人間冷暖,坎坷曲折。
2.《啞巴新娘》
《啞巴新娘》靜雲雖然贏得了婆婆的信賴,卻也因為湘君表妹的嫉妒讓她再度陷入危機之中,加之返回蘇州的神秘商人趙天麟步步為營,其背後有不可告人的陰謀,牽涉著十年前的慘案,靜雲如何在風雨中陪著少朴渡過人生?如何化解周家和林家的沖突?一場兩代愛情、親還必須糾葛的纏綿故事,一段中國媳婦忍辱負重的感人情節
3.《木棉花的春天》
該劇講述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對痴情小兒女在木棉樹下定情,訂婚那天耀華遭遇車禍,佩芸嫁給陰謀家表哥,母親被害死,家產被奪走。善良的佩芸忍辱負重,伺機報仇。十年後事業有成的耀華回到木棉樹下,遇到瘋子佩芸,一場與愛情有關的家族復仇拉開了序幕
4.《娘妻》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福建閩南。高家公子高耀宗自幼桀傲不馴且又體弱多病,長工阿福因看管倉庫不善引發火災,不得已將自已十七歲的閨女秋菊嫁給年僅八歲的耀宗做媳婦,當地人俗稱「娘妻」。窮人家出身的秋菊嫻淑善良,自嫁到高家後沒有享受到愛卻飽受欺凌,整天伺候年幼的丈夫,小心翼翼、勤儉持家。幾年後,高家遭人算計家中落敗,逐漸長大的高耀宗後來愛上了別人,但堅韌的秋菊一如繼往地擔負著家庭的重抯。耀宗後來去了台灣,秋菊一人支撐著家業,為和家人團圓,她踏上了赴台尋親的道路......
E. 周傑倫的父親周耀中是日本人純屬謠傳,周耀中第二任妻子照片
周傑倫是華語天王級的人物,在歌唱方面的成就斐然,因此八卦也不少,其中最黑的一個八卦就是說周傑倫是日本人的後裔,周傑倫的母親葉惠美是台灣人,父親周耀中是日本人,還說周傑倫有一個日本名字叫藤原拓海,其實這真是黑粉們惡意的抹黑,周傑倫無論父親還是母親其實都是中國人,藤原拓海也是周傑倫演的電影頭文字D里邊的人物名字。但是他的父母早早的就離婚了,周傑倫是跟著他的母親從小長大的,而且周傑倫跟他的父親早年關系不是很好。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周傑倫的父親周耀中。F. 寶山區的著名人物
寶山歷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宋元明清時期,有文武進士50多人。明清以來,在抵禦外侮反侵略斗爭中,涌現了不少英雄人物:在明代,有援朝抗倭的武進士錢世禎;在清代,有中日甲午戰爭中英勇殉國的致遠艦幫帶陳金揆;在民國,有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徐克強、馮國華等。在人民革命戰爭中,又出現了左慕逸、張宜功、徐國璋等英雄兒女,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而斗爭,或是浴血奮戰,壯烈犧牲;或是堅持艱苦的地下斗爭,鞠躬盡瘁。在造福寶山人民的事業中,清代有修築護城石塘的知縣胡仁濟,民國有盡瘁於地方公益的縣知事錢淦。從近代到現代,寶山還出現了社會活動家袁希洛、教育家袁希濤、名醫蔡香孫、醫學家顏福慶、藝術史家滕固、社會學家潘光旦等。解放後,在經濟、科技、文教、衛生等各條戰線上,都陸續涌現大批作出優秀成果的先進模範人物。
潘光旦(1899-1967)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寶山人)羅店人。字仲昂。社會學家。民國11年(1922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次年留學美國。潘光旦早年身殘,幾十年來,在治學上博覽廣識,刻苦鑽研。一生不事積蓄,但遺書萬卷於身後,全部捐獻給國家。潘光旦1967年6月10日病逝。他一生著作甚多,對家庭學、優生學有突出的貢獻。
陳伯吹(1906-1997)寶山羅店鎮人。著名兒童文學家。筆名夏雷。1985年中國福利會授予陳伯吹樟樹獎。1988年全國婦聯、文化部授予兒童文學創作榮譽獎。
袁希濤(1866-1930)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城廂人。字觀瀾,又名鶴齡。清光緒舉人。清末民初教育家。以諸生肄業上海龍門書院。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陸軍中將,在赫赫有名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中(整編74師前身)曾任旅長、師長、副軍長、與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等均為該軍頭面人物,軍中稱其「霞公」。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失守,蔣介石以「自撤退有虧職守」罪名判處他有期徒刑十二年,從此一撅不振,結束軍旅生涯。
