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有多少醫護人員感染
⑴ 多少醫護人員倒下了,又有
醫院全員帶病上班,感染、倒下又重返崗位,一線醫護人員正在苦撐
聊點看法
原創
2022-12-22 15:59 · 來自河南
疫情放開之後,堅守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拖著發燒的身體,接待一個又一個病人,「輕傷不下火線」是他們當前的工作狀態。
醫院發熱門診
輕傷不下火線
疫情松綁後,生活貌似恢復了正常,街道上車水馬龍,餐館里有了吃飯的身影,但在各家醫院中,咳嗽、高熱的景象此起彼伏。
以中國醫療資源之最的北京為例,已經出現醫護人手不夠的情況。12月9日那天,北京市120急救電話呼入量高達一天3.1萬次,是平常的6倍,也是歷史最高呼入量,某三甲醫院的發熱門診里,僅上午排隊的就有500個號。
與之相對的是,醫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難以應對急速湧入的患者,不少醫護工作者們都感染了新冠。
醫護人員感染導致人手不足,只能拖著病軀堅守崗位。葯房的醫護人員發著高燒給病人拿葯,急診科醫生一邊咳嗽一邊救治病人,婦產科醫生全員帶病上班,孕婦要生產,不能少了人手。
感染過的醫護人員渾身不適,嗓子又啞又痛,還要大聲呼喊著患者的姓名,經過N95口罩、呼吸面屏的雙重阻隔,更加難以聽清,在人群密集的醫院走廊,彌漫著焦躁的不穩定感。
糟糕情況下,醫院只能在感染、倒下、重返的閉環里循環,輕症不下火線,實在堅持不下去的回家休養幾天又回到崗位,很多醫護人員沒有沒養好病,帶病上崗後又出現了病情加重。
北京某三甲醫院的急診科原有將近200名醫護,刨除陽性休息的、外派支援的,現在只剩1/3-1/2人員堅守在一線。
急診科患者
醫護不足,讓多家醫院發出號召,動員返聘、退休醫務人員重回醫療救治一線,有醫院只能緊急招聘醫生。
但問題是,退休返聘的效果並不好。退休的醫生大多是高齡,在醫院里,他們面臨的危險系數更高,即便本人願意接受返聘,家裡孩子也不願意長輩去醫院直面風險。
至於緊急招聘醫生,也並不現實。社會上沒有那麼多的合適人選,即便招到以後,這些人員是長期工作還是只在疫情嚴峻期間工作,也是一大問題。
事實上,造成醫護人員頻頻感染、帶病上崗的必要條件是患者恐懼,大部分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因放開後,對新冠的未知和恐懼湧向醫院,導致醫院的醫生在接診時不幸感染。
以最先放開的河北保定來說,11月剛放開的時候,保定群眾感染新冠後並沒有做好心理准備,導致一發燒就往醫院跑。不超10天時間,保定很多醫院的醫護人員都感染了,幾乎每個科室只有一半的人能上班,病人卻不斷在增加。
不少保定居民感到恐懼,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孩子的,只有去醫院見到醫生,他們才能放下心,平時一天只有三、四十人的輸液室,放開後一天增至一百多人。
隨著全國大范圍松綁,專家、醫生的居家隔離建議,輕症患者開始願意在家自愈,民眾恐慌情緒漸漸平息,120呼入量從峰值滑落,部分醫院的發熱門診擁擠程度稍有緩解。
但感染高峰只是前奏,醫院真正的「大考」其實才剛剛開始。
發熱門診排隊的人
醫院「大考」
醫護人員普遍感染,導致科室停診,無人看病,從而會造成醫療擠兌現象。
面對大規模感染沖擊,醫療擠兌已經是全世界都遭遇的難題,也是最擔心出現的問題。
2022年1月,奧密克戎席捲美國,新冠感染患者激增。因感染或請假,近1/4的美國醫院醫護人員嚴重短缺,有機構不得不將一些常規手術改期。
今年中國香港第五波疫情時,公立醫院醫護工作者人手緊張,香港醫管局有8萬多醫護人員,曾有超過11000人感染新冠病毒,還有不少人因為家人確診成為密接,不得不離開崗位。
當醫護人員倒下,數以萬千的普通群眾將會無人可醫,其他患者的正常就醫需求難以滿足。
那麼我國是否將會在感染高峰期,出現醫療資源擠兌呢?
