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少大校
A. 中國有多少軍銜
中國軍隊軍銜,從小到大排序如下:
軍委主席、副主席級(一等一級);大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級(二等一級),軍委委員級(二等二級);正、副、准兵團級(三等一、二、三級);正、副、准軍級(四等一、二、三級);
正、副、准師級(五等一、二、三級);正、副、准團級(六等一、二、三級);正、副營級(七等一、二級);正、副連級(八等一、二級);正、副排級(九等一、二級);正、副班級(十等一、二級);戰士級(十一等)。
「軍隊級別」是1952年3月正式評定的,全軍從毛澤東的軍委主席級到戰士級,共設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級。
士兵軍銜肩章版面底色:
陸軍為棕綠色,海軍為黑色,空軍為天藍色。士兵有兩級,列兵(現役第一年的義務兵)和上等兵(現役第二年的義務兵)。
士官分為一級士官、二級士官、三級士官、四級士官、五級士官、六級士官。其中一級、二級士官為初級士官,三級、四級士官為中級士官,五級、六級士官為高級士官。士官軍銜在肩章版面上綴以象徵符號和折杠。象徵符號、折杠的繁簡分別表示士官軍銜高、中、初三等和級別。
三道粗折杠為六級士官軍銜;兩道粗折杠加一道細折杠為五級士官軍銜;兩道粗折杠為四級士官軍銜;一道粗折杠加一道細折杠為三級。士官軍銜;一道粗折杠為二級士官軍銜;一道細折杠為一級士官軍銜。士官軍銜肩。
B. 中國現在有多少大校以上軍官
中國目前有大校約1300人、上將32人、中將130人、少將187人,軍隊里的少將即師長,數量也不少,還有一些類似張紹中的評論員,無實權,中將就是軍區大員了,上將最少是軍區政委、司令員或解放軍四總部大領導,上將中最高的就是軍委副主席了,軍委主席無軍銜。望採納為滿意回答
C. 全國有多少正師級大校
125名。正師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師級或相當於正師級單位,全國有125名。正師級單位一般與地方的副司(局)、廳、地級單位對等,正師級幹部轉業到地方後,可擔任副司(局)、廳、地級職務,但享受司(局)、廳、地級正職待遇,主要師、軍分區、大城市的警備區(非直轄市)、各總部的二級部下設局或處、大軍區級單位的二級部、正軍級單位的後勤部和裝備部、副軍級單位的司令部和政治部等一般為正師級編制。
D. 開國大校共多少人
1955年至1965年先後授於或晉升大校3193名,現健在649人:其中晉升少將者68人做為「健在開國少將」,未晉升的大校388人,待確認大校193人。
E. 我國少校之上有多少人
1955年首次授銜時的統計數據
1955年首次授銜時,全軍共有64.4萬余名幹部獲准尉以上軍銜。其中:
准尉11.3萬余名;
尉官49.8萬余名;
校官3.2萬余名;
將官和元帥共1052名。
元帥10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恆、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大將10人: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上將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人;
中將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人;
少將800人(其中1955年9月27日798人,1955年底2人),1956年補授3人,1957年補授2人,1958年補授數豎1人;1961年由大校晉升3人,1964年晉升321人。少將累計1360人。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1961年以後授銜的少將岩物中,有個別人並不是由大校晉升的,而是首次授予。如吳傑,建國後曾任武漢市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人民法院院長等職,1963年調任公安學院副院長,被授予少將軍銜;李如洪,曾在國家重工業部、一機部、三機部、四機部任處長、司長、局長、副部長,1964年1月調任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同年4月13日,被授予少將軍銜。
至1965年軍銜製取消前,共授少將以上將帥1614名。除去退出現役和去世者外,實際留在軍隊的人數為1478人,其中元帥9人、大將9人、上將48人、中將167人、少將1245人。
各級校官、尉官人數(按志願軍授銜後1956年9月統計):大校1266人,上校4439人,中校8139人,少校20799人,校官共34643人;大尉70151人,上尉88536人,中尉141969人,少尉374214人,准尉90768人,尉官共807973人。至1964年底,大校3193人,上校11146人,中、少校82514人,校官共96853人;大尉81223人,上至准尉665871人,尉官共747094人。