G. 國安有多少人同名
起國安(qǐ guó ān)詳細分析
偏男性同名同姓幾率極小共31775次關注詩詞成語名人
起氏起源起國安小名國安英文名
起國安名字印象:
愛國安康志向果斷才華
字音清晰字形美觀三才相生起國安名字打分 起國安字音打分95分,字形打分98分,字義打分97分,五格打分92分
名'國安'近期用戶起名熱度:中近半年熱度147近三個月熱度48近一個月熱度12起國安名字寓意
國讀guó,國字本意指國家或政權,取名寓意有愛國主義精神,抱負遠大。
安讀ān,安字本意指安寧、安穩、平安,取名象徵太平,平安、順利、長壽。取名寓意為竹報平安、安居樂業、鳳鳴朝陽之意。
起國安名字的寓意:寓意竹報平安、安居樂業、愛國、安康。給人感覺愛國、志向、才華。起國安這個名字怎麼樣?起國安名字寓意怎麼樣?起國安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字音字形字義五行五格卦象大師
姓名測試
八字起名
姓名:
男 女
出生時間:
立即測名
字音分析起國安怎麼讀?「起國安」讀音為:qǐ guó ān,音調為:上聲 陽平 陰平起國安好聽嗎?一般,名字中無多音字。雙聲字和疊韻字字音清晰、流暢,音調優美。諧音無與"起國安"字音相似的名字無起名提示選字時要避免多音字、雙聲(聲母相同)、疊韻(韻母相同)的詞出現,並且注意音調的變化,做到"抑揚頓挫"。
字形分析字形起字筆畫為10畫,起的部首為走部,起字結構為左右結構。國字筆畫為8畫,國的部首為囗部,國字結構為全包圍結構。安字筆畫為6畫,安的部首為宀部,安字結構為上下結構。起國安名字好寫嗎?好寫,字形美觀、協調、勻稱。與"起國安"字形相似的名字起園華起國芝起國貞起名提示起名時要避免結構、部首相同,名字筆畫不宜太多難寫,筆畫不能太懸殊,要平衡。
字義分析起國安名字的含義國字名字含義為:抱負不凡、飽讀詩書之義。安字名字含義為:文靜、吉祥、幸福安逸之義。國字姓名學含義為:多才巧智,清雅伶俐,忌車怕水,教育界大吉,成功隆昌,官旺之字。安字姓名學含義為:安詳平凡,一生清雅,口快性剛,克父命,子孫興旺,幸福之字。起國安這個名字怎麼樣?名字打分98分,姓名學寓意半凶,需結合八字看。點擊輸入出生時間看名字好壞
點擊免費咨詢大師
起國安重名率高嗎?全國有多少個叫起國安?國為起名使用最頻繁的字,安為起名使用最頻繁的字,全國叫國安的大概211人。名「國安」重合率小於20,同名概率高。點擊查看起國安姓名重名起國安男孩名字還是女孩名?「國安」性別分析:男孩佔97.31%,女孩佔2.69%,偏男性。
大師名字點評:
起國安名字整體音形義比較好,三才五格略差,沒有考慮八字命理,綜合打分一般,可以考慮重新起—個各方面更吉祥的好名。
找大師取名>
起國安名字來源國安來源成語國泰民安、國富民安國:安邦治國 國家棟梁 國泰民安 國色天香安:安邦定國 安家樂業 安如泰山 安心定志 安心樂意含起國安的詩句有哪些?萬國安,四海寧。
——沈約 《宋書 · 卷二十二 · 志第十二 · 樂》
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班固 《漢書 · 志 · 食貨志上》
家國安危,皆在將軍。
——司馬光 《資治通鑒 · 卷一百二十七 · 宋紀九》
先生幸教我以保國安身之策。
——羅貫中 《三國演義 · 第一百一十五回 · 詔班師》
堯尚茅茨而萬國安其居,禹卑宮室而天下樂其業;
——陳壽 《三國志 · 魏書 ·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今收燕、趙,國安而名尊;
——司馬遷 《史記 · 七十列傳 · 蘇秦列傳》
彼國安而天下安。
——戴聖 《禮記 鄉飲酒義》
五神無主,六國安寧。
——龐蘊 《雜句其一十三》
但願國安人壽,更只專城也好,不用較強梁。
——魏了翁 《水調歌頭 · 高嘉定生日和所惠韻》
六國安危公子在,三年荒宴大梁傾。
——屈大均 《信陵君》
孜孜莫患勞心力,富國安民理道長。
——韓偓 《朝退書懷》
萬國安,四海寧。
——沈約 《宋書 · 卷二十二 · 志第十二 · 樂》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羅貫中 《三國演義 · 第九十三回 · 姜伯約歸降》
臣聞堯尚茅茨,而萬國安居;
——羅貫中 《三國演義 · 第一百十五回 · 武侯預伏》
今收燕、趙,國安而名尊;
——司馬遷 《史記 · 七十列傳 · 蘇秦列傳》
輔國安民新試閣,滕王空作問臨江。
——羅隱 《文選閣》
稻粱民性命,豐歉國安危。
——戴復古 《江西壬辰秋大旱飢臨江守王幼學監簿極力救民癸巳夏不雨幾成薦餓監》
功成則國安。
——戴聖 《禮記 射義》
實則防民口,豫備國安危。
——黃遵憲 《紀事 其七 (光緒八年至十一年作)》
君壽國安從此始,老人星現丙丁閑。
——王寂 《萬春節口號》
