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有多少張昌富

中國有多少張昌富

發布時間: 2023-03-19 10:07:06

⑴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人民起義次數最多是不是清朝

當然是咱們中國啦!

中國歷史上的起義

1 陳勝、吳廣(為部下所殺)
公元前209年7月,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起義,提出了「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

2 項羽、劉邦滅秦之戰

3 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4 王匡、王鳳、樊崇(赤眉軍)
漢更始三年(東漢建武元年,25年)九月,在赤眉農民起義戰爭中,赤眉軍攻克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推翻更始帝劉玄的一次重要作戰。提出了「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的口號。

5 黃巾農民起義
公元184年,張角、張良、張寶兄弟掀起了反對東漢末年腐朽統治的起義,提出了「納喚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

6 張魯起義(敗於東漢丞相曹操,投降,被封為列侯)

兩晉時期爆發了多個大大小小的起義(這里舉幾個有名的)
7 西晉 荊州張昌起義(303年至304年)
8 西晉 南陽王如起義(310年至312年)
9 西晉 荊湘杜弢起義(311年至315年)等
10 東晉 孫恩起義
11 東晉 盧循起義

12 南北朝--趙廣起義

13 南北朝--蓋吳起義

14 南北朝--破六韓拔陵起義

15 南北朝--莫折大提起義

16 南北朝--杜洛周起義

17 南北朝--鮮於修禮、葛榮起義(敗於北魏天柱大將軍爾朱榮,被俘就義)

18 瓦崗農民起義
公元616年,李密反隋,聲討隋煬帝李廣的罪行,「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19 竇建德起義
隋大業七年(611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在隋末農民起義中,竇建德及其部屬劉黑闥率領河北義軍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進行的反隋和反唐斗爭。敗於唐天策上將李世民,被俘就義

20 唐中期西原人民起義
唐至德元年(756年)至元和年間(806—820年),西原(今廣西西部左、右江流域)少數民族與漢族共同反抗唐王朝壓迫剝削的斗爭

21 袁晁起義
袁晁起義是唐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但義軍一哄而起,未經必要軍事訓練,缺乏實戰經驗。面臨「中興名將」李光弼麾下的精兵悍將,雙方實力懸殊,又與官軍硬拼,因此迅即敗亡

22 方清、陳庄起義
唐永泰元年(765年)至次年五月,蘇州(治吳縣,今江蘇蘇州)土豪(一說豪士)方清和陳庄領導的農民起義

23 裘甫起義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東道的浙東一帶,發生了以裘甫為首領的農民起義,揭開了推翻唐王朝農民戰爭(參見唐末農民起義戰爭)的序幕

24 龐勛起義
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廣西桂林)戍兵發動的反唐農民起義。其前後一年零兩個月,是唐末繼裘甫起義之後的又一次大規模農民反抗斗爭,是對唐朝統治的又一次沉重打擊。為接踵而至的王仙芝、黃巢起義作出了積極的准備

25 王仙芝起義
唐乾符二年(875年)初,濮州(今山東鄄城北舊城)人王仙芝聚眾數千,發動反抗唐朝統治的農民起義。

26 黃巢農民起義
公元875年,黃巢率眾起義反唐,提出了「天補均平」的口號

27 阡能起義
唐中和二年(882年)三月,邛州(今四川邛崍)牙官(或言為安仁土豪)阡能因公事誤期,逃避唐朝殘酷的刑法,聚眾發動起義

28 王小波、李順起義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順在青城起義,提出了「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口鬧念號

29 宋江起義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眾梁山泊(今山東東平南),舉旗造反,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口號。

30 方臘起義(敗於北宋宦官童貫,被俘就義)

31 八字軍抗金起義
南宋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年(金天會五年至十一年,1127—1133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河北招撫司都統制王彥率領太行山區義軍於河南、川陝等地抗擊金軍的作戰八字軍起於義軍,後轉隸為官軍,多次擊敗金軍,是南宋初期功績卓著的一支抗金義軍。

32 紅巾軍抗金起義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河東義軍於澤、潞(今山西晉城、長治)間抗擊金軍的作戰。為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義軍之一。

33 邵興抗金起義洞彎凱
南宋建炎元年至二年(金天會五年至六年,1127—1128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邵興於解州(治解縣,今山西運城西南)率領義軍抗擊金軍的作戰

34 鍾相、楊么起義
公元1630年,李自成在陝西米脂起義,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

35 魏勝抗金起義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至隆興二年(金正隆六年至大定四年,1161—1164年),在南宋軍民抗金戰爭中,宋忠義軍將領魏勝率部據海州(治朐山,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海州鎮),抗擊金軍進攻的作戰

36 紅襖巾抗金起義
金大安三年(宋嘉定四年,1211年)至金朝末年,山東、河北農民反抗金朝統治的起義

之後大小起義無數的是元末農民起義,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元代農民進行的反抗並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裝斗爭。歷時十多年。就揀最有名的2個來說吧!
37 紅巾軍
這個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吧!朱元璋就是靠趁元軍疲於對付北方紅巾軍,無暇南顧之機,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從而削平群雄統一了江南,為北上滅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基礎。
38 朱元璋
這個也不用我多說了吧,是地球人都知道!明王朝太祖皇帝,開二百七十六年基業。

明朝也是起義無數
39 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三月至天順五年(1461年)正月,貴州、湖廣以苗族、布衣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為反抗明朝政府繁重兵役和苛刻剝削而舉行的大規模武裝起義
40 劉六、劉七起義
明朝正德年間由劉六、劉七兄弟及楊虎等領導的農民起義。
41 明末農民起義
公元1630年,李自成在陝西米脂起義,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
42 張獻忠(敗於清肅親王豪格,中箭身亡)
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響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率米脂十八寨農民起義。其起義軍和明清軍隊經過30餘年的反復較量,推翻了明朝,打擊了清朝,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43 古州苗民起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古州(治今貴州榕江縣)苗民在包利領導下,反抗朝廷剝削壓迫之武裝起義

44 白蓮教起義
這個看清劇的人都知道的吧......

45 天理教暴動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領導豫東、京畿天理教的武裝暴動

46 捻軍起義
1851年(清咸豐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爆發於黃河、淮河流域,由捻黨轉化而來的農民起義軍的反清戰爭,歷時18年,波及皖、魯、豫、蘇、陝等10個省區。

47 太平天國運動
公元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在金田起義,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號。

48 義和團:
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

49 同盟會:
公元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公舉孫中山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

以上都是些比較有名的起義。還有很多小起義,不勝枚舉,當然還有近代的比如:武昌起義啦、南昌起義啦...偶就不一一說明了(其實是偶的近代歷史很爛..爬走..).....

所以樓主想知道確切的數字嘛....抬頭...仰天...嘆...偶就8會數咧.....

⑵ 在中國姓氏里姓石的里啊有多少是名人啊,詳細點.

