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共多少個街道
A. 我國共有多少個行政村多少個鄉鎮
截止到2019年5月17日,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總計:41636個。
行政村現在還沒有具體的統計數目,行政村個數是指村民委員會的個數。可能包括若干個自然村,也可能一個大的自然村分為若干個行政村。
(1)中國一共多少個街道擴展閱讀:
中國大陸現行的鄉級行政區屬於縣級行政區的行政區劃單位,若按省級、縣級、鄉級三級行政區劃制度劃分,屬於第三級地方行政單位。
若按省級、地級、縣級、鄉級四級行政區劃制度劃分,則屬於第四級地方行政單位。鄉級行政單位類型包括鄉(及民族鄉)、鎮、街道等。
鄉可升為鎮,鄉和鎮統稱為鄉鎮,這一機關叫鄉政府或鎮政府,鄉、鎮下轄村,在改革開放以前,鄉叫人民公社或公社。
B. 全國有多少萬街道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街道行政區共有693834個,由中國統計局發旅返布,各街道所屬市縣,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編號代碼,可到集肆慶搜客資源庫進行數拆雹飢據下載。
C. 全國有多少個鄉鎮
38734個。
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43個地區(州、盟);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
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總計:41636個。
截止到2019年12月,全國共有38734個鄉級區劃,包括8516個街道、20975個鎮、8122個鄉、966個民族鄉、153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1個縣轄區。
詳細介紹:
(省級):34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地級):333個(293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
(縣級):2844個(963個市轄區、375個縣級市、1335個縣、117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
(鄉鎮):41658 個鄉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2個區公所、7194個街道、19683個鎮、13587個鄉、1085個民族鄉、106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
(行政村):662238 個村級行政單位(包括街道辦事處)。
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個。 另外,11個區公所,19522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即鄉鎮級合計41636個,662238個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鄉鎮
D. 全中國有多少個街道辦事處
全中國有8105個街道辦事處埋廳,村莊通常為平散液鋒原、盆地居住地形,也包括大的自然村落,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由成片的居民房屋構成建築群,平原的村莊房屋建築密度較自然沖晌村落大。
「村莊」多作為中國北方地區的居住地形用語,這與北方地區地形多平原有關。人們主要以農業為主,又稱農村或城鄉結合地區。包括所有的村莊和擁有少量工業企業及商業服務設施,但未達到建制鎮標準的鄉村集鎮,中國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全國鄉鎮總數37334個,其中:鎮19883個;鄉17451個。全國共有街道辦事處5904個。全國設有居委會(社區居委會)7.8萬個;居民小組129.6萬個。村委會64.4萬個;村民小組507.9萬個。
E. 全國有多少個鄉鎮街道
中國有41636個鄉鎮行政單位。
全國鄉鎮級以下行政區劃共有:2個區公所,19531個鎮,14677個鄉,181個蘇木,1092 個民族鄉,1個民族蘇木,6152個街道。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在農村姿爛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它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
(5)中國一共多少個街道擴展閱讀:
「鄉制」始建於西周,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
鄉鎮作為國家設置的一種地方行政建制,從理論上講,應具有以下特徵和如:保持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規模的適度性、管理層級的有序性、機構設置的合理性、職能定位的科學性、組織制度的規范性、政權名稱的固定性。
「鄉鎮建制」經歷了「鄉跡棚漏官制」、「職役制」、「自治制」等多次變革。「鄉官制」:就是鄉治為官治,鄉官是官。據史載,西周初年,大小國家和部落多至數百個,周王朝為了加強對鄉里社會管理與控制,開始建立「鄉制」。
F. 全國行政區域劃分共計多少個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行政區劃是國家為便於行政管理而分級劃分的區域。因此,行政區劃亦稱行政區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劃由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組成。
具體情況如下:
省級行政區:23個省、5個自治區跡祥納、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合計34個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293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合計333個地級區劃。
縣級行政區:977個市轄區、1303個縣、393個縣級市、117個自治縣 、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合計2844個。
鄉級行政區:8562個街道、20988個鎮、8102個鄉、966個民族鄉、153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2個縣轄區 ,合計38774個。
行政區劃是行政區域劃分的簡稱,是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區域劃分。1949年以來,全國行政區劃歷經多次變動。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國家都是按地域劃分行政區。各國的行政區劃有不同的劃分和名稱。不論何種類型的國家,行政區劃的劃分總要符合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並考慮政治、經濟、民族、人口、國防、歷史傳統等各方面的因素。社會主義國家行政區域的劃分通常根據以下原則:
1、政治原則。促使國家機關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便利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
2、經濟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特點進行劃分,使之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
3、民族原則。根據少數民族的居住狀況和其他特點進行劃分,使之有利於各民族的發展,鞏固各民族的團結。這些原則是相互聯系、相互結合的。此外,也顧及歷史傳統、人口分布、地理條件和國防需要等因素。
一、中國的地理分區
基於我國國土的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4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大體上,青藏地區位於我國地形的第一級階梯,西北地區位於第二級階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主體位於第三級階梯。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二、中國的行政分區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曾設立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大行政區(簡稱大區)。6大行政分區具體為: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習慣說華北5省市區,簡稱京津冀晉蒙。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習慣說東北3省或東3省,簡稱遼吉黑。
華東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習慣說華東7省市,簡稱滬蘇浙皖閩贛魯。
中南地區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習慣說中南6省區,簡稱豫鄂湘粵桂瓊。有時候也將該區分為華中地區(豫鄂湘)和華南地區(粵桂瓊)。
西南地區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姿沒南省、西藏自治區,習慣說西南5省市宴豎區,簡稱渝川貴雲藏。
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習慣說西北5省區,簡稱陝甘青寧新。
另外,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另行「打包」單列,簡稱港澳台。
三、中國的經濟分區
為科學反映我國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為中央制定區域發展政策提供依據,將我國的經濟區域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4大地區。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共10個省份,即北京加沿海省份(不含遼寧、廣西)。東部地區實施「東部率先發展」戰略。另外,地處東部沿海的台港澳仍然單列,統計上一般不納入東部地區。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6個省份,中部地區既不沿邊也不沿海,既不是東部也不是西部,有人戲稱中部「不東不西,不是東西」。中部地區實施「中部崛起」戰略。
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共12個省份,這里實際上涵蓋西南、西北10個省份加內蒙古和廣西,因此又稱為「10+2」,5個自治區均在這一地區。西部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份。東北地區實施「東北振興」戰略。有時候也將內蒙古的呼倫貝爾、赤峰、通遼、興安、錫林郭勒等東部5盟市納入東北地區進行規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