全國叫起國安的有多少人?系統中共找到國安211個相關名字。其中同名同姓的有0人,同名的有211人。點擊查看起國安姓名重名趙國安(豫劇作曲家)劉國安()鮑國安(國家一級演員)歷史人名文獻中最早用此名的人為唐朝時期的康國安。與"起國安"寓意相似的名字起安冉起安然起致遠起志軒起奕安起以安起亦安起一帆起安雅起梓安起易安起依帆起安宸起奕帆起靖軒起名提示字義應構思新穎、寓意美好,不宜盲目跟風、不辨性別、詞義不雅或使用避諱字。名重合率:每一萬人中出現同名的機率。姓名重合率:每一萬人中出現同名同姓的機率。
五行分析輸入您測試的姓和名字,選擇性別和出生時間,即可查看更為詳細專業的生辰八字名字打分及詳解。
姓名:
男女
出生時間:
立即八字測名打分
起名提示五行起名是最常用的一種起名方法。其主要通過看一個人的出生時間,以日干支為用神,判斷用神的五行屬性和衰旺來決定起什麼樣的名字。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起國安名字打分五格
外格 7
(金)
1
起
國
安
1
10
11
6
天格 11
(木)
人格 21
(木)
地格 17
(金)
總格 27(金)
五格指的是姓名學中天格、地格、人格、總格、外格。五格全稱為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較有影響的一種取名法。天格:乃祖先留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人格:又稱"主運",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人一生的命運。地格:又稱"前運",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動力。外格:主管命運之靈力。總格:又稱"後運",主中年至晚年的命運。起國安名字的寓意怎麼樣起國安天格(11):寓意為:(吉)久旱逢雨之象,挽回家運的回春之數。起國安人格(21):寓意為:(吉)如日中天,明月光照,體質剛健的獨立權威之數。起國安地格(17):寓意為:(半吉)突破萬難的剛柔兼備之數。起國安外格(7):寓意為:(吉)剛毅果斷勇往直前的進取之數。起國安總格(27):寓意為:(凶)慾望無休止的誹難運之數。起國安名字打分多少分?起國安名字綜合打分98分,其中天格打分100分、地格打分100分,人格打分92分,外格打分97分;總格打分98分,三才打分95分;
性格: 外表冷靜、沉穩,生存能力強,內心不屈,富於理性。健康: 身心健康,可望長壽。家庭: 六親不得力,兄弟疏遠。職業: 公務員、作曲家、作家、詩人、書畫家、咨詢專家、園藝師、建築師、策劃師、設計師基礎運:(凶)境遇變動異常,常受壓迫,又常逢部下的攻擊,如坐針氈。成功運:(吉)同為木,相輔相成,容易成功,能順利實現目的。社交:(半吉)外表平靜,內心不屈。富於理性,但難免猜疑心。三才:(吉)得長者引進而順利成功發展,基礎安穩,身心健全,繁榮隆昌,得長壽幸福。起名提示所謂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們分別是天格、人格、地格數理的配置組合,反映綜合內在運勢。
卦象分析輸入性別、出生日期,可查看卦象的詳細分析。
詳細分析
起名提示《周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古老、最權威的智慧結晶,其中的八卦知識能顯現出一個人的名字的奧妙、玄機特點。
生肖分析輸入性別、出生日期,可查看生肖的詳細分析。
詳細分析
起名提示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個生肖都有適合和避諱的字,取名時應當注意。
起國安完整版測試報告點擊解鎖 >
寶寶起名
公司起名
店鋪起名
姓名測試
公司測名
店鋪測名
八字合婚
八字精闢
兔年運程
財運測算
這些名字也不錯
起嘉宇起家宇起子峻起菲彤起軍豪起家揚起羽宸起聖鑫起毅澤起小楠起佳晨起夢苒起耀宗起心兒起耀林起嘉磊起秉瑜起瑞濱起浩俊起瑞森
免費起名
姓氏:
性別:男 女 未出生
出生日期:
出生時間:子 0時 未知分
免費起名
寶寶取名免費起名大師起名周易起名八字起名詩經取名楚辭取名男孩取名女孩取名孩子起名在線起名國學起名新生兒起名易經取名取名字起小名詩詞起名抓周起名二孩起名夢兆起名虎寶寶起名兔寶寶起名龍寶寶起名蛇寶寶起名馬寶寶起名羊寶寶起名猴寶寶起名雞寶寶起名狗寶寶起名豬寶寶起名鼠寶寶起名牛寶寶起名姓名測試名字打分起名打分八字五行康熙字典成語字典名字大全男孩名字女孩名字百家姓
熱門名字測試
潘開玉名字測試陳剛名字測試鍾煜名字測試曾琦名字測試姜虹名字測試李文華名字測試趙瑤池名字測試孫業新名字測試魏建華名字測試何仁龍名字測試王歡名字測試章國寶名字測試李春燕名字測試何麗君名字測試胡華名字測試
客服
測名
大師起名
起國安完整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