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養最快要多少時間
⑴ 寶寶血培養是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這個血培養檢查不是越長時間越好的 指導意見: 一般需要5-7天能出報告。血培養是臨床診斷敗血症的重要方法,陽性結果對明確診斷、對症治療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⑵ 新生兒敗血症必須復查血培養嗎
.如果得了敗血症到正規醫院可以通過血培養確診,時間大約是一周左右,單靠身體變化或症狀,容易誤診。 敗血症並非不可治癒,可以治好,中醫西醫差別比較大,因人因病情而異。 敗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液而引起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是指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並在血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細菌被人體防禦機能所清除,無明顯毒血症症狀時則稱為菌血症。敗血症伴有多發性膿腫而病程較長者稱為膿毒血症。 如果採用中醫治療的話,網路可以搜:「 中醫治療重症感染性疾病 」 查詢一些相關信息。
⑶ 血培養檢驗的時間要求
血培養采血時間應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前,患者寒戰時或發熱初期采血。超過發熱峰值後,病原菌逐漸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從而降低檢出率。血培養采血部位宜採用外周靜脈血,不建議採用動脈血或通過血管內導管采血。只有在懷疑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時,可以分別通過導管和外周靜脈採取相同量的血標本,同時送細菌室進行培養。多次血培養陰性,仍發熱不退或全身感染症狀明顯但不能明確感染來源時,可考慮採取骨髓標本。通常首先採用70%異丙醇或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待干後,用碘液或碘伏(或2%氯己定異丙醇液)由內至外擦拭,待其完全乾後,再用70%乙醇脫碘。嚴格執行此三步消毒後,可行靜脈穿刺采血。對碘過敏的患者或兒童,採用70%異丙醇或乙醇消毒60秒,待穿刺部位乙醇揮發乾燥後穿刺采血。采血量的多少對檢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非常重要。通常的采血量為培養基的1/10~1/5,也可根據廠家的建議確定采血量。對於成人患者或體重在40kg以上者,通常按每個部位採集15~20ml血液,2個部位共採集30~40ml血液,2個部位的最低總采血量不能少於20~30ml。對於新生兒及1歲以下體重低於4kg的兒童患者,一次抽血0.5~1.5ml,不必采兩套血;對於1~6歲兒童,按每年齡增加1歲,增加1ml計算采血量,如3歲兒童,2個部位共采血3ml,每個部位各采血1.5ml;對於體重在15~40kg的兒童,共采血10~20ml,每個部位採集5~10ml。血培養瓶的選擇:一次靜脈穿刺採取的血液分別注入需氧瓶和厭氧瓶進行培養,即完整的「一套」血培養。同時進行需氧和厭氧培養可以提高陽性培養率,縮短陽性報警時間。采血注入厭氧瓶時,注意勿將注射器內的空氣注入瓶內,否則會破壞瓶內的無氧狀態。可採取先注入需氧瓶在注入厭氧瓶的方法。對於已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應使用含樹脂或活性炭的培養瓶以提高檢出率。對於兒童患者應採用兒童瓶。采血次數:對懷疑血流感染患者應至少從2個部位分2次採集血液標本進行培養,以提高陽性培養率;而且2次或2次以上血培養結果可以幫助排除污染的可能。采血間隔時間:①急性敗血症或骨髓炎、腦膜炎、肺炎、腎盂腎炎需要立即進行抗菌治療時,應在啟動治療前,自不同部位採取2套血液進行血培養;②對於不明原因發熱,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或菌血症、真菌血症,可於24小時內自不同部位採集2~4t套血培養標本,每次相隔至少3小時;③對懷疑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應在1~2小時內,自鬧返唯3個部位採集3套血培養;④兒童患者,應盡早采血進行血培養。需注意的是,如同時為患者使用多個真空采血管,血培養(黃色)管須首先使用。