有專家預測,我國高峰期日感染量或在420萬左右,大城市感染量將會達到1%。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每天新增感染人數可能會達到20萬,高峰期約20天左右。
從國際經驗來看,感染者中需要入院治療的人數大概佔8%,如此一來,我國每天將達到25萬人左右,我國總病床數達到944萬,總體醫療資源還是非常充足的。
在人口千萬級大城市,高峰期日入院量可以達到1.5萬—2萬,以我國大城市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也是可以完全應對的。
但是,國際經驗不一定完全適配我國國情,數據分析也不一定準確無誤,現實總是復雜多變的。在北京這樣擁有眾多醫療資源的大城市,遇到大規模感染高峰,醫院也力不從心。
12月的北京急救電話從來沒有停歇過,從12月9日的3.1萬次呼入量,到12月16日2.3萬次接聽量,急診科醫生和急救車出車能力,確實不如以往。
醫護人員帶病上崗
急救運力的緊張,直接影響到普通市民。有人排隊10小時等不來急救車,一些養老院也發現,120救護車的服務時效不再穩定,甚至有老人因為沒有得到急救逝世的。
北京某高校一位80歲的老教授,因感染新冠病毒,高燒多日不退,引發臟器衰竭,當日120救護車遲遲未到,搶救時已回天乏術。
數據或許是樂觀的,但也要看到這些現實困境,醫療擠兌現象暫未出現,也不能高枕無憂。
120急救需求過載,老年人及時的就醫需求,醫護人員的安危等等,都需要得到解決和關切。
醫療資源擠兌除了有新冠患者恐慌造成,還有大眾的正常就醫需求,因醫療資源向新冠病例傾斜造成的擠兌。如果資源分配不好的話,很可能會產生其他次生災害,例如醫鬧。
因此,當前醫院需要進行分流措施,輕症患者居家自愈,醫院可接受重症患者,把更多的醫療資源讓給老人、孩子或基礎疾病嚴重急需治療的患者。
不斷完善互聯網診療服務,幫助各大醫院緩解門診面臨的壓力,確保急救渠道開放暢通。
最重要的是,醫院是整個社會的兜底,當醫護人員冒著身體風險作戰時,他們後續的保障是否盡到位了呢?工資發放、福利待遇、工作時間和休息條件等等,理應得到合理安排。
有媒體報道一名醫生帶病上崗,面對病人的詢問強忍不適,用盡全身力氣去回答問題,卻依然聲音嘶啞幾乎失聲。
我們需要看見醫護人員的不容易,但不能一味歌頌苦難,要把對他們的贊美和感恩落到實處,疫情3年,都是醫護人員沖鋒陷陣,但與病毒的抗爭不是戰場打仗,鼓吹他們「輕傷不下火線」只會透支醫護人員的身體,做不必要的犧牲。
醫療系統受到沖擊在所難免,但不要忘了關愛醫護工作者,保護他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搜索
陽性醫生上崗引爭議
北京一線醫護收到補貼
新冠醫護人員壓力
北京醫生帶病堅持工作
醫護人員帶病上崗暈倒
醫院醫護堅守崗位
⑵ 4.2萬馳援武漢人民中90後有多少人
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
在這場「戰疫」里,青年力量成為了生力軍、主力軍。公開報道顯示,在4.2萬多名援鄂醫護人員中,90後有1.2萬多人,佔比三成。
沖在一線的多是年輕人,這批30歲左右的醫護人員,都是各自醫院的骨幹,受過良好的醫學教育,也有豐富的診療、護理經驗。
在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護士以年輕女性居多。護士跟患者接觸、溝通更多,所承擔的工作重,女性的心思比較細膩,把患者當作親人一樣照顧。
青年學子的使命和擔當:
在這次救治工作之中,白衣天使逆風而上的精神是十分寶貴的。當初疫情嚴重的時候,全國派出了4萬多名醫務人員。醫務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奔赴第一線,在那兒,每一個醫務人員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勇敢。
這么多的醫務人員共同的努力救治,大大降低了我國的病死率。他們不畏艱辛,積極報名,挺身而出,逆風而上。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都要學習有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