1、石濤:清代著名的畫家,凡山水、人物、花果、蘭竹、梅花,無不百精妙。且能熔鑄千古,獨出手眼。其畫風,早脫前人窠臼,為清初畫壇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2、石達開:清末太平天國傑出的軍事將領。天京事變後,回京輔佐天王,度因不被信任,負氣出走,轉戰數省。1863年5月兵敗大渡河,自投清軍,6月於成都被殺。

3、石崇:西晉時為荊州刺史,以劫奪客商而積財產無數。與貴戚王愷、羊琇等爭為侈糜。八王之亂時,為趙行悄王倫所殺。

4、石泰:宋道士,號杏林。遇回張伯端(即張紫陽),得授金丹之道。常以醫葯濟人,不受其謝,惟願病者植一杏樹,久遂成林,人稱之為"石杏林"。

5、石玉昆:清子弟書演員。擅長《龍圖公案》。演唱時自彈三弦自唱,其唱調稱為"石韻"、"石派書"。相傳小說《三俠五義》、《小五義》等均是別人根據他的唱本改寫而成。

6、石芾南:清醫學答家。撰有《醫源》,其書總論人身藏府、五行、陰陽、診法、、用葯和內、婦、兒等科。

7、石魯(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於四川省仁壽縣,原名馮亞衡。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山水、人物、花鳥畫家,長安畫派主要創始襲帶櫻人。

8、石揮: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1937年到上海後,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

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拍叢片獎。

9、石學鴻:男,1921年4月生。著名篆刻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館員,江蘇省甲骨文學會顧問,中華名人書畫院院士,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書畫師、學術委員,中國書畫家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名譽教授。載入多種名人辭典。現居南京。

10、石雲生:1956年7月參加解放軍。196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2000年被授予海軍少將、中將、上將軍銜。

11、石富寬:中國相聲小品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12、石智勇:中國舉重運動員,2004年雅典奧運會舉重冠軍。

⑶ 宜都之名的來歷

宜都古稱夷道。夷道的來歷是因縣城瀕臨清江,而清江古稱夷水,按我國從山從水取地名的習慣,擇取了一個「夷」字,「道」即縣。公元210年,劉備稱此地天時地利人和,改臨江郡為「宜都郡」,含「人傑地靈、宜於建都」之意。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廢「宜都郡」置「宜都縣」。1987年國務院撤銷宜都縣改設枝城市,1998年又更名宜都市。至於宜都市政府所在地,原先叫夷道城,後又叫陸遜城和陸城,陸城名從何而來?有這么一個震驚中笑運外的真實故事。

傳說黃初二年(公元221年),賣草鞋出身的劉備在四川成都登基當上了皇帝。有一天早朝之後,劉備無限深情地嘆道:朕自從桃園與關羽、張飛二弟結義,誓同生死,想不到二弟關雲長被東吳所害,三弟張飛也因東吳內外勾結被人割去了首級,此仇不報,我是死不瞑目啊。他丟下一支令箭,命吳班為先鋒,張苞關興為護駕,親統精兵70萬,出西川走夷陵在猇亭安營紮寨,要與東吳決一雌雄。

東吳得報,百官盡皆失色,孫權更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連嘆:「東吳無人,東吳無人啊!」

「陛下,東吳有人啊!」

「有什麼人?」

「有一個姓陸名遜的人。」

這時,帳下走出一個末將舉薦陸遜:「陛下啊!這陸遜三歲會讀百家姓,五歲倒背三字經,通曉天文和地理,十八般武藝樣樣精,不知您意下如何?」孫權召見,見陸遜身高八尺,面如美玉,滿腹經綸,出口不凡,頓時好生歡喜,心中暗暗想道:文能立國,武能興幫,此文武雙全,應當重用啊!便當即封陸遜為大都督,領旨拒蜀。

且說劉備在猇亭安營四十寨,連營七百里,白天旌旗掩日,夜晚火光沖天。每天都派人到陸遜陣前叫罵。陸遜聽到叫罵,不動聲色,一連數十日按兵不動。

古歷7月初7晚上,陸遜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即指揮三軍殺入敵陣。恰在這時,東南風驟起,陸遜又下令放火燒山,一時間風借火勢,火助風威,火燒連營七百里,燒得蜀軍焦屍遍野,血流成河。可憐劉備孤家寡人,幸虧常山趙子龍殺出重圍,保住了他一條老命,連夜逃奔到白帝城去了。

就在夷陵大戰之後,陸遜名振三國,人們就把原宜都郡的「夷道城」改為「陸遜城」。年長日久,人們又把「陸遜城」叫「陸城」(今宜都市陸城街道辦事處)了。明朝時期,錢塘名士彭穎來宜都一游,曾留《陸遜城》的詩一首:

天意亡劉不可爭,

故叫孺子獲功名,

大星未隕原頭夜,

安得而今喚陸城。

如今,宜都陸城已是三峽門城重鎮,新建了清江大道、長江大道、園林大道、五宜大道、楊守敬大道等主要幹道和文豐公園、濱江公園、人民廣場、陸遜廣場等人文景觀,一批風格各異的高層建築撥地而起。市容市貌日新月異。市老年體協主席、原宜都市人大碰橡梁主任張昌富先生一日觀《宜都夜景》,見霓虹閃爍,燈光燦爛,感慨不已,揮毫作詩:

新城笑對二山巔,

玉帶三江夜不眠。

燈火星光數十里

疑是如皮銀河落人間。

⑷ 誰有2008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海南賽區九年級組獲獎名單

2008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海南賽區九年級組獲獎名單

初三年級組
一等獎
姓 名 學 校
白雪 海南實驗中學
黃浪金 澄邁中學
王 娣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王 幸 海南華僑中學
王 靜 澄邁中學
吳超彥 海南實驗中學
王俊凱 三亞市丹州中學
余欣縈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雷彩芬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王瓊鈺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張子祺 海南實驗中學
沈嘉寶 海南實驗中學
蘇晨霄 臨高中學
邱 明 海南華僑中學
孫仕鈞 瓊海市嘉簡緩積中學海桂學校攔鏈模
莫 笛 定安中學
周 懌 海南華僑中學
梁紫卉 海口市第一中學
王鶴儒 國興中學
王 厚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戈運程 海口市第九中學
周 欠 海南華僑中學
王 婷 白沙中學
林 莉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王煥發 儋州市白馬井中學
楊佳桐 海口市國科園實驗中學
李 璐 海師附中
吳 凡 瓊海市嘉積中分校
洪美琪 海南省農墾中學
許文靚 樂東中學
李松駿 瓊海市嘉積二中
吉學臻 東方市鐵路中學
王真芸 臨高中學
邢藝琳 海南省農墾中學
張思佳 儋州市兩院附中
盧子藝 萬寧市萬城鎮中學
李承慶 萬寧市萬城鎮中學
楊 帥 萬寧中學
黃聞光 文昌中學
陳晶晶 文昌中學
孟祥儉 文昌中學
陳奇才 八一糖廠中學
邢 超 樂東中學
胡裕潔 儋州市東坡學校
董禮明 陵水中學
廖保浩 定安中學
劉欣彤 萬寧市興隆第一中學
謝 琳 儋州市白馬井中學
吳俊明 瓊海市嘉積二中
林婧婧 樂東縣沖坡中學
林開英 昌江中學
王曉盛 儋州市八一農場中學
王俊婷 屯昌中學
杜冠宏 農墾紅明中學
周家興 屯昌中學
邢增慧 白沙中學
李曉星 保亭中學