檢測肝功須採集空腹靜脈血(禁食8h~14h),可用紅色管、綠色管、淺綠色管、金黃色管,不同的采血管按說明書要求使用。
靜脈血標本採集程序:1、收取檢驗申請單並審核申請單信息,審核合格後,與患者交流、辨別患者狀態,確認患者是否按規定限制飲食,以及是否對乳膠敏感;2、准備材料,指導患者做好體位準備,紮好止血帶,找好采血靜脈部位,戴好手套;3、穿刺點消毒,靜脈穿刺,囑患者松拳,並使用裝或未裝特殊抗凝劑真空采血管採集靜脈血並混勻,松開止血帶,棉簽世肆壓迫傷口(或擺放紗墊並扎綳帶);4、移除穿刺針,並將穿刺針放入利器盒內,囑咐患者壓迫穿刺點,標記試管並註明採集時間液培,立即送至相應實驗室檢測。
⑷ 各位吧友,請問去醫院檢測 一般多久可以拿結果
1.臨檢項目:
比如血常規、尿常規、白帶常規等項目,基本上都是當天出結果的。這些檢驗項目比較簡單,檢驗過程也相對耗時短。醫院通常要求半小時至一個小時發出結果,都算是時間很充裕的了。
2.生化學項目:
從抽血送檢開始算時間的話,首先要等血液凝固,血液要凝固之後才能更好地分離出血清,同時保證儀器在吸樣的時候不會被凝固的纖維蛋白堵孔造成吸樣不準甚至儀器故障。這個時間因人而異,快的話十分鍾就可以了,慢的話放一個小時也未必凝固,更有甚者水浴大半天都無法析出血清。血液凝固之後才能離心分離血清,上機。
現在有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試速度還是很快的,一個小時能達到800~3000測試(視儀器不同會有很大差別)。但是,每一個標本所開的項目,通常都包含了幾十個測試(每一種分析成分視作一個測試,比如肝功能全套,包含各悶敏種蛋白、酶、同工酶等幾十個測試,各個醫院有所不同),而且實際上多數測試從吸樣到得出結果也需要十幾二十分鍾的反應時間,因此實際上每台生化儀每小時處理的標本也就幾十個標本,而生余哪化分析標本的量是非常多的,所有標本一起排隊等待,時間就被大大的拖延了。
當機器給出結果後,還需要等待檢驗師進行審核。這么多項目總不能盲目相信儀器的,檢驗師通常會根據病人的症狀、診斷、標本狀態等仔細審核結果。如果認為結果有問題(認為結果不準確或者出現危急值等),還得重新再檢測一次,即使是使用急診通道插隊重測,也會再耗掉很長的時間。整個過程下來,通常會消耗掉1~3個小時的時間。所以很多醫院規定當天早上抽的血,下午出報告其實是時間相當緊湊的。
3.免疫學項目:
基本同生化,需要血液凝固分離血清進行檢驗。
免疫測試視方法學的不同,測試時間從幾分鍾到幾個小時不等,而耗時較短的快速方法通常准確性和特異性都並不十分理想,因此只作為復查方法使用。多數項目的常規方法耗時都在一個小時以上。所以免疫雖然標本量少,但是常常要很長時間才能出結果。而且,部分項目要求每做一批都要同時用試劑配套的標准品進行測試定標的,有的是簡單的陰陽性對照,有的要同時測試6個不同的濃度甚至更多才能確定定標曲線。而這些,都要消耗掉與做正常標本一樣的試劑,成本是非常高的(小小一個100人份試劑盒就幾千元甚至上萬,我經常看著冰箱裡面那些試劑覺得自己面前堆了一座金山。。。)。因此在做某個項目的標本太少的情況下,會先把標本留起來等多了一起做,以豎罩碼節省定標的成本。至於留多久,各個實驗室都有自己的規定,有的項目可能一天只做一次,有的幾天才做一次。
免疫學檢驗的項目通常沒有會危及生命的指標,所以即使出結果的速度慢一些,也並不會對病人的病情造成大的延誤。
4.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檢查通常包括塗片鏡檢及培養檢查。在這里只說培養項目。
普通培養,從採集標本到接種,菌落長出來至少要一天(24h)的時間,然後檢驗師會根據標本狀態、菌落外觀、氣味、塗片鏡下形態等等線索來判斷是否為致病菌。如果認為是致病菌的話,還需要進行鑒別生化和做葯敏試驗,又需要多消耗一天。如果認為不是致病菌或者無菌落生長,也需要培養至48小時再觀察。因此,48個小時左右能發出陽性報告已經是非常順利非常快的。如果培養出來的菌落不純,多種細菌長在一起,則需要將懷疑的致病菌分離出來轉種至另一個培養基,又需要再培養24小時才可以進一步鑒定。亦或者有的細菌生長十分緩慢,需要等細菌長成足夠大的菌落才能進行鑒定,這種情況下耗時少則多一兩天,而多的話,如培養結核分枝桿菌,則需要兩三個星期才能長出像樣的菌落。
血培養通常採用全自動血培養儀,儀器自動監測,只要培養瓶里的血液長出了細菌,儀器監測到之後會立即發出警報。這個時間快的話兩三個小時,慢的話幾天(視標本中原有細菌的量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醫院沒有全自動血培養儀,只能通過人工觀察血培養瓶的培養情況。如果發現疑似陽性,則需要先轉種至固體培養基,再培養一天以確認是否有細菌生長。確認培養陽性之後檢驗科會電話報告危急值(血液裡面有細菌生長通常都視為會危及生命的),然後再重復普通培養的過程。血培養的時限通常為7天,即即使血液裡面並不存在細菌,也需要培養足7天才可以發出陰性報告。