1955年授銜時,10名元帥的平均年齡為57.1歲,最大的為朱德元帥,69歲,最小的是林彪,49歲,兩人整整差了20歲;10名大將平均年齡51.7歲,最大的是張雲逸,63歲,最小的許光達,47歲;上將平均年齡47.7歲,最大的是陶峙岳,63歲,最小的是蕭華,只有39歲;中將平均年齡45歲,最大的是傅連璋,61歲,最小的是劉西元、張馳明、謝有法,38歲;少將平均年齡43歲,最大的是史可法,63歲,最小的是吳忠、徐斌,34歲。
首次授銜的女軍官4665人,占授銜軍官人數的0.82%。其中女將軍1人,即李貞少將。首次授銜時女校官僅有幾十人。
解放戰爭中起義和解放的原國民黨軍官,有3098人授了銜,占授銜軍官的0.69%。其中,上將3人(陶峙岳、陳明仁、董其武),中將3人(孔從洲、韓練成、曾澤生),少將5人(鄧兆祥、張世珍、林遵、黃正清、魏粗畢液鎮),大校6人(其中劉本善1961年晉升少將),上校26人。
少數民族將軍35人。其中大將1人:栗裕(侗族),上將2人:烏蘭夫(蒙古族)、韋國清(壯族),中將8人,少將24人;34人中,壯族11人,蒙古族5人,藏族5人,維吾爾族5人,滿族4人,回族2人,土家族2人。
在1614名將帥中,按籍貫排列,前9名的省份如下:
江西,325名,占總數的20.1%;
湖北,234名,占總數的14.5%;
湖南,199名,占總數的12.3%;
安徽,128名,占總數的7.9%;
河南,106名,占總數的606%;
四川,95名,占總數的5.9%;
福建,83名,占總數的5.1%;
河北,79名,占總數的4.9%;
陝西,63名,占總數的3.9%。
出元帥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有4位,佔40%;
出大將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有6位,佔60%;
出上將最多的省份也是湖南,有19位,佔33%;其次是湖北,有14位,佔25%。
出中將最多的省份仍是湖南,有45人,江西排第二,37人,湖北位居第三,32人。
十大將軍縣:
湖北紅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興國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瀏陽30人。
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歸僑8人:
元帥葉劍英,馬來西亞歸僑;
上將葉飛,菲律賓歸僑;
中將莊田,新加坡歸僑;
中將盧勝,新加坡歸僑;
少將唐鐸,蘇聯歸僑;
少將陳青山,馬來西亞歸僑;
少將葉盛,印度尼西亞歸僑;
外國人一人,即洪水少將,越南河內人,京族,曾任軍委主辦的《戰斗訓練》雜志社社長等職,1956年回國。
唯一的將軍夫妻:上將甘泗淇,少將李貞。
1955年授銜的將帥中有20餘位結業於著名的黃埔軍校,其中,元帥2人,徐向前(一期)、林彪(四期);大將3人,陳賡(一期)、許光達(五期)、羅瑞卿(六期);上將8人,一期的周士第、陳明仁,五期的陳奇涵、楊至成、宋時輪、張宗遜、陳伯鈞,六期的郭天民;中將9人。
將軍百戰,九死一生。在1955年授銜的將軍中,有9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失去一臂,他們是:上將賀炳炎、彭紹輝,中將余秋里、晏福生,少將陳波、彭清雲、童炎生、左齊、蘇魯、廖政國。
另有短臂將軍2人:少將龍書金,1942年左臂殘廢;少將羅應懷,1943年雙臂殘廢。
獨腿將軍2人:中將鍾赤兵,1935年失去右腿(獨腿參加長征);少將謝良,1937年失去左腳
F. 1955年大校名單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共授予了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含補授2位)、177位中將(含補授2位)的高級將領。另有800位(含補授2位)軍官獲得了少將軍銜。大校共授予1269位
G.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正軍級大校
三個正軍級大校指的是1955年有三位正軍級幹部被授予了大校軍銜,他們是張立雄、梁金華、劉瑄。
1、張立雄
張力雄,1913年11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上杭縣通賢鄉障雲村燕子塔自然村,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曾任昆明軍區公安軍第一副司令員,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雲南省軍區政治委員,江西省軍區政治委員,福州軍區顧問。
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
人物貢獻:
1、張立雄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力雄任紅12軍34師100團連政治指導員、團總支書記、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隨西路軍進入甘肅,參加了高台血戰等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張力雄任抗大1大隊2隊隊長、政治處主任、抗大總校太岳獨立大隊政委、太行軍區第7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林南、水林、伏牛山等戰役和開辟豫北抗日根據地的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張力雄任中原軍區第1縱隊3旅政委、鄂西軍區第3分區政委、野戰旅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中原突圍、淮海戰役等。
2、梁金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六軍第九十一師特務連副連長,獨立第二師特務連連長,紅十八師第五十四團連長,副營長。
1934年起任湘鄂贛軍區司令部通信科科長,特務營營長,短槍隊隊長,特務大隊大隊長。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特務隊隊長,作戰參謀,特務營營長,第三支隊六團參謀長,第五團參謀長,第七師五十七團團長,皖南支隊副隊長,支隊長兼皖南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七師二十旅旅長,山東野戰軍第七師二十旅旅長,華中野戰軍第六師十七旅旅長。
1947年任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十七師師長。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二十四軍七十一師師長,二十四軍副軍長。參加了漣水、萊蕪、孟良崮、淮海等戰役。
3、劉瑄
抗日戰爭時期,被分配到抗日前線太行敵後游擊隊任見習幹事,曾任冀西遊擊隊第3支隊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支隊政治部副主任。
1940年任八路軍129師新11旅31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1945年任太行軍區第6軍分區13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反「蠶食」、反「掃盪」、百團大戰等戰役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九旅二十五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七旅十九團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十一軍三十一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先後參加了上黨、邯鄲、平漢、隴海、定陶、原野、魚台、豫皖邊、挺進大別山、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涼山剿匪等戰役戰斗。
H. 全國技術級大校有幾個
大約應該有1500到1600左右吧!授予的1286位大校的軍隊級別,從副軍級制准十級,共跨了五個級別。
I. 中國的軍銜排列表
J. 中國軍銜有多少級
一、中國軍官軍銜(由高到低):
1、上將(麥穗加三個星)
2、中將(並瞎麥穗加兩個星)
3、少將(麥穗加一個星)
4、大校(兩杠四星)
5、上校(兩杠三星)
6、中校(兩杠二星)
7、中校(兩杠二星)
8、少校(兩杠一星)
9、上尉(一杠三星)
10、上尉(一杠三星)
11、中尉 (一杠二星)
12、少尉(一杠一星)
(10)中國多少大校擴展閱讀:
准尉與士兵軍銜制度
軍銜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把士兵的銜級包括在內,構成上歲數至最高統帥、下到士兵的完整的軍人等級體系。各國軍隊都有士兵軍銜制度。一些國家在軍官與軍士之間,還設有準尉制度。
鑒於軍隊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和機要保密人員不宜流動頻繁,一些較為復雜的操作和管理技術只經短期培訓難以適應實踐需要,一些相當於軍官職務的人員軍銜級別不能按指揮軍官那樣正常晉升,一些長期留用的優秀技術士兵需給予相應的級別、待遇。於是,一些國家相繼在軍官和士兵之間設置了准尉銜。准尉大多是軍隊中的技術骨幹,目前准尉在軍隊中擔負的職務范圍趨向擴大。
多數國家的准尉是介於乎蔽首尉官和軍士之間的特殊軍階,既不算軍官,也不算土官(軍士),有的國家是軍官的最低一級。
准尉的軍銜雖是少尉的下一級,但通常不能晉升為少尉,而只能在准尉的銜級內,逐級晉升。