初三年級組
二等獎
姓 名 學 校
曾 婧 三亞市藤橋中學
符舒程 海南實驗中學
何 嫻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李妹薈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謝長慧 國興中學
杜海仁 國興中學
劉思成 海南實驗中學
頡多多 海南華僑中學
齊新宇 海南華僑中學
曾蘭婷 澄邁中學
吉士壯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梁春玲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林 婕 海口市第喚悉一中學
張應謙 海口市義龍中學
魏 晨 海口市第九中學
覃偉宏 海口市第一中學
林 婕 海南實驗中學
孫維東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鄧文婷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許聲夫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陳建寧 海南實驗中學
林沁妤 海口市第一中學
莫 瓊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范碧琳 海口市第九中學
張昌能 澄邁中學
王冠權 海口市第七中學
邢騰今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陳宏強 海南實驗中學
嚴暢鑫 海口市第一中學
馬嘯原 海口市國科園實驗學校
翁明月 海口市府城中學
吳基聰 海口市第九中學
李虹慧 澄邁中學
王一帆 海南實驗中學
鄧啟龍 海南實驗中學
季大育 海口實驗中學
蒙長輝 海口市第一中學
吳英吉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陳奕鴻 海口市第十中學
許燕婷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廖春怡 海口市第一中學
王紫雍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譚慧琳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李 詩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胡雅鈞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蔡為燕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庄 胤 海口市第七中學
陳蔚寧 海口市第九中學
李碩鈺 海口市華興學校
楊盛強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黃 茗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韓 潔 海南華僑中學
鄧波兒 海口實驗中學
蔣維真 海南實驗中學
鍾 傑 海口市府城中學
陳嘉月 海南華僑中學
廖穎倩 海南實驗中學
張 芊 海南實驗中學
曾子宸 海口市第一中學
吳莜雲騏 海南華僑中學
石 瑩 海口市第一中學
朱紅穎 海南華僑中學
林柏鍵 海口市實驗中學
李宗澤 海口市第一中學
李恆泰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孫雨琦 海口市第十中學
楚瓊華 海南華僑中學
李雨軒 海口市第九中學
吳文倩 海口市第十中學
張乃夫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呂嘉卉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潘 博 海口市第九中學
陳 曦 海口市第九中學
韓熙倩 海口市第十中學
梁 苗 澄邁二中
張政 東方市八所中學
王玉嬌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朱奕清 東方市八所中學
鄭 斌 昌江縣海鋼礦區中學
賀星望 東方市港務中學
謝幾聖 臨高中學
羅成四 博厚中學
黃素川 東方市八所中學
郭 婷 瓊海市嘉積三中
柯賢佳 澄邁二中
李德望 東方市鐵路中學
林倩竹 東方市鐵路中學
覃茂華 瓊海市嘉積三中
王 玥 儋州市松濤子弟學校
戴海花 澄邁中學
李睿 澄邁中學
韓曉暉 文昌市華僑中學
林 瑜 萬寧中學
黃世俐 儋州市第二中學
賴正笛 瓊海市嘉積第二中學
洪藝萍 瓊海市嘉積二中
陳小娜 萬寧市萬城鎮中學
馮美燕 萬寧市後安中學
黃清霞 萬寧市海之南實驗學校
林永慧 儋州市白馬井中學
詹禮瑛 文昌中學
鍾其容 臨高中學
蔡舒萍 萬寧市萬城鎮中學
陳依夕 萬寧市萬城鎮中學
李歆欣 文昌市華僑中學
李安安 海師附中
殷海麗 農墾八一糖廠中學
李莞梅 儋州市第二中學
李靖邦 儋州市第二中學
楊許威 文昌市啟智中學
趙 彤 海師附中
王亞蕊 定安中學
林熾錦 五指山市瓊州學院附中
陳紫微 農墾總場中學
陳思言 瓊海市長坡中學
吳玲花 儋州市第二中學
盧秋玉 瓊海市博鰲華僑中學
林 欣 儋州市第二中學
黃麗潔 儋州市第二中學
袁 琳 儋州市第二中學
葉世旭 定安中學
卓小煌 萬寧市萬城鎮中學
吳倩麗 萬寧中學
陳水娟 儋州教師進修學校師范附中
楊晨霞 文昌市田家炳中學
符卓韜 臨高二中
朱雪玉 萬寧市後安中學
唐 娟 儋州市第二中學
吳惠玲 萬寧市山根中學
孫恆銑 定安中學
李 霄 海南振發學校
岑 紅 儋州市第二中學
王慧玲 儋州市兩院附中
陳家淼 陵水中學
李佳英 紅華中學
趙之德 洋浦中學
陳 妙 文昌市華僑中學
羅婷婷 文昌市華僑中學
何 敏 萬寧市山根中學
鄭祖斌 儋州市白馬井中學
黃飛揚 保亭縣南茂中學
李 瑜 萬寧市後安中學
陳珠燕 萬寧市東澳中學
許春超 萬寧市大同中學
林金丹 儋州市松濤子弟學校
肖秀金 文昌市田家炳中學
張思銳 海口市海南農墾中學
鄧婷婷 萬寧市萬城鎮中學
林小姍 萬寧中學
許多爽 陵水中學
王聞承 農墾西達中學
陳思林 儋州市白馬井中學
陳澤婷 樂東中學
曾亞強 文昌市文北中學
李 穎 文昌市華僑中學
李 艷 屯昌中學
林海英 屯昌中學
曾其闖 樂東二中坡中學
冼仲斌 臨高中學
鍾業弘 農墾中學
嚴詩菱 樂中學校
孫昌翠 樂東縣黃流中學
歐 慶 陵水中學
孫 舒 昌江中學
吳美梅 白沙中學
林佩璇 農墾中學
洪小虹 紅明中學
周百靈 保亭縣保亭中學
陳順玲 臨高二中
符顯珊 屯昌中學
符寬偉 農墾西培中學
陳帝芷 樂東縣九所中學
楊瑞邦 瓊中實驗學校
羅珊珊 瓊中縣民族中學
唐欣欣 臨高二中
覃仕同 定安縣岳崧學校
曾 虹 西華農場中學
林 嵐 昌江民族中學
許美秀 白沙縣民族中學
蔡仁樺 屯昌縣中坤子弟學校
張智紅 屯昌縣紅旗中學
莫怡欣 白沙中學
林昌潤 樂東聯合中學
王小玉 屯昌中學
楊瑩瑩 陵水中學
邱明君 屯昌中學
王 濤 陵水縣東華初級中學
張 倩 白沙縣民族中學
羊倩羽 昌江中學
黎小路 陵水中學
李佳禧 桂林洋中學
黃槐麗 樂東縣沖坡中學
招淑蘭 白沙縣民族中學
嫪 欣 定安縣岳崧學校
吳彩瑩 西慶中學
郭育文 農墾新中中學
肖蓮 樂東縣九所中學
吳彩雲 定安縣定南中學
薛慶菊 西聯中學
符秀榮 農墾八一糖廠中學
李 傑 白沙縣民族中學
石飛宇 樂東佛羅中學
韋文豐 樂東縣樂光中學
劉少玲 樂東縣民族中學
陳茜 樂東縣沖坡中學
劉 麗 農墾八一糖廠中學
溫德莉 西慶中學
盧武愛 樂東縣九所中學
姚家華 農墾東升中學
劉玉祥 白沙縣實驗學校
何詩穎 農墾樂光中學
黎丹慧 昌江民族中學
周 珂 五指山市實驗學校