微生物學檢驗有點類似於從播撒種子到開花結果的過程,需要漫長的等待。通常醫生懷疑病人感染,取微生物標本送檢的同時也會經驗性用葯控制感染。微生物檢驗報告的意義通常在於指導臨床准確用葯,醫生在得知檢驗報告之後會根據報告再調整用葯方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5.血液學及細胞學項目:
血液學檢驗通常包括血流變學(血粘度、血沉等)、凝血及血液、骨髓塗片檢查等。
血流變學檢驗及凝血檢驗雖然耗時比較長(幾分鍾至幾小時不等),但是由於標本量相對而言並不多,較少出現排隊積壓的狀況,所以報告通常都能比較及時地發出。
血液、骨髓塗片及脫落細胞學檢查在不同的醫院可能歸屬於臨檢、血液、病理三個任一科室,在這里我就放在一起說。
血液及骨髓塗片檢查通常用於輔助診斷白血病等血液病,其檢驗方法只能依靠人工鏡檢。送來的標本首先需要製成塗片,再根據檢驗目的使用相應的方法染色。其檢驗過程基本上都是由檢驗師在顯微鏡下觀察,分類及計數某種或某幾種細胞。如骨髓片通常需要在鏡下分類200個有核的細胞,需要將不同種類的細胞從原始、幼稚、成熟各個階段都分別區分開並計數,還有對形態進行觀察,最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報告結論。
脫落細胞學檢查通常是對如腹水、胸水、肺泡灌洗液或宮頸刷洗液中脫落的上皮細胞進行檢查。檢驗方法與血液及骨髓類似,均為收集、塗片、染色、鏡檢。其檢驗目的通常是在癌細胞。即不需要分類計數,只需要在塗片中確認癌細胞有或者無,即可得出報告。
這兩項塗片檢查的難度可謂是超乎想像。通常獲取的標本,在鏡檢的時候細胞並不像教科書上那麼漂亮、典型,而是以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形態花式呈現在檢驗師眼前。分類計數變得極為困難。而脫落細胞檢驗中,很多時候裡面的癌細胞數量極少,甚至有可能整張塗片中只能找到一個或者兩個癌細胞,簡直就是萬里挑一。而且由於其檢驗目的的特殊性,報告的結果更是事關重大。不過幸好,做這些項目的標本並不多(專科醫院除外),檢驗師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仔細的進行觀察。為了追求報告質量,出具報告的時間通常會變得很長很長(一般一個星期內)。
6.分子生物學項目:
分子生物學這種聽起來就很高大上的學科,其研究對象大概是整個檢驗部門最精細的:包括染色體、DNA等等等等。其檢驗目的包括精確地從DNA層面輔助診斷病毒(乙肝、HIV等)感染,或者進行遺傳病基因位點的檢測,還有親子鑒定等。在獲取標本後,通常所做的第一步,就是提取DNA。通常採集的標本所能提取到的DNA,量是非常非常的小的,這時候,就需要用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有興趣的可自行網路)技術進行擴增,使其數量幾何級的增加,最後才能根據不同的目的進行不同的檢驗。如果在提取DNA的步驟中摻雜了任何一丁點污染,哪怕只進了一個污染DNA分子,在這一步驟的時候差錯就會隨著核酸擴增呈現出幾何級的擴大。因此整個檢驗過程需要十分精細的操作,耗時也非常的長。分子生物檢驗的試劑十分的昂貴。由於標本量少,常常也會將標本積攢起來一起檢驗,以節約成本。
分子生物學檢驗與免疫學一樣,其結果並不會危及病人病情(可能危及婚姻幸福),因此報告出具時限很長,通常也為幾天到一個星期這樣。
總而言之,不是我們故意慢,是真的快不起來。急查的標本我們會插隊優先檢驗,而且盡量保證快速發出結果不影響病人診治。包括我們認為病人急需結果的我們也會相對優先檢驗,比如我們會先把門診病人的標本排在前面,住院病人的排在後面,盡量保證門診病人當天可以看完病回家;或者把我們覺得檢驗結果可能對病人病情進展意義重大的項目排在前面做。檢驗結果是醫生診治的一個參考,醫生並不會因為沒有檢驗結果而無法診治。在必要的情況下醫生會先根據經驗進行治療,等檢驗結果出來之後再對治療方案進行更改或微調。
⑸ 血培養標本的采血時間和部位有什麼要求
血培養次數和采血時間:采血培養應該盡量在使用抗菌葯之前進行,在24h內採集2~3次做血培養(一次靜脈采血注入到多個培養瓶中應視為單份血培養)。入院前兩周內接受抗菌葯物治療的患者,連續3d,每天採集2份。可選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葯物的培養基。對悔洞間歇性寒戰或發熱應在寒戰或體溫高峰到來之前0.5~1h採集血液,或於寒戰或發燒後1h進行。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者采血培養的建議:(1)可疑急性原發辯尺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腦膜炎、骨髓炎、關節炎或肺炎,應在不同部位採集2