初三年級組
三等獎
姓 名 學 校
張唱一 三亞市丹州初級中學
袁華萃 海南國興中學
鄭 穎 海南實驗中學
劉學非 海南實驗中學
陳 歡 海南實驗中學
馮 璐 海南實驗中學
黃正欣 海南實驗中學
李紫恆 海南實驗中學
李欣蔚 海口市義龍中學
邢維微 海南實驗中學
張伯鳴 海南實驗中學
蒙莎力 海口景山學校
田雪嬌 海南華僑中學
姜笑含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張 准 海南華僑中學初中部
王夢謠 海南實驗中學
林勇創 海口九中
沈 楠 海口景山學校
吳思婷 海口市第一中學
陳 顏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李智瑋 海南華僑中學
羅思羅伊 海口市國科園實驗學校
高心蕊 海口市第九中學
吳 迪 海口景山學校
張 銘 海口市第一中學
麥 晟 海南華僑中學
鄧 攀 海口景山學校
劉思卿 海南華僑中學
符傳騰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吳家華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彭曉逸 湖南師大附中海口中學
黃和金 海口市永興中學
吳雨珊 海南華僑中學
鄒貴今 海口市府城中學
鄧 彌 海口景山學校
黃韋維 國興中學
王 慧 海口市第七中學
程自釗 海口市第一中學
翁萍萍 海口市第九中學
王浩德 海口市第九中學
蘇東彬 海口景山學校
黃歡倫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韋瓊馨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高 暘 海南實驗中學
吳啟笛 海南華僑中學
曹 濤 海口市第一中學
王奕婷 海南華僑中學
何大壯 海南實驗中學
劉 瑩 海南實驗中學
王斯婷 海南實驗中學
王露溪 昌江縣海鋼礦區中學
林夢琪 海口市第一中學
唐文靜 海口市第九中學
王 婷 海南華僑中學
鍾晶晶 海口市第九中學
龔卓然 海口市國科園實驗學校
吳清瑩 海口市第一中學
林 婧 海口市第一中學
劉 宣 海口市第七中學
陳潤斯 海口市第十中學
王春暉 海口市華興學校
符策珍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李金洋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林 潔 海口市第一中學
謝其伶 海南華僑中學
梁志鵬 海口市第一中學
陳瀅芳 海南華僑中學
陳鴻強 海口市第十中學
王 盺 海口市第十中學
何君相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黃 穎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陳鈺金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梁文賢 東方市民族中學
勞宜業 海口市海港學校
富陸海倫 海口市昌茂花園學校
馮 帥 海南華僑中學
嚴朝澤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李小文 澄邁縣白蓮中學
林斯麗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傅惠芳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王趙婧怡 海南農墾中學
顧 玥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趙 哲 東方市鐵路中學
陳彥宇 瓊海市嘉積中學海桂學校
易 敏 澄邁縣澄邁中學
邱 彪 東方市鐵路中學
王 鑫 澄邁縣澄邁二中
曾莉毓 澄邁縣澄邁中學
蔡艷萍 澄邁縣第二中學
劉美君 澄邁縣澄邁中學
李 莉 農墾八一總場中學
王小婷 東方市八所中學
王蘇娜 澄邁縣澄邁中學
李祥利 澄邁縣白蓮中學
李 雪 澄邁縣澄邁中學
蔡祉霖 海師附中
謝芳琳 東方市鐵路中學
郭仁瑋 瓊海市嘉積第三中學
吳生威 昌江縣海鋼礦區中學
王雯雯 東方市八所中學
溫德霖 海師附中
楊 璐 瓊海市長坡中學
羅朝柏 瓊海市嘉積第二中學
陳彩虹 農墾東升中學
黎 微 九曲江中學
曾 戀 瓊海市嘉積第二中學
王詩嘉 農墾中學
謝 翠 詹州市那大東坡中學
余沛豪 瓊海市長坡中學
王國有 瓊海市嘉積第二中學
馬世芳 農墾東平農場東平中學
黃曉舟 五指山市瓊州學院附中(海南二中)
鄧車西子 海師附中
陳世斌 萬寧中學
唐美花 瓊海市長坡中學
林國妃 儋州市第二中學
許麗鳳 儋州市松濤學校
文初柳 儋州市第二中學
林文賓 儋州市第二中學
王燕妃 萬寧市華興學校
黃乃浩 萬寧市北坡中學
美挺芳 萬寧市大同中學
李遴望 瓊海市嘉積第二中學
葉佳蕾 萬寧中學
鄭林壯 文昌中學
黃婷婷 瓊海市嘉積第二中學
林嬌玉 瓊海市嘉積第二中學
吉才花 東方市港務中學
魏承壯 儋州市長坡中學
林 婷 儋州市教修學校師范附中
趙志鵬 儋州市松濤子弟學校
蔡 敏 萬寧中學
陳如銳 文昌中學
單倩軍 萬寧市東沃學校
詹小茹 萬寧中學
林國霞 儋州市第二中學
符一慧 萬寧市萬城中學
馮琪雅 文昌市東郊中學
鄭傑文 瓊海市長坡中學
羊 琳 儋州市西華中學
林 大 儋州市民族中學
溫攀程 萬寧市萬城中學
陳 欣 瓊海市嘉積第二中學
蔡興琴 瓊海市長坡中學
許 穎 儋州市第四中學
鄭浩南 瓊州學院附中(海南二中)
鄒立運 儋州市民族中學
王望麗 萬寧市萬城中學
王聲寶 萬寧市禮紀中學
符傳超 文昌市華僑中學
麥海璇 儋州市白馬井中學
陳本妹 儋州市光村中學
陳 健 儋州市白馬井中學
李必花 洋浦學校
符妹婷 文昌市華僑中學
彭詩慧 保亭中學
羊梅秀 儋州市第四中學
李啟騰 儋州市第二中學
孫路遙 萬寧市萬城中學
盧莉莉 萬寧市萬城中學
陳金丹 文昌市文南中學
汪玉苗 文昌市第三中學
周漉珊 文昌市華僑中學
陳高秀 白馬井中學
蔡冠平 文昌市文北中學
符金施 文昌市田家炳中學
陳澤婉 文昌市華僑中學
謝於富 文昌市聯東中學
林丹丹 文昌市瓊文中學
陳丹嬌 文昌市錦山中學
魏嘉欣 萬寧市興隆第一中學
朱 日 萬寧市北坡中學
紀新研 萬寧市北坡中學
李 丹 萬寧市華興學校
鄧莉娟 保亭中學
朱嬌穎 萬寧市大同中學
龍冊糅 陵水縣民族中學
李 敏 海南省農墾中學
黃乃輝 萬寧市北坡中學
金 慧 屯昌縣紅旗中學
鄭有斌 保亭中學
徐輝皓 陵水縣陵水中學
房奕漩 農墾中學
龍吟於 陵水縣陵水中學
符永典 農墾中學
吳金娥 定安縣新竹中學
莫鏢賢 定安縣海南嶽崧學校
袁雅婷 農墾中學
李漢卿 農墾八一糖廠中學
吳清裕 陵水縣提蒙中學
鄭施施 陵水縣陵水中學
豐聖祺 陵水縣陵水中學
馬靜雯 陽江農場中心學校
邢小慧 屯昌縣育新中學
羅雅潔 定安縣中瑞中學
鄭傳男 陵水縣東華中學
馮小紅 陵水縣陵水中學
吳燕雯 白沙中學
覃秋琪 瓊中中學
王達斌 屯昌縣屯昌中學
徐晶晶 白沙中學
符敬貞 臨高縣第二中學
甘海麗 屯昌縣南呂鎮南呂中學
梁娛芬 定安縣新竹中學
李虹運 白沙中學
羊漢衛 白沙縣民族中學
陳永桃 海墾西培中學
陳佳崚 農墾南海中學
王麗娘 臨高縣調樓中學
孫生玉 臨高縣皇桐中學
周 碩 白沙中學
梁藝馨 屯昌縣屯昌中學
符前英 白沙中學
馮紅蜻 定安縣居丁初級中學
李 靜 萬寧市華僑中學
麥葉鵬 樂東縣佛羅中學
王玲麗 臨高縣馬裊學校
戴雯雯 臨高縣新盈中學
葉綿程 定安縣城南中學
林秋雲 農墾黃嶺農場中學
陳良觀 臨高縣新盈中學
陳永旭 牙叉農場職工子弟學校
王 程 樂東縣中心學校
王汝彬 海南農墾加來中學
莫貽敏 屯昌縣中坤中學
蘇旖旎 屯昌縣紅旗中學
王亞苗 定安縣城南中學
余 婷 白沙縣實驗學校
全宇靜 白沙縣七坊中學
藍 盼 屯昌縣屯昌中學
何鴻儒 保顯農場子弟學校
陳科匡 定安縣龍塘中學
陳美蓮 西華中學
馮斯姿 澄邁縣老城鎮老城中學
何君鈺 昌江縣昌江民中學
王月鳳 臨高縣南寶中學
蘇選美 臨高縣皇桐中學
高鵬程 農墾東升中學
蔡華勝 樂光中學
文隋江 五指山市五指山中學
伍臣魁 樂東縣樂中中學
陳麗婷 樂東縣抱本中學
蔡東平 樂東縣民族中學
彭虹慧 八一總場中學
鄭海艷 海南農墾東興中學
蔣凌飛 樂東縣保顯子弟學校
鍾兆東 農墾廣壩中學
王承娜 農墾新中中學
符 橋 農墾金波中學
羅 凡 樂東縣樂羅中學
容夢露 樂東縣聯合中學
林昌銀 昌江黎族自治縣烏烈中學
陳翠婷 加來中學
韓白樺 樂東縣樂中學校
李成玉 萬寧市樂來中學
方 義 樂東縣英海中學
張福旭 東嶺中心學校
陳晶晶 樂東縣邵逸夫中學
黎仕婷 樂東縣邵逸夫中學
吳英丘 萬寧市榮興中學
張世標 萬寧市大茂中學
黎子杉 樂東縣千家中學
盧月圓 樂東縣大安中學
吳開慧 樂東縣尖峰中學
蘇林乃 昌江縣海尾中學
鍾亨婷 昌江縣烏烈中學

⑸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農民大起義具體一些的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
01:秦------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
02:秦------項羽、劉邦滅秦之戰
03:西漢----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04:西漢----赤眉農民起義戰爭
05:東漢----黃巾農民起義戰爭
06:兩晉----杜弢起義
07:兩晉----孫恩起義
08:兩晉----盧循起義
09:南北朝--趙廣起義
10:南北朝--蓋吳起義
11:南北朝--破六韓拔陵起義
12:南北朝--莫折大提起義
13:南北朝--杜洛周起義
14:南北朝--鮮於修禮、葛榮起義
15:隋------瓦崗農民起義
16:隋------竇建德起義
17: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義
18:唐------袁晁起義
19:唐------方清、陳庄起義
20:唐------裘甫起義
21:唐------龐勛起義
22:唐------王仙芝起義
23:唐------黃巢農民起義
24:唐------阡能起義
25:宋------王小波、李順起義
26:宋------宋江起義
27:宋------方臘起義
28:宋------八字軍抗金起義
29:宋------紅巾軍抗金起義
30:宋------邵興抗金起義
31:宋------鍾相、楊幺起義
32:宋------魏勝抗金起義
33:宋------紅襖巾抗金起義
34:元------元末農民起義
35:明------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
36:明------劉六、劉七起義
37:明------明末農民起義
38:清------古州苗好閉民起義
39:清------白蓮教起義
40:清------天理教暴動
41:清------捻軍起義
42:清------太平天國運動

秦朝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①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佔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劉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沛縣(今屬江蘇)②起義軍進攻滎陽及關中,直抵咸陽附近的戲(今陝西臨潼東)。秦將章邯率幾十萬大軍反撲。12月,陳勝被叛徒庄賈殺害。

項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會稽(今屬蘇州市)③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德起義軍在巨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德起義軍攻佔咸陽,滅秦。經四年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

西漢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王匡、王鳳公元17年(天鳳五年)綠林山(今屬湖北大洪山)①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湖北綠林山起義;18年,樊崇領導赤眉軍在山東成昌大敗王莽軍。
②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以八九千人擊潰號稱百萬的王莽軍。並乘勝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樊崇公元18年(天鳳五年)莒縣(今屬山東)
③25年,豪強地主劉秀奪取農民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漢
黃巾軍起義張角184年(靈帝中平元年)2月洛陽①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哪輪把幾十萬農民組織成三十六「方」。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和弟子秘密約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由於叛徒告密,提前於當年二月起義。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②起義迅速攻佔河北許多郡縣,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人民紛紛起義響應。起義軍包圍洛陽,屢次打敗東漢官軍。起義軍頭包黃色頭巾,故稱「黃巾軍」。
③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西晉西晉末年流民起義李特301年(惠帝永寧元年)綿竹(今屬四川)①流民推舉巴氐人李特為首領,在四川綿竹起義,屢敗官兵,各地流民起義紛紛響應。
張昌303年(惠帝太安二年)安陸石岩山(今屬湖北安陸)②李特犧牲後,各地流民起義延續了幾十年,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西晉統治階級也在流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

東晉
東晉農民起義孫恩399年(東晉安帝隆安三年)海島①孫恩在海島領導起義,攻破上虞(今浙友緩裂江上虞),殺縣令,聲勢大振。八郡農民紛紛響應。孫恩自稱征東大將軍,率起義三次渡海登陸,與東晉軍作戰,最後一次不幸失利,孫恩投海自殺。
②孫恩起義失敗後,余眾數千人由其妹夫盧循率領繼續戰斗。攻佔番禺,自稱平西將軍,建立農民政權。
盧循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海島
③起義軍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分兩路北伐,打敗晉軍,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劉裕滅燕後,急速回援建康,後盧循為劉裕所敗,赴水而死,農民起義失敗,這次起義堅持斗爭12年,遍及東晉全境,基本上動搖了東晉統治。

南北朝北魏
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破六韓拔陵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①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北部邊鎮軍民在沃野鎮起義,屢敗官軍。兩年後,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葛榮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定州左人城②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起義。528年後,逐漸集中在葛榮領導下,發展到幾十萬人,由於領導輕敵,兵力分散,起義慘遭失敗,葛榮被俘犧牲。但起義沉重打擊了鮮卑貴族,掃盪了漢族地主勢力,動搖了北魏統治,在戰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朝
隋末農民起義王薄、翟讓、李密、竇建德、杜伏威
611年(隋煬帝大業七年)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①611年,王薄在山東長白山起義,各地響應,匯成三支:李密、翟讓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的江淮起義軍。
②616年,瓦崗軍在滎陽大敗隋軍,第二年,佔領興洛倉,開倉散糧,擴大隊伍。
③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殺死,隋滅亡。
④618年5月,李淵奪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在長安建立唐朝。

唐朝
唐末農民起義裘甫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浙東①859年,浙江裘甫領導起義,起義軍以剡縣為中心,建立農民政權,歷時8個月,起義失敗。
龐勛868年(懿宗咸通九年)桂林②868年,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兵起義,隊伍發展到20萬人。勝利的形勢使龐勛驕傲起來,影響了軍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軍三面進攻和內部將領叛變投唐,龐勛壯烈戰死,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王仙芝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長垣(今屬河南)③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長垣起義,878年2月王仙芝兵敗被殺。
黃巢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冤句(今屬山東曹縣)④875年6月,黃巢率眾在冤句響應起義,起義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展開流動作戰,入安徽、浙江,攻佔廣州。後又渡過長江、淮河,轉戰各地,攻佔洛陽,長安建立「大齊」國,鎮壓大貴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殘軍和地方武裝反撲。黃巢部將投敵,884年6月,黃巢在泰山兵敗自殺,余部繼續戰斗多年後,才最後失敗。

北宋
北宋農民起義王小波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青城(四川灌縣南)①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部分地區,堅持斗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
李順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青城
宋江1119年(宣和元年)梁山泊(今山東梁山)②1119年,宋江在北方領導人民起義,起義軍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沉重打擊了北宋軍隊,由於北宋統治階級殘酷鎮壓,1121年夏,起義軍失敗。
方臘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③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污吏。後由於糧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縣的岩洞,最後失敗。
南宋南宋農民起義鍾相、楊幺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湖南洞庭湖一帶鍾相、楊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建立「大楚」政權,1135年6月楊幺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

元朝
元末農民起義劉福通、韓山童、朱元璋
1351年(順帝至正十一年)1月潁州(今安徽阜陽)①劉福通、韓山童在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醞釀起義。由於泄密,韓山童遇害,劉福通於1351年5月在安徽潁州起義。徐壽輝、郭子興及張士誠等起義響應。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因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宋」。徐壽輝建立天完農民政權。各地起義軍摧毀元的地方政權,捕殺官僚地主,廢除租稅徭役,開倉救濟貧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裝聯合進攻下,由於起義軍缺乏統一指揮,力量分散。1363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失敗。
②朱元璋利用農民戰爭的力量,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長江中下游,於1368年滅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
葛賢抗稅起義葛賢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6月初蘇州①為了抗議苛捐雜稅,在明朝後期,有幾十個城市爆發了城市人民反稅監的斗爭,這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1601年初,蘇州機工在葛賢的領導下,包圍稅署,打死稅吏,嚇得稅監逃跑。由於許多城市人民的斗爭,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稅監。