~3份血標本。(2)不明原因發熱,如隱性膿腫,傷寒熱和波浪熱,先採集2~3份血標本,24~36h後估計體溫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採集2份以上。(3)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但血培養持續陰性,應改變血培養方法,以獲得罕見的或苛養的微生物。(4)可疑細菌性心內膜炎,在碧灶枯1~2h內採集3份血標本,如果24h後陰性,再採集3份以上的血標本
⑹ 血培養標本的采血時間和部位有什麼要求
二.采血時機
1.盡可能在抗菌葯物使用前;
2.對已經使用抗菌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葯前採集;
3.寒戰和發熱初起時采血可提高培養陽性率;
4.懷疑血流感染時應盡早采血,不要強調體溫超過39℃才抽血,而錯過時機。
三、採集方法
1.手衛生:洗手或手消毒。
2.准備血培養瓶:根據檢驗申請單,選擇合適的血培養瓶,血培養瓶外觀和種類參照各公司提供的說明書,檢查血培養瓶有無破損、保質期等,用輪慧盯75%酒精消毒血培養瓶塞,作用60s,待干。
3.皮膚消毒:按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用蘸有消毒液的棉簽,以穿刺點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兩遍,同時旋轉棉簽,保證穿刺點及周圍皮膚無菌狀態,防止皮膚寄生菌臘和或環境引起的污染),消毒范圍為8×10cm,待干。
4.持穿刺針按常規方法刺入靜脈,另一頭刺入相應血培養瓶內,利用瓶內真空抽取血標本,如用注射器無菌穿刺取血後,勿換針頭直接注碧態入血培養瓶。
5.建議每套血培養同時接種至需氧瓶和厭氧瓶,有利於微需氧菌和厭氧菌的檢出。當厭氧菌感染不能除外的病人,如腹部手術合並感染的病人,必須同時做厭氧菌血培養。如果不能滿足推薦的采血量時,應首先滿足需氧瓶;嬰幼兒血培養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進行培養,無需常規做厭氧瓶。
6.血液注入血培養瓶後輕搖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四.標本運送
1.已採集的標本應視為潛在性生物危險品,均應置於防漏、防滲、相對密封的容器中收集、
存儲與轉運。
2.血培養采樣結束後應由專人立即送至微生物實驗室核收,一般不得超過2小時;如因某種原因不能及時送檢,應將已採集好的血液培養瓶放在室溫,切勿放入冰箱內冷藏或冷凍。
五.注意事項
1.標本採集和運送均應在防止污染的原則一下認真進行。
2.填寫申請單時,一定要標明病人相關信息、每瓶標本采血時間、來源和抗菌葯物使用情況。
3.懷疑血流感染(BSI)時,獨立的外周靜脈無菌採集2套血培養,每套不少於10ml(1套血培養定義:是指一次靜脈采血,不論被接種在1個還是多個血培養瓶內),最好為20ml血液,每瓶不少於5ml,嬰幼兒采血量一般2ml~5ml(每瓶不少於2ml),各自做好標記。
.4.當懷疑骨髓炎、腦膜炎、肺炎和腎盂腎炎合並菌血症時,在抗菌葯物使用前從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養,兩個來源的采血時間必須接近(建議≤5分鍾),各自做好標記。
5.對不明原因的發熱、亞急性心內膜炎,由三個�0�3同的部位抽取3套血培養,每套間隔時間≥1小時,當培養24~48h後若為陰性,則繼續採集2套血培養。
6.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
(1).希望保留深靜脈導管者
至少2套血培養,其中至少一套來自外周靜脈,另一套從導管採集,兩個來源的采血時間必須接近(建議≤5分鍾),並各自做好標記。
(2).決定拔除深靜脈導管者
從獨立的2個外周靜脈部位,無菌採集2套血培養,同時無菌下取出導管並剪下5cm導管末梢送實驗室(實驗室採用Maki 半定量平板滾動培養)。
(3).在采血2-5天內,無需重復做血培養,細菌性心內膜炎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症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