明末農民起義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
1628年(崇禎元年)陝西、安塞、蘇州
②1628年陝西北部(安塞)農民起義,各地響應,涌現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領袖。1635年,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的首領在河南滎陽開會。打破官兵圍剿計劃。
③1636年,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為闖王。轉戰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河南一帶。張獻忠活動於湖北、四川一帶。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受到城鄉人民的擁護。1643年,在襄陽建立政權,第二年初,定國號為「大順」。
④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滿漢地主聯合鎮壓下失敗。
⑤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後清兵入四川,張獻忠犧牲。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起義軍繼續堅持抗清二十多年。

清朝
苗民起義石柳鄧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貴州銅仁府(今貴州銅仁縣)1795年正月,銅仁府石柳鄧首先領導苗民起義,接著各寨苗民響應。苗民起義雖然時間長,對清統治者嚴重打擊,但力量分散,缺乏統一領導,終被清政府殘酷鎮壓下去。
白蓮教起義王聰兒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湖北荊州1796年正月,湖北荊州一帶白蓮教首先起義,附近流民紛紛響應。白蓮教起義的女英雄王聰兒被推為襄陽起義軍的首領。起義軍轉戰湖北、陝西、四川一帶。勢力發展到幾十萬人,堅持斗爭九年。清政府用了一億多兩白銀和軍費,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
天理教起義林清、李文全
1813年(嘉慶十八年)河北大興縣、河南滑縣
1813年,在河南、山東、河北地區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後不久,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領導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東其他天理教首領約定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時起義,攻佔北京,不久起義機密泄露,起義軍與清軍戰斗,因勢力單薄,退出皇宮,起義失敗。
小刀會起義劉麗川1853年(咸豐三年)9月上海上海小刀會於1853年9月在劉麗川領導下起義,佔領上海縣及附近各縣,到1855年2月,在清軍和英法侵略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天地會起義陳開、李文茂
1854年(咸豐四年)7月廣東佛山鎮1854年7月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率眾在佛山起義,李文茂響應。在短短二三個月內,起義軍就攻克府、縣、州城四十餘座,並圍攻廣州城長達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動勢力十分驚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潯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國。其後大成國起義軍攻佔府州縣城數十座,發展到數十萬人,一度控制了大半個廣西。1861年,由於兵力分散,缺乏統一領導,起義失敗。
捻軍起義張樂行1855年(咸豐五年)8月安徽蒙城雉河集捻軍是有北方農民秘密組織發展而來的,活躍在安徽、河南、山東西南和江蘇北部一帶,以破產農民、遊民等為主要成份。1853年捻黨首領會集於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渦陽)推張樂行為盟主,開始有統一的指揮領導,稱捻軍。太平天國失敗後,捻軍成為北方農民反清斗爭的主力。捻軍和太平軍余部聯合作戰,一直堅持到1868年。
苗民起義張秀眉、李文學、杜文秀
1855年(咸豐五年)、1856年(咸豐六年)
貴州、雲南哀牢山
1855年,貴州苗民在張秀眉領導下起義,漢、布依、侗等族人民紛紛參加。1856年,雲南哀牢山區彝族人民在李文學領導下起義。同年,杜文秀領導回民起義,攻克大理,建立政權。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爭,由於沒有統一的領導,結果在清軍殘酷鎮壓下,先後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洪秀全1851年(咸豐元年)1月金田村(今廣西桂平境內)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義,9月佔領永安,分封諸王。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發動北伐、西征。捻軍、小刀會起義響應,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楊韋事變,韋昌輝叛亂,石達開分裂,力量削弱。後期陳玉成、李秀成、洪仁軒,1861年安慶失陷。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

⑹ 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有多少成功又多少

兩次成功一次是劉邦帶領的起義,一次是朱元璋帶領的起義.43次
秦朝 秦末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澤鄉(今安徽宏謹鬧宿縣東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佔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劉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縣(今屬江蘇) ② 起義軍進攻滎陽及關中,直抵咸陽附近的戲(今陝西臨潼東)。秦將章邯率幾十萬大軍反撲。12月,陳勝被叛徒庄賈殺害。
項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會稽(今屬蘇州市) ③ 公元晌拿前207年,項羽領導德起義軍在巨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德起義軍攻佔咸陽,滅秦。經四年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
西漢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 王匡、王鳳 公元17年(天鳳五年) 綠林山(今屬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湖北綠林山起義;18年,樊崇領導赤眉軍在山東成昌大敗王莽軍。
② 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以八九千人擊潰號稱百萬的王莽軍。並乘勝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樊崇 公元18年(天鳳五年) 莒縣(今屬山東)
③ 25年,豪強地主劉秀奪取農民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 漢
黃巾軍起義 張角 184年(靈帝中蔽罩平元年)2月 洛陽 ① 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幾十萬農民組織成三十六「方」。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和弟子秘密約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由於叛徒告密,提前於當年二月起義。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② 起義迅速攻佔河北許多郡縣,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人民紛紛起義響應。起義軍包圍洛陽,屢次打敗東漢官軍。起義軍頭包黃色頭巾,故稱「黃巾軍」。
③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西晉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 李特 301年(惠帝永寧元年) 綿竹(今屬四川) ① 流民推舉巴氐人李特為首領,在四川綿竹起義,屢敗官兵,各地流民起義紛紛響應。
張昌 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陸石岩山(今屬湖北安陸) ② 李特犧牲後,各地流民起義延續了幾十年,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西晉統治階級也在流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
東 晉
東晉農民起義 孫恩 399年(東晉安帝隆安三年) 海島 ① 孫恩在海島領導起義,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殺縣令,聲勢大振。八郡農民紛紛響應。孫恩自稱征東大將軍,率起義三次渡海登陸,與東晉軍作戰,最後一次不幸失利,孫恩投海自殺。
② 孫恩起義失敗後,余眾數千人由其妹夫盧循率領繼續戰斗。攻佔番禺,自稱平西將軍,建立農民政權。
盧循 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 海島
③ 起義軍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分兩路北伐,打敗晉軍,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劉裕滅燕後,急速回援建康,後盧循為劉裕所敗,赴水而死,農民起義失敗,這次起義堅持斗爭12年,遍及東晉全境,基本上動搖了東晉統治。
南北朝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 破六韓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 ① 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北部邊鎮軍民在沃野鎮起義,屢敗官軍。兩年後,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葛榮 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起義。528年後,逐漸集中在葛榮領導下,發展到幾十萬人,由於領導輕敵,兵力分散,起義慘遭失敗,葛榮被俘犧牲。但起義沉重打擊了鮮卑貴族,掃盪了漢族地主勢力,動搖了北魏統治,在戰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 朝
隋末農民起義 王薄
翟讓
李密
竇建德
杜伏威
611年(隋煬帝大業七年) 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 ① 611年,王薄在山東長白山起義,各地響應,匯成三支:李密、翟讓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的江淮起義軍。
② 616年,瓦崗軍在滎陽大敗隋軍,第二年,佔領興洛倉,開倉散糧,擴大隊伍。
③ 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殺死,隋滅亡。
④ 618年5月,李淵奪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在長安建立唐朝。
唐 朝
唐末農民起義 裘甫 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 浙東 ① 859年,浙江裘甫領導起義,起義軍以剡縣為中心,建立農民政權,歷時8個月,起義失敗。
龐勛 868年(懿宗咸通九年) 桂林 ② 868年,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兵起義,隊伍發展到20萬人。勝利的形勢使龐勛驕傲起來,影響了軍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軍三面進攻和內部將領叛變投唐,龐勛壯烈戰死,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王仙芝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 長垣(今屬河南) ③ 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長垣起義,878年2月王仙芝兵敗被殺。
黃巢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 冤句(今屬山東曹縣) ④ 875年6月,黃巢率眾在冤句響應起義,起義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展開流動作戰,入安徽、浙江,攻佔廣州。後又渡過長江、淮河,轉戰各地,攻佔洛陽,長安建立「大齊」國,鎮壓大貴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殘軍和地方武裝反撲。黃巢部將投敵,884年6月,黃巢在泰山兵敗自殺,余部繼續戰斗多年後,才最後失敗。
北 宋
北宋農民起義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縣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部分地區,堅持斗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
李順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東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領導人民起義,起義軍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沉重打擊了北宋軍隊,由於北宋統治階級殘酷鎮壓,1121年夏,起義軍失敗。
方臘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污吏。後由於糧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縣的岩洞,最後失敗。
南 宋
南宋農民起義 鍾相、楊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帶 鍾相、楊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建立「大楚」政權,1135年6月楊幺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
元 朝
元末農民起義
劉福通
韓山童
朱元璋
1351年(順帝至正十一年)1月 潁州(今安徽阜陽) ① 劉福通、韓山童在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醞釀起義。由於泄密,韓山童遇害,劉福通於1351年5月在安徽潁州起義。徐壽輝、郭子興及張士誠等起義響應。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因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宋」。徐壽輝建立天完農民政權。各地起義軍摧毀元的地方政權,捕殺官僚地主,廢除租稅徭役,開倉救濟貧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裝聯合進攻下,由於起義軍缺乏統一指揮,力量分散。1363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失敗。
② 朱元璋利用農民戰爭的力量,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長江中下游,於1368年滅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 朝
葛賢抗稅起義 葛賢 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6月初 蘇州 ① 為了抗議苛捐雜稅,在明朝後期,有幾十個城市爆發了城市人民反稅監的斗爭,這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1601年初,蘇州機工在葛賢的領導下,包圍稅署,打死稅吏,嚇得稅監逃跑。由於許多城市人民的斗爭,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稅監。
明末農民起義 高迎祥
李自成
張獻忠
1628年(崇禎元年)
陝西
安塞
蘇州
② 1628年陝西北部(安塞)農民起義,各地響應,涌現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領袖。1635年,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的首領在河南滎陽開會。打破官兵圍剿計劃。
③ 1636年,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為闖王。轉戰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河南一帶。張獻忠活動於湖北、四川一帶。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受到城鄉人民的擁護。1643年,在襄陽建立政權,第二年初,定國號為「大順」。
④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滿漢地主聯合鎮壓下失敗。
⑤ 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後清兵入四川,張獻忠犧牲。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起義軍繼續堅持抗清二十多年。
清 朝
苗民起義 石柳鄧 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 貴州銅仁府(今貴州銅仁縣) 1795年正月,銅仁府石柳鄧首先領導苗民起義,接著各寨苗民響應。苗民起義雖然時間長,對清統治者嚴重打擊,但力量分散,缺乏統一領導,終被清政府殘酷鎮壓下去。
白蓮教起義 王聰兒 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 湖北荊州 1796年正月,湖北荊州一帶白蓮教首先起義,附近流民紛紛響應。白蓮教起義的女英雄王聰兒被推為襄陽起義軍的首領。起義軍轉戰湖北、陝西、四川一帶。勢力發展到幾十萬人,堅持斗爭九年。清政府用了一億多兩白銀和軍費,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
天理教起義
林清
李文全
1813年(嘉慶十八年)
河北大興縣
河南滑縣
1813年,在河南、山東、河北地區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後不久,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領導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東其他天理教首領約定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時起義,攻佔北京,不久起義機密泄露,起義軍與清軍戰斗,因勢力單薄,退出皇宮,起義失敗。
小刀會起義 劉麗川 1853年(咸豐三年)9月 上海 上海小刀會於1853年9月在劉麗川領導下起義,佔領上海縣及附近各縣,到1855年2月,在清軍和英法侵略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天地會起義 陳開
李文茂
1854年(咸豐四年)7月 廣東佛山鎮 1854年7月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率眾在佛山起義,李文茂響應。在短短二三個月內,起義軍就攻克府、縣、州城四十餘座,並圍攻廣州城長達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動勢力十分驚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潯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國。其後大成國起義軍攻佔府州縣城數十座,發展到數十萬人,一度控制了大半個廣西。1861年,由於兵力分散,缺乏統一領導,起義失敗。
捻軍起義 張樂行 1855年(咸豐五年)8月 安徽蒙城雉河集 捻軍是有北方農民秘密組織發展而來的,活躍在安徽、河南、山東西南和江蘇北部一帶,以破產農民、遊民等為主要成份。 1853年捻黨首領會集於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渦陽)推張樂行為盟主,開始有統一的指揮領導,稱捻軍。太平天國失敗後,捻軍成為北方農民反清斗爭的主力。捻軍和太平軍余部聯合作戰,一直堅持到1868年。
苗民起義
張秀眉
李文學
杜文秀
1855年(咸豐五年)
1856年(咸豐六年)
貴州
雲南哀牢山
1855年,貴州苗民在張秀眉領導下起義,漢、布依、侗等族人民紛紛參加。1856年,雲南哀牢山區彝族人民在李文學領導下起義。同年,杜文秀領導回民起義,攻克大理,建立政權。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爭,由於沒有統一的領導,結果在清軍殘酷鎮壓下,先後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洪秀全 1851年(咸豐元年)1月 金田村(今廣西桂平境內) 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義,9月佔領永安,分封諸王。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發動北伐、西征。捻軍、小刀會起義響應,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楊韋事變,韋昌輝叛亂,石達開分裂,力量削弱。後期陳玉成、李秀成、洪仁胂婢蕉罰?1年安慶失陷。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

⑺ 我國古代有過幾次人民起義

大小共3000多次
大的有如下
秦朝 秦末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佔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劉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縣(今屬江蘇) ② 起義軍進攻滎陽及關中,直抵咸陽附近的戲(今陝西臨潼東)。秦將章邯率幾十萬大軍反撲。12月,陳勝被叛徒庄賈殺害。
項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會稽(今屬蘇州市) ③ 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德起義軍在巨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德起義軍攻佔咸陽,滅秦。經四年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
西漢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 王匡、王鳳 公元17年(天鳳五年) 綠林山(今屬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湖北綠林山起義;18年,樊崇領導赤眉軍在山東成昌大敗王莽軍。

② 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以八九千人擊潰號稱百萬的王莽軍。並乘勝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樊崇 公元18年(天鳳五年) 莒縣(今屬山東)
③ 25年,豪強地主劉秀奪取農民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政權。

東 漢
黃巾軍起義 張角 184年(靈帝中平元年)2月 洛陽 ① 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幾十萬農民組織成三十六「方」。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和弟子秘密約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由於叛徒告密,提前於當年二月起義。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② 起義迅速攻佔河北許多郡縣,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人民紛紛起義響應。起義軍包圍洛陽,屢次打敗東漢官軍。起義軍頭包黃色頭巾,故稱「黃巾軍」。
③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斗,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戚悄持戰斗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西晉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 李特 301年(惠帝永寧元年) 綿竹(今屬四川) ① 流民推舉巴氐人李特為首領,在四川綿竹起義,屢敗官兵,各地流民起義紛紛響應。
張昌 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陸石岩山(今屬湖北安陸) ② 李特犧牲後,各地流民起義延續了幾十年,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西晉統治階級也在流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
東 晉
東晉農民起義 孫恩 399年(東晉安帝隆安三年) 海島 ① 孫恩在海島領導起義,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殺縣令,聲勢大振。八郡農民紛紛響應。孫恩自稱征東大將軍,率起義三次渡海登陸,與東晉軍作戰,最後一次不幸失利,孫恩投海自殺。

② 孫恩起義失敗後,余眾數千人由其妹夫盧循率領繼續戰斗。攻佔番禺,自稱平西將軍,建立農民政權。
盧循 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 海島
③ 起義軍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分兩路北伐,打敗晉軍,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劉裕滅燕後,急速回援建康,後盧循為劉裕所敗,赴水而死,農民起義失敗,這次起義堅持斗爭12年,遍及東晉全境,基本上動搖了東晉統治。

南北朝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 破六韓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鎮灶塌(今內蒙古五原東北) ① 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北部邊鎮軍民在沃野鎮起義,屢敗官軍。兩年後,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葛榮 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起義。528年後,逐漸集中在葛榮領導下,發展到幾十萬人,由於領導輕敵,兵力分散,起義慘遭失敗,葛榮被俘犧牲。但起義沉重打擊了鮮卑貴族,掃盪了漢族地主勢力,動搖了北魏統治,在戰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 朝
隋末農民起義 王薄
翟讓

李密

竇建德

杜伏威
611年(隋煬帝大業七年) 長白山(今山東章丘境內) ① 611年,王薄隱仔圓在山東長白山起義,各地響應,匯成三支:李密、翟讓的瓦崗軍;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的江淮起義軍。
② 616年,瓦崗軍在滎陽大敗隋軍,第二年,佔領興洛倉,開倉散糧,擴大隊伍。
③ 618年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殺死,隋滅亡。
④ 618年5月,李淵奪取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在長安建立唐朝。
唐朝
唐末農民起義 裘甫 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 浙東 ① 859年,浙江裘甫領導起義,起義軍以剡縣為中心,建立農民政權,歷時8個月,起義失敗。
龐勛 868年(懿宗咸通九年) 桂林 ② 868年,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兵起義,隊伍發展到20萬人。勝利的形勢使龐勛驕傲起來,影響了軍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軍三面進攻和內部將領叛變投唐,龐勛壯烈戰死,起義軍被鎮壓下去。
王仙芝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 長垣(今屬河南) ③ 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長垣起義,878年2月王仙芝兵敗被殺。
黃巢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 冤句(今屬山東曹縣) ④ 875年6月,黃巢率眾在冤句響應起義,起義軍採取「避實擊虛」的方針,展開流動作戰,入安徽、浙江,攻佔廣州。後又渡過長江、淮河,轉戰各地,攻佔洛陽,長安建立「大齊」國,鎮壓大貴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殘軍和地方武裝反撲。黃巢部將投敵,884年6月,黃巢在泰山兵敗自殺,余部繼續戰斗多年後,才最後失敗。
北宋
北宋農民起義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縣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順在四川青城起義,提出「均貧富」口號;第二年,佔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制四川部分地區,堅持斗爭到995年春,最後失敗。
李順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東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領導人民起義,起義軍在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沉重打擊了北宋軍隊,由於北宋統治階級殘酷鎮壓,1121年夏,起義軍失敗。
方臘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江睦州起義。起義連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帶六州五十二縣,殺死貪官污吏。後由於糧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縣的岩洞,最後失敗。
南宋 南宋農民起義 鍾相、楊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帶 鍾相、楊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帶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建立「大楚」政權,1135年6月楊幺被俘,慘遭殺害,起義失敗。
元朝
元末農民起義 劉福通
韓山童

朱元璋
1351年(順帝至正十一年)1月 潁州(今安徽阜陽) ① 劉福通、韓山童在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醞釀起義。由於泄密,韓山童遇害,劉福通於1351年5月在安徽潁州起義。徐壽輝、郭子興及張士誠等起義響應。劉福通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因頭裹紅巾,故稱紅巾軍。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宋」。徐壽輝建立天完農民政權。各地起義軍摧毀元的地方政權,捕殺官僚地主,廢除租稅徭役,開倉救濟貧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裝聯合進攻下,由於起義軍缺乏統一指揮,力量分散。1363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失敗。
② 朱元璋利用農民戰爭的力量,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長江中下游,於1368年滅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
葛賢抗稅起義 葛賢 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6月初 蘇州 ① 為了抗議苛捐雜稅,在明朝後期,有幾十個城市爆發了城市人民反稅監的斗爭,這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現象。1601年初,蘇州機工在葛賢的領導下,包圍稅署,打死稅吏,嚇得稅監逃跑。由於許多城市人民的斗爭,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稅監。
明末農民起義 高迎祥
李自成

張獻忠
1628年(崇禎元年) 陝西
安塞

蘇州
② 1628年陝西北部(安塞)農民起義,各地響應,涌現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領袖。1635年,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的首領在河南滎陽開會。打破官兵圍剿計劃。
③ 1636年,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為闖王。轉戰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河南一帶。張獻忠活動於湖北、四川一帶。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受到城鄉人民的擁護。1643年,在襄陽建立政權,第二年初,定國號為「大順」。
④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滅亡。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滿漢地主聯合鎮壓下失敗。
⑤ 1644年,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後清兵入四川,張獻忠犧牲。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起義軍繼續堅持抗清二十多年。
清 朝
苗民起義 石柳鄧 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 貴州銅仁府(今貴州銅仁縣) 1795年正月,銅仁府石柳鄧首先領導苗民起義,接著各寨苗民響應。苗民起義雖然時間長,對清統治者嚴重打擊,但力量分散,缺乏統一領導,終被清政府殘酷鎮壓下去。
白蓮教起義 王聰兒 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 湖北荊州 1796年正月,湖北荊州一帶白蓮教首先起義,附近流民紛紛響應。白蓮教起義的女英雄王聰兒被推為襄陽起義軍的首領。起義軍轉戰湖北、陝西、四川一帶。勢力發展到幾十萬人,堅持斗爭九年。清政府用了一億多兩白銀和軍費,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
天理教起義 林清
李文全
1813年(嘉慶十八年) 河北大興縣
河南滑縣
1813年,在河南、山東、河北地區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後不久,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領導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東其他天理教首領約定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時起義,攻佔北京,不久起義機密泄露,起義軍與清軍戰斗,因勢力單薄,退出皇宮,起義失敗。
小刀會起義 劉麗川 1853年(咸豐三年)9月 上海 上海小刀會於1853年9月在劉麗川領導下起義,佔領上海縣及附近各縣,到1855年2月,在清軍和英法侵略武裝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天地會起義 陳開
李文茂
1854年(咸豐四年)7月 廣東佛山鎮 1854年7月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率眾在佛山起義,李文茂響應。在短短二三個月內,起義軍就攻克府、縣、州城四十餘座,並圍攻廣州城長達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動勢力十分驚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潯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國。其後大成國起義軍攻佔府州縣城數十座,發展到數十萬人,一度控制了大半個廣西。1861年,由於兵力分散,缺乏統一領導,起義失敗。
捻軍起義 張樂行 1855年(咸豐五年)8月 安徽蒙城雉河集 捻軍是有北方農民秘密組織發展而來的,活躍在安徽、河南、山東西南和江蘇北部一帶,以破產農民、遊民等為主要成份。1853年捻黨首領會集於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渦陽)推張樂行為盟主,開始有統一的指揮領導,稱捻軍。太平天國失敗後,捻軍成為北方農民反清斗爭的主力。捻軍和太平軍余部聯合作戰,一直堅持到1868年。
苗民起義 張秀眉
李文學

杜文秀

1855年(咸豐五年)

1856年(咸豐六年)
貴州

雲南哀牢山
1855年,貴州苗民在張秀眉領導下起義,漢、布依、侗等族人民紛紛參加。1856年,雲南哀牢山區彝族人民在李文學領導下起義。同年,杜文秀領導回民起義,攻克大理,建立政權。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爭,由於沒有統一的領導,結果在清軍殘酷鎮壓下,先後失敗。
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洪秀全 1851年(咸豐元年)1月 金田村(今廣西桂平境內) 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義,9月佔領永安,分封諸王。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為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發動北伐、西征。捻軍、小刀會起義響應,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楊韋事變,韋昌輝叛亂,石達開分裂,力量削弱。後期陳玉成、李秀成、洪仁�胂婢�蕉罰?861年安慶失陷。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7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4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30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11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7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9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33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77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5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